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方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方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方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方程的含义,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解决简单的方程。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活动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根据学到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如何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将自然语言翻译为数学语言,以及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解决简单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教学案例和真实生活的情境来解释方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2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分组让学生互相学习,在活动中促进合作和交流,帮助学生学会解决方程的正确方法。

四、教学内容4.1 方程的含义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方程的含义,比如如何用方程来表达一个装满苹果的篮子的数量等。

4.2 解决一元一次方程教师通过简单的算术练习来演示如何将自然语言翻译为数学语言,然后教授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何使用加减法去消去未知项。

五、教学活动5.1 情境演示教师选取一组数据,如班级几个同学的年龄和体重之类的数据,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方程式来计算平均年龄或体重。

5.2 教学案例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如班级几个同学围成一个方形,求每个同学拥有一个角的度数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5.3 合作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协作,设计和解决方程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掌握方程的正确方法。

六、教学评价方法6.1 检测教师通过给学生一些练习,如简单的加减法和多次选择题,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解决方程的正确方法。

6.2 成果展示教师布置一个练习,比如设计和解决一个小学或初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他们的成果。

通过观察和评价表演,来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6.3 问答教师通过提问来检测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复习课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复习课教案

教案标题: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对方程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方程的应用问题。

2. 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什么是方程?方程有什么特点?二、复习方程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方程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总结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3. 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解方程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 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练习题(15分钟)1. 发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五、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道应用题。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解题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2. 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要耐心细致,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法。

3. 在小组讨论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补充和说明:解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角的度量”,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以及角的分类。

本单元的内容是对角的初步认识的提升,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对角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并能对角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角,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些角的度数吗?”让学生思考如何用量角器量角。

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明确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一个角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方程》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方程》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单元——《方程》。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方程,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解简单的方程。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方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第一次接触方程,这也是他们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的新起点。

用字母表示数和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很抽象的。

同时,这个单元的内容又是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的教学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在进入这个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对含有字母的式子有一定的理解。

然而,对于方程这一概念,他们还是相对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方程的作用,理解方程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与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3. 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 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 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3. 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如青蛙儿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的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

3. 案例分析:通过摆小棒等情境,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体会方程的抽象概括能力。

4. 等式性质的学习: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

5. 解方程: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的方法,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6.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以及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方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用方程表示简单数量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理解方程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如纸张、笔等。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意义。

同时,讲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要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方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等量关系(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能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等量关系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等量关系是指两个量的大小相等的关系。

2. 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掌握用“=”表示等量关系。

3. 等量关系的应用:使学生能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能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能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等量关系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等量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等量关系。

3. 演示讲解:通过实物演示,讲解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应用拓展: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对等量关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巩固: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等量关系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应用拓展:检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生对等量关系应用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量关系。

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七、教学资源1. 实物:用于演示等量关系的实物。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课堂实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一个苹果,将其平均分成8份,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苹果的某一份。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数或者除法来表示,教师进而引导他们思考是否有其他表示方法。

2. 探究新知(1)分数的概念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苹果被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3份,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苹果的3份。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3/8来表示。

教师解释分数的意义,即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2)分数的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3/8和2/8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发现3/8比2/8大,因为3比2大。

教师总结分数的比较方法,即比较分子的大小。

(3)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分数4/7和5/7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发现5/7比4/7大,因为5比4大。

教师总结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即比较分子的大小。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

例如,比较1/7和2/9的大小,比较3/6和4/6的大小等。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方法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能够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比较方法以及大小比较的规则。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将一些整数转换为分数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等量关系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重视教学设计和准备工作。

下面是我对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等量关系北师大版的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第五单元的等量关系。

教材内容包括:理解等量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等量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等量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

难点: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等量关系的概念。

2. 讲解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用“=”、“<”、“>”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等量关系,增强学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量关系:= 表示两个量相等< 表示两个量不相等> 表示两个量不相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用“=”、“<”、“>”表示下列各组数的等量关系。

a. 5和6b. 7和7c. 4和5(2)应用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间是什么等量关系?2. 答案:(1)判断题答案:a. <b. =c. >(2)应用题答案: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间是<的等量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否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等量关系的例子,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精打细算【教学内容】p65【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交流方法:1、估算:11.2<8×22、积的小数位数()×8=11.2 一位小数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讨论: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习。

P65,试一试。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精打细算》练习课一、我能行。

1.口算。

23.6÷10= 8.1÷3= 3÷100= 0.36÷3=8.4÷2= 0.05×40= 0.04×100= 6.6÷33 =2.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里面“√”3.6÷2 ()15.87÷20()7.98÷8()4.95÷11()3.填空。

