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二论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________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22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集聚了强大凝聚力、激发了强大创造力、形成了强大战斗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党的全面领导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聚集强大凝聚力强大凝聚力来源于我们党始终引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持续奋斗,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彻底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壮丽篇章,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强大凝聚力来源于我们党始终促进全国人民增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 放眼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没有哪一种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深刻地、历史性地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
一百年来,我们党在人民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修正错误、走向光明,可以说是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明。
正是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我们党愈益强大和成熟起来。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伟大创举, 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逐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 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进行了四个全面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 中国风更加清新、正气更加昂扬、担当更加有为。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出现的风险挑战,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上对下负责的态度和决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人民的选择十九大报告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
”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再出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动员令。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就在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 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继续推动实践取得实实在在成果。
同时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这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路漫漫其悠远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中国共产 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
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 一定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提倡崇 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业精 神。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 段。 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办一切事情 ,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
路漫漫其悠远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而不是泛指。 基本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第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业劳动的农业国, 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 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是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 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 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 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是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 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路漫漫其悠远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政治基础, 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作者:罗志军来源:《群众》2013年第10期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这“五个必须”,既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鲜明体现了时代要求,集中反映了全党的意志和愿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为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更好走向未来的根本要求“五个必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对党史、国史的深入思考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不断总结经验是我们党和国家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一大秘诀和法宝。
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从“三大规律”到“三个执政”,再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五个必须”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上升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是我们党善于运用历史经验指导实践发展的又一新成果。
“五个必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鲜明政治品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党群干群关系面临新考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带来新挑战,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走向和前景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疑虑。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把坚持走自己的路与顺应世界大势贯通起来,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迫切需要我们更加充分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摘要]“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这“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八个必须坚持”的首位,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造福谁的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始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积极落实“两个更好”。
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要在经济建设中切实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在政治建设中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文化建设中切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社会建设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生态建设中切实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保障人民对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诉求权和监督权,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6年04月21日07: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90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
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已有500年时间,从这个很长历史过程来考察,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社会主义500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
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
这本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此后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有德国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英国掘地派运动领袖温斯坦莱、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其中最重要的是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研究生中特考试重点
研究生中特考试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根据总依据提出来的,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方向,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根基,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
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五个坚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这“五个坚持”,是我们党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贯穿和体现在《建议》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战略布局和各项工作部署之中。
把握好“五个坚持”,是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建议》的关键。
充分认识“五个坚持”的重大意义“五个坚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新经验的科学结论。
重视总结并善于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沉着应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积累了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宝贵经验。
“五个坚持”把新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新时代新阶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和坚持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最新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五个坚持”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发展环境,在更高起点上迎接新挑战、夺取新胜利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届全国⼈⼤⼀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届⼀次会议召开前⼣,党的⼗七届⼆中全会胜利召开。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标,必须更⾼地举起⼈民民主的旗帜;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治体制改⾰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
这⼀重要论断,深刻精辟,⽴意⾼远,深刻反映了党的⼗七⼤确⽴的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战略部署,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步指明了前进⽅向,也为开好今年的两会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
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
实践证明,政治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对⼀个国家的盛衰兴亡具有决定性意义。
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亡政息的例⼦,古今中外⽐⽐皆是。
对于我们这样⼀个有着13亿⼈⼝、56个民族的发展中⼤国来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个关系全局的重⼤问题。
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带领⼈民通过长期实践找到的正确道路,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发展⼈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民族团结、⼈民安康、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
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是和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奋⽃⽬标紧密联系在⼀起的。
⼈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扬的⼀⾯旗帜,也是我们党从成⽴以来就明确提出并不懈追求的⼀个⽬标。
在新民主主义⾰命时期,党团结带领⼈民为实现⼈民解放和⼈民民主进⾏了长期浴⾎奋⽃。
新中国的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为我国发展⼈民民主、实现⼈民当家作主创造了根本前提。
新中国成⽴后,党领导⼈民在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发展⼈民民主,使我国⼈民民主权利得到了有⼒保障。
改⾰开放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反两⽅⾯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不含糊;必须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唐洲雁,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济南250002)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其敏感程度、复杂程度也前所未有。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全党全国上下如何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终不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我们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使我们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事关国家根基、人民福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不动摇,须臾不可背弃或偏离;对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加以创新。
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社会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它所追求的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平等,实现人类彻底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等价值理念,就始终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它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发展,凝结着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奋斗历程。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伟大实践结晶的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四个自信”的理解
