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三十章5p

合集下载

2015经济基础知识书后答案

2015经济基础知识书后答案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试大纲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㊁财政㊁货币与金融㊁统计㊁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㊁方法㊁技术㊁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㊂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㊀经济学基础1.社会经济制度㊂理解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辨别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的主要阶段,诠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辨识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辨别社会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理解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㊂2.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㊂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诠释货币产生的过程和基本职能,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㊂3.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㊂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过程,辨别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诠释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㊂4.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㊂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㊂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㊂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诠释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容㊂6.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㊂理解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和特点,诠释社会主义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辨别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㊂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㊂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辨别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㊁方式和手段,理解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的基本要求㊂8.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㊂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诠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涉外经济管㊃㊃1理的必要性和意义,辨别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㊂第二部分㊀财㊀㊀政9.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㊂理解公共物品及其融资与生产的制度结构,辨别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诠释财政的基本特征,理解财政的基本职能,掌握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容和主要任务㊂10.财政支出㊂理解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诠释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辨别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㊁功能与特点㊂11.财政收入㊂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与基本分类方法,辨别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诠释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和衡量指标,掌握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制度㊂12.税收基本制度㊂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理解税收要素,理解税收分类的基本方法,辨别流转税类㊁所得税类㊁财产税类的基本特点,理解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主要内容㊂13.政府预算制度㊂理解政府预算的基本职能,诠释政府预算周期,辨别部门预算,掌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㊂第三部分㊀货币与金融14.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㊂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诠释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基本类型,理解货币发行与货币供给机制的内涵㊂15.信用与金融中介㊂理解信用的内涵与基本类型,诠释金融中介的主要类型和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职能,辨别我国金融中介体系㊂16.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㊂理解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诠释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基本功能,掌握金融工具与利率的种类和基本作用㊂17.汇率与国际收支㊂理解外汇与汇率标价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构成㊂第四部分㊀统㊀㊀计18.统计与统计数据㊂理解统计㊁统计工作㊁统计数据,辨别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诠释统计数据的类型,理解统计指标及其基本类型㊂19.统计调查㊂理解统计调查种类,辨别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掌握统计数据搜集的主要方法,正确测度统计数据的质量㊂20.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㊂理解品质数据㊁数值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基本方法,合理设计和使用统计报表㊂21.数据特征的测度㊂掌握集中趋势的测度,掌握离散程度的测度㊂22.统计指数㊂理解统计指数分类,诠释和应用加权综合指数,掌握统计指数㊃㊃2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辨别几种常用的价格统计指数㊂第五部分㊀会㊀㊀计23.会计基本概念㊂理解会计的基本特征㊁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诠释会计的基本前提,掌握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辨别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㊂24.会计核算㊂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诠释会计等式及复式记账法㊁借贷记账法的规则和特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和填制要求,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和方法,辨别财产清查的过程和方法㊂25.财务会计报告㊂理解财务会计报告分类,辨别三种主要会计报表的内容,基本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㊂第六部分㊀法㊀㊀律26.法的一般原理㊂辨别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诠释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辨别我国法的制定程序和法律解释,理解法的功能和效力㊂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辨别经济生活中常用的部门法:民商法和经济法㊂28.行政法基础知识㊂理解行政法的基本特点,诠释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理解行政行为的特征和效力,掌握行政复议基本制度,辨别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㊂29.民法基础知识㊂理解民法基本原则,辨别民事主体,辨别民事法律行为和特征,掌握代理㊁民事权利㊁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理解诉讼时效种类㊂30.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㊂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理解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程序㊂㊃㊃3经济基础知识(初级)模拟试卷参考答案1.A㊀㊀㊀㊀2.D㊀㊀㊀㊀3.A㊀㊀㊀㊀4.C㊀㊀㊀㊀5.C6.D7.B8.A9.B10.D11.A12.D13.C14.D15.D16.C17.D18.D19.C20.C21.B22.A23.D24.B25.A26.A27.C28.D29.D30.B31.A32.B33.C34.D35.D36.A37.D38.C39.C40.B41.D42.B43.B44.C45.A46.C47.D48.B49.C50.A51.B52.D53.D54.D55.D56.D57.C58.A59.A60.D61.D62.B63.B64.A65.C66.A67.B68.B69.A70.A71.ACD72.ACE73.CE74.ABDE75.ACD76.ABE77.ABD78.DE79.BCE80.AE81.CD82.ADE83.ABD84.DE85.AE86.ABE87.ABDE88.ABE89.ABD90.BCE91.ACD92.ACE93.ADE94.ABD95.ABD96.AD97.ADE98.CE99.ADE100.ADE101.BCD102.BCD103.ABE104.ABCE105.ABCD㊃㊃4。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三十章.3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三十章.3

