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练习题
辩证唯物论论习题
辩证唯物论论习题辩证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世界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物质是生成一切事物的根本原因。
而辩证唯物论的核心思想是辩证法,即事物的矛盾斗争和发展。
下面是一些辩证唯物论的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重要的哲学理论。
1. 什么是辩证唯物论?2. 辩证唯物论与机械唯物论有何区别?3. 辨析辩证唯物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4. 辩证唯物论如何理解事物的矛盾斗争?5. 辩证唯物论如何解释事物的发展和变化?6. 请举例说明辩证唯物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辩证唯物论对科学发展的贡献是什么?8. 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9. 与辩证唯物论相对的哲学理论是什么?10. 辩证唯物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11. 请解释辩证唯物论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
12. 辩证唯物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是什么?13. 辩证唯物论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有何指导意义?14. 如何将辩证唯物论与实践相结合?15. 请阐述辩证唯物论对于人的自由意志的理解。
这些习题涵盖了辩证唯物论的核心概念和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对于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辩证唯物论是一种批判传统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念的重要哲学理论,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论,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与实际相结合,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深化辩证唯物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这些辩证唯物论的习题,读者们能够加深对这个哲学理论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自己和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方法和认识世界的工具。
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通过辩证思维揭示事物本质,深化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唯物辩证法的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思想方法。
1.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 意识决定物质B. 物质决定意识C. 世界是由物质和意识共同构成的D. 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决定世界2.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矛盾普遍存在B. 事物发展没有规律可循C. 意识决定一切D. 物质是一切的根源3. 请分析以下论述的矛盾运动:人民的意识是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实际关系的产物。
A. 人民的意识是物质决定的B. 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实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民的意识C. 人民的意识和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实际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D. 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实际关系不会对人民的意识产生任何影响4. 下列哪个观点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A. 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沿着一条直线逐步前进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不断重复相同的过程C.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呈现出辩证变化D. 事物的发展是任意的,不受任何规律限制5. 请分析以下观点中是否存在矛盾: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A. 存在矛盾B. 不存在矛盾6.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为什么说“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 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B. 矛盾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矛盾的冲突和斗争C. 矛盾只是事物发展的表面现象,不影响事物的发展动力D. 矛盾对事物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7. 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对于解决事物的矛盾应该采取什么态度?A. 消极对待,避免干涉事物的正常发展B. 积极主动,通过斗争和调节解决事物的矛盾,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C. 允许事物的矛盾存在,不进行任何干预D. 根本就不存在解决事物矛盾的需要8. 请解释以下观点的辩证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相互作用。
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
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辩证法是每年考研政治必考内容,在此分享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A.对立统一学说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解析】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C.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解析】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时问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正确。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A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都否定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是错误项;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C也是错误项。
3.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解析】题干讲的都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不是讲相互排斥、相互渗透,更不是讲相互转化的,所以C是最准确的答案。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题干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了原本想表现人物的某一品德(长厚、多智),因为描写超出了一定的“度”,结果适得其反(似伪、近妖)。
可见,B是正确选项。
A、C、D三项都是辩证法观点,但与题意不符。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题库及答案
考研哲学辩证试题题库及答案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对立统一B. 质量互变C. 否定之否定D. 五对范畴2.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因素B. 内部矛盾C. 神的意志D. 人的意志3.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五对基本范畴?()A. 现象和本质B. 内容和形式C. 原因和结果D. 质和量4. 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A. 事物的外部B. 事物的内部C. 事物的表面D. 事物的数量5. 质量互变规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会引起质的变化。
A. 数量增减B. 空间位置变化C. 时间延续D. 颜色变化6.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直线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随机性7.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观点?()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运动的观点8.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体现了()A. 可知论B. 不可知论C. 实证主义D. 唯心主义9. 下列哪项不是辩证法的总特征?()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决定论10.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里的“矛盾”指的是()A. 逻辑矛盾B. 实际冲突C. 对立统一D. 人为制造的对立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答: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物质具有可知性,即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物质是一切客观实在的总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12. 阐述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斗争的关系。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
13、右图漫画《绊脚石与踏脚石》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
④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14、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某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①表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说明只要抓关键,问题和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③体现了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启示我们应坚持矛盾分析法,正确解决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加大农村改革创新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
2015年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时候,曾把具体科学比作小鸟们在白天各处飞翔的足迹,把哲学比作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追寻其它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
辩证唯物论测试题
A
• 11、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 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 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 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 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 来说 ( ) •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 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 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B
• 21、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拍摄制 作的月球全图,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晰、 完整的月球影像图。这体现的哲理有( ) • ①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对客观 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 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④人们对月 球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向 前推移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③④
B
• 16、“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 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 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 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 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D
• 10、2009年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 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 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 表明( )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B
• 29、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提高全民 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是消费观?(6分
唯物论辩证法部分试题
唯物论-辩证法部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6.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二、多项选择题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科学分析,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
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习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1.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它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
2. 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
3.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4. 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5. 请列举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6.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7.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8.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9. 辩证唯物主义对于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有什么意义?
