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珠流韵——马王堆汉墓 (2)
马王堆汉墓与汉代竹简的发现与研究
马王堆汉墓与汉代竹简的发现与研究中国历史上,汉代是一个极为灿烂的时期。
而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汉代的发掘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汉代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件事情显得尤为重要,那就是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与研究。
它的发现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汉代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和艺术等各个方面,同时也让我们对汉代竹简文献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马王堆汉墓的发现马王堆汉墓是西汉时期的贵族葬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马王堆,距离长沙市中心城区大约有12公里。
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发掘较多、规模最大、陪葬品最丰富、出土文物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汉代墓穴。
这座汉墓于1971年被偶然发现,其出土的墓葬遗物非常丰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出土的汉代竹简文献。
二、汉代竹简文献的发现和重要性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竹简文献,共计9200枚,涉及多个历史领域,尤其是医药、天文、地理、文艺、历史等方面。
竹简的保存状态十分良好,其中不少竹简上仍然保留着汉代人写下的字迹,为了能够更好地保存竹简,考古学家们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清洗和修复。
现如今,马王堆出土的竹简文献已经成为研究汉代文化和史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
三、马王堆汉墓对中国汉代文化的贡献马王堆汉墓是汉代时期的一处豪华墓葬,其中各种陪葬品丰富多彩,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文化、艺术、科技水平。
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器皿、马俑、陶俑、陶器、石头制品等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材料。
同时,墓内出土的文献资料也对汉代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例如,出土的乐府诗集、芈月传、世家论等文献都成为了我们了解汉代文学、史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竹简文献对中国医药文化的贡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出土的竹简文献了。
竹简文献是马王堆汉墓最为宝贵的文物之一,也是全世界保存时间最久、数量最多、内容最广泛、价值最大的竹简文献之一。
这些竹简文献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医药知识和经验,反映了汉代医药的高度发展水平。
马王堆汉墓的文化内涵与社会背景从文物解读历史
马王堆汉墓的文化内涵与社会背景从文物解读历史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是汉朝时期的一处著名墓葬群。
该墓群于1972年被发现,由于其丰富的文物收藏,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珍宝。
本文将从文物解读历史的角度探讨马王堆汉墓的文化内涵与社会背景。
一、马王堆汉墓的文物收藏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丝织品、金银器、陶器、漆器等。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墓中保存完好的汉代丝绸,这对于研究古代丝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丝织品在工艺和图案设计上的高度发达。
文物中的丝绸织品不仅品质上乘,颜色艳丽,而且图案繁复精美。
这些细致的图案展现了当时的服装流行趋势,反映了汉代社会对美的追求和高雅生活的追求。
二、文物解读历史的意义通过对马王堆汉墓的文物进行解读,我们可以窥探汉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和典型的文化特征。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马王堆汉墓的文物反映了汉代丝绸业的繁荣。
丝绸作为中国的传统特产,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文物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丝绸业在技术、产量和贸易方面的繁荣状况,以及其对国内外经济交流的贡献。
其次,文物解读还可以揭示汉代社会的政治和统治制度。
马王堆汉墓中的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汉代皇室与贵族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线索。
例如,墓中出土的金银器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富有和奢华。
通过分析这些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和贵族文化的繁荣。
再次,文物解读还可以探究汉代社会的信仰和宗教观念。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许多与宗教仪式和祭祀相关的文物,如佛像、神像等。
这些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汉代社会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材料。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的宗教多样性和人民的宗教崇拜习俗。
三、社会背景对文物的影响马王堆汉墓的丰富文物表明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发达。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马王堆汉墓有何文化价值
马王堆汉墓有何文化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马王堆汉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古代文明的光辉。
这座汉墓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西汉时期社会、文化、艺术和科技的重要窗口,具有极其深远的文化价值。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众多文物,为研究西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精美的丝织品到华丽的漆器,从丰富的竹简到独特的帛画,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更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丝织品方面,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工艺精湛。
其中有轻薄透明的素纱禅衣,重量仅49 克,可谓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这种高超的纺织技术,让我们对西汉时期的丝织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不仅展示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也反映出丝绸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而漆器则是马王堆汉墓中的另一大亮点。
这些漆器造型优美、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它们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漆器上的装饰图案,有的描绘了神话传说,有的展现了日常生活场景,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竹简和帛书的出土,更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无价之宝。
这些文字资料涵盖了天文、历法、医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西汉时期学术思想的了解。
其中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为研究古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马王堆汉墓中的帛画,更是艺术的杰作。
这些帛画色彩绚丽、线条流畅、构图巧妙。
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帛画中描绘的天地人神等元素,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宇宙观和生死观。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马王堆汉墓体现了西汉时期多元融合的文化特征。
墓中出土的文物既有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楚文化的元素,还融合了一些周边地区的文化特色。
这种文化的融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性和交流的频繁性。
在艺术领域,马王堆汉墓的贡献不可小觑。
其艺术风格独特,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王堆汉墓介绍
马王堆汉墓介绍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汉墓图片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襌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化遗产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长河里涌动着无数的人和事件。
