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看不懂的叙利亚局势及美国的外交政策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干预与政策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干预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808c1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f.png)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干预与政策近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在中东地区进行军事干预,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争议。
美国的军事干预主要集中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其背后的政策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干预与政策,并分析其影响和挑战。
美国的军事干预在中东地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支持阿富汗的穆斯林游击队对抗苏联占领。
这一干预标志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也奠定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随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在中东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包括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
美国的军事干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对于美国来说至关重要。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对于美国的经济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其次,美国担心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会波及到美国本土。
恐怖组织如基地组织等在中东地区活动频繁,美国认为通过军事干预可以削弱这些组织的实力。
此外,美国还试图通过军事干预来推动民主和人权的发展,以及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
然而,美国的军事干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争议。
首先,美国的军事干预被视为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反感和抵制。
例如,伊拉克战争就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很多国家对美国的行动表示不满。
其次,军事干预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坏。
此外,军事干预也未能解决中东地区的根本问题,反而加剧了地区的动荡和紧张局势。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干预也对地区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军事干预导致了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动荡和重塑。
例如,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政府的垮台和社会秩序的崩溃导致了该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激增,也加剧了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之间的地区争端。
此外,军事干预还导致了大量的难民和流离失所者,给欧洲等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移民压力和安全挑战。
面对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和挑战,美国需要重新审视其军事干预的策略和政策。
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
![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https://img.taocdn.com/s3/m/251015880242a8956bece4aa.png)
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一个眼科医生引发的五军之战刚刚我们小组的美一同学已经给我们介绍了叙利亚这个国家基本概况,大家应该也大概了解了为什么叙利亚会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
我们也都知道叙利亚危机绵延4年来,而现在正是到了一个转折点——俄罗斯发起针对is的空袭。
下面由我带大家来探索一下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
首先,这个人,我相信大家应该都认识,巴沙尔阿萨德,现在叙利亚政府的总统。
在这里,先给大家说说这哥们的故事来帮助大家理解后面我要谈到的问题为什么叙利亚会有这么多人反对巴沙尔政府。
这哥们呢,本来不想当总统,虽然他老爸是叙利亚总统,但是他是二儿子,轮不到他当,所以他年轻的时候想当医生,主攻眼科,1992年他在伦敦一个眼科医院读书。
但是1994年,他哥也就是当时他老爸钦定的叙利亚领导继承人,在一场车祸里去世了,然后他的生活就此改变了,他老爸将他召回了叙利亚,让他作为领导继承人,从此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2000年哈菲兹阿萨德去世,于是叙利亚那一年修改宪法将总统年龄的下限从40岁调低至34岁,当年6月份,34岁的他就当选叙利亚总统。
然而让这么一个眼科医生去管理国家,结果用一个流行词来说,那就是坑爹啊!虽然说作为政府这样一个国家机器,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国家消亡之前,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那么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也就必然有其支持者和反对者。
但是我想叙利亚内乱那么多人民反对巴沙尔政府,和阿萨德上台标榜的振兴经济、实现阿拉伯民族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等等宏伟策略的没有实现也是分不开的。
然而对于人民的反对,阿萨德的反应是——镇压。
于是阿萨德就成为了西方人眼里的独裁暴君。
以上就是阿萨德政府的简单介绍。
接着我们来说叙利亚反对派武装。
反对派里最大的一个分支是叙利亚的反对党,但是在1971年阿萨德家族当权后,这些反对党基本都被禁止了,但是在巴沙尔阿萨德的暴政下,各种加入一起反对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力量出现了。
叙利亚内战的起因与发展
![叙利亚内战的起因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6a2a7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a.png)
叙利亚内战的起因与发展近年来,叙利亚内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场战争给叙利亚人民带来巨大痛苦,也对该地区和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叙利亚内战的起因和发展,并评估其对当今国际秩序的影响。
一、政治腐败与民众不满叙利亚内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时叙利亚人民开始举行反政府示威活动。
背后的原因是政府腐败问题的积累和对民主、人权的渴望。
长期以来,叙利亚的政权由阿萨德家族掌控,政府在治理中存在着大量腐败现象,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不满情绪。
民众要求政府进行政治改革,实现公正和透明的治理。
二、宗教矛盾和社会分裂叙利亚是一个多元宗教国家,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两大主要派系。
政府长期由阿拉维派掌控,这引发了逊尼派和其他少数派系的不满。
叙利亚政府在治理中,经常偏袒自己的支持者,这导致宗教矛盾加剧,并使社会进一步分裂。
此外,恐怖主义组织如伊斯兰国(ISIS)的崛起,也加剧了宗教和民族矛盾。
三、外部干预和地区势力角力叙利亚内战的发展还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和地区势力的角力影响。
一方面,伊朗和俄罗斯等国家支持叙利亚政府军,提供武器和军事援助。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欧盟则支持反对派武装,通过援助武器和资金来推翻阿萨德政权。
同时,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区势力也对叙利亚局势施加了巨大影响,支持与自身利益一致的叙利亚各派系。
四、失控的局势和人道主义灾难叙利亚内战已经演变为一场复杂的战争,各方势力纷争不断,使得局势进一步失控。