10. 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或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
以上习题旨在引导我们思考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通过对这
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并在实践中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我们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重要依据。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我们
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变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以上习题能够对大家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应用提供帮助。
辩证唯物论论习题
辩证唯物论练习题1.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
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
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2.“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一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
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
这说明正确的决策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其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
其哲学依据是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C.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5.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我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农村人们普遍提高了节水意识。
这说明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主观创造性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唯物辩证法习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3.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9.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表明事物内部存在着()A.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B.质变和量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0.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1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而且物质具有客观存在的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研究,以及通过辩证法的应用来认识世界。
以下是一些与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的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哲学思想。
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与唯心主义有何不同之处?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什么是世界的根本?为什么物质具有客观存在的特性?
3.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请举例说明。
4.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研究,请解释全面分析的含义,并说明其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5. 辩证唯物主义倡导使用辩证法来认识世界,请解释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矛盾的存在?请解释矛盾的本质、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7.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请解释辩证唯
物主义对社会变革的理解。
8. 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发展的理解是什么?它如何认识科学的
发展规律?
9. 辩证唯物主义如何看待人类认识的发展?请解释联结认识和
实践的关系。
10. 辩证唯物主义对于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有何启示?请举例说明。
通过思考和回答以上习题,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辩证唯物
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2、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 B.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C.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 B.三维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5、列宁说,唯物辩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想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 D.矛盾的主观性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是()A.和后者没有任何区别B.带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C.更为具体D.完全是抽象的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规律1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绝对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12、真理和谬误是()A.绝对对立的 B.绝对同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13、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矛盾的斗争性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D.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1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科学性和真理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否承认() A.真理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我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自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20、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关节点或临界点D.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2、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3、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D.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24、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二元论的D.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25、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观点 B.实践观点C.意识第二性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 D.笛卡尔的唯心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 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的正确 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4、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A.宇宙热寂说 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相对论 E.唯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E.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D.社会的精神现象 E.人的各种情绪7、脱离了人身体的手、名可以叫手,实际上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A.部分依赖整体 B.整体决定部分C.失去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D.研究部分不能认识整体E.研究整体不能认识部分8、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具有()A.不同的物质基础 B.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各自特殊形式和内容 D.统一的物质主体E.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9、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E.形而上学不变论10、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总和B.事物的质和属性的统一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是() A.提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对立性混淆了C.否定了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D.抹杀了矛盾同一性的普遍性E.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2、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13、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4、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特征是()A.不可逆性或前进性 B.直线性 C.曲折性D.封闭的圆圈式的过程 E.周而复始的过程16、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 B.炸弹爆炸 C.铁钉生绣D.塑料老化 E.水果腐烂17、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D.医生诊病 E.农民播种1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 B.现实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E.直接性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 A.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B.理论可以指导实践C.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D.理论不依赖实践E.理论决定实践20、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社会性的需要 B.纯主观的需要 C.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D.主体性的需要 E.个体性的需要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辩证法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实践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它不能() A.解释物质是多样性和复杂性B.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问题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D.彻底克服唯心主义E.揭露二元论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5、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济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的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6、发展的内容是指()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C.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7、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E.具体性8、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的界限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E.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9、事物的质变是()A.超出事物的度的变化 B.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D.事物的显著突变和飞跃E.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10、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都是()A.包含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自我否定C.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D.事物的自我完善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1、直线论会导致()A.拔苗助长 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 D.墨守成规 E.急躁冒进12、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辨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习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 A.批判继承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指( B )A.决定论和非决定论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 C ) A.