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我基本上能完成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正确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3.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体验探究之乐,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是:建立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
为了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点,我通过情境导入引入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让学生拿起数学书,摸一摸它的封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再用手摸一下课桌的桌面,感觉哪个大;再请一位同学再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谈感觉;接着总结能摸到的这些叫做这个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物体的表面有大;最后小结:物体表面的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2.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通过学过了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认识封闭图形,并认识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从而完整地认识和理解了面积的含义。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比一比等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善于依赖直观的矛盾,还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
认识。运用具体实例,通过比较各种物体的表面和学过的封闭图形的大小,让学生充分认识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具体的面积含义。
为了实现第二教学目标和突破难点,我通过创设观察比较、重叠比较、画方格比较等方法比较物体和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让学生参与“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而且使学生领悟到产生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紧跟着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学习1平方厘米是我让学生先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并量一量边长是否是1厘米,确认后,我让学生找出生活中表面与1平方厘米差不多的物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1平方厘米有多大,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在学生脑海中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特征,最后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量一量可桌面的面积。让学生自己画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1平方厘米的认识: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量课桌面的面积,使学生体会到不方便,从而引出大点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用同样的方法学习1平方分米,并建立1平方分米的表象,最后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量课室地面的面积,学生马上反应用1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不方便,从而引入更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学习1平方米时,我设置了体验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请一些同学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站一站,估一估大约能站多少人,通过体验,谈感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
方米,让学生估计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想一想用平方米可以测量那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呢?以上环节通过让学生思考、探究,调动了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对1平米的面积单位有了充分的感知,还培养了学生灵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练习巩固上,我设置了填适当单位(包括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题目,还设置了给定数目的相等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看看不同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题,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三个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立足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看、摸、比、想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策略上都结合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鼓励学生拿、想、比、画、量等策略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研究面积是什么,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是在面积单位的应用上,学生不能非常准确地使用,如填上适当单位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把长度单位跟面积
单位混淆了,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区别的学习,这与后面将要学习的面积知识与之前学习的周长之间区别的学习同样重要。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