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药剂学练习题: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6、什么是分子生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皮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无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小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子大小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大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二、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首过效应7、口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药剂师题-生物药剂与药动学

药剂师题-生物药剂与药动学

药剂师题-生物药剂与药动学1、有关被动扩散的特征不正确的是A.不消耗能量B.具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不需要载体进行转运E.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成正比2、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的理化性质B.药物的处方组成C.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D.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E.药物制剂的工艺过程3、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的顺序一般认为是A.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E.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4、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转化5、有关鼻黏膜给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高度渗透压有利于吸收B.可避开肝首过效应C.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如静脉注射D.鼻腔给药方便易行E.多肽类药物适宜以鼻黏膜给药6、关于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的特点的正确表述是A.被动扩散的物质可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转运的速度为一级速度B.促进扩散的转运速率低于被动扩散C.主动转运借助于载体进行,不需消耗能量D.被动扩散会出现饱和现象E.胞饮作用对于蛋白质和多肽的吸收不是十分重要7、不涉及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B.肌内注射C.静脉注射D.皮下注射E.皮内注射8、主动转运的特征不包括A.由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扩散B.不需要载体参加C.消耗能量D.有饱和现象E.具有部位特异性9、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的成分B.胃排空C.食物D.循环系统的转运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10、制剂中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是A.清除率B.生物利用度C.蛋白结合率D.生物等效性E.表现分布容积11、有关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不正确的是A.血液循环与淋巴系统构成体循环B.药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转运C.某些特定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转运必须依赖淋巴系统D.某些病变使淋巴系统成为病灶时,必须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E.淋巴系统可使药物通过肝从而产生首过作用12、有关药物在体内与蛋白结合叙述不正确的是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饱和现象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药物贮存的一种形式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可逆过程D.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血浆中游离浓度大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与生物因素有关13、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向组织转移过程中相关的因素是A.解离度B.血浆蛋白结合C.溶解度D.给药途径E.制剂类型14、安替比林在体内的分布特征是A.组织中药物浓度与血液中药物浓度相等B.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血液中药物浓度低C.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液中药物浓度D.组织中药物浓度与血液中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没有规律E.组织中药物浓度与血液中药物浓度无关15、静脉注射某药,X=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A.20LB.4mlC.30LD.4LE.15L16、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饭后服用维生素B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17、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用残数法求k的前提条件是A.k=k,且t足够大B.k>k,且t足够大C.kk,且t足够小E.k<k,且t足够小18、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B.肝脏C.胆汁D.皮肤E.脑19、某药的反应速度为一级反应速度,其中k=0.03465/h,那此药的生物半衰期为多少小时A.50hC.5hD.2hE.0.5h20、下面哪些参数是混杂参数A.kB.α,βC.A.BD.γE.K21、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分布容积为5L,静脉注射给药200mg,经过两小时后,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A.40μg/mlB.30μg/mlC.20μg/mlD.15μg/mlE.10μg/ml22、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是A.K,VC.K,VD.K,ClE.K,V23、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A.表观分布容积B.肠肝循环C.生物半衰期D.生物利用度E.首过效应24、服用药物后到达体循环使原形药物量减少的现象A.表观分布容积B.肠肝循环C.生物半衰期D.生物利用度E.首过效应25、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A.用药部位不同,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分布B.直肠液的pH是由进入直肠的药物决定的C.直肠内无粪便存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D.距肛门约2cm处,则50﹪-75﹪的药物不经门肝系统,可避免首过作用0E.药物在直肠保留时间越长,吸收越完全26、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A.首过效应B.肾小球过滤C.血脑屏障D.胃排空与胃肠蠕动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27、药物的分布A.首过效应B.肾小球过滤C.血脑屏障D.胃排空与胃肠蠕动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28、药物的代谢A.首过效应B.肾小球过滤C.血脑屏障D.胃排空与胃肠蠕动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29、可克服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30、注射后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31、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A.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皮内注射D.鞘内注射E.腹腔注射32、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是A.B.C.D.E.33、单室模型静脉滴注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是A.B.C.D.E.34、单室模型静脉滴注达稳态后停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公式是A.B.C.D.E.35、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式A.B.C.D.E.36、单室模型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首剂量与维持量的关系式A.B.C.D.E.。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A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药物吸收3.载体媒介转运4.主动转运5.pH-分配假说6.药物分布7.蓄积二、单选题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 )A、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B、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配置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C、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药量与时间关系,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D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E、是研究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疗效与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2.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项表示:( )A、Noyes-Whitney方程B、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C、Ficks定律D、Higuchi方程E、Ritger-Peppas方程3.在溶媒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D、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E、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水合物4. 列叙述不正确的: (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决定D、酸性药物在pH高时,分子型药物所占比例降低E、通常酸性药物在pH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5. 细胞膜的特点: ( )A、膜结构的流动性、不对称性及半透性B、膜的流动性、对称性及半透性C、膜的通透性、流动性及不对称性D、膜结构的稳定性及对称性E、膜结构的对称性、通透性及流动性16.下列叙述中哪些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 )A、逆浓度梯度B、药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需要消耗能量C、无饱和现象,但消耗能量D、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E、需要有特定载体,在膜两边来回穿梭,担负着转运任务 7(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 )A、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B、药物的晶型C、药物的溶剂化物D、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E、药物的旋光度 8(胞饮作用的特点:( )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E、无部位特异性9(下列叙述中哪些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要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现象10.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 ( )A、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散剂,片剂B、胶囊剂,混悬剂,散剂,溶液剂,片剂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D、溶液剂,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E、片剂,胶囊剂,散剂,混悬剂,溶液剂11(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特征:( )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要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 12 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A、脂肪性食物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解离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13. 单室模型口服单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公式为( )kXe0,kt,ktX,(1,e)A、 B、C = C e0uk,,nk-kt-kat1,Xe0kFX (e-e),kta0,()CenC,C、 D、(0?t?τ) ,,kV1,V(k-k)eak 0kFXaE、lgC=-t+lg 2.303(ka,k)V14. 具有加和性的药动学参数是: ( )A、 VB、 CC、 tD、 tE、CL m1/215(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描述是( )。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导语:生物药剂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练习题吧!~一、A型题1.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能否被吸收,吸收速度与程度B.药物在体内如何分布C.药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效应关系D.药物在体内如何代谢E.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途径和规律2.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不包括A.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药物的剂型和给药方法C.制剂的质量标准D.药物的物理性质E.药物的化学性质3.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药物的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非解离型药物和脂溶性高的药物吸收较快B.pH减小有利于碱性药物的吸收C.油/水分配系数较大,利于吸收D.对溶出速率是限速因素的药物,溶出快越,吸收越快E.可采用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物等方法,促进药物溶出4.大多数药物透过生物膜的转运是A.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促进扩散B.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主动转运C.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被动扩散D.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被动扩散E.与浓度梯度无关的促进扩散5.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非解离药物的浓度愈大,愈易吸收B.药物的脂溶性较大,易吸收C.药物的水溶性较大,易吸收D.难溶药物的粒径愈小,愈易吸收E.药物的溶出速率愈大,愈易吸收6.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生理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胃空速率增大,小肠特定部位主动转运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大B.胃空速率增大,多数药物吸收快C.胃空速率减小时,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D.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有胃内液体的量、食物类型、空腹与饱腹等E.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易受肝首过效应影响7.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药物的分布,其中不包括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C.药物的解离度D.药物的溶出速度E.药物异构体8.关于零级速度过程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A.药物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B.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血药浓度有关C.恒速静脉滴注的给药速率为零级速度过程D.消除过程属于零级动力学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E.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度为零级速度过程9.一级药物动力学的生物半衰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主要取决于初始血药浓度B.与给药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与剂型有关E.与上述因素均无关10.以下哪类药物有淋巴管转运的倾向性A.低分子水溶性药物B.高分子脂溶性物质形成的乳糜微滴C.低分子脂溶性药物D.游离的小分子物质E.解离的小分子物质11.体液的pH值影响药物的体内转运,其原因是它改变了药物的A.水溶性B.脂溶性C.pKaD.解离度E.溶解度12.隔室模型用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13.对急症患者,要求药效迅速,不宜用A.注射剂B.气雾剂C.大蜜丸D.舌下片E.滴丸14.关于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分布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血液循环的速度B.药物与血浆蛋白、组织蛋白结合后会影响其分布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D.通常认为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药物的贮存形式之一E.药物选择性分布主要取决于药物与不同组织的亲和力15.对药物在体内代谢论述正确的是A.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B.主要部位在消化道粘膜C.药物均被活化D.药物均被灭活E.药物均被分解16.药物的.代谢通常导致A.酸性化合物减少B.酸性化合物增多C.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油水分配系数D.极性化合物增多E.药效增强17.关于药物的排泄叙述错误的是A.肾小球每分钟可滤过120~130m1的血浆B.多数药物的肾小管重吸收主要以被动转运为主C.单位时间内肾脏清除的药物量,称肾清除率D.若药物只经肾小球滤过而没有肾小管的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则药物的肾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E.主要经尿液、胆汁、唾液、汗腺、乳汁等途径排泄18.由一级动力学过程消除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的数学表达式是A.1/kB.logkC.0.693/kD.2.303/kE.Cmax /219.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0.5 LB.5 LC.25 LD.50LE.500L20.体内药物物消除99%需几个半衰期A.3.32个半衰期B.10个半衰期C.5.54个半衰期D.7个半衰期E.6.64个半衰期21.C=C0e-kt属于哪种给药途径的血药浓度关系式A.单室模型单剂量血管外给药B.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C.静脉滴注D.二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E.多剂量静脉注射22.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动学规律A.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是(Css)max 与(Css)min 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稳态平均血药浓度是(Css)max 与(Css)min 的几何平均值E.不宜用单剂量给药后的AUC来估算稳态平均血药浓度23.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内容叙述错误的是A.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中,表观分布容积较小B.亲脂性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C.多数药物经肝生物转化或肾排泄消除,其总清除率等于肝清除率与肾清除率之和D.Cmax太大,超过最小毒性浓度,则可能导致中毒E.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是衡量药物体内消除速度的指标。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题及答案⽣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学试题及答案第⼀章⽣物药剂学概述1、什么是⽣物药剂学?它的研究意义及内容是什么?2、何为剂型因素与⽣物因素?3、何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处置与消除?4、⽚剂⼝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5、简述⽣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

