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合集下载

第11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11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理论考点一: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劳动力需求的性质与劳动力需求曲线
1.劳动力需求属于间接需求或派生需求。

2.劳动力需求曲线
二、工资率变化对长期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
1.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2.工资率下降的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导致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三、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1.规模效应
其他条件不变:
(1)产品需求上升,劳动力需求增加。

(2)产品需求下降,劳动力需求减少。

2.不会产生替代效应
四、资本价格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
1.规模效应
具他条件不变:
(1)资本价格上升,劳动力需求减少。

(2)资本价格下降,劳动力需求增加。

2.替代效应
其他条件不变:
(1)资本价格上升,劳动力需求增加。

(2)资本价格下降,劳动力需求减少。

3.结果
其他条件不变:
(1)如果资本价格上升的规模效应大手替代效应,则最终的劳动力需求数量将下降,反之则上升。

(2)如果资本价格下降的规模效应天于替代效应,则最终的劳动力需求数量将上升﹔反之则下降。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几十年中,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农业劳动力市场转向了多元化和技术化的现代劳动力市场。

社会经济结构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发生了重要的变迁。

首先,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型使得农民纷纷涌向城市,劳动力市场得到了大规模的增加。

这使得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同时,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也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其次,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体力劳动正在逐渐被社会智能化和技术化的工作所取代。

这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尤其是较发达的地区。

而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逐渐不足,导致农民失去了经济来源和社会保障。

这使得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和公平性受到了挑战。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还引发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变革。

在过去,社会保障主要依赖于单一的雇主提供的福利和保障。

但随着自由职业、远程办公和非传统就业等新型就业形式的出现,传统的社会保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一系列改革来适应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灵活的社会保障。

总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

这对于劳动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更好地解决劳动力市场带来的社会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结构。

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

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

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
摘要
本文旨在论述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过程,首先,综述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和定义,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政
府政策的变化以及劳动力的结构演变,接着,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历程出发,回顾劳动力市场发展中的主要挑战,总结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规律,
最后,根据发展现状和展望对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发展历程挑战
1、劳动力市场概述
劳动力市场(Labor Marke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与劳
动力需求的动态平衡,也就是劳动力供求状态下的报价和供给的协调过程,以及劳动力的流动性。

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变化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实质内容,是政策制定者评估劳动力市场状态以及影响劳动力市场政策制定的重
要参考。

2、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2.1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发生了变化。

随着人口结构的
变化,劳动力供给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有人指出,劳动力市场的
发展主要源于人口结构、政府政策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

首先,人口结构
的变动影响了劳动力供给,如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就业率上升,劳动力供
给量会有所提高;。

中级经济师(人力 笔记)劳动力市场理论

中级经济师(人力 笔记)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理论高频考点:劳动力市场(一)劳动力市场的特征①特殊性;②多样性;③不确定性;④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⑤交易的延续性;⑥交易条件的复杂性;⑦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

(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1)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和地区性劳动力市场。

①全国性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全国范围内彼此搜寻而形成的劳动力市场。

②地区性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供求双方仅仅在某一局部地区范围内彼此搜寻而形成的区域性劳动力市场。

③总结:相比全国性招聘,可以节约招募和配置成本的需要。

无论是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还是地区性的劳动力市场,关键都取决于劳动力供求双方相互进行搜寻的地理范围大小。

(2)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

①外部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即一般性劳动力市场,指处于组织外部、不受单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影响,由大量的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市场。

②内部劳动力市场,指在大型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调整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管理体系。

企业只从外部雇用填补较低级别岗位的劳动者。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实际上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之间相互选择的结果。

(3)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

贫穷、歧视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的技能缺乏等是造成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出现相对隔离的主要原因。

高频考点:效率工资和晋升竞赛(一)效率工资是指企业提供的一种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

