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社会治理新实践
论“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梦”的实现
论“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梦”的实现“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引领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指导思想。
这些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中国发展新常态、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
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人才。
创新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制度机制的创新、文化观念的创新等方面。
通过创新,我们可以实现技术突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要推动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统筹兼顾,始终把协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协调等方式,实现发展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要推进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种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节能减排等措施,推动经济结构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变。
也要强化环境监管,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
第四,要推进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对外开放,深化与各国的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国际合作和竞争,主动参与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以开放推动中国的发展。
要推动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是中国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梦的本质要求。
“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创新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一2015年12月18日07: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提到首要位置,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代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体现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深化。
用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必将带来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发展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
创新居于什么位置?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同志对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崭新概括,具有重大意义。
今日世界,发展面临的最大矛盾仍是供需矛盾,尤其是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需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题、世界潮流、世界趋势。
谁都知道创新重要,但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把它放在什么位置,怎样定位,却见仁见智。
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发展根本的深刻体认,在我国几千年治国理政思想史上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放眼今日世界,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如此极端重要位置,放在制订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理念的首要位置,也是极为少见的。
面对今日世界,只有把创新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大势。
当今之世,一个国家走在世界发展前列,根本靠创新;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靠创新。
现在,世界范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
五大发展理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围绕着如何制定“十三五规划”、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进行了精心的擘画。
这是一次部署的大会、共识的大会、动员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公报》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宣言,具备三大亮点熠熠闪光,意蕴隽远。
一、“六条原则”: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方向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2)坚持科学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3)坚持深化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4)坚持依法治国。
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
(5)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6)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五大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2)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三、五大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的内容
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的内容
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是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包括以下内容:
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这五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路径。
2. 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强调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 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强调经济发展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4.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领域改革,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5.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供求结构的优化。
6.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强调生态环境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新的发展理念,旨在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举措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举措
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下面
是每个发展理念的详细精确的创新举措:
1. 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鼓
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支持和创新资源。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
2. 协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城
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优化城市布局。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能源、水资源的协调利用。
3. 绿色: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大气、水、
土壤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动清洁能源利用,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健康。
4. 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促进
跨境投资,吸引外资。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
响力。
5. 共享: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享发展。
加强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教育、医疗、文化
等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减少贫富差距。
关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关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其中,“创新”被提及71次,且写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1月3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两万余字,八章,除第一章介绍总体形势、指导思想,第八章强调党的领导外,其余各章围绕5个关键理念展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建议作说明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
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在解释“规划建议”与“规划纲要”之间的关系时,说,“建议在内容上重点是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而一些具体的工作部署则留给纲要去规定,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
”在国新办就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编制“十三五”规划等举行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称,“五大理念决定了我们后面要走五大路径。
”在此五大路径下,《建议》“提出了50项左右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300项左右重要举措”。
理念一:创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确实是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部署。
是基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我们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新常态最核心的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五大理念内容
五大理念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月28日至3月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紧抓新的历史机遇,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经验,回味初心,坚定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任务和特点,确定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商定了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发展理念。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政策,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改革以改变定位为主线,以实际、真诚、认真、精准推进改革为根本,以补齐体制机制短板为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规范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体制,注重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资源的持续有效配置,促进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健全,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新的政府职能变革。
第二,坚持以拓展内需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
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产业增加值,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品牌建设,拓宽消费需求,加快建设消费支持型、投资支撑型现代化经济体系。
要积极推进经济转型,不断推动资源重新配置、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创造提升。
第三,坚持“一带一路”和全球化战略。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贸易投资联系,不断增强同各国的互利互惠合作,加强和开拓中国与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和深化投资经贸,搭建经、贸、资、技四位一体的开放平台,促进产业走出去,从而同各国分享机遇形成共赢,实现同世界共同发展。
第四,坚持统筹和推进“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筹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即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促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要以机构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措施,落实法治政府、依法执政、从严治党、群众路线,在全社会形成全面解决矛盾的有效联动。
