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分类(学案)
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编号8【学习目标】1.能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概念,把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构建学问体系。
3.体验争辩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过程与方法,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积淀科学素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学问梳理,把握元素与物质组成分类的方法,以及各类别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
并划出重要学问,完成课前延长案,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我的疑问栏内。
提前思考完成课内探究案。
【重难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方法;2、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各类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学会以元素为核心生疏物质。
第一部分课前延长案【学问连接】:填写创新设计P19设计1【自主学习】:1、化学争辩的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和争辩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问,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争辩,发觉的规律。
2、分类法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常见的分类法?3、交叉分类法:对Na2CO3、Na2SO4、K2CO3、K2SO4四种盐分类:(1)以其组成中的阳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2)以其组成中的阴离子为标准分类:盐和盐。
(3)在交叉分类法中,Na2CO3既属于盐,又属于盐;K2SO4既属于盐,又属于盐。
【预习自测】: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接受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我的疑问】:其次部分课内探究案课题一:概念辨析①纯洁物和化合物②化合物和单质③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问题1: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请说明缘由。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分类公开课导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1、学会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3、能根据化学反响的不同的情况对化学反响进行分类,初步认识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响关系。
【学习重点】1、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2、会运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预习案【根底知识】阅读课本P24-25完成一、常见的分类法1、交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叉盐〔根据阳离子〕___分举例Na2CO3——盐〔根据阴离子〕类—盐〔根据溶解性〕树含义对〔〕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的分类法状纯洁物---分举例物质类----------2、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进行连线K2SO4K2CO3Na2CO3Na2SO4钾盐钠盐硫酸盐碳酸盐二、分类方法的应用1、回忆初中化学知识对所学化学反响进行分类?2、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总结以下转化关系Ca -------CaO --------Ca(OH)2----CaCO3C --------CO2--------- H2CO3------CaCO3预习自测1. 对以下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选项是〔〕(1〕纯碱〔2〕食盐水〔3〕石灰水〔4)氢氧化钠〔5〕液态氧〔6〕氯酸钾A碱——B纯洁物——C盐——D混合物——2.把以下的物质和分类用短线连起来物质分类BaSO4可溶NaOH难容Na2SO4盐Mg(OH)2碱3.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响,“→〞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
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b5E2RGbCAP甲乙丁丙甲乙丙丁A H2SO4 Na2SO4 NaOH NaClB KCl K2CO3 KOH HClC O2 CO CuO CD Fe CuCl2 Zn HCl探究案一.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金属的化学通性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3.酸的通性4.碱的化学通性5.盐的化学通性【检测题】、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以下关于“NaCO23〞的分类不正确的选项是〔〕p1EanqFDPwA、化合物B、氧化物C、碳酸盐D、钠盐2、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无机化合物酸碱氧化物化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学习目标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掌握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概念巩固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类法: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化学中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化学物质或化学反应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是采用同一分类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的组成从宏观上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从微观上看,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或离子等。
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主要有金属、稀有气体2.元素组成的方式⑴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元素还能形成多种单质,如碳元素能形成金刚石、石墨、C60等。
⑵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合成化合物,如水(H2O)、碳酸氢钠(NaHCO3)等。
⑶相同的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相同元素构成的气体:CO与CO2、SO2与SO3相同元素构成的液体:H2O与H2O2、相同元素构成的固体:Fe2O3与Fe3O4、KMnO4与K2MnO4、(NH4)2CO3与NH4HCO3等。
3.元素的存在形态⑴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形态,⑵化合态: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4.元素的化合价(1) 化合价规律: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2) 特殊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没有负价,H的化合价一般为+1价,O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3) 同一化合物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也可以不同二、物质的分类溶液悬浊液(如泥水混合物)分散系浊液混合物乳浊液(如油水混合物)胶体 [如Fe(OH)3胶体]其他如漂白粉等金属(如Na)物质单质非金属(如C)有机化合物酸性氧化物 (如CO2)纯净物碱性氧化物 (如Na2O)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如Al2O3、ZnO)不成盐氧化物 (如NO、CO)化合物过氧化物(如Na2O2、KO2)强酸(如HCl、HNO3)按电离程度中强酸(如H3PO4)弱酸(如CH3COOH)酸一元酸(如HCl)按电离出的H+数二元酸(如H2SO4)无机化合物多元酸(如H3PO4)可溶性碱(如NaOH)按溶解性不溶性碱[如Cu(OH)2]碱一元碱(如NaOH)按电离出的OH-数二元碱[如Ba(OH))2]多元碱[如Fe(OH)3]正盐 (如Na2CO3)盐酸式盐(如NaHCO3)碱式盐[如Cu2(OH)2CO3]复盐[如KAl(SO4)2]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 概念: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成为酸性氧化物,如CO2、S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成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 (2) 