拉尼娜现象
简介拉尼娜现象
三.拉尼娜事件分析
08年南方冰雪灾害 09年北方春季大旱
1.08年南方冰雪灾害
事件:2008年元月10日至 2,中国西部及整个 长江流域共计月3日19个省市自治区遭遇了五 十年难遇的严重冰雪之灾。
08年南方冰雪灾害
原因分析: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 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 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 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 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 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 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 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 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 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 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 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拉尼娜现象 演讲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
在过去的2008年,我国南方出 现百年难得一遇严重的冰雪灾害, 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此次巨大天气变化的是全球拉 尼娜现象的一个具体体现。但大 部分人都对拉尼娜现象不了解。
现在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拉尼娜现象
简介拉尼娜现象
何为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的形成原因 拉尼娜事件及其分析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
08南方冰雪事件
事件链接:美国中部出现20摄氏度的剧烈降温, 暴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 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 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 英法损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 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摄氏度。
拉尼拉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拉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两大全球气候现象,对全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它们都与海洋温度异常相关,但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本文将深入探讨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影响和机制,并对这两个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
一、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又被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振荡(ENSO)的冷位相”,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温反常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这种异常低温通常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之后,是ENSO事件的另一阶段。
1. 形成机制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与风场扰动和海洋深层水交换有关。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东部为冷水区,而西部为热水区。
在拉尼娜年份内,东部海面温度降低,风场扰动减弱,造成热带太平洋中东部冷水区形成,而西部热水区则减少。
2. 影响拉尼娜现象对全球天气和气候产生广泛影响。
它通常导致热带地区干旱加剧,并引发热带风暴活动减少。
此外,拉尼娜还可能导致全球温度变暖趋势减缓,影响全球农业产量和渔业资源。
二、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
它通常发生在拉尼娜事件之前,是ENSO事件的一部分。
1. 形成机制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热带太平洋东部海洋环境变化有关。
正常情况下,大量的温暖表层水沿着赤道向东流,而沉积在更深层的冷水则上涌。
在厄尔尼诺年份内,这种海洋环流扰动减弱,导致暖水向东移动,推动更多的温水沉积在东部,致使海温升高。
2. 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它通常导致赤道地区的降水模式改变,引发干季和雨季的时期转变。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引发洪涝、干旱和食品安全问题。
三、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比较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可以被视为ENSO事件的两个阶段。
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1. 相似之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与赤道太平洋温度异常有关。
它们的发生都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降水模式、温度分布和风暴活动等方面的变化。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图解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
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现象 [3]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
总体说来,拉尼娜的性情并非十分温和,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2]形成原因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
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信风是指低空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
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表现播报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一次的西南干旱。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实例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拉尼娜现象
全球问题——拉尼娜现象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厄尔尼诺”这个词语开始渐渐走进了广大中国百姓的视野之中。
作为他的双胞胎妹妹“拉尼娜”也在近几年来逐渐被人们所知。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
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温度变暖,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
东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他们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被称作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
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
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
自1949年有记录以来,1949年-1951年、1954年-1956年、1964年-1966年、1970年-1972年、1973年-1975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2007年-2009年初、2010年7月至今都发生了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84年-1985年、1992年至1993年、1995年-1996年,2006年年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
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暖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作为与厄尔尼诺同等级的全球问题,拉尼娜虽然名气上不如自己的哥哥,但威力同样不可小觑。
她同样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异常。
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洲、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雨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异常寒冷。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拉尼娜”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枉过正现象。
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
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上半年代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我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在北方抗旱的时候,长江以南局部地区却是暴雨频繁。
