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概念及其演变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内部控制是指一个组织机构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内部监督机构和控制方法,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管理学的早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经验型阶段,即“自我控制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多依靠一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通过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和经验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营和目标的实现。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内部控制主要依赖于个人的直接参与和管理者的个人素质,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控制手段。

第二个阶段是制度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开始逐渐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等。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内部控制开始从个人行为转向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控制手段逐渐规范化和系统化。

第三个阶段是标准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开始引入一些内部控制的标准和框架,主要是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以及与外部治理机制的衔接。

内部控制标准的引入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指导,帮助组织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

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等。

第四个阶段是信息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先进的工具和方法来支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督。

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例如,通过采用ERP系统、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总之,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经过了经验型阶段、制度化阶段、标准化阶段和信息化阶段。

这些阶段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管理理念的进步和发展,也为组织提供了不断完善和提升内部控制的思路和方法。

内部控制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和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关注和改进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环境要求,确保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流程和机制,对组织、人员、财务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规范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演进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第一阶段:初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的建立最初是为了防止欺诈行为和内部失误的发生。

在这一阶段,企业主要通过制定和执行一些基本规章制度,如内部审计制度、财务报告制度和风险防控制度等,来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二阶段: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复杂化,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着重完善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包括风险评估和防范、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业务流程规范和监督、内部审计和监控等,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第三阶段: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的一体化
在这一阶段,内部控制被视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目标和价值导向相一致。

企业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战略工具,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设计制度,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第四阶段:数字化内部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也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企业开始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精准度,提前预警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总之,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完善,再到与企业战略一体化,最后走向数字化的演进过程。

这一历程体现了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的提升和对风险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内控的定义及演变历程

内控的定义及演变历程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演变历程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全面认识内部控制;●了解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掌握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过程。

1.内部控制的主体内部控制的主体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某一个部门或岗位,如同财务工作和人力资源工作,不只涉及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而是与企业的所有员工都相关,只有所有员工都了解财务工作和人力资源工作,企业的财务工作才会健康,人力资源工作才会做好。

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只有董事会和总经理重视,那么内部控制体系不会做好,只有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衔接部门理解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支持并贯彻执行,内部控制体系才有可能真正健康化,否则只是形式主义。

2.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内部控制,是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目标效益性控制的目的不是增加成本、限制人员自由、限制弹性,首要目标是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益性,产生增值。

将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控制到位,会为企业带来很大好处:第一,企业能够赚钱;第二,企业赚钱具有持续性;第三,企业赚钱比较有质量。

很多企业赚钱没有质量,只追求账面利润,而忽视现金利润。

如果将内控做好,不仅能够让企业效益更好,而且会大大提升效益的质量。

数据的可靠性企业实施内控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例如,财务制度中的财务核算制度,就是依据国家财政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制定的,这对于企业的财务处理非常重要,因为针对同样业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处理效果。

法规的真实性法规的真实性是指,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制度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3.内部控制的目的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主要有四大目的:实现企业目标实施内控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确保企业守法经营实施内控可以保证企业各经营层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违规行为。

第一讲 内部控制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讲 内部控制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讲内部控制的起源和发展一、内部控制沿革与发展(一)内部控制定义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组织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

(二)内部控制的起源内部控制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是学术界、职业组织、大型企业及政府组织共同推动作用的结果。

此外,内部控制领域的发展历程显示,一些影响巨大的公司经营失败或舞弊事件的发生,往往加速了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的发展进程,并催生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文献和立法规定。

(三)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框架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标志性的事件,促成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源于内部牵制。

相互检查、相互监督制度。

一般认为,上世纪40年代以前是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是指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一些企业逐渐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办法,逐步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

一般来说,内部牵制机能的执行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1实物牵制。

2机械牵制。

3体制牵制。

4簿记牵制。

内部牵制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设想:1、二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2、二个或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定义内部会计控制系统:a.交易依据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殊授权执行;b.交易的记录必须满足GAAP或其他适当标准编制财务报表和落实资产责任的需要;c.接触资产必须经过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殊授权;d.按适当时间间隔,将财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并对差异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第一讲