武装冲突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
成千上万的叙利亚人民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这场战争对叙利亚的基础设施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迫使更多人陷入贫困和绝望。
五、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叙利亚内战不仅对该地区造成了巨大破坏,还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这场战争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恐慌,导致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活动的蔓延。
其次,外部干预使得叙利亚成为各个大国竞逐的战场,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和紧张。
另外,叙利亚内战也对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作用提出了挑战,暴露了国际社会在处理全球危机时的无力和分歧。
美国为什么要打叙利亚
![美国为什么要打叙利亚](https://img.taocdn.com/s3/m/86cc0051c850ad02de80418d.png)
美国为何要打叙利亚?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美国想要控制叙利亚。
叙利亚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这是美国在叙利亚经营多年的最重要原因。
美国最初的策略: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推倒巴沙尔政权,扶持己方势力控制叙利亚。
策略失败,美国扶持的反政府势力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不堪一击,根本就没什么组织概念。
二、控制叙利亚,就能进一步控制中东,进而控制石油,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
这一步步,都是为了实现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
中东战乱不断,就是因为其石油资源丰富。
中东地区的伊拉克、阿富汗,都被美国以各种借口给打了下来——成为了受美国控制的傀儡国家。
西方媒体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推进了民主进程。
这真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想当婊子,还想立牌坊。
三、借此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降低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一直想办法打倒俄罗斯:北约东扩,就是美国一力推动的;乌克兰加入北约,也是美国搞的鬼;英、俄“间谍中毒事件”,西方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联合驱逐俄外交官,更是美国主导的……美国做的所有这些“见不得人”的事,都只有一个目的:打倒俄罗斯,称霸世界。
四、搅动中东,美国“混水摸鱼”。
有战争,才有人买武器,美国才能有钱赚。
大发战争横财,美国可谓是经验丰富。
武器出口,不仅能挣到钱,还能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甚至能影响购买国的政治,进而将购买国控制在美国手里。
这可真是一箭数雕的良策。
五、叙利亚政府是伊朗的朋友,也是反美势力,对于这样的国家,美国自然不会置之不理。
打击了叙利亚,无疑也是对伊朗的进一步孤立——少了个“盟友”。
另外,美国上任政府就想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搞掉,结果失败。
美国此举也有警告土耳其的意思:杀鸡儆猴。
环球时事: 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原因分析
![环球时事: 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4455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8.png)
环球时事: 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原因分析1. 引言1.1 概述:叙利亚内战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地缘政治冲突之一。
这场持续多年的内战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也对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国际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原因,并分析包括历史背景、宗教和民族冲突、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地区格局与国际关系在内的多重因素。
1.2 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理解叙利亚内战的根源,本文将按照以下内容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将回顾叙利亚的历史背景,包括早期触发冲突的事件和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
其次,我们将探讨宗教和民族冲突对内战爆发起到的作用,特别是阿拉维派与逊尼派之间的复杂关系。
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政治因素如何加剧了冲突,并分析不同势力之间的争夺。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经济因素,包括贫困和失业率、资源争夺以及外国干涉与利益冲突如何在内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将关注地区格局与国际关系的影响,探讨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调整、国际大国的角力以及恐怖主义蔓延和跨国势力的渗透对叙利亚内战产生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多维因素,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叙利亚冲突根源的视角。
通过抛光出历史、宗教、政治、经济和地区格局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我们将尝试解答为什么这场内战如此持久且难以解决,并提供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促进对叙利亚内战持续影响和解决方案的更好理解,并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地区贡献一份力量。
2. 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原因分析:2.1 历史背景叙利亚内战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国存在长期的历史背景。
自古以来,叙利亚一直是一个文明古国,历经多个王朝的统治。
在20世纪中期,法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叙利亚独立成为一个国家。
然而,这一时期的政治体制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威权主义和族裔偏见等问题。
这些问题加剧了社会不满和紧张氛围,并最终导致了内战爆发。
2.2 宗教和民族冲突宗教和民族冲突也是导致叙利亚内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叙利亚战争与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
![叙利亚战争与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https://img.taocdn.com/s3/m/2596fcc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d.png)
当代世界2017年以来,叙利亚战场形势快速发展,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基本被剿灭,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节节败退,退居伊德利卜一隅。
截至2018年9月底,叙利亚政府军实际已控制全国近60%的领土并占据绝对优势,库尔德人控制区约占28%,反对派武装控制区约占9%,“伊斯兰国”约占1%。
[1]目前,叙利亚战争已接近尾声,难再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而政治博弈正取代军事斗争,成为新阶段叙利亚问题发展的新特点。
叙利亚战争的性质2011年3月叙利亚战争爆发,迄今已近八年。
然而,关于这场战争的性质却并不明晰。
参战各方不同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以及迥异的利益纠葛,都影响着对叙利亚战争性质的判定。
关于叙利亚战争的性质,主要有五种说法。
一是内战说。