()×15=7.5 ()×8=90 40.5÷()=1560时=()日84分=()时2503克=()吨4.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1)52.95÷75= (2)84.01÷31=5.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数的5倍是11.5,这个数是多少?(2)两个数的积是15.3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数是多少?二、挑战自我。

1. 根据25×5=125,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5=( ) 125÷5=( ) 12.5÷25=( )1.25÷5=( ) 0.125÷5=( ) 1250÷5=( )2. 4辆汽车7天可以节约汽油35.28千克,平均每辆汽车每天可以节约汽油多少千克?三、勇闯智慧园。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方程的概念:以简单的等式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2)讲解解简单方程的方法: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讲解解方程的步骤。

(3)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方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解简单方程的方法3. 实际问题解决实例4. 课堂练习5. 作业布置七、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方程解决。

2. 推荐一些关于方程的趣味读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2.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大小》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与几何》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能力,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比较方法掌握不牢固,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比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较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具。

2.准备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如正方形和长方形,提问:“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比较过程。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比较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大小不同的图形卡片。

小组内成员互相比较,并用语言和手势表示比较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的比较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比较过程,并说出比较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2《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2《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2《等量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量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并能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掌握等量关系的表示方法。

2.难点: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等量关系。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创设一个生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等量关系的话题。

例如,展示两盘水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两盘水果的等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等量关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量关系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表示等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可以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猜数游戏》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猜数游戏》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2. 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观察可以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合作交流能力等。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以及是否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测试: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测试可以包括课堂小测试、作业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游戏化的学习内容通常比较感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与同伴合作交流。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猜数游戏》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8. 教学指导手册: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指导手册,其中包括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详细指导,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指导。
9. 备课资料:教师需要准备备课资料,包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详细研究和准备,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3. 实验器材:由于本节课主要涉及猜数游戏,不需要实验器材。但如果有相关的实践活动,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围坐在一起,以便于小组讨论和合作。在教室内设置一些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学习和成果。
5. 教学工具:准备教学所需的黑板、粉笔、投影仪、音响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正常使用。
6. 学习单: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学习单,包括猜数游戏的题目、答案以及相关的思考问题。学习单可以使用纸张打印,也可以使用电子形式,以便评价表,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评价表可以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猜数游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猜数游戏|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猜数游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猜数游戏,进一步理解数的整除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猜数游戏的基本规则。

2. 猜数游戏中的数学知识:整除性、因数、倍数。

3. 猜数游戏的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猜数游戏,理解数的整除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猜数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猜数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猜数游戏的规则:教师详细讲解猜数游戏的规则,确保学生理解并能顺利进行游戏。

3. 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猜数者和一个出题者。

猜数者根据出题者给出的提示,猜测一个数,出题者根据猜数者的猜测,给出相应的提示。

4. 讨论交流:学生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猜数游戏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如整除性、因数、倍数等。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猜数游戏中的数学知识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猜数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猜数游戏的规则,使其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合作交流情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猜数游戏这一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猜数者和一个出题者。

新版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新版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字母表示数审核人:复备人:一、教学内容:字母表示数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率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公式。

难点: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儿歌引入: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

同学们都熟悉这样一首儿歌吧: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学生交流汇报。

师引导得出:a 只青蛙 4 × a 条腿。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1、妈妈和淘气比年龄:学生初步体会妈妈年龄和淘气年龄的关系:淘气1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淘气2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如果淘气的年龄为n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怎么表示:学生讨论,师引导总结。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1、用字母表示图形的计算公式。

出示“试一试”第一个问题。

学生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C = a ×4引导得出:C = 4a出示“试一试”第二个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出示“试一试”第三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2、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出示表格,学生写。

全班互相交流。

四、总结: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用到用字母表示数。

六、教学板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乘法结合律(ab)c=a(bc)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分配律ab+ac=a(b+c)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C=(a+b)×2长方形面积S=ab正方形周长C=4a正方形面积S=a²练习:一、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第五单元备课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第五单元备课

二、探究体验1、探究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

(1)分组讨论:笑笑从家去图书馆可以怎么走?(2)汇报想法。

(3)引导思考。

提问:怎样才能清楚地描述出笑笑要走的路线呢?(引导学生说清楚方向、每一段要走的路程及在哪里转弯)2、结合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1)提问: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知道方向就能准确地描述她要走的路线吗?(2)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3)汇报。

教师明确:在知道方向后,必须同时知道每一段要走的路程及在哪里转弯,这样才能准确地描述笑笑要走的路线。

(4)先画一画,再说一说笑笑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

①学生尝试画图并描述路线图。

②组内交流,相互说一说。

③全班汇报。

3.描述笑笑从图书馆回家的路线。

(1) 画一画笑笑从图书馆回家的路线。

①引导学生明确出发点和目的地,确定所走的方向和路程以及途中要经过哪些有明显标志的地方。

②引导学生明确去和回所走的路线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③组织学生画一画,描述笑笑从图书馆回家所走的路线。

