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安排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举例说出几种水中动物的名称.⑵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㈢.教学重点1. 以鱼为例,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2.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以及鱼的呼吸器官。
3. 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1.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 运用以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第8单元生物技术第20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案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并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了解发酵技术,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屮体会所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劳动的过程。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认识发酵技术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发酵产品。
作业:书P4自我评价第二节食品保存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尝试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
(-)教学难点: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实验用具四、教学准备:1、教师事先做好实验准备。
2、学生搜集食物保存的常见方法。
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远古社会的人们每天都三餐不济,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不仅吃饱了,而且还有剩余。
这样人们就得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将剩余的食物保存好?多媒体演示稿:标题:食物保存教学目标:1、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2、尝试食物保存的一般方法。
教师:食物为何要保存?学生:因为不保存会腐败变质。
(学生纷纷发言)教师:食物变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学生:是微生物。
(学生纷纷发言,猜测原因)教师:真的是微生物吗?多媒体演示稿:标题:食物腐败的原因目的:说明微生物是食物腐败的主耍原因。
小组讨论: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并设计实验学生一冋答:新鲜猪肉过段时间会长出霉斑,并有酸臭味。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篇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篇生物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目标: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能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
教学难点:会提出种子发芽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
2. 谈话引入。
师:“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还记得种凤仙花吗?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好吗?”二、探究内容:1. 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 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2) 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
(板书: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
)3) 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板书: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2. 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讨论:1) 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做?2) 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3) 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4)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 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3. 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
1) 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2) 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生物教案设计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1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四、课时分配 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新课第一网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
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课本P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巡视,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格。
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1.1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
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八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教案全
八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教案全第一章: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传粉、受精和种子的形成。
3. 了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应用,包括营养繁殖、组织培养等。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殖方式介绍。
2. 有性生殖的过程和种子形成。
3. 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植物生殖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繁殖。
2. 分组讨论植物的生殖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
3. 讲解有性生殖的过程,通过图示或实物演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4. 讲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应用,举例说明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法。
5.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殖器官,分析其生殖方式。
巩固练习:1. 判断题: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其中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对/错)第二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掌握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3. 了解动物的生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和繁殖后代。
教学内容:1. 动物的生殖方式介绍。
2. 动物的发育过程和胚后发育。
3. 动物的生殖行为。
教学活动:1. 引入动物生殖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如何繁殖。
2. 分组讨论动物的生殖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
3. 讲解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4. 讲解动物的生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和繁殖后代。
5.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殖器官,分析其生殖方式。
巩固练习:1. 判断题: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其中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对/错)第三章:人体的生殖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人体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
3. 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保健和保护。
教学内容:1. 人体的生殖系统介绍。
2. 人体的生殖细胞和生殖过程。
3. 人体的生殖系统保健和保护。
教学活动:1. 引入人体生殖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如何繁殖。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组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其功能。
2. 掌握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的基本组织2. 上皮组织及其功能3. 肌肉组织及其功能4. 神经组织及其功能5. 结缔组织及其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其功能。
2. 难点:各种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引出人体的基本组织。
2. 讲解人体的基本组织: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组织的名称和功能。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种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组织的特点和作用。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细胞膜及其功能3. 细胞质及其功能4. 细胞核及其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难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细胞的发现,引出细胞的基本结构。
2.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名称和功能。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特点和作用。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特点和作用。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人体的营养与消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套 (新版)苏教版
生物的无性生殖单元、章、节21.1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需课时: 2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尝试嫁接。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及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研究酵母菌,说出出芽生殖的概念。
2、举例说出营养生殖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单细胞生物进行的无性生殖,在认识多细胞生物水螅的出芽生殖,推导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教学辅助手段讲授教学过程复备【导入】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包含着生物学的什么原理呢?【新授】一、生物的无性生殖1、观察水螅的出芽生殖的视频学生思考:①酵母菌的出芽是一种生殖方式吗?②这种生殖方式同人类的生殖方式最大的不同在哪里?2、介绍:什么是无性生殖及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
3、展示酵母菌的图片,观察酵母菌有几种形态?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①学生二人一组进行观察;②复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③用酵母培养液制作酵母菌临时玻片标本(尝试酵母菌染色);④复习显微镜使用方法;⑤使用显微观察。