这种说法传播最广,但大量外部势力介入使得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目前叙利亚战场主要有四股内部力量:叙利亚政府军、反对派武装、库尔德武装以及“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和恐怖组织。
从表面上看,这四股力量都是叙利亚人,但他们背后都有外部势力支持,若无外部势力支持,叙利亚政府军恐早已赢得战争。
此外,还有不少外部军事力量直接参战:除了美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英国、法国等国直接出兵叙利亚外,还有来自黎巴嫩、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民兵,以及来自全球上百个国家的数万极端分子和雇佣兵等。
因此,用“内战”来描绘叙利亚战争是不科学的。
二是教派战争说。
这一说法也比较流行,它认为叙利亚战争主要是叙利亚少数派阿拉维教派[2]与多数派逊尼派之间的冲突,其背后则是以伊朗为首的伊斯兰什叶派和以沙特为首的伊斯兰逊尼派之间的对抗。
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教派冲突的确已成为当前中东政治斗争的主要特征,构成危及中东安全与稳定的重大威胁,其核心是分别以沙特和伊朗为首的逊尼与什叶两大教派的冲突。
从巴勒斯坦到黎巴嫩,从巴林到卡塔尔,从伊拉克到也门,教派冲突在整个中东地区几乎无处不在。
在叙利亚战场上也存在着带有明显教派分野的两大敌对阵营:一边是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土耳其、约旦以及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另一边包括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什叶派民兵武装。
叙利亚问题
![叙利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5a8f43804d2b160b4ec08b.png)
1根源叙利亚危机是指从2011年年初开始的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的冲突。
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并2011年于3月15日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此时叙利亚境内外多个反对党和部分反对派独立人士组成”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构”,以统一叙利亚反对派的立场。
与此同时,叙国内出现新的反对派组织,与境外反对派一起以推翻现政权为宗旨,拒绝民族对话。
叙利亚反对派组织了游行抗议活动。
他们烧毁警察哨所、政府机构、法院和公共财产,破坏铁路等。
叙利亚冲突的根源是大国博弈,不同教派斗争只是表象。
必须说明,现在叙利亚冲突的中心逐渐演变为打击“伊斯兰国”,性质已经从2011年动乱开始时发生改变,因此只讨论从2011年动荡开始至2014年下半年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叙利亚冲突应该看成是美国以及泛西方阵营和俄罗斯之间矛盾的具象。
众所周知,西方阵营从一开始是倒叙(政府)的,而俄罗斯(和伊朗)则坚持挺叙。
虽然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利益远远大于叙利亚,但其实俄罗斯还是很在意自己在中东所剩唯一的一个利益代言人了。
遍数西亚北非势力,海湾六国早已沦为西方附庸,以色列和美国是穿一条裤子的,土耳其和俄罗斯又是世仇,埃及和伊拉克都一方面自身难保,另一方面和俄罗斯也没有“源远流长的友谊”,所以也就剩下一个叙利亚能够让俄罗斯有门路插手中东事务。
叙利亚冲突根源是大国博弈,宗教因素是叙利亚冲突难以达成一个快速结果的原因之一。
首先,反对派可以说是造成叙利亚当今局势的导火线。
自从三月十八号政府与民众发生一定程度的流血冲突之后,叙利亚反对派的人数日渐增多,实力也就日渐壮大。
如今叙利亚反对派的实力虽然与叙利亚政府存在明显的悬殊,但反对派已经是骑虎难下没有退路,既然已经把事情闹大了,他们就必然会与政府拼个你死我活。
其次,造成叙利亚当今局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叙利亚政府本身,叙利亚政府在世界上一直没有什么话语权,就像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一样,落后就会挨打,叙利亚也无法逃脱这个自然规律。
叙利亚局势分析-形势与政策叙利亚局势分析
![叙利亚局势分析-形势与政策叙利亚局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b4132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9.png)
叙利亚局势分析-形势与政策叙利亚局势分析叙利亚局势分析目前叙利亚内部可以归为四个势力。
从控制区来说,政府军:反对派:伊斯兰国:库尔德人,大致是3比3比比。
赤坂的答案把占全国这么大面积的沙漠算进去了,这样容易让读者对势力情况产生误导。
不好。
叙利亚反抗军在当前是叙利亚最强势的存在之一,而不是什么占8%,占2%。
目前主要的交战态势是:政府军vs反抗军,政府军vs伊斯兰国,反抗军vs伊斯兰国,库尔德人vs伊斯兰国。
目前个人判断,依然是僵持后期,但战况已经从混沌转为明晰:1.反抗军对政府军,在南北两个方向,均已经开始占据优势。
但由于政府军有俄罗斯和伊朗外援在,急切还不能胜。
黎巴嫩真主党是个变数。
2.由于国际干涉,ISIS已经从最高峰跌落。
但仍然保持一定的实力。
足以对政府军和反抗军两个方向形成局部优势。
因为后两者的主力依然在对峙中,无法将主要精力用来应付ISIS。
3.库尔德人尽管胜利,但是并没有扩张领土的欲望。
当前尚无法对ISIS的核心地区造成威胁。
4.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的策略是削弱ISIS。
如果可以,将它往政府军的控制区驱赶。
5.反抗军的三大派系之间的争斗是个隐忧,但在短期内,矛盾还不会爆发。
一旦政府军被完全击败。
那么,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自由军和胜利阵线之间的敌对。
叙利亚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但也正是历史上的征伐与杀戮,给叙利亚留下了今天繁杂的宗教与民族构成,表现为同一民族间分属不同宗教派别、同一宗教派别又分属不同的民族。
导致叙利亚民族以及教派矛盾冲突。
叙利亚内战已具有教派冲突性质1970年,以阿齐兹·阿萨德为首的复兴党务实派发动政变上台。
2000年阿齐兹·阿萨德去世,其儿子当时仅34岁的巴沙尔·阿萨德通过修改宪法继任叙利亚总统。
叙利亚长期以来的贪污腐败令不少大企业沦为总统及其亲信的家族企业,引发广大中下层民众的不满。
巴沙尔·阿萨德上台后尽管有所改革,但因决心不足、又不像其它一些中东国家有充足的石油”黑金”支持,叙利亚经济近年来举步维艰、失业率节节攀升,国内不满情绪蔓延。
叙利亚冲突持续升级,未来走向尚不明朗
![叙利亚冲突持续升级,未来走向尚不明朗](https://img.taocdn.com/s3/m/6ad4c7d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0.png)
叙利亚危机爆发已两年多,迄今仍看不到结束迹象。
随着危机不断深化,内战规模日益扩大并呈现明显外溢效应,性质逐步向地区性教派冲突方向演化发展,地区不同国家和势力纷纷卷入冲突。
由于西方及部分地区国家不断强化对叙反对派的支持,叙在僵局中愈陷愈深,西方媒体甚至直言“叙利亚已死”[1] 。
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的重重阻力使其未来走向尚不明朗。
叙危机持续加深,僵局短期难破叙危机爆发两年来,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结构带来严重破坏。
叙未来局势可能陷入长期动荡、分裂和教派纷争的局面,沦为“失败国家”可能性很大。
2011年3月15日,叙首次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
同年7月和8月,反政府武装“叙利亚自由军”(FSA)和反对派联盟叙利亚全国委员会(SNC)相继宣布成立,局势开始急剧恶化,一些地方出现零星反政府武装暴力活动,到同年底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蔓延。
2012年2月,沙特、卡塔尔、埃及、约旦、土耳其以及美国和欧盟组成支持叙反对派的“叙利亚之友”,开始大力支持以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为首的叙反对派。
为进一步整合一盘散沙、鱼龙混杂的叙反对派,叙利亚冲突持续升级,未来走向尚不明朗■ 唐志超/文2012年11月,叙反对派在美国、沙特、卡塔尔等国支持下在多哈举行会议,组建了由70多个成员组成的“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简称“全国联盟”)。
随后,西方国家、阿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宣布承认该组织,称之为“叙利亚人民的合法代表”。
2013年以来,“叙利亚之友”中的核心国家又逐步形成“11国集团”(G11)[2] ,并在开罗、罗马、伊斯坦布尔、阿曼和多哈举行了多次部长级协调会议。
在外部的资金、武器、情报和后勤培训等支持下,反对派实力得到很大扩展,战斗力不断增强,与政府军在阿勒颇、伊德利卜、霍姆斯、哈马、达拉以及首都大马士革等地展开了激烈争夺,反政府势力控制地盘逐步扩大。
相较而言,巴沙尔政府缺乏外部有力支持,政府军四处作战,疲于奔命,战线不断收缩。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56803b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4.png)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实践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以防止苏联扩张,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促进民主、自由的推广为基础的。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实践是众所周知的,这篇文章将探讨美国冷战时期对外政策和实践的一些方面。
