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物理高考专题复习碰撞与动量守恒近代物理初步教案

合集下载

动量与冲量教案碰撞实验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与冲量教案碰撞实验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与冲量教案碰撞实验和动量守恒定律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动量与冲量这两个概念。

本篇文章将通过教案的方式,介绍动量与冲量的实验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实验一:简单碰撞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简单碰撞实验,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平滑水平桌面2. 两个带有弹性碰撞器的小车3. 测量尺4.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桌面上放置两个小车,使它们相距一定的距离。

2. 将其中一个小车推动起来,让其撞向另一个小车。

3. 使用计时器测量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速度,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使用测量尺测量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位移,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在碰撞前,一个小车的速度较高,而另一个小车的速度较低。

当它们发生碰撞后,速度发生了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可知,在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总动量始终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定律成立。

实验二:车辆碰撞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车辆碰撞实验,进一步探究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观察结果。

实验材料:1. 具有弹性碰撞器的两辆小车2. 长直路段3. 测速仪器实验步骤:1. 将两辆小车放置在长直路段的起始位置,它们应该面对面相距一定的距离。

2. 先推动一辆小车,让其沿直线方向前进一段距离。

3. 等待第一辆小车停下后,再推动第二辆小车使其与第一辆小车发生碰撞。

4. 使用测速仪器测量碰撞前后两辆小车的速度,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碰撞前后两辆小车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根据观察结果可知,碰撞后两辆小车的总动量与碰撞前相比发生了改变,但总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系统所受的冲量。

这表明冲量与动量的变化量成正比,且具有相同的方向。

因此,动量与冲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释碰撞实验的观察结果。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领域,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 飞机在打着陆时的减速过程,需要考虑动量守恒定律,以确保安全降落。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也要及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碰撞高中物理教案(精选篇1)一、动量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是状态量;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计算物体此时的动量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是相对量;物体的动量亦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常情况下,指相对地面的动量。

单位是kg2、动量和动能的区别和联系①动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大方成正比。

即动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能不同;动能相同而质量不同的物体其动量不同。

②动量是矢量,而动能是标量。

因此,物体的动量变化时,其动能不一定变化;而物体的动能变化时,其动量一定变化。

③因动量是矢量,故引起动量变化的原因也是矢量,即物体受到外力的冲量;动能是标量,引起动能变化的原因亦是标量,即外力对物体做功。

④动量和动能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运动物体的特性,且二者大小间存在关系式:P2=2mEk3、动量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动量的变化是指物体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是矢量,对应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其计算方法:(1)P=Pt一P0,主要计算P0、Pt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

(2)利用动量定理P=Ft,通常用来解决P0、Pt;不在一条直线上或F 为恒力的情况。

二、冲量1、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是矢量,如果在力的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则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冲量的合成与分解,按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冲量不仅由力的决定,还由力的作用时间决定。

动量守恒与碰撞高中二年级物理碰撞实验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与碰撞高中二年级物理碰撞实验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与碰撞高中二年级物理碰撞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高中二年级物理碰撞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理论,并掌握动量讨论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动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碰撞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总动量守恒。

三、实验器材1. 动态小车 × 22. 动态小车轨道3. 实验台4. 电子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两个动态小车放在动态小车轨道上,使它们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处于静止状态。

2. 计时器准备就绪。

3. 将第一个小车推动,使其向第二个小车运动。

4. 记录下第一个小车与第二个小车碰撞前后的速度。

5. 根据速度数据计算两个小车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假设第一个小车的质量为m1,速度为v1,第二个小车的质量为m2,速度为v2。

碰撞前第一个小车和第二个小车的总动量为m1v1 + m2v2,碰撞后两个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m2)v'1 + (m1+m2)v'2。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列出方程:m1v1 + m2v2 = (m1+m2)v'1 + (m1+m2)v'2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在实验中,通过记录和计算小车的质量和速度数据,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果应该接近于零,若实验结果有一定误差,则可以通过精确仪器测量、数据处理等方法进行纠正。

