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失业
简述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引言
失业是一种严重的经济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失业率是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可以通过多个理论模型解释,并且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失业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失业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失业率的定义与测量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无法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测量失业率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劳动力调查,调查样本中的被调查者会回答是否有工作,以及是否正在积极寻找工作。根据这些回答,可以计算出失业率。
失业的类型
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三种类型。
1.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失业。它一般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相关。例如,某个行业的需求量减少,导致该行业的工人失业。结构性失业主要由供给方面的因素引起,解决结构性失业需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劳动力转移和重组。
2.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寻找匹配工作的时间所导致的失业。当个体找到一份工作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了解工作性质、薪资待遇等信息,同时雇主也需要时间来评估应聘者的能力。这个过程中,个体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主要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匹配效率有关。降低摩擦性失业的方法包括提供更好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改善人才配对平台等。
3.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引起的失业。在经济增长期,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较低;而在经济衰退期,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周期性失业主要与经济活动的波动性有关。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稳定的经济政策来减轻周期性失业的程度。
对外经贸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施丹)第四章
23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十一分。
▲可贷资金需求的决定 ●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变动导致企业投资需求 (可贷资金需求)反方向变动
●预期利润率 预期利润率引起企业投资需求的 同方向变动
● 政府预算赤字和国际投资或贷 款产生的资金需求影响可贷资金需求 曲线的位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F1
16
15
b
c
PF0
12
b 资本积累与技术
8
进步的影响 a
劳动时间增加
4
的影响
0
100 200 300 400 500
劳动(10亿小时/年)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十一分。
第二节 就业与劳动市场均衡
一、劳动需求 1、劳动需求量
给定时期内,一国所有企业使用 的劳动小时数
2、劳动需求 其他条件不变时,劳动需求量
1、劳动投入量
劳动投入量增加引起实际GDP的 增加(沿给定的PPF和生产函数线增加)
2、(劳动)生产率的变动
▲含义:
单位劳动时间的实际GDP的变动
(PPF曲线和生产函数曲线移动)
▲影响因素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水平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六点 十一分。
实际GDP(1992年万亿美元/年)
宏观经济学习题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四
一、单选题
1、失业率的计算是用(C )。
A、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工人数量
B、劳动力总量除以失业工人数量
C、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D、就业工人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2、当大学生完成学业开始找工作时,在他们找到工作之前的这段短期失业阶段被称为:( E )
A、季节性失业
B、自愿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摩擦性失业
3、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在1992年是125,在1996年是150,那么从1992年到1996年价格上升的幅度等于:( B )
A、20%
B、25%
C、50%
D、125%
4、当价格以不同比率变化时要测量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一般观察:( D )
A、相对价格
B、机会成本
C、、生产可能性
D、价格指数
5、假定名义利率是12%,通货膨胀为8%,实际利率是( A )
A、4%
B、20%
C、8%
D、-4%
6、通货膨胀是(A )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得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量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7、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影响是指(A )。
A、造成收入结构的变化
B、使收入普遍上升
C、使债权人收入上升
D、使收入普遍下降
8、菲利普斯曲线说明(C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9、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 A )。
A. 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B. 再分配效应和进出口效应
C. 进出口效应和产出效应
D. 产出效应和实际资产效应
10、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 A )。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性质:第一、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第二、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充分利用,而把资源配置作为是既定的。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它理论则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国民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所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哪些基本分析方法?
答:(一)形式逻辑(归纳法、演绎法、
(二)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六)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4、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变化的历史性、现实性和一般意义?
