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搜寻理论看知识性失业
论发展中国家知识失业问题[1]
浅谈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失业问题【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大学生就业形势却一再不容乐观,知识失业问题备受各界的普遍关注。
知识失业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而且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高等教育出现的结构错位,以及知识劳动者过高的求职取向是导致知识失业的主要原因。
各国应加强监管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知识失业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知识失业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一、发展中国家知识失业的现状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各国的高等教育也在日趋大众化,与此同时,知识失业现象日益突显,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配置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浪费,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尤为明显。
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度大学毕业生失业总数为2万人左右,占全部失业人数的12%,七十年代达到120万人,占失业人数的20%,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却多达150多万人;韩国197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57%~58%,1985年下降为41%,不仅如此,在1970年到1980年早期的泰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在20%到35%之间; R.艾伦1980年的研究表明,孟加拉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高达47%。
在我国,知识失业主要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996~2005年分别为93.2%、97.1%、76.8% 、79.3%、 82.0%、90.0%、80.0%、70%、73%和72.6%,总体呈下降趋势。
上述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失业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起来。
二、发展中国家知识失业的原因分析(一)劳动力市场失衡1.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就业率的多少。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这是导致知识失业的根本原因。
供求失衡的严峻局面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背景。
这种错位主要表现在就业地理及行业选择上。
从工作搜寻理论浅析大学生知识性失业
从工作搜寻理论浅析大学生知识性失业[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知识性失业已成为我国一个十分令人关注的现象。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从工作搜寻理论的角度看,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搜寻有关。
大学生知识失业必然会对青年自身和教育、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 工作搜寻大学生知识性失业危害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大,就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知识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另外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率比2008年有所下降。
人保部称,截至2009年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但仍有近1/3大学生未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
大学生知识性失业,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大学生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
它表现为: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又不愿低就于较低层次的工作而成为显性的知识性失业者。
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但迫于生计或为达到其他目的屈就于较低层次的工作则成为隐性的知识性失业者。
即“人才高消费”。
一、从工作搜寻理论看大学生知识性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本文拟从工作搜寻理论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所谓工作搜寻,就是失业者或在职人员到劳动力市场中搜寻理想工作的过程。
职业搜寻理论认为:(1)劳动者为获得满意的报酬必须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2)在职业搜寻时间达到最优前(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效益=边际成本),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为理性选择。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人才资源总体短缺的前提下,出现的大学生知识性失业,这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搜寻有关。
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搜寻中,由于较高的解雇成本和雇用成本以及对经验门槛的设置等原因,企业趋向于少招聘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
由于新进一个大学生,其效益要在工作几年以后才能发挥出来,多进人意味着单位人力成本的提高与职工平均收益的降低,由于短期效益,很多用人单位不愿进新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12章 失业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五篇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第十二章失业理论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失业及其成本1.失业及其类型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工作能力的人,愿意工作而没有找到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
凡在规定年龄范围之外、已退休、丧失工作能力、在校学习或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工作或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均不得计入失业人数,也不得计入劳动力人数。
宏观经济学通常把失业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失业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发的失业,它是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经济正常时期存在的失业,又称为长期均衡失业。
失业是一个动态概念。