4、学生讨论:酵母菌、水螅的“出芽”生殖和植物枝条上的芽有什么本质区别?5、学生思考:在大自然中,植物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产生后代?请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师生概括:有性生殖、营养生殖。
6、教师介绍什么是营养生殖。
学生讨论:营养生殖有什么优势呢?发言并概括。
简介营养生殖的类型:嫁接、扦插、压条等。
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一、生物的无性生殖1、无性生殖:(1)概念:(2)常见的方式: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
2、出芽生殖:3、营养生殖:教学反思授课时间:生物的无性生殖单元、章、节21.1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需课时: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植物嫁接的主要步骤2、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全册教学案全集
新版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学案
全集
本教学案全集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新版苏科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的内容。
以下是全册的教学案目录和简要介绍:
第一单元:遗传与进化
- 1.1 遗传与特性:通过介绍基因、染色体和基因突变的概念,
使学生了解基因对特性的影响,并探讨遗传变异对物种进化的作用。
- 1.2 进化的证据:介绍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通过化石、
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比较等证据验证进化的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多样性
- 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通过介绍物种、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的
定义,使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 2.2 保护生物多样性: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威胁,并提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第三单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
- 3.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
生物群落、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
- 3.2 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
- 4.1 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通过介绍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和对
环境的适应,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4.2 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探讨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并引
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适应当前环境挑战。
以上是新版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的全册教学案目录和简要介绍。
通过使用本教学案全集,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遗传的概念,知道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理解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概念和遗传物质的分布。
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其意义。
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5. 应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遗传的概念和遗传物质的分布。
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遗传、变异的概念及意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遗传物质、基因、变异等概念。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4.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5.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a. 讲解遗传的概念,阐述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
b. 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c. 讲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其意义,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遗传和变异的理解。
4.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第一章:人体的营养1.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了解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1.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1.3 营养失调与健康了解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对健康的影响。
学会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第二章:人体的呼吸2.1 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功能。
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
2.2 空气质量与健康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
学会保护呼吸系统,预防呼吸道疾病。
2.3 呼吸与运动了解运动时呼吸的变化。
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运动能力。
第三章:人体的排泄3.1 排泄系统的组成了解排泄系统的器官和功能。
掌握排泄过程和排泄物的排出途径。
3.2 排泄与健康了解排泄的重要性。
学会保持排泄系统的健康。
3.3 尿的形成与排出了解尿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掌握排尿的意义和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
第四章:人体内的水循环4.1 水的来源和分布了解人体水的来源和分布。
掌握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4.2 水平衡与健康了解水平衡的重要性。
学会保持水平衡的方法。
4.3 出汗与体温调节了解出汗的意义和体温调节原理。
掌握科学的防暑降温方法。
第五章:人体生长与发育5.1 生长与发育的概念了解生长和发育的含义。
掌握生长发育的阶段和特点。
5.2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问题。
5.3 人体发育的调控了解人体发育的调控因素。
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发育的影响。
第六章:生殖与遗传6.1 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
掌握生殖器官的功能和生殖过程。
6.2 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理解遗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6.3 遗传病与优生优育了解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
学会预防遗传病的措施和优生优育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的免疫与健康7.1 免疫的概念与功能理解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免疫器官的功能。
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了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1.2 细胞的组成物质掌握细胞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种类及功能。
学习细胞内物质的组织和分布。
1.3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学习细胞膜的功能,如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等。
第二章:细胞分裂与生长2.1 细胞分裂的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学习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
2.2 细胞生长的规律理解细胞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学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对物质交换的影响。
2.3 细胞生长的调控了解细胞生长过程中基因的作用。
学习细胞生长调节机制,如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等。
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3.1 DNA的结构和功能掌握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基因的概念。
学习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3.2 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理解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和蛋白质的功能。
学习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机制,如转录因子等。
3.3 遗传变异的原因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学习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第四章:生物的进化和分类4.1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比较解剖学等。
学习生物进化的基本机制,如自然选择、基因流等。
4.2 生物的分类系统理解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生物分类的单位,如种、属、科、门等。
4.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威胁因素。
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如自然保护区、基因库等。
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1 生态系统的组成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如生物群落、生物种间关系等。
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
5.2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机制。
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恢复力、抵抗力等的关系。
5.3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成绩为重点,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1.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过去两年的教学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教学新成果。
4.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过去两年中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生情况分析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教学总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知识:1)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在不断进行着。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人体的运动课题第17章第1节人体的运动本节内容包括骨骼和骨骼肌部分,课本先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总结出运动系统的组成分两大部分:骨骼和骨骼肌。
在第一部分,先通过观察人体骨骼的组成图,认识组成,理解作用,通过对长骨结构的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长骨适应运动的有关结构特点。
