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暮江吟》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暮江吟》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暮江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暮江吟》的作者、背景以及写作时期。

–了解古诗的韵律和格律特点。

–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理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能够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优美古诗的喜爱和欣赏。

–激发学生对于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暮江吟》的背景与分析,古诗的欣赏和理解。

•难点:理解古文意境、体会古人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暮江吟》的诗文以及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等。

2.黑板、粉笔。

3.课堂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暮江吟》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展开讨论。

第二步:诗歌赏析(15分钟)1.教师朗读《暮江吟》,分段讲解诗歌内容、情感和意境。

2.学生跟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古诗的韵律和格律特点。

第三步:诗歌理解(20分钟)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暮江吟》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共同解析古诗内涵。

第四步:课文练习(15分钟)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阅读理解《暮江吟》。

2.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要点。

2.鼓励学生多读古诗,培养对古诗的爱好。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暮江吟》的部分内容,并写感悟。

2.阅读一些其他类似古诗,体会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诗歌《暮江吟》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通过鲜活的教学方式和趣味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古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3.音频设备: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

4.黑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学习古诗词《将进酒》(20分钟)•指导学生跟读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将进酒》中的情感和意义。

•班级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将进酒》(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复习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

2.学习古诗词《静夜思》(20分钟)•展示《静夜思》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场景和情感。

•学习生词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静夜思》(10分钟)•学生互相背诵《静夜思》,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2.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20分钟)•展示《水调歌头》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语言之美。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词的意义。

•学生展示解释成果并互相评价。

六、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第一课时。

课程将重点讲解《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通过对诗句的解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基本技巧,如韵律、对仗和意境的营造。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字词意思,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词语理解:部分生僻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如“隐者”、“鹳雀”等。

2. 意境把握: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如《望庐山瀑布》中的壮观景象。

3. 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情感,如《寻隐者不遇》中的失望与惆怅。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和展示相关图片。

2. 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科书。

3. 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答案。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注意节奏和韵律。

3. 讲解: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4. 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5. 练习:让学生尝试自己朗读并解释诗句。

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三首古诗的全文,以及每首诗的重点字词解释和意境分析。

板书设计将清晰、有条理,方便学生记录和复习。

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所学古诗。

2. 解释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解释其意思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将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教师将调整教学策略,以期在下一课时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

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精选3篇)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篇1 《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引言: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既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教授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读、背、理解三个方面,介绍三首古诗词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词。

一、《登鹳雀楼》1. 读在开展本节课教学之前,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描绘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想象,接着再引导学生朗读《登鹳雀楼》。

2. 背对于学生来说,背诵古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通过分段和分句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登鹳雀楼》。

可以利用分组对抗的方式,让学生与同学们一起背诵,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3. 理解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登鹳雀楼》的内涵,帮助学生感受并理解诗人王之涣通过描绘长城和秦淮河的方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的思想。

二、《静夜思》1. 读引导学生静下心来,用慢慢的节奏读出《静夜思》。

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诗词的世界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2. 背学生可以从整体角度去背诵《静夜思》,逐渐熟悉和理解整首诗的内涵。

可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仿诗人李白的语气与表情背诵诗歌,增加趣味性。

3. 理解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静夜思》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可以让学生讲述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学生对古诗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将进酒》1. 读在朗读《将进酒》之前,可以让学生了解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以及《将进酒》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引导学生使用抑扬顿挫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

2. 背通过分段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并理解《将进酒》的诗句。

可以利用配乐和动作,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更加感受到诗歌的磅礴气势。

3. 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将进酒》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3篇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庐”、“川”2个生字,会解释“生”、“疑”这2个词;能说出“日照香炉生紫烟”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会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出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导语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尤其是在唐代,古代文化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庐(l),庐字是半包围结构,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即:在门户的户的上面加上广,生字所带的新词是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是游览胜地,著名风景区。

川(chu1n),川是翘舌音,用三拼连读的方法读准字音(ch—u—1n→chu1n)声调标在a上;用数笔画或书空的方法记字形,字义是水道、河流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