企业内部控制-第一讲

(4)信息与沟通
指将有关生产经营等信息提供给相关人员,并交换这些信息,使其能够合理地履 行相关职责。 信息上下、平行传递,在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传递
(5)监控
指对内部控制整个过程的监督、评价,以及必要时采取的修正措施。包括日常的 管理监督活动,内部审计及与外部团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监控。
二、COSO报告的价值
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 此定义突破了财务会计的
局限。 2、1958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 (“制度二分法”) • • 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与财产安全和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有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 如授权审批控制、财产的实物控制、内部审计等 内部管理控制:由组织规划和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指定的各
四、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美国资助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报告, 并与1994年进行补充。对内部控制作如下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告
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
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五大要素:
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归集、分类、分析和报告的方法,即企业 会计制度。包括: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将经济 业务按适当的货币价值计价;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在财务报表中恰当的表述 经济业务和有关的揭示内容。
(3)控制程序 指管理层为达到控制目标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各项经济业务的授权、职责分 工、资产的记录和接触控制、已经登记的业务及记录的复核等。 内部控制结构理论2个特点:将控制环境纳入控制范围、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 控制
第二节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第一节内部控制概述第一节内部控制概述一、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它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来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政府部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

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及其沟通和内部控制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等,是行政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近年来,我国为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体系的要求,逐步实施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财政直接支付工资、会计集中核算试点、国库集中收付等一系列财政支出改革,有效的解决了当前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

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票据管理不到位。

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概述

•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 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 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 政策和程序。 • (二)内部控制的分类 • 1.控制目的 • 2.控制功能 • 3.控制时间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
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 (P147),可细化为以下五个目标: 1.提高经营效率,取得好的经营效果; 2.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3.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恰当使用; 4.保证企业计划和战略决策的有效实施; 5.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
• 4、下列各项中,属于导致内部控制固有局 限原因的有( ) • A.控制的有效性会受到决策过程中人为判断 的影响 • B.内部控制只能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 保证 • C.管理人员可能会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 D.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成本与 效益 • ABCD
(三)控制活动
•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 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与财务报表审计相 关的控制活动有: • 1.业绩评价 • 2.授权批准 • 3.信息处理(充分的记录) • 4.实物控制 • 5.独立稽核 • 6.职责分离
(四)信息和沟通
• 1.会计信息系统 • 信息沟通的方式包括政策手册、会计和报 告手册、备忘录等。 • 2.信息沟通 • 一个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 • 确认和记录所有的真实交易和事项;及 时且详细地描述交易和事项,以便在财务 报表上做适当的分类;恰当地计量交易和 事项,以便在财务报表中对交易的金额做 出准确的记录;确定交易和事项发生的时 间,以使交易和事项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 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列报与披露交易和事
(二)风险评估
• 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 经营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 施。财务报告的风险评估主要是确认、分 析财务报告是否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风 险。 • 导致风险增大的因素有:组织规章和经 营环境的变化;人事变动;信息系统的新 建和修改;组织的迅速发展;与生产过程 和信息系统有关的技术的变化;引进新的 生产线、新产品和新工序;采用新的会计 原则或变更会计原则。