对此,陆均天指出,南方的暴雨天气是局部强对流天气的结果,从大范围流域性来讲,降水量尚属正常。
陆均天在谈到我国整体气候特征和发展趋势时说,从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走势看,普遍表现出多样化趋势,这主要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作用的结果。
在这种环境中,我国不可能成为风平浪静的“世外桃源”。
他说,国家气象部门正密切关注今后的大气气候变化,及时预报,尽可能减少灾害性气候带来的损失。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今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
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今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
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
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赵振国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我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冷暖空气配合不利,此消彼长,一直没能在北方地区形成理想的降雨条件,由此出现了持续少雨干旱的天气。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两种极端气候现象,通常发生在太平
洋地区。
这两种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环境都有重要影响,了解它们的原
理和特点对于气象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表面温度普遍高于正常水平
的现象,伴随着与之相关的大气环流变化。
厄尔尼诺通常发生在2-7年一次,其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至一年之久。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
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影响降水分布、风暴形成、温度变化等。
拉尼娜现象则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现象,指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
表面温度普遍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比,拉尼娜现
象通常更为罕见,但其影响同样重要。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常导致全球
气候异常变化,包括降水不足、干旱气候等。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是气
候系统内部的一种自然调节机制。
对这两种现象的深入研究和监测,
有助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为人类社会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作为重要的气候现象,对全
球气候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
现象,以更好地理解气候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支持。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El Niño)和拉尼娜(La Niña)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自然变化现象。
它们通过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引发的异常天气和气候模式,对全球范围的气象、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定义、成因、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海域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每2-7年左右的时间周期内。
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特征是热带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以及大气压力反常分布。
这种异常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涉及海洋动力学、大气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因素。
其起因是由于脆弱的大气边界层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太平洋暖池的温暖水汽向东太平洋传播,导致海水温度上升和大气压力异常分布。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可以导致南美、非洲等地的降雨不足,亚洲地区则可能遭受洪涝、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与温室气体排放、海洋酸化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密切相关。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监测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例如,加强气象观测网络、提高气候预测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等,以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灾害。
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太平洋赤道海域表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的主要特征是热带东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同时伴随着大气压力异常和风场变化。
拉尼娜现象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发生,两者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
拉尼娜现象的成因与厄尔尼诺现象相似,都与太平洋东部的温度和大气压力异常有关。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产生各种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洪涝、火灾等。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农业、渔业和水资源分布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拉尼娜年份里,东南亚地区的降雨量普遍偏少,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水资源短缺。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说,统计分析表明, 强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 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可能加强,即冷空 气活动频繁,易造成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地 区气温偏低。中国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员认为, 北方的冷空气很活跃,而目前较强的副热带 系统又在把南方的暖, 为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创造了环流条件。
拉尼娜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 “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 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并 持续至今年第一个季度。
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周期和频率是怎样的?
从20世纪初到1992年期间,拉尼娜现象共发 生了19次,大约每3年—5年发生一次,但也 有时间间隔达10年以上的。拉尼娜多数是跟在 厄尔尼诺之后出现的,前述19次拉尼娜现象, 有12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
与厄尔尼诺相比较,拉尼娜的发生次数 相对较少,一次拉尼娜过程持续时间也 相对较短,一般为几个月,极少出现跨 年度的情况,19次拉尼娜现象中跨年度 的仅一次。所以,拉尼娜发生的频率要 比厄尔尼诺低,规模要比厄尔尼诺小。
拉尼娜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拉尼娜的 发生与赤道偏东信风加强有关。偏东信风加强,赤道 洋流受信风推动,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 暖水在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堆积,成为全球水温最高的 海域。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比较暖的海水向西 输送后,深层比较冷的海水就来补充,因此造成东太 平洋海表水温偏低,从而引发拉尼娜现象。 由于冷热不均,使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在西 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 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增强拉尼娜现象。
拉美娜现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仍未消失。
概述名词解释拉尼娜是指海洋中的赤道的中部和东部太平洋,东西上万公里,南北跨度上千公里的范围内,海洋温度比正常温度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偏低0.2摄氏度,并持续半年(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
