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最新-2018高考地理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课件16 精品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最新-2018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30 精品

高考地理最新-2018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30 精品
• 第1课时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 路分布的 • 影响
• 【考试标准】 •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 1 . 地 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聚落的概念 和分类(a);(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 规律和发展的影响(d)。 •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 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c)。
较多
较少
• 3.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c) •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地形 • ①自然因素: 、气候、水文等。 人口 • ②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城镇分 布、工农业生产 • 水平、科学技术等。 • (2)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 向的影响
• 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a) • (1)概念: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 聚居的场所。包 房屋建筑 • 括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 生产生活相关的各 城市 乡村 • 种设施。 • (2) 类 型 : 按 性 质 和 规 模 不 同 分 为 和 。
• 2.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影响(b) 聚落规 聚居人 区域 分布 模 口 团聚型 北方平 一般较 相对集中,呈 原地区 大 、棋盘式格局 南方丘 一般较 相对分散 陵山区 小

2018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6章 第2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2018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6章 第2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2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本讲复习脉络: 考纲: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 考向1产业转移的规律 考向2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考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考向1 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考向2 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4.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1.产业转移中转移的产业并非都是区域发展中淘汰的产业产业转移中转移的产业多种多样,因其实质是为了追求最优区位,因此转移的产业中既包括区域发展中淘汰的产业,也包括技术领先的产业。

2.产业转移并非只表现为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

同时,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规律(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2)产业转移的方向及原因。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3讲 等高线地形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第3讲 等高线地形图
B
B
C
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6题。4.图中A的海拔大致为( )A.300米 B.360米 C.400米 D.450米 5.相对而言,图中四个点,上山最容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6.在A、B、C、D四个部位最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A.A B.B C.C D.D
(7)示坡线指向海拔低的方向
地形部位及特点
字母
地形部位
等高线特点
A
.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在图中用“ ”符号表示
1 000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2)两点都不在等高线上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H<(n+1)d
估算陡崖的高度
项目
计算公式
实例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陡崖的相对高度

高考地理最新-2018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31 精品

高考地理最新-2018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31 精品

•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球陆地降水量变化显著,北半球中高纬 地区 ,热带 减少 • 地区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 • (3)雪盖和冰川面积 。 • (4)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 3.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影响(d)
• 第2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 【考试标准】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 . 全 球气候变化: (1)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 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b);(2)近现代全球气候 变化的特点与图示(c)。 •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 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d)。
• 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b) 冷暖干湿 • (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相互交 湿润期 • 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 冷期偏短;湿润期 温暖期 • 寒冷期 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 为主。 • (2)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一次是公元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PPT版)共54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地球与地图(PPT版)共54张

考点二 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
1.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实上地距距离离
③表示形式
形式
举例
文字式 数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1∶500 000或
1 500 000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
a.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图示
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判定 度数的数值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
度数的数值向北增加是北纬,向南增加是南纬
特殊经 0°和180°经线为东西经度的分界线,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 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3.5°是热带、温带界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部位和基本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征,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 常见的地形部位。 a.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部位
地形 山顶 洼地 陡崖 山脊 山谷 鞍部
示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等高线特点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小 等高线重合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集水区 两个山峰和山谷之间的区域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中,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和颜色,叫图例;用来说明地 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数字,叫注记。如 1 000 m中“ ”为图例,“1 000m” 为注记。
2.等高线地形图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和等深线 地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等高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 而成的线,叫等深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环境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章环境保护