内部控制理论简介

内部控制理论简介
益和民主的足够重视; ——以个人忠诚为基本管理关系纽带,用人有明
显的感情关系; ——重视可见资产和短期利益,忽视隐形资产和
长远利益; ——习惯于封闭式管理方式,漠视环境变化的影
响;
31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唯上级的指令和红头文件为管理依据,忽视 客观规律和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
——唯行政隶属关系为管理关系纽带,忽视产权 关系、科学与法制;
12
内部控制基本框架
五、内部控制类型 1、预防性控制:防止错弊和损失的发生 例如:对客户信用进行审核以减少坏帐发生;采用招标
方式选择理想的供应商等。 2、检查性控制:将已经发生或存在的错误检查出来 例如:核对银行对帐单,检查预防性控制的执行情况等
。 3、纠正性控制:对检查出来的错误进行更正 例如:当计算机检查出输入有误的供应商号码,可以从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1-4 检查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生成的记录和 凭证;
1-5 实地观察,针对关键控制点; 1-6 对具有代表性业务进行穿行测试; 1-7 调查表法
34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2、 内部控制调查举例:采购业务循环的 内部控制调查
2-1 业务流程描述 采购业务是组织从外部获得商品或劳务并
支付价款的过程。该循环通常包括: (1)提出采购申请,由采购部门或仓库部
29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六、存在的问题: 1、 组织内控制度实务中存在的多种
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无章可循,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章难循,内控制度脱离企业实际; ——有章不循,缺乏制度执行机制; ——违章不纠,缺乏必要奖惩制约。
30
内部控制要素及评价
2、传统管理观念的负面影响: ——以“家长制”为主的管理构架,缺乏对员工权

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及我国企业内控问题

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及我国企业内控问题

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及我国企业内控问题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发展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其目标,通过执行特定策略和程序,确保组织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合规性的一种管理活动。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内部控制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20世纪初,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泰勒就强调使用内部控制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股市的崩盘和企业丑闻的频发,内部控制开始被视为规范企业行为、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手段。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宾斯-奥克利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年度审计。

这一法案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内部控制理念的发展和规范。

我国企业内控问题的存在及原因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也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理念不够成熟。

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意识不足,认为它是一种简单的符合性管理,缺乏对风险管理和内部运作效率的重视。

这导致企业在内控建设上存在盲点。

第二,制度设计不完善。

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存在制度漏洞和缺陷。

如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不完善,导致企业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不高。

第三,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落实不到位,存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的问题。

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监督责任分散,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从而容易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员工素质和道德风险。

企业员工的素质和道德风险也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缺乏专业能力和质量意识,容易造成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失误和疏漏。

改善我国企业内控问题的措施为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以下是一些改善措施:首先,加强内部控制理念教育。

加强企业管理者对内控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内控意识,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企业管理中。

其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建立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1
早期管理理论
管理学派关注职权划分与规范,奠定了内部控制的基础。
2
投资者保护
上市公司监管加强,内部控制得到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
3
风险管理
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促进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优化。
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1 互相依赖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2 目标一致
产品召回
由于质量问题等原因,不得不召 回大量产品,造成损失。
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1 科技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改善内部控制效果。
2 跨界整合
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合规管理等领域融合。
3 强化监管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和 监督,推动更高的标准。
1 内部评价
内部控制自评和自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外部审计
独立第三方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
3 持续改进
依据评价和审计结果,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
典型的内部控制失败案例
财务造假
以虚增收入、隐瞒负债等手段误 导投资者,损害企业利益。
数据泄露
未能保护企业重要数据,导致泄 露和信息安全风险。
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都以 保障企业利益和可持续发 展为核心目标。
3 协同运作
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 高企业治理的效力和效率。
内部控制的执行和优化
策略制定
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制定相应 策略和流程。
培训和沟通
向员工传达内部控制政策、程 序和要求。
监测和改进
不断监测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及时改进和优化。
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ຫໍສະໝຸດ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 程

话说企业内部控制的前世今生

话说企业内部控制的前世今生

话说企业内部控制的前世今生一、内部控制的前世1、内部控制的由来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近代提出来的,最原始的控制思想的雏形来源于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牵制思想的体现可以追溯到人类几千年以前的古文明时期,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古埃及、波斯、古罗马等地的国库管理职能的分工上,都有内部牵制思想的体现。

在《周礼》的记载中,中国早在西周时代的国库管理中,便分为了职内、职出和职币三个岗位,分别负责收入、支出和盘点登记。

所谓牵制,是指职能和职能之间必要的相互弥补、相互约束,不能由一个职能完全支配一项业务活动而没有交叉检查和约束。

可以看出,牵制思想最早出现在财政管理(财务管理)中,这些牵制思想直至今天还被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延续了下来。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最开始的牵制思想体现其实不仅仅是在财务管理领域,对于管理领域来说,管理牵制也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只不过是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敏感地位体现的突出一点罢了。

