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划学校本位课程以发展学校特色

合集下载

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划

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划

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划一、引言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划是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

二、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在同质化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标志。

学校办学特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还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与学生加入。

三、制定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制定学校办学特色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突出学科特色、注重实践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等。

四、常见的学校办学特色形式学校办学特色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科技创新教育、艺术与文化教育、体育特长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五、学校办学特色的培养学校办学特色的培养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培训与资源支持,教师也需要不断自我学习与创新。

六、如何评估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性评估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性包括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

通过指标分析、学生毕业情况等可以进行有效评估。

七、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规划制定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规划需要考虑学校的资源、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同时,发展规划应具备可持续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

八、建立学校办学特色的机制学校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制来支持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

例如,设立特色教育部门、设立专门的特色教育研究机构等。

九、外部合作与资源共享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可以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来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十、学校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学校办学特色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紧密关注社会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十一、学校办学特色的效果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效果展示包括学校的品牌形象、学生的学术成绩、就业竞争力等方面。

十二、总结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需要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并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只有不断创新与提升,学校才能在教育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学校特色发展方向规划

学校特色发展方向规划

学校特色发展方向规划一、教育目标定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特色发展的第一步是明确教育目标。

学校应通过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和学校资源,明确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的学生为核心目标,以全面发展为宗旨。

二、学科优势突出学科优势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和发展学科资源,形成优势学科体系,既注重基础学科的扎实建设,又重视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

同时,学校应注重学科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

三、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源泉。

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探索,如项目制学习、协作学习、跨学科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四、兴趣拓展与个性发展学校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应开设多样化的兴趣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时,学校应重视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才。

五、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的结合。

学校可以建立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

六、创业教育与职业规划创业教育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提供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就业方面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可以开展国际学生交换项目,引进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和教师互访,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八、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应注重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

学校可以开办与本土文化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加强本土文化的传承。

同时,学校还应推动文化创新,鼓励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规划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规划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规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本课程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

校本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规划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分析,为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建议。

一、教育目标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精心设计课程开展。

首先,应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人文素质、艺术素养、体育健康等方面。

另外,应引入实践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三、教学方法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巧。

四、师资培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学习支持,提供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培训。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具备设计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培训和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五、评价体系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评外,还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学术展示、实践报告等形式。

评价结果可以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课程资源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课程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争取各种资源的支持。

同时,学校应建设完善的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七、学生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

学校课程特色建设规划

学校课程特色建设规划

学校课程特色建设规划一、前言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课程的特色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校课程特色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二、课程特色的重要性学校课程特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个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明确课程特色,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三、了解学生需求学校课程特色的建设首先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

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需求和兴趣。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四、确定核心竞争力学校要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学校最擅长的领域或特色课程。

通过梳理学校的教师资源、专业实力和学科特长,确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方向。

五、培养优秀师资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特色建设的基础。

学校应通过招聘、培养和评价制度等手段,吸引和培养具有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的教师。

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他们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技能。

六、科学设置课程学校应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特色,科学设置课程。

要注重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确保各个学科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同时,要注重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学校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可以采取国内外交流、实地考察、课外拓展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八、关注评价和反馈学校课程特色建设要注重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立。

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家长反馈和教师评估等方式,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和问题。

根据评价和反馈结果,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九、与社会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性课程和实训项目。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十、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校特色教育建设规划

学校特色教育建设规划

学校特色教育建设规划学校特色教育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为此,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制定一份学校特色教育建设规划。

一、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信自立、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意识。

3.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提供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育内容1. 多元学科融合。

开设跨学科的课程,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2. 选修课程丰富多样。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的选修课程,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3. 实践教学强化。

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外活动丰富。

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包括社团活动、科技竞赛、文化艺术表演等,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社交能力。

三、教育方法1. 探索式学习。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组织式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并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3. 实践式学习。

通过实践活动、实习实训等方式,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4. 个性化学习。

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需求,通过个别辅导、个性化学习计划等措施,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目标。

四、教育环境1. 教育资源丰富。

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创作室等各种学习场所和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

2.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课程特色发展规划

学校课程特色发展规划

学校课程特色发展规划一、引言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课程的特色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学校课程特色发展的规划,包括课程改革的背景、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规划。