企业之所以愿意支付高工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高工资往往能够带来高生产率。

1.企业愿意支付效率工资的理由①高工资能够帮助组织吸引到更为优秀的、生产率更高的员工;②高工资有利于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强化他们的实际生产率;③高工资往往能够更容易让人产生公平感(提高外部公平感和内部不公平感的忍受度)。

2.效率工资有效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期望与企业保持长期雇佣关系。

因此,只有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情况下,效率工资才可能出现。

(二)晋升竞赛1.晋升竞赛的基本特点:(1)在企业中,更高一级的职位通常是事先设计好的,而与每个职位对应的则是一个确定的工资率或一个工资浮动区间,职位级别越高,对应的工资率也就越高。

中级经济师-人力讲义-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

中级经济师-人力讲义-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

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讲述劳动力市场概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均衡与非均衡。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理论的理解。

【考试重点】1.劳动力市场的特征2.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的特征3.效率工资与晋升竞赛4.个人劳动力供给5.市场劳动力供给6.劳动力供给弹性7.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8.劳动力需求曲线9.产品需求与资本价格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0.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11.派生需求定理12.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13.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其破坏14.政府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15.最低工资立法的影响【重点剖析】3.效率工资与晋升竞赛(1)效率工资企业提供的一种高于市场均衡水平的工资。

理由:吸引更为优秀的、生产率更高的员工;有利于降低员工离职率,强化实际生产率;更容易让人产生公平感。

(2)晋升竞赛特点:获胜者最终得到的奖金或报酬是事先固定的。

能否得到比赛资金,关键取决于相对绩效。

所有奖金和报酬全部归获胜者得到,不会在选手中按比例分配。

4.个人劳动力供给某一特定的工资水平或工资率下,一位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工作小时数量。

工资率上升会给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力供给的最终决定工资率上升: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增加。

5.市场劳动力供给(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常见)(2)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3)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无限弹性)6.劳动力供给弹性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工时增加或减少绝对数量/初始工时)×100%]/[(工资率上升或下降绝对数量/初始工资率)×100%]结果举例>1 富有弹性30%/20%=1.5<1 缺乏弹性20%/30%=0.67=1 单位弹性30%/30%=1.0=0 无弹性0/20%=0∞无限弹性30%/0=∞7.经济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附加的劳动者效应:家庭中主要收入获得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之后,其他成员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保持原先的效用水平。

劳动力市场学-名词解释

劳动力市场学-名词解释

劳动力市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 (1)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2)第四章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2)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2)第六章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一体化 (3)第七章政府对劳动市场的调控与规制 (3)第八章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 (4)第九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4)第十章公共就业服务 (4)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5)第一章绪论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2.劳动就业: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实际工资: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即剔除了价格影响的名义工资就是实际工资。

4.劳动力:主要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人的劳动力。

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即劳动者。

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合。

5.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即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6.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7.等成本线:是用来表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资金可能购买的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限,它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

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而言的,某种不变要素(如资本)和某种可变要素(如劳动力)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当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时,则持续增加的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强化练习题-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理论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强化练习题-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理论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强化练习题-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理论[单选题]1.在劳动力交易中,劳动者只是将劳动力使用权转移给企业,这种情况说明了劳动力市场的()。

A.多样性B.不确定性C.特殊性(江南博哥)D.交易条件的复杂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劳动力不可能脱离劳动者独立存在,它与一般商品的买卖性质不同。

在劳动力交易中,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所有权并没有转移,转移的只是其使用权,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租借给企业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借此获得劳动报酬。

[单选题]3.如果某市汽车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0.5,由于工资水平上涨,这类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了10%,他们原来的工资水平是每小时20元,现在工资上升到了()。

A.20元B.24元C.30元D.35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百分比。

假设工资上升到X元,则:10%/[(X-20)/20X100%]=0.5。

经计算,X=24(小时)。

[单选题]4.导致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因素是()。

A.女性的相对工资率上升B.家庭生产活动的生产率提高C.出生率上升D.离婚率上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出生率的下降使得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上升,出生率的上升使得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单选题]5.某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为每小时10元时,某城市对这类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为10万小时,已知该市对这类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为单位弹性,则当这种劳动力的工资率上涨到每小时15元时,该市对此类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会变成()万小时。

