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酒骂座的故事

合集下载

论叶宪祖历史剧《骂座记》的现实意义

论叶宪祖历史剧《骂座记》的现实意义
第 3 卷 第 4期 1
20 09年 7月
湘潭师 范学 院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n l f i ga oma U i ri ( o il c n eE i n o ra o a tnN r l n es y S ca S i c dt ) X n v t e i o
实意义。 一Fra bibliotek揭 露 晚明社 会 士无操 守的丑 态
“ 世态 皆趋 火 , 阶 似 积 薪 ; 纷 得 意 者 , 念失 时 官 纷 谁 人 。 【 一开场叶宪祖就 通过 魏其 侯之 I为全 戏 的展开设 ”l Z : l 置 了一个世态炎凉 、 人情纸 薄的背景 。“ 定封疆 、 平 职掌朝 纲” u 的魏其侯 , 当年 封侯 拜相 、 倾朝 野之时 , 曾经是 权 也 风光显赫 、 宾客趋从 , 堂前 日 E会 冠裳。 … “ 是 田丞相 “ t ” 就 也在俺 ( 魏其侯 ) 门下 , 奉觞上寿礼如子婿 。 … 然而正如 曲 ” 词【 那吒令】 所唱,想当日 “ 个放衙坐诸生绛纱三千人 , 一答
比孟尝不差 。到如今扫榻 没人来 吃茶 , 果然 是世情儿 争冷 暖 , 面的看 高下 , 人 尽别 抱琵 琶。 …如 今魏其 侯 已失 势家 ” 居, 当今太后 的异母弟——武 安侯 田蚧已取代 他的地 位成 为新的权贵 , 以往 奔走 其 门 的那 些宾 客也 都 纷 纷 改 弦易 辙 , 当时那 些宾 客 , “ 一个 个都 丢 了俺 ( 魏其 侯 ) 投 他 ( , 田 蛤) 门下去 了。 u 现在“ 每都只 晓得 田府罢 了” ¨ 窦府 ” 他 。 则是“ 门前萧索堪 张网” j 扫榻没人来 吃茶 ” ¨‘ ‘ 。如此 强烈 的对 比, 怎不让人心生感慨 , 也难怪魏其侯会倍感炎凉 。 这既是故事 展 开 的 背景 , 也是 对 晚 明社 会 最好 的写 照。时至晚明 , 社会用来维 系人心 的伦理道德 观念对 人们 失去 了普遍 的约束力 , 人们 的 自我意识 和个人 私欲急剧 膨 胀, 士人们也不 再注 重 于忠义 、 名节 。他们 没有 特 立独 行 的操守 , 没有 坚定不移 的立 场 , 就像墙 头草一样 , 谁得势 就 依 附于谁 , 谁失势 就离 开谁 , 至反 过来 排斥 他 、 击他 。 甚 打 他们见利忘义 、 复无常 , 踏炽则 借踏 , 反 “ 踏败 则攻 踏” 。 沈 在《 埋剑记》 的开场中也描绘 了这一现象 : 达 道彝伦 , “ 终古常新 。友朋 中无几何存。朝同兰蕙 , 暮变荆榛 , 又陡成 波 翻作 雨 , 为 云。所 以先 贤 著 绝 交文 , 人 间轻 薄 纷 复 畏 纷。 可见 士无操 守是晚明十分 突出的现象。叶宪祖 《 ” 骂 座记》 的列侯宗室也个个都是 “ 里 世情儿争 冷热 , 面 的看 人 高下 。 … 的势利小人 。他们 “ 那个 ( ” 见 田蚧 ) 都鞠 躬 , 见这 个( 魏其侯 ) 无谦 让 , 好似个移头换脸做 排场。 … 筵席 间更 ” 是 田蛤行酒就 避席 , 魏其 侯行 酒仅 膝席 , 尽显 势利 趋 炎之 态。虽然《 骂座记》 的是汉代之 事 , 写 可窦 婴 口中的世界俨 然就是士无操守的晚明 , 作者笔下 的窦婴 门下 宾客 与 田蚧 席 问众 宾分明就是阿谀谄媚 、 势利失操的晚明士人 。 籍 福更 是其 中的典 型。“ 承 队里精 通 , 趋 钻刺 场 中惯 熟, 做成婢膝奴 颜 , 常趁 车尘 马足 , 饶吾 吮痔 呵脬 , 落他 饮 酒食 肉 , 自 冷趋炎 , 道 云翻雨 覆 , 我 避 人 昔年 窦府 当差 , 今 l E田门执役 。 …籍 福是谁 得势便 依附 于谁 , 以他 “ 年 ” 所 昔 窦府 当差 , 日田门执 役。 对 现在 的主 子— —新贵 田l , 今 ” ! i } 他是极尽讨好之 能事 : 知 田蛤请客 , 是一早便来 伺侯 , 得 他 闻得丞 相暴疾 , 他又马上赶 去问候 , 甚至不惜婢膝 奴颜 、 吮 痔呵脬 。对过去 的主人——失 势窦婴 , 他则 翻脸无 情不 认 人 。籍福弃 旧迎 新 、 投靠 田蛤 , 为利 害场 中 的过 来人 魏 做 其侯也能理解“ 这是 时势如此 , 怪他 每不得 ” …可 “ 丈夫 。 小 从来有毒 ”“, 籍福居 然帮 田蚧去 向魏 其侯 索 田。更为 可

