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_池国华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第五章 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第五章  控制活动

第一节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定义 (一)不相容职务的含义
不相容职务是指某些如果由一名员工担任,既可以弄虚作假,又能 够自己掩饰作弊行为的职务。这些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 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含义
运营分析控制
(二)运营分析控制 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
、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比分析、比率分析、趋 势分析、因素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 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运营分析控制
二、运营分析控制的流程
分析历史现状 发现问题
会计系统控制
二、会计系统控制的内容
(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选择 (二)会计政策选择 (三)会计估计确定 (四)文件和凭证控制 (五)会计档案保管控制 (六)组织和人员控制 (七)建立会计岗位制度
案例5-3 会计控制缺失,企业资产受损
第四节 财产保护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案例5-8 越权签约,无功而返
复习思考题
1.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活动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2.何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它的内容包括什么? 3.何为授权审批控制?它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4.何为会计系统控制?它的内容包括什么? 5.何为财产保护控制?它的具体控制措施有哪些? 6.什么事预算控制?全面预算的作用有哪些? 7.何为运营分析控制?它的具体方法有几种? 8.何为绩效考评控制?实践中存在几种绩效考评模式? 9.何为合同控制?它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哪些?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归集更是日趋完整。

从检索到的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即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分析、建立规范式定量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概括说可分为公司特征、治理特征、评价与信息披露、构建与执行四类影响因素。

一,公司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1.公司规模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越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

徐菁忆C2014认为,财务杠杆越高,外债角度力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也越高。

但是,当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而触及退市临界点时,企业为了降低退市风险、转亏为盈,易于出现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王芸等(201D认为,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2.公司的成长阶段与上市年限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阶段、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

张颖等(2010采用Likertscale,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会显著改善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更易于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促进经营业绩并与战略目标呈正相关。

因此,成熟期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

3.企业的自身特征李越冬等(2014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自身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有重要影响。

上市时间越久的企业,由于早期较为宽松的监管,以及为拯救国企而建立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适应新颁布法规的滞后性,使得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缺陷,有效性较低。

周川楣C201f)认为,经营复杂程度越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也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低。

二,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1.所有者影响程晓陵等(2008)以沪深股市116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优于其他公司。

论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关系

论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关系

论内部控制内容提要解决中国的国营企业问题尚需要深入触动微观机制的最本质的问题,即企业的控制问题。

体制改革不是万能的,要紧的是微观机制的改造。

我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转变经营观念,增强控制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是我国企业迎接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

只在宏观经济范围提控制还不够,也不能在微观经济中片面以改革取代控制。

其实,变革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的风险。

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的研究已日渐成熟。

三大目标和五大组成部分构造了内控系统的整体框架,帮助人们更全面和更深刻地理解内控及其控制对象,使企业能够以内控为有力武器,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五方面开展工作,为实现各项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遵从性目标而自觉奋斗。

国际先进内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启示我们:要正确理解内控与管理的关系、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和内控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我们要呼唤企业的控制意识,理直气壮地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实践,人们逾来逾感到强化管理的重要,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才能加强管理。

内部控制的概念被国际同仁所强调,引起了中国金融界,特别是银行界的关注。

自从1997年人民银行发出“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以来,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普遍开展了整章建制的工作。

这一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绩,但是新形势下的内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项工作又常被误解为仅仅是金融机构的事,生产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