答:一个学科在形成与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历史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能解决这些问。因此必然要寻求和发展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目赌了市场机制的严重缺陷,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
学的诞生,自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具有了一个较为成形、较为严密理论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失业
➢劳动者离开原来工作岗位去寻找新的工作比保留原来工作同 时寻找另一份工作更有效率,因此失业是寻找高报酬工作的一 种投资。
➢获取有关报酬的信息和职业岗位的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
工资水平
不再变动,就有:fU=sE,即:fU=s(L–U)
❖ 所以,U=sL/(s+f) 离职人口
❖ U/L=s/(s+f)
❖ 这一等式表明,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的失业是由 失业人口重新就业比率f和就业人口离职比率s共同 决定。离职比率越高,失业率就会越高;重新就 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 该模型的政策含义:要降低失业率,必须 提高重新就业率,并降低离职率。
贝弗里奇曲线
存在空缺岗 位的市场
❖考察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之间的关
系
存在失业
VA
的市场
劳动的需求大于供给 劳动的供给大于需求
失业率u高时,空岗率v会下降
空岗率v高时,失业率u会下降
O
A
U 贝弗里奇曲线
贝弗里奇曲线,表示在一个给定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中岗位 空缺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经济中很多因素的变化会引起曲线上点的移动。 •当经济出现繁荣时,使得曲线上的点向左移动; •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曲线上的点向右移动。
失业与通货膨胀(昆院)
一位失业的建筑工人的回忆
我申请去盖屋顶,可他们不需要我。因为已 经有人为他们工作五六年了,没有那么多的工作 机会。大部分工作都要求受过高等教育。我寻找 任何可以得到的工作,从清洗汽车到任何其他事 情。
自然失业率不会由于经济周 期的波动而波动,也不会由于价 格、工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 它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失去工作 S:离职率
就业 E
接受工作 f:再就业率
失业 U
LEU
fU sE
自然失业率
U s L s f
s
U L
f
U
L
1988年部分国家的失业率(%)
国家 美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日本 西班牙 瑞典 英国
三、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一)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周期性失业 Cyclical unemployment
1、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
古典主义失业 在当前的实际工资率水 平下不愿意参与工作
非自愿失业
第四章失业
凯恩斯失业理论的产生与1929 1933年的经济 理论的产生与1929 1933年的经济 1929—1933
大萧条密切相关。凯恩斯认为, 大萧条密切相关。凯恩斯认为,失业的增加是因为 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的下降而引起的, 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的下降而引起的,产品市场的 过度供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过度供给。 过度供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过度供给。这种由于 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为凯恩斯失业。 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为凯恩斯失业。要 恢复到充分就业,必须提高总的有效需求, 恢复到充分就业,必须提高总的有效需求,只有当 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状态消失后, 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状态消失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 关系才有可能趋于一致,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关系才有可能趋于一致,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在凯
恩斯看来,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是周期性的经济萧 恩斯看来, 条,因此凯恩斯失业也称为周期性失业。 因此凯恩斯失业也称为周期性失业。
二、自然失业率
劳动力:在法定年龄范围内(如16--60岁),有劳动 能力,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 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失业: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 工作并积极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
三、贝弗里奇曲线
——考察岗位空缺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考察岗位空缺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curve描述的是岗 Beveridge curve描述的是岗 V 位空缺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 彼长的关系。 彼长的关系。 假定劳动力市场当前处于AA曲 线的M点,则失业率为UB,岗位 其中, 空缺率为VB。其中,OU0等于VB, 表示摩擦失业或结构失业, 表示摩擦失业或结构失业,而 VB 则表示其他类型的失业, U0UB则表示其他类型的失业, 如周期性失业。 如周期性失业。 0 图中的AA AA曲线称为贝弗里奇曲 图中的AA曲线称为贝弗里奇曲 在古典经济中, 线。在古典经济中,劳动力市 场的均衡应该始终处于45 45° 场的均衡应该始终处于45°线 和贝弗里奇曲线的交点。 和贝弗里奇曲线的交点。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课件 失业理论课件
ut ut 1 ( gt g )
f
Y Y
f
Y
) f u u(3
是反映产出增长对失业率的 影响系数。 美国在1960-1998年间值约 为0.4,正常增长率为3%:美 国产出增长率比正常增长率 3%提高1个百分点,失业率下 降大约0.4个百分点
产出缺口(GNP CAP)
工资刚性与非自愿失业
工资刚性:指由于工会
和工人对货币工资率下降 产生强烈抵抗,或者是由 于政府的最低工资政策等, 货币工资表现出只能上升
非自愿失业:工资刚性下 实际工资率往往高于出清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水平,
在此工资水平下,愿意工
作人数超过市场对劳动力 的需求数,由此形成非自 愿失业。
不能下降的特性。
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的一份报告
目前无城市户口农民工已占据第二产业岗位57.6%, 商业和餐饮业52.6%,加工制造业68.2%,建筑业 79.8%,农村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发展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已逐年降低,2011年左右 劳动人口就开始不再上升,2021年出现负增长。 如果禁止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话,最迟到 2009 年,我 国城市将普遍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构成我国的“比较优势”,限制 劳动力转移将使 “比较优势”源头缺水,同时会加 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动荡。
失业的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失业的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
失业是指在经济中,有一部分的劳动力没有找到工作,或者有工作但没有得到充分的雇用机会而处于无工作状态。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情况。
失业率是一个衡量失业水平的指标,它通常被定义为劳动力中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率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失业率过高会导致经济增长减缓,社会稳定性下降,政府财政压力增加等问题。
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可以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通常需要长期政策的支持和改革才能得以解决。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业机会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通常是暂时性的,通过政策调整和市场调节可以缓解。周期性失业则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通常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支持才能得以解决。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一个低失业率的经济更为健康和繁荣。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加大就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力度、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实施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稳定性和政府财政收入等问题。
经济学-(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篇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经济增长
第四章失业
第五章通货膨胀
第六章开放经济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失业
1.什么是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有什么区别?
