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空间特征
我国旱情旱灾情势变化及分布特征
我国旱情旱灾情势变化及分布特征顾颖;倪深海;林锦;戴星;刘静楠【摘要】在对1949-2008年县区以上的旱情旱灾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近60年来旱情旱灾情现状及变化情势从特大干旱、农村饮水、农业干旱、城市缺水、生态环境和旱灾损失等不同的角度,对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发生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干旱灾害在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和发生范围方面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干旱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工业生产以及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干旱灾害的影响已经波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未来发生特大干旱的概率增加的结论.【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13【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干旱频次;严重程度;特大干旱【作者】顾颖;倪深海;林锦;戴星;刘静楠【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9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季风气候明显,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亚洲季风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干旱灾害频发的国家。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60多年来干旱灾害在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和发生范围方面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对旱情旱灾情势变化趋势必须给予重视。
一、重大干旱发生频次增加,不容忽视1949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我国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和供水保障体系,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水旱灾害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心腹之患。
我国的干旱灾害PPT课件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春季气温回升,蒸发 春季是本区农作物 加强,但雨季未到 生长关键期,需水
量大
7、8月雨带北移, 作物生长期、水电、 本区受副高控制,高 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温晴朗
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 农作物生长旺盛 形成的锋面雨未到
【探究活动】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北方
南方
注意观察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冷气流
注意五观月察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de降水 特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南和西南旱灾区:
南岭以南的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
长江中下游旱灾区:湘赣南部; 东北旱灾区:阴山以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南部;
(3)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 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 就不会形成旱灾。
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 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 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据报道:1949-1980年全球因自 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 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我国每 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 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57%;我国每年 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 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40%。
台风
(分布、时间、成因或条件、 危害、措施等)
旱灾
梅雨
西南地区连年干旱气象地理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建议
西南地区连年干旱气象地理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建议孙洪泉;高辉;张海滨【摘要】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连年干旱,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西南地区干旱灾害具有受灾面积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连年受灾以及因旱农村饮水困难突出和农业因旱成灾率高、损失大等特点.从地理和气象角度分析,西南地区连年干旱灾害是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的影响,以及地形、地质和地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致.建议今后从加强水源工程建设、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等几个方面提高该地区的抗旱能力.【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西南地区;干旱;气象地理;应对措施【作者】孙洪泉;高辉;张海滨【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00038,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西南地区(特指云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位于长江、珠江上游,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特别是贵州、云南两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气候以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00~1600mm,水资源相对丰富。
近年,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频繁发生。
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上旬,云南、四川、重庆和贵州西部等地又一次遭受严重干旱,3月中下旬以后旱情才略有缓解,局部地区旱情仍在持续。
云南、四川省分别启动了抗旱Ⅱ级、Ⅲ级应急响应。
西南五省作为水资源丰沛地区近几年遭受连年干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本文在对西南地区近几年干旱灾害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干旱灾害的机理入手,分别从地理、气象和经济社会等角度对旱灾成因进行剖析,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一、西南地区近几年干旱灾害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地区共发生9次严重及特大干旱灾害,其中1950—1989年 3次,1990—2012年 6次,2006—2012年仅7年间,共发生严重及特大干旱灾害4次,发生频率高达57.1%,严重及以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呈明显上升趋势。
分析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中国气候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 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气候过渡明显。
3
极端气候事件
中国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 生,如寒潮、暴雨、台风、干旱等。
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总量丰富
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
水资源分布不均
中国水资源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差 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北 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案例分析:典型自然灾害事件回顾与启示
汶川地震事件回顾与启示
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 发生8.0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启示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加强应急 救援体系建设。
长江洪水事件回顾与启示
事件回顾
长江流域多次发生大洪水,如1998年特大洪水,导致沿江地区严重受灾。
05
CATALOGUE
防灾减灾措施与政策建议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01
建立全国性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整合各类监测资源,提高监 测覆盖面和准确性。
02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加强对自然灾
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受影
03
响人群。
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原、云贵高原等。
03
平原与盆地
中国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如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同时,中国还拥有多个大型盆地,如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等。
气候类型及分布
1 2
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 气候等五大类。
西南干旱_??????