一、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1. 伊斯坦布尔宣言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美国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该宣言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方针,即向欧洲各国提供经济援助,以加强它们的防御系统,以防止苏联的扩张。
2. 空中运输援助1950年,苏联对北韩入侵南韩提供了支持,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展了一个名为“空中运输援助”的计划,将大量军事物资运送到朝鲜半岛,帮助南韩抵御北韩的入侵,并防止苏联的扩张。
3. 东京宣言1951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东京发表了一篇名为“东京宣言”的演讲,提出了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方针,即防止苏联和中国的扩张,防止冷战进一步升级,维护世界和平。
东京宣言用较为明确的方式阐述了美国在这一冷战时期的政策和实践方向。
二、美国冷战时期的实践1. 冷战军备竞赛美国在冷战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武器研发和军工生产,最著名的是核武器。
这种军备竞赛导致了全球的核武器扩散,也使人们在头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被核战争破坏的恐惧所笼罩。
2. 维护盟友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一个核心目标便是拉拢盟友,通过向其提供军事或经济上的援助来保持友谊。
这一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阻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3. 经济援助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支持战略利益向一些国家提供大笔援助,它认为这种援助有助于巩固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以保护美国的利益。
据统计,美国在冷战时期向欧洲等地区提供的援助金额达数百亿美元。
结论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基础的。
这种政策的实践需要多种手段,如加强武装力量,拉拢盟友,向一些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等等。
叙利亚危机解决方案
![叙利亚危机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71c8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0.png)
叙利亚危机解决方案引言叙利亚危机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以来,该国面临着极大的人道主义灾难,数百万人被迫流离失所,成千上万人丧生。
面对如此严重的危机,国际社会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实现叙利亚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政治谈判政治谈判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际社会应该促使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组织坐下来进行全面和平谈判。
这样的谈判应该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寻求共识,推动政治过渡和各方的参与。
国际调解和支持国际调解是政治谈判的关键。
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充当谈判的中介人。
此外,国际社会可以提供人道援助和经济援助,支持叙利亚的重建和发展,鼓励各方加入谈判并寻求妥协。
联合政府形成一个遵循全体叙利亚人民意愿的联合政府的形成也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一条途径。
这样的政府将能够凝聚各方利益,合理分配权力,并制定实施包容性政策,从而实现国内各方的和解与和平共处。
建立人道主义桥梁为解决叙利亚危机,各方应建立人道主义桥梁,以确保紧急援助到达叙利亚各地。
这需要国际社会提供足够的援助和资金支持,以满足叙利亚人民的基本需求,包括食品、水和医疗设施。
此外,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合作,确保援助的及时和安全送达。
反恐合作叙利亚危机给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恐怖主义组织在该地区崛起并威胁到世界和地区安全。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这需要通过信息共享、军事合作和联合行动来消除恐怖组织的根基。
同时,国际社会还应帮助叙利亚政府重建和强化自身的安全机制。
国际支持与经济重建解决叙利亚危机还需要国际社会提供经济支持,协助叙利亚实现经济重建。
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和专业知识,帮助叙利亚恢复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这将有助于稳定叙利亚局势,为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结论叙利亚危机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努力。
政治谈判、人道主义援助、反恐合作和经济重建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关键因素。
叙利亚问题与中国外交政策
![叙利亚问题与中国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d639033376baf1ffc4fadbf.png)
二.叙利亚问题
【导火线】 2011年1月下旬,叙利亚 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 威,巴沙尔· 阿萨德及其 政府正面临着执政危机。 自2011年3月份以来叙利 亚政府与民众发生的多起 流血冲突事件
Page 6
二.叙利亚问题
冲突加剧
Page 7
二.叙利亚问题
矛盾激化
Page 8
二.叙利亚问题
1 2
3 4
中 国 外 交 政 策 的 体 现
Page 24
三.中国外交政策
1955年,于万隆会 议,中国同印度、缅 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五项原 则内容是:相互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互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平等互利、和平 共处。
Page 25
三.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 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 切国家的外交关系中, 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并在五项原 则的基础上,同许多 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 好合作关系。
Page 19
二.叙利亚问题
叙利亚问题是长期以来中东地区各大矛盾的总爆发。 首先,就叙利亚国内来说,是叙反对派和政府之间的矛 盾,这是叙利亚问题由来的主因与核心,本质上为政权 之争。其次,是中东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教派之间的矛 盾,如以逊尼派为大的沙特阿拉伯,与以什叶派为主的 伊朗,均想借叙利亚问题牵制并压倒对方。再次,是大 国,尤其是美国与俄罗斯,围绕传统“势力范围”展开 的角逐,美国欲借“人道危机”推动叙“政权更迭”,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想通过控制叙利亚政权进一步获取 石油等资源。而俄罗斯则为保持其在中东地区传统影响 力的最后据点不遗余力。
Page 28
三.中国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反对一切 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国际秩序向更 加公正合理的方向 发展。
《叙利亚局势》课件
![《叙利亚局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d225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e.png)
本次课件将介绍叙利亚局势的概述、内战和外部干涉、人道主义危机和难民 问题、国际社会的回应和影响,以及未来的展望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叙利亚局势概述
什么是叙利亚局势?