古时著名的酒祸

古时著名的酒祸

古代最大的酒祸就是夏商两个王朝的灭亡。

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两朝灭亡的理由差不多,都是因为饮食没有节制,饮酒无度,挥霍放纵。

如夏桀与其宠妃妹喜终日饮酒,不仅自己喝,而且强迫别人像牛一样俯首饮于酒池。

商纣也是“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

周灭商后,周人清算商纣的罪行时说纣的这种行为不仅老百姓怨恨,而且招致上天的愤怒,弄得家败国亡。

为什么喝酒就招致人神共愤呢?应该看到这是文明发轫时期,人们经过几百万年半饥半饱的生活,初步摆脱了饥饿,可是此时统治者却大吃大喝,而且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刚刚从饥饿中走来的人们看到这种景况哪能不愤怒万分呢?历史上因贪杯而招致灾祸的事件多有记载。

其中西汉灌夫使酒性骂座直接招来杀身之祸。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详细记载了此事。

窦婴(魏其侯,窦太后的亲戚)和丞相田蚡(武安侯,景帝皇后的弟弟)有矛盾,太仆灌夫有意把这两家撮合在一起。

灌夫的最大缺点是常常使酒骂座。

田蚡娶妻,窦婴、灌夫参加婚宴,灌夫本来有气,在贺宴上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借酒骂了许多与宴者,破坏了宴礼应有的秩序。

田蚡向武帝劾灌夫骂座不敬,结果酿成了灌夫、窦婴两个大家族全部被杀。

夏商因酒亡国是周人总结出来的,所以周灭商,周公马上发表文告——《酒诰》严厉禁酒。

周公告诫新受封的康叔要爱惜自己的谷物粮食,只有在祭祀、父母有庆、敬老尊贤等场合里才可以喝酒。

平时不许饮酒,尤其严禁群聚酗酒,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要杀头。

用严刑峻法来禁酒历代并不少见,特别是经历战乱之后,粮食短缺之时。

三国时期曹操严厉禁酒,收效不大,他身边的官吏也在偷偷地饮,不过当他们互相交流喝酒心得时,把带有糟的白酒(糟在酒中色白,故称白酒)称为“贤人”,把无糟的清酒称为“圣人”。

整天在曹操身边称“贤”道“圣”,仿佛品味一下子提高了,其实是在交流喝酒的经验。

以喝酒为人生最大乐事的孔融不满曹操禁酒,常常在话里话外讽刺曹操,后来孔融因此被杀。

史记经典故事

史记经典故事

史记经典故事故事可以用来普及历史知识,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经典故事。

史记经典故事1:因为你需要,所以我存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几乎是历朝历代的潜规则。

