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版《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2、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面积概念是单元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而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学好这一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每个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培养能够使用适当的参照物比较图形面积的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增强动手操作、归纳与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
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合理选择测量单位,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情感与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乐学”,在实践操作中感知与体验面积的大小,让学生积累学习感情,享受在求知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4、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5、教具学具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黄色纸(长:12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学生对空间概念认识的一次重要提升。
本课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更是后续学习面积计算、几何图形面积等知识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面积的概念及单位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
(二)主要内容本课主要围绕面积的定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大小的比较进行展开。
首先,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概念;其次,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三)教材编排特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首先,通过直观的物体表面让学生感知面积的概念;其次,引入具体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面积的定义,理解面积的概念。
2. 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比较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面积的定义及其概念。
2. 常用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比较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二)难点1.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 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面积的概念。
通过提出问题,如“什么是面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面积?”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面积的定义。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面积与面积单位》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后,对二维空间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以及简单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1)作用与地位《面积与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课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章节。
它既巩固了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对空间概念的认识。
此外,它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大小的量。
2. 面积单位: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用面积单位,并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面积的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大小的量。
(2)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用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能够计算简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
(2)常用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如何运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及加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说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地位、作用与编排特点《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测量”部分的内容,被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
本课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以及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过渡,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来认识面积,从而归纳出面积的概念,再通过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包括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2)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4)掌握简单的测量面积的方法,如观察法、重叠法;(5)理解并体会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必要性;(6)掌握并灵活运用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数学思考:(1)通过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体会面积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面积观念;(2)通过对单位面积的学习,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强化直观形象思维。
3、解决问题:(1)探索不同的比较面积的方法;(2)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比较现实中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4)通过比较面积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探究不同面积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难点:面积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的过程;在操作中体会使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二、说教法(一)活动教学法:因为本节课概念较为抽象,我根据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一步步深化,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感知面积,体会面积的意义,从而突出重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演示文稿
选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
第4页,共36页。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面 积”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第26页,共36页。
二、合作探索
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可以写
作1dm2。
1平方分米 1分米
第27页,共36页。
二、合作探索
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粉笔盒一个面的面积
大约是1平方分米。
墙面开关表面的面积
大约是1平方分米。
第28页,共36页。
试一试
你能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吗?
将你的测量方法及结果与同桌交流。
第29页,共36页。
二、合作探索
1平方米有多大呢?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可以
写作1m2。
1平方米
1米
第30页,共36页。
二、合作探索
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呢?
三、自主练习
2.下面4个字母,分别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彩板?
9平方厘米
10平方厘米 5平方厘米 9平方厘米
第34页,共36页。
三、自主练习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平方厘)米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第35页,共36页。
三、自主练习
4.下面每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在方格纸上画出2个面积都是12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2014-06课堂内外教师伟大的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我们要让教育充满爱的艺术。
物理是一种智能,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智能,对待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一些感化少一些说教。
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爱,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上绽放光彩!参考文献:[1]杨宝盘.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6).[2]车敏虎,程金莲.又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硅谷,2008(17).(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奎洋中学)•编辑董慧红“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前期深思考、教学过程讲策略、效果预测促达成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前期深思考思考一:读教材、读学生,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做保障。
面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一单元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上“由线到面”的一次质的飞跃。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而且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能力,喜欢操作、乐于探究。
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思考二:定目标、定方法,为实施“主导”、落实“主体”打基础。
我们结合本学段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格子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面积的概念。
面积是用来描述二维图形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
它的计算结果通常用一个单位来表示,比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我们常见的图形有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对于矩形来说,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将矩形的长和宽相乘,即面积 = 长×宽。
例如,一个长为5米、宽为3米的矩形的面积为 5 × 3 = 15 平方米。
对于三角形来说,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将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相乘再除以2,即面积 = (底边×高)/ 2。
例如,一个底边长为4米、高为6米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 × 6)/ 2 = 12 平方米。
对于圆形来说,它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将圆的半径的平方乘以π(π大约等于3.14),即面积 = 半径²×π。
例如,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的面积为 2²× 3.14 ≈ 12.56 平方米。
除了这些常见的图形外,还有许多其他形状的图形,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图形的特征来进行计算。
在计算面积时,我们要注意面积的单位。
不同的图形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面积,比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
在计算过程中,要保持单位的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一下,面积是用来描述二维图形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它的计算方法因图形的不同而不同。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和面积单位,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面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看,由学习长度单位过渡到学习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的直观体验、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估测的能力,发展其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四、说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具。