西南干旱
西南地区干旱是指中国西南地区长期缺乏降水水资源,导致土地和植被水分严重不足的现象。
西南干旱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地,其中以云南和贵州最为突出。
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天气系统影响:西南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高山和高原地带,云雾频繁,气候湿润度低,降水相对较少。
同时,在夏季风较弱的情况下,气候干燥且缺乏有效的降水供应。
2. 地形和地势差异:西南地区地势高差大,从高山地区到盆地地区,地形起伏剧烈,地表水流很快,灌溉和水资源调控相对困难。
3.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重度开发和利用:近年来,随着西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需求急剧增加,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面临巨大压力。
西南地区干旱对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缓解西南地区干旱问题,政府需要加大水资源的调节和利用力度,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
同时,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应对干旱的能力和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四)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四十四)综合题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长江干流的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2020年1月1日起,在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2021年1月1日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说明长江10年禁渔的主要作用。
答案:有利于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得到全面保护;有利于长江水生生物生存繁衍,保护了生物多样性;野生鱼类可以改善种群质量;有利于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渔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该题以长江渔业资源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1个小题,涉及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等方面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长江因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问题,渔业资源量下降了80%,许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因此实施了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措施,主要作用可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思考。
常年禁捕可以恢复长江水域的生态环境,给予水生生物良好、安静的生存环境,同时可以使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濒危物种得以慢慢恢复,也可以提高生物种群的质量,渔业资源恢复也可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渔业属于第一产业,禁渔措施也可以促使大量的渔民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利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变了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切萨皮克湾(下图)浮游植物繁盛,尤其是5月在切萨皮克湾的西侧中段赤潮发生频率最高,导致海水缺氧,威胁海洋生态系统。
5月切萨皮克湾附近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分析5月切萨皮克湾西侧中段赤潮频发的原因。
SPEI和植被遥感信息监测西南地区干旱差异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第51卷第12期2020年12月doi:10.6041/j.issn.1000-1298.2020.12.020SPEI和植被遥感信息监测西南地区干旱差异分析史晓亮吴梦月丁皓(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710054)摘要:基于西南地区2000—2018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SPEI3、SPEI12),应用线性趋势法和曼肯德尔检验(Mann-Kendall test,M K)法分析了西南地区气象干旱的时间变化特征,评价了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等植被遥感数据对区域植被状况监测的有效性及差异性。
结果表明:2000—2018年西南地区SPEI整体上呈微弱增加趋势,其中,2000—2013年间,SPEI12呈下降趋势(趋势率为-0.05/(10a),R2=0.295),2014—2018年间,SPEI12时间序列呈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04/(10a),R2=0.094),说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西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有所缓解。
SPEI12的趋势突变点发生在2016年和2017年。
相对于植被绿度指数NDVI和EVI,SIF对植被生长季发生的长期和短期干旱事件均表现岀较大负异常,说明SIF可快速获取水分胁迫下的植被光合作用信息。
森林、农田和草地的SIF与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的相关性均高于NDVI和EVI,SIF对森林、农田及草地植被生态系统干旱监测的敏感性优于传统的植被绿度指数;草地的SIF与SPEI1的相关性更高(R=0.859,P<0.01),其光合作用对短期水分胁迫最为敏感。
本研究可为西南地区干旱的综合应对、水资源管理调控及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干旱;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遥感;西南地区中图分类号:S423;S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298(2020)12_0184_09OSID:普Difference Analysis of SPEI and Vegetation Remote SensingInformation in Drought Monitoring in Southwest ChinaSHI Xiaoliang WU Mengyue DING Hao(College of Geomatics,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 Abstract:Since2000,drought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Southwest China,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social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refore,studying the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and its impact on vegetation growt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control.Based on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of Southwest China from2000to2018,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of different time scales was calculated.The linear trend method and Mann Kendall(M K)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 Southwest China.The effectiveness and difference of 