二、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课程的特色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特长的重要性。

因此,发展具有特色的课程成为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特色发展的重要性特色发展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外,特色发展的课程可以增加学校的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四、规划的目标制定学校课程特色发展的规划需要明确目标。

首先,规划需要确立课程特色的方向,使学校在特定领域成为标杆。

其次,规划需要明确发展特色课程的目标群体,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

五、规划的原则制定规划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规划要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并考虑到学校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其次,规划需要以科学性为基础,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最后,规划要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促进规划的实施和持续改进。

六、规划的制定制定规划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团队,由专家、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组成。

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学科知识,能够合理评估和选择适合学校的特色课程。

同时,规划制定需要的时间较长,必须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形成全面的规划方案。

七、规划的实施规划制定后,需要明确实施的方式和时间表。

首先,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

其次,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教材、设备等。

最后,需要建立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规划的进展和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八、规划的评估规划的评估是确保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评估需要定期进行,以评估学校特色课程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情况。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为规划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如何让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特色的一部分?

如何让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特色的一部分?

如何让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特色的一部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发的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体系。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的具体化、个性化和有效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可以让学校更具特色,进而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但如何让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特色的一部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和实施:一、确认学校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以学校自身特点为基础,并结合学校的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计。

因此,学校需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人才梯队、特色项目、校园文化、区域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找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独有的发展方向和特色,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可依赖的基础。

二、实施全员参与的团队研发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因此,学校需要建立起专门的团队,由专业的教育教学人员、学科教师、学生代表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多方参与,推动课程的开发工作。

同时,将开发全过程广泛宣传,以吸纳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其中,达到全员参与共建的目的。

三、遵循教学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遵循教学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原则,确保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教学质量。

可以从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制度等方面来保障课程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为了保障这一过程的顺利开展,可以通过组织教研、开展示范教育等方式来人力赋能和优化资源配置。

四、推动与实际发展相结合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切实解决学生特殊需求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它不仅可以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多方位的课程设计,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可以通过与实际行业、企业等外部资源的结合,加强学生的实际社会体验辅助,从而更迅速地与实际发展相结合。

五、完善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科范畴中进行创新性或综合性知识积累,并通过实践环节融汇各方面的技能去实施创新性的课程实践和创新性的个人行为。

学校特色发展中的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特色发展中的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特色发展中的校本课程建设
现在,在学校特色发展工作中,校本课程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所学校所表现出来的特色,往往会取决于它自身的教育资源和特色
课程发展。

以下是学校特色发展中校本课程建设的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学校特色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学校的环境、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能力,综合运用课程理念规划、教学方案开发、
课堂教学、练习和考核等多种方式,努力实现特色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是鼓励老师创新实践。

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
突出学校的特色,改善学校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建立师生间的良好沟通,让学生能够接受
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促进特色课程教学的质量。

四是积极参与课程评估。

学校应不断改进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科结构,
通过及时的课程评估与反馈,对特色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努力提高课堂教育质量,把特色学校内涵融入课程和教学实践中去。

总之,要想让学校特色发展有更好的效果,校本课程建设也就摆在首位。

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师生沟通,
鼓励老师创新实践,不断完善特色课程,努力营造特色育人的精神氛围,把学校特色上层楼梯。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规划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规划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规划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校本课程成为了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为基础,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制定了适合本校的特色课程。

然而,如何制定和规划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是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学校校本课程的特点和意义,介绍制定发展方向的方法和原则,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校校本课程的特点和意义学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改革要求,自主研制的课程。

它具有以下特点:1. 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校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强调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理念。

校本课程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为基础,突出学校的独特性和优势,充分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

3. 强调教育改革的创新性。

校本课程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要求的新途径。

4. 抓住教育发展的机遇。

校本课程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变化,紧跟时代的脚步,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制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校本课程的制定应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中心,注重德育、智育和技育的统一。

2. 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发展。

校本课程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3. 强调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的能力培养。

校本课程要鼓励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跨学科地解决问题。

4. 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校本课程要以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为导向,符合社会的需求和产业的发展趋势。

为制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分析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

通过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课程的定位和重点。

2. 调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和兴趣,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学计划中的学校特色发展

