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生物全册教案集整套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生物全册教案集整套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生物全册教案集整套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集包含了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的优秀教案,涵盖了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

教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案内容1.课题:人体的激素调节(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激素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难点:激素作用的具体机制。

(3)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②讲解激素的概念简要介绍激素的定义、来源及作用。

③介绍激素的作用以胰岛素为例,讲解激素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④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激素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⑤课堂小结⑥作业布置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激素的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2.课题: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神经系统的模型,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难点: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3)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②讲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③讲解神经系统的结构详细讲解大脑、脊髓、神经等结构的功能。

④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神经系统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理解。

⑤课堂小结⑥作业布置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3.课题: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态系统模型,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版)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版)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2023最新版)目录-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第四章:人体健康与运动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课时安排- 课时一:细胞的发现与组成- 课时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课时三:细胞膜与细胞质- 课时四:细胞的代谢活动- 课时五: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的发现历程和组成结构。

-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合成和排泄。

- 熟悉细胞的分裂与增殖过程,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

教学重点-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代谢活动教学难点-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教学准备- 教案、教材- 实验器材(根据需要)第二章:遗传与进化课时安排- 课时一:遗传与变异- 课时二:遗传与环境- 课时三:遗传的规律与方法- 课时四:进化的基本概念- 课时五:物种起源与进化教学目标- 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关系,认识环境与遗传的相互影响。

- 掌握遗传的规律与方法,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基因工程技术。

- 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

- 了解物种的起源与进化过程,包括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

教学重点-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 遗传的规律与方法教学难点- 进化的基本概念教学准备- 教案、教材- 实验器材(根据需要)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课时安排- 课时一:生物多样性- 课时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课时三:物种保护与灭绝- 课时四: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课时五: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包括保护区划、濒危物种保护和栖息地保护。

- 理解物种保护与灭绝的原因,包括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

- 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包括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

- 掌握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设计(全册)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选择题: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设计一系列选择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填空题:设计填空题,考查学生对生物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3.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练习成果进行展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提高课堂互动性。
5.情感渗透,培养价值观:
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关注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培养其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6.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5.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分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在讲授过程中,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生物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将组织以下小组讨论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组内成员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此外,八年级学生在认知发展、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需教师引导和指导,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普遍具有环保意识,关心生物多样性保护,但缺乏实际行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 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

教学活动:1. 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 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

3. 开展实验,探究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作业与评价:1. 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

2. 写一篇小论文,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

第二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食物来源、氧气供应、能量转化。

教学活动:1. 学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探究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3. 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操作。

作业与评价:1. 绘制光合作用的过程图。

2. 写一篇小论文,介绍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第三章:植物的生殖与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长特点。

2. 掌握植物的繁殖技术和栽培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 植物的生长特点: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组织分化。

3. 植物的繁殖技术和栽培方法: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

教学活动:1. 学习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长特点。

2. 探索植物的繁殖技术和栽培方法。

3. 进行植物的繁殖和栽培实践操作。

作业与评价:1. 绘制植物的生殖方式图。

2. 写一篇小论文,介绍植物的繁殖技术和栽培方法。

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 掌握动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 动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本规律:遗传规律、环境规律、营养规律。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第一章:人体的营养1.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了解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1.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1.3 营养失调与健康了解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对健康的影响。

学会合理搭配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第二章:人体的呼吸2.1 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呼吸系统的器官和功能。

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

2.2 空气质量与健康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

学会保护呼吸系统,预防呼吸道疾病。

2.3 呼吸与运动了解运动时呼吸的变化。

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运动能力。

第三章:人体的排泄3.1 排泄系统的组成了解排泄系统的器官和功能。

掌握排泄过程和排泄物的排出途径。

3.2 排泄与健康了解排泄的重要性。

学会保持排泄系统的健康。

3.3 尿的形成与排出了解尿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掌握排尿的意义和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

第四章:人体内的水循环4.1 水的来源和分布了解人体水的来源和分布。

掌握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4.2 水平衡与健康了解水平衡的重要性。

学会保持水平衡的方法。

4.3 出汗与体温调节了解出汗的意义和体温调节原理。

掌握科学的防暑降温方法。

第五章:人体生长与发育5.1 生长与发育的概念了解生长和发育的含义。

掌握生长发育的阶段和特点。

5.2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的问题。

5.3 人体发育的调控了解人体发育的调控因素。

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对发育的影响。

第六章:生殖与遗传6.1 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组成。

掌握生殖器官的功能和生殖过程。

6.2 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理解遗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6.3 遗传病与优生优育了解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