汉朝的开国功臣都被刘邦给“潜规则”过,下场的悲惨程度和其功劳成正比,功劳越大,下场越悲惨。

譬如淮阴侯韩信,才能卓越,战功累累,最后却落了个被夷灭宗族的下场。

然而,汉朝的开国功臣中也有一个例外,此人就是张良。

自始至终,张良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同时也赢得了吕后的尊敬,以至于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儿子张不疑也袭封为侯。

所有这一切,也许和一个“莫须有”的黄石老人有关。

张良的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和父亲加在一起做过五代韩王之相。

可是等张良长大的时候,却已经没有在韩国做官的可能了,因为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早把韩国给灭掉了。

我们可以理解张良心中的愤懑。

亡了国的张良决定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最后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制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埋伏在秦始皇巡游必经之地。

张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断然出手,像掷铅球一样把铁锤掷了出去,可惜仅仅命中了秦始皇的副车。

此后,时代风云变幻,张良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

辽阔的大地上,处处记载了他的政治远见和高超谋略。

他设计击败秦军,劝谏刘邦撤出秦宫,争取黥布、彭越,笼络韩信,进而灭楚。

刘邦称帝后,他四两拨千斤,建议封赏与刘邦有宿怨的雍齿,从而彻底安定了人心,将祸患消灭在了萌芽之中。

他是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人物,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高度评价他“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

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张良的伟大,张良真正的伟大不在于辅佐刘邦,而在于自保。

张良深知“敌国破,谋臣亡”,面对争功的同僚,他“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任何封赏,他都表现得极为满足;在波诡云谲的刘邦统治晚期,他经常称病杜门不出,行“道引”、“辟谷”之术;他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处处表现得急流勇退。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1、梨园子弟成语故事唐玄宗十分喜欢音乐,大臣给他讲春秋时期宋王修筑练武场墙壁时请歌唱家癸与射稽伴唱,提高劳动效率的故事。

唐玄宗想让音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建立音乐学校梨园,经常演奏《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还经常亲自去梨园看望这些梨园子弟。

【释义】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

后泛指戏曲演员。

2、扣壶长吟成语故事晋朝才子王敦怀才不遇,不得志时经常在酒后吟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边吟边用铁如意敲唾壶,以此来抒发自己的不平心情,时间一长唾壶全都缺了边。

【释义】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

3、褴褛筚路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

下军副将栾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

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解释】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4、猫噬鹦鹉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爱猫的人,特地选定一个吉日从邻居家买来一只猫,准备用它来捕鼠。

结果,一个没有抓到,猫先撕破鸟笼子,把主人最喜爱的鹦鹉给吃了。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5、甘棠之爱成语故事周武王时期,大臣召伯奉武王之命巡行南方地区,广施仁政,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由于政策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纷纷攻击与诬陷召伯。

召伯为表忠心与清白,死在甘棠树下。

召伯死后,民众怀念他,从此不再砍伐甘棠树。

【释义】甘棠:木名,即棠梨。

指对官吏的爱戴。

6、以卵击石成语故事出处《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

比喻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

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字左右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字左右

成语寓言故事大全100字左右成语寓言故事100字篇1:使酒骂座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失势的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

灌夫给他们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骂他们,田蚡抓了灌夫全家。

王太后出面要挟杀了灌夫,窦婴也被流言蜚语所杀。

成语寓言故事100字篇2:相待如宾成语寓言故事100字篇3:三徙成国相传尧舜禹时期,舜在没有成为首领前,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爱戴。

他第一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邑,第二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都城那么多,到第三次搬迁时,足有一个国家那么多。

后来他被尧推举为继承人。

成语寓言故事100字篇4:祁奚之举成语寓言故事100字篇5:鲁阳回日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