注意事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同样的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甚至金属氧化物都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2、可溶性碱与不溶性碱:可溶性碱主要包括:钾钠钙钡铵不溶性碱主要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铜3、多元酸与多元碱:多元酸的电离分步进行,多元碱的电离一步进行4、酸式盐与复盐(1) 酸式盐是指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有两种以上,其中一种是氢离子的盐,但是化合物中含有氢元素的盐不一定是酸式盐(2) 复盐是指电离出来的阳离子有两种以上,且都不是氢离子的盐三、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1、金属的化学通性①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比如:Cu+Cl2点燃CuCl2②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比如: 2Cu+O2∆2CuO③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 Zn+H2SO4=ZnSO4+H2↑④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比如: Fe+CuSO4=FeSO4+Cu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①可溶性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比如: CO2+H2O=H2CO3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比如: CO2+2NaOH=Na2CO3+H2O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比如:CO2+CaO=CaCO3④可溶性碱性氧化物+水→碱,比如:Na2O+H2O=2NaOH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比如:Na2O+2HCl=2NaCl+H2O3、酸的化学通性①酸+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比如: Fe+2HCl=FeCl2+H2↑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比如:2HCl+CaO=CaCl2+H2O④酸+碱→盐+水,比如:HCl+NaOH=NaCl+H2O⑤酸+盐→新酸+新盐,比如:2HCl+Ca(ClO)2=CaCl2+2HClO4、碱的化学通性①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比如: Ca(OH)2+CO2=CaCO3↓+H2O③碱+酸→盐+水,比如: H2SO4+2NaOH=NaSO4+2H2O④碱+盐→新盐+新碱,比如:Ca(OH)2+Na2CO3=CaCO3↓+2NaOH5、盐的化学通性①盐+酸→新盐+新酸BaCl2+H2SO4=BaSO4↓+2HCl②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均可溶)CuSO4+2NaOH=Na2SO4+Cu(OH)2↓③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皆可溶,且有难溶物生成)NaCl+AgNO3=AgCl↓+NaNO3④盐+金属→新盐+新金属Fe+CuCl2===FeCl2+Cu四、胶体1、分散系及其组成(1) 定义:分散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分散剂)里形成的混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导】(3分钟)为什么你能从超市很快的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呢?图书馆里有那么多的书,为什么你能够很快的找到你所需要的那本书呢?你浏览网页时,为什么能够快速进入你所想要进入的网站呢?这一切都是分类的强大功能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分类吧。
【学习目标】1.掌握分类的方法2.能够对酸碱盐氧化物准确分类【思、议】(15+6分钟)1、自读教材24-25页,回答什么是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法?请分别应用这两种分类方法对你们班的学生进行分类。
2、酸:请把下列的酸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填空。
❶HCl ❷H2SO4 ❸ HNO3❹H2SO3❺ H2CO3❻CH3COOH ❼HCN ❽H3PO4❾HNO2一元酸____________ 二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元酸_____________强酸_______________ 弱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氧酸______________ 无氧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碱:请把下列的碱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填空。
❶NaOH ❷Mg(OH)2❸Fe(OH)3❹Cu(OH)2❺Ba(OH)2❻Fe(OH)2❼KOH ❽NH3·H2O一元碱___________,二元碱___________,三元碱________________ 强碱_________________ 弱碱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请把下列的盐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填空。
❶NaCl ❷AgCl ❸Na2CO3❹NaHCO3❺KAl(SO4)2·12H2O ❻(NH4)2Fe(SO4)2❼Cu2(OH)2CO3❽BaSO4❾NaHSO4正盐_______________酸式盐_______________碱式盐__________________难溶盐_____________可溶盐_____________复盐_____________5、氧化物:请把下列的氧化物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填空。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学习任务一】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4---p25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学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自我检测】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5--p26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请试着分析几种分散系的实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5---p28 了解胶体及胶体的应用1.胶体的定义:。
2.几种分散系的区别3.Fe(OH)3胶体的制备将_______ FeCl3溶液______滴,逐滴滴入________ 中,继续煮沸,至溶液___________ 时停止加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时注意的问题:Ⅰ逐滴滴加,同时要不断振荡Ⅱ加热的时间控制4.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法: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溶胶放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这个袋子放在溶剂中(一般放入水中),离子或小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进入溶液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溶胶中分离出来。
5.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丁达尔效应成因:胶体分散质粒子较大,使光波发生散射。
现象:应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与。
(2)布朗运动原因:想一想:布朗运动是胶体特有的属性吗?(3)、电泳成因:由于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等原因引起的. 应用:工业上用于等(4)、胶体的聚沉胶体较稳定,是因为胶体粒子能吸附同种电荷的离子,互相排斥,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聚集.胶体的聚沉(物理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胶体的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而形成沉淀析出.胶体聚沉的方法有。
【合作探究】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鉴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常见方法是什么?3.为什么含有泥砂胶体颗粒的河水,跟海水相遇,容易沉积而形成沙洲(三角洲)?4.实验时,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从急救箱中取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拓展】胶粒带电规律1.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的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章学习内容】1.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 知道算、碱、盐在溶液中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的离子检验的方法。
4.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学法指导】1.注意本教材知识体系的设置,理解本知识体系在教材中的功能与地位。
本章是从学科内容方面认识化学学科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桥梁和纽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 运用分类法学习、研究化学反应,在学习中注重生成知识网络。