6、什么是分⼦⽣物药剂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第⼆章⼝服药物的吸收⼀、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下⽚给药 B⼝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吸收给药正确答案:ACDE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 B药物因素 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 D药物的多晶体 E药物的油⽔分配系统正确答案:ABC3、以下哪⼏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 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 C由⾼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D 借助载体进⾏转运 E有饱和状态正确答案:AC4、胞饮作⽤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 B需要载体 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D逆浓度梯度转运 E⽆部位特异性正确答案:A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肠 B盲肠 C结肠 D直肠正确答案:A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B粒⼦⼤⼩ C多晶型 D解离常数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E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 B胃肠道蠕动 C循环系统 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E胃排空速率正确答案:D8、⼀般认为在⼝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致顺序A⽔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剂 B⽔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剂E⽔溶液>混悬液>⽚剂>散剂>胶囊剂正确答案:A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 B胃⼤部切除 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 D阿斯匹林 E普奈落尔正确答案:D10、根据药物⽣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的通透性C⾼的溶解度,⾼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名词解释1、吸收2、肠肝循环3、主动转运4、异化扩散5、膜孔转运6、肝⾸过效应7、⼝服定位给药系统8、被动转运9、多晶型 10、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载体媒介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答案第一章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机体生理因素、药物疗效之间的科学。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总过程。

消除: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消除。

第二章药物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细胞膜)的现象。

被动扩散: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服从浓度梯度扩散的过程。

(存在于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易化扩散:又称促进扩散,指某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吸收:除血管给药外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阐述提高难溶性且亲脂性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经胃肠道的吸收。

答:口服灰黄霉素同时服用高脂肪食物可促进吸收,脂类食物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而胆汁中胆酸离子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而促进吸收;也可改变制剂工艺和处方,如处方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也可将其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

2、从pH分配理论的观点,简述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的跨膜转运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规律去提高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答: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之为pH-分配假说。

无论是弱酸性还是弱碱性药物,当pK a值与pH相等时则解离型药物和未解离型药物各占50% ,当pH变动一个单位值时,未解离型与解离型比例随之变动10倍。

当酸性药物的pK a大于消化道体液pH值时(通常是酸性药物在胃中),则未解离型药物浓度占有较大比例,弱酸性药物溶出随pH增加而增加;而碱性药物pK a值大于体液pH值时(通常是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其解离型药物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小肠从上到下pH值逐渐减小,吸收量增加。