今天牵制思想的体现也随处可见,比如重要的场所上两把锁,保险柜的密码分为两段、业务按不同权限授权不同岗位等等。

我们前面写风险管理发展历史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分支是财务管理领域,指的就是内部控制的发展前身内部牵制思想的源头。

随着内部牵制思想的发展,控制一词最早在17世纪被提了出来,含义为“由登记者之外的人对账册进行检查核对”。

在这个阶段,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对会计账目和会计岗位的分离和牵制。

2、内部控制设计的初衷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内部牵制思想的出现是要避免两类问题的出现,一类是无意识的错误、另一类是有意识的舞弊。

无意识的错误,如由于粗心大意或信息遗漏,或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误差导致最终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出现差异;有意识的舞弊,则是指有计划、有预谋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导致财务数据和真实经营情况不符,最终的公司利益受损。

而有意识的舞弊情况也是内部控制关注的重点。

内部控制的演变

内部控制的演变
法律法规
不断变化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保持合规性。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1
初期阶段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原则开始形成。
2
机制建立和完善
企业开始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和流程。
3
人员配备和培训
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4
管理和监督机制
强化内部控制的管理和监督。
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的搭建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整体架构,包括流程、制度、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和配备。
内部控制的演变
内部控制是企业中确保运作正常和达到目标的重要机制。通过这个演变,我 们将了解内部控制的起源、发展和未来。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套组织措施和流程,用于确保企业目标的达成、风险的管理和 合规的执行。它涵盖了各个层面的管理活动和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护企业资源、提高运作效率、管理风险和确保合规性, 以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 围。
识别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3 控制活动
设计和实施控制措施,以管理和减轻风险。
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
复杂性
企业运作日益复杂,需要应对多样化的风险和 挑战。
全球化
企业面临跨境经营和文化差异等全球化挑战。
技术变革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增加了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 的需求。
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企业的 治理质量和效率。

内控发展及演变

内控发展及演变

2012年5月12日内控控制的演变过程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控控制整体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这几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主要特点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

1905年,L.R.Dicksee最早提出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他认为,内部牵制由三个要素构成: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

1930年,George E.Bennett发展了内部牵制的概念,他于1930年给内部牵制制度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内部牵制是帐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个系统使得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地对其他员工的工作进行连续性的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

扯淡事例:张作霖支钱的故事。

二、内部控制制度:1949年, 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了一分特别报告“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人员的重要性”。

该报告第一次给内部控制制度下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由组织的计划和组织内部为保护其财产安全、检查其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既定的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所有方法和措施。

进一步强调公司在某一个经济业务程序或者某一个经济业务方面的控制。

现代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审计模式的变革,均促使以账户核对和岗位分工为主的内部牵制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构成的内部控制系统。

扯淡实例:三、内部控制结构: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1985年,由AICPA、IIA、FEI、AAA、IMA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即Treadway委员会)。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概述一、内部控制的历程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萌芽期——内部牵制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

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就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

例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双人记账制”——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

纵观该时期的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

(二)发展期——内部控制初步形成以职务分离、账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逐步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这一阶段的发展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

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得不进行全面企业管理的探索。

在泰罗等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经营管理者从内部牵制原则出发,尝试着对组织结构、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其所属部门的人员及工作进行组织、制约和调节。