2.能够流畅朗读三首古诗。

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能够进行简单的赏析和感悟,写出个人感悟。

二、教学准备1.板书:《古诗三首》;《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春晓》。

2.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3.辅助教材:课件、录音设备。

4.音频资源:古诗三首配音。

5.图片资源:相关插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者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静夜思》•给学生听《静夜思》的配音,让学生跟读,掌握古诗的基本韵脚和节奏。

•解读古诗中的词语、造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感。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并默写《静夜思》的节奏和意境。

3. 学习《望庐山瀑布》•播放《望庐山瀑布》的配音,让学生模仿跟读,认识古诗中的声调和情感。

•对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笔下的壮美景色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望庐山瀑布》的感悟和理解。

4. 学习《春晓》•播放《春晓》的配音,让学生听后跟读,感受诗中的清新气息。

•对《春晓》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春天的美好。

•让学生自行体会《春晓》的意境和情感,写下个人感悟。

5. 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三首古诗的感悟和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强调古诗的魅力和深度,鼓励学生多读诗多感悟。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撰写自己的感悟和赏析,作为课后作业提交。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留意学生的学习反馈。

结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是学生接触古诗的重要教材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朴学生能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悟和品味。

希朴学生能够爱上古诗,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学习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

3.掌握《古诗三首》的背诵。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共同探讨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喜爱。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对优美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品读和背诵。

2.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揭示《古诗三首》深层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内容,唤起对古诗的兴趣。

二、呈现1.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向学生发放《古诗三首》的文本材料。

三、品读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逐句进行朗读。

2.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意境。

四、讨论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古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感悟。

五、作业布置1.布置《古诗三首》的背诵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让学生互相朗读《古诗三首》,巩固前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是怎样一种文学形式?为什么古诗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三、分析1.分析《古诗三首》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比较多首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

四、练习1.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诵练习,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五、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古诗鉴赏方面仍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下一步将强化学生对古诗内涵的挖掘,并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背诵和理解《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较好地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学生朗读。

2.听写+填词练习。

3.听课后问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口胡一段飘雪江河的美景,引出古诗《江雪》。

2.让学生画个画,勾勒出你的江雪江河的美景。

3.学生看图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学习《江雪》1.教师现场讲解《江雪》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让学生朗读整首《江雪》。

3.让学生理解整首《江雪》的意境,并借助画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点评。

第三步:学习《登高》1.听教师朗读《登高》。

2.分组朗读《登高》,搭配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3.教师讲解《登高》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学生理解整首《登高》的意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师点评。

第四步:学习《悯农》1.看动画片《悯农》,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

2.跟教师一起朗读《悯农》。

3.画一个农村场景,表达诗句中的意境。

4.教师点评。

第五步:总结1.教师简单总结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课堂小结1.通过学习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家庭作业1.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古诗,或者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演讲、表演或朗诵。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至关重要。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研究和实践教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该教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古诗词三首》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编选的古诗词推荐阅读教材,包括《登高》(作者:杜甫)、《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三篇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作品不仅各有特色,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阅读习惯,非常适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和学习。

针对该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一、前期准备1.课前调研。

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认识和兴趣程度,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2.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依据自己的古诗词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提升自身素养,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3.教材阅读和选材。

教师要深刻理解《古诗词三首》背后隐藏的文化意蕴,选取合适的诗词作为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像、朗诵、故事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析: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和解析,分析古诗词的词语、句式、韵律和意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构成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朗诵:让学生借助声音、语调等手段,朗诵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在朗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集体阅读:学生分组进行集体阅读,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的方式,探讨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主题和寓意。

5. 独立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词,通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通过提问、讨论、回答等方式,梳理和总结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鉴赏。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5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根底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妙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

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

进展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讨论,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绘出来。

2、交流反应。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篇1《暮江吟》:《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

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

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精选10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

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明确:远看。

“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明确:李白。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