最后通过对骨连接的三种形式图主要是关节结构图的观察,使学生对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骨骼肌部分,通过图介绍其分布、结构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流程创设情境出示运动出示运动的图片人体和动物的运动主要靠什么系统完成的呢?习惯。
探索新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学生做屈肘动作引导学生分析:屈肘和伸肘动作的完成的器官是哪些?想一想:运动系统的组成?人的身体靠运动系统哪部分结构支持?二、骨骼的组成组织学生观察骨骼组成图、交流评价展示图片: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足弓(在人站立、行走、运动时,增加稳定性,减轻震荡。
保护足底的血做一个动作:体会有哪些部分参与完成?运动系统骨骼肌看图,思考,讨论:1.骨骼的组成分几部分?2.头部骨连接有何特点?这与其什么功能相适应?3.躯干骨包括哪些骨?脊通过亲身体验,感悟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人体颈曲管与神经免受压迫)小结板书过渡:通过观察可见骨的形态多样,有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那么骨的结构如何?有哪些作用?1.观察长骨的结构播放实验视频组织学生回答,交流小结骨的结构特点展示图片:骨折原因和处理方法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的是?骨连结有几种形式?小结补充动物不是都有关节3.观察关节小结:关节在运动中十分牢固和灵活。
但由于运动时用力过猛,容易发生脱臼。
什么是脱臼?如何预防?过渡:人和动物运动的动力来自什么?4.骨骼肌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小结骨骼肌的类型、结构问:人体的所有动作是否是一块肌肉完成的?小结柱是骨骼还是骨?4.上肢骨和下肢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这与它们各自的什么功能有关?总结:骨骼有哪些作用?结合视频的观看,回答问题1.观察骨的表面。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作为一名生物学科老师,应该要学会写一篇苏教版八班级生物下册教案,因为生物教案能够对你的生物教育活动产生帮助。
快来写一篇苏教版八班级生物下册教案吧。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苏教版八班级生物下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苏教版八班级生物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板书:二、急救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
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动新课]学习目标一板书:1.“120”紧急呼救活动一: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学习目标二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活动二: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实行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
(老师讲授)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
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x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 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无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
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
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
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植物的嫁接和组织培养;实习一一植物的嫁接,课外探究和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植物嫁接和过程的意义。
2、练习嫁接的技能,初步了解芽接和枝接的主要步骤。
3、说出嫁接的关键步骤。
4、例举出常见的利用芽接和靶接的树木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
教案(苏教版)
第二节(25.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设计依据与构想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应遵循“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生命科学知识和技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并且能将学到的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当中。
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节课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这节课既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一节综合课;既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又与全球的环境、资源密不可分。
因此,本节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采用自读,小组讨论、图例展示、分析计算、实例介绍等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到生物学科知识,再运用生物学科知识去指导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取长补短,以获取新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新课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图片等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3、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我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碳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生态农业及温室效应等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并讨论后面的问题。
(大屏幕出示这样的情境动画)
鲁宾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然后出示问题: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试说明理由。
下面有两项选择: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讨论。
师:大家都很聪明,都选择第二个答案,理由也比较充分,因为第二种吃法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
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设计思想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小结,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将枯燥的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和趣味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2、播放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4、引导启发: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能流动。
5、师生谈话:生产者是如何固定太阳能的呢?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
那么能量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的。
我们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
那么能量是怎样逐级流动的呢?第一级是绿色植物,第二级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第三级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
以此类推。
6、分组讨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
7、播放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向示意图。
(推荐一个同学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
8、师生交流: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和生命活动利用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利用的枯枝落叶和下一营养级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
因此,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设计思想本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本部分的教学策略是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直观性较强
的“能量流动图解”使学生对“能量流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师生谈话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能量流动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突出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对生态系统是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生物学观点。
活动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教师语言导入: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循环,其中碳循环就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碳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2、复习巩固: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教材P92的填图,结合书中的课文,练习描述碳循环。
4、师生共同小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态系统中,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碳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微生物也能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另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暂时脱离循环,但一经开采燃烧,便可产生二氧化碳返回碳循环。
5、教师引导探索: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地采伐森林,再加上燃烧化石燃料以及环境污染,因而使大气中CO2的浓度明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6、小组讨论并回答。
设计思想本部分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从回顾旧知入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再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填空等形式加深对“碳的循环”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理念,并展开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STS)教育,并通过“温室效应”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活动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师:请大家阅读书后的课外探究,了解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回去做模拟实验,或制作一个小的生态球。
设计思想通过简单的语言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使学生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密不可分的。
有利于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辩证的生物学观点。
再加上课外探究的设计,使学生更加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实际意义,将课堂内容引申至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教后反思
第26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一节(26.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设计依据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