其实,所有制及其组织结构并不是现代企业最本质的东西,最本质的是企业内部的控制文化和控制机制,中国国营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其内部控制。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和创造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中国企业界的迫切任务是运用先进的内控理论和方法,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以A公司为例【开题报告】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以A公司为例【开题报告】
[17]钟军燕.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要点及实证分析[J].商丘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3)
[18]柏欣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一般理论及应用研究——以某房地产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分析为例[J].消费导刊,2008(11)
[19]焦永.成品油销售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研究[J].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5)
在中国较早期的文献中对内部控制概念的讨论较多,且先是主要以会计控制为讨论对象的。广义的会计控制既包括“会计控制”,也包括“对会计的控制”。“会计控制”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所谓“对会计的控制”则是指对会计工作及其质量所进行的控制 ,这是对控制者所进行的一种再控制。(阎达五,宋建波,2000)这种定义主要还是在会计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来认识控制,把控制的方法和途径局限在会计这个领域,这也主要基于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应用,主要还是会计内部控制。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内部控制理论及研究现状
1.1内部控制的发展及构成要素
1.2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控制点
2 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中内部控制的条款
2.1萨班斯法案颁发的背景
2.2萨班斯法案中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条款
3 A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构建
3.1A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目前的状况
3.2A企业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
进度计划:
第6学期第19-20周与第7学期第1-2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收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4-5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
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
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以A公司为例【开题报告】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以A公司为例【开题报告】
预期目标:通过该篇论文的写作,阅读大量的文献,能够熟悉企业的内部控制,COSO体系,萨班斯条款。这篇论文写的是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所以在熟悉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条件下,着重研究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熟悉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各个关键控制点。选取一家企业,先了解该企业设计的内部控制,评价该内部控制能否防止或发现错误或舞弊。然后进行穿行测试,看该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观察实际执行的是否与设计有出入,观察哪些控制点是高风险之处。通过对该企业的了解,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熟悉电子制造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关键控制点及存在高风险之处,之后提出相应对措施。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国内在对内部控制文献介绍时也主要是以引入内部控制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和权威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来进行讨论。比如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三种提法(朱荣恩,2001),就分别对应美国的二因素法、结构三分法和COSO报告,当然我国也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就是根据国情需要对会计控制和对内部控制实质的探讨。
[9]宋健博.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美]理查德·L·莱特里夫,李学柔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11]宋金玉.邮政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年
[12]杨有红.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文硕等译.会计思想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14]陈芳.通信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研究[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
[15]陈学军.农民专业合作社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深析[J].中国农业会计,2009(8)

从管理理论发展看内部控制的演进

从管理理论发展看内部控制的演进

表的代表 著作《 国富论》 中系统地论述 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
要内容 , 其中涉及许 多管理思想 , 分工理论进一步为 内部牵制 的实践提供 了支撑 。 经济人的观点是亚 当・ 斯密分工理论的基 评估确认 的国家 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 。 同时规定 : 申请 国家出资勘查并 已经探明矿产地的采矿权 的 ,采矿权 申请人
勘查或开采 、 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矿业权 ; 矿业权人可以依照 本规定出租 、 抵押矿业权 。由此可见 , 矿业权人可 以依法对其
享有的矿业权进行转让 、 、 押等 , 出租 抵 以获取矿业权 收益 。
( ) 权转 让收益 。 1矿业 探矿权 人在完成规定 的最低勘查投
入后 , 经批准 , 以将探矿权 转让给他人 ; 可 已取得采矿权 的矿
【 关键词】 管理理论 内部控制 内部 牵制
制度控 制 础 ,他对人性 的这一分析对内部牵制思想 的假设产生 了深远 影响。内部牵制思想 的提出基于以下主观设 想 : 两个 或两个 以上 的人或部 门无意识犯同样错误 的机会可能性很小 ;两个
根据惯用 的发展线索 ,可以将对应 的内部控制模式描述
的概 念 更 为准 确 。
【 】 本 文 系教 育 部 人 文 社 科 研 究 项 目“ 业 权 收 益 核 注 矿
部分 , 暂称为竞价收益。
2 二级 市场的矿 业权收 益。二级 市场 的主 体是矿业 权 .
人 。20年国土资源部 发布 的《 00 矿业权 出让转让 管理暂行规 定》 规定 : 矿业权人可 以依照本规定采取出售 、变更采矿
国国 土 资 源 经济 ,0 53 2 0 : 2 孙 宏 涛 , 强. 矿 业权 的 流 转 . 国 矿 业 大 学 学 报 ( . 田 论 中 社 会 科 学 版 )20 ; .0 5 3

