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新进展

合集下载

劳动力市场理论解析

劳动力市场理论解析

劳动力市场理论解析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市场中,劳动者以各种形式提供自己的劳动力,而雇主则以工资或报酬来购买这些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涉及到供求关系、工资水平、就业率等因素,并对整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将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论进行解析。

一、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工资水平和就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供给方面,劳动者提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结构、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

需求方面,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取决于生产规模、技术需求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

供求关系的均衡决定着工资水平和就业率的稳定,供过于求会导致工资下降和就业率下降,需求过于供应则会导致工资上涨和就业率上升。

二、工资决定理论关于劳动力市场中工资的决定,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工资取决于劳动者对生产的边际贡献,即雇主愿意支付的劳动力边际产品的价格;劳动力成本理论则从成本角度解释了工资的决定,即企业用来雇佣劳动力的成本;协议理论则认为工资是双方通过谈判达成的一种协议结果。

这些理论各有其优势和适用范围,解释了不同情况下工资水平的变动原因。

三、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和弹性劳动力市场的刚性和弹性是影响市场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刚性指的是劳动力市场在面临外部冲击时的响应速度和程度。

刚性较大的市场往往不容易适应经济变化,存在着工资不灵活和就业难以调整的问题。

而弹性则指的是劳动力市场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较高的市场往往能够更快速地适应经济形势,提高就业率和调整工资水平。

四、劳动者的选择行为和就业市场劳动者的个体行为和选择对市场的运作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就业市场的存在使得劳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就业机会,而劳动者的选择行为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

此外,个体的技能水平、教育程度、经验等也会对就业市场的竞争产生影响。

劳动者的选择行为和就业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运作。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劳动力市场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对于各国的经济增长、劳动力政策以及就业形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探讨,旨在了解其发展动态以及对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现状1. 劳动力规模与结构全球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庞大,涉及到亿万人口。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全球劳动力人口在过去十年中稳步增长,预计未来几十年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全球劳动力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制造业和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而服务业和知识工作者的比例不断上升。

2. 劳动力流动与移民全球化促进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与移民。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倾向于移居到经济发达国家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同时,随着劳动力流动的增加,一些国家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需要通过引进外来劳动力来填补。

3. 技术进步与自动化技术进步和自动化的发展正在对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一些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需求逐渐下降,更多的工作正在被机器取代。

这对于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新的工作需求。

二、全球劳动力市场的趋势1.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凸显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全球劳动力市场正朝着更加知识化、技能化的方向发展。

具备高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劳动者将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而只具备基本技能的劳动者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2. 弹性就业模式的出现弹性就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自由职业、远程办公等形式的工作。

这种趋势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需求。

3. 跨国公司对劳动力市场的塑造作用跨国公司对于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招聘和就业活动,推动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带动了全球各地就业机会的发展。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和匹配理论评价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和匹配理论评价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和匹配理论评价作者:端木云霄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05期【摘要】搜寻理论着眼于解释现象,为什么有人找不到工作的同时又有大量职位空缺;而匹配理论作为广义的搜寻理论的一大发展,更多地倾向于用数字表现这一搜寻匹配的过程,解决上述失业问题的目的性更加明显,也更能有效地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可以说,最初的搜寻理论更多地在进行理论分析,而匹配理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相结合,摆脱了纯理论的桎梏,试图为人们的行为与政策实施提供指导,从而变为一种更加实用的理论。

【关键词】搜寻理论匹配理论劳动力市场均衡失业一、搜寻理论概述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流动是永续存在的,在职的人们可能会因为薪资等因素而去寻找更加理想的工作;每年,又有以毕业生为代表的大量新生劳动力流入劳动力市场,开始寻找工作;同时,退休的工人、经理人退出这个庞大的市场,留下了一些职位空缺,促使企业、单位寻找新的劳动力来填补。

但是,由于市场信息并不是完全充分的,劳动者又具有异质性,即使在职位空缺数量与失业人数均等的情况下,空缺与失业还是会并存。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以便更好地解决失业问题?工作搜寻,作为劳动力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此现实条件下有了研究的必要性。

工作搜寻理论将搜寻行为划分为外部工作搜寻与内部工作搜寻两种情形。

对于外部搜寻,假设求职者对工资分布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同时排除了在职搜寻。

它把“可接受工资”作为一个关键值,结合边际收益法则用来解释求职者是否接受工作的行为,并且分析了通货膨胀等因素对这一关键值的影响。

该理论还引入了雇佣成本以及工会力量这两大因素,比较全面地解释了内部工作搜寻的行为。

二、匹配理论概述匹配理论的核心是匹配函数,它被认为是一种“搜寻工具”,遵循规模报酬不变的规律,描述了空缺职位数、求职人数与匹配完成的职位数量的关系。

匹配理论致力于对一些变量如何影响失业进行定量分析,它的微观基础主要是协调失灵,求职者的异质性,不同市场的加总以及流量存量匹配。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近14亿的人口数量。

其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是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始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创新化升级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正在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劳动力市场的现状1.就业形势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体良好,但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2%。

就业形势总体较好,但是仍然存在结构性失业、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些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难度仍然较大。