因此,弱碱性药物可制成肠溶衣。

3、如何从剂型因素来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

答:剂型中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情况取决于剂型释放药物的速度与数量,一般认为,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低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答案解析)一、最佳选择题1、有关生理因素影响口服给药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胃排空速率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B.消化道上皮细胞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影响药物的吸收C.药物的吸收与胃肠液的pH有关,胃液的pH约为1.0时,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D.药物的吸收与胃肠液的pH有关,小肠部位肠液的pH通常为5~7,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E.胃肠液中的胆盐能增加所有药物的吸收2、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生化过程的学科B.生物药剂学的研究为科学制药、合理用药和正确评价药效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C.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学科D.生物药剂学是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E.生物药剂学是探讨药物理化性质、药物剂型、附加剂、制剂工艺和操作条件等与生物因素、药效关系的学科3、在药代动力学中常用来表示肾清除率的是A.KaB.VC.t1/2D.ClrE.AUC4、以下生物利用度最高的剂型是A.蜜丸B.胶囊C.滴丸D.栓剂E.橡胶膏剂5、某药物对组织亲和力很高,因此该药物A.表观分布容积大B.表观分布容积小C.吸收速率常数Ka大D.半衰期长E.半衰期短6、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A.肾脏B.肺脏C.肝脏D.直肠E.胆7、药物的代谢器官主要为A.肾脏B.肝脏C.脾脏D.心脏E.肺8、静脉注射某药物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1mg/ml,按单室模型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O.5LB.5LC.25LD.50LE.500L9、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法要求整个采样时间至少为A.5~10个半衰期B.2~6个半衰期C.4~7个半衰期D.4~8个半衰期E.3~5个半衰期10、大多数药物透过生物膜的转运是A.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主动转运B.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主动转运C.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被动扩散D.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被动扩散E.与浓度梯度无关的促进扩散11、已知某药口服后F=0.8,Ka=1h-1,K=0.1h-1,V=10L,现服该药250mg,则服药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为A.8.00μg/mlB.10.15μg/mlC.15.36μg/mlD.16.52μg/mlE.20.00μg/ml12、某人用消炎药,静注后2小时及5小时测定血药浓度分别为1.2μg/ml及0.3μg/ml,其半衰期为(假设该药在体内按表观一级动力学消除)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2.5小时E.5小时13、有关药物动力学常用参数叙述不正确的是A.速率常数是描述药物转运速度的重要动力学参数B.生物半衰期是某一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C.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反映了药物的分布特性D.一般水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大E.体内总清除率指从机体或器官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14、不符合生物利用度试验的受试者要求的是A.选用健康者,年龄18~40岁B.同一批试验者年龄不宜相差20岁,并体检合格C.实验期前2周停服其他任何药物D.实验期间禁烟、酒及其他饮料E.签订知情同意书15、对药物的体内代谢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B.主要部位在消化道粘膜C.药物均被活化D.药物均被灭活E.药物均被分解二、配伍选择题1、A.排泄B.消除C.吸收E.代谢<1>、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2>、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3>、药物从用药部位通过生物膜以被动扩散、主动运转等方式进入体循环的过程<4>、药物在体内经药物代谢酶等作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2、A.ACUB.tdC.VdD.KaE.Y∞<1>、表示药物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的符号是<2>、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比值的符号是<3>、吸收速度常数<4>、表示药物溶出63.2%的时间符号3、A.TBCLB.VdC.KmD.Ka<1>、表观分布容积为<2>、吸收速度常数<3>、体内总清除率<4>、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4、A.生物半衰期B.血药浓度峰值C.表观分布容积D.生物利用度E.药物的分布<1>、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比值称为<2>、药物被吸收后,向体内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3>、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称为<4>、体内药量或血液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三、多项选择题1、关于药物的排泄叙述正确的有A.若药物只经肾小球滤过而没有肾小管的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则药物的肾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B.主要经尿液、胆汁、唾液、汗腺、乳汁等途径排泄C.肾小球每分钟可接受并滤过120ml血浆D.肾小管的重吸收主要以被动转运为主E.单位时间内肾脏清除的药物量,称肾清除率2、生物药剂学中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药物的物理性质B.药物的化学性质C.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D.药物的剂型与给药方法E.制剂的质量标准3、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B.血液循环和血液的透过性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D.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E.给药剂量与体内酶的作用4、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食物的组成和性质B.药物因素C.空腹与饱腹D.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E.药物的多晶型5、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A.药物的解离度B.药物的剂型C.给药途径D.给药剂量与酶的作用E.生理因素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主要生理因素有A.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B.胃空速率C.油/水分配系数的影响D.药物在循环系统的运行速度E.血液黏度和体积的影响7、有关药物动力学叙述正确的是A.应用动力学的原理,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B.药物动力学研究常用“隔室模型”模拟机体系统C.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调整用药剂量、设计给药方案D.指导与评估药物的剂型设计与生产E.探讨药物结构与药物动力学之间的关系8、有关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是A.单室模型B.双室模型C.一级速度过程D.零级速度过程E.溶出度9、需要测定溶出度的中药制剂有A.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的B.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的C.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D.安全系数小,剂量曲线陡峭的E.在消化液中难溶的药物10、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也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B.溶出度测定方法有转篮法、浆法、崩解仪法、循环法C.浆法是各国药典收载的法定方法D.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集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出小题,判断之类的)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3、生物因素(小题、填空):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4、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

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

消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5、如何应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转运关系指导处方设计?不好筛选合适的盐慢筛选不同的晶型改善化合物结构好微粉化包含物固体分散物不好无影响P-糖蛋白底物增加脂溶性相互作用改善化合物结构以处方保护药物稳定代谢稳定性不稳定肠代谢研究代谢药物代谢稳定6、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哪些?答: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1、生物膜的结构:三个模型细胞膜经典模型(lipid bilayer),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晶格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②、少量糖类③、蛋白质生物膜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2、膜转运途径: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透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1、药物生物半衰期2、表观分布容积3、吸收4、生物药剂学5、生物等效性6、药剂等效性7、被动扩散8、主动转运9、促进扩散10、肠肝循环二、填空1.吸收是指药物由机体用药部位进入()的过程。

分布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通过()向()的过程。

排泄是指()的过程。

2.消除是()与()过程的综合效果。

药物在体内的()与()过程一般总称为处置。

3.药物体内代谢分为两相,第一相的反应类型包括()、()和()。

4.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和()。

它是衡量制剂()的重要指标。

三、选择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A、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B、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配置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C、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药量与时间关系,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D、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给药B、静脉注射C、肌肉注射D、都不是3、化学结构决定疗效的观点()。

A、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B、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粹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是正确的观点C、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D、是片面的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4、细胞膜的特点()。

A.膜结构的对称性B.膜的流动性及对称性C.膜的通透性D.膜结构的流动性及不对称性5下列叙述正确的()。

A.胃内容物增加,胃排空速率增加B.脂肪类食物使胃排空速率增加C.抗胆碱药使胃排空速率减慢D.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使胃排空速率增加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决定D.通常酸性药物在pH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7.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叙述错误的()。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库(X型题):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库(X型题):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

