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问题_内部控制的发展、演变(ppt 27)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的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1.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以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控制机制。

内部牵制制度的内容内部牵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与牵制。

不相容职务指的是不能同时由一个人兼任的职务。

我们知道,每项业务的处理都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和检查等五个步骤。

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下,为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任何部门或个人不能独揽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不同步骤应交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去完成。

换言之,有五项要求。

第一,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第二,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批准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第三,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第四,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第五,保管与记录某项资产的职务与账实核对的职务要分离等。

由此可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与牵制,即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具体实行时,包括四个要点(即: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四个要点)。

第一,识别不相容职务,即对通常不能由一个人兼任的职务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这些职务包括出纳与记账、业务经办与记账、业务经办与业务审批、业务审批与记账、财物保管与记账、业务经办与财物保管、业务操作与业务复核;第二,合理界定不同职务的职责与权限,只有这样,才能在有关各司其职的前提下,去合理地分离不相容职务,也只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才能准确地分清责任;第三,分离不相容职务,在进行定岗和分工时,注意将不相容职务分离开来,使其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第四,必要的保障措施,如物理措施(保险柜、专用钥匙等)或技术措施(网络口令等),定期的岗位轮换等。

《内部控制》ppt课件完整版

《内部控制》ppt课件完整版
监督检查流程
明确监督检查的计划、实施、报告、整改等流程,确保监督检查的规 范化和有效性。
缺陷识别、报告和整改流程
缺陷识别
通过对比分析、穿行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方法, 识别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进行分类和评估。
缺陷报告
将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缺陷的性质、影响程度、产生原因等。
参考和借鉴。
05
法律法规遵循与合 规性管理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公司法》
明确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权益保护等内部控制基本要 求。
《证券法》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行为,强化内部 控制。
《会计法》
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真实性、完整性,加强内部会计监 督。
行业监管政策要求及影响分析
金融行业
强化风险管理、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为了合理地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政 策和程序,包括高层检查、直接管理、信息加工、实物控制、确定指标、职责分离等。
内部控制体系构成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存在于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使员工得以搜集和交换为开展经营、 从事管理和进行控制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包括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业绩的经 常性评价。
整改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内部控制缺陷,制定具体的整改 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进行跟 踪和督导。
持续改进策略及实践案例分享
持续改进策略
建立内部控制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定期评估、 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多种方式,不断发现 和改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 的效率和效果。
实践案例分享
分享企业在内部控制持续改进方面的成功案 例和经验做法,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 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等,为企业提供

内部控制制度PPTPPT课件

内部控制制度PPTPPT课件
42
四. 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 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 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 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 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 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 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 会和经理层。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
一.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2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是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 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它是以监督部门为主导、各部门具体实施为 基础、会计等中介机构服务为支撑,政府监管 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 3、它能够推动公司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完善治理 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不断提供经营管理水平 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供公司的财务报告的 真实与可靠性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 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3
三. 控制活动
3、会计系统控制 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 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 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
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
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
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
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
(五)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 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 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PPT课件讲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PPT课件讲义
特点
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全面性、规范性、经常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它不是 局限于某一业务或某一环节的控制,而是涉及企业所有经济业务和整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和 监管措施,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 ,防止出现混乱或舞弊现象。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管 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资源浪费,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保障企业资产安全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严格的授权审批和监督 机制,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 产流失和被非法侵占。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 理流程,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 整,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ppt课 件讲义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案例分析 •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 息资料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有效,而在内部 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的总称。
通。
通过实施持续的监督活动和专项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 行持续监督和专项监督,并适时调整相关策略。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与改进
改进措施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 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始终处于有
效状态。
A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 行定性、定量评价,以衡量内部控
制的有效性。
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PPT