动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观察、发现、思考、交流中学会描述路线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1题。

2.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2题。

3.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3题。

四、内化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描述路线图需要哪些条件?空间观念。

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1题。

2.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2题。

3.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3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布置基础型1.请你以汶川县为观测点,说出其他地点的位置。

(1)、茂县在汶川县的( )方向上;(2)、理县在汶川县的( )方向上;(3)、绵竹市在汶川县的( )方向上;提高型请你帮小鸭找到回家的路。

小鸭向( )走( )米到达小树林,由小树林向( )方向走( )米到达草地,又从草地向( )方向走( )米到达小河边,再向( )方向走( )米到家。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谁能想个办法 ,把所有同学说的青蛙只数全包括进去? (学生反馈 ,
用字母 ,教师板书 )
她说用字母 ( )表示 ,还可以用别的不?
这里的字母表示的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时候要用一个字
母来代替?
(表示青蛙的只数 ,由于青蛙的只数可以就是 1、2、3、4、5……
不能确定 ,所以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
用字母代表青蛙的只数 ,那它都能代表几呀?
如果 ,用 b 表示老师的年龄 ,那么 ,该同学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当 老师 60 岁时 ,该同学几岁?
(二)、瞧班班通 ,学习“ X 只青蛙 ,X 张嘴 ,X ×2 只眼睛 ,X×4 条腿”。 (三)练习“试一试” 。
1、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您能用字母表示不?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进 ,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有算术思维国道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第三课时 等量关系
总课时数 :34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 ,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 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在的广泛存在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教学新知
(一)1、郭老师想知道通过两个多月的相处 ,同学们对老师有多少了解。
猜猜老师今年有多大?
2、反馈后不予评价正确与否。
3、要想知道朱老师的年龄 ,先请个同学说说您今年几岁啦?
4、反馈后说 :如果我比她大 20 岁,那我今年多大?您怎么知道的。
反馈后继续问 ,并板书。
教学内容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66-67 页。
教学目标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方程的探索》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方程的探索》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方程的探索》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教学设计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和基本解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方程的概念:介绍方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和作用。

2. 解方程的方法: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和逆运算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方程。

3.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教学设计及步骤步骤一: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 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猜测方程的含义。

步骤二:概念讲解- 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方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引导学生发现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的关系。

步骤三:解方程的方法- 介绍代入法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 介绍逆运算法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 强调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步骤四:实际问题应用-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其转化为方程,并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信息,确定未知数和已知数,并列写方程。

-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步骤五:课堂练习-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解方程方法。

-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评估-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 检查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的正确性和逻辑性。

- 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扩展活动-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方程问题,并与同学交换解答。

-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类型的方程,如二元一次方程等。

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等量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等量关系北师大版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题为等量关系。

教材采用北师大版,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能够理解等量关系,学会使用等量关系完成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等量关系的概念;2.能够运用等量关系完成数学计算;3.能够运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等量关系的概念;2.等量关系的运用;3.利用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知识1.提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等量关系?2.引入、普及等量关系的概念,并通过画图形式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

第二步:学习等量关系1.学习等量关系表示方法;2.学习等式的意义以及等号的作用。

第三步:练习等量关系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等量关系的运用。

包括:1.让学生自己设计等量关系的算式并求解;2.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第四步:实际应用1.提供一定难度的题目,并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完成等式;2.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等量关系并求解。

第五步:总结1.让学生回忆本次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2.总结本次课程中的教学重点。

教学特色1.引入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触等量关系的普遍性,增加习得的兴趣和主动性;2.给予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的机会,即让学生自己设计等量关系的算式并求解,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际应用探究兴趣和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可以评价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情况,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评价。

同时还应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评估,重视制订教案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以及具体的教育规划能否落实到教学当中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认识方程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通过天平游戏,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4、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单元教学分析:1、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密切方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3、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

4、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3、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单元课时安排:8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字母表示数总课时数:32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1、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课件出示四张扑克牌,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扑克牌吗?2、反馈后,要求学生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

3、反馈后问:刚才算时的11、12、1是哪里来的?4、反馈后板书:A=1 J=11 Q=12 K=135、大家都知道,像刚才牌上的字母A、J、Q、K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

想一想,这些字母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数?那如果一个数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有些数字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多少,但需要表示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教学新知(一)1、郭老师想知道通过两个多月的相处,同学们对老师有多少了解。