意为“小女孩”(圣女婴),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
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他是拉马德雷的孩子。
形成原因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
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讲解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讲解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现象。
它们分别指的是热带太平洋上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高和异常低的现象。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两个现象的成因、特点和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上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
它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风场异常:在厄尔尼诺发生期间,东太平洋交替的东北风和东南风减弱,而暖流的增强则导致海表温度升高。
2. 太平洋海洋环流异常:由于厄尔尼诺发生时海洋环流发生异常改变,热带太平洋的暖流向东太平洋的海水水温增加。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带来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海洋温度异常:厄尔尼诺发生时,热带太平洋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的海表温度明显偏高,可能比平均温度高出1至3摄氏度。
2. 降雨分布异常: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海洋环流异常,会影响大气运动。
通常,与厄尔尼诺相关的大气运动会导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降雨量明显增加。
3. 全球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的影响。
比如,它可以导致亚洲季风减弱,从而影响亚洲地区的农业产量。
二、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上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偏低的现象。
它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风场异常:在拉尼娜发生期间,东太平洋交替的东北风和东南风增强,而冷流的加强则导致海表温度降低。
2. 太平洋海洋环流异常:由于拉尼娜发生时海洋环流发生异常改变,热带太平洋的冷流向东太平洋的海水水温降低。
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带来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海洋温度异常:拉尼娜发生时,热带太平洋热带东太平洋地区的海表温度明显偏低,可能比平均温度低出1至3摄氏度。
2. 降雨分布异常:拉尼娜现象通常导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降雨量降低,可能引发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3. 全球气候影响: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同样产生广泛的影响。
它可能导致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对全球各地的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如影响大气环流和降水模式。
风暴潮灾害,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名词解释
1. 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指由于强风或气压骤然变化引起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当风暴潮发生时,海浪、潮汐和风暴力共同作用,可能导致沿海地区水位急剧上升,形成灾害。
2.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异常气候现象,表现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这种现象通常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如暴雨、干旱、飓风等,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3. 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表现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这种现象同样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改变风向、降雨量等,导致干旱、洪涝等灾害发生。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温异常偏冷的天气现象。
它是太平洋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全球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形成机制、气候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拉尼娜现象的定义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温较平均年份低出0.5℃或更多的一种气候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会持续6至18个月,并且在某些年份特别显著或异常。
拉尼娜与其对立面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二者轮流出现,相互影响。
二、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制拉尼娜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偏冷。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 波动环流:东太平洋的赤道环流波动,导致海水上升和下沉的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海水温度。
2. 奇异潮行(Kelvin波):奇异潮行是一种环绕赤道的波动,太平洋中部的往返运动引起了水温和海平面高度的变化。
3. 强大的风:东太平洋负有厄尔尼诺副低压带,在拉尼娜期间这一区域的风速增强,促使冷水上升替代了本应上升的暖水。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三、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拉尼娜现象不仅对太平洋地区的气候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全球气候也有深远的影响。
1. 太平洋地区:拉尼娜期间,太平洋地区的降雨模式发生改变,通常导致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干旱。
同时,拉尼娜还会导致风暴活跃度下降。
2. 全球气候: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气候异常会通过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全球。
例如,拉尼娜期间,南美洲西部和加利福尼亚的降雨量偏多,北美大陆的气温偏低。
四、拉尼娜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广泛,涵盖了农业、渔业、能源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
1. 农业:拉尼娜导致土壤湿度下降,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农业产量减少。
甚至在一些地区,来自拉尼娜现象的干旱可能引发饥荒。
2. 渔业:拉尼娜期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海洋生物分布和繁殖受到影响,捕捞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拉尼娜事件”或“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海温异常变化现象。
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周期通常为3-7年,主要产生于赤道附近的中东太平洋地区。
本文将介绍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一、定义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的表面水温异常偏低,通常要低于正常温度的一种现象。
其名称起源于西班牙语中“伯爵的女儿”之意,因为该现象常常出现在圣诞节前后。
二、形成原因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与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地区的东部海域表面水温较冷,西部海域表面水温较暖。
这是由于正常情况下,赤道大洋表层水被西风吹向西部堆积,由于地球自转和科氏力的作用,这些较暖的表层水会向南北两侧分布,形成所谓的“西面暖堆积”的格局。
然而,当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发生异常变化时,拉尼娜现象就会出现。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可变风场:太平洋赤道东部的暖湿气流受到削弱,进而导致西风区的压强减小;2. 热含量变化:海洋中的热量减少,导致海温异常下降;3. 透明度变化:拉尼娜事件多与未来的天气相似,通过观察拉尼娜事件可以预测未来的重大天气变化。
三、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拉尼娜现象虽然发生在太平洋地区,但它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温变化:拉尼娜现象导致全球气温普遍下降,特别是在拉尼娜事件的最强烈期间,寒冷天气在全球范围内加剧。
2. 降水变化:拉尼娜现象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降水分布变化。