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在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是硬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个认知智能模型,我在此分享一下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心得体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支持企业研发,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
中国的华为公司在5G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中国的高铁技术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
协调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意味着要在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等,旨在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
中国政府还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绿色是发展的生态底线,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是关系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未来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加强污染防治。
中国政府实施了“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空气质量、水质量等重点领域的改善目标。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承诺到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旨在加强亚欧非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
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国际组织,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共享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中国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成功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变革概述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变革概述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变革的概述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演进。
五大发展理念被提出,以引领新时代的社会发展。
这五大发展理念分别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含义和作用进行概述。
首先,创新是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理念创新。
科技创新是指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制度创新是指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效果。
文化创新是指通过创造和传承优秀的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
理念创新是指通过更新观念和认识,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自主选择。
创新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带动发展。
其次,协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发展是指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协调发展可以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推动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协调发展还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和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绿色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绿色发展是指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绿色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绿色发展,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增加生态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开放是中国对外合作的基本政策。
开放发展是指推动外部开放与内部改革相结合,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实现互利共赢。
开放发展可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经验,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
通过开放发展,可以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区域一体化,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最后,共享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求。
共享发展是指实现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和公平分配,增进社会公平正义。
共享发展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缩小收入和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度。
五大理念的内涵和联系
五大理念的内涵和联系(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实践①)张广昭陈振凯2015年11月12日08: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标题:五大理念的内涵和联系(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实践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被视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化”“一带一路”“亚投行”“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概念、战略、工程、举措,正在践行着5个发展理念的一个或多个。
未来,这5个理念将结合得更为紧密。
今天起,本报推出“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实践”系列报道。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是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必然要发生变化。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那么,这五大理念的“深刻变革”意涵体现在哪里,彼此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深刻变革”内涵体现在哪?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一旦“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渐趋用尽,一国进入到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创新能力不强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阿喀琉斯之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变迁,出现所谓的“创造性破坏”,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本质。
此次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如此重要位置,势必会引起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变革。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急需一次思想和模式的深刻变革。
同样,理论、制度、文化创新,也将是一场建立“中国叙事”的变革——终结西方“元叙事”,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
简述五大新发展理念
简述五大新发展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方面所要强调的发展理念。
这五个理念是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倡导的指导思想,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五大新发展理念。
首先是创新。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是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
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的目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是协调。
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协调发展强调经济各个领域之间的统筹协调,注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协调、区域之间的协调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经济协调发展。
第三是绿色。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理念。
绿色发展强调经济增长要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原则,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第四是开放。
开放发展是中国的战略抉择,也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开放发展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科技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互联互通,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积极推动区域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最后是共享。
共享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
共享发展强调要促进各个社会群体共同参与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收入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完善、民生需求满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发展局面,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综上所述,五大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倡导的重要思想。
这五个方面的发展理念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城市工作
市是人类的智慧创造,是人类文明的鲜明标志,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做好城市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市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够强,投资增长乏力,创新能力不足;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基层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城市雾霾多发、交通拥堵等尚未得到根本缓解;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履职能力不强,不作为、乱作为和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
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城市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
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切实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和规律特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动力转换产业更新紧密结合城市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强化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如何理解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如何理解理解五大发展理念一是创新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创新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
如果说,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那么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
内涵也大为拓展,由过去强调的科技创新,发展为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涉及到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等诸多层面。
二是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等。
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协调发展理念,除了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还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从字面看,统筹指的是统一筹划,与兼顾相连,有主次之分,兼顾部分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视,而协调指的是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各种关系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没有主次之分。
协调发展与五个统筹相比,范围更广,要求更高。