A.2B.4C.5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工资率变动,本题中,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工资率变动=1,(△L/10)/(5/10)=1,△L=5,由于工资率变动方向与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减少5万小时,该市对此类劳动力的需求总量会变成5万小时。

中级经济师-人力-11、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一)

中级经济师-人力-11、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一)

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近五年考情】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考点】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概论考点1:劳动力市场的层次与特征
考点2: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
:效率工资
考点3
考点4:晋升竞赛设计要点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考点1:经济中的劳动力供给总量
考点2:劳动年龄内人口和劳动年龄外人口
考点3:劳动力参与率
考点4:个人劳动力供给数量影响的因素(包括:工资率变化、非劳动收入、个人的偏好)
考点5:工资率上升对于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作用
考点6:工资率上涨对劳动力供给(S)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其作用方向是相反的。

劳动力供给时间(工作时间S)变动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1.劳动力供给弹性概念和计算公式
2.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种类。

《劳动力市场理论》word版

《劳动力市场理论》word版

中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新解释1陈广汉李军曾奕2(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岭南学院510275 )内容提要:中国的民工迁移过程时至今日有许多现象以现有理论无法得到很好的解释。

刘易斯二元劳动力理论虽然能够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原因及其产业基础,但是却无法解释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其工资分化的原因。

本文在刘易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民工市场明显可分为非熟练劳动力市场和熟练劳动力(或技术工人)市场。

这两种市场有不同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劳动供给曲线,前者正是刘易斯理论所说的无限劳动供给的市场;后者则是缺乏弹性的劳动供给市场。

本文运用这个新的理论框架解释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其工资决定的机制。

关键字:民工潮刘易斯二元劳动力理论(非)熟练劳动力市场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了“民工潮”现象——指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这被认为是刘易斯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的最好印证。

然而,劳动力迁移过程发展到今天,有许多重要的现象是现有理论模型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的。

比如说,有调查显示,最近12年来,珠江三角洲民工的月工资只增加了68元(《廉价劳动力并非无限供给珠三角民工荒真相调查》,中华工商时报,2004.10.20);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也表示,“国家统计局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收入的一份调查数据说明该地区的农民工平均月工资只有600元左右,和他们父辈20多年前外出打工时的收益水平相差不大。

”这就是说自出现民工潮以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04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资助(批准号:01JAZJDGAT004),是“中国二元劳动市场的工资决定与收入分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陈广汉: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Email: lnscgh@;曾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Email:success@;李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Email: limuran1127@。

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演变

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演变

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演变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不断发生着演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探讨这些变化的主要趋势和原因,并尝试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技术革命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传统的工作,如制造业和物流行业,面临着由机器和自动化技术取代的风险。

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则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变革对整个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些传统的工作消失了,而一些新的需求出现了。

这也促使人们重新评估自己的技能和职业选择,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2. 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教育和技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很多新兴的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这些行业工作需要更高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

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受过良好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劳动力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3.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运作,并需要在不同的市场中找到合适的劳动力。

这意味着,优秀的劳动力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来自海外的工作机会,并获得更高的薪水和福利。

同时,国内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许多公司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4. 自由职业的趋势和“新经济”行业的兴起自由职业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或拥有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新经济”行业也兴起,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自由职业者。

这种趋势对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行业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5. 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问题不幸的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一些行业和岗位需要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工作,这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和其他健康问题。