三、行政行为u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1.行政行为的特征2.行政行为的分类3.行政立法的主体4.行政许可的特征5.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种类6.行政强制的概念u 知识点讲解1.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1)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所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行政行为的特征(4个)l 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

具有法律依据,具有从属法律性。

否则不得行为。

l 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

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根据法律原则和精神行为。

l 行政主体在实施法律行为时,具有单方意志性。

行政主体不必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行政行为。

l 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实施的,带有强制性。

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并配合行政行为,否则,行政主体将予以制裁或强制执行。

强制性与单方意志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强制性就无法实现单方意志性。

2.行政行为的分类(7种分类标准)(1)以行政行为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外部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

(2)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3)以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程度为标准,可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该行政行为为标准,可分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应申请的行政行为。

例30-2:(课后习题)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该行政行为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A )。

A.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和应申请的行政行为B.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C. 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表现方式)D.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调整的程度)(5)以决定行政行为成立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为标准,可分为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多方行政行为。

(6)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7)以行政行为的表现方式为标准, 可分为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30章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30章

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知识点二】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管辖【知识点三】第一审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知识点四】第二审程序【知识点五】审判监督程序【知识点六】督促程序【知识点七】公示催告程序【知识点八】执行程序【知识点九】仲裁法的一般原则、仲裁协议【知识点十】仲裁程序【知识点十一】法院对仲裁的协助与监督【知识点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建议关注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一)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1.合议制。

是指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

合议庭由3个以上的单数的审判人员组成。

2.回避制。

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回避适用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

回避适用的情形包括:①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②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

3.公开审判制。

不公开审判的三种情形:①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包括党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军队的秘密;②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③离婚案件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无论公开审理还是不公开审理,宣判时一律公开。

4.两审终审制。

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

两审终审制的例外:①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一审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

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第二节市场供给第三节均衡价格第四节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一节无差异曲线第二节预算约束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第二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第三节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第一节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一节市场失灵的含义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第四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经济增长第二节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第三节经济发展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一节价格总水平第二节就业和失业第三节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第二节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第三节财政的基本职能第四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1第十二章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第三节中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第四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第二节税收第三节税负转嫁第四节国债第十四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第二节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第三节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第四节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第五节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十五章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类型第二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第三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十六章财政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第三节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七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均衡第四节通货膨胀第十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第二节货币政策第十九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第二节金融市场第二十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理论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第二十一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一节汇率制度第二节国际储备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第四节人民币跨境使用2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二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第一节统计学第二节变量和数据第三节数据的来源第四节统计调查第二十三章描述统计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测度值第二节离散程度的测度第三节分布形态的测度第四节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第二十四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基本概念第二节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第三节估计量和样本量第二十五章回归分析第一节回归模型第二节最小二乘法第三节模型的检验和预测第二十六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一节时间序列及其分类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第三节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第四节平滑预测法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第二节会计目标第三节会计要素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第五节会计基本前提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七节会计法规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第一节会计确认第二节会计计量第三节会计记录第四节会计报告第二十九章会计报表第一节会计报表的概念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会计报表附注第三十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3第三十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第二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二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第一节”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第二节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第三十三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一节物权概述第二节所有权第三节用益物权第四节担保物权第三十四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一节合同概述第二节合同的效力第三节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第四节合同的担保和保全第五节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第六节违约责任第三十五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法和公司概述第二节公司的设立于公司法基本制度第三节公司治理结构第四节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第五节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第三十六章其他法律制度第一节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第二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第四节反垄断法律制度第五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六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4。

2015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与答案

2015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与答案

2015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与答案1、关于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格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资产负债表右方为资产项目B. 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C. 资产项目按照资产流动性大小排列D. 负债和所有权项目一般按照求偿权顺序排列标准答案:a解析:考核第27章第2节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照资产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求偿权顺序排列。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能够反映一国产业结构,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国际收支差额是( ).A.贸易差额B.B.经常差额C.综合差额D.资本差额标准答案:a解析:考核第17章第2节国际收支中的国际差额分析。

贸易差额反映一国产业结构,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地位。

经常差额代表经常账户的收支状况,反映了实际资源的跨国转移状况。

综合差额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

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国家B.企业C.市场D.居民标准答案:a解析:考核第7章第1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落实承包人经营权B.确立法人财产权C.保障终极所有权D.理顺生产管理权标准答案:b解析:考核第5章第4节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年度起讫日期是()。

A.自公历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B.自公历6月1日起至次年5月31日止。

C.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D.自公历9月1日起至次年8月31日止标准答案:c解析:考核第23章第2节会计的基本前提。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6、 2014年末,某中学高三年级10个班的学生人数(单位:人)分别为:41 41 42 42 42 42 42 43 44 4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人。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30章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30章