内部控制工作总结PPT

创新内部控制手段与方法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 术,提高内部控制的智能化、精细化 水平。
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和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客 观、全面的评价。
强化跨部门协作与沟通
推动内部控制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 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内部控制工 作顺利进行。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各业务部门
董事会监督
各业务部门应执行内部控制政策,配合内 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 性和效率。
董事会应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和 指导,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保护股 东利益。
02
内部控制工作完成情况
内部控制评估情况
评估目标
定期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
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促进业务与管理协同
推动内部控制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 运营的有效对接,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强化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理念的宣传和培训,推动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形成良 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未来内部控制工作重点
1 2
深化风险管理
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关注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 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建立风险应对策略和机 制。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 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 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风险事件应对
成功应对多起内部风险事 件,避免或减少企业损失 ,确保企业稳健运行。
04
内部控制工作不足与挑战
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制度不完善
当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和不 足之处,未能全面覆盖企业各项 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导致潜在的
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1
早期管理理论
管理学派关注职权划分与规范,奠定了内部控制的基础。
2
投资者保护
上市公司监管加强,内部控制得到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
3
风险管理
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促进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优化。
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1 互相依赖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
2 目标一致
产品召回
由于质量问题等原因,不得不召 回大量产品,造成损失。
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1 科技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改善内部控制效果。
2 跨界整合
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合规管理等领域融合。
3 强化监管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管和 监督,推动更高的标准。
1 内部评价
内部控制自评和自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外部审计
独立第三方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
3 持续改进
依据评价和审计结果,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
典型的内部控制失败案例
财务造假
以虚增收入、隐瞒负债等手段误 导投资者,损害企业利益。
数据泄露
未能保护企业重要数据,导致泄 露和信息安全风险。
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都以 保障企业利益和可持续发 展为核心目标。
3 协同运作
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 高企业治理的效力和效率。
内部控制的执行和优化
策略制定
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制定相应 策略和流程。
培训和沟通
向员工传达内部控制政策、程 序和要求。
监测和改进
不断监测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及时改进和优化。
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ຫໍສະໝຸດ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 程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内部控制发展历程内部控制是因管理的需要而产生,是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拓展期四个阶段。

萌芽期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提出、认识和接受。

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

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双人记账制”,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对同一业务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的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

在20世纪初,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是要求组织中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业务权利,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在各个部门或个人之间形成一定的牵制关系,以查找错误、防止舞弊为主要目的,以职责分离为主要特征。

1通过具体的管理实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根据内部牵制的基本思想,在组织结构、业务程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控制措施,如,相互制约、相互检查和相互协调,为内部控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世界行经济大危机后,许多企业加强了对生产经营的监督与控制,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超越了会计的范畴,进入到企业所有部门及全部业务活动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出现,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业务日益复杂,而且在异地的分支机构不断出现,使得企业管理者无法事必躬亲,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与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各类控制制度,使企业的业务程序化、标准化,人员职责分工制度化,以避免错误和舞弊。

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入以及企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内部控制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针对财务会计领域或单项业务活动进行控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管理需要。

在新的形式下,要求内部控制转向面向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由此,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展期。

发展期在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一系列外部事件的发生,使内部控制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内控的定义及演变历程

内控的定义及演变历程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演变历程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全面认识内部控制;●了解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变;●掌握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过程。

1.内部控制的主体内部控制的主体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某一个部门或岗位,如同财务工作和人力资源工作,不只涉及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而是与企业的所有员工都相关,只有所有员工都了解财务工作和人力资源工作,企业的财务工作才会健康,人力资源工作才会做好。

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只有董事会和总经理重视,那么内部控制体系不会做好,只有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衔接部门理解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支持并贯彻执行,内部控制体系才有可能真正健康化,否则只是形式主义。

2.内部控制的目标实施内部控制,是要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目标效益性控制的目的不是增加成本、限制人员自由、限制弹性,首要目标是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益性,产生增值。

将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性控制到位,会为企业带来很大好处:第一,企业能够赚钱;第二,企业赚钱具有持续性;第三,企业赚钱比较有质量。

很多企业赚钱没有质量,只追求账面利润,而忽视现金利润。

如果将内控做好,不仅能够让企业效益更好,而且会大大提升效益的质量。

数据的可靠性企业实施内控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例如,财务制度中的财务核算制度,就是依据国家财政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制定的,这对于企业的财务处理非常重要,因为针对同样业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处理效果。