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

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

1.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并开始步入发育阶段,尤其是在新就业的劳动力
资源配置中已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2.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处于发育初级形态,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和作用 程度相对较弱,市场调节的深度和层次不高。 3.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具有不均衡的特点,这种不均衡在城乡、产业 、地区、所有制几方面都体现得很明显。甚至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主 体也有不同步的特征。与新就业劳动者相比,在业劳动力资源受市场机制 的作用较弱。 4.我 国劳动力市场具有分割性和规则的不统一性,区域和行业色彩较浓,市场 只具有有限的开放性.
第三阶段
从1989年到1991年,是劳动力市场整顿和局部 发展的阶段。为了渡过失业高峰,国家采取行 政措施控制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加强对企业 增人的管理,使城镇劳动力的供需趋于缓和。 Product A 但在这种相对缓和的表象下,隐含着许多深层 次的矛盾和问题,例如企业内部富余人员过多 和隐性失业问题相当严重,劳动力就业的产业 结构调整缓慢,所有制结构更趋于恶化等治理 整顿是在坚持改革取向的基础上进行的,因 此,在此50年代那样被完全窒息。此期的劳 动、工资、保障、仲裁制度的改革是积极稳妥 Product C 地进行的,并取得明显成效;劳动就业服务体 系也得到较大发展,并形成以职业介绍、就业 训练、劳动服务企业和待业保险为主的四大支 柱。
从建国到改革前30年中,中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个存在 、缩小直至消失的过程。1949~1952年中国存在劳动力市 场;1953~1957年劳动力市场由缩小到基本消失;1958~ 1978年劳动力市场完全消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也 成为劳动力市场复苏的契机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 及劳动制度的改革,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却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地逐渐兴起,并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原来僵化 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劳动力市场悄然兴起。

中级经济师 人力资源专业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

中级经济师  人力资源专业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三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考试大纲:理解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结构及运行的基本原理;运用劳动力供给理论、劳动力需求理论、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变动原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概述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进行劳动力交换的一种要素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是对劳动力这种生产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根本手段。

劳动力市场通过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一个接触、谈判和交易的机制,以一定的工资率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有效地分配到不同职业、行业、地区和企业之中。

这不仅满足了个人的需要,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劳动力市场有宏观和微观两层含义。

宏观角度,是由各种各样的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构成的一个总劳动力市场体系。

微观角度,指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的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特殊性、多样性、不确定性、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延续性、交易条件的复杂性、地位的不利性)1.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劳动力不能脱离劳动者独立存在,它与一般商品买卖的性质不同。

交易中只是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权转移,所有权并没有转移。

2.劳动力市场的多样性不同劳动力包含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存在差异,所以不能相互替代或不能完全相互替代,这便形成了不同的劳动力市场。

可以根据知识、技能、职业、具体职位、地理位置等多种角度来划分劳动力市场。

3.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多数生产性性资料和生活用品市场都是建立在有形市场基础之上的,有明确的交易中心,同类商品价格之间差距不会太大。

劳动力市场尽管也存在一些有形机构,但是大量的雇佣合同是通过无形市场达成的,如招聘广告、求职者随机到企业求职、朋友介绍等。

劳动力供求双方间的接触非常分散,很难看到像一般商品市场那样可以被清晰地辨认出来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分散性和难以辨认性导致劳动力供求双方之间的匹配变得更加困难。

23中级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基础精讲 王全一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3)

23中级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基础精讲 王全一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3)

三、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一)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η)是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W)变化1%所引起的此种劳动力的需求量(L)发生变化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即为: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富有弹性的情况。

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时,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大于1%时,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被称之为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

二是缺乏弹性的情况。

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小于1时,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小于1%,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被称为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

三是单位弹性的情况。

即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下降同样为1%。

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被称为单位弹性的需求曲线。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速度会超过工资率上升的速度,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工资率×劳动力需求总水平或总就业量)下降,反之工资率下降,则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上升。

(2)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但劳动力需求量减少的速度慢于工资率上升的速度,因而最终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也会上升。

反之工资率下降,则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也下降。

(3)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单位弹性的,那么无论工资率是上升还是下降,劳动力需求量在相反方向变动的速度都会与工资率的变动速度相同,因而最终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二)派生需求处理根据派生需且定理认为,影响劳动力自身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四种:(1)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换言之,产品需求弹性越大,生产此种产品的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