而这些历史之中,有一种鲜活的存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时光的见证,更是文化的遗产。
而马王堆汉墓就是其中之一。
马王堆汉墓是我国湖北省襄阳市北郊的楚墓群中比较著名的一座,其始建于西汉元狩年间,是汉初一位名为夫人蔡的贵族女子的墓葬。
后于西汉后期,又被追加了蔡夫人的父亲——蔡康氏的墓葬,并于唐代增建了佛堂一座,整座墓地绵延千米,共有6座墓葬。
其中蔡夫人墓最为著名,因其出土了大量文物而广为人知。
马王堆汉墓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
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蔡夫人墓出土的帛书和画像。
帛书包括《素问》、《难经》、《脾胃论》、《伤寒杂病论》等,是中医史上的重要文献。
同时,墓中还出土了铜炉、镜子、玉佩、漆器、丝绸、珠宝等珍贵的部贵重物品,都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马王堆汉墓的出土,为我们了解汉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成为探究我国古代医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文化遗产。
尤其是蔡夫人墓中的帛书,让人们对中医史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今后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马王堆汉墓也曾多次受到盗墓、掠夺等行为的影响。
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立法、加强保护、严打盗墓团伙等,来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马王堆汉墓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不仅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多样性,也推动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之,马王堆汉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存之一,以其珍贵的文物和丰富的历史价值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风景。
其所研究和发掘出的信息,不仅展示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今后的中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更是要珍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价值,传递人文精神,让历史和文化在今天发光发热,铭刻于我们的心中。
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马王堆汉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城区境内的马王堆山顶,是西汉时期的两位贵妇的墓葬,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考古学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它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价值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整的西汉墓葬之一,其历史价值至关重要。
首先,这座墓葬反映了汉代时期的文化风貌,它包含着在当时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
墓道、墓室、墓主人的服饰、陪葬品、织物等均为汉代时期的物证和样本,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其次,马王堆汉墓为福娃墓和妇好墓两个独立、完整的墓穴相连,同时具有地理、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中有很多发掘的余地。
福娃墓和妇好墓的墓主人之间的关系、二位贵妇的生平、死因、所处的历史背景、他们遭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都将在这个墓葬中获得一定的反映和分析。
这也是为什么马王堆汉墓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原因。
再次,马王堆汉墓还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形制、制度及其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资料,墓穴内的布局、结构、墓主人的等级、墓葬的规制、风格和风俗等方面都是我们从中汲取知识的要素。
这些都为研究中原古墓葬制度的演变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线索信息,具有重要且特殊的历史价值。
二、文化内涵马王堆汉墓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也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墓葬所品味出的宫廷文化及纤细的服饰装饰,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的文化格调和审美观念。
墓穴内的图案和装饰绝非普通的手工艺品,而是反映出当时宫廷文化的精髓,因此对古代服装纺织业和装饰艺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汉代文化中的医学、占卜、信仰等方面的文化内涵,都在这个墓葬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马王堆汉墓的文献与文化
马王堆汉墓的文献与文化马王堆汉墓是我国考古史上重要的发现之一,尤其是其中的文献遗物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文献在汉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后人研究汉代社会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与背景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部的马王堆山上,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座汉代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文献,被誉为“东方图书馆”。
对于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始建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统一六国后,历代朝代都曾在此修建贵族坟墓,因此早在唐代就有人注意到了这里的古墓群,但这些墓葬多已被盗掘。
直到1951年,一位文物专家在进行勘探时发现了一处尚未打开的墓葬,她就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王国维。
随后,王国维组织了一支考古队,正式开始了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工作。
2. 文献遗物的重要性马王堆汉墓共出土了200多件文物,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那些文献遗物。
这些文献包括:《太上感应篇》、《素书》、《汉书》、《尚书》等。
这些文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涉及教育、哲学、医学、政治、宗教等多个领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其中,《太上感应篇》是中国道家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对道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汉书》和《后汉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编年史和皇帝传记,记录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此外,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大量医学文献,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这些医学典籍对于后来中医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马王堆汉墓中的文化内涵马王堆汉墓的文物与文献不仅反映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时也代表了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等。
在当时,死后的生活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据墓中出土的文物和文献来看,马王堆汉墓主人非常相信冥界的存在,认为要保佑自己和家人在冥界得到安宁和享受。
因此墓室中不仅有食物、酒水和衣物,还有各式各样的祭祀用品。
如《太上感应篇》中就有许多关于防御鬼魂、妖怪的记载,说明汉代人对于冥界的信仰非常深厚。
马王堆汉墓
相似。这不仅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一号墓:印章1件,阴文篆书“妾辛追”等3字,最后一字无法识别。
二号墓:墓主的三颗印章分别为玉质私印一枚,上书阴体篆书“利苍”二字;铜制明器官印二枚,分别用阴
原东屯渡人民公社因境内有马王堆汉墓而改名为马王堆乡),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家族的墓地,故
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形似马鞍,故也称为马鞍堆。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三座汉墓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
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
围......