此外,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面临较大的困难。

2.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中国的劳动力素质越来越高,但还有提升空间。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由于产业升级和技术变迁的加快,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也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

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缺乏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不少企业的难题。

3.收入差距中国的收入差距在过去10年间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一方面,我国不同地区之间民生水平差距较大,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与内陆、西南、西北地区相比收入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还存在于不同的收入层次内。

高收入人群正在享受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较低的收入群体却在低收入的压力下苦苦挣扎。

二、劳动力市场的未来趋势1.失业率稳定未来几年,中国的失业率将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尽管新的经济形势带来了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努力,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能够保持稳定。

2.外部压力未来几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

2024年劳动力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劳动力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劳动力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人才供需情况以及工资水平等关键信息。

本文将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劳动力市场概述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供求交易的市场。

目前,全球劳动力市场面临多种挑战,包括技术变革、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

这些挑战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形势是劳动力市场中最关注的指标之一。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的就业率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形势差异较大。

一些国家面临着高失业率和长期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一些地区则呈现出人才短缺的情况。

人才供需情况分析人才供需是劳动力市场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才需求领域也发生了变化。

高科技行业、金融服务业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行业的需求则在逐渐减少。

工资水平分析工资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中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的重要指标。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工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普遍较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不同行业和职位的工资水平也存在差异,高技术行业和管理岗位的工资往往更高。

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其次,全球化使劳动力市场更加国际化,人才的跨国流动增加了市场竞争性。

再者,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

未来趋势展望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将受到技术进步、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行业可能会面临转型和消亡,同时新兴行业和职位的需求将增加。

人才供给和需求的差距可能继续存在,对劳动者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搜寻摩擦市场:搜寻和匹配模型的进展及其应用

搜寻摩擦市场:搜寻和匹配模型的进展及其应用

搜寻摩擦市场:搜寻和匹配模型的进展及其应用一、引言阿罗一德布鲁范式是一种理想状态(斯塔尔,2(X)3),它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假设: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买方和卖方,买卖双方拥有商品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完全信息,市场交易可以无任何阻碍地瞬时完成,买卖双方无需经过搜寻过程就可以找到交易对手,市场总能达到出清的状态。

然而,现实中的市场并不能满足阿罗■德布鲁范式的理论假设。

在现实市场中,随时存在阻碍交易顺利达成的因素。

因此,买卖双方要达成交易,通常需要经历一个搜寻过程。

譬如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雇主在寻找雇员, 另一方面雇员也在寻找雇主。

搜寻过程需要耗费时间和资源,即花费搜寻成本,这就是所谓的搜寻摩擦①(search frictions)o正因为如此,市场才会常常处于非出清状态,就像劳动力市场上同时存在失业和空缺职位那样的市场非出清状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s美国西北大学的戴尔•莫滕森Qh T. Mortensen)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cs)这三位经济学家对劳动力市场的非出清状况,即存在搜寻摩擦的市场进行了理论分析,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

因此,201()年1()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2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这三位学者。

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这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取得者提出了分析搜寻市场的理论框架。

其中,戴蒙德奠定了该理论框架的基础,莫滕森和皮萨里德斯进一步扩展了该理论框架,将戴蒙德提岀的搜寻和匹配模型应用于分析存在搜寻摩擦情形下的价钱不同(prig dispersion)和经济效率,进展了基于搜寻和匹配模型的失业理论,而且运用该理论深切分析了失业的决定因素。

戴蒙德、莫滕森和皮萨里德斯能荣膺2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因为他们的研究与现实经济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日益显著。

本文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分析,了解该市场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1 劳动力市场总体概况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主要部分。

其中,城市劳动力市场较为发达,包括白领、蓝领、服务业等不同类型职业;农村劳动力市场则主要涉及农业和建筑劳动力等领域。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力规模为9.69亿人,其中城镇劳动力为4.07亿人,农村劳动力则为5.62亿人,占总人口规模中的78.5%。

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规模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1.2 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中国的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表现较为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去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1万人,实现了计划目标。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同样较为稳定,主要涉及农业就业和建筑业就业。

从就业行业来看,中国的三大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餐饮业。

这三大行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三成,表明中国的第二产业仍然是就业的重要支撑领域。

1.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尽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总体规模巨大,但该市场的结构问题依然十分显著。

首先,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

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大量的工薪阶层和高收入人群使得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就业稳定性也比较弱;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则较少,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失业和贫困风险较大。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

尽管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岗位数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许多劳动力市场岗位变得供大于求,增加了个体失业的风险。

1.4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中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影响最为深远的趋势。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