成语寓言故事100字篇6: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朱买臣负薪读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李密牛角挂书)成语寓言故事100字篇7:杞人忧天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14、酗酒闹事,害己又害人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14、酗酒闹事,害己又害人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14、酗酒闹事,害己又害人喝酒,是许多人的生活爱好,只要不过分,无可厚非。

但是,喝多了发酒疯,就不是小事情了,很容易引发祸端。

西汉时期的灌夫,本来仕途光明,却因为经常酗酒闹事,不仅丢了前程,最终也丢了性命。

更过分的是,他还连累了好朋友窦婴无辜死于非命,真是太不应该了。

《汉书》记载,灌夫是颖阴人,颖阴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

灌夫家本来姓张,父亲叫张孟。

张孟是西汉名将灌婴的家臣,被赐灌姓,改名灌孟。

“七国之乱”的时候,灌孟跟随周亚夫平叛,儿子灌夫也从军效力。

灌孟作战勇敢,但毕竟年纪大了,不幸战死。

按军法规定,凡是父子从军的,如果一人阵亡,另一人可以护送遗体还乡。

但灌夫坚决不肯回乡,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灌夫擦干眼泪,手持大刀,带领与他关系好的几十名壮士,像猛虎一般冲入敌营,斩杀叛军数百人。

灌夫身受十几处重伤,鲜血染红了战袍。

众人佩服灌夫勇敢,灌夫从此名闻天下。

战后,他被任命为郎中将。

灌夫性情豪爽,为人仗义,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喝酒,而且经常喝醉,喝醉了就误事闹事。

灌夫当郎中将没有多久,就因为喝酒误事,丢掉了官职。

汉武帝即位以后,素闻灌夫勇敢,任命他为淮阳太守。

淮阳是军事要地,灌夫不敢怠慢,小心谨慎,没有敢喝酒闹事,政绩还不错。

不久,汉武帝提拔他入宫,当了太仆,成为九卿之一的高官。

灌夫心中高兴,与大臣窦甫一同喝酒,结果喝醉了,两人打了起来。

灌夫力大,把窦甫打得鼻青脸肿。

窦甫是窦太后的娘家兄弟,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汉武帝又气又急,恐怕窦太后会杀了灌夫,连忙把他调出京城,到燕国去当相国。

几年以后,灌夫又闹事犯法,汉武帝十分失望,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在长安家中闲居。

灌夫没有了官职束缚,更加肆无忌惮,整天喝得醉醺醺的。

灌夫对地位比他低的,或者失势之人,尚能够以礼相待;越是地位高的,或者得势之人,他就越要想办法侮辱。

所以,权贵们都讨厌他。

这个时候,灌夫与失势的窦婴成了好朋友。

窦婴,是窦太后的娘家侄子,年轻时因为窦太后的关系,入朝为官。

历史故事-孙权酒后乱性

历史故事-孙权酒后乱性

历史故事-孙权酒后乱性酒这个东西不知是不是好东西。

但是酒喝多了是会做出很多自己都不知道的行为。

比如孙权就是其中的一个。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故事-孙权酒后乱性吧!酒后失态要杀师傅张昭是托孤大臣,孙权称之为师傅,但师徒俩酒后所做的事的确令人刮目。

一次,孙权大宴群臣,喝大了,将酒泼在群臣的脸上并用发硬的舌头说,今天一醉方休,不醉倒在桌子底下任何人都不许走。

张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

孙权一愣,赶忙派人追回陪着笑脸说,一起乐乐而已,公为何发怒嘛?张昭说,昔纣王作糟丘酒池夜夜沉迷酒色,当时也说只是乐一乐,没有认为是什么丑事。

孙权面有惭愧之色,酒宴不欢而散。

辽东公孙渊要求归顺东吴,孙权很高兴立即封公孙渊为燕王并派人带了珍宝印绶前往,张昭劝谏说,公孙渊并非真心降吴,我们如此重视,一旦他改变主意将我们的使节扣押,以此讨好魏主,昧下我们的财物事小,被别人耻笑事大。