现代经济学家根据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的不通畅或者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造成社会总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寻找工作需要成本。
在现实中,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劳动者在搜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时间和成本,双方互相匹配的过程也需要时间和成本。
②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会处于不断变动的过程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此消彼长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需要成本。
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结构性失业者进行职业再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达到新兴部门需要的人力资本要求。
结构性失业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转移成本的高低,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的成本越高,花费的时间越长,失业问题就越严重。
从职业搜寻理论看知识性失业
从职业搜寻理论看知识性失业作者:夏晴来源:《中国市场》2011年第13期[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试图运用职业搜寻理论、保留工资理论和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高校毕业生“知识性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从高校毕业生、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三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职业搜寻理论;保留工资;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124-03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大,就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知识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如表1所示,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611万人,增长了将近3倍,这些毕业生面临着越拉越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率,从2003年的75%到2008年的70%,呈明显下降趋势。
尤其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知识性失业”问题将会加剧。
知识性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知识型劳动者,劳动力处于一种不得其用的状态。
表现为: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又不想低就于较低层次工作而成为显性的知识性失业。
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于自己工作但迫于生计或为达到其他目的屈就与较低层次的工作成为隐性的知识性失业。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eter Diamond、Dale Mortensen 和Christopher Passerines的职业搜寻理论为知识性失业提供参考价值。
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工作搜寻者通过活动来逐渐了解工资分布,通过比较工作搜寻的边际成本和可能获得的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继续搜寻。
因此,本文将尝试运用职业搜寻理论解释知识性失业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1 职业搜寻理论职业搜寻模型最早由Stigle(1961)提出,McCal(1965)在其后构建了完整的搜寻模型框架,Phelps(1970)等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论我国“知识性失业”问题的解决
但 是学校顾及到 当前的利益 ,只要学 生报名仍然会继续大量招 生。结 果结构性矛盾更加突 出。二 ,随着 中国近年来高 校招生规 模 的扩 容, 我 国高 学 历 人 群 失 业 率 增加 的 问题 ,会越 来 越 突 出 。 目前 我 国每 年 的 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 上升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9 9 8年全 国高校 毕业 生为 8 2万 人 ,2 O 0 1年 为 13万 人 ,2 0 O 0 5年 达 36万 人 ,2 1 0 0 0年 达 5 5人 ,2 1 年达 6 0万人 , 7 01 6 近十年 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2 %。而与此 0 同时,社会需求 、尤其是国有单位 ,非但不 能同步增加 ,反而有所减
业 设 置 和调 整 滞 后 。 就 业 市 场 显 示 某 些 专业 已 经 过 热 , 出 现 就 业 难 ,
业 、咨 询业 、科技研究开发与服务 、高等教育 、旅游 、新 闻出版 、广 播 电视等在 内的直接促进产业发展的新兴第三 产业 ,同时推进服务业 规模化 、品牌化 、网络化经营 ,不断提 高服务业 比重和水平。 与此同时 ,加 大户籍制度改革 ,并且进行相关制度 、相关 部门 的 配套改革。此外 , 完善 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于推动 自主创业 ,消除创 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至关重要。建立全国统一 的社会保 障制度 ,可 以逐 步消除社会保障制度在地 区、城乡 、所有制之 间的不平 等 ,促 进人才 由相对过剩的领域 、地 区向求贤若渴的非发达地 区和领域流动 ,以达 到高学历人才供求 的基本平衡 。在我 国,只有 就业 、教育 、住房 、社 会保障等各方面真正一视 同仁 ,不分地 区、不分户 口性 质 ,才能真正 打破城乡与地域 的区别 ,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 区间的合理流 动 ,才 可 能 建立 起 相 对 完 善 的 人 才 市场 。 ( 二)教育主管部门和大专院校应 主动适应社 会发展 和市场的需 要 ,调整专业设置
搜寻理论框架下的失业现象共54页文档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你的阅读
பைடு நூலகம்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理性面对知识失业的现象
此 , 凭和 能力 并 不 是对 等 的 。没 柯 能 , 历 再 高 , 文 学 也要 被
关键词 : 知识产业
教育过度
教育深化
就业
人 资源市场 淘汰 出局 。 由于 目前 许多用人单位看的是文 J 但 ( 在中介组织 方面 三)
国外 的 很 多 大 学 都 有 职 业 服 务 中 心 , 求 职 者 在 怎样 写 为
维普资讯
图
理 性 面 对知 识 失业 的现 象
伯 娜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 系 安徽淮北 2 50 ) 00 3
摘要: 围家住深化教育政革 、 大高校招生的情 况 F 势 永葆生机 , 扩 , 但是 , 事实远没有那么简 单。 必造成 “ 识大业 ”现象 。本文着 晕分析 “ 识失业”产生 知 知
形成知识 、, 』 这些 业 毕业 的学牛 就业 非常 难 , 原因就在于在扩 招 果必然 导致 一部分 受过教 育的劳动 者找不到上作,
2 0世纪 9 0年 代以米 ,我国 现 了一种 前所术有 的现 凭 , 因此 , 大学就要提升学历 , 了生产文凭的T ‘ 成 J。 象, 有着“ 之骄子 ” 天 美誉 的大 学生 居然也 开始面 对 失业 问
题, 对十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足不 n思 议的, 】 . , bN上难 以接受, 怪, 那么怎样 正确而对知识 失业n 尼?