马王堆汉墓棺椁(10张) 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和三号墓的棺椁都保存相当完整,结构大体一致,但规模有一定
的差别。
一号墓葬具由椁室、四层套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棺椁放置在墓室底部正中,方向正北,里外共六层(二层板,
四层格板),连垫木,共用木板七十块。椁室长6.72米,宽4.88米,高2.8米。本板系斧斤铸凿,平正方直,制
3座墓的墓底和椁室周围,都塞满木炭和白膏泥,然后层层填土,夯实封固。
一号墓由封土、墓道、墓坑和墓室(即墓坑下部)四部分构成,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方向正北。
一号墓所在的土冢的封土,在挖掘前高20余米,底径50~60米,大部分为夯土,顶部为圆形平台,直径约
有20多米,大部分为人工堆砌,封土下侧为自然形成的一座高约4~5米的小土堆。封土下为墓葬,挖掘自然土堆
居中的棺房和四周的边箱,上部覆盖顶板和两层盖板。4层套棺用梓属木材制作,内壁均髹朱漆,外表则各不相同。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介绍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距离长沙市区约20公里,是汉代时期的一座大型宫墓。
马王堆汉墓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楚国公族乐陵后裔马服子马伯深改良之作,并于公元前2世纪被楚汉双方共同推荐与推崇,后被陈情夫子曾子视为楚国典籍。
该汉墓至今仍是比较完整的汉代大型宫墓,其中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了楚汉双方对文明、艺术、体制等方面的文化发展,同时也是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社会阶层和文化的综合反映。
马王堆汉墓地处湖南山区,周围是崇山峻岭,山势高耸,有大小石头砌成的坎坷坡道,古木参天,林木葱郁。
宫墓内部复活了汉代历史文化的统一景观,墙内有长达300米的院落,有棋坊、衙门、台角、库房、祠堂等建筑,仿佛把汉代的社会和政治再次活现出来,是古代文化的综合反映。
马王堆汉墓的墓室十分宏伟壮观,墓室内部有三座宏伟的建筑,一座是祖王墓,现存板岩石刻落脚碑及陶器螭形傍岸,用以记载楚国历史;另一座是马伯墓,在其上方有四个柱子支撑一个石碗,碗上镶着小金鱼及金钱等物,但无故座待者;第三座是楚国“公孙”汉王墓,其上有石板印“楚国之圣”字样,用以记载汉武帝故地。
马王堆汉墓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对研究历史文化、艺术、体制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有一件叫“孔圣中有墓碑”的古文物,描绘出一幅楚汉共同礼赞的古老场景,体现出汉楚双方政治文化上的交融与融合。
此外,还有大量楚国历史文物、楚国古籍的收藏件,可以证明马王堆汉墓不仅是汉武帝的故址,也是楚汉古典文学的摇篮。
马王堆汉墓现已列入中国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同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古文化以及汉楚双方政治文化的研究贡献了很重要的资料,值得弘扬。
总之,马王堆汉墓世代传承的汉楚双方的政治文化,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注脚,标志着汉楚文明的繁荣,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及社会结构的完整记录,是深厚的精神文化财富。
因此,马王堆汉墓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工作者努力研究和弘扬的重要遗产。
【原创】马王堆汉墓及其文物遗存
【原创】马王堆汉墓及其文物遗存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内,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遗憾的是前去参观时景区没开门。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现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内。
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就;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力证了西方文献中“丝国”的记载;逾50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传承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诡谲奇幻的彩棺帛画,蕴含了汉代的升天幻想及永生渴望;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的尸体,虽逾2000多年,但形体完整,全身润泽,据说部分关节尚可活动,血管清晰可见,软结缔组织尚有弹性,创造了人类防腐技术的奇迹……。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马王堆汉墓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从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大门进入直行不远就是马王堆汉墓所在地路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不太显眼,制式与其他国保单位也不同旁边靠墙跟还放着省宝碑对外开放的只有三号墓,据说一二号墓已经回填,但去时三号墓也没开门,没能入内参观从三号墓旁边绕过可达堆土的上方,隔窗隐约看到三号墓室的一角马王堆汉墓堆土上密林般的树木,郁郁葱葱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湖南省博物馆竹熏罩漆屏风木俑七弦琴二十五弦瑟漆鼎漆盘彩绘陶钫彩绘陶鐎壶“君幸食”小漆盘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素纱襌衣帛书丝履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原文发表于2020.10.14.微卫星新浪博客。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香物探讨楚地香文化及其医学运用