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and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in vegetation stress monitoring were evaluated.Furthermore,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to drought was also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I values showed a weak increasing trend in all time scales from2000to2018.From2000to2013, SPEI12showed a downward trend(the trend rate was-0.05/(10a),R2=0.295),and from2014to 2018,SPEI12time serie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the trend rate was0.04/(10a),R2=0.094), indicating that the drought trend in Southwest China was alleviated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The turning point of SPEI12time series occurred in2016and2017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NDVI and EVI,SIF showed obvious negative anomalies for both long-term and short-term drought events during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and it can quickly obtain the information of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under water stres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IF of forest,farmland and grassland an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was higher than NDVI and EVI,which meant that 收稿日期:20200822修回日期:202009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9103)作者简介:史晓亮(198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研究,E-mail:s_xiaoliang@第12期史晓亮等:SPEI和植被遥感信息监测西南地区干旱差异分析185the sensitivity of SIF of forest,farmland and grassland vegetation ecosystem to drought monitoring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vegetation greenness index.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IF of grassland and SPEI—1was higher(R=0.859,P<0.01),which indicated the grassland photosynthesis was more sensitive to short-term water stress.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drought coping,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control in Southwest China.Key words:drought;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remote sensing;Southwest China0引言干旱是一种由于长期缺乏降水或降水偏少引发供求失衡的水分短缺现象,是全球范围内最复杂、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⑴。
我国农业灾害情况的统计及其风险估测
活动 过程 来取得 人 类社 会所 需要 的产 品 的生产 部 门 。 此 , 因 制约 农 业 生产 的灾 害 种 类繁 多 , 包括 自然 灾 害 ( 暴潮 、 风 旱 灾、 灾 、 水 台风 、 雹 、 冻 ) 环 境 灾 害 ( 冰 霜 、 赤
农 业基础 科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年第 1 01 2期
我 国农 业 灾 害情 况 的统 计 及 其风 险估 测
钟 子 英 陈 德萍 官华 平 周建 农
( 广东 外 语 外 贸 大 学 财经 学 院 , 东 广 州 50 2 广 东 外 语 外 贸 大 学经 贸 学 院 ) ’ 广 14 0;
潮、 雨、 酸 水污 染 ) 生物 灾 害 ( 害 、 害 、 、 病 虫
草 害 ) 地 质 灾 害 ( 震 、 坡 ) 人 为 灾 害 、 地 滑 、
6 0 0O o
( 农药失效、 火灾 、 种子不良) 。 等 农业经济 j
5 0 00 0 4 0 00 0 均
3 00 缸 00
面 积 的 8 %以 上 ( 1 。 O 表 )
粮 食产 量 呈增 加 趋 势 , 业 气 象灾 害受 灾 面 积 ( 灾 面 积 ) 农 成
表 1 中 国农 作 物受 灾情 况
注 :9 0-1 6 15 - 95年数据来源于< 中国灾情报告》 2 9 2 0页资料换算 ;9 8 19 第 7~8 17 - 9 6年数据来源 于《 中国统计摘要 (97 ) 9 19 ) 第 2页 。
1 . 农 业 灾 害 呈 周 期 波 动 性 3
的 周期 波 动 明显 , 1 8 除 9 3年 无 规 则 的变 化 趋 势外 。 作 物 农 受 灾面 积 的年 际 增长 率与 粮 食 产 量 的年 际 增 长 率之 间 呈 显著 的负相 关 ,每 4 6年 为 1 周期 。9 3年较 为 异常 的 ~ 个 18 原 因是 自 18 9 2年 在 全 国 开始 实 行 的承 包 责 任 制等 政 策极
我国农业灾害情况的统计及其风险估测
我国农业灾害情况的统计及其风险估测摘要阐述我国农业灾害的统计分析情况,并介绍农业灾害风险分析及估测方法,以为减少我国农业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灾害;统计分析;风险估测;中国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因此,制约农业生产的灾害种类繁多,包括自然灾害(风暴潮、旱灾、水灾、台风、冰雹、霜冻)、环境灾害(赤潮、酸雨、水污染)、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地质灾害(地震、滑坡)、人为灾害(农药失效、火灾、种子不良)等。
农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面临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灾害种类,而农业露天作业的生产方式,由于抵抗力低,易受自然灾害危害[1-2]。
1 我国农业灾害情况的统计分析1.1 农业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并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对气象环境依赖性大。
1978—2007年近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冷冻和台风灾害)与粮食产量时间序列如图1所示。
1980、1997、2000—2003年全国总受灾面积较大。
总体上粮食产量呈增加趋势,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的灾损程度与粮食总产为负相关。
灾损严重年份,粮食总产呈现减产趋势。
2000、2003年旱灾比较严重,粮食总产明显下降。
2004—2007年随着气象灾害的减少,粮食总产量呈增加趋势。
1.2 农业灾害灾种较集中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灾种是洪涝、干旱、霜冻、风雹、病虫害,其中水、旱灾害的危害占所有农业灾害危害面积的80%以上(表1)。
1.3 农业灾害呈周期波动性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的说法,概括的即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周期性的。
丰收几年后必有灾年出现,大灾之后则可能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年。