知= } { 经济 的年代 , 甚至 秆 方 还在沿用前苏联的体制 。 一匕 止 专 大批外流, i失业 严重存在 。 业方 向非常狄窄 , I 且不 从市场需求 出发 , 本不符合 社会 根 随着教育 的迅 猛发展, 学校培养 出来 的知识劳动者人数
l L k 结 发展的需要 。如有些人学设置 的行政管理专业 , 社会保障 专 就越来越大 于现 代部 门提供的新的就>  ̄ 会的增长数 目,
基于工作搜寻模型的大学生失业分析
基于工作搜寻模型的大学生失业分析作者:李慧民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18期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综述2009年虽然已过去了将近一半的路程,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举步维艰。
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新华网统计,以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人,平均每个学生求职申请15份计算,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发出超过9000万份求职申请。
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原因,学界说法不同。
下面仅以工作寻访理论为基础,浅析大学生失业问题。
二、工作搜寻理论工作搜寻理论是1970年由费利浦斯(E.S.Phelps)等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流派,该理论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角度讨论了劳动者不断并持续寻找工作的可能性,失业对劳动者来说就成为一种必要的“投资”,这种投资越多,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该理论模型建立的基础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假设条件构成:1.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
2.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递减这种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
3.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劳动者为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信息需要花费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为了获取有关信息所作的支付,如交通费、通讯费用、材料打印费以及不断的应聘、会面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属于直接成本。
失业时期劳动收入的损失属于间接成本。
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职业搜寻成本也随着增加,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
假设搜寻收益E(w)= E[max w|n],即随着工作搜寻次数的增多,E[max w|n]越来越接近最高工资。
根据成本一收益分析法,最优的职业搜寻时间取决于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
浅析知识失业成因及对策
和需求结构 的错位 , 导致市场不认可时 . 势必造成结构性失业 。
供给和需求结构错位不仅表现在专业设置上 ,也体现在教育质
二 、治 理 知识 失业 的对 策
1 深化高等教育制度 改革 ,使 高校的教育模式 与社会 需要 .
国的高等教育是政府主导 ,而不是市场主导 ,这导致一些专业 设置调整严重滞后 ,偏离了市场需求 .甚至一些大学生进校后
学的就是过剩专业 .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即使不失业 ,所从事的
工作与所学专业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知识劳动力所学专业供给
包括家长在 内的择业观 念不愿在传统部 门就业 在这种情况下.
动力处于不得其用 的一种状态 ,是知识资源没有达到有效和合 也具有较高的机会成本 ,所以高学历劳动力通常会从职业生涯
理配置的表现 。我 国在近年来知识 失业的现象日见 凸现 .特别 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随随便便就接受某份工作 ,从而导致
是进入本世纪以来 .这个大都具有较高 ( 专科以上)学历 的失 他们较长的等待性失业。 业群体 日见庞大, 有关资料显示 , 0 1 0 5 据 20 —20 年中国平均失 3教 育投 资 “ 、 逆选择 ”行为,造成 “ 逆选择”失业。在本
动力通常把失业当作对获得好 工作 的一项 “ 资” 从 而造成等 投 .