法规的真实性法规的真实性是指,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制度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3.内部控制的目的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主要有四大目的:实现企业目标实施内控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确保企业守法经营实施内控可以保证企业各经营层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违规行为。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课件PPT(共 108张)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课件PPT(共 108张)
(四)授权审批要有责任
授权审批要遵循权责一致原则,授权人和被授权人所拥有的 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互适应。既不能拥有权力,而不 承担责任;也不能只承担责任,而不授予权力。
(五)授权审批要有监督
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腐败。因此,企业所有拥有权力的人 员和岗位都要接受有效的监督,都要实现有效的控制。
五、授权审批控制的内容
第二节 内部控制方法
第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 ①授权审批的范围;②授权审批的层次;③
授权审批的程序;④授权审批的责任。
一、授权审批控制的含义
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员工在办理各项 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实施,业 务经办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 担责任,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授权审批 控制可细分为授权控制和审批控制。
1.控制实体假设
控制实体是指内部控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部 门
2.可控性假设
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所实施的控制
3.复杂人性假设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对人进行约束和激励的一 种机制
4.不串通假设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即不相容职务 恰当分离,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人单独从 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的机会
表2-1 日常业务活动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举例
业务活动
不相容职务
分离原则
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 不得由一人 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 办理货币资
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金业务的全
工作;
过程。
货币资金 业务
2.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 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 4.支票审核职务与支票签发职务分离, 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1
提纲
一、内部控制的渊源和早期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态:内部牵制 三、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四、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 五、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情况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一、内部控制的渊源和早期发展
内部控制的渊源十分久远 ,自从有了人类的群体活动和组织之后, 就会产生对组织的成员及其活动进行控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的发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公元前3200年的苏美 尔文化时期。 古埃及、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国都有原始内部牵制制度 的雏形。 原始的内部牵制制度最早是为部落、城邦、庄园、国家服务的。 中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组织开始出现,内部牵制进入企 业领域,开启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控制(control)一词最早产生于17世纪,其原始含义是“由登记者 之外的人对帐册进行的核对和检查”。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五、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情况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001年1月31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已废止) 2002年12月3日,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 2003年12月15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修订) 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 2007年2月13日,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内部控制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二、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态: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以前,盛行的观念和实务都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的目的是纠错防弊,其前提性假设是:两个或多个人犯同一种错误 的概率较小,两个或多个人串通舞弊的可能性较小,难度较大。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课件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课件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设计
内部控制设计原则
应用设计思维原则,帮助企业设 计出适应业务需求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政策
解释如何制定内部控制的制度和 政策,确保内部流程的规范和合 规性。
内部控制的流程和程序
展示内部控制的流程和程序,帮 助企业实现高效的业务操作。
第四章:内部控制的实施
1
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
探索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法,包括内部培训、系统建设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总结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3
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介绍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内部控制持续有效。
第五章:内部控制的评价
1 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
介绍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流程抽样等。
2 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
3 内部控制的目标
介绍内部控制的目标,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内部控制架构
内部控制评价框架
介绍内部控制评价框架,帮助企业建立起合理的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详细说明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等。
内部控制的实施步骤
解析实施内部控制的步骤和流程,实现精确和高效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PPT课件
欢迎参加《内部控制管理手册》PPT课件!在本次课件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内 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内部控制的框架、实施、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方 面的内容。
第一章:概述
1 内部控制理念
探索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
2 内部控制的作用
揭示内部控制对企业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的存在问题一、引言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其目标所建立和运用来管理风险的一种管理体系。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风险以及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内部控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问题。

二、缺乏明确定义的责任与权限在一些组织中,责任与权限没有明确定义,造成职责不清晰和信息孤岛现象。

员工可能会出现无法迅速获取必要信息,并且未能理解自己在流程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和职责等情况。

这种缺少明确责任与权限框架的情况容易导致任务分配不均衡、流程延误以及沟通障碍等问题。

三、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人为因素是导致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员工的失职行为或故意破坏行为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盗窃资产、虚假记账以及传播机密信息等。

此外,员工可能因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导致追求私利、腐败行为的发生。

这些人为因素威胁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四、信息技术系统漏洞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系统来处理和存储大量关键数据。

然而,信息技术系统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网络安全漏洞、黑客攻击以及恶意软件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数据泄露、服务中断以及其他重大损失。

此外,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对员工的培训压力也较大,如果管理不能跟上变化,则会导致内控体系滞后。

五、内部控制过程脆弱良好的内部控制应该包括预防措施、监测控制和响应机制三个方面。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环节之间可能存在缺陷或者无法良好配合。

例如,在预防措施方面,某些企业可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流程管控机制;在监测控制方面,某些企业可能偏重于事后的纠错,而对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能力不足;在响应机制方面,某些企业可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应变计划。

六、监督与审计不力企业内部控制需要有相应的监督和审计机制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监督与审计工作出现问题也是较为常见的。

