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课件(共4课)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6.填空。 ①我还能 (希求 希望)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②我也知道还有一个 (补救 补
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
课内语段品析
1、《风筝》第四、五、六、十二段
(1)按要求填空 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 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起因_____________
(三).文章的末尾; 作用:⑴篇末点题,画龙点 睛;⑵总结全文,深化中心;⑶首尾呼应,使文章 结构严谨。
课文仿写
例文: 绚烂依旧(仿写鲁迅的《风筝》)
每当人们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在深蓝的天幕 下放起绚烂的烟花时,我的胸口都会隐隐作痛。 新年来临人们喜欢燃放一些绚烂的烟花爆竹, 在深蓝的天幕下,那明亮的焰火,仿佛把无边的黑 夜点着,照得如白天一般亮,与天上的明星相照应, 显出一片欢乐的景象。 而我却不爱放烟花,不但不爱,而且讨厌它。 因为我认为那东西又危险又难闻。和我不同的是我 的表妹,她那时大概只有五岁,然而她最爱放烟花, 但我不允许她放,她只得穿着厚厚的棉衣,走出门 去看别人放,一只长长的火焰点燃了,她高兴地欢 呼雀跃;一只焰火熄灭了,她会无奈地叹息。她的 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可笑的。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宽shù( )
nüè( )杀
3.解释下列词语。
肃杀:
伶仃:
4.用下列词语造句。
荡漾——
憔悴——
5.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恰当的标点符 号。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 ) 去讨他的宽恕( )等他说( ) ( )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 )
3. 填空: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兄子 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作者名片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 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 《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短歌行》 《观沧海》《龟虽寿》等。
任务三:初读诗文、练习朗诵
朗读指导
点我放诗文朗读
观沧海
曹操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àn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 “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 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 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 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板书设计
总领全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水:水何澹澹
观 沧
实写 山岛 (壮丽景象)
实写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个“若”字表明所写为虚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 诗的最后两句有什么作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 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 关系。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背景资料
《观沧海》选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 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 胜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 残部。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 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 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 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水波荡漾的样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4.把握文章主旨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 灭亡。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 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空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前狼不敢前(前进)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3)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名词作状语,上前) 一狼洞其中(洞穴,名词作动词,指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道,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文章结尾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 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 ,狡猾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一语道破,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板块五、探究主旨,获得启示 1.本文从整体偏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明确:主要写狼。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通过屠户的种 种情态变化来反应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作者直接评 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 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峙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 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猾,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 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善良

凶恶
机警 屠户
惧狼
贪婪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沧海》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观沧海》精品课件
己的豪情壮志。
赏 析
这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它 是曹操乐府诗集《步出厦门行》中每 一章的最后一句,跟诗的内容没有关 系。
写作 特点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自由朗读并 思考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 写现实的,
哪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 的呢?
诗词小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其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 负。
课后训练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 年,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 又是, 换了人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课后训练
写作-----《我也说曹操》

树分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主旨:借写大海的雄伟壮阔之景,抒发自己统 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问题 三
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 诗人借助奇星特的汉想灿象来烂表现,大海若吞吐出日、月、星 其里。 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 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借助想像来变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 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其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
点?
全景、动静结合、
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近景、静态
洪波涌起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实写
观沧海 听 秋风萧瑟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动态
日月之行 想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写
“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 形象的?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 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 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 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的雄浑诗句。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 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 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 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 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诗句解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 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 远大抱负。
板书设计
动:水、秋风、洪波 实景
观 沧
静:山岛、树木、百草
借景抒情 统一天下的抱负

虚景 日、月、星汉
肆 课后练习







1.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借以抒发内心豪迈的情怀与胸襟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课件(共61张PPT).ppt
描写了海水、山岛及山岛上的草木。 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壮观景象。
观沧海
“观”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诗人 登山的所见所思。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若”字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观沧海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 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 雄心壮志。
•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 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 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 效果。


曹海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
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常识:绝句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悍,是唐代流行起来的一种诗 歌体裁,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 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属于七言绝 句。
创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 行”,也就是说,王昌龄被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 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 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歌,从远方寄给了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杨花、子规 叙事——左迁 抒情——愁心
同情 关切
次 北 固 王山 湾下
走近作者
王湾
次北固山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 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 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 登终南山》。