教学计划中的学校特色发展

教学计划中的学校特色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学校特色发展成为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个性、特点和优势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特色的发展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

本篇文章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学校特色的发展。

一、教学主题的确定教学主题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

通过明确教学主题,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人特长。

确定教学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校定位:学校的教育定位对教学主题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例如,一所注重艺术教育的学校可以以艺术主题为教学主线,通过开展艺术展览、组织艺术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学生需求: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主题,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科技创新主题,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3.社会需求:学校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确定教学主题。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可以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题,开设相关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二、活动安排的设计活动安排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具体体现。

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学校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在活动安排的设计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活动:根据教学主题,安排相关的主题活动,例如学校以文化教育为特色,可以开展文化节、书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2.课外活动: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开设兴趣班、俱乐部等,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例如,学校以体育教育为特色,可以组织各类体育赛事和训练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提高学习效果。

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引言概述:特色学校建设规划是指在教育发展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创新能力,学校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划和措施,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学校。

本文将从学校特色定位、教育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特色学校建设规划的内容。

一、学校特色定位:1.1 确定学校特色方向:根据学校所处地域、资源禀赋和社会需求,确定学校特色方向,如科技创新、艺术教育、体育特长等。

1.2 分析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社会对特色学校的需求,为学校特色定位提供依据。

1.3 确定特色课程:根据学校特色方向和市场需求,制定特色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特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资源配置:2.1 建设特色教育设施:根据学校特色定位,配置相应的教育设施,如实验室、艺术工作室、运动场馆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2.2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根据特色学校的需求,合理配置教师、教材、教辅资源,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

2.3 建立合作网络:与相关机构、企业和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享资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支持。

三、课程设置:3.1 设计特色课程体系:根据学校特色定位,设计特色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3.2 引进外部课程资源:与其他学校或机构合作,引进外部优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学科学习和特长培养。

3.3 开设特色活动:组织特色活动,如科技竞赛、艺术展览、运动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师资队伍建设:4.1 招聘专业教师:根据学校特色定位,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教育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4.2 继续教育培训: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4.3 建立师资交流平台:与其他学校或机构建立师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规划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规划

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规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规划成为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开发、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规划。

一、课程开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首先,学校应该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重点。

校本课程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整体目标相一致,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需要组建多元化的开发团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资源等。

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综合性特点。

最后,开发团队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材,确保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教学策略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需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注重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资源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展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资源库,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

这些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景。

其次,学校需要与社区、企业、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校本课程的实践基地。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育评价体系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判和反馈的重要手段。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业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评价指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其次,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既包括笔试、口试等传统评价方式,也包括项目制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

最后,评价结果应该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

制定学校特色课程发展计划

制定学校特色课程发展计划

制定学校特色课程发展计划一、背景近年来,教育界对学校特色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学校特色课程发展计划势在必行。

二、特色课程定义与目标特色课程是指具有特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形式的课程。

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学校特色课程发展计划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特色课程的定义与目标。

三、梳理现有资源在制定学校特色课程发展计划之前,需要梳理学校现有的资源。

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教学材料等。

这些资源将为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保障。

四、调查需求与意见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课程发展计划,有必要调查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特色课程的需求与期望。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他们对特色课程的看法和建议。

五、选择特色课程方向根据梳理现有资源和调查需求与意见的结果,学校需要选择特色课程的发展方向。

可以结合学校地理环境、人文特色或学科优势等选择合适的特色课程方向。

六、制定课程开设计划在确定特色课程方向之后,学校需要制定具体的课程开设计划。

包括每个学段的特色课程设置、选课安排和教学内容等。

同时,也要考虑特色课程与普通课程的衔接和融合。

七、培养特色课程教师特色课程的开展需要具备相应教学能力的教师。

因此,学校需要通过组织培训、参观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八、建立特色课程评估机制为了确保特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学校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特色课程评估机制。

通过与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交流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九、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持特色课程在特色课程的开展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

学校需要加强网络建设,推广使用教育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十、加强特色课程的宣传推广特色课程的宣传推广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学校特色教育发展方案

学校特色教育发展方案

学校特色教育发展方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学校都努力寻求自身的特色,以提供独特的教育体验。