至此,控制系统基本形成。

(三)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框架这一时期的标志是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它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这也是我国目前沿用的内部控制结构。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最具权威的概念是由美国国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 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在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COSO报告。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的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发展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发展
四、是控制环境的不确定性,内部控制要适应动态的 环境。
1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促进组织中目标不完全一 致的个体进行合作,需要企业所有成员 参与,包括董事会、经理层和所有其他 员工,向着组织的既定目标努力,对企 业如下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维护专用 资产提供者的权益,确保企业战略有效 实施,提高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确 保信息可靠,确保企业的活动符合法律 法规和规章制度,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委托型控制与直接型控制
在本层次,委托型控制大多出现在中小型的专 业组织,比如一个研发部门,一个项目攻关组 ,一个广告策划小组,一个足球队等。这种控 制中,员工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参与目标的制 定,对绩效评价不是短期做出的,有时可能长 达数年。直接型控制中,控制主体控制着所有 的经营活动,其意志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
(二)2 内内部控部制控阶段制—的20世产纪生40年与代发末至展80年 代 美国1947年《审计准则暂行公告》提出了 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序。1953年美国注 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公告将 控制层次从日常业务执行层拓展至管理层;控 制的内容不仅仅是职务分离、账户核对,还涉 及组织的设计和协调,但未涉及控制环境。 1972年,该委员会在公布的《审计准则》第一 号公告中对内部控制的解释,“管理控制包括 但不仅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 经济业务决策有关的程序及记录。会计控制包 括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 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内部控制不能过分强调董事会和管理 层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而应该强调组 织中的所有人员都参与及其对内部控制 产生影响。内部控制的很多内容与管理 学界提出的管理控制是相同的,但内部 控制包括的范围要比管理控制广泛
什么是好的内部控制
❖ 内部控制是组织的免疫系统,内部控制 如果建立在合理的标准流程基础之上, 经营管理效率就会提高,此时的内部控 制成为标准流程的一部分,否则,内部 控制成本会较一般水平增高。好的内部 控制应具备的特征:

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的含义及产生与发展内部控制的含义依不同学科和不同的机构、组织,对其解释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可能建立不同的框架体系。

管理学界对管理控制进行了长期研究,会计学界和审计界也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近年來,学者们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解释,而一些机构或组织如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控制标准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也从不同角度对内部控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管理学界对管理控制的解释在管理学研究中,人们认为管理的四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的通用的概念是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按照目标或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两个:限制偏差的累积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管理学关于管理控制的内容包括战略控制、流程控制和任务控制、绩效评价、行为约束与引导等。

国内有学者认为,控制系统包含基础结构子系统、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子系统、奖励子系统、协调方式子系统、沟通渠道子系统、计划和控制过程子系统。

基础结构在发号施令、建立管理支持、制定企业使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价值观、信仰等;激励系统起着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协调机制增加企业纵向之间和横向部门之间的了解;沟通渠道使管理控制过程和其他子系统之间密切联系;计划和控制过程在制定程序、形成书面文件、报告系统和提供反馈等方面发挥作用。

会计学界和审计界对内部控制的解释在会计学中,人们更多地使用会计控制一词,认为会计控制是单位(企业)内部控制方式之一。

单位财务人员通过会计系统参与控制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安全,防范财务风险,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在国内,对财务控制的定义与会计控制类似,但在外国将财务控制解释为结果控制,是以财务绩效目标为导向的一种控制形式,通过财务绩效目标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53年《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公告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认为会计控制是由组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旨在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部门的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的要求。

内部控制概念及其演变

内部控制概念及其演变




意义: 职业团体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专著 会计职业团体提出的第一个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包括在组织内部采用的,以保证资产 的安全性、核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运营效率、促进管理政策的贯彻和实施为 目的的计划,以及所有与之相协调的方法和措 施。
1949年专题报告内部控制的范围
第一章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演进
内部控制审计学含义 内部控制管理学含义
第一节
内部控制审计学含义
一、概述 阶段 特征 二、审计文献对内部控制界定
一、概述 (一)阶段
1.
2.
3. 4.
5.
内部牵制 (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 阶段 制度二分法(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结构分析法-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控制整体架构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战 略


循 性




第一节小结:



遵 循




程序 控制
会 计 制 度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牵制




作 作 业 活 动 N
内 目 事 风 风 控 信 监 息 部 标 件 险 险 制 与 环 设 识 评 回 活 沟 境 定 别 估 应 动 通 督
控 风 控 信 监
制 险 制
环 评 活
信 沟
信 活动
息 估
息 风 险 与 通 评 境 环
控 制
1992COSO 《内部控制:整合性架构》定义
1996AICPA第《 78号审计准则公告》认可
五、企业风险管理阶段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1.会计控制是指与财产安全和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联系的 方法的程序,如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财 产解除控制和内部审计等。 2.管理控制是指与提高经营效率与贯彻管理方针有关的方法 和程序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世纪80年代 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 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结构包含: 控制环境


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 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监督

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 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 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 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组织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 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 是很小的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或舞弊的可能性 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 协调的方法的措施。
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实施的、 为了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的控制活动: (一)企业战略 (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三)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四)资产的完整
(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二.内部控制的发生、发展和演进




会计制度
控制程序
(四)“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职业团体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专著 会计职业团体提出的第一个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包括在组织内部采用的,以保证资产 的安全性、核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运营效率、促进管理政策的贯彻和实施为 目的的计划,以及所有与之相协调的方法和措 施。
1949年专题报告内部控制的范围
B.管理控制
定义: 管理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目标以及所有与提
高效率、贯彻管理政策直接相关但与财务记 录间接相关的方法和程序。 内容: a) 统计分析 b) 时间管理和行为研究 c) 业绩报告 d) 员工培训计划
1963SAP No.33的说明:
独立审计师主要考虑与会计有关的控制。 会计控制通常直接地、主要地考察财务数据的
③ 每个系统都有自身的控制目标,一些控制的 控制目标是独立的,而另一些控制则是相互 关联的,只有相关的控制配合起来才能达到 一定的控制目标;
④ 一项控制本身的力量会加强或减弱另一项控 制的有效性。良好的内部控制依赖于各个控 制子系统的健全与完善以及各个控制子系统 之间的协调、配合。
会计(财务)控制
2. 法规执行控制是其他三项控制的基本前提条 件,企业的所有内部控制活动的出发点是要 让企业的业务活动合法、合规。
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
(1)1929年《财务会计报告的验证》
首次将内部控制与审计程序联系起来。 指出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检查的范围可以依据
不同情况而定,在某些情况下,审计可能需要 对账簿上记录的大部分或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审 核,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只要内部牵制健全, 抽查就足够了。
(2)1936《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宣查》
(2)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的概念: 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归集、分类、分析、
登记和编报方法。
会 计
① 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
制 ② 对各项经济业务适当进行分类,作为编制报表的依
度 据;
的 内 容
③ 计量经济业务的价值以使其货币价值能在财务报表 中记录;
④ 确定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以确保它记录在适当的
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并不一定具有双向排他性, 用于会计控制的程序和记录在有些情况下也会 服从于管理的目的而成为管理控制的一部分。
3、结构分析法-内部控制结构
相关文献: 1988年4月ASB[SAS.55 ]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 《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 特点: 以“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取代 “内部会计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概念:是反映董事会、管理者、 业主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和行为。
控制环境的内容:
A. 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 B. 组织结构 C. 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D. 人事政策和程序 E. 确定职权和责任的方法 F. 管理者监控和检查工作时所用的控制方法
a) 经营计划 b) 预算 c) 预测 d) 利润计划 e) 责任会计 f) 内部审计
1958年CAP发表的SAP第29号中定义
内部控制包括以会计或管理为特征的控制活 动,即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A.会计控制
定义:
会计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目标以及所有与保护资产安 全、保证财务记录可靠性直接相关的方法和程序。
内容:
a) 对授权和批准体系的控制 b) 对账簿记录、会计报告职责与资产保管职责的划分 c) 对资产的实物控制 d) 内部审计
别 估

企 业
门 层











信息与沟通


第一节小结:
会计制度 控制程序
营运之效果及效率 财务报告之可靠性 相关法令之遵循
战略目标 经营目标 报告目标 遵循性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牵制
内部管理控制
控制环境
控 制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 息与沟 通