强化环境管理原则
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制定 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 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 有效开展。
环境保护的历史与发展
01
环境保护的萌芽阶段
人类早期对环境的破坏较小,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
凸显。
02
环境保护的兴起阶段
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出现了环境保护的
思潮和行动。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 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06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考点解析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命题特点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试题通常围绕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进行命题,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 建设,提高法律意识和执法力 度。
推广生态农业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 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促进生 物多样性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 展相结合。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
挑战。
04
环境管理政策与法规
环境管理政策概述
环境管理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01
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协调。
环境管理政策的分类
02
包括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自愿型等多种类型。
环境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
03
从单一的污染治理向全面的环境管理转变,强调源头控制和全
过程管理。
环境法规体系及其实施
环境法规体系的构成
包括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规、环境保护部门 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好好听讲
抓重点· 掌握规律 02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 气结构
太阳活 动形式
黑子:周期约为11 年 ①高速旋转的气体
耀斑:激烈的显 示,周期约为11年
太阳风
漩涡,温度相对较 ①激烈的能量爆 活动 规律 低;②带电荷,能 发;②以射电爆发 产生磁场;③存在 和高能带电粒子等 太阳活动高峰年与 形式放出辐射能 低峰年的交替
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耀斑和太阳风。(×) 5.太阳风是从太阳来的带电粒子流,它扰动地球磁场产 生极光。(×)
二、规范用语 有关太阳活动的主要术语、用语。 1.术语
答案:太阳辐射、光球、色球、日冕、黑子、耀斑、“磁 暴”现象。
2.用语 简要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 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 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典例2】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
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C.成反比 B.负相关 D.没有相关性
)
(2)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降水变化,进而影响树木生长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树木生长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进而影 响树木生长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进而影响 树木生长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微专题4
太阳对响
讲基础· 整合知识01
抓重点· 掌握规律02 做考题· 打造能力03
限时规范训练
知识速读
讲基础· 整合知识 0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

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气溶胶形成一定浓度后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而使能够
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可能引起全球变暗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太阳辐射减弱
√B.使用矿物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云迹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 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特别是我国有关专家长期以来对气溶胶 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气溶胶形成一定浓度后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而使能够 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据此完成1~2题。 2.全球变暗可能产生的后果还无定论,但下列可能产生的后果最不可信的是 A.全球蒸发量增加 B.农作物产量变化不大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 清洁 能源;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 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保持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 植树种草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 来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 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 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 分析如右:
√C.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D.马铃薯分布高度降低
我国某地区粮食作物以喜温凉的春小麦、喜温的玉米和喜凉的马铃薯为主,如 图为“该地区1961~2018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完成3~4题。 4.该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理措施是 A.增加春小麦播种面积 B.减少玉米播种面积
√C.推广多熟制种植制度
D.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 冷暖 和 干湿 变化。 (3)分类: 地质历史 时期气候变化和近现代气候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含解析)

【第16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之小船创作[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山区和平原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的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疑难辨析】聚落仅仅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吗?提示不是。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既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

不仅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地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如街道、广场、公园、运动场等。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形影响线路密度:我国东部交通线路分布稠密,西部交通线路分布稀疏。

(2)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3)地形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在山区交通线路一般沿山谷或河流延伸。

考点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例1】(2014·广东文综,4~5)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图1图2(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答案(1)C (2)A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类型集中式带状组团图示影响因素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①高原的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②山区地形限制;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受地形或河流阻隔,聚落由几片组成,各片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3.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2第二节 地图的阅读——地图三要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2第二节  地图的阅读——地图三要素
第一部分 世界地理
第二节 地图的阅读
一、地图三要素 二、地形剖面图
一、地图三要素
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①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数字式
②表示方式: 线段式 文字式
③大小:按比值大小衡量。
1:60 000 000
0
600km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600千米
比例尺:10km > 比例尺:100km > 比例尺:1000km
A.①
B.②
C.③
D.④
3级界 特别行政区界 山峰
① 图例: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常见的图例如下图:
② 注记:说明地理事物名称、性质、属性或数据等的文字或数字。
图例
天然橡胶分布区
注记
[2018•北京卷]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 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 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下图,回答第7题。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C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 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 流量进行调查。在E、F、 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 公路上H点经过车辆的是?
9.某人站从山顶往下看,能看到A、B两点吗?
A
B
沿着线条画地形剖面图。
4.应用 ——通视问题
从山顶向四周, 等高线先密后疏 ——凹坡,可见。
从山顶向四周, 等高线先疏后密 ——凸坡,不可见。
表现范围 <
表现范围