(三)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四)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划分
主要劳动力市场 次要劳动力市场
五、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力市场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
(二)非经济因素
组织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 歧视因素
第二节 同质劳动力市场
一、均衡的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演变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起源
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起源有二个:
➢ ①约翰·穆勒(John·Mill)和凯恩斯——劳动力 市场具有非竞争性质。
此学说奠定了劳动力市场细化和结构化的基本概念。
➢ ②20世纪60 年代对美国城市劳工和贫困问题的研究, 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分析。
☞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 态,即变量均等; ☞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 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
古典均衡:同时具有这两方面含义的均衡
2.现代经济学对均衡的理解
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 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 不再变动的状态。
S=f(W) D=f(W)
将劳动力供求曲线在同一图上重叠,用图4-1 可以说明静态均衡的形成。
图4-1 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在图4—1中,横轴为就业量L,纵轴为工 资率W,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S为劳动力供给曲 线,对应于纵轴上的每一种工资水平,沿水平方 向做出一条直线,该直线会与劳动力供给曲线S 和劳动力需求曲线D相交,由交点向横轴作垂线 就会形成与其相对应的劳动力供给量与需求量。 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相交之处即 是均衡工资率we和均衡就业量Le
• 在失业U的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处于供大于 求状态,职业空位V则是求大于供的表现。

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市场,也就是雇主和雇员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制度进行交易,达成对劳动力的需求和提供满足。

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科技的进步,劳动力市场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现状1.就业形态多样在现代经济体系下,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态不再单纯地局限于传统工业和制造业,而是多元化、良莠不齐。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

此外,自由职业者、兼职人员、自营创业者等新型就业形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失业人口不容忽视在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口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企业减员等原因,失业人口数量较多,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各界都在探索好就业、稳就业的有效路径。

3.用工需求和用工能力匹配度低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不同行业和领域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不同。

但是现实中往往存在用人单位需求的岗位与劳动力本身能力不匹配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使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限制。

二、劳动力市场未来发展趋势1.智能化劳动力市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日趋智能化。

未来的雇主将会使用人工智能来精确定位和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技能,并根据其反馈的数据持续优化招聘和雇佣策略。

2.灵活就业形态逐渐成为主流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灵活就业将逐渐成为趋势。

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自由职业者、兼职者、自营创业者等灵活就业的形态。

这也将对传统的雇佣关系产生挑战,雇主们将需要找到更加灵活优化的管理方式。

3.大数据将改变招聘和管理方式在智能化劳动力市场的背景下,大数据也将成为管理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未来的管理者将能够更好地评估员工的表现、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工资和福利政策,以及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政策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政策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也随之变化。

这篇文章将讨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1.1 人口和就业人口增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多。

几十年来,全球人口的增长一直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7亿。

人口的增加有助于劳动力市场,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就业的需求尚未充分满足。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一些国家可能会面临人口流失的问题。

这也会引起一些问题,例如劳动力短缺,以及在一些行业中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

1.2 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

很多企业开始将部分劳动力转移到自动化中。

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在生产线上减少人工成本。

然而,这也会导致没有太多技能的工人失去工作。

这些工人可能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技能,以便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1.3 全球化和移民全球化和移民的兴起也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

不同国家之间的通信和贸易也意味着企业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好的员工,并在不同国家进行招聘。

移民流入也可以为某些行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以应对就业需求增长。

不过,兴起的全球化和移民也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

例如,当越来越多的人移居生活并工作在不同国家时,可能会出现卫生、法律和就业机会方面的发展差异。

二、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2.1 低收入人群和生活标准实施针对低收入人群的扶贫政策可以帮助减轻其生活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例如,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住房费用、医疗费用以及教育费用,以帮助低收入人群减轻生活负担。

2.2 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政策推动这方面发展也是刻不容缓的。

政府可以提供一些培训计划来帮助工人获取新的技能,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还可以在学习方面进行政策改善,例如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便人们能够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

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研究

劳动力市场理论与政策研究
主讲教师: 主讲教师:申晓梅 教授
一、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一般原理
(一)劳动力市场界定36 广义与狭义 (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1、雇佣与租赁 2、所有权与使用权 3、工资决定的特殊性 4、非经济因素作用 5、社会力量作用
(三)劳动力市场构成与类型 三 1.劳动力市场构成 包括四大要素 劳动力市场构成:包括四大要素 劳动力市场构成 (1)主体 )主体: 需求方—需求特点 派生性;利润最大化 需求特点: 利润最大化; 需求方 需求特点:派生性 利润最大化 供给方—供给特点:非物质性,异质性; 供给方 供给特点:非物质性,异质性; 供给特点 劳动力市场人口按就业状态的不同,划分如下: 劳动力市场人口按就业状态的不同,划分如下:
(四)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及制度保障 劳动力市场运行: 1、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 、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 供求机制: (1)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 影响供求因素? 影响供求因素 宏观?劳动参与率 不等于就业率或失业率; 劳动参与率; 宏观 劳动参与率 不等于就业率或失业率 微观?工资水平 非劳动收入、家庭因素、 工资水平、 微观 工资水平、非劳动收入、家庭因素、个人偏 好等 南98 影响需求因素? 影响需求因素 宏观……..? 宏观 微观…… ? 67 微观 (2)竞争机制 ) 择业竞争,在业竞争,人才竞争; 择业竞争,在业竞争,人才竞争;
(2)工资收入分配市场化制度及作用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要取得合理的报酬,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要取得合理的报酬,即能体现人 力资本投资的报酬; 力资本投资的报酬; 工资差别形成及理论综述: 工资差别形成及理论综述: ①定义: 定义: ②分类: 分类:
人大243 人大243
246
补偿性一劳动负效用补偿性; 非货币性损失) 补偿性一劳动负效用补偿性;(非货币性损失) 风险补偿性;人力资本补偿性; 风险补偿性;人力资本补偿性; 非补偿性一竞争性工资差异; 非补偿性一竞争性工资差异; 垄断性一基于特殊素质; 供给无弹性)或基于行政权力; 垄断性一基于特殊素质;(供给无弹性)或基于行政权力; (3)社会保障制度及作用 作为人,必满足基本需求 作为人,必满足基本需求……;可持续性保证; ;可持续性保证; 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1 劳动力市场供给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主要来自农村转移就业人口和城镇居民就业人口。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