作业
业活
作 活

业 动
N

2

1


1、内部牵制 (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 阶段
内部牵制的内容
a) 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b) 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的措施和方法
主要文献: ① IACPA1929《财务会计报告的验证》 ② IACPA1936《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 ③ IACPA1949《内部控制—协作体系的要素及其对于管
首次定义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 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
其他资产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 的各种措施和方法。 再次将内部控制与审计程序联系起来。 “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一个 重要因素是企业的内部牵制和控制,它们越健 拿.财务报表审核所需的测试就越少”
(3)1949年专题报告
会计期间;
⑤ 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经济业务及有关的揭示内 容;
(3)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的概念:
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
控制程序的内容
① 经济业务和活动的批准权; ② 明确各员工的职责分工; ③ 充分的凭证、账单设置和记录; ④ 资产和记录的接触控制; ⑤ 业务的独立审核;
四、内部控制整体架构阶段
监督 监督



控 制

活动

通 风
息 估

通评
与 境



1992COSO 《内部控制:整合性架构》定义 1996AICPA第《 78号审计准则公告》认可
五、企业风险管理阶段
战略目标 遵循性目标
经营目标
报告目标
附 属 公
经司
营层









职元 能层
事 风
件 险
识 评
可靠性,并要求审计师做出评估。 管理控制一般间接地与财务记录有关,因此无
须评估。但是,如果独立审计师确信特定的管 理控制与财务记录的可靠性之间有重要关联, 则可以对其进行评估。比如,在特定的情况下, 有可能会要求对生产、销售或其他运营部门保 存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
1973年第54号审计程序公告 1973年第 1号审计准则公告
乎逻辑)的作业方式或作业标准 3. 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包括若干个具有独立
功能且彼此配合的子系统 4. 在外延上,内部控制包括会计(财务)控制、管
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
1.内控制度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
A. 从委托人立场看,内部控制是一种授权体系 B. 从代理人立场看,内控制度是一种责任体系
2、制度二分法-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1)制度二分法的含义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
(2)相关文献
① IACPA1958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SAP No.29) ② 《独立审计人员检查内部控制的范围》 ③ IACPA1963第33号审计程序公告(SAP No.33) ④ 《审计准则和程序》 ⑤ IACPA1973第54号审计程序公告(SAP No.54) ⑥ 第 1号审计准则公告 (SAS No. 1)
和财务与财务会计部门 保护企业的财产的控制 职能有直接关系的控制 检查会计资料正确可靠的控制
提高业务效率的内部控制
促进经营方针、组 织计划的贯彻的控制
预算控制 成本控制 业绩控制
1949年专题报告内部控制定义特点
特点: ① 宽泛。 ② 没有明确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在多大程
度上研究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而缺乏现实 指导意义,很多实务工作者对的定义感到无 所适从。
注意: 内部控制在小规模的组织中基本上是直接的,
随着组织规模的增大,控制的间接性越强, 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越复杂。
2.内控制度是一种最优化、最简捷和最理性(合 乎逻辑)的作业方式或作业标准。
作业的概念: 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一个事件、一项任务或
一件工作的基本单位”。一项作业由若干任务 组成,而若干项作业又可以组成一个流程。
1. 单位产出相关的作业
作 业
2. 与产出批量相关作业
的 分
3. 与产出类别相关的作业
类 结构性作业
4. 与基础设施相关的作业程序性作业
(与组织相关的作业)
3.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包括独立功能且彼此 配合的子系统
① 内部控制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来运行 ② 内部控制可以将拆分 采购控制系统 生产控制系统 销售控制系统






















信息与沟通





经司
营层

职元
能层

企 业

内部控制结构
ICIF
ERM
第二节 内控制度概念的重新界定 Re-defini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内部控制管理学含义
本节提要
1. 内控制度是一套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 2. 内控制度是一种最优化、最简捷和最理性(合
的完善解释
“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的计划, 以及与那些业务管理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 程序和记录。这种管理授权与实现组织目标 的职责直接有关,并且是建立会计业务控制 的出发点。
“会计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以及与保证 资产安全、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有关的记录和 程序。
会计控制目的:合理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