表现范围
内容详细 >
内容详细

内容详细
④比例尺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a.图幅大小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反之则简略。 b.实际范围相同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及其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岩石圈及其物质循环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人类需要保护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治理已经发生 的地质灾害,减轻其对人类的影响。
06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与技巧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
包括岩石类型、成因、特征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将岩石圈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 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岩石圈与地壳关系
岩石圈包含地壳
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岩石圈包含地壳及地壳以下一定深度的上地幔顶部。
相互作用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地壳的变动会影响上地幔顶部的物质分 布和运动状态,而上地幔顶部的物质运动也会影响地壳的稳定性和变动。
02
岩石类型及特征
岩浆岩类型及特征
01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也称为火成岩
各类岩石之间转化关系
岩石转化
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作用下,各类岩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转化关系
岩浆岩可以通过沉积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都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同时, 变质岩和沉积岩也可以被重新熔化形成新的岩浆岩。这种转化关系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04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地表环境变化
地壳物质循环还会引起地表环境的 变化,如气候变化、土壤形成等。
05
岩石圈与地质作用关系
板块构造理论与岩石圈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基本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数个刚性板块构成,板 块间相互挤压、碰撞、分离和滑动。
岩石圈运动形式
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导致地壳 增厚、减薄、隆升和沉降。
板块边界类型及特征
联系。
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高考地理最新-2018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6

高考地理最新-2018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6

• 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b) • 等温线。 0℃ (1)1月 800 mm (2) • 年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 • (3)暖温带与 的分界线。 半湿润 • (4)湿润区与 区的分界线。 水田 • (5)旱地与 的分界线。
• 5.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c) 北 方
跨暖温带、中温
南 方
高寒荒漠
主要为
• 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b) 高科技产业 • (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 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 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 在 农业经济 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 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 传统型工业 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 西 部 地 区 和 东 北 地 区 , 仍 然 是 以 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 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 第4课时 区域差异
• 【考试标准】 • 区域差异 • 区域差异:(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b);(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b);(3)我国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b);(4)秦岭—淮河的地 理意义 (b) ; (5)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 异(c)。
Hale Waihona Puke • 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b)
西北干旱半干 青藏高寒 东部季风区 旱区 区 大兴安岭 深居内陆,包 内蒙古高原 括 包括 青藏高原 位置 以东、内蒙古 主要指 、 范围 高原以南、青 河西走廊和新 藏高原以东 疆的大部分地 区
地 形
气 候
海拔较高, 海拔较低, 以高山和 盆地 以平原、低 为主,地势 流水堆积 起伏 山丘陵为主, 以 大,广泛呈 地貌为主 现风成地貌 温带大陆性 景观 季风气候显 著,雨热同 气候,降水 期 稀少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人教版)(31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人教版)(31张PPT)
农田多,迁移人 调水供给范围小
口多
总评
最具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西线方案
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 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 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 水;工程量大
最具生态意义
2.南水北调工程的深远影响
积极 意义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社会效益
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3.西气东输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中部、西部、东部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存在影响,具体 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响
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 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
资源开发与经
益,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 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
济建设
社会
长点
经济发展
经济
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 产业结构调整 伐,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
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海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题指导]
材料信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京杭大运河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 上海,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为川气东送线路示 意图。据此完成3~4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四大地理区域与地域文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四大地理区域与地域文化



民居


水果

四大地理区域
——02——
四大地理区域
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按照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 线和青藏高原 边缘 线这三条重要的地 理界线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方地区
合作探究:说明不同地域文化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冬寒夏热
纬度高,气候寒冷
生产生活方式 以游牧为主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为什么农业在河谷地区,以及人们爱吃肉?
河谷地区水热条件好
气候高寒,吃高热量肉制品有 利于补充热量
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下列人类行
为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哈纬尔度滨高的,冰冬雕 在持季气露比时温天较间间较能长。长低够的,。保时
四大地理区域
学习目标
1.说明我国四大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2.说明不同区域内地域文化与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导入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思考
说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 惯有显著的差异。