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X型题1.我国药典收载的溶出度法定测定方法为(ABCD)A转篮法B桨法C小杯法D循环法E扩散池法2.药物吸收的方式有( ABCDE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E吞噬3.药物的排泄途径有(ABCDE)A尿液B胆汁C唾液D汗腺E乳汁4.下列关于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有(A DE )A胃空速率越快,药物越易吸收B一般稳定型结晶较亚稳定型结晶吸收好C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制剂工艺及赋形剂不同,疗效不同E难溶性固体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5.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为(B CE )A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也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B溶出度测定方法有转篮法、浆法、小杯法、循环法C循环法是我国药典收载的法定方法D溶出度是指制剂中某主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溶出的速度与程度E溶出度测定目的是探索其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6.需要测定溶出度的中药制剂有(ABCDE )A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的药物B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的药物C药理作用强烈的药物D安全系数小,剂量曲线陡峭的药物E溶出速度过快的药物7.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有(ABCE)A胃内容物 B食物的类型C身体位置 D胃肠的PHE药物8.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ABCDE )A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B未解离型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C未解离型药物的比例取决于吸收部位的PHD弱酸型药物在PH低的胃液中吸收增加E药物分子型比例是由吸收部位的PH和药物本身决定的9.促进难溶性固体药物制剂吸收的方法有( ABCD )A减小药物粒径 B制成盐类C多晶型药物的晶型转换 D固体分散技术E以上答案均正确10.影响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因素有(ABCD )A生理因素 B药物因素C剂型因素 D处方因素E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11.肾小管的重吸收与( ABDE )因素有关A药物的脂溶性 B药物的PkaC药物的粒度 D尿液的PHE尿液量12.溶出度测定的目的(ABCDE )A研究药物粒径与溶出度的关系B探索制剂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关系C比较剂型的优劣D考察附形剂对溶出度的影响E考察制备工艺对溶出度的影响13.关于生物利用度叙述正确的是( DE )A系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B相对生物利用度是试验制剂与静脉注射制剂相比较C绝对生物利用度是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相比较D生物利用程度常用AUC表示E研究所用的参比制剂必须安全有效14.生物利用度试验方法包括( ABCDE )A受试者的选择 B确定参比制剂C确定试验制剂及给药剂量 D确定给药方法E取血、血药浓度的测定、计算X型题1.A BC D注解:《中国药典》收载的溶出度测定法有第一法、第二法、第三法(转篮法、桨法、小杯法和循环法)。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第二章一、单选1、下列成分不是细胞膜组成成分的是A、脂肪B、蛋白质C、磷脂D、糖类2、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A、物理化学性质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及工艺D、生理和病理条件差异3、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B、小肠C、大肠D、均是4、各类食物中,()的胃排空速率最快A、糖B、蛋白质C、脂肪D、均一样5、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Ph=A、lg(Ci/Cu)B、lg(Ci*Cu)C、lg(Ci-Cu)D、lg(Ci+Cu)6、下列()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A、粒子大小B、多晶型C、溶剂化物D、均是7、胞饮作用的特点A、有部位特异性B、无需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无部位特异性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的科学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须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D、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9、下列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部位特异性C、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运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10、下列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A、消耗能量B、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11、下列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特异性要求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不需载体进行转运12、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A、脂肪性食物能增加难溶药物的吸收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些情况下,弱碱性食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增快13、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离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14、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和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15、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 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胶囊剂> 散剂>片剂16、对于同一药物,吸收最快的是A、片剂B、软膏剂C、溶液剂D、混悬剂17、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项表示A、Noyes-Whitney方程B、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s定律D、Higuchi方程18、下列属于剂型因素的是A、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B、制剂处方及工艺C、A、B均是D、A、B均不是19、可作为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部位是A、十二指肠B、盲肠C、结肠D、直肠20、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A、胃B、小肠C、大肠D、均不是21、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性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25/1B、1/25C、1D、无法计算22、多晶型中以()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性B、亚稳定性C、不稳定型D、A、B、C均不是23、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遗传因素差异D、均是24、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A、小肠B、盲肠C、结肠D、直肠25、消化道分泌的pH一般能影响药物的()吸收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26、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C、均是D、均不是27、消化液中的()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胆盐B、酶类C、粘蛋白D、糖28、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方程为A、dC/dt=kSCsB、dC/dt= kS/CsC、dC/dt=k/SCsD、dC/dt=kCs29、膜孔转运有利于()药物的吸收A、脂溶性大分子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30、在溶媒化合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D、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31、淋巴系统对()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脂溶性大分子B、水溶性药物C、大分子药物D、小分子药物32、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增加C、与pH无关D、视具体情况而定33、pH-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A、FicksB、Noyes-WhitneyC、Henderson-HasselbalchD、Stocks34、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性比例大B、该药的脂溶性增加C、肠蠕动快D、小肠的有效面积大35、用减少药物粒度的方法来改善吸收,仅在()情况下有意义A、吸收过程的机制为主动转运B、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C、药物在碱性介质中较难溶解D、药物对组织刺激性较大36、如果药物溶出剂型比固定剂型好,则A、固定剂型不崩解B、说明溶液剂型是唯一实用的口服剂型C、药物口服只受到溶出速度的限制D、说明固定剂型没配置好38、关于核黄素服用方法正确的是A、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是在胃部,应空腹服用B、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故应空腹服用,冰饮大量水以利于完全吸收C、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宜饭后服用,使药物缓慢通过吸收部位而吸收完全D、核黄素是被动吸收,服用不拘形式39、药物理化性质毒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有利于吸收B、具有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有利于吸收,但脂溶性不可过大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的吸收40、下列各种因素中除()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切除C、胃内容物粘度降低D、阿司匹林41、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列那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42、下列关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大肠和小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的pH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的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pH影响被动扩散的吸收D、主动转运很少受pH影响43、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III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44、下列有关载体媒介转运的猫鼠正确的是A、逆浓度梯度转运B、不需要载体参与C、需要消耗能量D、转运速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45、下列有关胃排空和胃排空速率的描述错误的是A、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B、胃空速率慢,药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弱酸性药物的吸收会增加C、固体食物的胃空速率慢于流体食物D、药物如抗胆碱药阿托品会减慢胃排空速率47、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描述不恰当的是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为四大类B、I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III型药物通透性是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剂量指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指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答案:ADBAA DAABD DCEDA CACCA ABDAA AAABD CACDB EACED BEAED ED第四章单项选择题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B、无竞争性C、无饱和性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2、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人体总体积B、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D、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3、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n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能透过血管壁B、能由肾小球滤过C、能经肝代谢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5、以下错误的是A、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经过肝而减少首过作用B、乳剂有利于脂溶性药物通过淋巴循环吸收C、都对D、都不对6、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A、W/O/W型>W/O型>O/W型B、W/O型>W/O/W型>O/W型C、O/W型>W/O/W型>W/O型D、W/O型> O/W型>W/O/W型7、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B、膜孔转运、吸附、融合、内吞C、膜孔转运、胞饮、内吞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8、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过程,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9、以下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 、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 、延长载药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答案:1、A 2、D 3、A 4、D 5、D 6、A 7、D 8、A 9、B第六章单项选择题1、药物在体内以原型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 2、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A 、肝B 、肺C 、脾D 、肾3、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的排泄途径是A 、胆汁B 、汗腺C 、唾液腺D 、泪腺 4、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药物是A 、青霉素B 、链霉素C 、菊粉D 、葡萄糖 5、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A 、肾小球过滤B 、肾小管分泌C 肾小管重吸收D 、尿量 6、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A 、水杨酸B 、葡萄糖C 、四环素D 、庆大霉素7、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容积的血浆中该药物清除的能力被称为A 、肾排泄速度B 、肾清除率 D 、肾清除力 D 、肾小管分泌 8、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的哪一项A 、肾小球过滤B 、胆汁排泄C 、重吸收D 、肾小管分泌9、下列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性抑制A 、肾小球过滤B 、胆汁排泄C 、肾小管分泌D 、肾小管重吸收 10、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的现象被称为 A 、肝的首过效应 B 、肝代谢 C 、肠肝循环D 、胆汁排泄11、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A 、乙醚B 、青霉素C 、磺胺嘧啶D 、二甲双胍 12、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汗腺排泄A 、氯化钠B 、青霉素C 、链霉素D 、乙醚选择1、D 2、E 3、A 4、C 5、C 6、A 7、B 8、B 9、A 10、C 11、A 12、A第八章单室模型例1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 1050 mg ,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试求该药的 k ,t1/2,V ,CL ,AUC 以及 12 h 的血药浓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完整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完整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2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经肾代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3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经肾代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吸收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进行转运的过程4 药物的代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经肾代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5 药物的排泄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体经肾代的过程B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C 药物在体受酶系统作用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D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E 药物透过细胞膜进人体的过程6 药物的消除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在测量部位的不可逆消失的过程B 是指药物消失C 是指药物在体的结构改变D 是指药物的排泄E 是指体测不到药物的问题7 化学结为决定疗效的观点A 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B 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粹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是正确的观点C 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D 是片面的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E 该观点认为制剂仅仅是一门调配和加工药物的学问,不影响疗效,因此是正确的【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7 DDEBBAD三论述题1.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1)药物的化学性质(2)药物的物理性质(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储运条件等。