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包括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印度尼西亚等地,这些地区通常出现干旱和降雨量下降的情况。
3. 候鸟迁徙变化:拉尼娜现象对候鸟迁徙的时间和路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改变了各地气候条件,使候鸟在冬季迁徙期间面临更加困难的道路选择。
总结拉尼娜现象作为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了解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
拉尼娜现象 科普知识-解释说明
拉尼娜现象科普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拉尼娜现象,是指一种因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冷而引起的气候现象。
它通常在每2-7年左右的时间周期内出现,对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会导致一系列的气候异常现象,如降雨模式的改变、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因此,对于拉尼娜现象的研究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影响以及研究与应对措施进行深入探讨,以增进对这一气候现象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拉尼娜现象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和起源、影响和表现,以及研究和应对措施。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拉尼娜现象的重要性和影响,展望未来对于拉尼娜现象的研究方向,并进行结论陈述。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拉尼娜现象及其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其影响和应对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普的方式介绍拉尼娜现象,让读者了解其定义、起源、影响以及研究和应对措施。
拉尼娜现象在气象学和气候变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深入了解拉尼娜现象,读者可以更好地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而引起对气候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行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公众对拉尼娜现象的认识,促进更多人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家园。
2.正文2.1 拉尼娜现象的定义和起源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面温度异常下降的自然气候现象。
这一现象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两者构成了所谓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现象的名称来自于西班牙语,意为“少女”或“小姑娘”,因为此现象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出现,有时被形象地描述为“厄尔尼诺的姐妹”。
拉尼娜的出现往往表明太平洋海域的海温异常偏冷,造成了热带海域的风向和降水模式发生变化。
什么叫做拉尼娜现象
什么叫做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偏冷的气候现象。
它是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的一种自然气候现象。
本文将介绍拉尼娜现象的定义、成因、影响以及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
一、拉尼娜现象的定义拉尼娜现象是指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下降,甚至接近正常温度以下,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至一年的现象。
它通常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并可影响全球各地的气候。
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拉尼娜现象的主要成因是正常的海洋环流系统的异常变化。
在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海洋表层水温较低,并形成向西的强劲东北风。
这种风可以将较冷的表层水推向西边,使赤道附近海水温度低于正常。
然而,在拉尼娜现象中,这种风暂时减弱或改变了方向,导致表层水温异常偏冷。
三、拉尼娜现象的影响1. 气温: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很多地区气温异常偏冷,特别是太平洋沿岸地区。
而一些地区如印度尼西亚、东南亚等则可能出现气温异常偏热的情况。
2. 降水:由于拉尼娜现象导致海洋环流系统变化,全球降水模式也会发生改变。
一些原本多雨的地区可能变得干旱,而原本干燥的地区则可能迎来降水增多的情况。
3. 飓风:拉尼娜现象可减弱赤道东太平洋地区飓风的形成和发展,但同时加强西太平洋飓风活动。
4. 生态系统:拉尼娜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它可能导致鱼群迁徙模式改变,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捕捞活动。
四、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是相对应的气候现象,两者经常交替出现,并构成了所谓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拉尼娜现象则相反。
两者的出现和强度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气候系统的循环。
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中,拉尼娜现象往往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当厄尔尼诺现象结束时,海洋环流系统开始恢复正常,拉尼娜现象会接踵而至。
因此,了解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对于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拉尼娜现象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有三种周期性寒潮:一个是以北美为中心,形成全球寒流系统;另外两个是欧洲中纬度寒流和南极环流。
而拉尼娜就属于第二类周期性寒潮,会导致全球低温、风暴等多种灾害天气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也正因此,对于拉尼娜事件的监测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首次实现了拉尼娜预警服务,这不仅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防范措施及服务保障,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其带来的影响。
地球气候存在着自然周期,即使这些规律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但仍然遵循着它们本身运行轨迹,像拉尼娜现象一样,如果按照正常节奏进行变化那么它产生后对全球暖湿地区会造成很大危害。
而由于近几年受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影响,各大陆之间热量交换剧烈,导致全球性的低温和寒冷天气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且严重程度也愈演愈烈。
专家表示,根据预报结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欧亚中高纬度可能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
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它的表现就是太平洋东部和南部海域出现异常偏暖现象,当它向西传播并波及整个大西洋时,就会造成全球性的干旱少雨天气。
比如2007-2009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来说最直接的后果便是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升温过快,使得该地区海冰消融速度超过了海洋吸收热量的速度,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异常。
受此影响,2009年的夏季普遍炎热,尤其是南美洲地区甚至出现罕见的“火炉”气温。
拉尼娜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冷,总体上属于正常的冷热交替状态。
它通常表现为沿岸地区多雨,或者寒冷干燥的情况,所以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作为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拉尼娜虽然只占全球总数的5%左右,但它却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往往会导致强冷空气活动,因而经常被列入灾害性天气警告名单。
通常情况下,拉尼娜并不会对农业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其也会给全球造成较大损失。
例如2013年2月开始的“拉尼娜”天气已导致澳大利亚出现了几十年难遇的极端干旱天气,使农业减产和牧场灌溉设备瘫痪。
拉尼娜现象简介
拉尼娜现象简介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温异常偏冷的一种气候现象,是全球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两者构成了赤道太平洋年际气候振荡现象的一种表现。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常常对全球气象产生重要影响,并对人类社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
一、拉尼娜现象的定义与原因拉尼娜现象由于Hitlmann在1920年首次提出并命名,因此得名拉尼娜,这个词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少女”或“小姑娘”,象征着这一现象呈现出较冷的特征。