内部控制概述精选PPT培训资料

内部控制概述精选PPT培训资料
– 进行经济业务活动,处理经济事项都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 部门经手的会计工作制度。
– 20世纪30年代-渗透 – 1936-审计术语-《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
5
第二阶段:内部控制制度
• 麦克逊.罗宾药材公司案件 • 美国会计师协会颁布了“审计程序
扩展”报告
• 全面了解、聘任事务所、统一标准
• 背景:2001年11月,安
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6 个月后,世通公司再度 爆发丑闻,美国这一期 间有338家上市公司,总 计4093亿美元的资产申 请破产保护。2002年7月 30日美国紧急出台了公 司改革法案《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 (Sarbanes-Oxleys Acts)》
Michael G. Oxley Paul S. Sarbanes
7
• 1958.10 发布《审计程序公报》第 29号
• 内部控制:会计控制、管理控制
8
• 1963年,审计程序委员会第33号审 计程序公告:独立审计师主要关心 会计控制
9
• 1972年《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 : • “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规
划及与管理部门业务授权决策过程 有关的程序和记录。这种授权是直 接与达到组织目标的责任相联系的 管理职能,是对经济业务建立会计 控制的出发点。 ”
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在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内 部控制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风险管理框架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框架的范围更 为广泛。
25
ERM与92COSO的区别
1、 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风险组合观 (An Entity - level Portfolio View of Risk)
2、 增加一类目标———战略目标,并扩大 了报告目标的范畴

第二章-内部控制理论演进及五大要素

第二章-内部控制理论演进及五大要素

▪ (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
化和社会责任) 编辑版pppt
21
▪ 案例: “哲商”张瑞敏与海尔文化
▪ 张瑞敏认为企业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市场占有率 及利润水准等有形的东西,而更在于是否有着高度一 致的内部价值认同和众口一词的外部形象评价。“人 心齐,泰山移”。
▪ 当他在美国GE考察时,发现GE的一个生产120 万台电冰箱的总厂只有质量工程师而没有质量检查员 的时候,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强烈地意识到发挥人的 自觉性与创造性的极端重要性,更加坚定了用文化、 理念来领导企业的决心与信心。在海尔,“企业文化 中心”是一个与“财务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等 平起平坐的功能机构,它有职有权,独立承担责任, 这在国内众多企业中恐怕是凤毛麟角。
▪ 3.控制程序 (Control Procedure)
▪ 指管理当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以保证达到
一定的目的。
编辑版pppt
8
▪ 四 内部控制框架论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