七、教学设计与改进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器材:选取适合的器材,确保实验过程稳定可靠。

3. 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并进行适当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指导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教案

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教案

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碰撞和动量守恒的概念。

2. 学习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1.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碰撞过程遵循碰撞定律,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不变。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小车、滑轮、木板、挡板、弹簧秤、绳子、测量尺。

2. 步骤:(1)将木板水平放置,调整滑轮位置,使小车能够通过滑轮与木板相连。

(2)将挡板放置在木板的一端,使小车在撞击挡板后能够反弹。

(3)用绳子将小车与弹簧秤相连,记录弹簧秤的示数。

(4)让小车从一定高度下滑,撞击挡板,观察并记录小车碰撞前后的速度、方向以及弹簧秤的示数。

(5)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碰撞前后小车的速度。

2. 计算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

3. 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整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

2.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 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过程中小车滑行速度适中,避免过快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或安全事故。

2. 操作弹簧秤时,注意防止弹簧秤突然断裂,以免造成伤害。

3. 保持实验室整洁,避免实验器材乱放影响实验结果和安全。

4. 在撞击挡板时,注意观察挡板和小车的运动状态,防止发生意外。

七、实验拓展1. 探讨在不同撞击角度下,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性。

2. 研究碰撞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如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3. 分析实际运动中摩擦力对动量守恒的影响。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检查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如温度、湿度等,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 严格遵循实验步骤,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记录实验数据时,注意单位和精确度,避免计算错误。

九、实验评价1. 评价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碰撞复习课教案

高中物理碰撞复习课教案

高中物理碰撞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和巩固学生对碰撞理论的基本概念;
2. 加深学生对碰撞定律和碰撞类型的理解;
3. 提升学生解题和应用碰撞理论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碰撞的基本概念
2. 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3. 碰撞的定律
4. 质点的碰撞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碰撞的实际场景,引发学生对碰撞现象的兴趣,并带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碰撞的基本概念
2. 分别介绍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特点和应用
3. 探讨碰撞的定律及其物理意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教师通过几个碰撞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加深他们对碰撞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练习(15分钟)
学生根据给出的碰撞问题,分组讨论并解答,教师辅导并纠正错误,加强学生对碰撞理论的掌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碰撞题目,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在下节课上检查。

教学资源:
1. 碰撞理论教材资料
2. 碰撞问题案例
3. 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度和课堂表现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碰撞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高中物理碰撞教案1. 了解碰撞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 能够应用碰撞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碰撞的概念和分类,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碰撞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碰撞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碰撞是什么,碰撞有哪些种类。

二、讲解碰撞的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碰撞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相互作用。

2. 根据碰撞前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将碰撞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部分弹性碰撞。

三、讲解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15分钟)1.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系统总动量守恒,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决一些碰撞问题。

四、讲解碰撞的能量守恒定律(15分钟)1. 能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条件下,系统的总机械能守恒,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 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解决一些碰撞问题。

五、解决实例问题(1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碰撞问题,让学生尝试应用碰撞定律解决。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碰撞的概念和分类;2. 让学生总结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良好,学生对碰撞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碰撞定律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掌握。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碰撞定律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教案

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教案

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了解实际碰撞与理想碰撞的区别。

2. 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碰撞的基本概念:碰撞的定义、碰撞的类型。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实际碰撞与理想碰撞:实际碰撞中的能量损失、实际碰撞与理想碰撞的差异。

4. 碰撞实验: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

5. 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分析、误差分析、实验结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碰撞的基本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实际碰撞与理想碰撞。

2.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在复杂碰撞问题中的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碰撞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碰撞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碰撞现象和动量守恒过程。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碰撞的基本概念,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2. 第二课时:分析实际碰撞与理想碰撞的差异,讲解碰撞实验的原理。

3. 第三课时:进行碰撞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4. 第四课时:分析实验结果,讨论误差来源,得出实验结论。