3. 本章新概念比较多,要注意运用分析对比和新旧联系等方法,准确地找到研究新知识的切入点,全面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和规律。
4. 加强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注重在科学探究、活动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和学会知识;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1 物质的分类【学习目标】了解分类法的意义和方法;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用分析归纳法认识“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自主学习】1.了解分类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常见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 根据一定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把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与数量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大反应类型,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 总结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的优缺点。
『及时训练』1.从铁、盐酸、氧气、碳酸钙、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共2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争论沟通、小组争论、思索沟通,尝试进行简洁分类,体会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小结,熟悉交叉分类法,知道交叉分类法的特点。
3. 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小结,熟悉树状分类法,知道树状分类法的特点。
4.通过练习书写、思索争论、图示表示、分类开发,能对所学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响进行分类,进一步熟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学习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响的分类。
【温馨提示】“分类的思想及其应用〞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哟。
【自主学习】旧知回忆:按要求将以下物质分类: 〔1〕H2〔2〕CaO 〔3〕Ba(OH)2〔4〕CuSO4、〔5〕Al 〔6〕浑浊的河水〔7〕CH3CH2OH 〔8〕Ar 〔9〕盐酸〔10〕HNO3〔11〕H2SO4〔12〕CO2〔13〕NaOH〔14〕NaHCO3〔15〕空气〔16〕CH4〔17〕MgCl2〔18〕MgSO41.属于混合物的有〔6〕、〔9〕、〔15〕; 2.属于金属单质的有〔5〕;3.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有〔1〕、〔8〕; 4.属于稀有气体的有〔8〕;5.属于氧化物的有〔2〕、〔12) ; 6.属于酸的有〔9〕、〔10〕、〔11〕;7.属于碱〔3〕、〔13〕; 8.属于盐〔4〕、〔14〕、〔17〕、〔18〕;9.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7〕、〔16〕;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24~25完成以下填空:1.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生活中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思索对它们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同步学习】一、简洁分类法及其应用情景导入:当我们来到一个生疏的大型商场购物时,面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商品,我们是如何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的?活动一、尝试分类1.争论沟通:在对“旧知回忆〞中已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时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分类标准)?2.小组争论:试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响进行分类〔提示:反响物、生成物种类及多少等〕。
化学物质及其分类化学教案
化学物质及其分类化学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电解质电离的含义;(2)能判断电解质并掌握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写法;(3)认识离子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电解质的判断及电离方程式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我们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如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这样的分类叫树状分类法。
初中我们学了化学反应的四大基本类型,而在化学反应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演示]:把固体NaCl、NaCl溶液分别放在两个烧杯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
[问]:有什么现象?[学生]:接固体NaCl时灯不亮,而NaCl溶液灯亮了。
[追问]:这说明NaCl溶液能够导电,那么为什么能导电呢?学生回答:放映NaCl电离的Flash[讲]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
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演示]:醋酸的电离[板书]一、酸、碱、盐的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或熔融、能导电、化合物(红色显示)如:酸碱盐非电解质:溶液和熔融、都不能导电、化合物如:酒精等[强调]: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否包含了所有物质?(否,只包含了所有化合物)[问]: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
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投影]:(用幻灯片)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⑴金属钠⑵NaCl固体⑶CaCO3⑷Ba(OH)2溶液⑸CO2⑹H2SO4⑺酒精⑻熔融状态的KNO3⑼空气⑽碳棒⑾KOH水溶液⑿葡萄糖[学生讨论、回答](先让几个学生回答,然后显示下面的提示再让一位学生回答)[投影]:提示(1)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其导电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2)能导电的也不一定是电解质;(3)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
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2 N2H2CO2CH4(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H2CH4酒精(2)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3)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 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
请在下列九种粒子Ne、OH-、NH3、H2O、NH4+、CO2、SO2、NO2、SO3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
A: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溶液分散系胶体浊液(2)胶体:胶体本质特征:液溶胶(了解)胶体分类:固溶胶气溶胶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_(填“>”或“<”)1nm,而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_________之间。
(3)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是在或能够导电的。
例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
2、非电解质是和都不能导电的。
例如:蔗糖、酒精等。
注意: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练习1、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① H2SO4 ②液氨③氨水④铝条⑤氯化钠⑥石墨⑦二氧化硫⑧水⑨氧化钠⑩氢氧化钡判断上述物质中: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附注:SO2、SO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NH3 ·H2O)电离所致,并非自身电离出自由离子,所以SO2、SO3、CO2、NH3等为非电解质,而H2SO3、H2SO4、、H2CO3、NH3 ·H2O则是电解质。
四、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
2、电离:电解质在的过程。
氯化钠的电离: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NaCl晶体表面,形成了能够的和。
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
3、HCl、HNO3、H2SO4的电离方程式HClHNO3H2SO4它们都能够电离出H+,因此我们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时叫做酸。