旱地
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水田


植被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形崎岖,山 路云们很狭贵有的不高使习窄方原用惯,便的背。挑。人篓担
草水草蒙原土原古牧包牧而民易民居居于,。住拆逐流的卸、 搬动运性和很安强装。
藏早族中同晚胞气穿温外衣变 时右化,臂快差白露。天在大昼习外。夜惯面把。温

高考地理最新-2018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 精品

高考地理最新-2018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1 精品

•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 1.太阳辐射的概述及能量分配(a)
电磁波 • (1)概念:太阳辐射是太阳以 的形式向 宇宙空间放射的能 • 量。 可见光 • (2) 能 量 分 布 : 太 阳 辐 射 波 长 范 围 在 0.15 ~ 4μm,分为可见光、 • 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 中在 波段, • 约占总能量的50%。

•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b) • (1)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 热资源。 大气运动 • (2)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 为生物化学能。 • (3)太阳辐射是地球 、水循环的 能源 主要能源。 • (4)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 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
• 第2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考试标准】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1 . 太 阳辐射与地球: (1) 太阳辐射的概念及 能量分配(a);(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 的影响(b)。 • 2 .太阳活动与地球: (1) 太阳活动的类型和 特点 (a) ; (2) 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b) 。
•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 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a)
• (1) 概念与类型: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 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包括太 耀斑 太阳风 阳黑子、 、日珥和 等。这 • 些现象分别出现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 ( 如上 图 )。 光球 • (2)特点: • ①太阳黑子:出现于 层,是光球层中 11年 高速旋转的气体涡 • 旋,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 1 000~ 1 500 K。是太阳活动强弱 日冕 • 的标志,周期约 。 • ②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耀斑是太阳
• 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 气候 • (1)地 球 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 关性;在太阳活动 电离层 • 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 明显增加。 短波通讯 • (2)引起大气 中强烈的电磁扰动 —— 极光 磁暴,影响 • ,干扰电子设备。 • (3)受太阳风影响,在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 现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课件:产业转移(东亚地区和我国的产业转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课件:产业转移(东亚地区和我国的产业转移)

理 自
1.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及主要驱动因素


通 关
(1)路线
后 限



频 考


互 动 探 究
·
返 首 页
11
·


梳 理
(2)主要驱动因素
自 主
①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




②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限 时


频 考
③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速度和物流 训
后 限

域转移。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
时 集
频 考 点

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

动 探
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返 首 页
·
28
·
(2)为了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转移。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
基 础
梳 移。台湾的机电企业转移至大陆,对于大陆来说,可以增加就业。
动 探
转移


机会
·
返 首 页
13
·




“珠三角”地
自 主

通 广东边远地区的 区生产成本上 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相对 后


高 产业集群效应
频 考 点
升,经济效益下 落后地区扩散,缩小地区差别 时 集


互 动 探 究
返 首 页
·
14
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1.两山地属于 D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
D.横断山脉
2.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
乙山地 C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因东西坡降水差异,两坡针叶林种 群有较大差异。图为“贡嘎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下面小题。
2.自然带的分布:
(2) 基带和顶带: 基带:山麓所在的自然带,由当地的纬度决定;
纬度
气候
植被
南北纬 30°~40° (西岸)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
实例:下列两图的基带分别是什么?
顶带
➢ 顶带:某一山地垂直带谱中最高的自然带。它是垂直带谱完整性的标志。一个完 整垂直带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带。如果山地没有足够的高度,顶带则为与其高 度及生态环境相对应的其他自然带。
山北水南为阳 山南水北为阴
阴坡 阳坡
河 流
阳坡 阴坡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阳坡 阴坡
河 流
南半球
赤道
北半球
冰川带 草甸带 森林带
北极
➢ ③坡向 ——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太行山
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 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 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 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太行山同一自然带分 布的海拔高度西坡高于东坡)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海拔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海水的运动 海—气相互作用 ppt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海水的运动 海—气相互作用 ppt课件

三、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水热交换示意图
洋流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
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
①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

