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三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三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生活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图形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教学准备: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教具。
2.尺子、纸、剪刀等操作工具。
3.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如窗户、门、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形(1)观察长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特点:有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长边相等,短边也相等。
(2)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并用尺子量一量,验证长方形的特点。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画的长方形,并说说自己是怎样验证长方形特点的。
2.认识正方形(1)观察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都相等。
(2)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纸上剪出一个正方形,并用尺子量一量,验证正方形的特点。
(3)比较区分: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点,明确两者的区别。
三、巩固练习1.判断题: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2.画图题: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指定边长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生活应用: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并说说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1.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强调两者的区别。
2.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找出家里或学校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并量一量它们的边长。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思考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
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及周长、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如书本、桌面、魔方等。
(2)请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设计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总结提升(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物品包装等。
5. 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Pxx页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及计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2.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电视、手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
(二)探究长方形的特点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长方形的特点。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长方形的物品,让学生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
(三)探究正方形的特点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正方形的特点。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正方形的物品,让学生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
(四)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五)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并说明原因。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1.请学生用一张纸分别剪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2.家长签字确认,明天交回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几何特征。
二、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两个图形的名字吗?”2.学生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所准备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第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
3. 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和性质,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和图片。
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 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特征。
2. 讲解:通过模型和图片,详细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绘图和举例的方式,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 定义: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2. 特征:长方形有两对相等的边,对角线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对角线相等。
3. 性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题:(1)长方形有两对相等的边,对角线相等。
()(2)正方形四边相等,对角线相等。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2. 选择题:A. 矩形B. 平行四边形C. 正方形D. 菱形(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cm,宽是4cm,它的对角线长度是多少?( )A. 8cmB. 12cmC. 16cmD. 无法确定答案:1. (1)√ (2)√ (3)√2. (1)C (2)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征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1.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地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正方形。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引入1.抢答:老师逐张出示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教师将四边形张贴在黑板上。
2.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在这些四边形中,还有些图形比较特殊,请看(将长方形、正方形独立出来),知道它们的名字吗?4.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联系实际。
5.质疑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四边形,它们很特殊,有自己独特的名字,那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从边和角上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1.猜想: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在小组里说一说。
2.验证:1)刚才同学们对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想办法来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
2)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①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发现哪些边的长度相等?②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3.小组汇报介绍验证方法。
1)汇报长方形的特征:预设:①量一量:学生演示并介绍,从中看出上下边长度相等,左右边长度相等。
教师介绍“对边”的概念。
通过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不同边,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板书:量)②折一折:学生演示并介绍,折的时候两条边重合了,说明对边相等。
没有借助工具,只用折纸同样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板书:折)③比一比:学生演示并介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四个角,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说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 授课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
(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
(2)验证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能正确识别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2. 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难点:正确识别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黑板、桌子、书本等。
(2)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 探究新知(1)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①定义:长方形是一种四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性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相邻两边互相垂直。
(2)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①定义: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相邻两边互相垂直。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②联系: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种特殊情况,即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教室的面积。
(2)让学生测量书本的长和宽,计算书本的面积。
(3)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出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区别与联系。
(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教材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描述其特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特征和区别,能够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然后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2. 探究新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观察比较这两种图形的异同点。
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区别。
3. 巩固练习: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如判断题、填空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如拼图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归纳小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特征和区别,并强调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特征和区别,能够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相结合,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2. 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区别。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如拼图游戏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完成练习的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方格纸、钉板教学设计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玩具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出示机器人玩具图),看,它是谁?生:机器人师:老师发现这个机器人很有特点,你们发现了吗?生:它大部分都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
师:你能详细地说说它的身体各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吗?生:它的头是长方形的,上身是正方形的,……2、生活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
你们还见过那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你们真棒,在生活中是爱观察的孩子),在老师发的图形纸中找出来。
看来同学们真的是认识了长方形,那是不是很了解呢?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①(出示课件信封1)让学生进行猜想师:同学们,这个图形探出了一个小角,它是长方形吗?生:不是师:拿出你的长方形纸,边指边说出理由。
生:…………师:(板书直角)长方形的角真的是直角吗?谁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生:…………师:这个方法真不错,你们都看清楚了吗?那每个同学都动手量一量,看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什么角。