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

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

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静夜思》1. 目标:学生通过学习《静夜思》,能够理解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感受与自然的亲近和思考,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设备、《静夜思》古诗教材、相关图片、绘画用具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夜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夜晚的思考,激发兴趣。

(2)朗读与赏析:教师朗读《静夜思》,讲解诗句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欣赏其中的景物描写以及诗人的思考。

(3)情感体验:请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宁静的夜晚,听教师再次朗读《静夜思》,通过声音和形象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带来的静谧与安宁。

(4)绘画创作:请学生根据自己对《静夜思》的理解和想象,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心中的夜晚景象。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做限制。

(5)分享与展示: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单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意境。

(6)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他们对夜晚和《静夜思》的感受。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具体问题,如“你觉得夜晚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觉得《静夜思》是一首美丽的古诗?”等等。

4.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李白这位古代诗人的背景和其他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古代诗歌的了解。

教学设计二:《登鹳雀楼》1. 目标: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的思考,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设备、《登鹳雀楼》古诗教材、相关图片、地图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和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朗读与赏析:教师朗读《登鹳雀楼》,讲解诗句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寓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中所描述的环境和景物。

(3)地理知识:教师结合地图,帮助学生了解《登鹳雀楼》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明白诗人在写作中所表达的对历史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课时。

课程将重点讲解《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通过对诗句的解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基本技巧,如韵律、对仗和意境的营造。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的字词意思,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诗句理解: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精炼,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某些诗句的具体含义。

2. 意境体会:古诗往往蕴含丰富的意境,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深入体会。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插图。

2. 课文材料: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课本,以便跟随课程进度。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三首古诗,讲解生僻字词,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4.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5. 总结反馈:总结课程重点,回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反馈。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 三首古诗的标题和作者- 诗句的解读和分析-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含义。

2.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课后反思应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可能的改进措施。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

---本教学设计旨在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使他们不仅学会背诵和理解古诗,而且能够欣赏古诗的韵味,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
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4、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背诵诗词,了解意思,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2、难点:
读诗词,想意境,感悟语言美。

【教学设计思路】
这三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古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描写生动逼真,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大自然真是真是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在教学本课时,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研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表达情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
采取“像”、“读”、“议”、“诵”相结合,用音像激起兴趣,通过朗读激qing,在讨论中品味语言,探讨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激趣
祖国的山水是如此的美丽。

阅读本单元课文,我们将随作者做一次愉快旅行,体会他们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和表达情意的方法。

●二、导入《独坐敬亭山》
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秋游____(省、市、区、县)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李白感怀身世,自己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饱尝人间的心酸,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
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者自己,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因此写下本诗。

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交流相关资料。

●三、初读理解
帮助学生复习理解诗词的方法:
1、看插图晓大意。

2、看注释联系上下文。

3、查字、词典选解释。

用自己的画说说从插图看到了什么?强调“厌”的古今不同意。

大致说出词意后,再读古诗,读流利读准确。

●四、感悟意境
熟读(回读)古诗,创设意境:学生齐读古诗,并想象,如你是大诗人李白,在敬亭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与孤相同意义的词,让学生体会出李白的孤独并朗读出来。

解决思考题:
李白看到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想到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感情朗读:让学生读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幽静。

●五、学科拓展
要求:
学生只要基本体现诗意,布局合理就可以了,不做太高要求。

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白纸画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画面。

作简笔画。

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了解到人很多,江很静。

●二、自主协作学习第二三首诗词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3、组织学生,指导教学。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白居易
四年级语文教案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

3、理解诗句大意,同方法学古诗。

4、品读悟哲理。

5、熟读成诵。

●三、品味语言
学完了课文,课文的语言的确很美,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2、学生读划出的句子,并说明美的理由。

3、师生共同品读,感受句子的语言美和形象美。

●四、积累
1、老师说词语意思。

2、进行词语运用练习。

1、学生抢答。

2、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写作手法
1、作者表达方面,我们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2、教师总结:
⑴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抓住特点。

⑵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材料积累起来。

⑶学着运用侧面描写。

⑷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边讨论边自由读,然后选派代表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