叙利亚局势指的是叙利亚所面临的政治、军事和人道主义危机。
形成的背景和历史
叙利亚局势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随后演变为一场复杂而叙利亚局势仍然动荡不安,各方势力在争夺控制权,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努力寻求解决 方案。
内战和外部干涉
叙利亚内战的起因和过程
叙利亚内战起因于政治、宗教和 社会冲突,对叙利亚的领土和控 制权形成了剧烈竞争。
地区国家的干涉和作用
许多地区国家对叙利亚局势表示 关切并采取了干预行动,这增加 了局势的复杂性。
全球大国的立场和参与
全球大国对叙利亚局势持有不同 的立场,并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
人道主义危机和难民问题
1
叙利亚战争对平民的影响
叙利亚战争导致大量平民伤亡、流离失
人道主义援助的需求和难点
2
所,暴露在极端贫困和人道主义危机之 中。
由于战争的复杂性和地缘政治的制约,
提供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面临着巨大的
挑战和困难。
3 叙利亚局势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叙利亚局势不仅对叙利亚人民有深远影响,也对全球政治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未来的展望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局势的发展趋势和挑 战
叙利亚局势的发展仍面临许多 挑战,包括政治分歧、恢复重 建和冲突解决。
潜在的解决方案和可 行性分析
为实现和平解决叙利亚局势, 需要各方以对话和妥协为基础, 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叙利亚人民的期望和 呼吁
叙利亚人民期望和平稳定的生 活环境,并呼吁国际社会提供 长期援助和支持。
教派的战争:叙利亚战乱全解析
![教派的战争:叙利亚战乱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e4e92b87c24028915fc377.png)
教派的战争:叙利亚战乱全解析【核心事实】普京出兵叙利亚,奥巴马放弃培训反对派,近一段时间来,叙利亚局势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叙利亚内战现在究竟是什么样一个状况?战争如何才能停止?俄军苏34战斗轰炸机投掷精确制导炸弹轰炸IS据点。
近一段时间以来,叙利亚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先是成千上万的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令欧洲人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分歧前所未有地扩大。
之后是普京骤然增大对叙利亚政府的支持力度,俄军开始赤膊上阵,空袭包括IS在内的叙境内恐怖势力,据说"温和反对派"也受到了打击。
最近,美国则宣布放弃培训叙"温和反对派"武装,转而向可靠的队伍直接提供武器弹药。
人们并不奇怪,一向以果断著称的普京会抓住时机武力介入叙利亚,但奥巴马放弃培训反对派武装却多少令人始料未及。
俄美这一进一退,说明除了阿萨德政权的去留问题,两国对叙利亚局势的判断趋近一致,两国达成默契的可能性远大于表面上的争吵。
奥巴马为何放弃所谓的"温和反对派"?这要从头说起。
最近,奥巴马承认培训叙反对派武装计划失败。
叙利亚内战从开始就带有教派冲突性质《讲武堂》曾说过也门的局势那真是乱成一锅粥,比起也门,叙利亚问题的复杂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叙利亚国家本身就是一个超级混合体,以民族来划分,叙利亚有阿拉伯人、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等;以宗教来划分,叙利亚有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阿拉维派(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德鲁兹派,还有除新教外的基督教所有主要派别。
这其中逊尼派阿拉伯人占60%的多数,总统阿萨德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派只占国内人口的12%。
1946年独立后,叙利亚成为一个共和国。
此后叙利亚经历多次政变,1963年复兴社会党夺权成功,叙利亚转向社会主义,并实行强硬的政教分离政策,宣布穆斯林兄弟会为非法组织。
1970年,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哈菲兹·阿萨德在党内展开清洗,军队等重要部门主要由家族成员、或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派人士掌握,独裁统治又成为叙利亚的主导。
叙利亚未来的发展趋势
![叙利亚未来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2ad09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b.png)
叙利亚未来的发展趋势叙利亚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该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中。
在这个问题上,谈论叙利亚的未来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挑战。
然而,在现有的背景下,可以提出一些基于情境分析和现实观察的预测,并探讨叙利亚可能的未来走向。
1. 政治和治理:叙利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个复杂的政治局势中,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冲突导致数以万计的叙利亚人丧失了生命,大量人民流离失所。
未来,一个和平和民主的政治解决方案仍然是实现持久和平的关键。
这需要包括政府、反对派、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参与在内的广泛合作与共识。
2. 经济重建:叙利亚的经济在战乱中受到了极大破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受损,就业率下降,贫困率上升。
未来,经济重建将是首要任务。
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将是重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此外,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环境和吸引投资,以激发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3. 社会和文化复兴:战争对叙利亚的社会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城市和历史遗迹遭到了毁灭。
重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对社会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恢复和维护,以促进国家认同感和社会团结。
同时,应该鼓励社会和文化多样性,推动包容性发展,以便各个民族和宗教群体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4. 区域复杂性:叙利亚位于中东地区的中心,与伊朗、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家接壤,其未来的发展不仅涉及国内利益,还与地区各方的利益有关。
因此,地区各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利益冲突,并合作推动叙利亚的稳定与发展。
国际社会也应承担起责任,通过战略合作和人道援助来支持叙利亚的重建和发展。
5. 政府与民间合作:未来的叙利亚应该建立一个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紧密合作的机制。
民间组织可以在提供基本服务、社会和文化复兴、人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承认他们的合法性和职责,并确保他们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参与其中。