5. 第五课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碰撞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通过解答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实际碰撞与理想碰撞的认识,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分析进行评估。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 考点一 碰撞与动量守恒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 考点一 碰撞与动量守恒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十五 动量守恒与近代物理初步(选修3-5)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考点一 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点知识点1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表达式:p =mv 。

(3)单位:kg·m/s。

(4)标矢性: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5)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的比较。

名称项目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 定义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 定义式 p =mvE k =12mv 2Δp =p ′-p 项目 动量 动能 动量变化量 标矢性矢量标量矢量(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表达式:I=Ft。

单位:N·s。

(3)标矢性: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3.动量定理(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①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

②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增量等大反向。

③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适用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不是系统内每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为零,更不能认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②近似适用条件: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③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知识点2 碰撞、反冲和爆炸问题1.碰撞: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

2.特点:在碰撞现象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可认为相互碰撞的系统动量守恒。

3.分类(1)在某些情况下,原来系统内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发生相互作用后各部分的末速度不再相同而分开。

这类问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增大,且常伴有其他形式能向动能的转化。

(2)反冲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合外力为零或外力的作用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复习课教案(粤教版选修3-5)

物理:第1章《碰撞与动量守恒》复习课教案(粤教版选修3-5)

《碰撞与动量守恒》复习课一、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动量定理2、复习巩固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答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掌握处理相对滑动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二、教学重点1、 本节知识结构的建立2、 物理情景分析和物理规律的选用三、教学难点物理情景分析和物理规律的选用四、教学过程本章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建立相关知识网络(见下表)〗 典型举例问题一:动量定理的应用例1:质量为m 的钢珠从高出沙坑表面H 米处由静止自由下落,不考虑空气阻力,掉入沙坑后停止,如图所示,已知钢珠在沙坑中受到沙的平均阻力是f ,则钢珠在沙内运动时间为多少?分析:此题给学生后,先要引导学生分清两个运动过程:一是在空气中的自由落体运动,二是在沙坑中的减速运动。

学生可能会想到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分段求解,此时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应该给予肯定。

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全过程动量定理来答题。

然后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动手作答,老师给出答案。

设钢珠在空中下落时间为t 1,在沙坑中运动时间为t 2,则:在空中下落,有H=2121gt ,得t 1=gH 2,对全过程有:mg(t 1 +t 2)-f t 2=0-0 得:mgf gH m t -=22H巩固: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一个质量为60kg 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冲量动量 守 恒 定 律动量P=mv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矢量,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动量的变化△P=mv`-mv ,是矢量冲量I=Ft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即I=ΔP冲量是物体发生动量变化的原因,并且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给出了冲量和动量变化间的互求关系tP F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2112211v m v m v m v m '+'=+动 量 守 恒 条 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和为零 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这个方向上动量守恒 内容 表 达形 式到离水平网面5.0m 高处。

新课程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新课程高中物理碰撞教案

新课程高中物理碰撞教案课程目标: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定律,掌握碰撞实验的方法和计算碰撞参数。

教学内容:一、碰撞的概念和分类1. 碰撞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3. 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概念二、碰撞中的能量转化1. 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2. 碰撞中能量的转化和损失三、碰撞中的动量守恒1. 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2. 碰撞中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实验验证四、碰撞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1. 碰撞实验的基本步骤和仪器2. 碰撞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教学过程:一、引入1. 给学生介绍碰撞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思考碰撞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2. 引导学生讨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引出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原理。

二、理论探讨1. 讲解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碰撞中能量和动量的转化过程。

2. 讲解碰撞实验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指导学生掌握碰撞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技巧。

三、实验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仪器,记录实验数据。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碰撞参数,分析碰撞结果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四、讨论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总结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规律。

2. 综合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碰撞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和结论分析。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碰撞实验结果的讨论,评价学生对碰撞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 练习测试:布置相关练习和测试题,检测学生对碰撞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碰撞模拟实验,探讨不同碰撞情况下的能量和动量变化。

2. 鼓励学生进行碰撞项目设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碰撞相关问题并进行解决方案设计。