主题阅读《动物笑谈》-教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主题阅读《动物笑谈》-教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从细节中看笑点”摘记卡 01小鸭子听不见“妈妈”的声音,就尖声哭起来,“我” 不得不又叫又蹲又爬继续做“妈妈”。
02观光客看见“我”怪异的举止,惊得“脸色煞白”。
03“我”为了唤回可可,发出杀猪般的嚎叫,周围的人个 个“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04可可咬走了父亲衣裤上所有的纽扣,老先生只能“弯着 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突然,听到一声杀猪似的嚎叫,只见一个看上去还 挺正常的男人用尽全身力气,向着天空发出“哦— 一啊”的叫声,他这是怎么了?所有人都用惊疑的 目光看着他,胆子小的已经晕了过去。
当一回“体验者”
2.把体验转换成最真诚的语言。 我最想
对科学家说
对小动物说
对观光客说
科学家您好!读您的文章,我们真切感 受到您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 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 学献身的精神。
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三】发现精彩语句。 1.结合课文旁批,品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并学习做批注。
示例1:感想式批注,以阅读心得的方式呈现。
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 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 了灵机吧。
课文旁批:写鹦鹉的调皮,仿佛是在写一个孩子,分 明带着感情。
作者从自己观察者的视角描写动物,将自己与动物 放在同一个层面。“疯子”“杀猪式的嚎叫”“怪 物”,是“我”在他人眼里的形象,作者用他人的 视角写出了自己的“可笑”,而不是动物的蠢笨可 笑。这是十分独特的写作视角,这一视角的运用充 分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尊重和由衷的喜爱之情。同 时也引发了阅读者的思考,我们人类应该以怎样的 姿态对待动物呢?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段有趣 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PPT课件
16 猫
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结构。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 哲理。
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 野猫,是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 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 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 经被人类驯化了约3500年(但未 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 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 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猫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 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了它,没过多 久猫死了,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 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上的伤痛,永远 愧对于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的想法。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其一犬坐于前”
仅,只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连接、紧跟 缀行甚远。
很 跟从 又,再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
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
如故。跟原来一样
一起
翻译
一个屠户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jiǒng
shàn





chí
dān
míng
suì




kāo
xiá


一词多义
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意暇甚 这里指神情、态度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 动。
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三、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次: 停宿 客路: 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 指北固山 行舟: 乘船前行 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

《次北固山下》
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新课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 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 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 名于天下。
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二、学习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全诗,感 知诗歌思乡情感。
1.本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这是什么 写作手法? 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 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后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情景交 融的写作手法。
10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2.前三句写景各有特色,分别写了什么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呈现出一幅清新辽远的远景图。作者乘着舟,正朝 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 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先写“客路”后写 “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17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八、课堂小结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 情;颔联写江上行船的情景;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 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 与首联呼应。整首诗借景抒情,不仅细致描绘了长江下游 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而且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 人的乡愁乡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观沧海 听 秋风萧瑟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狼》 教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狼》 教学课件

二、众狼一心:
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 东西,必群而攻之。
三、自知之明:
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 己是狼不是老虎。
四、顺水行舟:
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 换取最大的回报。
五、同进同退:
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 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 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六、表里如一:狼也很想当一个
九、授狼以渔:
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 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 就只能当羊了。
十、自由可贵:
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 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 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狼有时也会 独自哼哼自由歌。
②盖以诱敌:
敌人
词类活用:
1 .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
2 . 狼不敢前 ( “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
3 . 其一犬坐于前 (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 样” )
4 . 意将隧入…… ( 隧”,名词作状语,“从隧道中” )
狼的十大处世哲学
一、卧薪尝胆:
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 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 东西。
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中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 出来的: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 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外形和狼狗相似,但吻略尖 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 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栖 息范围广,适应性强,凡山地、 林区、草原、荒漠、半沙漠以 至冻原均有狼群生存。中国除 台湾、海南以外,各省区均产。 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 活动。嗅觉敏锐,听觉良好。 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 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 性,主要以鹿类、羚羊、兔等 为食,有时亦吃昆虫、野果或 盗食猪、羊等。能耐饥,亦可 盛饱。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 产生想象的境界。
课堂检测
用原诗句填写
(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的句子是:

(3)描写大海波涛汹涌、气势恢宏的诗句是:

(4)用虚写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5)对景物做总写的句子:
3.全诗感情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以及 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 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合作探究
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
动静结合:动态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山岛、草木,相互 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壮阔和宏伟气象。

。 , ,
, 。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 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4 古代诗歌四首
1 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习 目
2
感受诗歌中景物描写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3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全诗。
知识备查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

沧曹 操

走进作者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现在安徽亳州)人。
虚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景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包 蕴万千的景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课件

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沧”是暗绿色的意思。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

知诗人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感怀写景诗(抒情诗)。

一个人心中想的是什么,那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王国维背景资料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乌桓首领,屡次骚扰边境,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写下此篇。

不仅是在观沧海,他在观自己的志向,观天地日月,观未来的壮丽前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dǎn dǎnjiésǒng zhì明诗意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ppt教学课件
31
天净沙·秋思
(曲牌名)(题目) [元]马致远
体裁:散曲
32
马致远:
字千里,号东篱,元代著名戏 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 之称。他与关汉卿、王实甫、 白朴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 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其风 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 《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元 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凝练、 流畅自然。
碣石:jié
:竦峙 sǒng zhì 澹澹:dàn dàn 萧瑟:sè 哉: zāi
4
预习检测--作者生平馆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
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
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
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
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复门
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
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
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



5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 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 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 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 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 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 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 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抱 负。
1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8
预习检测--作者生平馆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 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 杜”,还有“诗仙”之称. 著有《李太白全集》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贵们好比千帆竞发,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
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 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 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 的废墟旁发展起来的。
讲授新课
诗人用了这两句,使诗的情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前四句凄凉伤感,后四句则以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点明
部编(YW)七年级上册语文
17 古诗五首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讲授新课
寒 梅 著 花 未 ?
来 日 绮 窗 前 ,
应 知 故 乡 事 。
君 杂 自 诗 王 故维( 乡 其 二 来 ) ,
/ /
/ /
/ /
/ /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王维(701-761),字摩 诘( jié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 人,官至尚书右丞。其诗、画
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 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 吏,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
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
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讲授新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 现在人们又赋予了它们什么 “沉舟”、“病树”都是自比,意思是说,我如同一艘沉船,
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自勉作诗,同 时委婉地向友人表达了宽慰向上的劝告。
讲授新课
小结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20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诗 人以“沉舟”“病树”自喻,但并不甘心沉寂,表现出旷达 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部编(YW)七年级上册语文
18 《论语》六则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讲授新课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
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成为 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
讲授新课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 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 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讲授新课
淮 上 与 友 人 别
讲授新课
郑谷(约851年~约910年), 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
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 《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 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 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
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 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
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讲授新课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请先告诉我)
你来的时候我的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了?
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
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讲授新课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讲授新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讲授新课
首联:回首长Leabharlann ,遥望蜀地。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
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
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
讲授新课
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送友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乐观豪放的性格。 诗中既充满了一种有所做为的进取精神,又表现了朋友之 间以事业为重的美好情意。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2.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方法; 3.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讲授新课
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
讲授新课
一 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讲授新课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讲授新课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
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 纸上。
讲授新课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
讲授新课
主题归纳 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来,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 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讲授新课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思念家乡,急切想问
杂 诗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来——借问梅花,寓巧于朴
思 乡 之 情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 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 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讲授新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讲授新课


“乐天”指的是白居易,刘禹锡和白居易是闻名中唐 的大诗人,彼此仰慕,常有书信往来,题目的意思是 说刘禹锡在扬州同诗人白居易初次相遇,写这首诗是 为了感谢白居易的“赠诗”。
讲授新课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
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
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
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 存《云台编》。
讲授新课
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讲授新课
扬子江头杨柳春
时间,地点,春景
杨花愁杀渡江人
即景抒情,点醒离别
数声风笛离亭晚
抒写握别情景
君向潇湘我向秦
各奔前程,别意茫茫
讲授新课
小结 本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握别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 与描写,表现了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讲授新课
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 州
讲授新课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
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
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 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 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 畅,被赞为“神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