(2)要素替代的难易度。

若其他条件相同,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力替代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高。

中级经济师-人力、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概论

中级经济师-人力、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概论

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教材结构】【考情分析】年度单选题分值多选题分值案例题分值合计平均总分平均总分平均总分平均2011-2015 51 10.2 28 5.6 44 8.8 123 14.6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教材结构】析】第一节劳动力市场概论【本节考点】【考点】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考点】劳动力市场结构【考点】效率工资和晋升竞赛【考点】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1.劳动力市场定义(1)劳动力市场是进行劳动力交易的一种要素市场。

(2)劳动力市场是对劳动力这种最为重要的生产型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根本手段。

它通过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一个接触、谈判和交易的机制,以一定的工资率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有效地分配到不同的行业、职业、地区和企业之中的。

2.劳动力市场层次(1)宏观:由各种各样的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所构成的一个总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2)微观: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真题:单选】劳动力市场的()决定了企业通常需要利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多种标准,以及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多种手段甄选员工。

A.特殊性B.交易延续性C.不确定性D.交易对象难以衡量性【答案】D【解析】由于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企业通常需要利用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多种标准,以及面试、笔试、心理测试等多种手段甄选员工。

【例题:单选】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往往受一整套条件的约束B.劳动力的出售者在交易完成之后,还会继续参与劳动力购买者的生产过程C.不同劳动力存在差异,不同的劳动者之间不能或不能完全相互替代D.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所有权并没有转移,转移的只是其使用权【答案】D【解析】A说的是交易条件的复杂性。

B说的是交易的延续性。

C说的是多样性。

【例题:多选】关于劳动力市场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市场是一种要素市场B.劳动力市场具有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C.劳动力的出售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有利性D.劳动力市场交易对象的难以衡量性E.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易具有不确定性【答案】ABDE【解析】劳动力市场特征:劳动力的出售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不利性。

劳动力市场的机制和历史趋势

劳动力市场的机制和历史趋势

劳动力市场的机制和历史趋势劳动力市场是指由雇主提供就业机会,而劳动者则提供劳动力的交易市场。

它的机制和历史趋势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的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法触及其中的规律和变化。

本文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启示。

1. 劳动力市场的机制劳动力市场的机制主要包括供求关系、价格调节、信息传递、资源配置等方面。

在这个市场中,雇主和劳动者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利益,通过价格机制来达成妥善的协商。

供给方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最大化的收益和稳定的生活,需求方的主要目标则是获得最适宜的劳动力和最优惠的成本。

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互动和博弈的关系。

价格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调节机制。

通常,工资的高低反映了供求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市场的流动性。

当工作机会比劳动力多时,企业可以降低招聘条件,提高对工人的选择标准,并压缩工资和社会保障等福利待遇。

而当劳动力短缺时,工人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资格,争取更高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信息是在劳动力市场中流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具备有关职业和就业的信息往往不对称,使得每一个人在面临劳动市场时,需要承担不同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而企业则对求职者的素质和素养、工作绩效和道德品质、市场的稳定性和商业环境等因素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简单来说,信息就是在市场环境下发挥着关键作用的知识资本。

资源分配则是在市场机制下自然形成的现象。

在市场的作用下,人们不断地进行适当的经济交换和博弈,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工具和新媒体传播等手段来完成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交换。

在资源分配方面,劳动力市场为各种社会货币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换场所,不仅创造了就业机会和财富,而且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2. 劳动力市场的历史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劳动力市场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趋势。

这些变化既与社会和制度的进步密切相关,也与市场和交易场所的不同有关。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历史趋势。

2.1. 古代劳动力市场在古代,劳动力市场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与社会福利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与社会福利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与社会福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演进,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不同的政府政策、技术进步、全球化等因素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并思考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最初的形态是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民劳动者和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小规模市场。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劳动力市场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劳动者为主的大规模市场。