答:(1)自然失业是指那些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无关,由“自然”因素(如劳动市场的人口流动、技术变化等)决定的失业人口。自然失业是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即没有周期性失业的状况。当所有的失业都是季节性、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2)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区别:①自然失业与市场机制无关,因为在劳动市场供求平衡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摩擦性和结构性人口;而周期性失业与市场机制有关,是劳动市场供求失衡的产物。②自然失业(古典失业)可以认为是一个长期现象,而周期性失业(凯恩斯失业)则是一个短期行为。③虽然自然失业人口会不断变化,但一般来讲相对比较稳定,因为它是由一个经济“自然”因素决定的;而周期性失业人口的变化幅度则较大,它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2.为什么在一个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经济中,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
答: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其原因在于:
(1)从同质性角度来看,劳动市场中的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劳动者能够胜任的岗位不同,不同的劳动者愿意从事的职业也不同。当劳动市场发生变化时,这种不同质的劳动就构成了市场转移的障碍,或者说,构成了市场转移成本。结构性矛盾引起的失业规模的大小,与转移成本高低有直接联系。转移成本越高,花费的时间越长,失业
问题就越严重。
(2)从完全信息角度来看,劳动市场的信息并不是完全的,劳动者并不知道所有空缺职位的信息,企业也无法清楚了解所有申请者的才能和潜力,双方所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充分的,这样,劳动者在寻找工作中必然产生成本,也就是职业搜寻成本。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宏观经济学失业类型
宏观经济学失业类型
失业是一个经济体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宏观经济学对失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类。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特征被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本文将从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三个方面来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某些行业和职业可能会面临衰退或消失,从而导致该行业或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比如,随着工业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业行业遭受了冲击,许多手工艺人面临失业。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普通劳动者可能会因为缺乏技术技能而失去就业机会。结构性失业通常需要通过转行或再培训来解决。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工人寻找合适职位所需的时间而导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通常是暂时性的,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所导致的。例如,当新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时,他们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市场情况和择业机会。此外,摩擦性失业还可以发生在工人辞职或被解雇后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摩擦性失业,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需求增加,企业扩大生产,就业机会增加,失业率下降。但当经济
进入衰退期时,需求减少,企业减少生产,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周期性失业通常与经济的景气度密切相关。例如,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往往导致大规模的失业。为了减少周期性失业,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除了以上三种经典的失业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失业也值得关注。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需求变化导致的失业,比如农业、旅游和零售行业。此外,隐性失业是指那些想要工作但无法找到工作的人,他们不计入失业率。结构性失业率和自愿失业也是失业的两个衍生类型。
宏观经济学 04劳动市场.失业
■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
对应于均衡就业量的总产量称为充分就业产出, 也称为潜在GDP。
Y AF ( N , K )
充分就业不是人人都有工作。
W/P Ns
的产出为自然率产出,即充分就业产出。
四 、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 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
■
周期性失业与经济衰退和扩张密切相关。在经 济扩张时失业量明显减少,周期性失业率为负;在 经济衰退时失业量急剧增多,周期性失业率为正。