“四个自信”阐明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在发展中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和盲从,而是立足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有着浓厚中华文化传统国家的基本国情,独立自主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和福利资本主义模式的另一种发展路径,并在多种发展模式的并存中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在我们眼前,仿佛伸手就能抓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这个梦想,也理应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信心与能力去实现它。相信只要我们始终追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一定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早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胜利的彼岸。
理论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际国情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勇前行。
一方面,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追溯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下接中国发展过程中每一次探索的历史经验。它是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大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多方面的经验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具体历史实践,并由具体实践对其检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不容置疑。另一方面,理论自信来自于理论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即把成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与发展实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与发展实践伟大实践:中国梦的实现--------------------------------------一、引言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伟大实践新时代,以中国梦为引领,坚持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本文将从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和发展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总布局和总方针,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是为了人民而存在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2.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入手,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律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4. 坚持新发展理念:新时代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发展实践与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伟大的实践,发展实践作为中国梦实现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了巨大力量。
发展实践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发展实践带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2. 扶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梦的核心要求之一。
新时代“三大法宝”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第118期新时代“三大法宝”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李韧摘要:新时代“三大法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建设”上建立和健全了“执政体系”、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建立和健全了“安全体系”、在“统一战线建设”上建立和健全了“合力体系”,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关键词:新时代;三大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19)02-000014-07收稿日期:2019-03-21作者简介:李韧,福建周宁人,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部务会议成员,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思想建设,勇于而且善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开创性的理论探索和思想创新。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实践型政党锐意进取的鲜明品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大成果。
40多年来中国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检验展开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坚定不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三大法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也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战线建设三大领域,进行的思想理论和具体实践上的持续探索,正不断丰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在党的建设上建立和丰富“执政体系”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党的十八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摘要]“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八个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这“八个必须坚持”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八个必须坚持”的首位,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造福谁的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始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积极落实“两个更好”。
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
要在经济建设中切实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在政治建设中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文化建设中切实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社会建设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生态建设中切实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要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保障人民对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诉求权和监督权,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者: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22年第07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中国发展方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构成,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索、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途径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基本国情、解决主要矛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相继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自己的路,这是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 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100多年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根本性特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要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遵循。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是全党各族人民共同思想财富,也是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路和行动纲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时代智慧和国家精神,包含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惙的六大要素: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构想;四是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路;六是探索全面从严治党新路径的根本途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体现在理论领域,更重要的是从理论落到
实处,落实到实践当中,这是党和国家行动的核心,是发展和实践的指导力量。
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定要深入人心,在每一个党员、每一位干部的行动中体现出来,以此维系党的无产阶级基本路线,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知识点总结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时代定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内涵(1)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进入新时代的意义(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变化依据(1)社会生产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
(2)社会需求方面:总体实现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
(3)突出问题:发展的不平衡、不成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制约因素。
3、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注:主要矛盾的变化只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不足以说明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
我们调整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为了更好调整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更好解决新问题满足新需求,不足以说明我们短期就能解决整个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维导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维导【最新版】目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选择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与方法五、结论: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要实现这个梦想,必须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发展和完善。
它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的团结,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经济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社会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进步。
4.文化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与方法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忠诚。
_____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二论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主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重大论断。
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哪里、特在何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属性、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要求,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
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论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四论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五论以科学发展赢得更好未来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这是着眼党和国家未来、从我国实际出发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扎实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这些论述,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论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是我国政治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
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都不能偏废。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要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就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要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领导人民制定、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各级干部务必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必须秉公用权,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愈发展。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让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就能让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使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七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意识形态工作发挥着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
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宣传思想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和制胜法宝。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的情况下,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对我们党的一个现实考验。
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尤其是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八论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外部环境九论现代中国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
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和重点,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为把我们党锻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党同志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着力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充分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