是否承认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B.是否承认事物都是发展的C.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存在是一个过程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5.在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 B ) A.世界的普遍联系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多样性D.联系和发展的关系6.“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他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D ) A.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7.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指( B )A.事物状态的改变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C.事物的一般运动D.事物的一般变化8.汉朝的哲学家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属于( A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论的观点C唯物论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9.新生事物是指( C ) A.在形式和现象上都具有新意的东西B.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东西D.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10.新生事物之所以不可战胜,主要是因为( A ) A.新生事物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B.它得到了英雄人物的支持C.它的优越性是与生俱来的D.旧事物太软弱1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A.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B.矛盾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的,因为(A )A.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没有内部的联系就没有外部的表现C.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内部依据14.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 A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B.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D.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15.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1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 )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C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1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19.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B )A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 .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C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0.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21.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 A .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B .强调矛盾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A .矛盾斗争不被任何条件所束缚B .矛盾斗争能脱离同一性而单独存在C .矛盾斗争不需要任何条件D .矛盾斗争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A . 主要矛盾B .普遍矛盾C .次要矛盾D .内部矛盾A .必然和偶然相结合的道理B .质变和量变相结合的道理C .可能和现实相结合的道理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道理(C)C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其特殊性D.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其普遍性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D )A. 都是诡辩法的观点B. 都是辩证法的观点C. 前者是诡辩法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法的观点23.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D )A.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2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D )A.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B. 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5.区别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 )A.量变限于度的范围,质变超出度的范围B.量变不显著,质变显著C.量变决定于数量,质变决定于属性D•量变渐进,质变突然26.只承认事物的质变而否认事物的量变,在政治上容易导致( D )A.右倾机会主义B.经验主义C.教条主义D.左倾冒险主义2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A.形式和状态B.方向和道路C.源泉和动力D.结构和功能28.辩证的否定是( D )A.绝对的否定B.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C.对事物的任意否定D.事物的自我否定2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C )A.循环B.继承C.扬弃D.抛弃3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 B )A.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统一B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BDE )A.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B.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C用社会的观点还是用自然科学的观点看问题D.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ABCDE)A.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D.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E.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在下列说法和做法中,坚持和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观点的有(ABE)A.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B.要振兴经济,必须发展教育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D.片面追求升学率E.无农不稳,无工不富4.下列关于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有(ADE)A.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B.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C.新陈代谢就是发展D.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E.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判别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要看它(ACD)A.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B.是否尽善尽美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E.是否比旧事物强大6.下列说法体现了矛盾同一性的有(ABC)A.矛盾对立的双方向着各自的对立面转化B.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D.矛盾双方互相分离和排斥E.矛盾双方在斗争中改变各自力量对比,为质变做准备7.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ABCDE)A.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C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D.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E.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8.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BCD )A.同一性与斗争性直接同一B.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C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D.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E)A.相互转化的关系B.相互联结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E.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0.以下各项哪些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 BDE)A.守株待兔B.对症下药C.削足适履D.因材施教E .量体裁衣11.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危害性在于(ABDE )A.会导致教条主义B.会导致经验主义C.会导致唯心主义D.会导致形而上学E.会导致绝对主义1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ABCDE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C.两点论反对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1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BCD)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E.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4.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BCDE)A. 整体是各部分之和B .整体由部分所构成C. 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来的性质和功能D.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E.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15.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CE)A.不同量的事物可能是同质的B.事物的质就是事物存在本身C.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D.同质的事物没有量的差别E.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16.割裂量变与质变关系会导致(ABCE)A.激变论B.改良主义C.冒险主义D.诡辩论E .庸俗进化论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BDE)A.否定是发展的中断B.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C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D.肯定中包含着否定E.否定中包含着肯定18.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是(ABDE)A.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表现出其全过程B.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现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C.经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其全过程D.经过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E.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9.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盲目乐观主义B.唯意志论C.宿命论D.直线论E.循环论20.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B.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C.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D.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E.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ACDE ) (ADE)。
唯物论和辩证法测试题
高三政治X科8月月考试卷(唯物论和辩证法)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题2分共48分。
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 所有物质现象的总和B 万事万物的总和C 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 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2、从唯物论角度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C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D 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加深扩展的3、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
但是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规律,新的物种也不可能制造出来。
