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美国的冷战政策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21
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苏联同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本课知识点较多且琐细,教师从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对峙三个方面开展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铜陵市第五中学九年级。
九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深度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授课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积极引导、关注、点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识读《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德国分裂相关知识。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究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归纳概能力并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16课冷战教案
冷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冷战”政策背景,知道“冷战”政策表现,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使学生感知“二战”后美苏双方实力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学生会总结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因素, 使学生初步掌握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争霸及局部战争不断,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从而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冷战”的性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那么,什么叫冷战?冷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战后美苏两国的发展乃至世界格局的演变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冷战的发生1.背景: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2.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3.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也称欧洲复兴计划。
其直接目的是复兴欧洲经济,真实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以将西欧纳入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
(二)德国的分裂1.二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及其首都进行分区占领,苏联与美、英、法分歧不断加大。
2.柏林危机:1948年2月3.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①联邦德国(西德):1949年9月(美、英、法)②民主德国(东德):1949年10月(苏联)(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在华盛顿成立,北约的建立,标志着美国推行遏制苏联、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部署已初步完成。
2.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东欧8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先后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三、合作探究: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原因:①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②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③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冷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过程;了解德国的分裂;了解北约与华约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概括出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
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发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对峙教学难点:冷战的含义、冷战发生的背景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历史照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教师出示材料: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师:同学们,请看历史照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说一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是什么关系。
生:并肩作战的盟友。
师:斯大林的话说明了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斯大林预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的关系可能要发生变化。
由于意识形态和各自利益的不同,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师: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美、英、苏等国分别控制了原来被轴心国占领的地区。
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美苏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
那么,美、苏是如何对抗的?它们的对抗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冷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含义和冷战发生的背景。
归纳总结:(1)冷战的含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发生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新人教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冷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冷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习效果
1.掌握冷战的基本概念,理解冷战是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意识形态对立而产生的一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2.了解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如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等,以及这些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理解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军备竞赛、热战的发生等,以及冷战对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5.例题五:
题目: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冷战结束标志的掌握。通过回答这道题目,学生可以了解冷战结束的历史意义。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冷战期间苏联军事同盟组织的掌握。通过回答这道题目,学生可以了解苏联在冷战中的军事对抗策略。
4.例题四:
题目:冷战期间,世界上发生的哪些热战与冷战有关?
答案:冷战期间,世界上发生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与冷战有关。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冷战期间热战的了解。通过回答这道题目,学生可以了解冷战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4.认识到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冷战期间的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理解不同意识形态下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冷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
本节课通过介绍冷战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际政治格局,认识到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政策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形成过程。
2.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冷战时期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冷战政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2.课件:冷战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3.课前作业:让学生预习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4.讨论话题: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冷战时期的音乐、视频等资料,营造冷战时期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是该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本课内容涉及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冷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有所耳闻,但具体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入手,逐步深入理解冷战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掌握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情况,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冷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情况,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冷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历史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资料:冷战相关的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冷战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讲述冷战政策的背景,呈现美苏两大阵营的对抗情况,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教案_21
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的第一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苏联同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本课知识点较多且琐细,教师从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对峙三个方面开展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铜陵市第五中学九年级。
九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深度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授课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积极引导、关注、点拨,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识读《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德国分裂相关知识。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探究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归纳概能力并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冷战》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通过介绍冷战政策的起源、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局势,认识到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时期的具体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能掌握得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
2.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及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问题。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导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
4.板书设计:突出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冷战?冷战是如何起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优秀教案
《冷战》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等基本史实。