本文将探讨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个发展方案。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们的个性和激发潜能的过程。

因此,每个学校都应该努力发展一种独特的教育特色,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

第二部分:确定特色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可以通过这些因素确定自己的特色。

这可以包括强调艺术、科技、创新、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也可以是特殊教育或国际教育。

第三部分:教学改革为了发展特色教育,学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这包括更新教学方法、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第四部分:资源整合学校需要整合各种资源来支持特色教育的发展。

这可以是与社区组织、企业以及其他学校的合作,以共享资源和经验。

第五部分:专业发展学校要发展特色教育,需要拥有熟知该领域的专业人士。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进行进修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第六部分:家校合作学校不能孤立地发展特色教育,而是需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学校应该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

第七部分:学生参与学生应该成为特色教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俱乐部或志愿者活动,以培养他们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八部分:评估与反馈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以监测特色教育的发展。

这可以通过学生的成绩、家长的满意度调查以及教师的反馈等方式实现。

第九部分:社会责任学校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并努力为社区做出贡献。

这可以是组织公益活动、举办社区讲座或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

第十部分:知识传播学校应该把自己的特色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

这可以是通过举办研讨会、开展培训课程或出版教育杂志来实现。

总结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方案包括确定特色、教学改革、资源整合、专业发展、家校合作、学生参与、评估与反馈、社会责任和知识传播。

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方案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摇篮,学校课程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有竞争力的时代,学校必须通过优质的课程设计来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并突出其特色。

本文将从教育重点的角度,探讨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方案。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价值观学校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课程目标,明确所要培养的学生素养。

这些目标应当与学校的价值观相契合,体现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

课程目标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认知、情感、技能和道德理念。

通过设定有意义的目标,学校可以确保课程的内在一致性。

第二部分:学科融合与跨学科教育传统的课程往往将学科进行分割,而现代学校课程建设更加注重学科融合与跨学科教育。

学科融合可以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跨学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从狭窄的学科角度转变为跨领域的综合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部分: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活动传统教育注重单向传授知识,而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活动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和项目制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部分:个性化教育与差异化学习学校课程建设应当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其学习需求和能力存在差异。

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差异化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并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取得好成绩。

第五部分:学校特色的培养与传承学校特色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明确自己的特色定位,并在课程建设中深入挖掘和传承。

学校特色的培养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包括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特色教学方法的推广等。

通过培养学校特色,学校可以在教育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

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规划

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规划

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规划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份1200字以上的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规划。

一、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性:1.培养个性化发展: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凸显学校独特品牌:二、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规划:1.明确特色教育目标:2.优化资源配置:学校应根据特色教育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

这包括专业教师、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方面的投入。

通过合理优化资源的配置,学校可以提高特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开设特色课程:4.拓展特色活动:除了特色课程,学校还应该拓展特色活动,如社团、实验实践、志愿者服务等。

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锻炼技能的机会,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5.加强师资培训:为了提高特色教育的质量,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进行培训,提供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特色教育。

6.建立评估机制:学校需要建立科学的特色教育评估机制,及时了解特色教育的成效。

通过定期评估,学校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特色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特色教育的效果。

结论: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树立学校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特色教育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开设特色课程和拓展特色活动等措施,学校可以实现特色教育的良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竞争力。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师资培训和建立评估机制,以不断完善特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只有这样,学校特色教育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展学校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案

发展学校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案

发展学校特色课程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与问题提出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色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实施学校特色课程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校缺乏对特色课程的深入研究,无法确定合适的方案。

其次,一些学校特色课程难以持续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学校特色课程发展方案势在必行。

二、确定特色课程的定位学校在发展特色课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学生需求分析以及专家咨询等方式,确定学校所在地区或学校本身的特色,确保特色课程与学校的整体定位相符。

三、制定特色课程开发计划制定特色课程开发计划时,学校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资源支持。

目标应该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内容则要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和学生需求。

对于资源支持,学校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专业教师、优化教育设施和购买相关教学器材等方式来保证特色课程的质量。

四、形成特色课程开发团队特色课程的开发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因此,学校需要组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由教师、学科专家和教育咨询师等组成,并配备相应的研究与开发设施。