类比:电离时叫做碱;电离时叫做盐。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Ba(OH)2NaClBaSO4NaHCO3NaHSO4(水溶液中)五、离子反应的概念:叫做离子反应。
六、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反应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写出正确的,并配平。
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拆:把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以及单质、金属氧化物、难电离的物质仍用分子式表示。
碳酸钙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拆写为:(3)删:删除反应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OH溶液和H2SO4溶液:;(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3)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
(4)Fe与CuSO4溶液反应:。
(5)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
(6)Fe与HCl溶液的反应:。
(7)Na2CO3溶液与HCl溶液的反应:。
(8)CaO溶于水得到澄清石灰水:。
3、中和反应的实质(1)在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H+与OH-结合生成H2O,而Na+与Cl-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说反应的实质为:。
结论:酸与碱发生反应的实质是(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或,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4、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的离子反应。
七、离子共存问题1、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生成沉淀(2)生成气体(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OH-生成H2O,CH3COO-和H+生成CH3COOH(弱酸),NH4+和OH-生成NH3 ·H2O(弱碱)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1)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如,MnO4-(紫色)、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2)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或pH<7)溶液中隐含H+,碱性(或pH>7)溶液中隐含OH-练习: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MnO4-、Fe2+、K+、Cl-B. Cu2+、Na+、Cl-、SO42-C.Ca2+、Cl-、NO3-、K+ D. Ca2+、H+、OH-、CO32-八、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原则1、看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2、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3、看电荷、质量是否守恒。
练习: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 + 2H+ = H2O +CO2↑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 +6H+ = 2Fe3+ +3H2↑C. 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 + 2H+ = H2O +CO2↑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2H+ + 2OH- =2H2O八、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判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凡是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依据。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很多,若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Fe + 2HCl = FeCl2 + H2↑B.NH4NO3N2O↑+ 2H2OC.2NaHCO3Na2CO3 + H2O + CO2D.2Na + Cl22NaClE.Na 2O+ H2O2NaOH F.AgNO3+ HCl = AgCl↓+ HNO3思考:初中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它们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何?用图示表示出来。
九、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称为电子转移,因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物质失去(或偏移)电子的过程,就是发生了______反应,物质得到(或偏向)电子的过程,就是发生了______反应。
练习:下列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是()A.C→CO2B.CO2→COC.CuO→Cu D.H2SO4→BaSO4十、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物质(或元素)被氧化、被还原等的关系,可用“双线桥”法来表示。
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时,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电子数。
练习: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⑪2Na + Cl22NaCl⑫MnO2 + 4HCl(浓)MnCl2 + 2H2O + Cl2↑十一、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作为反应物共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是__________(或电子对________)的物质,在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氧化剂具有________,反应时本身被________,发生了______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产物。
还原剂是_______电子(或电子对_______)的物质,在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_,还原剂具有_______,反应时本身被_______,发生了______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产物。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即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能够降低,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就能充当氧化剂,该物质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主要决定于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测物质或微粒的性质。
如对于Fe、Fe2+、Fe3+而言,Fe处于铁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Fe2+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3+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
1、亚硝酸(HNO2)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当它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可能是( )①NO ②NO2③HNO3 ④N2⑤NH3A.①③B.①②④C.①④⑤D.全部2、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H2 +CuO Cu +H2O2Na + Cl2 2NaCl说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除了用双线桥法表示外,也可用单线桥法来表示。
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时,线桥上方不注明电子得失,只注明电子转移的总数,箭头方向是由还原剂中化合价升高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元素。
3、用单线桥法标出练习2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等,②氧化性含氧酸,如______、______等,③某些高价化合物,如______、____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 __等,③某些低价态氧化物,如CO、SO2等,④一些低价含氧酸及其盐,如H2SO3、Na2SO3等,⑤处于低价态的金属阳离子,如Fe2+等,⑥含低价元素的化合物,如H2S、HBr、HI等。
练习: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A.HCO3-→CO2B.MnO4-→Mn2+C.FeO→Fe3O4D.H3AlO3→HAlO2十一、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1.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位越靠后的金属,其原子的还原性越弱,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