孙权与之争论,张昭固执己见,孙权大怒按住佩剑曰,东吴士大夫入宫朝拜我,而出宫就拜你,我对你已经够尊敬的,你却每次都跟我过不去,为什么?张昭也毫不示弱怒目圆睁吼道,我知道你不会听我的劝谏,但我依然要尽职尽责,因为太后临终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

说完泪流满面,孙权也扔掉掷佩剑,与昭对泣,可事后依然派人前往,张昭一气之下称疾不朝,孙权恨之,故意土塞其门,张昭更倔,将门里面也用土堵塞。

结果公孙渊果然诈降,孙权理屈,前往张家赔礼,张昭不见,孙权故意火烧其门逼他出来,张昭誓死不出,孙权赶紧命人灭火,张昭的儿子怕事情不可收拾忙扶出父亲,孙权嬉皮笑脸地拉张昭上车请回宫中,摆开赔罪宴,当着文武百官满饮三大斛,不知不觉又有些大了,说:“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酒后失言要斩名士名士虞翻本是好酒之徒但常酒后失言,这一点很令孙权自叹弗如,但有一次虞翻却在孙权酒兴正浓之时故意装醉扫兴,差点丢了性命。

孙权为吴王举行盛大宴会,孙权兴高采烈心情舒畅自不必说,菜过三巡酒过五味孙权起身行令,每人满斟一杯,行至虞翻,虞翻不仅不接孙权令盅反而佯装醉倒,晃晃悠悠起来又倒,孙权以为他真醉了没强行灌他,哪曾想孙权一转身,虞翻却翻身坐起,孙权大怒拔出佩剑就要砍头,众人惶恐不已,大司农刘基急忙抱住孙权谏曰:“大王酒后手杀善士,虽虞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万不可因小事而毁了名。

古代关于失礼行为的故事

古代关于失礼行为的故事

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失礼行为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被用来教育人们如何表现礼貌和遵守社会规范。

以下是一些古代关于失礼行为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打破了酒杯: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有一次,他的一位弟子在宴会上意外打破了酒杯。

其他人都十分震惊,但孔子却保持沉着冷静。

他告诉弟子们说,打破酒杯不是大事,但是没有诚意地向宴会的主人道歉却是失礼的行为。

孔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在面对失误时,要诚恳地承认错误并道歉。

曹操不尊重文物: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权臣。

有一次,他发现一把古琴,心生好奇,并拿起琴弹奏。

然而,曹操并不懂得欣赏和尊重古琴的价值,他用力拨动琴弦,导致琴弦断裂。

在场的人们都感到震惊,因为古琴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文物。

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即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并以适当的方式对待历史文物。

包含 骂 字的成语

包含 骂 字的成语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骂爹骂娘,读音是mà diē mà niáng。意思是用粗俗的话骂人。
用粗俗的话骂人。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十四章:“这时候,这伟大人物就把胡二 爷当作气袋,脚踢拳打,骂爹骂娘,一直骂到他祖宗十八代。”
贾平凹 《妊娠》第三章:“堰长气得骂爹骂娘,后来就骂这领头挖 龙骨的青年。”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 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以一人而兼之,听之历历也。”
2.指嘲笑与责骂。
明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 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然或过于痛哭流涕,而其事未必至此,过于嬉笑 怒骂,而其人未必至此。”
骂天咒地,汉语成语,拼音是mà tiān zhòu dì。意思是不指明 对象地诅咒漫骂。亦作“骂天扯地”。出自贾平凹《妊娠》。
撒疯骂座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ā fēnɡ mà zuò。 撒酒疯,骂同酒席上的人。
打鸡骂狗,汉语成语,拼音是dǎ jī mà gǒu,意思是旁敲侧击地 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出自鲁迅《彷徨·肥皂》。
比喻借题发挥,或发泄不满,或寻衅闹事。 鲁迅《彷徨·肥皂》:“你今天怎么尽闹脾气,连吃饭时候也是打鸡 骂狗的。” 作谓语、定语;同“指桑骂槐” 示例 他成天打鸡骂狗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 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 怨。”
用计战例
语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红楼梦·第五九回》:“那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槐。”《官 场现形记·第一三回》:“只有文爷见了统领,听了隔壁闲话,知道统领 是指桑骂槐,已经受了一肚皮的气。”