内部控制(方红星、池国华主编)笔记整理

内部控制(方红星、池国华主编)笔记整理

第一章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内部牵制阶段——分权牵制、实物牵制、机械牵制、簿记牵制内部控制系统阶段——20世纪40~80年代,制度二分法(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提出结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5月,COSO框架,提出权威定义,提出五要素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后,四类目标,八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内部控制现实意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风险防御能力,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ERM框架的创新:目标上——增加战略管理目标,扩大报告范畴内容上——增加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应对三要素概念上——提出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观念上——风险组合观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2008年5月22日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内部环境类,控制业务类,控制手段类)审计指引第二章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对定义的理解:全员、全面、全程内控五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使用价值与价值量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最直接,最根本)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最高目标,终极目标)内控五目标之间的关系:P26图内控原则:全面性——整个业务流程+业务方方面面制衡性——不相容机构、岗位、人员分离重要性——重大事项、重要决策、重大人事变动、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决策原则适应性——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风险水平成本效益性——设计成本,实施成本,鉴证成本,拒绝短视行为内控要素:内部环境(基础)——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风险评估——内部与外部风险,固有风险与剩余风险,风险承受度控制活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与沟通(依据与渠道,关键地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信息,在内外部沟通内部监督(重要保证)——评价内控有效性,分析缺陷及时改进要素关系:P32框架图内部控制局限性:越权操作(内部人控制力量超过内控本身)合谋串通(合伙舞弊)只能提供合理保证成本限制第三章内部环境定义: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部控制与内部环境的关系:完善的内部环境是内控有效性的保障,有效性的内控又将推动内部环境的不断完善1.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影响内控价值观念、风险偏好、组织形式和管理风格等2.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构成内控内容,决定内控要素发挥,推动内控3.相互制衡4.互动关系(依赖、作用、渗透、制约、促进)组织架构的定义: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内部控制学池国华第四版企业的资金活动风险

内部控制学池国华第四版企业的资金活动风险

内部控制学池国华第四版企业的资金活动风险企业的资金活动是企业运营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而资金活动风险则是资金活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对于企业来说,控制资金活动风险至关重要,可以确保企业的经营稳定、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将分析池国华第四版企业的资金活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在企业的资金活动中,流动性风险是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

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可能面临的现金流不足、支付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合理的资金计划,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获取和投资,确保企业的资金流动充足。

2.建立稳定的现金流预测模型,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及时调整资金计划,避免出现现金流短缺的情况。

其次,池国华第四版企业还需关注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需求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企业销售额下降、投资回报不佳等问题。

为了控制市场风险,企业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建立完善的市场调研机制,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

2.多元化销售渠道,降低依赖度,增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对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

3.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加剧情况。

此外,企业在资金活动中还需关注汇率风险。

尤其是对于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说,汇率波动可能对企业的利润和还款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控制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进行货币套期保值交易,通过合理的套期保值操作,锁定汇率,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2.增加外汇储备,提前做好充足的外汇准备,以防不时之需。

最后,企业还需要关注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产负债风险、偿债风险等。

为了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

2.控制负债水平,降低财务杠杆,避免债务过高带来的偿债压力。

总之,池国华第四版企业的资金活动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内部控制(东北财经大学 全)

内部控制(东北财经大学  全)
❖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 创建于1763年,由于经营灵 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 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 殊客户:英国王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 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一世界记录奠定了巴林银 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2010-3-1
chiguohua0913@ 东财池国华
内部控制五要素
❖该报告将内部控制的组成分成五个相互独 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五个要素: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2010-3-1
chiguohua0913@ 东财池国华
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2010-3-1
控制环境
主要表现在股东、董事会、经营者及其他员工对 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行为。 ❖ 具体包括:管理理念、经营风格、组织机构、董 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人事政策和程序、确 定职责和责任的方法以及管理者监督控制和检查 工作时所采用的方法,如经营计划、利润计划、 预算和预测、责任会计和内部审计等。
2010-3-1
监督
信 息 与 沟 通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信 息 与 沟 通
控制环境
图1-1 COSO的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图
chiguohua0913@ 东财池国华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内部的文化、价值观、组织 结构、管理理念和风格等。
这些因素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将对企业内部 控制的运行及效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这一报告已经成为内部控制领域最为权威的文献 之一。该报告系内部控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 里程碑,其对内部控制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可以 用三句话十二个字概括,那就是“一个定义、三 项目标、五种要素”。