四 、自然失业率与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取决于经济中的各类结构性因
素:技术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等。
一、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比如:
■电脑的发明减少了对打字机工人的需求,而对操
作电脑的工人需求增加了;
■产品价格发生变化后,可能带来某些地区劳动需
求增加,另外一些地区劳动需求减少。
一、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
一、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函数: W Nd Nd ( ) P
W/P
Nd
0
N
二、劳动供给曲线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一般均衡: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以及这两种市场相互之间的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每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在某一价格下同时趋于相等,社会经济将达到全面均衡状态。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足够的货币,现金来支付开发。
谨慎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
流动偏好:是指因现金存在流动性,使人们更希望持有更多的现金。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种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二、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B)
A、为正
B、为负
C、为零
D、等于1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B)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
D、发生转动
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持有货币事由于(D)
A、交易动机
B、谨慎动机
C、投机动机
D、以上都正确
4、投资需求增加会引起IS曲线(B)
A、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
B、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C、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
D、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5、IS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A)
A、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时的均衡货币额
C、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
6、下列引起IS曲线左移的因素是(C)
A、投资需求增加
B、政府购买减少
C、政府税收增加
D、政府税收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失业理论的产生与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密切相
因是周期性的经济萧条,因此凯恩斯失业也称为周期性失业。
二、自然失业率
是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结构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 有收敛点的失业率。也就是说无论经济如何波动,自然失业
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后,每个经济仍然总会存在一定 比例的失业人口,近年来这一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即使是 经济繁荣时期,这部分失业仍难以消除,因此一般认为,这 些失业人口是在经济的动态变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弗里德 曼在《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把这种失业称之为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对总劳动力的比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E Vm 0
周期性 45° 失 业
M A U
U0
Um
图4.3 贝弗里奇曲线
第三节
实际工资刚性
上节讨论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的失业。本节 讨论造成自然失业率的另一种原因——由于 人为的因素导致的失业——实际工资刚性, 具体原因主要有:①最低工资法;②内部 人——外部人理论;③效率工资理论。
Leabharlann Baidu
一、最低工资法
2.最优搜寻理论:搜寻的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当
获得更高报酬递减:W (t ) / t 0, 2W (t ) / t 2 0; 花费的成本递增:C (t ) / t 0, 2C (t ) / t 2 0; 搜寻均衡的条件:W (t ) / t C (t ) / t
该模型的政策含义:要降低失业率,必须 提高重新就业率,并降低离职率。 模型的问题:没有回答最初的失业是从哪 里来的。 原因:劳动力市场以内和以外的因素。 P.78
第二节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本节讨论由于信息不完善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属于自然 失业,这时,劳动力市场是均衡的。