五、研发特色课程教材与教具特色课程的质量与教材的编写和教具的准备密切相关。

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团队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编写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材。

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器材和多媒体设备,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培训特色课程教师特色课程的开设需要专业教师的支持和保障。

学校应该根据特色课程的需求,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特色课程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及评估方法的研究等。

七、开展特色课程实践教学特色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进行验证和改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课程示范、课程竞赛和特色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特色课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八、建立特色课程评估体系学校特色课程的质量评估是持续推进的必要环节。

学校推行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推行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推行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建设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推行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方案成为当前的重点议题之一。

校本课程指的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教学课程。

而特色课程则是以学校的特长和特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高教育质量。

一、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的推行,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环境和资源,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他们的需求的教育内容。

同时,校本课程的推行也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校本课程的制定过程校本课程的制定过程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充分的调研。

学校需要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专家、教研组等进行研讨和研究,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针对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校本课程还可以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特色课程的意义和目标特色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特长和特色,开设的一种特殊课程。

特色课程的推行可以帮助学校建立特色品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

同时,特色课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满足他们的多元需求。

五、特色课程的选择和制定特色课程的选择和制定需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长。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选择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特色课程。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社会合作,引入一些专业性强、体验性好的特色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体验。

六、特色课程的开发与运营特色课程的开发与运营需要学校积极引进外部资源,与社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和运营管理。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合作,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使特色课程能够更好地开发和运营。

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

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

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是指学校为了推动课程改革与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长远规划,旨在提供更加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

本文将围绕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社会需求多样化,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

为此,学校需要制定校本课程发展计划,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的重要性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校本课程发展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提升学校竞争力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完善教学资源,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三、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的原则1.需求导向原则校本课程发展计划的制定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多元化原则校本课程发展计划应该兼顾人文科学、技术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机会。

3.持续改进原则校本课程发展计划应该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计划的步骤1.需求调研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课程需求的看法和建议,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依据。

2.目标确定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目标,确定校本课程发展计划的总体目标和重点方向。

3.课程设计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和目标确定,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和教师团队,制定详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4.教师培训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

5.评估与改进每年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设置,以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規劃學校本位課程以發展學校特色壹、前言學校本位發展是「學校本位經營」(School – based Management , SBM)與「開放教育」(open education)理念之體現,它有著教育鬆綁、開放管理、組織學習、教師專業自主的強調,它解構由上而下之決策思維、強調賦權增能的分權理念。

聖哲曾言:「動機自己會創造環境、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學校本位發展,就是在為學生創造機會、提供啟蒙、引發動機,讓教師、學校充滿自發生命力的機制。

學校本位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 SBC)係指以「學校」為中心、以「社會」為背景、以「教師」為主體,結合中央、地方與學校資源與人力,賦予學校教育人員權力與責任,主動進行學校的課程計畫、實施與評鑑。

學校本位課程是學校呼應學生之學習需求或活動需要所進行自主規劃的課程設計、教學與評鑑。

它是「由下而上」(bottom-up)自主性的課程發展;而非「由上而下」(top-down)被動性的教學執行。

學校本位課程要將課程觀念由國家意識轉化為適性教育與全人發展、從主流論述到多元文化的閳釋。

學校要對學生之學習需要自發而為,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核心、以學校為主體的課程發展。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BCD)就是以「學校」為基礎,藉由學校人力的整合和社區資源的運用,由學校自主對於學生之學習內容或活動所進行的課程設計。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係是一種「參與」、「合作」和「共享」的過程與文化。

透過這種的課程發展活動,可以提供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案,更可以建立學校的特色與風格。

台灣後期中等教育的課程發展一向受到傳統由上而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主導的運作模式所影響,缺少教師專業自主與學生主體的思考。

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指出:過去政府對學校的管制太多,以致學校乏於自主空間、無法有效發揮學校特色,特別在報告中提出「發展以學校為中心的經營方式」之理念。

所以,強調彈性多元、分權參與、自主管理、主動創發、績效責任的學校本位發展,成為台灣教育改革的重要提倡,而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正是學校本位發展最重要的關鍵核心工作。