第二章 内部控制理论演进及五大要素

第二章 内部控制理论演进及五大要素

五、风险管理阶段——21世纪初期以来
COSO委员会在2004年发布了《企业风 险管理—整合框架》(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框 架)。该框架对风险管理的定义表述是: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公司董事会、 管理层以及其他员工执行,适用于公司战略 的制定和整个公司范围,用来识别可能对公 司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并将风险控制在企 业可以承受的水平以内,为公司目标的实现 提供合理保证。
海尔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要求 每项经济业务事项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 门承担,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处理; 不相容职务进行适当分离; 权利和责任与控 制任务相适应,并落实到具体部门。 从海尔的发展历程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从内部环境角度分析世通公司倒闭的原因P269
(2)风险评估 COSO报告认为,环境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 控效率和效果的关键。
2 20世纪50年代 1958年10月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 员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对内部控 制定义重新进行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 控制和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Internal AccountingControl)指 与企业的财产安全与完整、会计信息真实与可 靠有关的所有控制程序和方法。
内部管理控制(Internal Administrative Control)指与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管理政策落 实等相关的控制制度。
3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 在《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中,更加明 确的阐述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的定义。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规 划、保护资产安全以及与财务报表有关的 程序和记录。 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规 划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 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浅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浅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摘要:全面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合理、合规、合法的生产经营,防止舞弊,减少损失。

而风险管理也是为了降低组织的经营风险,提前预防,避免损失。

本文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意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密切联系的,二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企业自身对规范化管理以及现代运营模式的重视,许多企业已经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然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推进和监督机制不清晰,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系统性;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相关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内部控制专业知识;内部控制建立不全面或不经济;管理工具和手段落后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作用地发挥,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实现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以及对风险管理的参与,有利的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使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意义(一)企业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知可以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难题为什么有健全的制度仍然会出现问题;怎样确保制度有效的贯彻和执行;生产、采购、销售,应收账款,筹资、投资等管理如何全面布局;如何保证制度建立的有效性;如何辨别企业、业务、部门的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怎样有力地实施,面对企业这些现实的难题。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乃至生存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内部控制(东北财经大学 )PPT课件

内部控制(东北财经大学 )PPT课件

2020/4/11
16
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与财产安全和财产记录的可靠性有关的 所有方法和程序,如授权与批准控制;从事财物记录与审 核的职务及从事经营与财产保管的职务实行分离控制;实 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
内部管理控制包括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这些方法 和程序主要与经营效率和贯彻管理方针有关,一般与财务 会计只是间接相关,如统计分析、业绩报告、员工培训、 质量控制等。
2020/4/11
3
学习目标
完成本章的学习后,您将能够: 1.熟悉内部控制发展的五个阶段 2.了解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3.了解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法规
2020/4/11
4
案例引入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
❖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 创建于1763年,由于经营灵活变 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 大的成功。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 户:英国王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 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一世界记录奠定了巴林银行显 赫地位的基础。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列教材
方红星 池国华 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0/4/11
1
第一章 内部控制发展概述
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我国内部控制基本法规
2020/4/11
2
引言
本章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发展的五个 阶段,之后介绍了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 现实意义,最后介绍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相 关法规。
❖ 然而,这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控270多亿 英镑资产的巴林银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 子尼克•李森(Nick Leeson)之手。李森未经授权在新加 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 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产生了高 达6亿英镑的亏损,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 (3.5亿英镑)。

【内部控制习题与案例】池国华_樊子君_主编(第二版)电子版201403

【内部控制习题与案例】池国华_樊子君_主编(第二版)电子版201403

【内部控制习题与案例】池国华_樊子君_主编(第二版)电子版201403了江龙控股所有账簿。

要求:从内部控制活动的角度分析该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并简要说明理由。

2.某公司最高权力机关是董事会,指定财务部为预算管理机构。

2010年初董事会根据上年度的生产经营状况,结合对未来各种因素的合理估计,制订当年的年度预算方案,并将内容详细的预算下发给内部各单位执行。

到2010年10月,年度经营实际执行只完成了预计的一半。

销售部门认为下半年属于销售淡季,全年任务肯定不能完成,因此向预算管理机构(财务部)提出调整经营预算。

财务部认为,既然实际销售情况和预算相去甚远,预算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就将预算中销售收入调整为原来的2/3。

年末,预算管理机构向董事会报告,全面完成全年经营预算。

要求:从内部控制活动:的角度分析该公司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3.某公司工程谈判小组与某建筑公司签订的一宗标的不清、价款与工程严重不符的工程承包合同,结果多付给承包商100万元。