其次,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针灸经典,包括《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 等。其中,《针灸甲乙经》系统地介绍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应用,并提供了丰富的 临床实践案例,被誉为针灸学的“圣经”。而《千金要方》则是一部将中药学和 中医学相结合的
重要著作,对于中药的分类、制法、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这些针灸经典对于针灸学和药物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医 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三、文化内涵
香囊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其使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香囊被视 为一种吉祥物,常常被用于祭祀、婚礼等场合。同时,香囊也被视为一种装饰品, 常常被用于服装和家居装饰。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 贵族对于生活
的追求已经相当高,对于美的追求也已经十分强烈。此外,出土的香囊也表 明了当时的贵族对于香料的认知和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这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经 济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这些资料不仅揭示了中国古代医学的丰富理论和实践,也展示了中医学在疾病治 疗和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独特理念和方法。这些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如针灸疗法和 中药治疗等,
在今天仍然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疗中,并为现代医学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 鉴。
此外,这些医学资料也是国际医学领域的焦点。中医学和针灸学已经逐渐得 到了广泛的和认可,这些医学文献和针灸经典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历 史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为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现代 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
总的来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资料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瑰宝,对 世界医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这些珍贵的医学文献和针灸经典不仅充实了 我们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认识,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在未 来的研究中,我
马王堆汉墓的壁艺术欣赏与解读
马王堆汉墓的壁艺术欣赏与解读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马山公园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两座汉代贵族墓葬。
这些墓葬的壁画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面貌,还融合了汉代多个艺术流派的元素。
本文将对马王堆汉墓的壁艺术进行欣赏与解读,深入探究其独特之处。
壁画艺术是中国古代墓葬中一种常见的装饰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内涵。
而马王堆汉墓的壁画艺术以其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的风格而著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来欣赏马王堆汉墓壁画的题材和内容。
这些壁画以装饰性描绘为主,包括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宴会图、仪式和日常生活场景等。
其中,神话传说描绘了人物与神祗的互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和崇拜;宴会图则展示了贵族生活的富丽奢华,充满了乐观和欢乐的氛围;仪式图则呈现了汉代丧葬仪式的繁琐和庄重。
此外,还有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农耕、渔猎以及丝织等,展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
接下来,我们对马王堆汉墓壁画的艺术风格进行解读。
从整体风格来看,马王堆壁画多采用线条简练、构图完整的方式,注重形象的立体感和逼真性。
人物形象的描绘栩栩如生,动态感十分强烈。
画面色彩明亮鲜艳,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影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
此外,壁画还兼顾纹饰和文字的表现,更加丰富多样,展示了汉代的艺术特征。
马王堆汉墓壁画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题材和风格上,还表现在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上。
这些壁画通过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汉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多样性。