第四节 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 一、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 二、失业人员的构成 三、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及其原因(失业回滞理论) 四、主动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控制劳动的供给规模,如延长 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降低最 低工资;进行职业培训;提供 就业信息;加速劳动流动等。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章 失业
本章讨论古典学派的失业理论 1.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 2.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3.实际工资刚性 4.失业的构成和治理政策
在第二章里介绍了一个最简单的宏观经济长期均衡模型。 在模型里,我们假定在一个封闭的非货币经济中,资本 存量、劳动力和技术都是不变的,并且劳动力全部被雇 佣,不存在失业现象。这一假定只是为了简化分析,而 现实的宏观经济运行相当复杂,上述前提往往是不能满 足的。在这一章里,我们就来考察劳动力资源闲置的情 况。 失业问题一直是宏观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对 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能够 充分利用这部分生产要素,全社会的产出水平能得以提 高;对失业者个人而言,失业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 因此失业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降低失业率一直以 来都是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章主要讨论古典学派的失业理论。第一节首先分析 失业的类型并介绍自然失业率概念。第二节讨论宏观经 济处于一般均衡时的失业情况。在第三节中,我们从劳 动力市场功能发生障碍角度来分析失业产生的原因。第 四节对失业的治理作一初步的探讨。
劳动者的最优决策行为决定 了劳动者为寻找满意的工作 进行搜寻的最优时间长度, W&C 也就是他自愿失业的时间。 劳动者在搜寻工作期间处于 自愿失业状态。 影响最优搜寻时间的因素有 很多,我们都可以将其归结 为W(t)或C(t)曲线的移动。 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对失业 率的影响。
A
A'
W(t) C(t) C'(t)
的平均质量,因工资降低的影响而下降。
努力程度:如果所有的厂商都支付使劳动力市场出清的工资,努力工作 对任何工人来讲都是不合算的,工人会作如下推理:“如果我偷懒没有 被抓到,我得到了报酬并减少了努力工作的辛苦;如果偷懒时不幸被抓 到了,我就会被开除,但市场是出清的,我很快就会找到一份工资相同 的新工作,实际上并不存在对偷懒时被抓住的惩罚。”将工资确定在市 场出清水平以上,意味着引进了惩罚机制。偷懒不幸被抓将可能不得不 忍受一段时间的失业。如果一个失业工人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资为厂商工 作,他也不会被雇佣。因为厂商知道他的承诺是不可信的,在更低的工 资下努力工作是不合算的,这里存在一个道德陷阱问题。 效率工资理论对出于良好愿望的政府的失业救济金政策的效果提出了一 个悲观的预测:更高的失业救济金会带来一个更高的失业率。失业救济 金降低了失业成本,为激励工人努力工作,厂商现在必须把工资提得更 高,这将导致一个更高的失业率。 劳动流动率:降低工资使工人辞职的比率——劳动流动率上升,雇佣新 工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发现最适合其天分与兴趣的工作都是要花成本 的。因此厂商试图通过支付高工资来降低劳动流动率。
关。在经济的全面萧条期,社会总需求急剧萎缩,失业人数 高度膨胀,工资水平一降再降,却对缓解失业问题无济于事。 凯恩斯认为,失业的增加是因为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的下降 而引起的,产品市场的过度供给导致丁劳动力市场的过度供 给。这种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为凯恩斯失业。 如果出现凯恩斯失业状态,劳动市场的价格机制就可能失灵。 这是因为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产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 象不可能消除,而由于对劳动力需求是对产品需求所引致的 需求,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象也不可能消除,而要恢 复到充分就业,必须提高总的有效需求,只有当产品市场供 大于求状态消失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才有可能趋于一 致,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在凯恩斯看来,引起失业的根本原 周期性失业问题将留在本书的第二篇中进行讨论,在本章的 以后分析中,均不考虑周期性失业问题。
第一节 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
一、失业的类型
根据对失业产生原因的不同解释,失业可以分为古典失业和凯恩斯 失业。 古典失业是与古典学派理论相联系的。在古典学派理论里,失业实 际上是劳动力市场上供求不相等的结果。供求失衡的关健在于劳动 力市场上的工资率不是在市场出清的水平上。当实际工资水平过高 时,劳动力市场供给就会大于需求,就会出现失业现象。如果劳动 力市场上工资水平可以充分变动的话,当失业存在时,工资水平可 以不断下调,使得劳动需求不断增加,失业现象最终能得到清除, 因此劳动市场的价格机制总是能使整个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因此,在古典模型,只要工资具备充分伸缩性,失业只可能是摩擦 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但是,如果工资水平不能充分调整,比如政 府最低工资法规定了工资的下限等,这时失业就不可避免了。在古 典失业理论中,失业的持续存在,一定是劳动工资下降受到了市场 以外的其他障碍,而只要让劳动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大规模的失业 就不可能存在。