2生物药剂学中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类的差异,及不同人种的差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生物药剂学试卷1.什么是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是研究生物制剂的组成、性质、质量控制以及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方面的科学。

2.生物制剂主要包括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蛋白质制剂、疫苗、基因治疗药物等。

例如,重组蛋白质制剂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干扰素等;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基因治疗药物如CAR-T细胞疗法等。

3.请简要介绍生物药剂在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性。

生物药剂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特异性,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此外,生物药剂的副作用相对较小,疗效也更为确切,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在药物开发中,生物药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4.请简述生物药剂的制备过程。

生物药剂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基因克隆、表达和纯化、配方和制剂选择等步骤。

首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目标基因并进行表达,通过细胞培养和表达系统的选择,将基因表达为蛋白质。

然后,对蛋白质进行纯化和结构确认,最终制备成适合注射的药物。

5.请简述生物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生物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性质分析和生物活性分析等。

物理性质分析包括药物的外观、溶解度、pH值等;化学性质分析包括药物的纯度、杂质含量等;生物活性分析包括药物的生物效应、药理学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确保生物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二部分:药物动力学试卷1.什么是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2.请解释下列术语: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药物通过生物体的表面,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广泛分布和积累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被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粪便、呼吸气体和汗液等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3.请解释药物的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

•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失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排泄速度和持久性。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库: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库: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

第二十一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学习要点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目的。

2、掌握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掌握生物利用度、溶出度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4、熟悉药物动力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及隔室模型、药物转运的速度过程、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的概念。

5、了解单室模型单剂量及多剂量静脉与口服给药的计算公式。

A型题1关于生物药剂学含义叙述错误的是( D)A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 B阐明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C研究生物有效性 D研究药物稳定性E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为(E)A药物在体内如何分布 B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途径和规律如何C药物在体内如何代谢 D药物能否被吸收,吸收速度与程度如何E药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效应关系如何3药物的代谢器官主要为(B )A肾脏 B肝脏C脾脏 D肺E心脏4下列关于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叙述错误的为(B )A吸收部位的血液循环快,易吸收B药物在饱腹时比在空腹时易吸收C胃肠道不同区域的粘膜表面积大小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也不同D药物服用者饮食结构不同,服同一种药物疗效不同E弱酸性药物在pH低的环境中,易吸收5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C )A非解离药物的浓度愈大,愈易吸收B药物的脂溶性愈大,愈易吸收C药物的水溶性愈大,愈易吸收D药物的粒径愈小,愈易吸收E药物的溶解速率愈大,愈易吸收6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一般最快的是(B)A舌下给药B静脉注射C吸入给药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7下列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为( B)A溶出度系指制剂中某主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B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C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限度的检查D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卫生学检查E桨法是较为常用的测定溶出度的法定方法8对药物动力学含义描述错误的是(C )A用动力学和数学方法进行描述B最终提出一些数学关系式C定性地探讨药物结构与体内过程之间的关系D可知道药物结构改造、设计新药E制订最佳给药方案9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B)A胃 B小肠C大肠 D直肠E肺泡10胃液的PH为(B)A0.5左右 B1.0左右C1.5左右 D2.0左右E2.5左右11小肠部位肠液的PH( A)A5-7 B6-8C7-9 D8-10E9-1112大肠粘膜部位肠液的PH(D)A8.0-8.1 B8.1-8.2C8.2-8.3 D8.3-8.4E8.4-8.513口服剂型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顺序(B)A溶液剂>胶囊剂>混悬剂>片剂>包衣片B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C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包衣片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E溶液剂>胶囊剂>片剂>混悬剂>包衣片14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E)A体内循环的影响 B血管透过性的影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力的影响 D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E药物制备工艺的影响15关于药物的分布叙述错误的是(E )A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B药效强度取决于分布的影响C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度D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E、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与肝脏的代谢无关16、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没有(E)A、给药途径B、给药剂量C、酶的作用D、生理因素E、剂型因素17、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A )A、肾脏B、肺脏C、肝脏D、胆E、直肠18、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中错误的是(E)A溶剂需经脱气处理B加热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C调整转速使其稳定。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章
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药物及剂型从给药部位给药后在体内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四、问答题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
行为的影响;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根据机体的生理功
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研究新的给药途径与给药
C.多晶型D.溶解度
E.均是
36.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
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分切除
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D.普萘洛尔
E.吗啡
37.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2.药物转运是指
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
3.药物处置是指
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
4.药物消除是指
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
三、名词解释
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
四、问答题
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C.食物的组成D.药物的理化性质
E.身体姿势
10.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
A.漏槽B.动态平衡C.饱和D.均是E.均不是
11.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A.脂溶性药物B.解离型药物
C.水溶性药物D.小分子药物
E.未解离型药物
12.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
减小
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 - 副本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练习题 - 副本