貳、緣起學校本位發展的理念,在歐美先進國家源自各地方學區要求要把原屬學區教育委員會所擁有的權責,下放到各地方學校。

各學校並將所獲得的教育賦權,與學校的主要成員:教師、學生、家長、行政人員等共享,共同參與擬定校務決策。

學校本位發展是國際間普世進行的學校改革措施,更是全球教育發展變革的共同趨勢,其緣起分析如下:一、全球教育發展的趨勢美國自1983年「國家在危機中」(A Nation at Risk)引發第一波教育改革,採用嚴格控管、科層體制的行政管理,統一規定教學與教材、應用嚴密的考試與校務評鑑,由各州透過學區對學校的教育過程與品質進行嚴格的規範與評量。

結果並未達到預期的進步,反而產生學校僵化、忽略學校落差與學生個別需求、教師專業受到科層的制約、產生嚴重的疏離等後果。

美國的第二波的教育改革主張:教育最基層的現場是學校、不是科層嚴謹的行政機關,教育問題只有在學校才能洞察機先的預防、有效的處理。

所以要賦予學校更多的自主空間,鼓勵教師專業自發的展現創意與潛力、鼓勵家長踴躍參與校務,並要呼應學生的需求去創造差異的學校特色。

在1971年,紐約州最早成立學校本位管理發展委員會,1986年全美州長協會(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大聲支持學校本位管理的理念,主張教育鬆綁、促進學校的主體性,形成歐美國家一種權力下放的教育改革風潮。

英國亦在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案(Education Reform Act)中,明定學校必須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school governing body),作為學校行政管理的最高決策單位,並賦與實質的經費、財政與人事之決定權,更是將學校本位管理機制法制化的具體表現。

但是英國政府同時成立學校考試評量委員會,透過全國性的能力測驗,檢核學校的教育品質與績效。

所以英國係以學校本位管理為手段,達到中央集權控管績效的目的,在釋出參與決定權的同時,配套引入績效責任的觀念,期能達到權責相稱的平衡。

目前實施學校本位管理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瑞典、以色列及土耳其等國家,隱然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趨勢。

二、後現代主義的反思依泰勒(Taylor)分析,先進國家現代的教育問題有:缺乏遠見、決策僵化、目標狹隘、判準單一、對公眾需求反應遲鈍、為社會需要犧牲個人的發展。

尤其僵化的科層體制,過分強調工具理性、由上而下的管理機制,嚴重宰制了教育主體性的發展。

因為現代性講求效率,現代教育就採分流教育與生產線的管制,以標準化的課程、集中化的教學、統一化的考試、課程目標管理等方法來產製技術人力,使現代教育體制悖離個人自由發展的需求與社會自然進化的需要。

特納(Turner)認為:「現代性引起了意義的缺乏與多元價值的衝突,科層體制嚴重宰制了主體性的發展。

工具理性雖使世界變得更為合理與更有秩序,但它不能使世界變得更有意義,現代性的組織形式與科層體制的管理結構迫切需要改革。

」台灣的技職教育,長期就是以:「發展經濟學」與「人力資源理論」為指導,根據經濟發展計畫、預估長期人力需求、引用強制教育分流、規劃就業準備課程、養成技術人力的終結教育型態,於焉產生:偏重社會控制、忽略全人發展、悖離教育機會均等之流弊。

對於現代性的反省,後現代主義於焉興起。

後現代主義是對啟蒙思想、工具理性、現代主義與西方文明的反動與批駁;是對於單元文化與優勢文明的反思與批判;是以多元論述替代典範權威的追求;是對傳統、現代性、主流價值與霸權意識的質疑與解構。

後現代主義的反思旨在追求:尊重差異、消解主體、多元文化、權力鬆綁、多元價值的社會體現。

後現代社會在努力反省:意識形態、權威論述、優位文化、結構知識、科層體制、集權決策、典範制約的思想解構。

學校本位教育強調的鬆綁管理、決策下放、分權參與、學校自主、彈性多元等教育理念,處處體現著後現代主義的實踐。

三、教育改革的呼籲台灣因為教育的進步,促進了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與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催化了經濟型態、產業結構的改變、人力素質的提升、進步教育的追求。