三是绿色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第一篇: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四个全面”战略: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第二篇: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五大发展理念”即:“十三五”的新发展格局,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思维、大战略、大格局、大智慧,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平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4.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四个意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第三篇:解读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引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出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诉求,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简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内涵
简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的内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被视为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十八大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化”“一带一路”“亚投行”“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概念、战略、工程、举措,正在践行着5个发展理念的一个或多个。
未来,这5个理念将结合得更为紧密。
今天起,本报推出“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实践”系列报道。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是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必然要发生变化。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那么,这五大理念的“深刻变革”意涵体现在哪里,彼此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深刻变革”内涵体现在哪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一旦“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渐趋用尽,一国进入到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创新能力不强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阿喀琉斯之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变迁,出现所谓的“创造性破坏”,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本质。
此次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如此重要位置,势必会引起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变革。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急需一次思想和模式的深刻变革。
同样,理论、制度、文化创新,也将是一场建立“中国叙事”的变革——终结西方“元叙事”,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农村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农村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在唯GDP时代,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硬实力”背后,是软实力的相对不足,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提供的具体内容,快来了解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吧。
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如何读懂“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近期,在人民日报理论版连续发表六篇“任理轩”署名进行深入解读。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路上”专栏为网友梳理六篇系列的主要观点,带您通过学习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摸清中国发展思路、方式和着力点。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攸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是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用新的发展理念揭示发展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展理念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合乎发展规律和发展目的。
这“五大发展理念”,符合并揭示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时代发展,拓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格局新面貌。
发展理念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契合实际、推动发展。
这“五大发展理念”,契合中国发展实际,必将引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用合规律合目的的发展理念指引未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根基开辟道路。
发展理念能否管长远,要看它能否经受住历史检验、持续推动发展。
“五大发展理念”合规律合目的,必将引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指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作者:暂无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6年第3期■ 牛余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总结了国内国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凝聚了各个方面的发展共识,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新期待,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新战略,对于确保“十三五”时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大势大局大事上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胸怀大局方能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方能成就伟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指明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从大势大局大事高度,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重大意义。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当今世界,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出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目的就是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因此,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中心位置,是战略目标。
为了把握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顺应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更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
试谈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试谈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作者:秦尚生来源:《活力》2017年第19期[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践行;海林农场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以及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支撑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行动指南。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只有反作用于实践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对于我们而言,不能仅将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知停留思想层面、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书本上,关键是应将其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实践中,要让其转化成发展动力、民生福祉。
也就是说,“五大发展”理念关键在践行。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下面,结合海林农场的实际,就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实现海林农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践行创新发展理念。
就是要更高质量、更高效益。
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作为资源小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想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就必须以创新激发动力,为经济强筋健体、造血注力。
要按照推进供给改革的要求,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大力实施农业低成本、高效益、多元化种植等特色经济战略,以“互联网+”“农业+”“旅游+”引领转型升级,打造一批有市场、叫得响、知名度高的品牌。
旅游,主要是按照田园风光、农业观光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中心旅游服务核,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叫响“林海雪原生态之都”品牌。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主要是做强自营经济和木耳产业,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型。
二、践行协调发展理念。
就是要着力补短补缺。
坚定不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海林农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主要存在农场经济收入低,群众收入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总体不高、消费和收入水平不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高等四个“短板”,如果不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
试述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文章标题: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1. 引言在当今世界,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已成为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
然而,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下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为此,我国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其深度和广度不容忽视。
2. 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
其中,创新是根本动力,协调是内在要求,绿色是基本方式,开放是必然选择,共享是社会价值。
这五大理念相互交织,相互促进,体现了系统观念和整体观念,是对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前进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新发展理念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发展即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发展,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领域。
协调发展即各领域、各方面、各地区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社会、生态和国际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3. 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在实践中,新发展理念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在深化改革方面,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在扩大开放方面,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循环经济,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深刻反思和创新发展。
它不仅反映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和历史潮流。
在实践中,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发展,张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已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们不仅提供了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首先,“创新”理念提供了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新理念强调创新、改革、实践、探索,要求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不断需求。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达到社会发展的有效目标。
其次,“协调”理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协调理念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关系等进行协调,使社会各个元素相互协调,共同推动社会发展。