原来、在今年年初,该公司计划在县城修建一座酒店。

工程预算总造价400万余元,其中装饰工程100万元。

同年6月,该公司谈判小组与建筑公司签订了关于修建酒店基建工程合同,合同及其附件写明:只将土建部分包给建筑公司。

装饰工程剥离出来另行发包,而工程造价却未将装饰工程部分剥离出来,仍按400万元总额包给建筑公司。

结果执行合同使该酒店多给承包商100余万元的造价款。

公司管理层为了防止此次失误影响自身形象,事后未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责任追究。

要求:从内部控制活动的角度,分析公司在外包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请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措施。

4.某企业仓库保管员负责登记存货明细账,以便对仓库中所有存货项目的验收、发、存进行永续记录。

当收到验收部门送交的存货验收单后,根据验收单登记存货领料单。

平时,各车间或其他部门如果需要领取原材料,都可以填写领料单,仓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单发出原材料。

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

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要素
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目标
提高经营效率效果
控制活动 信息系统与沟通
内部控制
遵循法律法规
提供可靠财务报告
对控制的监督
金字塔结构
1. 监督(持续进行中) 2. 信息和沟通 3. 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 4. 控制环境(基础)
安然事件——股东损失700亿美元
安然公司成立于1930年,1941至1947年间,随着公司股票上市,公司的股权渐渐分散,到1979年, InterNorth Inc.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并取代北部天然气公司在纽约证交所挂牌。 1985年, InterNorth收购竞 争对手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并更名“安然”(Enron)。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 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 》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真正使安然公司在全世界声名大噪的,却是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 的公司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 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目前公司的留守人员主要进行资产清理、执行破产 程序以及应对法律诉讼,从那时起,“安然”已经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 首先遭到质疑的是安然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们面临的指控包括疏于职 守、虚报账目、误导投资人以及牟取私利等。 在201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以前,安然公司的财务报告是所有投资者都乐于见到的。看看安然 过去的财务报告: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成长翻升3倍,公司能源服务公司零售业务翻升5倍”; 2001年第一季度,“季营收成长4倍,是连续21个盈余成长的财季”……在安然,衡量业务成长的单位不是百分 比,而是倍数,这让所有投资者都笑逐颜开。到了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突然亏损了,而且亏损额还高达6.18 亿美元! 然后,一直隐藏在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开始露出水面。经过调查,这些合伙公司大多被安然高层官员所控制, 安然对外的巨额贷款经常被列入这些公司,而不出现在安然的资产负债表上。更让投资者气愤的是,显然安然的 高层对于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了解,但长期以来熟视无睹甚至有意隐瞒。 安然假账问题也让其审计公司安达信面临着被诉讼的危险。位列世界第五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作为安然公 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者,既没审计出安然虚报利润,也没发现其巨额债务.

浅谈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浅谈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浅谈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摘要】本文对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定位以及企业是否有必要建立内部控制等问题进行阐述。

“控制论”和“管理学”都是“软科学”中的两个基础学科。

所谓控制就是企业领导层掌握、支配、使之不越出规定的范围。

所谓管理就是企业领导层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规则对不合理的事进行过问、干预和约束。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存在着必然联系内部控制是随着管理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伴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虽然最初是为外部审计人员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而提出和发展的,但其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促使内部控制由模糊的思想进入到“内部牵制”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马克思、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为代表。

在他们提出的管理理论中,劳动分工的提出有利于实现内部牵制,组织的出现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找到了基础,管理控制职能的提出则确定了内部控制的重点。

管理理论的发展影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到20世纪40年代,内部控制进入了“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划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部分。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谋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者深刻地认识到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提高战略预见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性。

与此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进入了“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提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三个要素。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普遍使用,原有的企业组织难以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管理理论界提出要从企业的管理制度、流程、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

到20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进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其包括的要素也扩展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强调内部控制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动态过程”,将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等“软性”管理因素纳入到内部控制范畴。