3. 深入学习碰撞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了解碰撞对工程设计和安全规范的重要性。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碰撞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碰撞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碰撞的定义和分类
2.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3.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4. 碰撞中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碰撞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碰撞的定义和分类
2. 解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3. 展示实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碰撞定律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2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碰撞过程中的现象和规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碰撞定律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碰撞的内容,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碰撞的概念和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教案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学生的

教案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学生的

教案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学生的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物理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1.2 课程目标理解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现象1.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相结合演示实验与数据分析小组讨论与问题解答第二章:动量的定义与计算2.1 动量的定义动量的概念引入动量的数学表达式2.2 动量的计算方法标量与矢量的区别动量的计算示例2.3 动量与速度的关系速度与动量的关系式速度变化对动量的影响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3.1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与意义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2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系统内部不受外力作用系统边界封闭3.3 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碰撞实验的观察与分析数据分析与结论得出第四章:一维碰撞4.1 一维碰撞的基本概念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的动能转化4.2 一维碰撞的动量守恒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4.3 一维碰撞问题解决方法碰撞问题的数学模型碰撞过程的解析解法第五章:多维碰撞5.1 多维碰撞的基本概念多维碰撞的定义与特点碰撞过程中的坐标转换5.2 多维碰撞的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在多维碰撞中的应用多维碰撞的动量守恒示例5.3 多维碰撞问题解决方法多维碰撞的数学模型建立多维碰撞问题的数值解法第六章:碰撞的动能守恒6.1 动能守恒定律动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守恒定律的表述与意义6.2 动能守恒在碰撞中的应用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动能守恒动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6.3 动能守恒问题的解决方法动能守恒问题的数学模型动能守恒问题的解析解法与数值解法第七章:完全弹性碰撞7.1 完全弹性碰撞的定义与特点完全弹性碰撞的概念引入完全弹性碰撞的动量和动能守恒7.2 完全弹性碰撞的数学模型两粒子完全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两粒子完全弹性碰撞的动能守恒7.3 完全弹性碰撞问题的解决方法两粒子完全弹性碰撞的解析解法两粒子完全弹性碰撞的数值解法第八章:非完全弹性碰撞8.1 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定义与特点非完全弹性碰撞的概念引入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动量和动能守恒8.2 非完全弹性碰撞的数学模型两粒子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两粒子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动能守恒8.3 非完全弹性碰撞问题的解决方法两粒子非完全弹性碰撞的解析解法两粒子非完全弹性碰撞的数值解法第九章:实际碰撞问题分析9.1 实际碰撞现象的分析真实世界中碰撞的特点实际碰撞问题中的动量和动能守恒9.2 实际碰撞问题的解决方法实际碰撞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实际碰撞问题的解析解法与数值解法9.3 实际碰撞问题案例分析汽车碰撞案例分析体育运动中的碰撞问题分析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动量守恒与动能守恒的总结动量守恒与动能守恒定律的回顾动量守恒与动能守恒在碰撞中的应用10.2 碰撞问题的解决策略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解法求解问题10.3 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的拓展动量守恒在其他物理现象中的应用动能守恒在其他物理现象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应用11.1 粒子物理学中的碰撞与动量守恒高速粒子碰撞的基本概念粒子加速器与碰撞实验11.2 宇宙学中的碰撞与动量守恒星系碰撞与宇宙结构形成宇宙中的动量守恒现象11.3 碰撞与动量守恒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核物理学中的碰撞问题材料科学中的碰撞与动量守恒第十二章:碰撞与动量守恒实验设计与分析12.1 实验设计原则与方法确定实验目的与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与工具12.2 碰撞与动量守恒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2.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的对比第十三章:碰撞与动量守恒在工程与技术中的应用13.1 机械工程中的碰撞与动量守恒机械设计中的碰撞问题冲击与碰撞现象的模拟与计算13.2 航空航天中的碰撞与动量守恒飞行器撞击问题的分析太空碰撞与动量守恒现象13.3 碰撞与动量守恒在其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交通安全中的碰撞问题体育运动中的碰撞与动量守恒第十四章:碰撞与动量守恒问题的研究前沿14.1 理论研究的新进展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的深化研究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中的碰撞问题14.2 实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粒子加速器与碰撞实验技术的进步高精度测量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14.3 跨学科的研究与应用生物学中的碰撞与动量守恒环境科学中的碰撞问题第十五章:课程回顾与展望15.1 课程学习回顾主要概念与原理的总结重要实验与问题的回顾15.2 课程应用与实践碰撞与动量守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课程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启示与影响15.3 未来学习展望继续深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与前沿探索物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与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动量的定义、计算及其与速度的关系。

