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P2P借贷的监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P2P借贷的监管
摘要:P2P借贷的定义,国外从事P2P业务公司简述,P2P借贷作为新兴的金融服务形式,对其监管政策的出台要谨慎,如何对其法律定位、层级甄别及与国家征信系统的数据补充等方面进行合理化监管,是相关政府部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P2P借贷;监管;互联网金融
一、P2P借贷的概念
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其模式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个体的信息获取和资金流向,在债券债务属性关系中脱离了传统的资金媒介。

从这个意义上讲,P2P借贷涵盖在“金融脱媒”的概念里。

自2005年以来,以Zopa、Lending Club、Prosper为代表的P2P借贷模式在欧美兴起,之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

该模式被广泛复制,虽然总体市场规模不大,但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

二、P2P借贷的特点
P2P借贷形式和民间个体借贷行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目前也参照民间借贷的法律进行判定。

相对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形式,P2P借贷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借贷双方的广泛性。

P2P借贷的借贷双方呈现的是多对多形式,且针对非特定主题,参与者分散和广泛。

目前的借贷者主要是个体工商和工薪阶层,短期周转需求占据很大部分。

第二,交易方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其主要内容包括借贷金额、利息、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抵押方式和业务发生效率。

在该平台上,借款者和投资者的需求都是多样化的,需要相互磨合和匹配。

此外,P2P借贷业务淡化繁琐的审批模式,手续简单直接,高效率满足借款者资金需求。

第三,风险性与收益率双高。

P2P借贷平台上的借款普遍是不被传统金融机构接纳的,往往缺乏有限担保和抵押,对贷款产品的需求特征个性化,甚至可能是传统金融机构筛选后的客户。

另一方面,P2P借贷和投资者也面临高成本的线下尽职调查的确实或者不够细致的问题。

第四,互联网技术的运用。

在P2P借贷中,参与者极其广泛,借贷关系密集复杂。

这种多对多的信息整合与审核,极大依赖于互联网技术。

事实上,P2P 借贷形式的产生,也得益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整合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P2P借贷满足了市场需求,实现了社会效益,是普惠金融的有效
补充。

但上述特点中亦包含如下三点:参与者广泛,资金进出灵活,风险较高。

这三点构成了监管层面最担忧的问题,也是监管技术上最难操作的方面。

三、针对P2P借贷的监管
中国P2P借贷行业目前还处于监管空白阶段。

业界陆续出现了以“联盟”、“联席会议”等形式出现的自律组织,一些从事P2P借贷业务的公司也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自律制度,但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金融行为,仅有行业自律是不够的,必须有严格的他律。

建议政府部门也应该研究讨论,确定P2P借贷平台机构性质、确定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形式。

1.从监管内容上看,以下两方面应严格审慎。

其一,资金流动性监管。

通过监管资金流的来源、托管、结算、归属,详细分析信贷活动实际参与各方的作用,从而严格避免P2P借贷平台介入非法集资或者商业诈骗活动的可能性。

由权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对资金进行托管、结算和监督程序极有必要,可以效仿证券行业的资金托管和清算办法。

政策层面上可以考虑指定公共平台或者接收严格监管的平台来负责中间的流动性监管工作。

此外,也可以尝试成立专业的认证机构对P2P借贷平台的资金安全进行认证。

其二,机构风险评级机制和控制措施。

政策部门应该考虑对P2P借贷平台进行机构风险评级,对社会和投资者公布,发布风险警示。

同时通过财税政策、资本金注册和补充要求、风险警示窗口指导和投资者保护政策引导进行风险控制。

2.监管方式。

民间金融和P2P借贷行业潜在风险大,关系交错复杂,不易监管。

但是其由需求产生,弥补了普惠金融的一个方面。

其形成的定价机制、信用数据和运作模式都是对国内现有金融体制的有效补充,因此对P2P平台不宜一概而论予以整体否定;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级对待,分类监管。

针对高社会效益,低社会风险的P2P借贷平台,政策容忍度应当包括如下方面:
其一,谨慎对其进行法律性质判断。

政策部门应该更加关注其风险和实际效果,而不是在现有框架内拒绝新形式。

对于风险可控的平台,可以推动其规范化和合法化,而不拘泥于用现行法律框架草率的予以拒绝。

建议有关部门在前法基础上统一立法,在各市场行为的法律性质、机构形式、资格条件、监管方式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从而使P2P借贷平台逐步规范,进入更加确定的发展轨道。

其二,合理进行机构性质的转化。

P2P借贷平台接受必要监管是将来的趋势,监管主体和方式的产生则需要依据其机构形式和机构性质。

对于前述的社会效益和风险控制都较好的P2P借贷平台,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机构性质认定和转化,成为一种新机构形式或者纳入现有的监管体系,并在监管指标和监管技术上进行革新。

其三,允许有条件的机构使用征信系统。

这样既有利于P2P机构降低风险
和提高服务效率,而且也实质上避免了P2P机构通过其他非正规途径获取信用报告而可能造成的信用信息泄漏的风险。

对于P2P机构使用征信系统,可以尝试的方式是,建立机构评级机制,分层次允许准入,放低事前准入,严格事后监管,对于客户信息非法泄露的情况,予以严格查处,采用事前严格审批限制机构准入并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的降低。

3.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尝试。

针对P2P借贷的监管将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监管部门对于新金融和网络化金融的监管尝试。

互联网金融首先是用互联网的思想做金融,而不仅仅是将金融的技术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思想是点对点的信息互联,网格化的关系联接,从而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优劣互补,并从这些数据信息中挖掘出价值。

在P2P借贷模式中,其公众化的点对点的信息交互和资金流动,使信息与资金呈现交叉多线条性的特点。

在这种信息与资金的广泛散点和网格状互联中,产生了金融监管最需严格审慎的公众化利益问题(可能性)和资金流监测、宏观调控效果等诸多技术问题,这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监管面临的巨大挑战。

4.具体业务层面的监管。

在业务层面,虽然P2P行业从事的是金融服务相关的工作,但却长期缺乏监管,这种情况为整个行业的业务开展带来诸多不便。

尤其在和各类正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的时候,金融机构出于在风控及合规方面的考虑,往往对与P2P公司合作有诸多顾虑,比如在P2P公司资质、投资资金来源合法性等问题上一直希望能有明确的规范。

这种情况一方面限制了信托或者基金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另一方面也使得大众富裕阶层少了一个很重要的投资渠道,不利于盘活民间资本,阻碍了数量庞大的民间资金的流动。

好的金融监管体系应该是在微观上能够给各方平等的保护,严谨欺诈行为。

在宏观上,有足够的灵活性来容纳市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防止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显然,对于P2P借贷的发展还没找到真正成熟的方案。

由于现行的监管模式存在着各个机构之间分工不明确、权利所引用的法律条例比较模糊、有落后于行业发展之嫌,因而统一监管的方案呼声较高。

但是必须注意到,转移到新的监管体系成本是极高的,因为企业必须重新适应新的监管方式和监管风格,而消费者也必须重新熟悉参与步骤,有可能会打击消费者的参与热情。

同时,单一机构行使职责能否解决现在监管体制的所有问题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四、P2P借贷对于社会的意义
P2P借贷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思想、独立于正规金融机构体系之外的个体借贷行为,并且超越了传统熟人社会的限制。

其作为民间个体借贷行为的阳光化,部分满足了经营消费个贷需求和大众理财需求,在“被遗忘的金融市场”做了普惠金融和金融民主化意义的事情。

而其形成的市场化机制、信用机制、技术机制也对金融改革有着实验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