一、最佳选择题1、关于动力学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某个过程的动力学是指该过程的速度规律,可用微分形式dX/dt表示,t表示时间,是自变量,X是因变量B、根据变化速率dX/dt与X之间的关系,常分为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等C、零级动力学X的变化速率dX/dt与X本身大小没有关系,是个定值D、一级动力学X的变化速率dX/dt与X的平方成正比E、二级动力学X的变化速率dX/dt与X的平方成正比2、关于速率常数和生物半衰期的表述错误的是A、一级消除过程的消除速率常数k值在一定期间内保持不变,与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和剂量无关B、消除速率常数反映药物本身的性质,体现在体内被代谢和/或排泄的快慢,是药物的特征参数C、肝、肾功能低下时k值减小,t1/2延长,应注意剂量调整D、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t1/2小E、不同药物剂型、给药途径药物的t1/2不同3、关于表观分布容积说法错误的是A、当药物的V远大于体总体积时,表示其血中药物浓度很小,说明分布到组织中的药物多B、当药物的V远大于体总体积时,提示药物在某些组织或器官可能存在蓄积,一般排泄较慢,在体内能保持较长时间C、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通常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D、肥胖者脂肪多,亲脂性药物在其中分布亦多,血药浓度降低,V值较大E、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V值较大4、药物的消除过程包括A、吸收和分布B、吸收、分布和排泄C、代谢和排泄D、分布和代谢E、吸收、代谢和排泄5、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A、吸收和分布B、吸收、分布和排泄C、代谢和排泄D、分布、代谢和排泄E、吸收、代谢和排泄6、药物的半衰期主要用于衡量药物的A、吸收的速度B、消除的速度C、分布的速度D、给药的途径E、药物的溶解度7、关于被动扩散(转运)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需要载体B、不消耗能量C、是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转运D、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反比E、无饱和现象8、有关易化扩散的特征错误的是A、不消耗能量B、有饱和状态C、具有结构特异性D、转运速率较被动转运大大提高E、不需要载体进行转运9、大多数药物转运方式是A、被动转运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E、膜动转运10、下列转运方式为逆浓度转运的是A、被动转运B、易化扩散C、简单扩散D、主动转运E、促进扩散11、不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A、药物的粒度B、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C、药物的脂溶性D、药物的颜色E、药物的多晶型12、对于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其溶出速度大小为A、稳定型>亚稳定型>无定型B、亚稳定型>稳定型>无定型C、稳定型>无定型>亚稳定型D、无定型>亚稳定型>稳定型E、无定型>稳定型>亚稳定型13、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不包括A、制剂处方B、脂溶性C、解离度D、药物溶出速度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14、关于直肠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栓剂距肛门口2cm处给药生物利用度远高于距肛门口4cm处给药B、溶液型灌肠剂比栓剂吸收迅速且完全C、栓剂的释放与吸收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与基质无关D、脂溶性好、非解离型药物能够迅速从直肠吸收,非脂溶性、解离的药物不易吸收E、一般来说,栓剂中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是基质中药物释放到体液的速度,而不是药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15、口腔黏膜给药剂型中,常用于全身作用的是A、气雾剂B、舌下片C、喷雾剂D、混悬型漱口剂E、溶液型漱口剂16、关于药物肺部吸收叙述不正确的是A、肺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B、肺部吸收不受肝脏首过效应影响C、不同粒径的药物粒子停留的位置不同D、药物的分子量大小与药物吸收情况无关E、药物从呼吸道吸收主要为被动扩散过程17、不存在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A、静脉注射B、腹腔注射C、口服给药D、肌内注射E、肺部给药18、关于注射部位的吸收,错误的表述是A、一般水溶液型注射剂中药物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B、血流加速,吸收加快C、合并使用肾上腺素可使吸收减缓D、脂溶性药物可以通过淋巴系统转运E、腹腔注射没有吸收过程19、眼部药物发挥局部作用的有效吸收途径是A、角膜渗透B、结膜渗透C、瞳孔渗透D、晶状体渗透E、虹膜渗透20、关于肠肝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肠肝循环是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门静脉重新吸收入血的过程B、肠肝循环的药物应适当减低剂量C、肠肝循环发生在由胆汁排泄的药物中D、肠肝循环的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E、所有药物都存在肠肝循环21、药物代谢第I相反应药物分子的变化不包括A、异构化B、还原C、氧化D、水解E、结合22、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向组织转移过程中相关的因素是A、溶解度B、分子量C、制剂类型D、血浆蛋白结合E、给药途径23、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低,越易向脑内转运E、不受影响24、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A、胆汁B、唾液腺C、汗腺D、泪腺E、呼吸系统25、首过效应主要是指药物入血前A、胃酸对药物的破坏B、肝脏对药物的代谢C、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D、肾脏对药物的排泄E、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26、药物首过效应较大,不可选用的剂型是A、注射剂B、口服乳剂C、舌下片剂D、气雾剂E、膜剂27、关于方式模型结构及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房室并不代表特定的解剖组织或器官,它是为区分各种分布特征而设置的抽象概念B、每个房室具有动力学“均一”性,凡在同一房室内的各部位中的药物,均处于动态平衡C、单室模型身体各组织药物浓度都一样D、由于机体各组织対药物的亲和力不同,可导致药物在不同组织中分布速率不同E、双室模型假设身体由两部分组成,即药物分布速率比较大的中央室与分布较慢的周边室28、最简单的药动学模型是A、单室模型B、双室模型C、三室模型D、多室模型E、以上都不是29、某一单室模型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1,分布容积为5L,静脉注射给药200mg,经过2小时后(已知e-0.693=0.5)体内血药浓度是多少A、40μg/mlB、30μg/mlC、20μg/mlD、15μg/mlE、10μg/ml30、某药物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经4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A、1/2B、1/4C、1/8D、1/16E、1/3231、关于双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有A、双室模型是将机体看成药物分布速度不同的两个单元组成的体系B、中央室是由血液和血流非常丰富的组织、器官组成C、周边室是由血液供应不丰富的组织、器官组成D、药物在中央室和周边室之间不存在交换与分配E、血液中的药物向周边室分布慢32、关于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稳态血药浓度的大小与静滴速度k0成正比B、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滴注速度k0C、药物浓度在达到稳态之前均小于C ssD、药物的半衰期越短,到达C ss越快E、药物达到稳态的速度由静脉滴注的速度k0决定33、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浓度75%所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为A、1个半衰期B、2个半衰期C、3个半衰期D、4个半衰期E、5个半衰期34、某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A、50%B、75%C、88%D、94%E、97%35、经过6.64个半衰期药物的衰减量A、50%B、75%C、90%D、99%E、100%36、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联合用药,首剂量(负荷剂量)的计算公式A、B、C、D、E、37、关于血管外给药吸收速率常数和吸收半衰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吸收快慢可用吸收半衰期t1/2(a)表示B、t1/2(a)=0.693/kC、吸收半衰期表示药物吸收一半需要的时间D、吸收半衰期越长,表示吸收越慢E、k a越大,吸收越快38、血管外给药模型中,体内药物变化速度等于A、吸收速度B、消除速度C、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之差D、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之和E、以上都不对39、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中的吸收速率常数的计算可采用A、残数法B、对数法C、速度法D、统计矩法E、以上都不是40、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中与X0成正比的是A、T maxB、C maxC、k aD、kE、F41、关于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重复给药时,如果连续两次给药的时间间隔大于7个药物半衰期,则在下次给药前体内药物已经消除完全B、每次静脉给药时,药物浓度均为该次给药的最小浓度C、随着不断给药,体内药物量不断增加,经过一定时间后体内药量不再增加,达到稳态D、血管外给药的公式中具有吸收速率常数k