壁画中的绘画技法和图案纹饰等元素,对于研究汉代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这些壁画的艺术特点和风格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和经典。
综上所述,马王堆汉墓的壁艺术以其题材丰富、风格独特而备受瞩目。
这些壁画的欣赏与解读不仅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还可以探究汉代艺术的发展和特点。
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文化艺术的展现与研究
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文化艺术的展现与研究马王堆汉墓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马山北麓的一处汉代帝王墓葬,被誉为中国国宝级文物之一。
墓中出土的陶俑和陪葬品,展现了当时汉代的文化艺术风貌,被广泛研究和珍视。
本文将介绍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文化艺术的展现与研究。
一、马王堆汉墓概况马王堆汉墓位于襄阳市马山北麓,是西汉时期的一处皇家墓葬。
该墓葬建于公元前168年至公元前144年之间,占地面积约1.38万平方米。
墓内主要有3座大型墓穴,其中M1墓为主墓,M2墓和M3墓为陪葬墓。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汉代历史、文化与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马王堆陶俑的艺术表现形式马王堆陶俑是马王堆汉墓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
这些陶俑以精致的技艺、逼真的形象为人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陶俑包括宫廷人物、宠物、农民、武士、乐师等,以及动物、车辆等各种类型。
它们精细的雕刻工艺和栩栩如生的造型,反映了当时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三、马王堆陪葬品的研究价值马王堆汉墓的陪葬品是对汉代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艺术的珍贵记录。
这些陪葬品包括丝绸、瓷器、铜器、玉器、漆器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
这些陪葬品不仅展示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趣味,还为研究汉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四、马王堆文物的保护与研究作为中国国宝级文物,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文物的清理、修复和研究,不断揭示出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同时,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也需要加强文物保护措施,包括合理的展示方式、优化的环境条件等。
五、马王堆文物的影响与意义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文物展示了汉代社会的特点和风貌,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同时,也将中国古代艺术和工艺的精湛技艺传承下来,对于今后的研究和艺术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六、结语马王堆汉墓的陶俑与陪葬品文化艺术的展现与研究,为我们了解汉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马王堆汉墓名词解释
马王堆汉墓名词解释
马王堆汉墓是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发掘自 20 世纪 70 年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
该墓主人为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距今已有 2600 多年的历史。
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 3000 余件。
其中,女尸、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等文物是马王堆汉墓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于中国考古学、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被誉为中国古代考古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墓葬内的随葬品丰富多彩,反映出西汉初期长沙国的经济、文化、手工业等方面发展情况,也为人们提供了研究西汉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同时,马王堆汉墓的女尸也是考古学上的一大奇迹,为中国医学史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关注。
2013 年 5 月 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将马王堆汉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标志着其对中国文化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
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绸文物解码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绸文物解码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贯穿丝绸、茶叶、香料等珍贵商品的传递。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文物,向我们揭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些文物以其精美的质地和独特的图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影响。