待性失业; 三是过度教育与知识相互促进 , 引发教育投资 的 “ 逆
选择 行为 ,导致 “ 逆选择“失业 四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造 成 的替代性失业。
1知 识 劳 动 力供 给和 需 求结 构 错 位 , . 造成 结构 性 失 业 。 我
新人才 改革高校的学科结构及培养模式 高校的学科结构及
搜寻理论框架下的失业现象
二、三位诺奖得主的生平简介
1. 彼德·戴蒙德(Peter A. Diamond)
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1960年毕业于耶 鲁大学,获数学学士学位;1963年,年仅23岁的 他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曾 被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誉为经济学“神童”。 自1966年起至今,戴蒙德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 教。1997年,戴蒙德被授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称 号,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最高荣誉。2002-2003 年,戴蒙德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协会主席。彼得·戴 蒙德(Peter Diamond)是世代交叠模型的提出者, 他还在许多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基础性贡献,包括 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制度等。他是社会保障、
三、理论阐释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2010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得主所发展的搜寻理论(search theory) 的主要含义,那么,这句话可能就是“失业 就是找工作”,如果还要加些修饰词,那么 就是“失业就是在有摩擦的劳动力市场上找 工作”。
1. 传统理论对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认识
寻职者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 位,而雇佣者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员工,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 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是在信息完 备的、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运作的, 因而通过工资的调整可以实现劳动力 市场的出清,从而不可能出现失业与 职位空缺同时并存的现象(即便出现 那也只是暂时的)。
充分理由。
从理论层面上简单概括三位经济学家的获奖 理由就是,在许多市场上,卖家和买家并不总 是立刻接触(因为市场是有摩擦的),由于相互 搜寻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资源(搜寻成本),于是 就造成了市场上的矛盾:职位空缺和失业人群 总是同时存在。而戴蒙德等学者开发的“搜寻 理论”正是对市场上存在着的这种矛盾冲突做 出了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三位学者还得 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政策建议):一个国家的 失业保险福利越是宽松,就会导致越高的失业 率以及越长的找工作周期(失业周期)。
根据信息搜寻理论分析职员的“跳槽”现象
根据信息搜寻理论分析职员的“跳槽”现象员工最职业的规划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在职业规划这一信息系统中,员工必须决定自己收益最大化的信息系统。
因此,在这一判断依据下,员工会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与现有的市场中其他工作机会进行权衡。
在现在的工作机会中,员工是否有机会实现与外部工作机会相同的收益,如果现有的工作机会大于外部的工作机会,员工将会理性的选择留在原公司,而当外部工作机会大于现有工作机会时,员工将会选择“跳槽”。
这种选择就是对职业这一信息系统的最佳决策过程,具体细化这一选择过程,还可以将各个选择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细化,例如继续保持现有的工作中就可能面临着工作疲劳感、晋升天花板等成本,而选择新工作环境却可能面临认识新环境的成本、开展新工作的障碍等等成本。
这种成本与收益的细化思维都将有助于员工选择最优的职业系统。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也可用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选择。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与雇主都存在对供需信息的需求,两者都会把搜寻活动推进到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搜寻的边际成本那一点,但供需双方在搜寻对象的易识别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
按常理度,劳动者识别雇主要比雇主识别劳动者容易。
道理在于,首先,劳动者与雇主之间承担的搜寻成本不对称。
当雇主在选择劳动者方面具有优势时,搜寻成本一般由雇主和劳动者共同分担;否则,搜寻成本大部分由雇主承担。
其次,搜寻目的不同。
劳动者搜寻的目的相对比较单一,就是寻找能提供最高报酬的潜在雇主;而雇主的搜寻则是寻找潜在劳动者,并对他们的劳动能力进行有效甄别。
第三,两者搜寻活动的替代程度不同。
劳动者为了生活,必须进行工作,而为了生活得更好,就必须搜寻最能发挥其潜力的就业机会。
这样,劳动者搜寻活动的替代性就低。
而雇主往往可以利用工资率与搜寻技术的替代关系来控制搜寻活动。
如雇主可通过支付较高的相对工资来降低离职率,而减少搜寻活动与降低搜寻成本,其搜寻活动的替代性就高一些。
搜寻理论的基本问题是设立停止搜寻的标准或原则。
2004-2014年“知识型失业”研究综述
现代大学教育 2014年第6期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湖南高等教育滞涨测度研究”,项目编号:XJK012CGD030。
收稿日期:2014-05-26作者简介:龙琼(1967-),女,湖南长沙人,工学硕士,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曹国辉(1969-),男,湖南益阳人,工学博士、教授,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结构研究与教学;张谨帆(198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交通规划研究与教学;周昭明(1988-),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交通安全研究与教学;益阳,413000。
2004-2014年“知识型失业”研究综述龙 琼 曹国辉 张谨帆 周昭明摘 要:“知识型失业”概念的提出不仅具有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发展视角,而且具有教育学的专业视角。