1.2 劳动力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兴产业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

1.3 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部份地区和行业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份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分析2.1 薪酬水平差异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行业差异。

普通来说,城市劳动力的薪酬水平要高于农村劳动力;高技能岗位的薪酬水平也要高于低技能岗位。

2.2 薪酬水平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逐渐提升。

但是,薪酬水平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存在差异,部份劳动力收入增长缓慢。

2.3 薪酬水平公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公平性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要实现薪酬水平的公平,需要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分析3.1 就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服务业和高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减少。

3.2 就业岗位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稳定性也在提升。

但是,部份劳动力仍面临着就业岗位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3.3 就业环境改善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就业环境改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便性和适应性。

通过减税降费、扶持创业等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环境的改善。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与发展趋势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与发展趋势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与发展趋势一、市场的供给结构在劳动力市场中,供给结构是指为获得收入而愿意提供劳动力的人口群体。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供给结构包括劳动力参与率、工作时间和交通状况等因素。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参与率和工作时间都有所不同。

劳动力的参与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工作环境等。

从国际上看,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如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劳动力参与率普遍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

同时,教育程度对劳动力供给结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不同行业之间的工资水平及职业前景,也会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结构。

例如,在中国,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入了服务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二、市场的需求结构在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的平衡状态中,需求结构是指劳动力市场中企业或雇主对人才的需求。

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了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新兴企业的涌现和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得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

另外,随着劳工法规的完善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大量的女性和老年人开始参加到了劳动力市场中,也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也在不断变动,并且呈现出多个发展趋势。

首先,劳动力市场的供应量将会逐渐增加。

随着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的劳动力市场供应量会逐渐增加。

同时,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劳动力的流动性也会逐渐增强,人才市场的规模会不断扩大,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应量。

其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将会对市场需求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互联网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加。

了解劳动力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方法

了解劳动力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方法

了解劳动力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领域。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趋势对于政府决策者、企业经营者和就业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深入了解劳动力市场,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劳动力市场调查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人口统计学分析人口统计学分析是劳动力市场调查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对人口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关劳动力市场的基本信息。

例如,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就业率,可以了解到年轻人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分析不同教育程度的就业率,可以了解到教育对就业的影响等。

人口统计学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状况以及不同人群的就业情况。

二、劳动力供需分析劳动力供需分析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劳动力市场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和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人才短缺情况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供需差异。

为了进行劳动力供需分析,我们可以利用调查问卷、面试记录、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渠道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劳动力供需分析,我们可以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企业制定人力资源策略等提供参考依据。

三、薪资分析薪资分析是劳动力市场调查中另一个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对薪资水平和薪资差距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劳动力市场的薪资状况以及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薪资差异。

为了进行薪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公开数据、调查问卷、企业的招聘信息等渠道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薪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不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薪资的涨跌趋势以及薪资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四、职业发展分析职业发展分析是劳动力市场调查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析方法。

通过对不同职业的需求变化、职业发展前景、职业技能要求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劳动力市场中不同职业的情况。

为了进行职业发展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就业调查、职业发展报告、行业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分析。

劳动力流动理论的思路变迁与路径探索

劳动力流动理论的思路变迁与路径探索

劳动力流动理论的思路变迁与路径探索孙晓芳【摘要】This paper reviews th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macro-migration model, micro-migration theory, social network theory and elaborates on the different concerns in different economic period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dual economic analysis framework, the paper reviews the theory on domestic labor migra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lack of a logical link in the current studies in China and the failure to come to the nature of the phenomenon of labor migration are the main defects. Considering "shortage of migrant workers" ,"tide of rushing home" , "difficult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and "beachhead battle" ,the author proposes research priorities that explore the essence of these phenomena and establish the generalized theory to explain labor migration in China effectively. It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eference of subject of labor ( individual) , which is called heterogeneity involving non-economic factors. In particular, when the level of social benefits and security as a whole achieves a certain extent, the labor will b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non-economic factors,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labor will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labor migra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heterogenity i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to labor migration in this paper.%该文从宏观流动模式、微观流动理论、中观社会网络理论等角度对劳动力流动理论进行了梳理,阐述了不同时期学者对劳动力流动问题的主要关注点.在二元经济分析框架下对国内研究进行理论梳理,认为当前我国诸多研究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未能从劳动力流动现象中得出本质性、规律性分析框架.结合对我国逐期出现的“民工荒”、“返乡潮”、“大学生就业难”、内地与东南沿海的“抢滩战”等劳动力流动现实的思考,提出挖掘引发各种劳动力流动现象的本质因素,构建有效解释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一般化理论是研究的重点.认为未来我国应该更加重视劳动力主体(劳动者)的偏好差异性,即劳动力的异质性:包括人作为个体对所有非经济因素主观偏好的差异.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和社会保障达到一定程度,劳动力会更加关注非经济因素,此时异质性会成为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异质性劳动力的角度去研究劳动力流动问题是本文提出的研究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全新视角.【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2(022)011【总页数】6页(P89-94)【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宏观动因;微观主体;社会网络理论;二元经济;劳动力异质性【作者】孙晓芳【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4.6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渗透和制度更迭,劳动力流动现象呈现出与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的共生性与矛盾性,因而长久以来受到诸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劳动力流动问题也表现出了多面性:它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体现着文化差异,同时又深受制度影响。