总之,叙利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问题。
2叙利亚当今局势造成的原因
![2叙利亚当今局势造成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0b16505f46527d3240ce0cb.png)
2叙利亚当今局势造成的原因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叙利亚当今局势造成的原因摘要:自今年三月份以来,叙利亚局势,一直处在恶化阶段,现正上升成为一个国际化问题,众多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个人口不多但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具有悠久历史的叙利亚,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要冲是几大文明的发源和交汇之地,是中东的一个比较核心地带。
叙利亚是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和宗教国家。
从民族上来看,叙利亚除了有主体民族阿拉伯民族外,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等少数民族。
从宗教认同的程度上说,大部分的阿拉伯民族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分支,一些穆斯林属于什叶派,还有一些叙利亚民众信仰基督教、犹太教等各种宗教。
造成叙利亚局势恶化的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的。
我主要从宗教、民族意识、领土争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来阐述。
关键字:穆斯林、战争、一、叙利亚的宗教争端1、叙利亚宗教对立的历史背景与其它阿拉伯国家一样,叙利亚在20世纪中期殖民统治衰退之后,也反复经历战争与政变的折磨。
1970年哈菲兹·阿萨德领导的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Arab Socialist Ba’ath)政变上台之后,并没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一政党可以持续统治到今天。
长久以来,叙利亚政治都属于精英政治。
自1941年叙利亚宣布独立之后,叙利亚政局,特别是包括大马士革、阿勒颇、哈马和霍姆斯在内的四所重要城市,都在逊尼派精英阶层领导下,受到奥托曼帝国时期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
在这段时期,由于政府主要被逊尼派主导,因此包括基督徒、德鲁兹派和阿拉维派的少数民族便只能在军队中不断增强其传统的影响力。
在少数民族控制下的军方自1949年起,便一直对于这种逊尼派精英统治提出军事挑战。
其结果导致叙利亚大量的优秀军官被流放海外,继而替换为信奉逊尼派的穆斯林。
多次反复的军事政变使得叙利亚军队战力薄弱,且内部纷争不断。
基于反殖民目的而形成的同盟,在殖民主义影响消退之后,也渐渐开始出现矛盾冲突。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c9ee14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1.png)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几十年的角逐。
为了争夺全球霸权地位,两国相互斗争,不断采取各种外交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上演了一幕幕耸人听闻的国际事件,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美苏外交政策1. 美国外交政策在冷战的初期,美国采取的是遏制苏联的政策,即封锁苏联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展开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
美国制订的主要政策如下:(1)麦克阿瑟政策: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将军负责监督日本的复兴,并协助日本成为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
麦克阿瑟计划在日本实施的政策大量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以期让日本成为一个忠实的美国盟友,同时阻止苏联向日本伸出阴影。
(2)当务之急政策:这是指美国政府在二战后对全球局势的迅速反应和处理。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岁片化和重组部队、安抚盟友、封堵苏联的行动等等,从多方面应对苏联扩张的战略。
(3)反共政策:美国政府实施的反共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苏联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势头。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力图将苏联困于一隅,阻止其进一步扩张。
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朝鲜战争,美国领导了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也以此为契机在韩国建立了一个美国的军事基地。
2. 苏联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基调是“反美亲苏”。
苏联政府指责美国干涉其内政、破坏全球和平,因此苏联必须与美国保持戒备和敌对,采取与美国相对抗的政策。
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如下:(1)斯大林主义政策:这种政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所有手段实现宣传、间谍和暴力斗争来揭示和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企图。
斯大林主义政策强调了防御性和反基督教。
(2)新列宁主义政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新列宁主义政策,设法扩大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民间交流,在经济发展方面逐渐舍弃早期的封闭策略,但是在军事上仍然对西方国家抱有敌意。
美国南北战争的外交政策
![美国南北战争的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b8320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7.png)
美国南北战争的外交政策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影响了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这场战争中,外交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关系到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外交政策,并分析它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部分:奴隶制和南北问题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源是奴隶制和南北问题。
奴隶制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大罪恶,而且是美国政治和经济体系的基础。
南方是奴隶制的中心,而北方反对奴隶制。
这种南北矛盾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
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对战争的发展和结束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南北方的外交政策南北方的外交政策是非常不同的。
南方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国际认可,并争取外国的支持。