但目前“知识型失业”概念模糊、现状不明,导致“知识型失业”沦为研究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的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新名词。
知识型失业现象可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种。
多数研究者认为教育深化、劳动力市场分割、相关政策或制度不完善、高校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个体因素等是造成非自愿性知识型失业的主要原因。
对策大体从政府、高等教育机构、企事业用人单位和个体四个主体进行汇总归纳,部分对策存在执行主体不明或可执行性不强的问题。
近十年来,知识型失业研究的文献总量急增,研究人员构成扩大,研究视角日益深细、多样,对策日趋理性、可行;但总体未能突破教育经济学的思维窠臼,全球比较的视野、知识经济发展的视野有待加强。
关键词:知识型失业;教育性失业;大学生就业中图分类号:G649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6-0066-09 社会对就业和失业的关注持续保持热度。
事实上,就业与失业是一件事物的两个面度,而创业是就业及扩大就业的一种方式。
从职业搜寻理论看知识性失业
从职业搜寻理论看知识性失业[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试图运用职业搜寻理论、保留工资理论和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高校毕业生“知识性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从高校毕业生、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三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职业搜寻理论;保留工资;二元劳动力市场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大,就业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知识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如表1所示,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611万人,增长了将近3倍,这些毕业生面临着越拉越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率,从2003年的75%到2008年的70%,呈明显下降趋势。
尤其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知识性失业”问题将会加剧。
知识性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知识型劳动者,劳动力处于一种不得其用的状态。
表现为: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又不想低就于较低层次工作而成为显性的知识性失业。
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于自己工作但迫于生计或为达到其他目的屈就与较低层次的工作成为隐性的知识性失业。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eter Diamond、Dale Mortensen 和Christopher Passerines的职业搜寻理论为知识性失业提供参考价值。
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工作搜寻者通过活动来逐渐了解工资分布,通过比较工作搜寻的边际成本和可能获得的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继续搜寻。
因此,本文将尝试运用职业搜寻理论解释知识性失业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1 职业搜寻理论职业搜寻模型最早由Stigle(1961)提出,McCal(1965)在其后构建了完整的搜寻模型框架,Phelps(1970)等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该理论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求职者花费一定的搜寻时间是一种理性行为,搜寻行为不仅有助于改善信息分布结构,而且有利于人们作出最佳判断和抉择。
搜寻理论
搜寻和搜寻理论“搜寻(search)”一词最先由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J.Stigler)提出。
他把“搜寻”定义为:某一买者要购买时,总要询问许多卖者以确定最合适的价格,这样的现象叫做搜寻信息不对称和价格的离散性是搜寻的前提。
如果信息是完全对称的,买者从一开始就知晓商品的价格分布和地理分布,那么买者不需花费任何成本就可以买到使他效用最大化的商品;如果价格不是离散分布而是连续分布,那么买者可以根据已知价格推断未知价格,搜寻的成本和时间都可节省。
但现实并非如此,所以需要搜寻。
斯蒂格勒的搜寻理论这样表述:为了使购买者的效用最大化,他需要不断搜寻更多的价格,直到从购买中得到的预期节约额等于再多拜会一个销售商的代价为止。
然后,他停止搜寻,从他遇到的报价最低的销售商那里购买产品。
搜寻理论把搜寻分为固定样本搜寻和连续搜寻。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信息的搜寻是有成本的。
既然存在搜寻成本,那么,对搜寻者而言,他所面临的选择就是:“搜寻”或“停止搜寻”。
如果搜寻者决定“停止搜寻”,就意味着他在已有的机会集合中选择一项行动,搜寻过程结束;如果搜寻者决定“搜寻”,就意味着他继续搜寻新的选择对象。
必须指出,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获得自搜寻的边际收益总是下降的。
当搜寻活动使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搜寻活动才会停止。
这里,搜寻额外价格的预期边际收益是指追加一次搜寻所带来预期最低价格的减少量乘以购买量。
搜寻额外价格的边际成本由时间、交通费用、信息费用构成。
人力资本积累和物质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两大支柱,但是在二寸一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经济学家仍然把人力资本视为一种均值的自然享赋,直到五十年代中期经济学家在发现工业化国家的产出增长率大大高于劳动和资本投入增长率而形成的增长“残差”(RobertSolwo,1956)时,才一意识把人力资本投入单纯地视为量的增加而不考虑质的改进是有问题的。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舒尔兹(TheodoreW.Sch。
对中国_知识失业_成因的一个解释
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3赖德胜 田永坡(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00875) 内容提要: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知识失业”。
近年来,我国在经历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面临这样的问题。
本文以扩展的工作搜寻模型为框架,分析了当前“知识失业”产生的原因。