【内部控制习题与案例】池国华_樊子君_主编(第二版)电子版201403

【内部控制习题与案例】池国华_樊子君_主编(第二版)电子版201403

内部控制习题与案例池国华樊子君主编(第二版)电子版第一章总论 (3)(一)单项选择题 (3)(二)多项选择题 (4)(三)判断题 (6)(四)简答题 (7)(五)案例分析题 (7)参考答案 (7)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0)(一)单项选择题 (10)(二)多项选择题 (12)(三)判断题 (14)(四)简答题 (15)(五)案例分析题 (15)参考答案 (17)第三章内部环境 (21)(一)单项选择题 (21)(二)多项选择题 (22)(三)判断题 (26)(四)简答题 (27)(五)案例分析题 (27)参考答案 (27)第四章风险评估 (31)(一)单项选择题 (31)(二)多项选择题 (33)(三)判断题 (36)(四)简答题 (37)(五)案例分析题 (37)参考答案 (39)第五章控制活动 (42)(一)单项选择题 (42)(二)多项选择题 (43)(三)判断题 (44)(四)简答题 (45)(五)案例分析题 (45)参考答案 (47)第六章信息与沟通 (52)(一)单项选择题 (52)(二)多项选择题 (54)(三)判断题 (58)(四)简答题 (59)(五)案例分析题 (59)参考答案 (61)第七章业务活动控制 (65)(一)单项选择题 (66)(二)多项选择题 (68)(三)判断题 (70)(四)简答题 (70)(五)案例分析题 (70)参考答案 (74)第八章内部监督 (78)(一)单项选择题 (78)(二)多项选择题 (80)(三)判断题 (81)(四)简答题 (82)(五)案例分析题 (82)参考答案 (82)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87)(一)单项选择题 (87)(二)多项选择题 (89)(三)判断题 (91)(四)简答题 (91)(五)案例分析题 (92)参考答案 (96)第十章内部控制审计 (102)(一)单项选择题 (102)(二)多项选择题 (103)(三)判断题 (106)(四)简答题 (106)(五)案例分析题 (106)参考答案 (107)第一章总论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又称三要素阶段,其中不包括()要素。

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

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

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池国华 吴晓巍(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16025)【摘要】 管理控制(Management Control)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管理者对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因此管理控制既是执行组织战略的一个系统,又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个系统。

本文首先剖析了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指出随着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支配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其次回顾了管理控制理论四个发展阶段的研究文献;最后总结了管理控制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所带来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对管理控制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 环境变迁 理论演进 内部控制从组织内部的控制主体角度可分为董事会控制,管理者控制,员工控制,从而形成三个层级的内部控制:一是战略规划控制,即董事会对战略制定的控制;二是战略实施控制,即管理者对战略执行的控制;三是任务控制,即员工对作业的控制。

管理控制从广义上讲应包含这三方面的控制;从狭义上讲主要指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张先治,2002)。

我们这里将管理控制作狭义解释。

因此,管理控制既是执行组织战略的一个系统,又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个系统。

从内部控制的理论进展可以看出,管理控制作为管理者确保资源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组织系统,随着企业环境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的增强,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主要都是从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角度强调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而忽略经营效果效率提高这一根本目标,从而忽略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评价和研究。

一、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四个不同的阶段。

内部牵制思想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这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财产安全,确保账目正确。

内部控制学 第五章 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学 第五章  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学池国华chiguohua0913@3> 东财池国华第五章控制活动第一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第二节授权批准控制第四节财产保护控制第五节预算控制第六节运营分析控制第三节会计系统控制第七节绩效考评控制chiguohua0913@ 东财池国华引言本章介绍内部控制的第三个要素——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贯穿于企业所有层级和职能部门。

本章系统阐述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活动的原理。

chiguohua0913@ 东财池国华学习目标完成本章的学习后,您将能够:1. 熟悉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活动类型;2. 掌握各项控制活动的基本原理;3. 应用各项控制活动解决企业营运中存在的问题。

chiguohua0913@ 东财池国华案例引入电器王国的“功臣”电器王国——海尔集团自1984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如图5-1。

海尔集团在短短的几年间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旗舰,成为较早走出国门并在国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中国企业。

如此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海尔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

图5-1 海尔集团发展阶段chiguohua0913@ 东财池国华海尔集团的内部控制系统涵盖了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海尔会做出适当的调整。

海尔集团非常重视经济业务的授权审批权限。

在集团内部,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有严格的界限和责任,每类经济业务的完成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

同时,集团内部还有与授权审批权限相匹配的检查制度,以保证授权后所处理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chiguohua0913@ 东财池国华在预算控制方面,海尔集团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