基于市场搜寻理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

基于市场搜寻理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化

1 市场 搜 寻理论 的基本 内容
找到对 方都必须得付 出搜寻 成本 , 并且 即使 找到 了对 方 , 却 因价 格等因素难 以达成一致从 而要继 续付 出搜 寻成 本寻 找 另 一 个 对 方 , 此 产 生 的 成 本 就 会 不 限 增 加 。 针 对 此 种 市 因 场 现象 , 得 ・ 彼 戴蒙德 、 戴尔 ・莫滕 森和克 里斯 多夫 ・ 萨 皮 里季斯 三人提 出 了市 场搜 寻 理论 并 于 2 1 获得 诺 贝 尔 0 0年 经济 学奖 。彼得 ・ 蒙德对这 种市 场的基 础理 论做 了 巨大 戴 的贡献 , 尔 ・ 戴 莫滕 森 和克 里斯 多 夫 ・皮 萨里 季 斯则 进 一 步发展 了市 场 搜 寻 理论 , 使 其适 用 于 分 析 劳 动力 市 场 。 并 他 们 的 理 论 加 深 了 我 们 对 搜 寻 市 场 的 理 解 , 助 于 我 们 从 有 整体上理解一 系列 重要 的经 济 问题 , 别 是决 定 失业 的 因 特

劳动者都缺少必 要的职业技 能与 素质 , 没有 做到 物尽 其用 , 人尽其才 。
3 公 共就 业服务体 系面 临新 形势
根据就业促 进法 规 定 , 力资 源市 场 中有 两 类就 业 服 人 务 机 构 , : 共 就 业 服 务 机 构 和 职 业 中 介 机 构 ; 两 类 就 即 公 有 其他手段来获取企业的信息 , 有时会支 付相应 的费用 。而特 业 服 务 , : 益 性 的 公 共 就 业 服 务 和 经 营 性 的 职 业 中介 服 即 公 殊情况就是 , 企业 家 免费 给劳动 者提供 岗位 及其 相关 咨询 。 务 。公共就业 服务是 指 由政 府 出资 , 向劳 动 者 提供 的公 益 其次 , 搜寻 目的不 同。劳动者 搜寻 的 目的就是 寻找一个适 合 性就业 服务 。提供公共就业 服务 的主要 载体 是政府 设立 的 自己的 , 相对 而言, 工资报酬 高的企 业 ; 而雇 主 的搜 寻则是 寻 公共就业服 务机 构 。 由美 国 次 贷危 机 引发 的世 界 金 融 危 找 潜 在 劳 动 者 , 对 他 们 的一 些 素 质 及 劳 动 的 能 力 进 行 有 效 机 , 全 球 经 济 发 展 面 临 严 峻 挑 战 , 中 国 就 业 的 影 响 也 在 并 使 对 的 筛 选 和 甄 别 。第 三 , 者搜 寻 活 动 的 替 代 程 度 不 同 。因 此 , 逐步增 加 , 两 导致 国 内就 业压 力 不 断增 大 。其 中 高校 毕业 生 在搜寻过程 中, 人们 要注 意知识 对现 实决 策 问题 的有 效 性 , 就 业 问 题 日益 严 重 , 被 就 业 ” 象 十 分 明 显 公 共 就 业 服 “ 现 并充分利用信息来降低搜寻成本 。 务 承担 着 十 分 重 大 的 责 任 ,就 业 难 ” 出 现 也 对 服 务 体 系 “ 的 长 期 以来 , 们 对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认 识 也 比较 单 一 , 为 的优 化 提 出更 多 要 求 。 同 时 , 共 就 业 服 务 人 员 队 伍 素 质 人 认 公 市 场 上 就 只存 在 高 失 业 人 数 和 少 量 的 职 位 空 缺 , 失 业 人 较低 、 员数 量偏少 、 低 人 专业 人员缺 乏 等问题 也就 给公共 就业 数 和 大 量 的 职 位 空 缺 这 两 种 普 遍 的 情 况 。而 在 现 实 生 活 服 务 体 系带 来 了 很 多 执 行 上 的 困 难 。 中, 由于市场 的复 杂性和多样 性 导致 了许 多种 不 同的情 况 。 公共就业服 务体系中缺乏地 区层 级划 分 的信息 提供 方 戴尔 ・ 莫滕 森和克里斯 多夫 ・ 萨里 季斯通 过对 市场 的考 式 , 皮 目前 对于乡镇劳动者 , 信息 的分类 不 明确使 得劳 动者 找 察, 建立 了一个 D MP模型 。这是对 贝弗里奇 曲线 提供 了一 不到和 自己相 匹配 的 用人 单 位 信 息 , 而 降 低 了就 业 率 。 从 个理论 上的解释 , 模 型 又可 以用 来评 估 不 同劳 工市 场 因 公 共 就 业 服 务 机 构 培 训 也 缺 乏 针 对 性 和 长 远 性 , 们 没 有 该 它 素对 失业的影响 、 失业 的平 均持 续时 间、 位空 缺数 以及 实 按 照人 才的特点和 用人 单 位 的需求 来 开展 培 训 , 致 了人 职 导 才 自身优势发挥不 充分 , 并且 短 期 内适应 不 了用人 单位 的 际的工资水平 。 要 求 , 人 力 资 源 的 长 期 发 展 有 阻 碍 作 用 。 最 后 缺 乏 完 整 对 2 公 共就 业服 务体 系的提 出 的服务体 系流程 , 使得服务 满意率 下 降 , 影 响了人 们的信 也 公共就 业服务 体 系是 政府 为 促进 社 会充 分 就业 、 以帮 心 和 态 度 。导 致 雇 主 和 劳 动 者 不 能 尽 快 匹 配 , 高 了 搜 寻 提 扶就业 困难 群体为 重点 , 向全 体劳 动 者提 供 的公 益 性就 面 成 本 。 寻 和 匹 配 市 场 的 研 究 中 面 临 着 许 多 意 想 不 到 的 问 搜 、 服务 。1 1 , l 9 9年 国际劳 工组织 建议 成员 国建立 公共 就业