本文将对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绸文物进行解码,并探讨其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贡献。
一、马王堆汉墓丝绸文物概述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墓葬之一。
墓内出土的各类丝绸文物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文物包括丝绢、锦缎、绣品等,制作精湛,保存完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代女尸身穿的丝绸绸缎,以及墓主人的衣饰、陪葬品等。
二、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古代丝绸之路分为南线和北线,而马王堆位于两条丝绸之路交汇的位置,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南线主要负责丝绸、茶叶等商品的传递,而北线则负责珍贵的马匹、玳瑁等物品的运输。
马王堆作为南线和北线的交汇点,承担着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功能。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丝绸文物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交流与贸易的有力证明。
三、丝绸文物的解码1. 丝绸纺织技术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纺织品及其制作工具,展示了汉代丝绸纺织技术的高超水平。
这些文物中的纺织图案精美细腻,反映出古代中国丝绸工艺的高度发达。
通过对丝绸纺织技术的解码,我们得以了解古代中国丝绸的生产过程和技艺特点。
2. 丝绸品质与交流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绸文物为我们提供了解古代丝绸品质和交流方式的重要线索。
丝绸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而马王堆的丝绸品质优良,是其在古代贸易中的重要优势。
从墓葬中出土的丝绸文物来看,还可以看出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的广泛性与交流的密切程度。
3. 文化与艺术交融丝绸文物不仅反映了贸易与交流,还蕴含了古代丝绸文化的独特魅力。
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绸绸缎上绣有各种吉祥图案和寓意,展示了古代丝绸艺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解码,我们得以了解马王堆地区古代丝绸文化的繁荣和影响力。
马王堆汉墓陈列(下)
马王堆汉墓陈列(下)马王堆汉墓两千多年来从未被盗,保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特别是上篇所述一号墓出土的历两千年不腐的神奇女尸及富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棺椁外,还出土了其他俑、漆器、丝织品(包括绢、绮、罗、纱等)、乐器(包括琴、竽、瑟等)以及帛书帛画等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部分保存完好,实属举世罕见。
大量帛书文献,为西汉初期历史考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震惊了国内外。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们是軑侯家各种奴仆的替身。
形体最为高大的冠人俑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丝绸长袍,在鞋子的底部刻着“冠人”两字,出土时身后率领着几十个彩绘木俑。
他应该就是軑侯家的家丞,即总管。
女侍俑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绣花长袍上还用纹锦镶边,应该是主人的贴身丫鬟。
与它们相比,彩绘立俑形体最为矮小,出土的数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脸的。
他们是軑侯家中地位最为低下、从事各种杂务劳动的奴婢。
再加上后面的歌俑、舞俑和奏乐俑等,可以说各类奴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套乐俑,学者们研究推测这套乐俑是一个西汉的小型室内乐队,似乎正在演奏婉转悦耳的曲调。
他们由5个彩绘木制的乐俑组成,其中3 个是鼓瑟俑,2 个是吹竽俑,鼓瑟俑跪坐,作鼓瑟状,瑟横放在膝前,演奏者的双臂向前平伸,两只手的掌心向下,临于瑟的上方,大指屈向掌心,食指内勾,两指形成环状,作抹弦之势,其余三指自然微屈,这是一种双手并弹的鼓瑟方法。
吹竽俑也跪坐,作吹竽状,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余四指并拢,掌心向上,作持竽状。
乐俑出土时,竽已脱落,此竽有竽管十四根。
这套乐俑正在进行吹奏乐器竽和弹拨乐器瑟合奏,是秦汉之际盛行的“竽瑟之乐”。
《墨子·三辨》:“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汉代其民无不“ 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可见“竽瑟之乐”是当时治者歌舞宴饮场合中常见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也是轪侯夫人辛追生前非常喜欢的“竽瑟之乐”演奏,所以这套乐俑和其它乐器跟随墓主人一起随葬并保存至今。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1. 简介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的马王堆山上,是西汉时期的墓葬群。
其发现于1972年,是目前为止湖北省发现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墓葬。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西汉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墓葬结构马王堆汉墓包括主墓和陪葬墓,主墓为墓道、前室、后室和侧室的组合。
墓道长约30米,前室呈方形,面积为40平方米,后室为长方形,面积为85平方米。