每年12月,集团公司都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本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再分解为月度目标和计划。

依次类推,直至将总目标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每天的工作项目和责任。

论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关系

论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关系

论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实现业务目标的过程中,为防止和规避各种风险,建立并执行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以确保企业资源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利用,提高经营管理的效能和效果。

而管理则是针对企业资源的配置、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和管理密切相关,它们紧密配合、相互依赖,共同构建了企业的运营机制。

首先,内部控制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内部控制是管理者为达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控制手段,它通过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流程和操作等措施,帮助管理者监督和控制企业的运营。

管理活动具体指导和实施了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辅助和支持了管理活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其次,内部控制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而内部控制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设立的。

内部控制帮助管理者规范企业的各个环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可靠性,进而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引导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内部控制提供了管理过程的监督和反馈。

内部控制的确立和执行,使得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帮助管理者在运营过程中及时掌握信息,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范和避免各种风险,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营。

此外,内部控制对于管理者的行为和决策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内部控制要求管理者在执行任务时要符合企业的策略和规定,遵循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

同时,内部控制还规定了管理者的权责,明确了管理者的权限和职责范围,规范了管理者的行为,约束了管理者的决策。

只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才能确保管理者在行使职权时不滥用权力、不违规操作。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和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它为管理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帮助管理者实现企业目标,规避风险,确保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池国华 吴晓巍(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16025)【摘要】 管理控制(M anagement Control)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管理者对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因此管理控制既是执行组织战略的一个系统,又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个系统。

本文首先剖析了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指出随着企业环境的日益复杂,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支配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其次回顾了管理控制理论四个发展阶段的研究文献;最后总结了管理控制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所带来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对管理控制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 环境变迁 理论演进 内部控制从组织内部的控制主体角度可分为董事会控制,管理者控制,员工控制,从而形成三个层级的内部控制:一是战略规划控制,即董事会对战略制定的控制;二是战略实施控制,即管理者对战略执行的控制;三是任务控制,即员工对作业的控制。

管理控制从广义上讲应包含这三方面的控制;从狭义上讲主要指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张先治,2002)。

我们这里将管理控制作狭义解释。

因此,管理控制既是执行组织战略的一个系统,又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个系统。

从内部控制的理论进展可以看出,管理控制作为管理者确保资源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组织系统,随着企业环境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的增强,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主要都是从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角度强调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而忽略经营效果效率提高这一根本目标,从而忽略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构建、评价和研究。

一、管理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四个不同的阶段。

内部牵制思想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前,这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财产安全,确保账目正确。

这一阶段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内部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49年,AICPA首次正式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这就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思想。

这一定义强调内部控制“制度”不局限于与会计与财务部门相关的控制方面,而且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统计分析和内部审计等。

但是由于审计人员认为该定义的含义过于宽泛,因此AICPA于1953年在其颁布的《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对内部控制定义做了正式修正,并将内部控制按其特点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个部分,这种划分是为了规范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的范围,目的在于缩小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

无论怎样,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正式将管理控制纳入其制度体系之中,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8年AICPA在其颁布的SAS55又对内部控制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指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之所以提出内部控制结构,是因为人们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在实践中是相互联系、难以分割的。

因此此时的内部控制融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于一体。

531992年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下属的由AAA、AICPA、I IA、FEI和IMA 等多个专业团体组织参与的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

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并且指出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努力的方向,而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与企业目标相适应,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监督、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和控制活动。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要素都不再仅仅局限于纠错防弊,而更多是为了保障战略目标实现、提高组织管理水平而设置的。

内部控制应该是存在于企业并为企业而服务的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其内容和形式应该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而且应该为管理人员所理解。

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不仅应该包括内部管理控制,而且应该以内部管理控制为主导,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从外部审计的角度强调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从内部控制的嬗变进程看,最初定义内部控制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拓展其外延的主要是注册会计师,主要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在验证会计信息正确性时离不开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杨育红,2001)。

但这只是一个重要原因,推动内部控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组织管理当局自身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逐渐认识到强化内部管理、实现战略目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0世纪以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不确定,比如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技术的不断更新、组织结构的更加复杂、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这一切都迫使企业需要对各个层次的管理者进行更多的授权,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活及时的反应;同时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以降低企业分权管理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终有利于战略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从内部控制的理论进展可以看出,内部管理控制不仅成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处于主导与支配地位。