由图2可知,1979—2009年农业生产的周期波动明显,除1983年无规则的变化趋势外,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年际增长率与粮食产量的年际增长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每4~6年为1个周期。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中国农业干旱灾害频发且威力日益增强,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以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有效应对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降水减少、蒸发增加、气候干旱度的增强以及土壤水分亏缺等。
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的降水变化趋势,相对干旱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干旱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南方季风区和西北地区是较为干旱的地区,常年降水偏少,土壤水分亏缺现象普遍。
此外,全球变暖引发的气温升高也导致了蒸发增加,加剧了农作物需水量的上升,加重了灌溉需求和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其次,中国农业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风险性特征。
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因此,农业干旱灾害对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特征差异较大,导致农业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域和强度各异。
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壤水分亏缺,南方地区则存在因洪涝和旱灾交替出现而带来的农业灾害,这使得农业干旱灾害对整个中国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最后,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使得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产量减少。
其次,干旱引发的水资源紧张,特别是在农业灌溉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能力。
同时,干旱还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使得土地退化,并影响后续种植季节的作物产量。
此外,农业干旱灾害还会引发农村经济困难,增加农民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农业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和趋势,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灾害防治措施。
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环流分析
・作 物 栽 培 与 设 施 园 艺
2 1 1 ( )1 4 1 8 02,8 1 :1 - 1
20 0 9年 9月到 2 1 年 3月西南地 区特大干旱环流分析 00
王 兴 菊 , 帮 , 世 有 , 贞红 叶 邓 陈
(. 1贵州省 安顺市 气象 局 , 贵州 安顺 5 10 2贵 州省 山地气候 与 资源重 点实验 室, 6 0 0; . 贵州 贵 阳 5 0 0 5 0 2)
摘 要 : 了弄清西南 地 区干 旱成因及物 理机制 , 为 更好地 做出预测 , 使用 N E / C R、 O A的月平 均再 分析资料 , 地区 CPN A N A 西南 的降水 、 气温 、 干旱资料 , 2 0 对 0 9年 9月 到 2 1 0 0年 3月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环流特 征进行 了分析 。 结果表 明, 阻高偏弱使得冷空 气不利 于向西南地 区输送 , 孟加拉湾 的低值系统偏弱使 得水 汽输送偏少 ,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 常年明显偏强 , 西 面积偏 大 , 脊
第 1 期
王兴菊等:0 9年 9月到 2 1 3月西南地 区特大 干旱环流分析 20 0 0年
用 。笔 者 拟 在 借 鉴 已有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20 对 0 9年 9月 到 2 1 0 0年 3月 的 特 大 干 旱 及 其 同 期 环 流 特 征 进 行 较 为全 面 的分 析 , 初 步 分 析 其 原 因 , 望 并 希
p r t h o t we t e in . i h r s l d i e C O n l i w s t f n a d l s a n al v rt e s u h e t S b i i g a r o t o t e s u h s r g o s wh c e u t n t O l d Wa n ar a n’ o e n e s r if e h o t w s . u sd n i e h a T t l o -
西藏昂仁县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征与防范措施
西藏昂仁县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征与防范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西藏昂仁县位于中国西部高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农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西藏高原地势复杂,气象条件恶劣,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探讨西藏昂仁县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及防范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西藏昂仁县因地处高原,气候条件独特,农业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干旱、冻害、冰雹、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计。
研究西藏昂仁县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发生特征,有助于科学预测和有效防范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2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西藏昂仁县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农业气象灾害在该地区的频率、时空分布等特征,可以为当地政府和农户提供科学依据,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借助研究成果,可以完善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帮助农民更好地防范灾害。
通过提高农民应对灾害的能力,增强他们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还在于预测西藏昂仁县农业气象灾害的发展趋势,指导未来的研究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3 研究意义西藏昂仁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而农业气象灾害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有着重大影响。
深入研究西藏昂仁县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及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发生特征,有助于及时预警和应对灾害,减少农业生产损失,维护农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通过探讨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引起社会对农业气象灾害问题的重视,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研究西藏昂仁县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措施,有助于提升农民对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泥石流、滑坡——西南台风——东南沿海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华北——旱涝、地震华东、华南——台风、旱涝西北——风沙、地震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东北——旱涝、低温灾害2. 