他们希望欧洲国家能够认为南方的独立是合法的,并向他们提供财政和军事援助。
这个想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欧洲国家对南方的奴隶制有利。
然而,欧洲国家很快就对这个问题失去了兴趣,因为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利益。
因此,南方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取得成功。
北方则更注重对国内的斗争。
林肯总统推行了联邦政府的政策,并通过一系列立法措施对南方进行经济封锁,削弱南方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北方还积极寻找外国的支持,与英国和法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种外交努力赢得了国际上的认同,并使得北方可以更加坚定地维护自己的立场。
第三部分:外交政策对战争的影响南北战争期间的外交政策对战争的发展和结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方的外交努力没有取得成功,这使得他们的经济和军事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并加速了南方的失败。
另一方面,北方的外交努力获得了成功,这使得北方可以获得国际支持和认同。
这种支持和认同加强了北方对战争的控制和决心,并加速了南方的失败。
除了战争发展的影响之外,南北战争的外交政策还具有推动美国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意义。
南北问题和奴隶制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南北战争期间,这个问题被推向了高潮,并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对权利和平等的更多的关注。
现实主义外交事例
![现实主义外交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312dce1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1.png)
现实主义外交事例
现实主义外交是指以国家利益为中心,通过权衡利益与成本,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目标的外交政策。
以下是几个现实主义外交的事例。
1.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
美国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与中国的竞争加剧,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对中国加征关税、限制中国企业的投资和技术转让等,以保护美国的利益。
这种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的制造业和科技发展,但也给两国的经济关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 英国的“脱欧”政策
为了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利益,英国在2016年举行的公投中决定
退出欧盟。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和不确定性,但英国政府坚持实行“脱欧”政策,对欧盟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和协商。
这种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旨在维护英国的主权和利益,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3. 韩国与朝鲜的对话
2018年,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邀请下,历史
性地访问了朝鲜。
此举旨在为两国之间的对话和和解创造良好的氛围,以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这种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旨在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半岛问题,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
总的来说,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广泛应用。
虽然它们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方面扮演了
重要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人看不懂的叙利亚局势及美国的外交政策新闻里指ISIS前身就是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在叙利亚内战中美国是对其支持的,可为什么现在又将其指为极端恐怖组织呢?而且美国现在是想要继续支持它还是反对它呢?搞不懂了。
当今世界,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硬性标准,还是从制度、文化、价值观等软性实力来看,美国都无疑是全球唯一的最为强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使之成为现阶段主流文明发展的引领和自由民主的象征,同时也被那些酷政横行国家中的许多民众认为是制度的学习楷模和自己未来的拯救者。
但是,美国的强大并未形成一种霸权。
将美国称为“霸权”的国家往往要么是自己想称霸而被美国所遏制(如俄罗斯),要么是觉得美国的制度和文化影响力正在唤醒本国国民,对当权的统治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如伊朗、朝鲜等)。
与纳粹德国动辄要灭绝一个人类种族、前苏联随意可消灭一个民族文字的王霸之气相比,虽然美国目前确实具备凌驾于各国之上的实力,却缺乏主导世界的意识、魄力、野心和手段。
纵观美国的历史,其对外政策的确立和最终的效果一向以不靠谱而著称。
美国明确告之世界其对外政策是以美国自身的利益为核心,其次兼顾人道主义与自由世界的价值观。
但实际上,从一战、二战到冷战,从东亚到中东,从珍珠港、朝鲜半岛到印度支那,其对外政策始终是一种自以为聪明的奸商伎俩,言而无信、傲慢愚蠢又短视草率、虎头蛇尾,很少主动成为他国自由民主、抵御外侮的鼎力支持者,更不会去担当所谓受苦受难民众的拯救者,反而多是站在暴政者的一边,绥靖旁观甚至助纣为虐;不仅维护不了人道主义和自由民主的大局,反而经常是养虎为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盟友害得国破身灭后再赔上数万甚至更多美国人的性命。
从叙利亚内战中美国的所作所为就可见一斑。
——美国在叙利亚内战中的所作所为:破坏与反动2007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着原有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很多国家发展滑坡、民生困难,长期被“增长”掩盖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
作为“阿拉伯之春”至今最为血腥的一幕,叙利亚危机根源于阿萨德家族和复兴社会党40多年集权统治的腐败、残暴和无能。
现总统巴沙尔继任后一度想改革恶症,但因触动既得利益而废止,最终爆发内乱并升级为内战。
当前巴沙尔政府当局已丧失半壁江山,正在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强力支持下拼死顽抗,以叙利亚自由军和伊斯兰阵线为主体的反对派武装由于外援不济,武器弹药匮乏以及基地组织的捣乱搅局而导致攻势疲软,双方尚处于战略僵持状态。
叙利亚内乱爆发后,美国主要做了以下事情:一、在名义上对叙利亚人民的抗争表示支持叙利亚爆发内乱,特别是巴沙尔政府动用军队以飞机和坦克等重型武器血腥屠杀和平集结的民众之后,美国同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一样表示了谴责。
而且一直以来,美国始终在台面上保持着与巴沙尔政府相针对的立场,以人道、自由、民主的道德高度标示着自己的“政治正确”。
但美国所有行动也仅限于“标示”而已。
