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国旗下讲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阅读国旗下讲话

关于阅读国旗下讲话

关于阅读的意义和益处,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已经不止一次,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人给我们做过或说明,或劝告,或指导,甚至叱责。今天在此再次啰嗦,大家必然不愿,因此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阅读。

首先,我想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部新近的电影:美国迪斯尼出品的真人版童话《灰姑娘》。

《灰姑娘》的故事,大家是耳熟能详。小时候,我们读灰姑娘是同情那个被继母虐待的可怜的小女孩,痛恨那个施暴的继母;当我们逐渐长大,我们读美国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对灰姑娘这一童话的解读,我们惊讶于美国的解读版本:原来不是继母不爱辛德瑞拉,而是她更爱自己的女儿;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必须准时、干净地出现在你喜欢的人面前;而今天我们再电影中再读灰姑娘,我们会发现影片中的姑娘之所以实现了最终的命运逆转,跨过了低贱于高贵的沟壑源于不是她的美丽,她的魔法幸运,而是她不一般的人生观。

那么一个女孩,被百般作践,为何还能心智正常?她是怎么避免患上自闭症?这实在容易引起观看者探索的欲望。在电影比原本的童话在细节处理上,要更加用心:其实灰姑娘有一个幸福和励志的童年。在成为灰姑娘之前,这个女孩有一个幸福愉快的童年,妈妈漂亮睿智,爸爸谦和有爱,妈妈去世前嘱咐她要勇敢和善良,要相信双手指尖的力量,会焕发魔力,这些给女孩最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在灰姑娘长大后,父亲才续娶,期间父亲给了她无尽的呵护,陪伴她读书,

和她嬉闹跳舞,父亲病故前,也给出了如何与娇纵蛮横的人相处的建议,尽管父亲差旅途中病故,足够意外和打击,但这不足以摧毁灰姑娘的新,这是因为如何生活,如何应对困难,母亲的人生观指导,都给了她明示了方向!当然,生活是艰难的,这些指导也并非面面俱到,但方向没错。

灰姑娘最终致胜的宝典在于:她敢爱却不恨,在自我和他人之间,摇摆着一种通透的平衡。

电影中的灰姑娘是幸运的,因为她有父母的正确指导,可是现实中的我们,也许并不时时、事事都有别人给与指导,在我们的一生中,能时时指导、相伴我们,给与我们忠告的是什么呢?我曾经苦苦思索,也仅得到一个答案——书本与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中科大曾经创办过少年班,然而这些天才少年却往往止步于自我心灵的不足。其中一个非常有名的事件,就是谢彦波事件。

当时中科大还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传说:谢彦波考入中科大时只有 11 岁,相当于小学五年级的人生经验。第一次走进中科大校门的谢彦波,手里还在滚动着一只铁环。这个系着红领巾的大学生一路成绩骄人,1982 年,他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 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读硕士,18 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后转而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跟随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这是一位深邃而傲气的人。而谢彦波比他还要傲气,这令安德森无法容忍。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学生圈子里,谢彦波与导师不睦,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他又一次没拿上博士学位而回国了。

原因为何?

其实不管是昔日“神童”,还是今日的“超常生”,他们都面临着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正视自我。

赵丽宏老师说过,“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即使智商再高,那也是‘高智商的野蛮人’。”有关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绩越高,成功的喜悦获得越多,焦虑情绪也会逐年增加。这说明长期处于竞争状态的学生在心里健康上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为了他们的持续性发展,在其他方法实施的同时,我们谁都不能忽视书籍的作用。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所以读好书,特别是一些好的人文书籍对于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让他们进行心灵的自我观照即通过阅读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一习惯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超常生的课外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它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而读书,则必须尽早考虑读经典。因为经典是民族与文化的结晶,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某一时代人文的最高成就。面对现在社会上充斥于市场上的各种“通俗读物”和“快餐文学”,读起来固然省时省力,但这些读物营养价值不高,多读了就会后劲不足。尽快让学生进入阅读的“制高点”是阅读的关键。有句话是这样说:“鹰有时会像鸡一样在地上踯躅,但鸡永远没法像鹰那样振翅于高空。”不用担心高不成,低不就。因为即使会往下落,也比一直在地上爬的人所处的位置要高。总是在地上爬的人,会连“飞”的意识也没有。

我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识之士在阅读问题上一再强调“精神高度”的原因之一。

有人曾将人活着的境界分为三等:生存、生活、生命。生存境界的人头脑中考虑的就是解决温饱,能够像动物一样活下来。生活境界的人已经摆脱了饥寒的威胁,追求生理满足和物质享受。生命境界的人也许物质很贫乏,但他们并不沮丧,他们关心更多的是情感的丰富、精神的充实、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完善。由于觉悟的高低差异,同一件事对于不同境界的人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对于把高考当作生命的全部意义的人来说,语文课外阅读是奢侈,是负担,唯恐避之不及。而一旦学子意识到高考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经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的时候,他们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就开始觉醒,而课外阅读也就成了内饰生命的必需。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讲优美文章的作用时认为可“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点化其粗顽。”阅读能够变化孩子们的气质,调理孩子们的性情方面能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我们知道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对人生对自然的一种情绪体验,无论现实生活的美与丑,真或假,善或恶都要通过作者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有时可以使我们的情绪稳定,有时可以使我们的情绪激昂,有时可以与自己的心理情绪对比,产生一种修正错误的力量,或者丰富自己的认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产生一种为实现理想的情感力量。”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样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旨归,他的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