首先,从COSO报告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看,内部控制从控制目标角度可分为财务报告可靠性、营运效率效果和相关法令遵循。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根本目标应该是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维护股东利益,因此提高营运的效率效果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为实现企业营运效率效果的管理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支配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而其他控制的目标则是服从于这一根本目标。

因此,在内部控制体系中,财务报告可靠性控制属于内部会计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营运效率效果控制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关键;遵循相关法令的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保证,也就是内部控制的保证。

其次,内部控制可分为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三个层次。

其中,战略控制考虑的是设置和制定整个组织的长期目标和战略规划;作业控制考虑的是确保作业和任务的可靠执行;而管理控制的过程设计则是为了确保整体目标能够进一步分解和落实部门目标和日常任务,并能够被所有组织成员以一种合作的形式执行,以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因此,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连接企业战略控制与作业控制的桥梁,没有有效的管理控制,不仅导致企业战略目标无法实现,而且企业作业控制将迷失方向。

二、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 管理控制作为管理者确保资源获得和利用效率效果以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组织系统,其理论也在企业环境不断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和发展(David Otley,1995)。

这四个阶段分别为封闭———理性阶段(The Closed Ritional Perspec-tive)、封闭———自然阶段(The Closed Natural Per-spective)、开放———理性阶段(The Open Ritional Perspective)和开放———自然阶段(The Open Natural Perspective),每一阶段都形成了主流观点。

回顾国外管理控制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每一发展阶段的管理控制研究无不受企业环境的支配与影响,并且体现当时企业环境的特征;每一发展阶段出现和存在的管理控制模式都是当时企业环境的影响结果;而企业环境的逐渐变化又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管理控制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从而推动管理控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不断发展(如表1所示)。

这一结论恰恰符合COSO报告的研究成果,COSO 报告不仅强调控制环境的重要性,认为环境的变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而且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趋于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吴水澎等,2000)。

54表1 管理控制理论的基本演变发展阶段封闭—理性封闭—自然开放—理性开放—自然产生时期 1960以前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20世纪八十年代1990以后环境特征4S仍处于“渐变”阶段4D3C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研究基础经典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主流观点试图设计“一种最好的管理控制模式”以适用于所有的企业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应考虑行为性结果管理控制模式设计和应用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变量管理控制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应该根据控制模式运行的内外部环境而定创新模式诊断控制模式信任控制模式边界控制模式互动控制模式 在封闭———理性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企业外部环境普遍属于一种“4S”状态,即静态的(Static)、单一的(Sing le),简单的(Simple)和安全的(Safe)。

由于外部市场变化相对平稳,企业可以相对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多数学者普遍受到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多数管理控制研究都是基于以下两个假设的:其一,能够在脱离环境的前提下理解,企业外部环境不是影响企业管理行为的变量,最重要的过程和事情内生于企业;其二,包括经营者在内的职工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企业能够以一种理性的行为方式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试图寻找出“一种最好的方式”设计管理控制系统,认为存在“一种最好的管理控制模式”能够普遍应用于所有企业,如Drucker(1964)。

因此这一阶段的管理控制理论研究是以普遍应用为导向,以理性思维为方法。

这个阶段的研究文献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提出正式的管理控制模式以取代过去的典型官僚政治式控制,主张以预算控制为主导的诊断控制模式。

①封闭———自然观点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期间,与上一阶段相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明显,仍处于“渐变”阶段。

同时,70年代美国一些大公司如Franklin Natio nal Bank、Du Pont Walston和Equity Funding的失败也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管理控制模式缺陷的反思,比如Franklin National Bank就由于其CEO奉行以领导者个人命令和决策为主的官僚政治式控制,结果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再如Equity Funding丑闻的发生是因为管理当局为下属的管理者设置了无法通过合法方式达到的目标,导致诊断控制模式产生负面效应。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学者一方面仍然坚持管理控制模式内生于企业的观点;另一方面开始注意到管理控制模式运行的行为性结果,并开始关注企业的内部环境,尤其是人的因素对管理控制模式的影响,力图对管理控制模式进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