很显然,其对叙利亚以至于整个“阿拉伯之春”的真实态度是冷淡的,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仅是因为法国的积极推动才勉强参与。
美驻利比亚大使遇袭身亡后,美国从政府到民众对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印象更加恶化。
尽管叙利亚的战略地位远比利比亚重要得多,与阿以矛盾、伊(朗)核问题、反恐战争等利益要害息息相关,但美国却一如既往地表现了其特有的孤立、傲慢和短视,莫说对叙利亚抗争的民众进行实际的经济或军事支持,就那怕是援助一美元都会心疼不止。
与之相反,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家看到了叙利亚的重要战略价值,更恐惧于“阿拉伯之春”对自身统治可能带的连锁反应甚至冲击,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对巴沙尔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不仅提供雄厚的资金、武器、弹药、物资等援助,更直接派出或组织数万人规模的雇佣军团入叙作战。
二、苛刻甄别各类反抗军,随意划定恐怖组织美国对于援助叙利亚民众没有任何兴趣,但却十分热衷于以其获得的各种信息,判断各类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是否与反美的基地组织有所联系,以此将反抗军贴上各种标签。
2012年底,美国将叙反抗军中的叙利亚胜利阵线(Jabhat al-Nusra)列为恐怖组织,并于2013年6月推动联合国安理会进一步坐实此项决定。
其实,在政权极度暴虐贪婪和社会极度绝望无助的情况下,民众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倾向或同情于宗教化或民粹化的极端势力;而面对当权的残酷镇压,反对派也不得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或短时期内与极端势力相合作,此本是历史常态。
更何况,在战争尤其是东方国家的内战中,敌我友各方互换情报甚至私下协议是司空见惯的事。
比如叙利亚自由军就曾与死对头黎巴嫩真主党私下协议在古塞尔突围,并从一些腐败的巴沙尔政府军部队手中购买武器;伊斯兰军和自由军都曾与基地组织有过合作,联合对巴沙尔军作战;而巴沙尔军也与基地组织达成各种战场默契,互不攻击,并在基地组织与反抗军开战后立即接防基地组织原先占据的地盘。
所以,若按美国的标准,在叙利亚就没有任何武装和势力包括巴沙尔政府军不曾与基地组织有过牵连,都可以贴上恐怖组织的名签。
三、压迫援助国对叙反抗军限供或断供当前叙利亚反抗军的总体规模约在20-30万左右,总兵力已超过巴沙尔政府军,且后备兵员充足。
但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武器弹药匮乏,缺少城市攻坚的坦克、重型火炮及防空、反坦克等武器装备。
而巴沙尔政府军正好相反,由于不得人心而造成征兵困难,总体规模正在萎缩,但得到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全力援助,武器弹药充足,坦克、装甲车辆、火炮、飞机等重型武器和配件也源源不断地从援助国输送到其手中。
那么类似叙利亚这样一个中等国家的民众反抗并推翻暴政,到底需要多少武器和物资?在此不妨作一非常粗略地估算:A.考虑到当前巴沙尔军总兵力已萎缩至20万人左右,若武器、弹药和物资充足,反抗军以30万人的总兵力作战30个月基本可完成推翻任务。
平均每位反抗军军人每月补助100美元(其实反抗之初反抗军仅有十几人),作战30个月,计9亿美元;B.装备30万支自动步枪(6亿美元)、步机弹30亿发(3亿美元),计9亿美元;C.机枪1万挺(0.3亿美元)、步机弹3亿发(0.3亿美元),计0.6亿美元;D.迫击炮1万门(0.4亿美元)、迫击炮弹100万枚(1亿美元),计1.4亿美元;E.反坦克导弹10000枚,计1亿美元;F.单兵火箭筒1万具(0.1亿美元)、火箭弹50万枚(0.5亿美元),计0.6亿美元;G.无座力炮1万门(0.1亿美元)、无座力炮弹50万枚(0.5亿美元),计0.6亿美元;H.中型坦克200辆(2亿美元)、坦克炮弹20万枚(0.4亿美元),计2.4亿美元;I.大口径火炮200门(1亿美元)、炮弹60万枚(1.2亿美元),计2.2亿美元;J.单兵防空导弹发射具1000具(0.03亿美元)、单兵防空导弹5000枚(1亿美元),计1.03亿美元。
以上10项共计27.83亿美元。
即使将以上需求再翻上一倍,并加上40亿美元的通信、后勤等其他武器、装备和物资的需求,总量约100亿美元。
而当前反抗军所拥有的武器物资远远达不到此,很多项目甚至不及十分之一。
特别要强调的,就是这个最为理想化的需求,其总量也是非常低的,甚至远不及某些腐败国家仅一个贪腐家庭或官员所拥有的财富量(据称利比亚卡扎菲个人就拥有上千亿美元的财富)。
支持叙利亚反抗军的主要有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约旦、土耳其等国,均为比较富足的中等国家。
也就是说,根本不需要美国及欧洲国家的援助,以上其中1-2个国家的财力和武装库存就足以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推翻已民心尽失的巴沙尔政府。
但目前反抗军所得到的各种武器物资却少得可怜,远远低于俄罗斯、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等国对巴沙尔政府的援助。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国虽然名义上给予了叙反抗军极少量(数千万美元)的医疗等非作战类物资的支持,但在实际中却一直在全力阻挠有关阿拉伯国家及土耳其等对叙反对派的援助。
自叙利亚反抗军的主力——自由军刚一起事,美国就立即着手将各反抗军贴上恐怖组织或与恐怖组织有牵连的标签,并凭借其在中东地区强大的影响力,在种类、数量等各方面严格控制各国对叙反抗军的援助。
导致叙反抗军尤其北方战区陷于长期短供甚至断供的境地,对阿勒颇、伊德利卜等重要城市长围不克,部分地区甚至被巴沙尔政府军反攻。
更为荒谬地是,在当叙自由军与真正的恐怖势力——ISIS(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ham伊拉克与叙利亚伊斯兰国)基地组织发生冲突并出现失利时,美国及欧洲等国不是迅速加强对自由军的支持以收复失地,而是以防止物资落入恐怖势力之手为借口,立即停止对自由军仅有的少量非作战类物资援助以作为惩罚。
当前,欧盟对叙利亚的武器禁运实际已成为对叙反抗军的单方禁运,俄罗斯、伊朗等国根本不卖欧盟及美国的账。
反抗军兵多枪少,巴沙尔军兵少枪多的事实成为目前战局陷于僵持的重要原因。
四、在叙南部另组新军,挑动反抗军分裂大约从2013年2月份开始,美国会同约旦在叙利亚南部的德拉地区另组新军——德拉自由军,其主要目的是维持以色列与叙利亚边境尤其是戈兰高地区的稳定,确保对此战略要地的控制和对以色列的庇护,在客观上开辟了进攻巴沙尔政府的新战线,加强了反抗军的战略攻势。
但是,美国这种另起炉灶的做法,明显是针对反抗军的主力——北方传统的自由军。
德拉自由军独立于自由军体系之外,不听从自由军参谋部的指挥。
其后,美国又曾想以德拉自由军为主体建立叙反对派的正规军,以此对所有反抗军进行洗牌,但凡美国看不顺眼的武装均不得加入此军。
美国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北方反抗军的分裂。
2013年11月22日,在叙利亚作战的“自由沙姆人伊斯兰运动”、“伊斯兰军”、“统一旅”、“库尔德伊斯兰阵线”等7个伊斯兰武装派别宣布联合建立“叙利亚伊斯兰阵线”,从自由军中拉走数万主力,转向寻求沙特等国的支持。
虽然目前来看,伊斯兰阵线与自由军仍为密切合作的联军,共同对巴沙尔军及ISIS基地组织作战,但分裂事件也极大地影响了反抗军的士气和指挥。
同时,沙特等国对美国在叙利亚内战中的行为亦极为不满,2013年10月18日沙特在联合国历史上首次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并指责安理会就巴以问题、叙利亚内战和中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事务持双重标准,没有能够真正行使其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美联社和法新社均解读,沙特的这一决定针对美国,以表达两年多来的失望。
此后沙特一度表示,要单独支持叙反抗军作战。
五、纵容巴沙尔政府对平民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自内战爆发后一直处于交战状态,反抗军以少量兵力在此牵制了巴沙尔军全部12个主力师中的8个,约60%-70%的兵力,连距巴沙尔总统府仅6公里的达拉亚地区也被反抗军长期占据。
巴沙尔政府军急于驱逐大马士革地区的反抗军,以分兵驰援战事吃紧的德拉、伊德利卜等方向,但苦战两年却使反抗军越打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