这说明A、基因鱼和基因猪是人制造出来的(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C、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物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4.“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这证明()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D、物质依赖于意识5. 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
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
”这主要说明()A.物质离不开意识B.意识依赖于物质C.意识是人脑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6. 科学家对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的观测结果所证实,这表明()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C.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D.成功的预测取于事物本身7.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雍水。
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袭,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从哲学讲,荆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没有了解实际情况C.不懂得实际情况是变化发展的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回答8-9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关于世界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唯物辩证法的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论。
1. 请解释什么是矛盾?并举出一个例子说明。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这些对立的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是光与暗的矛盾。
光和暗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相互依存,没有光就没有暗,没有暗就没有光。
光和暗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相互转化,推动了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
2. 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转化。
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不断地从一个质变到另一个质变,实现了事物的发展。
例如,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矛盾推动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3. 请解释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前进,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否定和肯定的过程。
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内部的矛盾会引发否定,旧的事物被否定,新的事物产生。
但是,新的事物又会继承旧事物的一些积极因素,得到肯定。
这样,事物在不断的否定和肯定中发展壮大。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之否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然后被社会主义社会否定,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肯定。
4. 唯物辩证法如何应用于科学研究?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方法论,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注重研究对象内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科学研究要求我们从事物的矛盾和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细胞的矛盾和发展规律出发,探索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辩证唯物主义习题【优质】
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3.《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9.“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10.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1.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辩证唯物主义经典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A. 概念、判断、推理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C. 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D. 客体、主体、客体2. 意识的本质是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感觉的总和D.逻辑的集合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A.存在B.精神C.物质D. 原子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5.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A. 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B. 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6. 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7.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 都是辩证法观点B. 都是诡辩论观点C. 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D. 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8.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9.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A. 意识产生物质B. 意识转化为物质C. 意识决定物质D. 意识创造物质10.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统一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1.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 本质和派生的关系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12.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 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4.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 承认世界多样的统一B. 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 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15.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辩证唯物论试题精选
辩证唯物论试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论断说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性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D.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2).对于人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他面临的生产力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人们面对的都是业已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只能在原有水平上推进一步②每一代人面对的前一阶段形成的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都是客观的③任何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2他面临的生产力水平④生产力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A.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意识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据此回答4——5题。
(4).对上述观点正确的认识是B.A.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要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B.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有人脑再加上现实就等于意识D.观念等于经验,经验等于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人脑的观念(5).不同意识之间最重要的差别是cA.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差别B.是否是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差别C.对客观事物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别D.是世界观或方法论的差别(6)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C)A.意识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
C.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D.心和脑都是思维的器官(7)“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论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11x6=66)
1.笛卡尔说:“地和天是由同一物质构成的,而且纵然有无数世界,它们也都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
”其合理思想是()
A.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B.肯定天地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承认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指明人的意识能够反映客观存在
2.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3.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镜子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4.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种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B.形而上学的运动观
C.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D.唯物辩证法的运动观
5. 从哲学上看“天有常道”是指()
A.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6. 下面属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观点有()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坐地日行八百里
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④静就是动,动就是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与以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 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9.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
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A. 没有坚持发展的观点
B. 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 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 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10. 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勤政务实,杜绝假大空,不盲目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
这表明政府工作必须()
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精意识
C. 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11.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2x7=14)
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根据列宁对物质所做的科学定义,我们对物质应作出如下理解()
A.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具有可知性
C.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对物质的反映和照相机的道理是一样的
2、苏轼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说明()
A.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B.意识无法准确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可认识的
D.意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二、材料分析(2x10=20)
1.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2.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支持、理解。
但仍有少数人有看法:个别高收入者认为这是劫富济贫;少数非法收入者极力反对,采取种种手段隐瞒、转移收入;个别低收入者认为还不公平,应该大幅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