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9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与翻译赏析详解汇编详解
2014年高考诗歌阅读真题与赏析资料汇编一、(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阮郎归》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9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91.2011·贵港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2011·甘肃华亭一中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2011·南宁二中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014高考语文 古诗文阅读拿分题训练1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1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3.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A.遂而则 B.乃而故C.乃以则 D.遂以故4.下列四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惟其言而莫之.违②援琴撞之.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④左右请除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4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
2014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详解答案)一、(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2014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江西卷(含解析)
2014⾼考语⽂古诗⽂阅读题江⻄卷(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学⽣理解、鉴赏、语⾔表达诸⽅⾯的综合能⼒。
能⼒的提升不是⼀朝⼀⼣的事情,需要在⼤量题⺫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完成。
更多有关2014⾼考语⽂的信息可登录店铺,欢迎收藏本站(CTRL+D即可收藏)! (江⻄卷)14.阅读下⾯⼀⾸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被酒独⾏,遍⾄⼦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①(其⼆) 苏轼 总⾓黎家三⼩童,⼝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意,溪边⾃有舞雩⻛。
(1)指出“溪边⾃有舞雩⻛”⼀句所⽤典故的出处。
(2分) 【答案】《论语》 【解析】舞雩,出⾃新课标《先秦诸⼦选读·论语·⼦路、曾皙、冉有、公⻄华侍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的是⽣对课本的熟悉。
考点:识记⽂常识.层级为识记A。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6分) 【答案】诗⼈被流放到万⾥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在、随遇⽽安的⼈⽣态度。
或诗⼈被流放到万⾥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
补充: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
②总⾓——形如今之⼩辫⽽短。
③⼝吹葱叶——吹葱是⼀种⼉童游戏。
这三⾸诗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年)。
时苏轼六⼗四岁,已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
他⾝为“罪⼈”,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
幸得⺩介⽯等⼈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
他和当地⼈⺠有很深的感情。
诗中的⼦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
诗篇浅易如话,毫不雕琢,⼜写了最粗俗的东⻄,但读起来使⼈感受的不是“浅俗”⽽是雅,不是“粗丑”⽽是美。
把朴素内容写得⽣动⽽富有⻛趣,于毫不经意间呈现出⾏云流⽔般的活泼姿态,确是⼤家⽓格。
2014年全国高考17套试卷——古代诗歌阅读题回顾ppt
是一些传统意象的内涵,更需要我 们掌握。在高中课本中,与“猿声 ”一样,表示着愁绪的意象还有: “鹧鸪” “秋雨梧桐”“春水” 。这些意象和“猿声”一样,它们 的内涵已经固化为较稳定的象征意 义。因此熟记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有利于我们迅速完成题目。
【课内链接】“猿声”
【课内链接】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诗经》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课内链接】亲爱的同学们,表达怀人愁绪的诗作可谓多矣!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 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2014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 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洛 阳、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 卒年及生平不详。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 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 心”句。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古文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文言文阅读〔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乱倾覆。
【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实词【试题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断句【试题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2014年全国卷及答案
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 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________ 。
(荀子《劝学》)(2) _____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 ___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试题答案】(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3)问君何能尔(4)随风直到夜郎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试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
注意“鹃”“彰”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而”“尔”等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2014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4年高考试题汇编: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2014-06-17 19:47:26)转载▼标签:2014年高考高考真题试题汇编古典诗歌鉴赏试题高考备考分类:高考研究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2014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 .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廩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者:彰显。
【答案】D【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4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北京卷(含解析)
2014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题北京卷(含解析)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1】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4.①答案:C解析: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②答案:BE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③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201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文字版)【3】
2014湖北高考语文试卷(文字版)【3】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吴德基传[明]宋濂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
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老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7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7 1.2011·贵港市统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南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2011·南宁二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2011·桂林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江。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除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2011·甘肃华亭一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4年各省高考语文真题 古诗文阅读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2014年高考语文古诗类阅读试题汇编(四川卷)
2014年高考语文古诗类阅读试题汇编(四川卷)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解析】诗人简介:赵执信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
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
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
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
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
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诗歌分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
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奈。
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
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
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
解答时理解词义,把握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
难度不大。
【答案】“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心境。
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的美感。
难度较高。
【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古诗文阅读9 1.(2011·贵港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1·甘肃华亭一中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1·南宁二中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1·桂林中学期中)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龚自珍漠漠春芜①春不住。
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
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
②此句用宋朝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的词意。
③此二句用唐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1·甘肃天水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无名氏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
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
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无名氏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②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③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注】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②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
③刳(kū):剔,挖。
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1·甘肃会宁统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兰若:香兰和杜若。
这是《楚辞》里面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
②蕤(ruí):花草下垂的样子。
请简析诗人在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1·西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篁:竹子。
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
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
③上宫:宫殿名。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1·甘肃武威六中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11·呼和浩特市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闺怨□白居易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
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1.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
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