②学生实施验证(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们的结论是……一共有几个啊生:4个板书:四个师:那我们继续来猜,它是长方形吗?生:是的(它不是)师:到底是不是,我们期待着它,是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啊?生(可能会用角判断,也可能会用边)这个图形除了有角还有边。
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而且也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
在小学的数学课程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几何图形的一种,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要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也应该从实际生活中切入,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来理性认识。
I、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公认的几何图形之一,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对这两种几何图形的认识需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
长方形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长与宽两个不同边长的矩形,而正方形则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四条边长相等,即它是一种有条相等边的正多边形。
在介绍这两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的同时,也需要给孩子展示一些真实对象的例子,让他们可以观察、比对、认知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拿出平板视、书本等物品,带着孩子来比较观察,了解其中的差异性。
二、从实际生活中切入,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对于想要使孩子快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几何图形的知识,只有理论上的授课是远远不够的。
让孩子亲身感知,让孩子从实际生活中切入,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掌握相关的认知能力。
1.通过玩具进行实践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提供适当的玩具来帮助孩子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使用搭建积木,搭建长方形或正方形,让他们进行比较观察,从而了解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或者,利用宝宝益智拼图,将已知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进行拼图,让孩子从中观察和认知。
2.通过游戏进行实践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的游戏,比如可以玩“找正方形”游戏,或者“找长方形”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通过画画、拼图等形式来练习并熟悉这些图形。
还可以利用类似世界杯、奥运会等活动的主题,挖掘活动中的潜在的命题,从而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3.创造彼此比较的机会想要培养孩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能力,我们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比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设计意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说课稿(设计意图)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九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共三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图形认识,在对其周长等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二、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认为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本活动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爱学、乐学、会学的一次好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直观的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四边形无处不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直观的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通过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五、说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选择。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宽、高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的一个拓展。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和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和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图片等,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书本、桌面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让学生观察这些实例的特点,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版
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特征及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 学会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2. 学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剪刀、彩纸、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和正方形?2. 探究新知-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3.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 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 教师点评并总结。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的特征及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要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另一方面可以为后面学习面积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他们的空间观念还不够强,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直观操作与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巩固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4.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5.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空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长方形是一个有四条边的四边形,其中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我们将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度、边长、对角线等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3. 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比如课本、桌子、电视等等。
你们能找出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吗?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我们通过模型和图示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我们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5. 应用: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一定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七、作业设计答案:(1) 长方形,因为它的相对边长不相等。
(2) 正方形,因为它的四条边都相等。
答案:(1) 周长:20cm,面积:60cm²(2) 周长:36cm,面积:1296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们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并尝试应用这些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会辨别。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板书课题(二)认一认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拿出几个长方体,并用手摸摸各个面。
(2)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3)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1)拿出几个正方体,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黑板上画正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3)师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三)辨一辨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认识的)(四)巩固拓展1、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教室里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材P29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四、教学结束:布置学生课下做练习六第8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知道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间的进率。
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渗透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备课重点: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
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因此,备课中重点思考: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
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
①量。
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②折。
不借助工具,直接把长方形纸上下对折,发现上下边重合,从而得出长方形上下边相等;再把长方形纸左右对折,发现左右边重合,得出左右边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学实录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操作,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受到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课播放动画片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片,边看边思考,它遇到了什么问题?师:那大家看明白了吗?要想找到间谍,我们应该知道什么?生:它是不是长方形。
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贴课题)二、探究新知1.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师:那长方形有没有自己的特征呢?老师带来了一个长方形纸板师:那把它画下来是什么样子呢?仔细看(边说边画)生:长方形。
2.猜长方形的特征师: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它有什么特征呢?师:它有四条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它有四个角,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
1,2,3,4.奥,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贴)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相对的,我们把它叫做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相对的,也叫(对边)。
师:同学们太棒了,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要从长方形的边和角两个角度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接下来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来进行验证。
3.通过操作,探究长方形的特征师:请看大屏幕,同桌两人一组,先独立思考:我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然后借助下面的学具,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尺,来验证长方形对边是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纸片,比一比,哪个小组率先完成!开始!生做师巡。
师:完成的同学请坐正!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研究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生1:(量一量)生2:(折一折)生3:我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我发现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
师:说得真好!掌声请回!师:其他小组的研究结果跟他们的一样吗?看来大家都会研究数学问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如何关注课程目标与教材编排特点的关系,从而提炼优化教学目标?