学具:学具袋1(三张不同面积的红、绿、黄彩纸)学具袋2(长方形、圆形、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若干)五、说教法和学法: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1、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2、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3、交流讨论,让学生动口六、说教学程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为此,我将本课设计为4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首先,我会运用课件展示动画来引入课题。
这时我就会问:明明绕这个操场跑一圈,这一圈是操场的什么?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接着我又会问:如果把这个操场铺满草皮,那它又是操场的什么呢?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到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的内容。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单元具体包括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
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学习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学前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二、教法和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自学辅导法。
充分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掌握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后形成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通用5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通用5篇)《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通用5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120——122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在空间形式认识上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同时也是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
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的过程中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说学生(1)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的概念,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为他们学习面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促过有关面积的知识。
不过,这些知识都是比较零碎的,他们也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3)聋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建立正确的表象时,还是要依赖于实物。
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去充分感知。
三、说过程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更主要的是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构建。
1、通过比赛给两个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涂色,让学生直观感知面有大、小之分,为“面积”概念的建立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探求新知。
通过各种实践操作活动感受面积的概念,正确建立面积的表象。
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常用面积单位的掌握。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71~P74面积和面积单位。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比较抽象的。
教材让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和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来引入面积的含义,从中自然地引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可以用观察法、重叠法还有间接比较的方法。
通过体验知道要统一面积单位,然后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使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
学好本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做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面积的含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4、教学重点、难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2)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5单元第1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第1课时。
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有:1知道面积的含义。
2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
2、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面积的意义,形成对几个面积单位的初步感知。
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思维基础。
3、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作以下定位:(1)联系已有知识,通过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为基础,认清长度和面积的不同点,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
能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一些简单的面积图形。
(2)在看、比、找、拼、量等活动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常用的3个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发现,观察等思维能力,发现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与实践生活的联系。
(3)通过自主探索,小组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独立探索与发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和类比等能力。
重点: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若干。
两片大小不一的树叶,学具袋、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我首先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后我组织动手操作,分层递进,逐步深入。
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襄阳市襄州区张湾办事处中心小学汤敬辉一、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标: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协作自主探索
——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小学数学教学。
下面我从对教材的认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我的设计理念、感悟等方面说说我今天早上的这节课。
)——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
根据教材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面积单
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其中我将重点确定为: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为: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为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为学生准备了两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为了使教学达到高效,我在教学方法上下了一番功夫,《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要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来龙去脉,创设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要允许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要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运用活动教学形态,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借助多种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
参与、主动求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具体运用了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自学辅导法、矛盾激趣,引导探究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基于这一点,我把这节课分以下四个层次:创设情景——形成概念——体验探索——反思评价。
(下面说说具体的实施过程)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首先让学生看图片,与姚明比高矮,观察手掌面的大小,和同学比手掌面的大小,由此引出课题.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这一环节中,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
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下节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三个活动)活动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在学生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对面积进行简单表述。
再由物体的表面大小迁移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完善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活动2: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在此,我运用矛盾激趣,引导探究法,来突破“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难点。
首先我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两块面积的大小?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之后我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想办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再在全班交流总结出: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我国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体验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这一难点不攻自破。
活动3:自学研讨,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道不同形式的练习课本练习、自设练习和材料分析。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
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及自我评价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
对于板书,我力求做到简明、概括,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要点知识。
最后我来谈谈上完这堂课我的一些感悟:
本课成功之处在于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以前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
这次我思想开放了,我采用10+30的课堂模式,自己在课堂上活动不超过10分钟,而将30分钟交与学生,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让学生“活”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
整节课,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
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今天自己教这节内容,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获得了一点点的成功,但同时又有一些遗憾:
1.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不够细化,草草带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
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总之,教学永远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还需我们不断的提升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
在此,我呼吁各位老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以上就是我与大家交流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民主协作自主探索
——把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说课人:陈君
工作单位:广河县庄禾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