目标2:知道冷战发生的背景、表现、美苏对峙的形成标志及影响。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介绍“冷战”的背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政界一位最有身份的人对苏联进行的最公开、最大胆的指责,这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冷战"所发出的最初信号。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长达40多年冷战的序幕。
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等基本史实。
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了解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发生的背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美国: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十分强烈。
并且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列举冷战的表现。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经济: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说出针对“北约”的成立,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合作探究】4.分析思考美苏对峙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合作探究】5.阅读教材,说出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师讲解:美苏对抗表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漫画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漫画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坐在核弹上比赛扳手劲,赫鲁晓夫大汗淋漓。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14 冷战中的对峙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体会美苏争霸世界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到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冷战”政策及其表现难点:美苏争霸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史料: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1946年3月应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邀,在美国小城富尔顿发表的演说中的一段话。
这次演说很快被称为“铁幕演说”。
“铁幕演说”反映了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那么,什么是冷战?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给刚刚和平的世界带来了什么?【展示目标】1、了解美苏争霸、美苏冷战的关系。
2、了解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冷战的含义。
2、冷战开始的标志。
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
4、冷战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冷战政策【自主学习】1、冷战的含义?2、冷战开始的标志?3、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4、美国发起冷战的原因?【教学分析】1.冷战政策的提出教师设问:什么叫“冷战”?“冷战”何以为“冷”?预设学生回答: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教师设问:请从对象、手段、目的三个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具体分析?预设学生回答: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手段——除武装进攻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突出体现“冷”);目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6课《冷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冷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教材通过介绍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以及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课题,他们可能已经了解到一些基本概念,但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冷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出台背景。
2.冷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3.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冷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冷战时期的具体案例,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历史地图和图片。
4.冷战时期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图,引导学生回顾二战结束后世界的基本情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冷战的背景,包括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意识形态分歧等。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冷战政策的出台原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冷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教师选取若干学生进行分享,并对他们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冷战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6课冷战教案设计
教材版本课题预计课时实际完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1课时教学分析课标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二战结束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
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知道冷战的主要过程,对世界的影响。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军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含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历史史实。
2.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利用古巴导弹危机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检测1.冷战含义: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该环节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让学生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3)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组织3.苏联的对策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样二战后的新的世界格局一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把美苏冷战推向高潮。
4.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年新编)-16冷战(教学设计)
第16课冷战教学目标1.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过程;了解德国的分裂;了解北约与华约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2.概括出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3.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长期对峙,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各国的发展。
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会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发展。
教学重点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对峙。
教学难点冷战的发生;美苏冷战政策的实质和表现。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冷战的发生(一)冷战的含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冷战的含义。
【学生活动】回答: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二)冷战的原因【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美、苏发生冷战的原因。
【学生活动】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并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
苏联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教师活动】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学生活动】了解美苏冷战的根源。
(三)冷战的表现【教师活动】讲述“铁幕演说”。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
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设问法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明确“冷战”政策的概念。认识到“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美国冷战政策在的表现:政治
经济
教学目标
1.知识
与技能:
2.过程
与方法:
3.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冷战”的定义及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学生能够简述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
2、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美苏争霸的史实。
3、使学生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阅读教材,归纳、概括
同学自学归纳出相对应的措施
设计表格,让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
学生畅所欲言,深刻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明确学习目标,概括总结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军事
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
多媒体演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呢?
时事探究: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今天我们认识到了未来社会需要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第23课时美苏“冷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学法指导:启发式教学
导入新课:
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讲授新课: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课件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
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
教师指出: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
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2、马歇尔计划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3、“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建立北约。
它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1949年4月,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美国、加拿大和英、法等西欧国家共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多媒体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地图为背景,依次出现丘吉尔、杜鲁门、马歇尔的画像提示学生。
针对美国的冷战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什么反映?
多媒体演示:二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势图。
因此,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课堂练习: P96思考题
(二)美苏争霸
教师指出: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
五、本课小结:
引导学生概括“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
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走向。
六、板书设计
一、杜鲁门主义
1.什么是冷战政策?(1947年)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步骤
1)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冷战的开始(1947年3月)
2)马歇尔计划的抛出(1947年6月)
3)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
3.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组织的建立
二、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2、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3、第三阶段 80年代
七、布置作业:完成本课三维优化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