第三十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二审法院审理对判决、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分别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内审结。

A、1个月和15日B、3个月和60日C、6个月和60日D、3个月和30日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可上诉的判决是()。

A、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后作出的第一审判决B、重审案件的判决C、第二审法院的判决D、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再审的判决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列法院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是()。

A、中级人民法院B、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C、高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4、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出。

A、判决宣告之前B、提交答辩状期间C、递交起诉状时D、法院开庭审理期间5、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A、10%B、20%C、30%D、40%6、在督促程序中,债务人收到支付令之日起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的期限是()。

A、5日B、15日C、20日D、25日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公示催告程序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公示催告期同最短不得少于60日B、公示催告案件由票据支付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C、除权判决自公告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D、在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8、人民法院用于宣告票据无效的法律文书是()。

A、除权判决B、支付令C、调解书D、公证书9、关于支付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债务人认为支付令有错误,可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异议B、法院作出驳回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裁定,债权人可以上诉C、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的口头或书面异议,支付令立即自行失效D、支付令必须以法定方式送达债务人10、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是()。

A、辩论原则B、支持起诉原则C、公开审理原则D、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11、下列参与民事诉讼的人员中,不适用回避制度的是()。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三十章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三十章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三十章第三十章民法基础知识一、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考试内容: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一)概念1.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我国,已颁布的重要的民事法律规范主要有《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婚姻法》和《继承法》等。

2.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即民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等。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自愿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3.公平原则;4.合法原则;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民事主体考试内容:公民(自然人)的概念、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法人的概念、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联营(一)公民(自然人)1.概念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这一自然状态而作为民事主体的人。

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2.民事权利能力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3.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和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情况:(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精神病人如果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30章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30章

第五部分会计——第三十章会计报表本章重点:1.会计报表的概念。

2.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格式,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填列。

3.利润表,利润表格式,净利润计算公式。

4.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格式,现金流量表编制。

5.附注的概念。

知识点一:会计报表的概念(一)会计报表:以日常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它既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会计循环过程的终点。

【例题·单选题】(2015年)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以日常会计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是()。

A.财务分析报告B.会计报表C.决算报告D.会计凭证『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会计报表的概念。

会计报表是以日常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一套完整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1.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2.利润表反映经营成果;3.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流量情况;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

知识点二:资产负债表(一)资产负债表:按照一定的标准和顺序适当排列编制的反映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等式为基础进行编制的。

反映企业静态财务状况的一种报表。

(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作用1.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所拥有和控制掌握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和构成情况的信息,为经营者分析资产分布是否合理提供依据。

2.总括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情况。

3.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4.通过对前后期资产负债表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情况,经营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趋势。

2015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4)

2015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4)

2015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4)31.从性质上看,当前我国实行的开放型经济政策属于()。

A.政策性开放B.阶段性开放C.制度性开放D.义务性开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总体上实行中性化政策,是一种制度性开放。

参见教材P52。

32.2014年末某公司的7名销售经理所完成的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分别为:142 148 155 177 187 211 355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A.142B.177C.355D.2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极差的计算。

计算公式为:R=Xmax-Xmin,根据题目已知数据有:R=355-142=213。

参见教材P143。

33.关于原始凭证填制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阿拉伯数字不得连笔书写B.币种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要留有空白C.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应当书写币种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D.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凭证填制要求。

填写时应遵守以下要求:(1)凭证上阿拉伯数字应当一个一个准确、清晰地书写,不得连笔书写。

(2)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币种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3)金额数字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写"00"或者符号"一";有角无分的,分位写"0",不得用符号"一"。

(4)大写金额用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等,一律用正楷或行书书写。

(5)大写金额前未印有"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写"人民币"三个字,"人民币"字样和大写金额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6)大写金额到元或角为止的,后面要写"整"字;有分的,不写"整"字。

2015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政府对居民的补贴性支出的特点是()。

A.市场性B.补偿性C.无偿性D.互助性【答案】C【考点】转移性支出的特点【解析】购买性支出具有有偿性,转移性支出具有无偿性。

其中,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将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地区、企业和个人,如,各种福利支出、对居民的补贴支出、对经济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捐赠支出等。

2.2014年某公司的7名销售经理所完成的销售收入(单位:万元)分别为:142 148 155 177 187 211 355,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万元。

A.148B.177C.355D.213【答案】D【考点】极差的测度【解析】极差是总体或分布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

题中,7名销售经理完成的销售收入数据,最大值为355万元,最小值为142万元,极差=355-142=213(万元)。

3.下列金融市场中,属于资本市场的是()。

A.票据市场B.股票市场C.同业拆借市场D.短期债券市场【答案】B【考点】金融市场的分类【解析】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可以将金融市场划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