根据分析结果,现阶段出现的“知识失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引起的,因此应该逐步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和农村等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在确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时要适当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状况。
关键词:知识失业 劳动力市场分割 工作搜寻 技术进步一、引 言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8—2004年,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从108万增至447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18%上升到19%。
伴随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日益增加。
从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看,1996—2004年分别为9317%、9711%、7618%、7913%、8210%、9010%、8010%、70%和73%,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已有研究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知识失业”(educated unem ployment )。
①3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
① 在国外文献中,与“知识失业”对应的还有graduate unem ployment ,而且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educated unem ployment 还要高,实际上,这两个词组所指的含义基本相同,因为educated unem ployment 所研究的内容多数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在我国,通常把educated unem ployment 翻译为“知识失业”(谭崇台,2001)。
所谓“知识失业”,是指受过一定教育者的失业。
从国内外关于“知识失业”的文献来看,大多数是围绕大学毕业生的失业问题展开的,重点是对大学生失业成因的分析。
中国大学生知识性失业成因
中国大学生知识性失业成因及治理——基于工作搜寻理论框架的分析江文秀英文题目Jiang, Wen xiu2013年3月20日摘要从2006年到2012年我国大学生毕业数量将近增加270万人,但就业率却基本保持不变,意味着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知识性失业问题。
本文通过构建简单大学生工作搜模型,深入分析大学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发现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过高的保留工资,用人单位较低的人力资源投资比例和对大学生过高的期望,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的差别和教育的缺陷。
大学生知识性失业问题的严峻性是不争的事实,针对原因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对策:大学毕业生要了解自己,转变观念,树立就业信心;用人单位应加大人力资源成本投资,优化聘用体系,启动创业基金;高校必须优化专业设置,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就业指导;国家要加强经济建设,鼓励自主创业,规范劳动力市场,实行就业补贴。
关键字:大学生;知识性失业;工作搜寻理论AbstractFrom 2006 to 2012, China's college graduates have increased nearly 2700000 people, but the employment rate has remained basically unchanged, which means that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a serious problem of intellectual unemployment. This paper, by constructing a simple job search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analysis the job search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fou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are in many aspects: the reservation wage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oo high, the low 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 proportion in employing unit and of the high expectatio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jor defect of labor market and the secondary labor market employment system, and the defects in social security and education. Serious students of knowledge unemployment problem is the fact that does not dispute. The paper put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iming at those reasons: university graduates should analyse their own objectively, change ideas, set up their employment confidence; the employer should increase the cost of 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 optimize the employment system, and start a Venture Capital Fu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optimize specialty, strengthen the teachers strength, strengthen employment guidance; countries should strengthen economic construction, encourage entrepreneurship, standardizing the labor market, and put employment subsidies into effect.Key words: Undergraduate目录摘要 ...................................................................................................................... - 1 - Abstract.................................................................................................................... - 1 - 一、引言 .............................................................................................................. - 1 -(一)背景和意义 ........................................................................................... - 1 - (二)文献综述 ............................................................................................... - 1 -1. 