主要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中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2)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我国东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都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农业灾情区域分布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3.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4.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5.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①1、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暴潮、虫灾、冷冻等气象灾害为主要灾害(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活跃).②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③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④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同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的影响: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
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地形复杂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貌、气候和水资源等方面探讨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中国西南地区的地貌特点是多山丘陵和高原地区,这对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山间地势陡峭,地形复杂,使得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农田的开垦面临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在高山区,农业生产要面临陡坡地、岩石和土壤侵蚀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然而,西南地区坡耕地的开垦和农地的整治改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有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其次,中国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多样,这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云贵高原地区气温较低,气候凉爽,适宜发展高山农业和牧业。
而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独特,自然条件恶劣,冬寒夏热,极度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因素。
然而,正是因为恶劣的气候条件,该地区发展了水稻、玉米和高山蔬菜等能够适应苛刻环境的作物,有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这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南地区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源,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尤其是横断山区的溪流和降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此外,西南地区还有较多的水力资源,可供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水电站,提供农村电力供应,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较为频发,这也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山地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同时,气候的异常变化也会引起干旱、水灾等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因此,有效防灾减灾和农业保险的建设是中国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貌、气候和水资源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并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然而,西南地区也凭借其特有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的创新,有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并为地方经济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主要作物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Ⅱ):西
趋 势 ,增 幅分 别 为每 1 0 a 增加 O . 2 4个 百分 点和 0 . 2 0个 百分 点 。( 3 ) 研 究 区域 东部春 小麦 和春 玉米各 生 育阶段
干旱 强度 呈 增加 趋 势 ,西部 呈下 降趋 势 ;夏玉 米干 旱强 度在 陕西 北部 、 宁夏和 河西走 廊呈 增加 趋势 ,其 它地 区 多为 降低 趋势 。 关键 词 :作 物水 分 亏缺 指数 ;站 次 比 ;干 旱 强度 T e m po r a l a n d S pa ia t l Va r i a t i o ns o f Ag r o -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Di s a s t e r s o f Ma i n Cr o ps i n
2 0 1 7笠
何j ' … - "… ] - i - 一 - 娟, 杨晓 光, 等. 气 候变化 背景下 中国主要 作物农业 气象灾 害时空分布特 征( I I ) : 西北主 要粮食作 物干旱 [ J 】 . 中国农业气
象, 2 0 1 7 , 3 8 ( 1 )主要作物农 业气 象灾害时空分布 特征 (I I) :西北主要粮食作物干旱
何 斌 ,刘 志娟 ,杨 晓光”,孙 爽
( 中 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 0 0 1 9 3 )
摘要 : 基 于 中国 西北地 区 1 9 6 1 — 2 0 1 0年 1 4 9个气 象站 点逐 日气 象 资料及 春 小麦 、 春玉 米和 夏玉 米 生育期 资料 , 采 用 作物 水分 亏缺 指数 ( C WDI ) 为作物 干 旱指标 ,明确 了研究 区域 内 3种 作物干 旱 的空 间分布特 征 和时 间
自然灾害对环境的影响-以旱灾
【阅读分析】阅读下列几则资料,总结我国旱灾的基本特征
范围广
频次高
时间长
渐发性 ————危害大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
降水变率大,春季雨带未到,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春旱严重
雨带移到北方,受高温影响,形成夏秋旱
措施
旱灾
旱灾的防灾、减灾措施:
1
人工干预降水—大气
2
修建水库(或回灌地下水),调节径流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调配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水
3
保护植被,覆土保墒(薄膜、秸秆)—植、土
THANKS
感谢观看
Bye 202X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夏季风的进退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我国不同区域旱灾的主要成因:
华南地区
旱灾多发中心
西南地区
华北地区
江淮地区
夏季受西南干季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四季均可出现的旱灾
旱灾是危害最严重的天灾
概念
旱灾
旱灾就是干旱(缺水)吗?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洪涝寒潮与台风我国的干旱灾害我国旱灾具有哪些特征
夏旱和秋旱次之。
通过阅读,了解以下内容:
①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旱灾严重的国家。
②旱灾的危害:河流断流、水库干涸;作 物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等。
思考:
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分析:西南五省旱灾的原因?