马王堆汉墓的墓室建筑具有较高的金属冶炼工艺和石雕艺术水平,被视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3. 文物收藏在马王堆汉墓的陪葬坑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主人的棺椁内出土的一个编钟。
这个编钟由多个铜制音槌和大小不同的钟铛组成,高度约1.85米。
编钟的音色悠扬,音质纯净,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之一,对古代音乐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此外,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铜器、金器、陶器等文物,其中包括琴瑟、鸟尊、玉佩等,展示了西汉时期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4. 墓主人身份猜测马王堆汉墓主人身份一度备受争议。
有学者认为墓主人是西汉时期的王后,也有学者认为是一个富商。
然而,根据墓葬中所出土的文物和墓志铭的解读,现在普遍认为墓主人是西汉时期的王后刘吴华。
5. 对历史研究的影响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和研究为我们了解西汉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墓中丰富的文物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技术、艺术技艺、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墓志铭的研究则为我们还原了当时人物的生平和族谱关系,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体制、宗族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和研究也为其他古代墓葬的发掘和研究提供了借鉴。
其墓室结构、陪葬品的类型和数量等都对于区分不同墓葬的特征和社会地位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具有重要帮助。
6.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价值马王堆汉墓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享有较高的保护地位。
为了保护和传承马王堆汉墓的历史价值,相关部门对墓葬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并且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
西汉马王堆汉墓文物欣赏
西汉马王堆汉墓文物欣赏具杯盒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长19.2厘米,宽16.2厘米,通高13厘米漆盒呈椭圆形,斫木胎,即用刨、剜、凿等手法将一木块或木板斫削出器形。
具杯盒由上盖和器身两部分以子母口扣合而成。
器内及盖内髹红漆无纹饰。
器身及器盖均髹黑褐色漆,再以红漆和黑漆绘云纹、漩涡纹和几何图案。
底部光素无纹饰。
上、下口沿均以红漆书“轪侯家”三字。
盒内装小耳杯七件,其中六件顺叠,最后一件反扣。
反扣杯为重沿,两耳断面呈三角形,恰好与六件顺叠杯严密相扣。
七件小耳杯与马王堆出土的其它耳杯形制相同,均为斫木胎,椭圆形,两侧耳呈月牙形,圆唇、小平底。
杯内髹红漆无纹饰,中以黑漆书“君幸酒”三字,两耳及外壁髹黑漆,两耳及口沿外部朱绘菱纹和绳纹组成的几何图案。
在马王堆出土的木简中,称这种小耳杯为“小具杯”,因此专为存放小耳杯的漆盒就被称为“具杯盒”。
这种设计奇特、制作精巧的具杯盒在马王堆三号汉墓中也出土两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内装九件小耳杯,其中八件顺叠,一件反扣。
云纹漆盒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腹径20.6厘米,通高18厘米旋木胎,系取一大小适当的木块,旋出外壁和底部,而腹腔可能是剜凿出来的,胎质较厚。
漆盒由上盖和器身两部分以子母口扣合而成,盖顶有一圈高约1厘米的凸棱,器底有凸棱似的圈足。
器表髹黑漆,器内为红漆。
盖顶中心以红色的线条勾勒出三只凤鸟,凤鸟作反首回盼、相互呼应的姿态,鸟身羽毛细如发丝。
整个图案组织严密对称,线条流畅。
上盖四周和器身腹部均朱绘鸟形图案。
盖内和器内均以黑漆书写“君幸食”三字,外底部以红漆书写“六升半升”四字。
出土时,漆盒内装有饼状实物。
漆绘云纹匕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柄长36.4厘米,斗宽8.5厘米斫木胎,系用刨、剜、凿等手法将一木块或木板斫削出器形。
分斗和柄两部分。
斗作簸箕形,斗内红漆无纹饰,背面黑地,上绘红色和灰绿色组成的云纹。
马王堆汉墓讲解词
马王堆汉墓讲解词马王堆汉墓陈列讲解词谈起马王堆汉墓文物,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
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
下面就请跟我一道,步入这历史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
马王堆汉墓地理位置:(照)马王堆汉墓外景图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五里牌,距市中心约4公里。
它究竟是哪位达官贵人的墓地?历史上说法也不一样。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马王堆坟高七尺,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埋葬他母亲唐姬及其程姬的墓地,叫做“双女冢”。
其后的《大清一统志》、《长沙县志》、《湖南通志》都沿袭这种说法。
而清嘉庆年间所修《长沙县志》却认为,马王堆与唐末五代时楚王马殷父子有关。
马殷父子曾先后被封楚王,定都长沙,死后就葬于此,所以此地称为“马王堆”。
此外,民间的传说还有不少。
如此的猜测纷纭,终究还是个不解之谜。
看来要彻底破解这个谜,弄清楚历史真相,只能依赖科学的考古发掘与研究。
发现与发掘:1952年,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率领的中科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来长沙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对马王堆做过实地勘察。