国内文献综述 ....................................................................................... - 1 -2. 国外文献综述 ....................................................................................... - 2 -二、工作搜寻理论及其基本模型 .......................................................................... - 4 -三、知识性失业成因分析 ...................................................................................... - 5 -(一)大学生的搜寻 ....................................................................................... - 5 -1. 过高的保留工资 .................................................................................. - 6 -2. 过高的搜寻成本 .................................................................................. - 7 -(二)用人单位的搜寻 ................................................................................... - 8 - (三)工作所在地搜寻 ................................................................................... - 9 - (四)教育模式的搜寻 .................................................................................... - 10 - 四、知识性失业的解决对策 ................................................................................ - 12 -(一)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 - 12 - (二)高校: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 ............................................................. - 14 - (三)大学生:理性转变就业观念 ............................................................. - 15 - (四)用人单位:优化聘用体系 ................................................................. - 16 - 五、结语 ............................................................................................................ - 16 - 主要参考文献 ........................................................................................................ - 17 -一、引言(一)背景和意义从2006年到2012年我国大学生毕业数量将近增加270万人,随着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加上近年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欧洲次贷危机的爆发,大学生知识性失业问题凸显,意味着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知识性失业问题。
对“知识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
对“知识失业”问题的理论探讨
李薇辉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5()3
【摘要】“知识失业”是我国一种新的失业现象 ,它是某些领域对知识劳动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多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与一般失业情况相比,“知识失业”有其特点。
“知识失业”的原因既有数量上的矛盾 ,又有结构上的失衡。
针对“知识失业”问题。
【总页数】8页(P75-82)
【关键词】供求;总量;结构;对接
【作者】李薇辉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1.2
【相关文献】
1.马克思失业理论与中国失业问题的探讨 [J], 陈戴圆
2.基于教育供求视角“知识失业”问题的探讨 [J], 唐俊
3.对我国知识失业问题的探讨 [J], 高小玲
4.关于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和理论问题探讨 [J], 汪洁;
5.《资本论》视域下的\"产业后备军\"理论辨析\r——一个与\"失业\"问题的关系性探讨 [J], 徐示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7 3
7 0
7 0
业率 ( ) %
知识 性失业 ,是指 受过高 等教育 、具有较 高知识 水 平
的知识型 劳动者 ,劳动 力处于 一种不得 其用 的状态 。表现
为 :一是受 过高 等教育 的大学 生找不 到适合 自己的工作 又 不想低就 于较低 层次工 作而成 为显性 的知识 性失业 。二 是 受 过高等 教育 的大学生 找不到适 合于 自己工 作但迫 于生计 或 为达到 其他 目的屈就 与较低层 次 的1 作成 为隐性 的知识 二
性 失业 。
A应该 继续搜 寻 ,直 到二者 相等时 才应该停 止 搜寻 。如下 页图所示 ,其 中 E ( a m xW) 表示 最大 的工 资期 望值 ,c a 是 搜寻成 本 ( 单位 :元 ) ,n为搜 寻 的T作单位 数 ( 位 : 单
个) 。当寻访 总成本 曲线 的斜 率等 于最 高期 望 工 资 曲线 的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0 0 5—6 3 (0 1 1 0 2 4 2 2 1 ) 3— 14—0 3 (90 1 7 )等 经济 学 家对 此 进 行 了 深 入 的 研 究 。该 理 论 认 为 :由于劳动 力市场信 息是不 完全 的 ,求职 者花费 一定 的
随着 高等 教育发展 规模 的快速 扩大 ,就 业体制 改革 的
接 成本 。直接成 本包 括 A为 获取 工 作 岗 位 和搜 寻 岗位 的
4 3 1 4 5 9 5 9 5
大 学毕 业 生 2 2 1
20 8
38 3
数量 ( ) 万
大 学 生 就 7 5 7 3 7 2
.