拉尼娜现象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温异常下降至正常以下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 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洋温度异常: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明显偏低,相比正常年份更冷。
2.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异常:拉尼娜现象时,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洋环流呈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异常西风暖流增强。
3. 热带东太平洋海洋环流异常:拉尼娜现象时,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洋环流呈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异常弱的赤道反向流。
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对全球气象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
1. 气候变化: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气象系统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分布格局。
例如,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南美洲西海岸和东南亚地区降水偏少,增加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降水量。
2. 农业和粮食安全:拉尼娜现象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降水减少和气温下降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粮食生产。
此外,拉尼娜现象还可能引发干旱和洪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环境造成破坏。
3. 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拉尼娜现象对渔业和海洋生态系统也有重要影响。
由于海温下降,拉尼娜现象可能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影响渔民的生计。
此外,拉尼娜现象还可能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破坏珊瑚礁等海洋生物栖息地。
4. 气象灾害:拉尼娜现象还可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降水不均和风暴增多可能导致洪水、飓风等气象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害和经济损失。
三、应对拉尼娜现象的措施为了应对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影响,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拉尼娜是什么现象
拉尼娜是什么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热带地区海温异常下降的气候现象。
它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两者合称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拉尼娜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一部分,对全球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拉尼娜现象通常出现在约每3到7年的时间间隔内,其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的表面水温明显低于正常水温。
这种异常的海温分布状况造成了大气环流、季风系统以及降水分布等气候要素的改变。
拉尼娜期间,东太平洋地区的降雨较正常年份减少,而西太平洋地区则常常出现异常丰沛的降雨。
这种影响范围甚至扩展到全球其他地区。
拉尼娜现象是经过长期观测和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科学家通过监测海洋温度、气候模型计算和其他观测手段,能够对拉尼娜现象进行预测和预警。
这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食品安全、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拉尼娜年份,南美洲西海岸一带通常出现旱灾,导致农作物歉收,水资源短缺。
相反,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可能经历洪灾和飓风。
全球其他地区,如非洲、北美洲和欧洲,也可能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导致降雨分布异常和气温波动。
拉尼娜现象对于渔业也有重要影响。
拉尼娜年份,一些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发生变化,影响到鱼类迁徙和繁殖。
这对于渔民和渔业经济带来了挑战。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拉尼娜现象的强度和频率发生了变化。
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拉尼娜现象变得更加不规律和复杂。
因此,深入研究拉尼娜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气候系统,对于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拉尼娜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温异常下降的气候现象。
它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广泛影响,包括降雨分布、气温波动以及渔业等方面。
随着气候变化的发展,拉尼娜现象的研究和应对变得更加重要。
拉尼娜形成过程
拉尼娜形成过程拉尼娜(La Niña)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深入探讨拉尼娜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关的气候事件和影响。
一、拉尼娜的定义和原理拉尼娜是指太平洋赤道上一片海域表面温度异常低于正常水平,并且伴随着大气环流的异常现象。
拉尼娜的形成源于厄尔尼诺(El Niño)现象,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的。
二、拉尼娜形成的主要过程1. 深压低温海水上涌拉尼娜形成的第一步是海洋中的冷水上涌。
由于风吹来的表层水被推到远离海岸的地方,使得表面温度较低的深层冷水上涌到海面上。
2. 大规模的反照率变化大规模的反照率变化是拉尼娜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冷水上涌,海洋表面的盐度增加,水面变得更加深蓝色。
深蓝色海洋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能量,导致地表温度下降,从而形成拉尼娜现象。
3. 西风暖水带夏季反期的调制西风暖水带夏季反期的调制对拉尼娜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一般的情况下,西太平洋暖水带的温度较高,但在拉尼娜发生时,这种温度分布会发生逆转,即暖水带的温度较低,而冷水带的温度较高。
4. 大气环流异常拉尼娜事件引起大气环流的异常,主要体现为原本位于西太平洋的大气堆积区消失,并且出现在太平洋东部。
这种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影响广泛,包括降雨分布、风向、气候模式等。
三、拉尼娜的影响1. 全球气候模式的改变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全球降雨分布的平均模式,还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2. 区域气候的异常拉尼娜现象对不同地域的气候影响有所不同。
例如,太平洋沿岸地区通常会出现持续干旱的状况,而亚洲的季风和琉球群岛的气温也会受到影响。
3. 生态系统的调整拉尼娜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
它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大规模死亡,破坏渔业资源。
而陆地上,植物的生长季节和繁殖周期也会发生变化。
四、应对拉尼娜的措施面对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尼娜
拉尼娜现象即拉尼娜。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
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
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
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
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
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1]
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
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
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
2011年拉尼娜现象在赤道太平洋海域开始加强。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
总体说来,拉尼娜的性情并非十分温和,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形成原因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
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信风是指低气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
球被称为“东南信风”,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
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