动量守恒与碰撞实验教案

动量守恒与碰撞实验教案

动量守恒与碰撞实验教案动量守恒与碰撞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和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动量守恒与碰撞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刻理解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碰撞过程中动量的转移和守恒。

二、实验材料1. 小车:一辆带有弹簧装置的小车,可以在碰撞过程中产生弹性碰撞或非弹性碰撞。

2. 轨道:一条平滑的轨道,用于控制小车的碰撞运动。

3. 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碰撞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4. 计算机:连接力传感器,用于获取和分析实验数据。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确保实验材料完好无损,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并将轨道放置在水平平稳的桌面上。

2. 弹性碰撞实验a. 将小车推到轨道的一端,并让其静止。

b. 将另一辆小车以适当的速度推向静止的小车,让它们发生碰撞。

c. 记录碰撞过程中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实时获取力传感器的数据。

d. 使用计算机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碰撞前后小车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 非弹性碰撞实验a. 将小车推到轨道的一端,并让其静止。

b. 将一块软木板放在另一辆小车的一端,然后将其以适当的速度推向静止的小车,使其发生非弹性碰撞。

c. 记录碰撞过程中小车和软木板的运动情况,并实时获取力传感器的数据。

d. 使用计算机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碰撞前后小车和软木板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四、实验讨论1. 弹性碰撞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碰撞前后小车的动量,并比较两者是否相等,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b. 探究碰撞速度对动量转移和守恒的影响,讨论碰撞速度越大,动量转移和损失越多的原因。

2. 非弹性碰撞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碰撞前后小车和软木板的动量,并比较两者是否相等,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

b. 探究非弹性碰撞中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因,如声能、热能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对动量守恒定律和碰撞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高中物理碰撞动量守恒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碰撞动量守恒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碰撞动量守恒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也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详细的教案设计,让各位教师可以从中获得灵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前导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碰撞动量守恒的基本概念。

可以通过课件、视频配合简单练习的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并且让学生掌握以下核心知识点:1.动量的定义:动量是质量和速度乘积的物理量,公式为p=mv。

2.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孤立系统中,物体在发生碰撞时,总动量守恒。

3.碰撞的类型: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时,碰撞前后动球的动量和能量都被保持;非完全弹性碰撞时,碰撞前后动球的动量和能量不再保持一致。

二、教学过程1.课堂引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出示一张两个小球相撞的图片,请学生分别解决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下小球的运动状态和速度变化等问题。

这个流程可以通过PPT或者别的方式展现。

2.正文部分我们给出完全弹性碰撞的实验图,并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补充质点碰撞前的速度和质点碰撞后小球的速度。

下面是实验数据:小球质量1:0.5kg小球质量2:1.0kg小球1碰撞前速度:2.0m/s小球2碰撞前速度:1.0m/s使用公式计算动量,将其代入完全弹性碰撞公式,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小球1碰撞后速度:1.0m/s小球2碰撞后速度:2.0m/s让学生根据公式和数据计算小球的碰撞后速度和动量,掌握碰撞动量守恒的基本规律。

接下来,我们给出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实验图,并要求学生补充碰撞后小球的速度和信息,这个实验流程与完全弹性碰撞完全一致,只是需要调整数据、让学生掌握非弹性碰撞的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小球1碰撞后速度:1.5m/s小球2碰撞后速度:1.5m/s在实验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小球在不同情况下的动量和速度变化,深入理解碰撞的物理现象,掌握动量守恒原理等重要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扩展实验的形式,延伸碰撞理论的应用,例如在体育竞技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和掌握。