2024年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

2024年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

候选人体验优化举措设计
简化招聘流程
通过优化招聘流程,如合并面试环节、采用线上面试等方 式,缩短整体招聘周期。
提升候选人参与度
在招聘过程中加强与候选人的互动,如及时反馈面试结果 、提供职位相关信息等,提升候选人参与度。
关注候选人感受
在面试过程中关注候选人的感受,如提供舒适的面试环境 、尊重候选人的意见等,提升候选人体验。
面试技巧培训提高选拔质量
加强面试官培训
通过定期的面试官培训,提高面试官的技能水平 和专业素养,确保选拔质量稳定。
制定面试标准
制定明确的面试标准和评分体系,确保面试官在 面试过程中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强化面试技巧
通过模拟面试、案例分析等方式,强化面试官的 面试技巧,提高选拔准确性。
雇主品牌建设增强吸引力
PART 05
灵活就业与新就业形态发 展前景
REPORTING
灵活就业现状及政策支持情况介绍
灵活就业已成为重要就业形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灵活就业如零工经济、自由职业等逐渐兴起, 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灵活就业
为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发展,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社保补贴 、税收减免、创业扶持等。
2023
PART 01
劳动力市场概述与发展背 景
REPORTING
劳动力市场定义及功能
定义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 进行自由选择、交换和配置劳动 资源的场所和机制。
功能
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调 节劳动力供求关系,促进经济增 长和社会发展。
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国际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 头,对国际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新进展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新进展

黄亮,彭璧玉1(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是信息不完备的、有摩擦的。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为深刻理解有摩擦劳动力市场中的许多现象,如就业与失业、职位变动、工资分散等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框架。

本文总结了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搜寻均衡理论。

搜寻均衡理论包括匹配模型和工资公告模型两个分支。

文章认为,将匹配模型和工资公告模型融合起来的综合性模型、不同工资机制下特定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效应的比较研究以及实证研究中如何准确衡量市场摩擦对工资分散现象的影响程度将是搜寻均衡理论未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搜寻,职位匹配,就业与失业,工资公告,工资分散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New Developments in the Labor Market Search TheoryHuang Liang,Peng Bi-yu[Abstract]Real labor market is characteristic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and friction. Labor market search theor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recent years,and it provides a useful analytic framework in explaining phenomena such as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job alteration and wage dispersion in frictional labor market. This paper surveys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labor market search theory:search equilibrium theory,which contains two branches,matching models and wage posting model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future research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parts:first,matching models and wage posting model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all-round models;second,the effects of certain labor market policies under different wage determined mechanism should be comparatively studied;third,how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market friction on wage dipersion accurately should be deeply discussed.Keywords:labor market search,job match,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wage posting,wage dispersion研究领域:劳动、人口经济学1黄亮,男,1981年12月生,汉族,广东新会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4级劳动经济学研究生。

国外工作搜寻理论研究述评

国外工作搜寻理论研究述评

第28卷第2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128No12 2006年2月Foreign Economies&Management Feb12006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06)0220015Ο07国外工作搜寻理论研究述评何亦名,张炳申(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作搜寻理论的最新发展,评价了主要的理论模型和观点,对搜寻过程和搜寻方法的实证研究也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本文认为,工作搜寻理论通过研究劳动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搜寻行为,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以及各种工作搜寻方法的有效性,并理解真实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这对于指导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减少摩擦性失业,应对严峻的就业和失业问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作搜寻;劳动力市场;搜寻方法一、引 言 就业机会与劳动力资源之间的不对称分布,以及工资(价格)的高度离散,构成了真实劳动力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典型特征。