但因近年來,產業結構由技術密集、勞力密集轉為創意密集、知識密集之變遷;社會結構產生知識社群、全球網絡、學習社會之質變。

傳統以「經濟發展」為前提、以「人力規畫」為指導的教育政策,因為:人力預測準確性低、能力養成與產業需求嚴重脫節、制式的課程對於快速的知識創新無法提供有效的學習,衍生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學習浪費。

所以教育改革認為教育的發展是要:建立在社會經濟的現狀與學習主體的需求,而非經濟發展之預測與人力儲備供給的計畫教育。

台灣的教育改革大聲提倡:教育的本質應該轉化為多元開放、彈性自主、適應變遷、終身學習的教育準備;教育的管理,應該朝向學校本位的發展;台灣後期中等技職教育的型態要從就業準備之終結教育,漸進轉化為繼續教育、能力培養之學習準備。

所以,學校本位教育的落實要有:專業決策的自主、參與機會的提供、個體差異的尊重、創造變革的鼓勵。

叁、做法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教師是課程的研究者,亦是課程的發展者。

有著:彈性自主、避免干預、尊重學生差異、因應社會需求、尊重教師課程選擇權與教師專業學習權的強調。

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使「社會-社區-學校-教師」成為一種密切的伙伴關係。

如何做好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許多學者專家提出相關的深度觀點。

高新建指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的重要因素有:參與者(stakeholders)的動機、創新的興趣、對擁有感(ownership)的覺知、學校氣氛、領導作為、時間管理、資源整合、外在的倡導、願景與支持等。

李聲吼提示:任務與目標、參與者的準備、領導者的變革啟動、團體動力與學校氣氛、時間與時效、資源與組職、專業發展與實施過程等,則是學校本位課程規劃時應該考量的重點。

李錫津則更具體的指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實施步驟,需包含:先對教育目標與教學目標及課程目標深度了解、再依目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材、並要盡量融合家長的期望與學生的需求及學校整體發展的目標、適切的處理學生的個別差異來建構學習鷹架、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多元評量的標準、建立回饋機制並據以調整課程的內容與難易度。

如何規劃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特色的具體做法,個人建議如下:一、宏觀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目標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要避免流於「教師本位」與「考試本位」的偏差。

不可因為教師工作權的保障而犧牲學生學習權的促進,不可因為考試領導教學的現狀而限縮學生適性學習的空間。

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應植基於學校現狀情境的分析與學生需求的評估,並要配合學校特色與願景的發展,擬定課程發展的重點與目標。

明確的目標能夠精準的指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方向、重點和價值。

各級學校的教育內涵都應兼顧教學、研究與服務三大領域,都要擔負呼應社會變遷、導引價值觀念、建構文化世界的責任,更要關照知識經濟與後現代社會的演變,將學生教育成才,做好適應未來複雜、多變社會的生活準備,只重升學、考試、教學的課程發展,無法體現全人教育之理念。

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不能以現代性的思維去面對後現代性的社會,要能質疑權威典範、要能解構自我意識,要以宏觀的思維,建構學校遠大的願景。

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要有宏觀的目標,才能有宏偉的格局、開闊的視野、前瞻的智慧與堅持不懈的執行力。

二、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師進修學校本位的教師進修是溝通型態的進修模式,是由下而上自發的要 求,是建構在教師群體中平行對等的交流,而非由上而下的任務交付。

學校教師本身的意願、自發的動機和課程發展的能力,關鍵影響著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左右本位課程教學的成效。

所以,鼓勵教師主動積極的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研究與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現代性的教育過分強調「科技理性」(technical rationality),而且科技理性常依循「研究-發展-傳播」(RDD)的模式作為意識產製與行政介入的手段。

研究是為教育決策創造理論、發展是為理論產製典範、傳播則是典範的訓練與宰制。

傳統強調的「規範」,在思想體系而言並不等於「秩序」與「合理」,而是「管理」與「宰制」的介面。

學校教育成為創造理論的實驗、規範轉化的實踐,這種工具理性盲從權威論述、忽略教師自我的反思、缺少積極自發的執行力與生命力。

相對科技理性的是「反應理性」(reflective rationality),強調經由教師間系統化的自我研究與協同關係的動態網絡,來發展「自主性專業的自我發展能力」(autonomous professional self-development ability),它才是學校永續發展的源頭活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