饮食成语故事

饮食成语故事

【侈衣美食】 侈
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充饥画饼】 喻借助空想安慰自己。
【兔死狗烹】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乞浆得酒】 比喻所得超过所求。
【乞穷俭相】 乞丐似的寒酸相。
【十米九糠】 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
【千里莼羹】 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不违农时】 不误耕作季节。
【不辨菽粟】 犹不辨菽麦。粟,小米
【不丰不杀】 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不
丰不俭】 见“不丰不杀”。
【且食蛤蜊】 《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识。 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於扶桑,入於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井渫不食】 亦作“井渫莫食”。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 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脩已全洁而不见用。”
【不食周粟】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以“不食周粟”谓清白守节。

使酒骂座成语故事出处释义造句

使酒骂座成语故事出处释义造句

使酒骂座成语故事|出处|释义|造句
使酒骂座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成语,你知道使酒骂座的故事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使酒骂座成语故事,来欣赏一下吧。

使酒骂座成语故事
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失势的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

灌夫给他们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骂他们,田蚡抓了灌夫全家。

王太后出面要挟杀了灌夫,窦婴也被流言蜚语所杀。

使酒骂座出处
汉灌夫为人刚直不阿,好使酒。

一日,与魏其侯窦婴共赴丞相田蚡宴。

夫怒蚡傲慢无礼,遂借行酒之机指临汝侯灌贤而骂之,其意实在蚡。

蚡乃劾夫骂坐不敬。

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使酒骂座释义
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的人。

使酒骂座造句
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使酒骂座成龙接龙
使酒骂座 -->
座无虚席 --> 席不暇暖 --> 暖衣饱食 --> 食租衣税。

贪杯误事的典故

贪杯误事的典故

贪杯误事的典故贪杯误事,顾名思义,指的是因为过度贪杯而导致的失误或坏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与贪杯误事相关的典故和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淳于髡醉酒失礼”的故事。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谋士,他以智慧和口才著称。

有一次,齐威王派遣淳于髡前往赵国出使,携带了十斗酒作为礼物。

淳于髡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酒肆,便进去痛饮了一番。

由于喝得太多,当他继续赶路时,已经醉醺醺的了。

到了赵国,淳于髡在拜见赵王时,由于醉酒失态,言行举止十分不雅。

赵王对他的态度非常不满,认为他不尊重自己,于是便对他进行了怠慢和冷落。

淳于髡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是由于贪杯所致,感到非常后悔。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决定不再贪杯。

从此以后,他戒掉了饮酒的习惯,并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和谨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饮酒要适量,不能贪杯。

贪杯不仅会让自己失去理智和风度,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和谨慎,不要因为一时的贪杯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除了“淳于髡醉酒失礼”的故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典故和故事也反映了贪杯误事的危害。

例如,“周瑜酒醉误事”的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因饮酒过量而失去警惕,最终导致失败的故事。

“李白酒醉写诗”的故事则讲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醉酒状态下创作出许多传世之作的故事。

尽管李白的诗歌成就举世公认,但他的贪杯误事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饮酒要适度和有节制。

我们应该在饮酒时保持清醒和理智,不要让酒精控制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饮酒过量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危害,还可能对周围的人造成影响和伤害。

在现代社会中,贪杯误事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些人因为饮酒过量而导致行为失控,引发交通事故、打架斗殴、家庭暴力等不良后果。

这些现象不仅对个人造成了伤害,也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从历史典故中汲取教训,时刻警惕贪杯误事的危害。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做到适量饮酒、不贪杯、不酗酒,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负责。

乐极生悲的历史故事

乐极生悲的历史故事

乐极生悲的历史故事源自于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齐威王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家处于危亡之际。