这些特征决定了劳动力市场存在搜寻行为的必然性。

在阿罗—德布鲁型经济中,劳动力市场是理想的、无摩擦的,厂商能够以相同的工资无成本地雇用到相同的工人,因而厂商不在乎失去自己的工人①,工人同样不在乎失去自己的工作。

这显然不是对真实劳动力市场的准确描述。

在真实的市场上,工人和厂商都具有异质性,这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对瓦尔拉斯假设的重要偏离。

当工人和工作高度异质时,劳动力市场就不会像瓦尔拉斯所假设的市场那样运行:工人和厂商在集中决策、就业和工资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所决定的市场上相见;而在真实劳动力市场上,工人和厂商是以分散决策、一对一的方式相见,共同参与一个力图将各自的偏好、技能和需求匹配起来的存在成本的过程。

而且,由于匹配过程并不是即期完成的,因此有可能导致摩擦性失业。

可见,工作搜寻是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经济现象,对工作搜寻与匹配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是深入理解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的一个关键。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问题探讨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问题探讨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问题探讨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问题备受关注。

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失业风险、技能需求变化、工资波动等。

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探讨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个人就业产生了影响。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劳动力市场中,个人往往难以预测自己的就业机会和前景。

这给个人带来了就业压力和焦虑感。

同时,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个人的失业风险。

技能需求的变化和经济形势的波动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从而使许多人面临失业的风险。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配置效率的下降。

在一个不确定的劳动力市场中,企业往往难以准确预测未来的劳动力需求,从而可能导致过度或不足的雇佣。

过度的雇佣可能增加企业的成本,不足的雇佣可能导致生产力的下降。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导致劳动力流动性的下降,从而限制了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那么,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呢?首先,个人应该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

面对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个人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需求。

此外,个人还应该具备灵活性,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和职业规划,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和调控。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资源,以降低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用工和不公平竞争,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最后,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灵活的用工机制,适时调整人员配置,以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同时,企业还可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投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适应能力,以应对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亮,彭璧玉1(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是信息不完备的、有摩擦的。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为深刻理解有摩擦劳动力市场中的许多现象,如就业与失业、职位变动、工资分散等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框架。

本文总结了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搜寻均衡理论。

搜寻均衡理论包括匹配模型和工资公告模型两个分支。

文章认为,将匹配模型和工资公告模型融合起来的综合性模型、不同工资机制下特定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效应的比较研究以及实证研究中如何准确衡量市场摩擦对工资分散现象的影响程度将是搜寻均衡理论未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搜寻,职位匹配,就业与失业,工资公告,工资分散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New Developments in the Labor Market Search TheoryHuang Liang,Peng Bi-yu[Abstract]Real labor market is characteristic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and friction. Labor market search theor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recent years,and it provides a useful analytic framework in explaining phenomena such as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job alteration and wage dispersion in frictional labor market. This paper surveys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labor market search theory:search equilibrium theory,which contains two branches,matching models and wage posting model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future research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parts:first,matching models and wage posting model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all-round models;second,the effects of certain labor market policies under different wage determined mechanism should be comparatively studied;third,how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market friction on wage dipersion accurately should be deeply discussed.Keywords:labor market search,job match,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wage posting,wage dispersion研究领域:劳动、人口经济学1黄亮,男,1981年12月生,汉族,广东新会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4级劳动经济学研究生。

彭璧玉,男,1966年1月生,汉族,湖南双峰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工商管理系教授。

一、引言经典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是在信息完备的,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运作的。

然而,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是信息不完备的、有摩擦的。

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完备和摩擦,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发生的信息搜集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交易的延迟和耽搁。

因此,在信息不完备的、存在摩擦的市场环境下,劳动力市场理论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寻找满足劳动力供求双方个体理性和利益相容的交易模式。

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发展起来的搜寻理论,为加深对信息不完备的、有摩擦的劳动力市场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早期的劳动力搜寻理论主要研究在职位供给分布已知的假定下,劳动力供给方――劳动者对职位的搜寻行为,如搜寻密度、在职搜寻等等,它忽视了劳动力需求方――企业的雇佣行为对劳动者的职位搜寻行为的影响。

①针对这个缺陷,均衡搜寻理论把作为劳动力需求方的企业行为内生化,从而为分析企业行为对劳动者的职位搜寻行为的影响,进而为深入审视整个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有的均衡搜寻理论文献因其侧重点的不同而可以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匹配模型”(matching approach),这类模型的目标是在一个理性的、面向未来考虑问题的个体的范式中解释劳动者流(worker flows)、职位流(job flows)和失业水平。

它的基本思想是,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匹配过程中存在双边摩擦,双方为克服市场摩擦而作出投资。

因此,职业创造流取决于失业劳动者和可获得的空缺职位的数量,以及劳动者的搜寻密度和企业的雇佣密度,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用匹配函数表达。

这类模型的主要侧重点是研究决定均衡失业水平的各种效应,这种效应是由市场摩擦促使劳动力供求双方为完成匹配而付出搜寻、雇佣、培训和其他与匹配相关的成本的投资而产生的。