教案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学生的

教案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学生的

教案-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学生的(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碰撞的概念,知道碰撞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2. 让学生掌握动量的定义,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碰撞的概念及特点2. 动量的定义及计算3.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 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2.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碰撞与动量守恒的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碰撞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内容1. 碰撞的概念及特点1.1 碰撞的定义1.2 碰撞的特点:瞬间、剧烈、作用力大2. 动量的定义及计算2.1 动量的定义:质量与速度的乘积2.2 动量的计算:p = mv3. 动量守恒定律3.1 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3.2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Δp = 0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1 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4.2 爆炸过程中的动量守恒教案-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学生的(二)五、教学内容(续)5. 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实例分析5.1 两个物体竖直上抛碰撞5.2 两个物体水平碰撞6. 爆炸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实例分析6.1 爆炸力学的基本概念6.2 爆炸过程中的动量守恒七、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碰撞的概念及特点。

2. 新课:讲解动量的定义及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让学生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爆炸过程中的动量守恒。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复习碰撞的概念及特点。

2. 复习动量的定义及计算。

3. 思考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自行车碰撞、汽车碰撞等。

物理 动量守恒与碰撞教学案【精编】

物理 动量守恒与碰撞教学案【精编】

动量守恒考纲解读1.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章重点、高考热点,动量、动量的变化量两个概念常穿插在规律中考查.2.在高考题中动量守恒定律常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结合,解决碰撞、打击、反冲、滑块摩擦等问题,还要重视动量守恒与圆周运动、核反应的结合.二、考点知识梳理(一)、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就保持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P P P P 1212+='+' 或 m v m v m v m v 11221122+='+'用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如图14-2-1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匀速运动的球,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 1和m 2,速度分别是v 1和v 2,而且v 1>v 2。

则它们的总动量(动量的矢量和)P =p 1+p 2=m 1v 1+m 2v 2。

经过一定时间m 1追上m 2,并与之发生碰撞,设碰后二者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 ,此时它们的动量的矢量和,即总动量'22'11'2'1'v m v m p p p +=+=下面从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出发讨论p 和p ′有什么关系。

设碰撞过程中两球相互作用力分别是F 1和F 2,力的作用时间是t 。

根据动量定理,m 1球受到的冲量是F 1t =m 1v ′1-m 1v 1;m 2球受到的冲量是F 2t =m 2v ′2-m 2v 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1和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 1t =-F 2t 。

则有: m 1v ′1-m 1v 1=-(m 2v ′2-m 2v 2)整理后可得: 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p ′=p 2、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条件①系统__不受力 或_所受合外力为零_.②当内力_远远大于_外力时.③某一方向_不受力 或所受_合外力为零__,或该方向上内力_远远大于外力时,该方向的动量守恒.14-2-13、常见的表达式(1)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2)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m1v1+ m2v2= m1v1/+ 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系统的总动量等于作用后系统的总动量)(二)、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动量守恒定律是说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只能改变每个物体的动量,而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在系统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任一时刻,单个物体的动量可以不同,但系统的总动量相同。

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教案

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教案

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目的]1、研究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条件;2、研究几种碰撞的特点和区别。

[实验仪器]计算机及其仿真软件[实验原理]当两个物体发生一维碰撞时,一般满足动量守恒,即2211202101v m v m v m v m +=+ (1)如果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还满足动能守恒,即222211*********1212121v m v m v m v m +=+ (2)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个物体的以共同的速度运动则有vm m v m )(21101+= (3)对于一般非弹性碰撞定义恢复系数为201012v v v v e --=(4)其中12v v -称为分离速度,2010v v-称为接近速度。

[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启动软件 (二)仪器调节1、在程序窗口中右键选择“开始实验”,单击“数字毫秒计”“滑块”、“支脚旋钮”,弹出其放大图形。