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通常资本市场主要指的是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等。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其子市场主要有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

ACD三项属于货币市场。

4.关于财产清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银行存款的清查一般用实地盘点的方法进行核对B.按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C.按清查的时间,财产清查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D.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用发函询证的方法进行核对【答案】A【考点】财产清查的方法与分类【解析】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者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三十章p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三十章p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三十章p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三、民事法律行为考试内容: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无效民事行为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5.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或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四、代理(一)概念考试内容:代理的概念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二)代理的种类考试内容:代理的种类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三)无权代理考试内容:无权代理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不具有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

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

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四)表见代理考试内容:表见代理所谓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为民事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2015年初级经济基础知识15p

2015年初级经济基础知识15p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

每题l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采取的( )。

A.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B.国家干预方式
C.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方式
D.国家税费征缴方式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机制是( )。

A.利益机制
B.供求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3.价格机制引导资源配置是通过价格的( )功能来实现的。

A.激励
B.标价
C.预期
D.信号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 )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5.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财产关系中,法人财产权指的是( )。

A.财产的归属权
B.财产的运营权
C.出资者的决策权
D.出资者的受益权
6.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支出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以( )为基础和前提。

A.利益均等
B.利益最大化
C.垄断市场
D.自力更生
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

A.世界贸易标准化
B.各国利益均等化
C.世界贸易自由化
D.世界贸易稳定化。

2015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点:第30章(1)

2015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点:第30章(1)

第一节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1.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国家和地方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决策与调控活动。

2.行政法,是国家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运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行政法的特征表现在:尚无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易于变动,稳定性弱。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律关系:
【例题?多选题】以下()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A.合理性
B.客观性
C.合法性
D.非应急性
E.应急性
『正确答案』ACE。

2015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讲义13p

2015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讲义13p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
例题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资料所有制D.劳动过程
答案:C
解析:从生产关系的定义里就可以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例题4:构成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
A.生产B.占有C.分配D.交换E.消费
要求:了解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
社会经济制度:是在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DE
(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熟悉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以生产资料所有者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 整理目录版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 整理目录版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前言 (2)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3)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0)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16)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7)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30)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37)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45)第九章财政职能 (49)第十章财政支出 (53)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57)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6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72)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77)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86)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9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100)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107)第十九章市场营销环境 (112)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 (117)第二十一章市场营销策略 (122)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 (127)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134)第二十四章计划职能 (136)第二十五章组织职能 (14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150)第二十七章控制职能 (159)第二十八章法的基础知识 (161)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 (164)第三十章民法基础知识 (167)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76)第三十二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83)前言(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1.考试科目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5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格式的说法,错误的是()A. 资产负债表右方为资产项目B. 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C. 资产项目按照资产流动性大小排序D. 负债和所有权项目一般按照求偿权顺序排列答案:A解析:考核第27章第2节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照资产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求偿权顺序排列。

2.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能够反映一国产业结构,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国际收支差额是()。

A. 贸易差额B. 经常差额C. 综合差额D. 资本差额答案:A解析:考核第17章第2节国际收支中的国际差额分析。

贸易差额反映一国产业结构,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地位。

经常差额代表经常账户的收支状况,反映了实际资源的跨国转移状况。

综合差额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

3.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 国家B. 企业C. 市场D. 居民答案:A解析:考核第7章第1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4.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 落实承包人经营权B. 确立法人财产权C. 保障终极所有权D. 理顺生产管理权答案:B解析:考核第 5 章第 4 节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年度起讫日期是()。

A. 自公历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B. 自公历6月1日起至次年5月31日止C. 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D. 自公历9月1日起至次年8月31日止答案:C解析:考核第23 章第 2 节会计的基本前提。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自公历 1 月 1 日起至12 月31 日止。

6.2014 年末,某中学高三年级1 0个班的学生人数(单位:人)分别为41 41 42 42 42 42 42 43 44 46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章民法基础知识
一、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民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一)概念
1.民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我国,已颁布的重要的民事法律规范主要有《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婚姻法》和《继承法》等。

2.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即民法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等。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
3.公平原则;
4.合法原则;
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民事主体
考试内容:公民(自然人)的概念、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法人的概念、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联营
(一)公民(自然人)
1.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这一自然状态而作为民事主体的人。

公民是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2.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公民从出生
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3.民事行为能力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和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
能力分为三种情况: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精神病人如果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是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4.监护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
行保护的法律制度。

承担监护职责的人为监护人。

5.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1)宣告失踪
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2)宣告死亡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下落不明满四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6.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7.个人合伙
(二)法人
1.概念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承担的是有限责任。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

2.企业法人
(1)成立
(2)变更
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其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3)终止
企业法人由于下列原因之一终止:依法被撤销、解散,依法宣告破产,其他原因。

3.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