根据此墓外形特征及相关资料,夏鼐先生当即断定马王堆是一个汉墓群,与马殷无任何瓜葛。
1956年马王堆汉墓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底,当时驻扎在马王堆附近的省军区366医院,选择在院内的两个大土包——即马王堆汉墓土冢下修建病房和仓库。
(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模型: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次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二、三号。
其中一、二号墓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
一﹑三号墓形制相同,都是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
(照片):一号墓发掘现场该墓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从封土算有20.5米深。
自墓口向下有4层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漆 平 盘
“君幸食”狸龟纹漆盘
“
盘内黑漆 地上用朱漆单线勾勒,黑漆描绘,内涂灰绿色漆, 卷曲的云纹散布盘底与内壁,疏散的云纹中藏有 三狸一龟,形象颇为生动。
锥画狩猎纹夹纻胎漆奁
妆奁,整器采用锥画工艺,在漫卷的流云中刻有奔跑的小兔、匍匐前行的 小鼠、自在的游鱼、飞翔的凤鸟、长翅的怪兽等图案。主要部位则为神人 骑兽遨游和一幅极其生动有趣的狩猎图。
云 纹 漆 钫
直 口 平 唇 ,高 口 沿厘 部米 分, 有腹 一边 领长 圈 ,厘 鼓米 腹 , 圈 足 。
52 23
云 纹 漆 圆 壶
点身器 纹外内 及口髹 图菱沿红 案纹、漆 ,,肩, 上腹部器 部部及表 较以圈髹 舒 朱、 足 黑 缓赭饰漆 , 色 朱色 。 下绘点盖 部点纹顶 较纹,饰 密、颈云 集鸟部纹 头饰。 形 朱色 器
穿越两千年的韶华——马王堆汉墓漆器
马王堆汉墓漆器是各地发现汉代漆器中数量最多、保存最 好的一批。这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 绝大多数出土时还光亮如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这些漆器以实用器为主,种类齐全,涉及礼器、乐器、兵 器、葬具以及生活用具等,几乎囊括了西汉初期所有的漆 器种类。工艺上也出现堆漆、锥画、镶嵌等新工艺,代表 了汉初漆器工艺发展的最高水平。 其中大部分为丞相夫人辛追生前的用具。这些色泽亮丽、 纹饰精美的漆器,属于富贵人家的奢侈用品,包括日常使 用的鼎、盒、盘、壶、耳杯等物品,盛放梳妆用具的多子 奁盒,娱乐用的博具,摆设用的几、屏风等,种类繁多。 漆匠们因材施纹,利用挥洒自如的毛笔和油彩使各种纹样 自由施展,利用红漆和黑漆最耐久、对比最鲜明、色调最 典雅的特性,描绘出琳琅满目、浪漫飞动的漆器纹饰。
“ 君 幸 酒 ” 酒 卮
“君幸食”凤纹漆盒
云 纹 漆 锺
花盛 纹酒 带器 为, 朱色 即 密和容 均灰量 匀绿较 ,色大 结描的 构绘圆 活的形 泼几壶 。何。 纹木 ,胎 线。 条主 繁要
漆案的胎骨是利用刨、削、剜、凿的方法制成,这种制作方法 称为斫(zhuó )木胎。马王堆一号汉墓共出二件形制、花纹相似的漆
云 纹 漆 盒
“ 六 升 半 升 ” 四 字 。
均上 以盖 黑四 漆周 书和 写器 “身 君腹 幸部 食” 均 三 朱绘 字鸟 ,形 外图 底案 部, 以盖 红内 漆和 书器 写内
漆漆 绘绘 云龙 纹纹 匕勺
斫 木 胎
竹 胎
云 纹 漆 鼎
鼓个此 腹橙件 ,色பைடு நூலகம் 底的鼎 略环为 呈形椭 圜钮圆 个形,球 兽。盖形 蹄器与, 形口鼎盖 足附身是 。两用球 平子面 直母形 耳口, ,套上 有合有 三,三
狩猎图中,手执长矛的猎人,正在奋力追赶两头惊慌失措的奔鹿:形象 逼真而传神,使画面充满紧张的气氛,具有强烈的动感。线条婉转、柔
狩猎纹局部
和层次分明,繁而不乱,显示出汉代漆器锥画工艺的高超技巧。
彩 绘 双 车 九 子 漆 奁
节九 省子 能位奁 更置在 为,圆 完又形 备美漆 ,观盒 越协的 发调空 贴,间 近表里 世明作 俗的 漆 了 日奁巧 常盛妙 生装的 活物排 。品列 的, 功既
物盛 颜 食器 料。 调夹 油纻 波勾胎 折填。 纹 朱、 盖 组绿顶 成二用 两色白 周云色 装纹凸 饰,起 带边线 。缘条 由勾 菱边 形, 纹内 、有 矿
点纹漆盂
盛水器。旋木胎。红漆地上墨绘规则排列 着的点纹,简洁而又富于独特的意味。
高 盛 食、 器直 。径 旋 木 胎厘 米 3.6 48.9
朱 地 彩 绘 棺
朱 地 彩 绘 棺 左 侧 板
锦饰内棺
长202厘米,宽69厘米,通高63厘米
长方形粉彩漆奁(liá n)
高21厘米、 长48.5厘 米、宽 25.5厘米
夹纻(zhù ) 胎。出土 时内装漆 纚(xǐ) 纱冠(俗 称乌纱 帽)。
马王堆漆器博具
具 杯 盒
彩 绘 漆 食 奁
背面
云 龙 纹 漆 屏 风
“君幸食”小漆盘
云龙纹大漆盘
沐浴承水之器。旋木胎。
云纹漆匜
盥洗用具。斫木胎。
“ 君 幸 酒 ” 云 纹 漆 耳 杯
两 耳 及 外 右口 耳沿 背饰 朱书 朱色 四点 升纹 表、 示涡 容纹 量, 。简 洁 流 畅 。 “ ”
“ 君 幸 酒 ” 云 龙 漆 耳 杯
云龙纹漆屏风 正面
墨珠流韵—马王堆汉墓中
漆器的艺术
姓名:潘孜 班级:绘画091101 班 学号:200911030103
目录
1. 胎体与制作:马王堆出土漆器的胎质主要有木胎、夹纻胎两 种。 另外还有少数竹胎。有三种做法,旋制,剜削和卷制。 2. 造型与品种:马王堆出土的漆器造型比战国更为丰富,品种 有鼎、匕、盒、壶、钫、卮、耳杯、盘、、奁、案、几和屏风 等。漆耳杯占漆器总数的一半以上。 3. 装饰手法与花纹: 马王堆漆器的装饰方法有漆绘、油彩绘、 针刻、贴金箔金彩绘等;装饰花纹多为流动的卷云纹、龙凤、 涡旋纹等,线条刚柔相济,笔势婉约流利,构图疏密有致, 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4. 漆器的色彩多为红黑二色相间,或用朱、金彩绘,强烈大方。 5.汉代漆器以食具为主流。
案,案内髹(xiū)红、黑漆为地,黑漆地上绘红、灰绿色组成的流畅的 云纹,底部红漆书“軑(dà i)侯家”三字,表示这件器物属谁所有。
云 纹 漆 案
彩 绘 五 子 漆 奁
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 棺外表的朱漆地上,又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 的颜色,彩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