猜猜老师今年有多大?2、反馈后不予评价正确与否。

3、要想知道朱老师的年龄,先请个同学说说你今年几岁啦?4、反馈后说:如果我比他大20岁,那我今年多大?你怎么知道的。

反馈后继续问,并板书。

当他1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当他2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当他12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当他A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在这,A表示什么?A+20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还体现出朱老师和他年龄间什么关系?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一举两得。

使问题即简单又明确。

在这里,A可以是几呀?(任何一个自然数)如果,用b表示老师的年龄,那么,该同学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当老师60岁时,该同学几岁?(二)、看班班通,学习“X只青蛙,X张嘴,X×2只眼睛,X×4条腿”。

(三)练习“试一试”。

1、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吗?2、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能用4A表示的问题?3、你能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吗?(四)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

(独立完成)三、课堂总结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字母表示数A=1 J=11 Q=12 K=13A A+20表示老师的年龄X X 张嘴X×2只眼睛X×4条腿“X×4”还可以表示为“4-X”或4X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教学反思:创设丰富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字母表示数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反复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字母表示数练习课总课时数:33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准备:班班通及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说到年龄,我记得在你们大班时学过的一首青蛙绕口令,你还记得吗?(全班齐说)也许你在下面可以说的很好,今天,谁敢当着全班同学来表演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可以说得又快又好又准确。

(学生表演)你能说的这么好,你有什么窍门没有?给大家说说。

[具有倍数关系,青蛙的嘴数和只数一样多,眼睛数是嘴数的2倍,腿数是眼睛数的2倍。

(腿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师继续问: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那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十只、100只、1000只、2497只、一堆呢?下面请你任意确定青蛙的只数,以最快的速度将数量关系表填充完整。

青蛙(只)嘴(张)眼睛(只)腿(条)谁能想个办法,把所有同学说的青蛙只数全包括进去?(学生反馈,用字母,教师板书)他说用字母()表示,还可以用别的吗?这里的字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时候要用一个字母来代替?(表示青蛙的只数,由于青蛙的只数可以是1、2、3、4、5……不能确定,所以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用字母代表青蛙的只数,那它都能代表几呀?现在你们已经同意用字母来代表青蛙的只数了,那青蛙的嘴数、眼睛数、腿数呢?请你填在数量关系表(2)里。

青蛙(只)嘴(张)眼睛(只)腿(条)(学生反馈,教师板书)青蛙嘴眼睛腿x x 2×x 4×xx代表青蛙的只数,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根据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它就有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那咱们来对比一下表(1)和表(2),你看到了什么?相同点:意思相同不同点:①表(1)用数字表示,表(2)用字母表示②表(2)更简明看咱们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吧!现在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说出青蛙的绕口令?(x只青蛙,x张嘴,2乘以x只眼睛,4乘以x条腿)(二)、练习应用。

1、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

“36-a ”什么?(2)四年级种树120棵,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多种X棵,“120+X”表示什么?(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5元,“24.5×X”表示什么?(4)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 小时。

“86÷X”表示什么?2、以我们班有a个男生,b个女生,且a>b。

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有字母的算式多,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谈一谈你的收获是什么?(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字母表示数“36-a ”什么?“120+X”表示什么?“24.5×X”表示什么?“86÷X”表示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我们即用字母表示数,也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学生从最容易理解的字母表示数开始,到用字母表示加法的数量关系,层层递进,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有算术思维国道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第三课时等量关系总课时数:34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

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在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

难点: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教学准备:班班通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观看班班通复习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1、说一说,什么时候相等?指名说一说三幅图什么意思,并说一说第三图平衡或相等的条件是什么?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2、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看班班通,用线段图表示,板书关系式。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板书关系式: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3、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用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等量关系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第四课时方程总课时数:35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师:曹操要知道大象的质量,而曹冲却称出了船上石头的质量,你怎样评价曹冲的方法?生回答,议论。

师:同学们和曹冲一样聪明。

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象的体重,而称出的石头质量为3吨的话,我们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大象和石头之间的质量关系吗?生:X=3师:说一说这个式子里含有什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师: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板书:等式二、探究新知师:出示教材第66页上方情境图。

(班班通)1、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出示情境图1:师:看图,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如果用未知数X 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生:樱桃的质量+2=10X+2=10师:X表示什么?师:这个未知数除了用X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出示情境图2:板书: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克4Y=2000出示情境图3:师引导方程,指名说等量关系式,板书:1个水杯的体积+2个热水瓶的体积=2000毫升2Z+200=20002、理解方程的意义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的质量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2=10 4Y=2000 2Z+200=2000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板书:方程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3、会写方程师你会自己写一些方程吗?学生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X-3=10 X>5 2Z-1=X 5<82、练一练完成课本第67页“练一练”第1题3、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列方程4、课外阅读“方程史话”四、小结评价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探究方程的奥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