的输送与交换,维持全球的热量和水分平衡。
太平洋西岸升高,东岸降低
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②洋流概念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会出现上升气流。
如图a,A是暖流,B是寒流。
答案 (1)D (2)C
、 本格拉寒流
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带来
或森林大火
【典例1】 (2020浙江卷,8~9)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
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主要洋流名称
共有洋流
② 日本暖流
、③北太平洋暖流、
④ 加利福尼亚寒流 、⑤千岛寒流、⑦
东澳大利亚暖流、⑧ 秘鲁寒流
① 北赤道暖流 、
⑩厄加勒斯暖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⑥南赤道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 北大西洋暖流 、 ⑨西风漂流
加那利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
巴西暖流
、 本格拉寒流
5.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①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 热量 和 水分 的输送与交换,维持全球 的热量和水分平衡。 ②沿岸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
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9月初,货轮驾驶舱倾斜仪显示,船体颠簸,最大倾角将近20°。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16讲 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1章 第16讲 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下图:3.特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时。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节气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1)关于冬至日、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昼长、夜长相等。

(2)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E):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一、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3大规律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二、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极昼、极夜区除外)日落方位(极昼、极夜区除外)昼夜长短北半球东北(北半球早于地方时6时日出)西北(北半球晚于地方时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地方时6时日出) 正西(地方时18时日落) 全球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北半球晚于地方时6时日出)西南(北半球早于地方时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三、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以我 国或 世界 特色 资源 为切 入点, 考查
第一讲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 2
考点突破
课堂达标
考 点 突 破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1.拉动经济发展 •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 入。 •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 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 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 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 •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远离城市 比较分散(分 • (1)该区域生态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特 布于河流中上游地区 ) _____________ 点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态旅游 景区知名度高 • 人文景点为主 (2)旅游线路 L1的主题是__________,线 改善这一地区的基础设 路L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 施条件 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______________ 。 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 (3)厦—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漳—泉西部土楼群发展旅游的意义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 意的关键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 达 标
精准高 考
地 理
人教版
选 修 三
旅游地理
考 情 概 览
考纲解读
考试 内容
旅游 资源 的类 型与
全国近三 年 命题趋向 核心知识点 考题统计 1.旅游资源的 1.考查内 内涵;旅游资 容相对集 源的多样性。 中,多围 2.自然旅游 2015江苏 绕旅游资 源的综合 资源与人文旅 地理, 游资源的区别;30C题, 评价和旅 游活动设 进入“世界文 10分 计等核心 化与自然遗产” 2015课标 知识设置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作用 促进国 民素质 和生活 质量的 提高 提供大 量 就业机 会
表现 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 冶情操。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 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 值结合在一起
旅游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 业,还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 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 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

3.影响区域环境
〔针对训练〕
(2016· 江苏 ) 下图是我国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漳 — 泉(厦门、漳州、泉州)区域旅游景区与 重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现有旅游线 路 L1(厦门—马洋漂流—温泉度假村— 野山谷生态乐园 — 厦门 ) 和旅游线路 L2(厦门—鼓浪屿—清源山—大地土楼 群—厦门)。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70292446
•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生态旅 游景区多分布于河流中上游,远离城市。第 (2)题,结合图例分析旅游线路L1中的景点, 可以看出其主题为生态旅游;旅游线路L2中 有大地土楼群等人文景点,由此可知其旅游 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以人文景点为主。第(3)题, 利用西部土楼群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该地区 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促进当地基 础设施的完善,但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保护土楼(世界文化遗产)。
考纲解读
考试 内容
核心知识点 5.旅游景区的 基本要素及 其影响;对 旅游景区的 景点、交通 和服务设施 进行规划。 6.收集旅游 信息,确定 旅游点,选
全国近三年考题 命题 统计 趋向
旅游 规划 与旅 游活 动的 设计
2016课标Ⅲ,42 题,10分 2016天津文综, 14(2),6分 2015课标Ⅰ卷, 42题,10分 2014课标Ⅰ卷, 42题,10分 2014课标Ⅱ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