大臣们虽然知道这个事实,但没有人敢去规劝齐威王。

淳于髡,一个擅长用隐语、微言讽谏齐威王的人,最终说服了齐威王去请赵国的精兵来援救,使国家免于被楚国侵犯。

在成功抵御外敌之后,齐威王设宴庆祝,并询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才醉。

淳于髡回答说:“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

”齐威王对这一回答感到困惑,询问其原因。

淳于髡解释说:“像今天这样,喝大王赏赐的酒,旁边有执法官,后面有御史官,我喝酒时,心里一直在害怕,害怕酒后失礼,所以喝一斗就醉了。

”齐威王明白了淳于髡的言外之意,意识到自己的快乐可能会因为过度放纵而转化为悲哀,从而改正了自己的恶习。

这个故事就是乐极生悲的由来。

历史趣谈西汉官员灌夫骂座有服的故事介绍

历史趣谈西汉官员灌夫骂座有服的故事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西汉官员灌夫骂座有服的故事介绍
导语:灌夫,字仲孺。

是西汉时期官员,本应该是姓张,但由于父亲张孟曾是颍阴侯灌婴家臣,所以赐姓为灌。

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
灌夫,字仲孺。

是西汉时期官员,本应该是姓张,但由于父亲张孟曾是颍阴侯灌婴家臣,所以赐姓为灌。

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

在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曾一人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

不久之后,父亲英勇战死沙场,灌夫却不肯返乡葬父。

后来,汉景帝任命灌夫为代国宰相。

几年后,灌夫与长乐宫卫尉窦甫饮酒,在酒后殴打窦甫。

事实上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汉武帝怕太后斩杀灌夫,改任他为燕国宰相。

由于再次犯法,被免去了官职,并以百姓身份在长安居住。

灌夫喜爱游侠,家产数千万,每日到访的人数有十百人,横暴颍川郡。

他的好友是魏其侯、窦婴,后来在丞相田蚡的婚宴上,由于田蚡、程不识等人看不起他与窦婴,所以灌夫痛骂这些人,最后被定为不敬之罪,被斩杀了,而他的族人也被连累被灭族。

从以上就能够看得出来,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

对皇亲国戚及有势力的人,地位比自己高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要想办法去凌辱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人,越是贫贱的,他就更加恭敬,与跟他们平等对待。

所以很多人士也因此而推重他。

另一方面,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办到。

灌夫骂座
在公元前131年的时候,丞相田蚡准备要迎娶燕王的女儿,于是太。

典故(11)使酒骂座

典故(11)使酒骂座

典故(11)使酒骂座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饮酒骂人。

与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戏侮田蚡,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诛。

解读:
灌夫为人刚直不阿,好打抱不平。

最厌恶阿谈奉承之徒,趋炎附势之辈,尤其看不上宗室贵戚的专横跋扈的样子,喜爱和地方豪强交往。

在众多的勋亲贵戚中,灌夫独独和魏其侯窦婴友善。

两人好使酒。

一日,与魏其侯窦婴共赴丞相田蚡家宴。

灌夫怒其田蚡傲慢无礼,遂借行酒之机指临汝侯灌贤而骂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意实指田蚡。

田蚡是个奸毒之人,指责灌夫欲乘机污蔑前辈臣将,利用权责杀害了灌夫。

后因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之人为“使酒骂座”。

灌夫骂座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灌夫骂座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灌夫骂座历史典故
西汉时的一位将官名叫灌夫,性格刚直,交游广阔,但对贵族常表现出不屑的态度,时常与人起冲突。

有一回,在丞相田蚡娶妻的喜宴上,酒酣耳热之际,灌夫向田蚡敬酒。

由于两人过去有嫌隙,田蚡断然拒绝,引起灌夫十分不悦,转而向临汝侯(灌贤)敬酒。

灌贤正与护卫程不识耳语,没注意到灌夫来敬酒,因此没有理会他。

连续受到两次怠慢的灌夫,加上几分醉意,顿时怒火中烧,大发雷霆,向灌贤骂道:「我平常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你还学女人和他咬耳朵讲俏俏话!」经过这么一闹,原本就与他结怨的丞相更为愤怒,上书弹劾他大不敬,派人逮捕灌夫,并与其家人一起论罪问斩。