2、调节导轨纵向水平:用左键或右键单击两个深色螺丝,观察滑块内表面与导轨的两侧间隙一致。

3、调节导轨横向水平:用左键或右键单击浅色螺丝,使滑块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相同,或相差在1毫秒之内。

4、关闭数字毫秒计等三个放大图形。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用右键单击程序窗口,选择“碰撞和动量守恒实验”进入实验状态(默认为完全弹性碰撞);2、用左键单击“数据记录”按钮,打开数据记录表格;3、用左键或右键单击大滑块,给其以初始速度,碰撞后的数据自动记录在表格中,单击“复位”按钮,将滑块复位;4、重复步骤3,重复测量5次;5、单击“计算”按钮,将数据计算出来并记录;6、用右键单击程序窗口,选择“实验状态”→“完全非弹性碰撞”或“一般非弹性碰撞”,重复步骤3至5进行测量;数据记录表格(完全非弹性碰撞和一般非弹性碰撞表格相同)《碱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属于课标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内容之一,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选修3-5) 碰撞与动量守恒 近代物理初步【核心要点突破】知识链接一、动量、冲量、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 P=mv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2、冲量 I= F ·t .方向与恒力方向一致 3、动量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方式 (1)P =P ′ (2)Δp 1=-Δp 2(3)m 1v l +m 2v 2=m 1v /l +m 2v /2 二、波尔理论1、 氢原子能级与轨道半径 (1)能级公式:)6.13(1112eV E E nE n -== (2)半径公式:)53.0(112οA r r n r n ==(3)跃迁定则:终初E E h -=ν 三、光电效应及其方程 1、光电效应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数目)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保持频率不变,则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4)从光照射到产生光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s ,几乎是瞬时的. 2、光电效应方程(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γ-W(E k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 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也称电离能 ) (2)极限频率:深化整合一、动量守恒的条件及守恒定律的理解1、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标准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2)近似条件:系统所受外力之和虽不为零,但比系统的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问题中的重力等外力与相互作用的内力相比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3)分量条件:系统所受外力之和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总动.2、对守恒定律的理解(1)矢量性:对于作用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都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应选取统一的正方向,凡是与选取的正方向一致的动量为正,相反为负.(2)瞬时性:动量是一个瞬时量,动量守恒指的是系统任一瞬时的动量恒定,列方程m1v1+m2v2=m1v1′+m2v2′时,等号左侧是作用前(或某一时刻)各物体的动量和,等号右侧是作用后(或另一时刻)各物体的动量和,不同时刻的动量不能相加.(3)相对性:由于动量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因此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惯性系的速度.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4)普适性:它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典例训练1】(2009·全国高考Ⅰ)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M/m可能为()A.2B.3C.4D.5【解析】选A、B.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设碰撞后两者的动量都为p,则总动量为2p,根据p2=2mEk,以及能量的关系得,所以A、B正确二、碰撞的分类及解决办法1碰撞的分类分类标准种类特点能量是否守恒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非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碰撞前后动量对心碰撞(正碰) 碰撞前后速度共线是否共线非对心碰撞(斜碰) 碰撞前后速度不共线2、碰撞过程的三个基本原则(1)动量守恒。

(2)动能不增加。

(3)碰撞后各物体运动状态的合理性。

【典例训练2】(2010·福建理综·T29)(2)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v,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

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

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0则。

(填选项前的字母)A.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B.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C.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D.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命题立意】本题以木箱与小木块相互作用为背景,考查动量守恒定律【思路点拨】明确木箱与小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

【规范解答】选B。

因系统受合外力为零,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可知最终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运动,故B正确。