西南五省旱灾的原因:
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不断地向南扩 散,并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偏东大部 份地区上空,导致来自印度洋的暖 湿气流不能正常循环进入中国西南 ,因此,云贵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 严重干旱。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为什么?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小
5处
1320
十分 严重
人1为95原4年因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对比
①人类不降 合理流的活洪动导淹致没 地表溃状况发死亡生改变经,济 加年份剧了洪雨量 水灾量害的水位发生范,围 表现堤数:植被(人人数覆) 盖度损降失
低 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 下游泥
沙沉积;围湖造田 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
域195面4 积偏缩小 大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我国旱灾具有哪些特征?我国旱灾严重 的地区在哪里?
我国旱灾的特征
• 出现次数多 • 持续时间长 • 影响范围广 • 华北地区的旱灾最严重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华北东部和西部地区旱灾最严重的原因:
• 降水因素 • 水资源因素 • 社会经济因素
1954年5-7月长江流域降水量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降水量
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
中国农业旱灾致灾风险评价
中国 7 5 2 个基本、 基 准地 面气 象观 测站 及 自动站 1 9 5 1 年 以来气 候 资料 日值 数 据 。 由于新 中 国成 立初 期 , 站 点数 相对 较少 , 同时部分 站 点 出现 缺测 状况 。因此 , 本 文选 取 1 9 6 O 一2 0 0 9年 全 国范 围 内具有 连 续 观 测记 录
灾 频发 的 国家 , 据统计, 1 9 5 O 一2 0 1 0年 , 平 均 每年受 旱 面积 约 2 1 5万公 顷 , 因旱减 产粮 食 5 0亿 千克 。近年 来, 在 暖干化 背景 下 , 社会 经济 发展 和人 口膨 胀致 使 水 资源 短缺 , 旱 灾 呈 现不 断 加 重趋 势 。旱 灾 已经开 始 威 胁 到 中国农业 生产 和 粮食 安全 。因此 , 研究农 业 旱灾 势在 必行 。 农业 旱 灾 的发 生 是土壤 一植物 一大 气 系统 中水分 平衡 遭受 到破 坏 的结果 ] 。常用 的农业 干 旱指标 除 降 水距 平 百分率 、 帕尔 默干旱 指数 ( P D S I ) [ 5 ] 、 标 准 化 降水 指 数 ( S P I ) ] 、 综 合 气 象指 数 ( C MI ) 吲 等气 象 干 旱 指 标外 , 还包 括 土壤 含水 量指 标 、 作物 旱情 指标 和综 合 性 指 标 。如 土 壤 湿 度 、 植 物 状 况指 数 、 农 作 物 水 分 指 数 ( C MI ) L 8 ] 、 水 分 胁 迫指 数 等 。其 中 , C MI 是在 P DS I的理论 框 架 下 , 基 于每 周平 均 温度 和 总 降水 设计 , 综
[ 作者简介]尹圆圆( 1 9 8 7 一) , 女, 山东荷泽人 , 博士 , 主要从事环境演变与 自然灾害研究 。 *[ 通讯作者]王静爱( 1 9 5 5 一) , 女, 河北定 州人, 教授 , 博 导, 主要从事 自然灾 害风险评价和 区域地理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