第二类是“工资公告模型”(wage posting approach),这类模型主要论证的是在存在摩擦的市场环境中,工资公告机制可以实现社会最优的匹配,也会在劳动力市场均衡时产生工资分散(wage dispersion)的现象。

这类模型假定工资水平是在一个非合作博弈的环境下由企业设定的,劳动者直接搜寻特定工资水平的企业。

在这里,市场摩擦是指劳动者为了搜集关于工资出价的信息而花费的时间。

这类模型为解释与劳动者可观测的技能水平无关的工资差别现象提供了依据。

二、匹配模型1、搜寻、匹配和工资议价匹配函数是匹配模型中的关键部分,它描述的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投入包括劳动者的搜寻活动和企业的雇佣活动,产出是失业劳动者和空缺职位成功匹配的速率。

现有文献中,匹配函数一般被定义为现存失业劳动者数量和空缺职位数量的函数(如Diamond,1981;Pissarides,1985),但也有少量文献(如Coles & Smith,1998)把匹配函数定义为新产生的未匹配劳动者流和未匹配企业流的函数。

匹配函数一般被假定具有规模不变的特征,在应用性文献中使用得最普遍的形式是对数线性形式或者科布•道格拉斯形式的匹配函数,Blanchard & Diamond(1989)的实证研究表明,科布•道格拉斯形式的匹配函数中表示失业劳动者数量的参数的弹性约为0.5。

然而,越来越多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研究(如Warren,1996)发现,匹配函数具有规模递增的性质。

②除了匹配函数以外,工资议价是匹配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Pissarides (1990)考虑了在不存在匹配生产率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劳动者和企业均是同质的,一次齐次的匹配函数决定新职位创造流(job creation flows),职位毁灭率(job destruction rate)外生给定,工资在劳动力和企业相遇后由纳什议价规则确定,企业创造职位空缺直到不存在任何增量利润为止的搜寻模型,他的分析表明工资水平、失业水平和空缺职位数量的均衡是唯一的。

劳动者失业收益的增加和劳动者对匹配剩余的分享份额的提高均会提高均衡时的工资水平和失业水平。

匹配生产率的提高会提高均衡时的工资水平和降低失业水平。

Mortensen & Pissarides(1994)把职位毁灭率内生化,他们的分析同样表明均衡是唯一的。

劳动者的失业收益提高意味着更多的职位会被毁灭和更少的职位会被创造,均衡时的失业水平会提高。

任何有摩擦的劳动力市场都因劳动者的搜寻行为和企业的雇佣行为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外部效应,因为增加一个空缺的职位,一方面会增加企业搜寻劳动者填充职位的时间,另一方也会减少劳动者搜寻职位的时间,Hosios(1990)证明当这两种效应正好抵消时,搜寻均衡是社会最优的,他导出了搜寻均衡是社会最优的条件――“Hosios条件”,即当且仅当匹配函数具有不变的规模报酬特征以及劳动者对匹配剩余的分享系数等于匹配函数关于失业水平的弹性两个条件同时成立,工资议价是有效率的。

这个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在Mortensen & Pissarides(1994)的模型得到了保证。

在劳动力供求双方寻求匹配时,效用通常被假定是可以完全线性转移的,双方效用的得失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如工作地点对于双方效用的影响至少就不存在完全的此消彼涨的关系。

因此,一些研究者探讨了不可转移效用的搜寻模型。

Burdett & Wright(1998)和Masters(1999)讨论了同质企业和劳动者的情况,这类模型的重要特征是匹配双方的支付是不完全相关的,他们均认为在劳动者对企业的最佳反应函数是对数凹函数时,均衡存在而且是唯一的。

Masters(1999)在Burdett & Wright(1998)的基础上假定工资水平在匹配前已被内生决定,他的主要结论是均衡工资水平低于最小化失业水平的工资水平,故法定最低工资的提高可以降低失业水平。

Eckstein & Wolpin(1995)根据美国年轻人劳动力市场经验的国家纵向调查1979-1986年的数据,把劳动者从学校毕业到找到第一份工作前的时间长度作为失业持续时间的衡量及其在该职位上可接受的工资水平作为工资的衡量,估计了搜寻―匹配―工资议价模型,他们把劳动者分为高中未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未毕业、大学毕业等四组,发现各组失业持续时间和工资的差异主要源于组间职位接受率的差异,而不是组间不同的职位提供率;对于各组劳动者的教育回报的估计结果表明,组别间可接受的工资差异是教育回报的有偏差的度量,把黑人和白人在四个组中各自分离后,可接受的工资水平的平均差异大大低估了教育的回报,这些结果都是由于劳动者可接受的工资分布不是理论模型中工资出价分布的很好的替代物而造成的。

2、考虑匹配模型的几种不同的工资决定机制虽然工资议价机制是匹配模型的一个重要的工资决定机制,但是劳动力市场中还存在其他工资决定机制,在匹配模型框架下分析它们对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有着丰富的理论意义。

(1)集体谈判工资在集体谈判过程中,工会首先设定工资水平,企业根据工资水平确定就业水平。

在均衡搜寻理论的框架下,这种工资决定机制可以看作是企业在给定劳动者分享匹配剩余份额的工资契约下对职位的创造和毁灭的决策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