三、对氢原子能级图的理解1、能级图,如图1所示.2、理解(1)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hν=E末-E初时,才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低能级E初向高能级 E末跃迁,而当光子能量hν大于或小于E末-E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2)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3)原子吸收能量的原则是吸收的能量恰好等于某两个能级之差,或者是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其电离能,使电子成为自由电子;所以当原子吸收光子时,由于光子不可分,故其必须选择能量满足上述原则的光子;当原子吸收实物粒子(如电子)的能量时,原子可以根据“需要”吸收其中的一部分能量,也即吸收实物粒子的能量没有条件限制.3、 原子跃迁发出的光谱线条数,是一群氢原子,而不是一个,因为某一个氢原子有固定的跃迁路径.【典例训练3】(2010·新课标全国卷·T 34)(5分)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则__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ν0<ν1B. ν3=ν2+ν1C. ν0=ν1+ν2+ν3D.321111ννν+=【命题立意】本题以氢原子受激跃迁辐射光立意命题,考查考生根据氢原子能级图求出辐射的光的频率 和光谱条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分析:【规范解答】选B 。

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只有三个频率的光谱,这说明氢原子受激跃迁到n=3的激发态,然后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产生三个频率的光谱,根据能量守恒有:1230ννννh h h h +==,解得:1230νννν+==,故选项B 正确。

四、核反应的类型、核能的计算2.核能的计算(1)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称为核能.(2)质量亏损:在核反应中,反应前所有核及粒子的质量之和与反应后新核及粒子的质量之和的差叫质量亏损.(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 2,其中m 是物体的质量,c 是真空中的光速.质能方程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增大了,质量也增大;能量减小了,质量也减小.且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亏损成正比,即ΔE=Δmc 2.【典例训练4】(2010·广东理综·T18)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 .HeTh U 422349023892+→ 是α衰变 B .HO He N 1117842147+→+ 是β衰变C .nHe H H 10423121+→+ 是轻核聚变 D .eKr Se 01823682342-+→ 是重核裂变【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核反应方程。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四种核反 应的类型衰变、轻核的聚变、重核的裂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 查得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画氢原子能级图确定可能跃迁根据光谱线条数确定氢原子受激态【规范解答】选AC 。

B 选项错误,这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D 选项错误,这是β衰变。

AC 选项正确。

五、光电效应的理解1、 光电子:在光电效应中发射出的电子。

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2、【典例训练5】(2010·四川理综·T18)用波长为72.010m -⨯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910J -⨯。

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3410J -⨯·s),光速c=3.0810m ⨯/s ,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wA .5.51410⨯Hz B .7.91410⨯Hz C . 9.81410⨯Hz D .1.21510⨯Hz 【命题立意】考查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光速、波长、频率间的关系.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参照以下解题步骤:【规范解答】选B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Wh E km -=ν,在恰好发生光电效应时最大初动能为0,有Wh =0ν,且λν=c ,化简得140108⨯=-=-=h E chE chkmkm λλνHzw_w ,故B正确.【高考真题探究】1.(2010·北京理综·T20)如图,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位置,则该图像反映了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

若令x轴和y轴分别表示其他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关键 点(1) 极限频率对应逸出功W h =0ν,光子能量λνch h =,(2) 根据电效应方程,就可求出极限频率.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受恒定合外力作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与时间的关系B.若x轴表示频率,y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C.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动量,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在沿运动方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体动量与时间的关系D.若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感应电动势,则该图像可以反映静置于磁场中的某闭合回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命题立意】图像考查的角度及呈现方式均有创新,这些都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

【思路点拨】找出纵轴表示的物理量与横轴表示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判断。

【规范解答】选C ,由at v v +=0、ma F =、221mv E K =可得20022212mv t Fv t m F E K ++=,说明动能和时间的图像是抛物线,故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W h E m K -=ν,说明动能和时间是线性关系,图象在y 轴上的截距为负值,故B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0P P Ft -=,则0P Ft P +=,说明动量和时间是线性关系,截距为初动量,故C 正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tnE ∆∆=φ,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是一个定值而不随时间变化,故D 错误。

2.(2010·福建理综·T29)(1)14C 测年法是利用14C 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

若以横坐标t 表示时间,纵坐标m 表示任意时刻14C 的质量,0m 为t =0时14C 的质量。

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14C 衰变规律的是 。

(填选项前的字母)【命题立意】本题以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为背景,考查原子核的衰变规律 【思路点拨】明确衰变规律是指数函数【规范解答】选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