⒉如何组织处理这部分内容?
⒊如何更好地实现“基础知识习得”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充分交融,把培养空间观念和发展数学思考由“附带产品”转变成“核心目标”呢?
磨课心得
⒈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能借助刻度尺度量长度;认识了“直角”,能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度量直角。
已有生活认识:生活中许多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们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对长方形,正方形的感性认识,对它们的特点形成了一定的“感觉”。
思维特点:以依据表象为主的直观辨认水平,逐步向以依据特征为主的初级概念判断水平发展。
随着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⒉终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⒊过程与方法:学生第一次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图形特征。
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积累数学实践经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⒈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⒉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
⒊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卡片、课件等。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卡片、直尺、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她是谁?”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⒈复习,唤醒旧知。
⒉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醒旧知”,既复习了长方形与四边形的特征,又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
二、合作交流,验证特征
⒈唤起经验,猜测特征。
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⑵看一看,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正方形又有什么特征?
⑶小结:同学们善于观察,能从边和角两方面来猜测图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中的“猜测”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而是基于思考的有根据的推理与判断。
本环节通过“看一看,猜一猜”,从而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定好起点。
】
⒉动手操作,验证特征。
⑴材料:三角板、直尺、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同桌2人大小不一的各一个)。
⑵思考: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些特征?(板书: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⑶验证。
A.长方形的特征。
⑴温馨提示:
①先自己独立操作,用你喜欢的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②再和同桌说说你验证的是哪一条特征?是怎样验证的?结果怎样?
⑵学生活动。
⑶汇报交流。
⑷小结: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不同的长方形都具有“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设计意图: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因此,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这样的操作验证,多角度、多方位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征,既让学生掌握了研究的方法,又为后续正方形特征的研究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构。
】
B.正方形的特征。
启思:能用研究长方形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吗?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结合课件)
⑸小结:大家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都具有“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设计意图:利用迁移,引导学生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方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并找到了正方形不同于长方形的特征,感受迁移类比思想,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
⒊梳理归纳,掌握特征。
⑴对比: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合板书)
⑵自学课本,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长宽边)
⑶变式、闭眼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构建认知结构,加深理解。
适时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能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更完整的认识。
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想象活动是空间观念培养的主要途径,通过变式和闭眼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三、应用特征,深化认知
⒈想一想,填一填。
(P81、4)
⒉画一画、说一说。
(P80、1与P82、6有机结合起来)
⒊猜一猜、折一折。
(P81、3与P80、2有机结合起来)(直角梯形-折出长方形-再折出最大的正方形)
⒋辨一辨、比一比。
【设计意图:由“直角梯形——折出最大的长方形——再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的猜一猜、折一折,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本质特征掌握得更牢固,沟
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使得空间观念的建立由静态走向动态。
】
四、回顾梳理,拓展延伸
⒈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呢?
⒉延伸: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框架的总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好基础。
进行课后拓展,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
】执教者简介
吴丽琴,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莆田市学科带头人。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和乐”的教学风格。
曾获得“莆田市教坛之星”“城厢区优秀教师”“国培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曾主持了一个市级课题、参与多个省级课题研究,撰写了多篇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所用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