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岳阳楼记》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岳阳楼记》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岳阳楼记》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①,寓居城下。

晏殊请掌.府学。

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

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

往往潜至斋舍诇②.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③云:“适疲倦,暂就枕耳。

”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

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

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④,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⑤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注】①母忧:母亲的丧事。

②诇(xiòng):刺探、察看。

③绐(dài):撒谎。

④辐辏:车轴辏集于毂上,比喻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

⑤场屋:科举考场。

1.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微.斯人(3)晏公请掌.府学2.选出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旨也(《虽有佳肴》)B.其.人亦妄对其.真无马邪(《马说》)C.出题使.诸生作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D.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3.翻译句子。

(1)仲淹即取书问之。

其人不能对,乃罚之。

(2)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

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见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5.【甲】【乙】两文让我们看到了范仲淹在“为官”和“掌学”上的共同点:甲文能体现范仲淹为官特点;乙文能表现范仲淹“掌学”特点。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理解大全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理解大全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理解大全一、【甲】嗟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①杨万里:南宋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dǐ):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

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

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

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

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

”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

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

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

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

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

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集锦及答案(精选)2009-2011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岳阳楼记》1.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9.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

(用原文回答) 答:10.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歌颂古仁人。

2.09 (一)阅渎下面文言文,完成 9—14 题。

(19 分)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完整版)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题集锦

(完整版)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题集锦

《岳阳楼记》中考阅读理解题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2 分)答:答:“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

“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一点即是说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2、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3 分)答:“忧谗畏讥”和“宠辱偕忘”二者之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或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③两段对第④段的作用。

(3 分)答:○2○3段紧扣上文的“异”字细致地描绘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这阴晴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两种览物之情。

这两段描写为第○4段的议论奠定基础。

4、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2分)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

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分,答“相同”同样给分)。

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必须分开答“范仲淹”和“欧阳修”,各0.5分,共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他们都心忧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1分)6、《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忧”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醉与乐的情怀。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汇编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汇编

《岳阳楼记》中考试题汇编《岳阳楼记》中考试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8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方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

(2分)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2分)答,。

7.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①天涯海角涯:②日薄西山薄:③白头偕老偕:④如临大敌临: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商旅不行,倾楫摧。

译文:。

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答:。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3分)答:。

答案:4.(2分)北宋(宋代) 范仲淹5.(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6.(2分)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岳阳楼记》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岳阳楼记》(节选),解答8-11题。

(11分)(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去.国怀乡:②把.酒临风: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殚其.地之出C.然.则何时而乐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解析版通用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解析版通用版)

岳阳楼记(一)(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上:统治者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乐.民之乐者()(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以.刀劈狼首 B.以.伤先帝之明 C.以.我酌油知之 D.以.其境过清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5.【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或:或许,也许。

乐:以……为乐。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岳阳楼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一)课文第一、二段1.请概括第1段的内容要点:答案:滕子京谪守的时间、政绩(重修的背景)和作者作记的缘由。

2.表明滕子京的政绩的文字是:“,。

”答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第2段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①照应文题;②为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

(2分)答案:壮阔、浩渺5.“前人之述”指的是“”。

作者不详细写岳阳楼景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①“前人之述备矣”,不用多写;②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写景,而是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而引出自己的胸襟和伟大抱负。

6.作者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为了引出古代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从而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2分)(二)课文第三、四段1.两个画面景物的特点分别是、,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的语气语调(或“给人的感受”或“抒发的情”)。

(都用四字回答)答案: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2.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2分)①;②。

答案:个人的遭遇(以己悲) 外物的触发(以物喜)3.这两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3分)答案:对比悲喜(每空l分,共3分)4.作者写不同景色产生不同感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①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的思想感情。

②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抱负)”。

5.《岳阳楼记》虽然表现了登楼者的两种不同的情感,但是产生的原因相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登楼者产生悲喜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中考比较阅读试题汇编一、2006南京【古文阅读】〔甲〕嗟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2)安用重法邪?译句: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

(1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1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答案:7. (2分)(1)他的(2)这(每小题1分)8. (2分)B9.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2分)10. (3分)(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二、2006日照(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文】嗟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

③昃(zè),太阳偏西。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

(3分)11.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3分)8.答案: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去:离开,离家。

9.答案: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10.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议论记叙11.答案提示: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等方面回答。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回答7-11题。

(1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

(4分)①太守谓.谁()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2分)1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11.“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先生的颁奖词: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

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

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

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以下某一人物作为当选人,用以上颁奖词风格给他写一段颁奖词。

(4分)可选择的人物:范仲淹、欧阳修、孟子、陶渊明、诸葛亮我选择的人物是:颁奖词:答案:7.①是②因(因为)③在朝廷上做官④以……为乐(为……感到快乐,把……当作快乐)(每个1分,共4分)8.①我曾经探求..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②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兼顾加点词的翻译,酌情处理,本题2分)9.与民同乐(或“民本”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10.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各2分,共4分)11.要求:语言流畅、精练、有文采,内容符合人物事迹。

(4分)(酌情给分,人物1分,颁奖词3分,只写人物,没写颁奖词不给分)三、2007广西贵港市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 一13 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吾谁与归?【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8 .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2 分)A .薄.暮冥冥薄:迫近B .沙鸥翔集集:集合C .人不对.对:回答D .家富则市.得良犬市:买9 .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2 分)A.屋舍俨然B.满目萧然C.百事也尽然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10 .翻译下面句子。

(4 分)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②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答:11.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 分)答:12 .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2 分)杜甫顾炎武周恩来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

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 .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答案:8.B 9.C10 .①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②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11.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 2 分)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

(2 分)12 .答: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13 .(C )四、2007潍坊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10分)(甲)暖夫!……..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参考译文: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

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

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

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

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

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

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

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庙堂:③不可具.状具:④公退之暇,被.鹤氅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①后天下之乐而.乐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A. B.②烟云竹树而.已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①处江湖之.远①然.则何时而乐耶C. D.②竹工破之.②子声丁丁然.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2分)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答案:三、(10分)9.①求:探求。

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

,③具:全,都。

④被:通“披”,披着。

10. B(2分。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

B连词,因为。

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

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

“微”、“斯人”、“谁与”、“归”各0.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