这种过渡不仅改变了就业模式,还引发了社会问题。

大规模工业化带来的工作机会增加,却也带来了劳工利益的剥夺、工时过长和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扭转这一趋势,保护劳工权益成为政府的责任。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新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态逐渐显现。

互联网的出现为远程办公、自由职业和在线劳动创造了新的机会。

这种新的劳动力市场可能迸发出更多的创造力和灵活性,但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自由职业者常常面临着不稳定的收入和保障困境,而远程办公者则可能感受到孤立和失去社交机会的压力。

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加以关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确保这一新兴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此外,全球化趋势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带来了跨国公司的兴起和跨国劳动力的流动,加速了劳工就业机会的转移和分布。

一方面,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设立生产线,实现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

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劳动力的不稳定性和失业问题。

另一方面,跨国劳动力的流动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竞争。

高技能的外籍劳工可能抢占当地工人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当地带来新的知识和技术。

因此,政府应该在全球化进程中寻求平衡,保护本国劳工的利益,并加强国际合作,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不仅对就业产生了影响,还对社会福利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社会福利的概念包括社会保障、健康保险、失业救济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 一、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基点 • (一)理性预期 • (二)市场出清 •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无效 • 三、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 (一)政府应制定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则 • (二)政府的政策目标只应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第六节 供给学派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 • • • • 一、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点 (一)对古典后弯曲线的暗示性否定 (二)向上流动与就业动力 二、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描述的是税收与税率的关系,即存在一个最佳税 率E。当时机税率小于E时,提高税率会增加财政收入;税 率为E时,财政收入最大;当税率大于E点,提高税率会减 少财政收入;税率为1和0时,财政收入都为0.
第七节 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
•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义
• 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解释了工 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就业政策建议。主要有: • 1、更多的考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 会。 • 2、干预劳动工资合同,提高工资弹性,提高就业率。 • 3、制定和实施促进就业政策。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节 新古典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模型
• 新古典学派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 该学派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认为 在这种市场上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可以根 据市场供求状况灵活调整。
一、劳动力市场的理论依据:工资有完全伸缩性假说 • 这一假说的基本内容:工资会适应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动 而变动。供大于求,工资下降,供不应求,工资上升。通 过工资水平这种迅速而及时的变动,说明经济就总处于充 分就业状态。 • • • • 这一假说有几个假说: 1、完全竞争市场。 2、供求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 3、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是迅速的、及时的。
第三节 新古典综合派业均衡
• 二、菲利普斯曲线 • 三、关于滞涨的结构性失业解释和对策
第四节 货币主义的自然失业率假说 • 一、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 二、自然失业率理论 • (一)适应性预期 • (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三、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 (一)单一政策规则 • (二)降低自然失业率
第二节 凯恩斯失业均衡劳动力市场模型 • 一、非自愿失业的提出。 • • • • • • 二、劳动力市场的失业均衡。 (一)就业量决定理论 (二)三大心里规律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1、边际消费倾向 2、对于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 3、灵活偏好
三、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政策主张
• (一)非自愿性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 决。 • (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第六节 供给学派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 • • •
三、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一)减税以刺激供给 (二)减少社会福利开支 (三)减少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不适当干预。
第七节 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 • 新凯恩斯主义者坚持凯恩斯的基本信条,用粘性理论取代 了其他凯恩斯学派的刚性理论,并从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 化和理性预期的角度对这种粘性做出了解释,提出了独特 而又新颖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 一、隐含合同理论 • 二、内部人——外部人理论 • 三、效率工资论
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 • • • (一)短期生产函数 (二)劳动的需求函数 (三)劳动的供给函数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就业量的决定
三、劳动力市场的失业问题 • 1、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季节性停工、消费 者偏好的变化、技术革新等原因,原有工作不断消失,心 工作不断出现,因此造成的就业者在转换工作期间所产生 的临时性失业。 • 2、自愿失业:由于工人自己不愿就业而引起的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