信 息所作 的支 付 ;间接 成本 主要包 括机会成 本 ,即因搜 寻 所 放弃 的其他 方面 的收 益 。搜 寻成本 遵循 边 际 成 本递 增 。 搜 寻工作 的时 间越长 ,A越 能找到 满意 的工作 ,获得 的工 作 报酬越 高 。但 随着 他 在 劳 动力 市 场 寻 找 职 业 时 间 的延 长 ,未来 寻找 到的工作 岗位报 酬 的提高 幅度 递减 ,即职业
搜寻时 间是一种 理性行 为 ,搜 寻行 为不 仅有 助于改 善信息
分 布结构 ,而且 有利 于人们作 出最佳 判断 和抉择 。
假设 毕业 生 A 面 临 劳 动 力 市 场 上 一 定 的 工 资 分 布 , 其工资分 布 函数 f( ) w ,如果 A保 守工 资 Wo<W,则他 找到工作 的概 率为 :
推进 ,大学生 知识性 失业 问题 日益 突出 。如 表 1 示 ,大 所
学毕业 生 从 2 0 0 3年 的 2 2万 人 增 加 到 2 0 1 0 9年 的 6 1万 1 人 ,增 长 了将 近 3倍 ,这些毕业 生面 临着越拉 越大 的就业 压力 。大学 生 的 就业 率 ,从 2 0 0 3年 的 7 % 到 2 0 5 0 8年 的
F ( ) =P ( <W) =f势 。尤其 是 在 20 0 0 9年 金融 危 机 对 我 国的影 响 日益加 深 的大 环境下 ,大学 生 的就 业形势 更是不 容乐观 ,“ 知识 性失业 ” 问题将 会加 剧 。
表 1 我 国 2 0 - 20 0 3 0 8年 大学 生就 业 率 统 计
年份 2 o o3 2)4 ( o 2o 05 2 0 06 2o o7 2 0 08
A的T作 搜寻行 为 如下 :如 果 w ≥Wo+S C,则停 止 搜寻 ,接 受工作 ;如果 W <Wo c,则继续 搜寻 。其 中 , +s Wo为 A的保 留工资 ,s c为搜 寻成 本 ,包括 直接成 本和 间
理 论 研 讨
中国市场 2 1 01年第1 期 ( 3 总第64期) 2
从 职 业 搜 寻 理 论 看 知 识 性 失 业
夏 晴
( 门大 学 经 济 学 院 ,福建 厦 门 3 10 ) 厦 6 05
[ 摘 要 ] 随着我 国高等教 育大众化 进程 不 断推 进 ,高校毕 业 生就 业 问题 日益 凸显 。本 文 试 图运 用职 业搜 寻理 论 、
性 失业提供 参 考 价 值 。该 理 论 认 为 :在 信 息不 充 分 条 件 下 ,工作搜 寻者通 过活 动来逐渐 了解 T资分 布 ,通过 比较 T _ 作搜寻 的边 际成 本 和可能获 得的边 际收益 来决定 是否继 续搜 寻 。因此 ,本 文将尝试 运用 职业搜 寻理论解 释知识 性 失业 的原 因及 解决 策略 。
由于 持续 的职业搜 寻会推 迟就业 ,未来 工资 的折 现等 间接寻访 成本就 会 出现 ,折现 率反 映了 A 的急 躁程度 。A 的折现率 越高 就越急躁 ,越倾 向于早 日找到 工作 。较 高 的 折 现率一般 与较 低 保 守 工 资相 对 应 ,会促 使 寻 A尽 快 寻 找 工作 ,终 止 搜 寻活 动 。 因为 时 间本 身 是 一种 稀 缺 性 资
保 留工资理论 和二 元 劳动 力市场理 论 ,对高校 毕业 生 “ 识性 失 业” 问题进 行探 讨 ,并 从 高校 毕 业 生、 高等 院校 、政 知
府 部 门三 个 角 度 提 出相 应 建 议 。
[ 关键 词 ]职 业搜 寻理 论 ;保 留工资 ;二元 劳动 力市场
[ 中图分类 号] F 6 . 02 3
斜 率时 ,即是理 想 的寻访 数 量 n 。在职 业 搜 寻 时间 到达 最 优点之 前 的这 一 段 时期 ,A 处 于失 业 状 态 就 是 理性 的
选择。
21 0 0年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得 主 P trD a o d a ee im n 、D l e Motne r sn和 C r tp e asr e e h s h r se ns的职业 搜 寻理 论 为知 识 i o 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