a以及吸收分数F,其余参数或字母的含义与静脉注射多剂量给药相同E、多次口服给药随着时间延长,药物浓度逐渐增至最大,达到该给药间隔内的最大浓度42、多剂量给药稳态时峰浓度与谷浓度之差对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百分比是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B、波动度C、蓄积系数D、相对生物利用度E、绝对生物利用度43、对多剂量给药的波动度描述错误的是A、多次静脉注射的波动度可以表示为DF=kτ×100%B、在总剂量相同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给药次数,可以达到相同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但波动程度显著不同C、静脉滴注可以看成给药间隔极小时的稳态血药浓度,其药-时曲线为一平滑曲线D、在临床实际用药中,治疗窗窄的药物,若血药浓度波动很大,则易引起中毒,或达不到有效的治疗目的E、τ的设置仅取决于波动度44、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给药的药物动力学规律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最高值与最低值的算术平均值B、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几何平均值C、多次重复给药,血药浓度可随给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升高D、重复给药时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不断增大E、对同一药物而言,给要间隔越小,其蓄积程度越大45、不属于线性药动学特点的是A、药物的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B、当剂量増加时,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半衰期和清除率保持不变C、AUC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D、遵从米氏方程E、剂量改变时,原药与代谢产物的组成比例不会发生变化46、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是A、K,kB、K m,VC、K,VD、K,ClE、K m,V m47、时间与血药浓度的乘积-时间曲线下的面积为A、零阶矩B、一阶矩C、二阶矩D、三阶矩E、四阶矩48、下列因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临床用药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是A、三环类抗抑郁药B、苯妥英钠C、地高辛D、茶碱E、普鲁卡因胺49、生物利用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A、血药浓度法B、尿药数据法C、药理效应法D、唾液药物浓度法E、胆汁药物浓度法50、关于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基本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受试者的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B、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应尽可能选择原研产品作为参比制剂,以保证仿制药质量与原研产品一致C、如果研究药物主要拟用于老年人群,应尽可能多地入选60岁以上的受试者D、对于口服常释制剂,如果参比制剂说明书没有说明该药物仅可空腹服用,通常需进行空腹和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E、对于仅能与食物同服的口服常释制剂,仅需进行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51、关于常见剂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口服溶液、糖浆等溶液剂型,如果不含可能显著影响药物吸收或生物利用度的辅料,则可豁免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B、调释制剂采用申报的最低规格进行单次给药的空腹及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C、咀嚼片如说明书中说明该药可以咀嚼也可以整片吞服,则生物等效性研究时,要求以240ml水整片送服D、咀嚼片如说明书中要求吞咽之前先咀嚼,则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受试者需咀嚼后吞咽给药E、常释制剂采用申报的最高规格进行单次给药的空腹及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52、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PK参数的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数值在多少范围内可认为生物等效A、70%~110%B、80%~125%C、90%~130%D、75%~115%E、85%~125%二、配伍选择题1、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消除<1> 、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A B C D E<2>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A B C D E<3> 、药物在血液与组织间可逆性的转运过程A B C D E<4> 、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A B C D E2、A.Cl=kVB.t1/2=0.693/kC.C ssD.V=X/CE.AUC=FX0/Vk<1> 、生物半衰期公式A B C D E<2> 、表观分布容积公式A B C D E<3> 、清除率公式A B C D E3、A.限制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膜动转运E.溶解扩散<1> 、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逆浓度梯度转运,此种方式是A B C D E<2> 、有载体的参加,有饱和现象,不消耗能量,此种方式是A B C D E<3> 、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此种方式是A B C D E4、A.半透性B.流动性C.饱和性D.不对称性E.特异性关于生物膜的特点<1> 、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脂溶性很小的药物难以通过,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经含水性小孔吸收,是指A B C D E<2> 、膜外层的蛋白质和脂类大部分为糖蛋白和糖脂,膜中的蛋白质有的附着于脂质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嵌入甚至贯穿脂质双分子层,是指A B C D E<3>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A B C D E5、A.滤过B.简单扩散C.胞饮D.吞噬E.胞吐<1> 、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依靠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孔道A B C D E<2> 、药物的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的扩散速度A B C D E<3> 、细胞通过膜动转运摄取液体A B C D E<4> 、细胞通过膜动转运摄取微粒或大分子物质A B C D E<5> 、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A B C D E6、A.增加吸收量B.降低吸收速率C.降低吸收速率与吸收量D.降低吸收速率,不影响吸收量E.不影响吸收速率,增加吸收量关于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1> 、维生素CA B C D E<2> 、阿司匹林A B C D E<3> 、卡托普利A B C D E<4> 、芬维A胺A B C D E7、A.血脑屏障B.首过效应C.肾小球过滤D.胃排空与胃肠蠕动E.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1>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A B C D E<2> 、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A B C D E<3> 、药物的分布A B C D E<4> 、药物的代谢A B C D E8、A.水杨酸盐B.地西泮C.红霉素D.胃蛋白酶E.螺内酯<1> 、主要在胃吸收的药物A B C D E<2> 、主要在肠道吸收的药物A B C D E<3> 、在胃内易破坏的药物A B C D E<4> 、作用点在胃的药物A B C D E9、A.静脉注射B.动脉内注射C.皮内注射D.肌内注射E.静脉滴注<1> 、注射后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的是A B C D E<2> 、注射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性试验的是A B C D E<3> 、可使药物靶向进入特殊组织或器官的注射方式的是A B C D E10、A.静脉注射给药B.肺部给药C.胃肠道给药D.口腔黏膜给药E.肌内注射给药<1> 、多以气雾剂给药,吸收面积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过效应的是A B C D E<2> 、不存在吸收过程,可以认为药物全部被机体利用的是A B C D E<3> 、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程度与静注相当的是11、A.首过效应B.酶诱导作用C.酶抑制作用D.肠-肝循环E.漏槽状态<1> 、药物或代谢产物随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小肠中又被吸收回门静脉的现象称为A B C D E<2> 、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被代谢后,使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A B C D E<3> 、药物使自身或其他合用的药物代谢加快的现象称为A B C D E<4> 、在受溶出速度限制的吸收过程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的现象称为A B C D E12、A.血脑屏障B.膜动转运C.胎盘屏障D.胃排空E.肝提取率<1> 、在母体和胎儿间的药物交换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 B C D E<2> 、通过细胞膜主动变形将药物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是A B C D E13、A.蓄积B.血浆蛋白结合率C.血脑屏障D.酶诱导E.酶抑制<1> 、某些化学物质能提高肝药酶活性,增加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的现象A B C D E<2> 、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减慢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的现象A B C D E<3> 、为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具有稳定的化学环境A B C D E<4> 、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和血浆中的全部药物的比例A B C D E<5> 、药物从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比进入该组织的速度慢,连续应用该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逐渐升高A B C D E14、A.VB.ClC.C maxD.AUCE.C ss<1> 、评价指标“表观分布容积”可用英文缩写表示为<2> 、评价指标“稳态血药浓度”可用英文缩写为A B C D E<3> 、评价指标“药-时曲线下面积”可用英文缩写为A B C D E<4> 、评价指标“清除率”可用英文缩写为A B C D E15、A.C0e-ktB.0.693/kC.C0/kD.X0/C0E.X0/AUC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参数求算<1> 、清除率A B C D E<2> 、半衰期A B C D E<3>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 B C D E<4> 、表观分布容积A B C D E<5> 、血药浓度A B C D E16、A.B.C.D.C r=Ae-katE.