灌夫的好友魏其侯想要救他,上书武帝替他说好话,却因此受到牵连,被谗言所害,也遭来杀身之祸。

这也就是「灌夫骂座」的故事。

于是后来的人就用「灌夫骂座(坐)」、「使酒骂座」等指酗酒任性骂人,亦表示刚直不屈,不谀权势。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故事及作品介绍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故事及作品介绍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故事及作品介绍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故事及作品介绍李清照少女时期的生活是快乐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弃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随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

此时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无定所,四处流亡。

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

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

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剪梅》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甚至高声歌唱。

一、《声声慢》原文再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素材评析《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

三、适用话题即便在国恨家仇面前,李清照还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用来自律,此事例适合话题“雕刻心中的天使”、“铭记与忘却”、“专一与忘情”、“水的灵动”、“纪念”等。

首鼠两端成语故事

首鼠两端成语故事

首鼠两端成语故事田蚡(—公元前130年5月7日),西汉时期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西汉时期宰相、外戚,孝景王皇后的弟弟。

武帝即位初官至太尉,之后两次任丞相。

田蚡相貌丑陋,巧于文辞。

魏其侯窦婴掌权时,田蚡还是个郎官,往来于窦婴家,陪窦婴饮酒,时跪时起,对窦婴的恭敬就好像是窦婴家的晚辈一样。

建元元年(前140年),刘彻登基,为汉武帝。

同年田蚡被封为武安侯,拜太尉,后迁丞相,受到赵绾、王臧的牵连被免职。

田蚡得志后,与窦婴有许多纠纷,包括相约迟到,与索求土地不遂等;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在婚宴上灌夫使酒骂座,田蚡向武帝“劾灌夫骂座不敬”,将灌夫处死。

窦婴怒而揭露田蚡与淮南王来往,田蚡心生怨恨。

后来,窦婴以“伪造圣旨罪”被斩首。

窦婴死后次年春天,田蚡病倒,病中喃喃口呼谢罪,家人请来能视阴阳鬼事之人,得知是魏其侯窦婴和灌夫两鬼守住田蚡,鞭笞索命。

群医束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田蚡不治。

田蚡死后,其子田恬继承侯爵才四年,就因罪被废除了爵位。

西汉武帝时,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fén]。

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

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王太后这座靠山,加之汉武帝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胡作非为,骄横奢侈,营私舞弊,随意诬陷自己所不快的人。

田蚡向窦婴要城南田,窦婴不给,又听说灌夫也替窦婴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窦婴结了怨(窦婴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的大臣)。

又因为灌夫掌握着田蚡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田蚡欲将他和窦婴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结婚,王太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下了诏书,吩咐诸侯、宗室、大臣们都到丞相府去祝贺。

窦婴和灌夫也去了。

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气得破口大骂起来。

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

此事闹到了武帝那里,武帝便召集大臣们来研究。

窦婴坚决反对对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则赞成治罪,有的惧伯田蚡的威势,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

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虽说酒后闹事,但没有死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酒骂座的故事
【注音】shǐjiǔmàzuò
【成语故事】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失势的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

灌夫给他们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骂他们,田蚡抓了灌夫全家。

王太后出面要挟杀了灌夫,窦婴也被流言蜚语所杀。

【出处】汉灌夫为人刚直不阿,好使酒。

一日,与魏其侯窦婴共赴丞相田蚡宴。

夫怒蚡傲慢无礼,遂借行酒之机指临汝侯灌贤而骂之,其意实在蚡。

蚡乃劾夫骂坐不敬。

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解释】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的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相近词】使酒骂坐、灌夫骂坐
【成语举例】缪醉,使酒骂座,忤客。

客怒,一座大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