内部人—已经就业的劳动者;外部人—劳动市场上的失业者。
三、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不能下降到消除失业的均衡水 平是因为,厂商可能发现,支付给工人高于劳动力市场 出清时的工资,能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利润。 经济学家已找出三个理由说明厂商可以通过支付高工资 而受益:①工资影响劳动力队伍的质量;②工资影响劳 动者的努力程度;③工资影响劳动流动率。 劳动力队伍的质量: 当一个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 时,他担心如果消减所有工人的工资,最好的工人最有 可能离去。毕竟,这些工人将比那些效率低的同行更有 信心能在原有(或更高)的工资水平上找到一份新工作。 这是一种逆向选择效应:为一个厂商提供劳动的那些人
Beveridge curve描述的是岗位 空缺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 长的关系。 假定劳动力市场当前处于AA曲 线的M点,则失业率为Um,岗 位空缺率为Vm。其中,OU0等 于Vm,表示摩擦失业或结构失 业,而U0Um则表示其他类型的 失业,如周期性失业。 图中的AA曲线称为贝弗里奇曲 线。在古典经济中,劳动力市 场的均衡应该始终处于45°线 和贝弗里奇曲线的交点。
B 0
B'
t* t*1
t
图4.1-4.2 最优搜寻时间的确定 和失业保障制度对事业的影响
失业保障制度对失业率影响的另一种
分析:保留工资
保留工资的概念; 失业救济和保险增加了劳动者在失业
状态时的满意程度,从而提高了保留 工作水平。
三、贝弗里奇曲线
——考察岗位空缺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V A
——令人失望的结果,往往是善良的愿望造成的。
失业 S
W/P 在实际工资刚性的条件下,劳动 力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出现障碍,当 劳动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实际工资 (W/P)1 率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率,于是失业 就会产生。最低工资法是导致实际工 (W/P)0 资刚性的原因之一。 最低工资法的本意是为保护低收 入者的利益,结果却使他们陷入了更 加不幸的境地。最低工资法对青年的 失业影响最大。国外实证研究表明, 最低工资水平提高10%,青年的就业 0 人数就降低1%—2%。 负所得税或许是更经济,效果 也更好的帮助穷人的方法。
1.搜寻满意的职位空缺需要时间; 2.搜寻的时间越长获得更高报酬职位的可能性就越大; 3.离职找工作效率更高,失业是寻找高报酬工作的一项 投资; 4.获取有关职业岗位和报酬的信息是要耗费成本的。
搜寻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严格的说应该是:继续搜寻的 预期边际收益现值等于预期的边际成本)时搜寻就会停止。
一、基本概念
1.摩擦性失业及其原因 2.结构性失业及其原因 3.结构性失业的规模与劳动力转移成本 转移成本的大小取决于:(1)不同产业部门的差异程度; (2)人力资源的初始水平和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失业问题——结构失业?总量过剩?
二、职业搜寻理论(由于信息不完全)
1.基本假定
E D
L1
L
L
图4.4 实际工资刚性和失业
二、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内部人—外部人模型着重研究培训成本的重要性。每个厂商都需要一支 劳动力队伍,新雇员要按照该厂商的运行方式接受特殊的培训。大多数 培训是由内部人来完成的。内部人会认识到,通过培训新工人(外部 人),他们与厂商讨价还价时的地位降低了,即使厂商答应继续支付给 他们比新手更高的工资,但这种承诺是不可信的,毕竟他们是在培训自 己的替代者。在将来讨价还价时,雇主可以利用这些低工资工人的存在 来对现有的雇员施加降薪的压力。了解到这一点,内部人在培训新工人 时拒绝与厂商合作,除非新雇员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一致。厂商也就只 能通过提供给双方相似的报酬来实现这一点,这样就造成了工资刚性, 提供给新工人的工资无法降到均衡的水平,失业会持续存在下去。 此外,该模型还强调,即使内部人竟然愚蠢到去积极的培训新工人,厂 商也不会真的认为新工人愿意在低工资下工作。因为外部人一旦得到培 训,就变成了训练有素的内部人,从而被提供高工资的厂商吸引走。
假定L表示劳动人口数量,E表示就业人数,U表 示失业人数,因此有 L=E+U,U/L就是失业率。 如果 f =再就业人口/失业人口表示重新就业率, 重新就业人口 s=离职人口 /就业人口表示就业人口中的离职率, 且都是常数,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失业 率不再变动,就有:fU=sE,即:fU=s(L–U) 所以,U=sL/(s+f) 离职人口 U/L=s/(s+f) 这一等式表明,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的失业是由 失业人口重新就业比率f和就业人口离职比率s共 同决定。离职比率越高,失业率就会越高;重新 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率一般被认为是社会难以清除的。这种失业率的存在和大小 与劳动力市场结构、信息完备程度、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多种 因素有关,而与市场经济运行本身无关。 从长期来讲,失业率最终会回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因此在 近年来国外失业理论文献中,自然失业率是一个更为重要的 概念。动态地看,失业率的决定是两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 结果:一方面部分失业人口经过一段时期以后能重新找到工 作;另一方面,就业人口中又会不断游离出新的失业人口。 这里,用一个简单的动态模型来讨论自然失业率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