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管理理论与思想的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管理理论与思想的发展演变
随着历史的进程,管理的含义、内容、方式及特点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综观20世纪管理理论与思想史,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其演进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初至30年代:科学管理阶段(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这一阶段对科学管理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有:
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德瓦尔钢铁公司总工程师泰勒致力于企业管理改革的研究,创造了一套科学管理方法,并于1911年出版了理论着作《科学管理原则》,提出以计划、标准化、统一管理作为三条基本原则来管理生产,代替以往的经验法则,从而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人们称之为“泰勒制”,泰勒也被誉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由于“泰勒制”的推行,使美国当时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3倍,对世界的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后,泰勒的追随者也对科学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有:亨利·甘特,创造了“甘特图”,提出了“劳动报酬奖金制”等;弗兰克·吉尔布雷在建筑业中研究发展科学管理,在动作研究、工作简化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埃默森,着有《十二条效率原则》一书(1912),被称为“效率大师”。

2)管理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
亨利·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着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管理理论;①将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②提出了组织经营的14条原则;③提出了能力与管理层次对应的原则(法约尔法则);④提出了合理管理幅度的原则以及在一定范围内同级下属可自行协商相关问题的法约尔跳板原则。

此外,法约尔还提出了对管理者素质和知识的要求。

法约尔所提出的上述管理的理论要素和原则,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很多方面直到今天仍然为管理工作者所采用。

3)组织管理之父——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创立了行政组织设计理论(又称古典组织理论),因而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式的“理论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些思想体现在其着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

此外,詹姆士·穆尼在与赖利合着的《组织原则》一书中,提出“协调、等级、职能”三原则,并提出管理是指导、激励别人的方法和技术,组织是把各种不同职责联系成一个协调的整体的方法。

有突出贡献的英国着名管理专家林德尔·厄威尔,把泰勒、法约尔、穆尼等人的理论联系起来,系统化,并提出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三职能和预测、协调、指挥三项指导原则。

科学管理阶段的研究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这是科学管理的最大缺陷。

30年代到6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的发展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这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需要更先进的管理方法。

此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科学管理思想阶段及其管理方法不注重人的因素常导致管理效果欠佳,这就促使管理学家们从人类行为的角度对管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种行为科
学管理理论。

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
埃尔顿·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这段时期,除了行为科学理论得到长足发展以外,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的见解,形成了管理理论纷呈、流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

1961年美国管理学院院长孔茨把各种管理理论划分为6个主要学派;①孔茨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②杜拉克等人的经验主义学派;③麦格雷戈等人的人性行为学派;④巴纳德等人的社会系统学派;
⑤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⑥马克兰特为代表的数理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

到了80年代初发展到十一大不同学派,孔茨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1961年,菲根鲍姆博士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并出版《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引起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明显效果。

60年代至80年代初,以战略管理为主的企业组织理论发展阶段
60年代之后,由于环境变动剧烈,越南战争爆发,加上汇率浮动,美国经济内临石油危机,外遇崛起的日本及欧洲的挑战,科技竞争愈演愈烈。

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谋求企业的生存发展,出现了战略理论的研究。

例如,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一书的问世,开创了战略规划的先河。

到1975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出版,标志着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书中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

同时,论述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着作还有劳伦斯等人的《组织与环境》(1969),提出公司要有应变计划,以求在变化及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卢丹斯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1976),其核心是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即按不同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选择最好的管理方式,认为普遍适用的万能管理理论方法是不存在的。

权变理论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日益为管理实践所证明。

还有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1980)可谓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顶峰,其许多思想被认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经典,并在全球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

80年代至90年代初:企业再造理论与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进入80年代后,管理学因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在管理中作用的凸现,三四十年代形成的企业组织愈来愈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管理学界提出要在企业管理的制度、流程、组织、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创新。

美国企业从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重组革命”,日本企业也于90年代开始进行所谓“第二次管理革命”。

其间,企业再造(也称组织重组、流程改革)风潮相当流行。

企业再造理论的最终构架由迈克尔·哈默博士与詹姆斯·昌佩完成,他们在其合着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宣言书》(1993)中阐述了这一理论:要使现代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的优势,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的根本改造,以适应竞争、客观环境变化、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企业再造的首要任务是企业流程再造,系指以组织过程为出发点,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一项活动的价值贡献,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将人力及工作过程彻底改变,重新建立组织内各层关系。

此外,对企业再造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日本学者小林裕,着有《企业经营再造工程》(1
993),完成了日本管理学界对这一时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总结。

美国的特蕾西·高斯、理查德·帕斯卢卡等也有所建树。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80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源于日本80年代初的经营管理的成功。

当时日本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如终身雇用、年薪制度等各种福利,让员工对公司产生极大的向心力,从而以踏实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促进了日本企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管理学者的关注,是全球普遍重视的战略管理之一。

研究者和提倡者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成功的关键,反映了当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

90年代以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与知识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获取这些资源提供了可能;顾客的个性化、消费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只有能够合理组织全球资源,在全球市场上赢得顾客,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这一段时间管理理论的研究发展更加活跃,影响较大的有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1990年由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来的,他强调营造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建立有机的、柔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在这种组织中,作为“教师”的领导者应提高员工对组织系统的了解能力。

学习型组织包括五要素: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

企业如果能够顺利导入学习型组织,不仅能够达到更高的组织绩效,更能增强组织生命力。

学者阿里·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一书中也指出,成功的公司是能够有效学习的公司。

他认为,知识是未来的资本,只有学习才能为不断的变革做好准备;此外,罗勃特·奥伯莱与保罗·科恩合着的《管理的智慧》中描述了管理者在学习型组织中的角色的变化,他们不仅要学会管理学习的技巧,还要使自己扮演成学习的领导者、师傅和教师的多重角色。

除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外,90年代还有一个热点——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是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想与方法,得益于90年代的信息化蓬勃发展。

知识管理的思想结合互联网建立入口网站、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企业积累知识的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知识管理的代表作是杜拉克的《知识管理》一书,其主要内容是要在组织中建立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最终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从而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成本,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只有让知识与创新、管理、组织相结合,知识才会成为生产力。

时至今天,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是目前的热门话题。

结语
纵观20世纪管理科学的发展史,尽管学派众多,理论纷杂,但基本上是按互相联系的两条路径演进的。

一是组织理论研究:从经济人组织向社会人组织、自我实现人组织、文化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演进;二是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从科学管理方法向行为科学管理方法、管理科学方法、流程管理方法、信息和知识管理方法的演进。

这两条路径的演进反映了工业时代的管理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各阶段开始向信息时代的管理转变和改型。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行为科学、战略管理,还是企业再造,或是知识管理等依旧是我们今天的话题。

无论是哪一种管理理论和思想,都是围绕管理的核心问题:“效果”而展开的,对于今天的企业改革,没有哪一种理论已过时或无用,应结合各自具体情况与环境,兼
收并蓄,有选择地取舍,灵活应用。

这样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自我,这才是我们回顾历史的目的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