只有坚持以协调的思想指引社会发展,才能够使社会发展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
三,“绿色”理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绿色理念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社会发展更加绿色、可持续。
只有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的有效发展,使社会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
四,“开放”理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开放理念强调要坚持开放、包容、宽容、与世界接轨,使社会发展更
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
只有坚持开放、包容、宽容、与世界接轨,才能够实现社会发展的有效目标,实现社会发展的有效目标。
总的来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重要理论指导,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社会发展。
只有坚持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有效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社会治理新实践作者:向凇婕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5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针对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了全面部署,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学习和理解好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社会治理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价值和作用。
坚持创新理念,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坚持创新理念,就必须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崇尚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把创新贯穿社会治理工作的始终。
一是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以“脑力+信息”发展起来的智能产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更新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为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提供了新的手段。
以创新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立全天候的治安防控天罗地网,真正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成维护公共安全的“铜墙铁壁”。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现实坐标上,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
如何预防化解“三期叠加”阶段我们要依托基层组织,发展网格员,对社会矛盾进行摸排,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慎用经济手段,少用行政措施,发挥第三方组织以及民间的作用和力量,调判结合,调节在先,引导人民群众更多地选择非诉讼的渠道和方式解决纠纷。
运用微博、微信、网站和客户端开展在线调节,提高纠纷化解的快捷性和有效性。
三是建设基础服务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基层基础建设既是根本性的任务,也是紧迫性工作。
现代技术能将高质量的预警情报和急需信息实时推送到基层一线,能够有效覆盖专业工作难以触及的领域,有效采集日常管理难以采集的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坚持协调理念,着力形成平衡治理结构。
社会治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和各方面,在区域治理、城乡社区治理、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等关系上不协调问题突出。
坚持协调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牢牢把握国家治理体系总体布局,正确处理治理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动城乡社区协调发展。
社区现在已经是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是各种社会群体的的聚集区,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是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也是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
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都在基层,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这样一个大的格局下面,我们社区类型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老旧社区、城中村社区、村改居社区、移民安置社区、失地农民社区、高档住宅社区。
针对不同社区有目的有重点地施策,构筑平衡发展结构。
推动经济建设和公共安全建设融合发展。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是很不容易的事。
要增强风险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与稳定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经济安全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坚持绿色理念,构建绿色协同治理体系。
从“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更是发展实践的变革。
坚持绿色发展,就必须认识到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对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绿色治理以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治理主体的有效协调为目的。
将绿色行政、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参与、绿色宣传和绿色智慧有效结合,形成完整的绿色协同治理体系。
构建绿色治理体系,要求政府要绿色行政,实现绿色行政,需要建设社会广泛参与机制,鼓励各主体参与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绿色方针、绿色计划、绿色政策和绿色管理为理念,促进建立一个利于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
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实施政策时都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出发点,不仅要做到绿色行政,更要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绿色宣传、绿色参与、绿色消费和绿色智慧。
构建绿色治理体系,企业应该主动进行绿色生产,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小化。
同时做到绿色管理,并积极对自己的绿色理念进行宣传,鼓励公众绿色消费,使企业自身拥有绿色的智慧,形成企业特有的绿色文化。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构建绿色治理体系,要求媒体要绿色宣传,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大众传媒在绿色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构建中的作用越发凸显,绿色新闻已成为目前新闻报道以及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媒体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中介,通过积极宣传绿色思想,倡导绿色活动,让社会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的正能量,给绿色理念赋予鲜明的实践色彩和生活气息。
构建绿色治理体系要推行绿色消费,需要建立一个绿色消费的社会氛围,必须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让消费者拥有绿色消费的认知。
不同主体间的纵向协调与横向合作,促使不同层级主体之间的责任与利益的科学分配,从而增进公益,提升协同治理的效果,共同推进绿色治理的实施。
坚持开放理念,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坚持开放发展,就必须认识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社会管理主体是公共机构,治理过程是政府至上而下的主动性行为,通过强制性的国家权利,依靠科层制的制度,制定并实施公共政策来管理公共事务。
而社会治理则强调平等参与的多维互动。
社会治理主体为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它强调主体的多元化,着力促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制。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治理主体是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共同组成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集合系统。
党的领导重在总揽全局,通过体制创新和法治保障,使各主体平等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政府重在发挥主导作用,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解决好各主体共同界定的公共问题;企业重在履行社会责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使物质文明促进社会文明;社会组织重在承担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责,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公民个人则重在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以权利和利益均衡保障为目标,参与社会治理,强化社会监督。
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平等持续的协调互动。
就纵向而言,建立畅通的表达沟通渠道,政策能快速传达,意见能及时反馈,使治理过程双向互动,公开透明。
当前,重点在于发挥好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由控制者转变为组织者,由决定者转变为协调者,培育社会共治理念,创建社会共治机制,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就横向而言,构筑开放性的资源统筹治理平台,参与广泛,运行高效,使各种社会力量汇集于一起,平等对话,积极协商,达成一致,推进社会治理民主化。
同时,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还要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享理念,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坚持共享理念,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这就需要我们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首先,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
一是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组织的参与,增强社会成员的主人翁精神,增强自治能力。
二是推进社会治理法制化,要善于应用法制思维回应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用法制方式把社会治理难题转化为执法司法问题加以解决。
三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培养以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文化”,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其次,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
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是密切党委和政府同群众联系、舒缓社会紧张关系的举措。
要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利益表达功能。
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好群众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涉及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按照协商于民、协调为民的原则,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和群众商量,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顺乎民意。
健全利益保护机制,树立共享理念,围绕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办大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
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实践证明,社会组织是和谐社会的“减震器”和“润滑剂”,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能够有效舒缓政府的压力。
有效发挥社会主体,特别是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积极作用,建设一个共建共享,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要求的“大社会”。
发挥好基层自治作用。
基层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基层群众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的重要方式。
要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机制,构筑起全社会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做到知风化险、规避风险。
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社会治理新实践,用创新为社会治理提供动力;用协调保障治理过程的健康可持续;用绿色实现社会治理的永续发展;用开放实现治理的繁荣共赢;用共享实现善治。
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其重大意义正如全会所指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将十分深远。
我们要适应新形式解决新问题,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为引领,推进社会治理新实践,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