1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
美国会计学会AAA、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国际内部审计
人员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学会MAA等组织参
▪ (1)实物性牵制 ▪ (2)机械牵制(程序性牵制) ▪ (3)体制牵制 ▪ (4)薄记牵制
编辑版pppt
4
▪ 二 内部控制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之间
▪ 1 20世纪40年代
1949年,美国会计师学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 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 人员的重要性》报告中,第一次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比较权 威的定义,标志内部牵制时代的结束。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来,企业规模也更加庞大,大量混合联合企业出 现,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几乎布满全球。生存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 不得不进一步加强其管理和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大大增加。20 世纪70年代,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制度的设计和审计 方面,重在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效果。 当时,通过水门事件的调查,揭露出200多家公司高层隐瞒的不道德 交易,并揭示这些企业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针对这些调查的结果, 美国国会于1977年通过的《反国外贿赂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简称FCPA),规定了与会计及内部控制有关的条款。 因此,各企业开始陆续建立起内部控制,很多职业团体及主管机关也 就内部控制的不同层面进行研究。80年代许多财务机构破产,随后的 调查发现,大多数公司的舞弊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50%的舞弊财 务报告源于内部控制失效。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促使理论界不断进行 思索,在实践中,人们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时,发现内部会计 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互相联系的。
内部控制若干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实施, 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管理方法已明显不能 适应企业生存环境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至于企业管理失控,不仅 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给国家和股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 业的崩溃破产,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2001年发生了一系列令国内外会计领域震惊的事件,如在中国股票 市场上发生的"银广厦"、蓝田股份等舞弊案,在美国发生的安然公司 丑闻事件,都涉及财务造假,虚构利润和资产。这些引起了政府、企 业、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剖析这些经济犯罪案件,原因是复杂而多方 面的,然而,企业内部控制弱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案例 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企业缺乏最基本的内部控制。企业经营失败、会 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 乏或失效。因此,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会计信 息质量,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保护股东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企业 内部控制。
COSO报告是在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的 ,跳出了 传统的平面式的简单思维方式,而把内控视为多维立体的 空间,促使人们全面深入地理解控制和控制对象,分析解 决管理控制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并首次把“风险评估”和 “信息与沟通”引入到内部控制的要素中,对其进行了理 论创新。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构造了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 框架,该理论对内部控制日臻完善的描述,帮助人们更全 面和更深刻地理解内部控制及其控制对象。与以往的内部 控制理论相比,COSO报告更强调对企业进行动态控制, 并突出强调了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 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世界经济大危机,迫使许多企业加强了对生 产的控制与监督,促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进一步超越会计及财务范 畴,深入到企业所有部门及整个业务活动。 1934年美国《证券交 易法》,首次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指出:证券发行人应设计并维护一套能为下列目的 提供合理保证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a.交易依据管理部门的一般和特 殊授权执行;b.交易的记录必须满足公认会计准则或其他适当标准编 制财务报表和落实资产责任的需要;c.接触资产必须经过管理部门的 一般和特殊授权;d.按适当时间间隔,将财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 进行对比,并对差异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通过对内部控制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内部控制经历了4个发 展阶段,即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内部牵制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 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会 计系统、控制程序的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将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5个相互联系部分的内部控 制框架阶段。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演变告诉我们,内部控制起源于 审计和管理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企业内部有加强 内在管理的需要,外部有审计监督的压力,内部控制向企业全面管理 控制发展。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内部控制的目标也发展 得更为多样化。管理的需要及保证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是内部控 制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演变过程可以说是各方利益集团共同作用的结 果。内部控制由简单的岗位内部牵制向结构化的内控机制发展,内部 控制逐步发展成将企业环境、业务过程和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控制系 统。
内部牵制按其功能、执行的对象及其方式, 可分为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和 簿记牵制四类。即使是在现代内部控制理 论中,内部牵制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它 是有关组织机构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的基 础。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现代内部控制思想是为保护投资人、债权人利益而产生。20世纪初,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出现了大量筹资需求,所有权与经 营权进一步分离,企业需要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使投资者、债 权人据以做出投资决策,这时候,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之处愈加显露 出来。
制不仅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方面,它还 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经营情况、进行统计 分析并将统计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以培训有 关人员使其能够履行职责,以及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保证 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程序的准确性,并保证其得到贯彻 执行等内容。此外内部控制还包括其他领域的一些基本上 属于生产部门的活动。
内部牵制的含义在于职责分离,通过职责分离,任何一个 人很难进行舞弊或类似行为而不被发现,这有助于减少舞 弊行为。同时,手工进行的会计操作,不可避免会发生一 些错误,通过内部牵制,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的发生。因 此,内部牵制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 目核对为方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 当时的《柯氏会计辞典》(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对内部牵制的定义是“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 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它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定的业务流程。 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 一部分业务权利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 通过正常发挥其它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 控制。”
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
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管责任。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所制定
的,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方法和程序。与以前的内部控制
定义相比,内部控制结构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
而且不再区分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三个要素
的划分不再截然独立,并且涵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所有内 容。
远在公元前36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记载中,就可找到内部牵 制的踪迹。在当时极为粗糙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记录员要核对付款清 单,并在付款清单上打上“点、勾、圈”等核对符号,表明检查账目 的工作已经完成。这表示简单的内部牵制措施已经出现在原始的会计 实践中。13世纪末,内部牵制的发展有了新的进步,会计上出现了以 单纯的记账人与保管人相分离的、职责分工为基础的工作方式。15世 纪末,借贷复式记账法在意大利出现。自此,开始对管理财物的不同 岗位进行分离,并利用其勾稽关系进行相互核对,以达到互相牵制的 目的。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 不断扩大,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资料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分离已 较为普遍。为了保护资产,保证会计纪录的正确性,提高管理水平, 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一些企业逐步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 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按照人们的主观设想,建立内部牵 制制度,以防范和发现错误。
1992年,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 告。 1995年12月美注协发布《审计准则说明书第78号》,全面接 受了COSO报告的内容,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管理当局设计 (devised),董事会核准,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 (maintained)的,旨在为实现组织目标:经营的效率与效果目标; 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 一个过程(process)。内部控制包括5个相互促进联系的构成要素, 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
内部控制的发展、演变
纵观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基本可以分为以下 几个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是指企业内部明确各方面的权限、职
责,便于在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自动检验错误、防止舞弊的一种控制机制。基 于该内部牵制定义建立起来的会计工作制度, 就叫做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 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 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 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 这就是内部牵制。
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 员会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 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 次做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 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 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 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此定义强调,内部控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委员会发布了《审计准则 说明书第55号》,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结构,指出内部控制 是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 序,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 控制程序及其内涵。控制环境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
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会计制度规定各项
内部控制的定义经多次修订,直到1973年,对管理控制 和会计控制提出并通过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 内部会 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 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会计控制旨在保证经济业务的执 行符合管理部门的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的要求;经济业务 的记录必须有利于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其它有关标准 编制财务报表,以及落实资产责任;只有在得到管理部门 批准的情况下,才能接触资产;按照适当的间隔期限,将 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一经发现差异,应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 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 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 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 行会计控制的起点。独立审计师不负责检查管理控制,只 负责检查会计控制,这一概念的主要宗旨是防错纠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