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1> 、血药浓度公式A B C D E<2> 、残数浓度方程A B C D E<3> 、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 B C D E<4> 、达峰时间A B C D E<5> 、峰浓度A B C D E17、<1>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A B C D E<2>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A B C D E<3>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A B C D E<4>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A B C D E18、A.B.C.D.E.对于多剂量给药<1>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A B C D E<2>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稳态血药浓度A B C D E<3>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蓄积系数A B C D E<4>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蓄积系数A B C D E19、A.药物的理化性质B.药物制剂因素C.生理因素D.药物在胃肠道内的代谢分解E.肝脏首关效应关于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1> 、药物的脂溶性A B C D E<2> 、病理状态A B C D E20、A.肠肝循环B.生物利用度C.生物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E.单室模型药物<1> 、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迅速分布并迅速达到动态分布平衡的药物A B C D E<2> 、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A B C D E<3>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A B C D E<4> 、体内药量X与血药浓度C的比值A B C D E21、A.VB.BEC.AUCD.ClE.F<1> 、清除率A B C D E<2> 、吸收系数A B C D E<3> 、表观分布容积A B C D E<4> 、生物等效性A B C D E<5>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 B C D E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蛋白质、类脂和多糖组成B、极性端向内,非极性端向外C、蛋白质在膜上处于静止状态D、膜上的蛋白质担负着各种生理功能E、生物膜是一种半透膜,具有高度的选择性2、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类脂质B、蛋白质C、少量糖类D、纤维素E、维生素3、以下属于载体转运的是A、易化扩散B、简单扩散C、滤过D、主动转运E、膜动转运4、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包括A、胃排空B、食物C、循环系统D、药物的溶出速度E、药物的脂溶性5、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A、药物的解离度与脂溶性B、药物溶出速度C、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D、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E、胃排空速率6、核黄素属于在十二指肠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因此最好是A、饭后服用B、饭前服用C、大剂量一次性服用D、小剂量分次服用E、空腹服用7、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包括A、使胃肠道内的体液减少B、增加胃肠道内容物的黏度C、延长胃排空时间D、促进胆汁分泌E、与药物产生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8、某药肝脏首过效应较大,可选用适宜的剂型是A、肠溶片剂B、舌下片剂C、口服乳剂D、透皮给药系统E、气雾剂9、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有A、给药途径B、给药剂量C、药物剂型D、生理因素E、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10、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A、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B、血液循环系统C、药物代谢酶系统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E、微粒给药系统11、肾脏排泄的机制包括A、肾小球滤过B、肾小管滤过C、肾小球分泌D、肾小管分泌E、肾小管重吸收12、C ss表示A、坪浓度B、最高血药浓度C、最低血药浓度D、稳态血药浓度E、平均血药浓度13、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A、C=k0(1-e-kt)/VkB、C ss=k0/kVC、D、E、14、血管外给药中的F为A、吸收系数B、消除系数C、吸收分数D、消除占剂量的分数值E、生物利用度15、可用于识别非线性药动学的方法有A、若logC-t曲线呈明显的上凸形状时,可视为非线性药动学B、不同剂量的logC-t曲线相互平行,表明在该剂量范围内为线性动力学过程,反之则为非线性动力学过程C、AUC分别除以相应的剂量,如果所得比值明显不同,则可能存在非线性过程D、以剂量对相应的血药浓度进行归一化,得到单位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将其对时间作图,所得的曲线如明显不重叠,则可能存在非线性过程E、将每个剂量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按线性动力学模型处理,若所求得的动力学参数明显地随剂量大小而改变,则可能存在非线性过程16、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包括A、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B、确定合并用药的原则C、用于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D、作为医疗差错或事故的鉴定依据E、作为评价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手段17、影响给药方案的因素有A、药物的药理活性B、给药时间C、药动学特性D、患者的个体因素E、给药剂量18、给药方案个体化方法包括A、比例法B、一点法C、两点法D、重复一点法E、重复两点法19、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包括A、药物的理化性质B、药物剂型及处方工艺C、生理因素D、药物在胃肠道内的代谢分解E、肝脏首关效应20、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包括A、药物吸收速度B、药物吸收时间C、药物吸收程度D、药物吸收过程E、生物利用结果21、药动学方法研究BE时,采用的药动学终点指标有A、kB、C maxC、T maxD、AUCE、t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型题 1关于生物药剂学含义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 B阐明急性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 C研究生物有效性 D研究药物稳定性 E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药物在体内如何分布 B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途径和规律如何 C药物在体内如何代谢 D药物能否被吸收,吸收速度与程度如何 E 药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效应关系如何 3药物的代谢器官主要为() A肾脏 B肝脏 C脾脏 D 肺 E心脏 4下列关于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叙述错误的为() A吸收部位的血液循环快,易吸收 B药物在饱腹时比在空腹时易吸收 C胃肠道不同区域的粘膜表面积大小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也不同 D药物服用者饮食结构不同,服同一种药物疗效不同 E弱酸性药物在pH低的环境中,易吸收 5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A非解离药物的浓度愈大,愈易吸收 B药物的脂溶性愈大,愈易吸收 C药物的水溶性愈大,愈易吸收 D药物的粒径愈小,愈易吸收 E药物的溶解速率愈大,愈易吸收 6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一般最快的是()A舌下给药 B静脉注射 C吸入给药 D肌内注射 E皮下注射 7下列关于溶出度的叙述正确的为() A溶出度系指制剂中某主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B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C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重量差异限度的检查 D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卫生学检查 E桨法是较为常用的测定溶出度的法定方法 8对药物动力学含义描述错误的是() A用动力学和数学方法进行描述 B最终提出一些数学关系式 C定性地探讨药物结构与体内过程之间的关系 D可知道药物结构改造、设计新药 E 制订最佳给药方案 9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A胃 B小肠 C大肠 D直肠 E肺泡 10胃液的PH为() A0.5左右 B1.0左右 C1.5左右 D2.0左右 E2.5左右 11小肠部位肠液的PH () A5-7 B6-8 C7-9 D8-10 E9-11 12大肠粘膜部位肠液的PH() A8.0-8.1 B8.1-8.2 C8.2-8.3 D8.3-8.4 E8.4-8.5 13口服剂型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顺序() A溶液剂>胶囊剂>混悬剂>片剂>包衣片 B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C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包衣片 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E溶液剂>胶囊剂>片剂>混悬剂>包衣片 14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体内循环的影响 B血管透过性的影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力的影响 D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 E药物制备工艺的影响 15关于药物的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B药效强度取决于分布的影响 C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度 D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E、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与肝脏的代谢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