学会预防遗传病的措施和优生优育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的免疫与健康7.1 免疫的概念与功能理解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免疫器官的功能。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第一章: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1.1 细胞的基本结构介绍细胞的概念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分析细胞结构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1.2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讲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和区别分析细胞内能量转换过程探讨能量转换对生物的影响第二章:人体的主要系统2.1 人体神经系统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神经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2.2 人体循环系统介绍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过程分析循环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1 遗传的基本规律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内容分析遗传规律在生物繁殖中的应用探讨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3.2 生物的变异现象介绍变异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和原因分析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第四章:生物的适应与进化4.1 生物的适应性介绍适应性的概念和原理讲解生物适应性的实例,如鸟的羽毛、鱼鳍等分析适应性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4.2 生物的进化介绍进化的概念和原理讲解自然选择和物种形成的过程分析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1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讲解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依赖和适应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探讨生物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性5.2 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讲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共生等分析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六章:植物的生长发育6.1 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细胞分裂、伸长等讲解植物生长的激素调节,如生长素、赤霉素等的作用分析植物生长过程对植物繁殖和适应环境的影响6.2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介绍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讲解植物的繁殖结构和生殖过程,如花、果实、种子的形成分析植物生殖与发育对物种延续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第七章: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生殖7.1 动物的生长发育介绍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幼年生长、成熟等讲解动物生长的激素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的作用分析动物生长发育对动物生存和繁殖的影响7.2 动物的生殖方式与发育介绍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讲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生殖策略,如占巢、求偶、产卵等分析动物生殖与发育对物种延续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第八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8.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等讲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分析生态系统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作用8.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讲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破坏等分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九章:生物技术及其应用9.1 生物技术的概述介绍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讲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分析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9.2 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介绍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生物等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作用探讨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伦理问题第十章:生物学与人类生活10.1 生物学的应用与生活讲解生物学在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分析生物学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生物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10.2 生物学与健康生活介绍生物学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应用讲解健康生活方式对生物学的依赖和影响分析生物学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和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全册)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全册)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3.利用课堂讨论、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4.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2.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本案例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绿色植物的结构和功能。问题链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本案例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小组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4.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教学策略
4.反思与评价的重视:本案例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同时,教师也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这种反思与评价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5.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本案例不仅注重学生对绿色植物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绿色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绿色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种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篇一1、教学重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2、教学难点基因的本质。

3、解决办法:(1)强调基因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注意。

(2)加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举例与解析。

(3)注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

(4)遗传效应的内容要举例说明清楚。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 dna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呢?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那么,基因与dna 有什么关系呢?新课: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56"资料分析",看懂图a、b、c,分析强调: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的碱基序列。

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讲述: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很多基因,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必然蕴含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呢?引导学生"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然后设问: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答出:脱氧核苷酸。

又问:有几种脱氧核苷酸?学生回答:4种(它们分别是:略)1、基因的化学组成: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讲述: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例如:白花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这样特定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白花的遗传信息。

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白花的本身,在下一代就可以将白花遗传信息表达为白花。

2、基因不同的实质:不同的基因,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但是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举例说明)3、基因的位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银幕显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生命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三、教学用具桃花模型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挂图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分为和。

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2、什么为“有性生殖”?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 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5、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①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②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③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①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②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

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7、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

六、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与设想)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2、尝试进行嫁接和扦插实验能力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扦插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不同的环境的适应,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并尝试植物的扦插三、课前准备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好柳树的枝条、刀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复习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你问我答”,导入新课,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3、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是一种培养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

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根、茎、叶、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比如甘薯、葡萄、月季、杨、柳等的栽培,常用的方法。

2、植物的生殖需要条件,比如扦插,除去、、、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

3、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1)在扦插紫背天葵时,要将紫背天葵的茎剪成厘米长的茎段。

(2)一般每段保留个节。

(3)茎段上方的切口是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是的。

(4)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

(5)扦插时需将下面的一个节埋入土中。

4、在制定计划中,要注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当观察和照料。

5、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和,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6、植物的组织培养属于生殖。

7、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组织形成长出生根移栽成活8、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三)合作探究1、植物无性生殖的几种不同方式及应用讲述:植物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2、出示嫁接的步骤示意图幻灯片让学生进行观察:3、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学生看书第4页探究步骤)小组合作讨论①你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②扦插紫背天葵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扦插的材料要如何处理?③如何进行扦插,你能操作一下吗?④如何进行嫁接?你能操作一下吗?4、就合作探究问题逐一交流回答。

5、每小组代表上台演示扦插的操作。

6、课堂小结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尝试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进行课外实践。

六、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与设想)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2、通过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情感目标1、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3、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三、课前准备教师: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准备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学生:饲养并观察记录其生殖发育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比比看谁说出的昆虫知识最多?蜻蜓点水与生物的哪种行为有关?毛毛虫与蝴蝶有关吗?知了为什么要蜕皮?等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3、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生殖。

2、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发育。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以蚕为例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1)质疑: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

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养过家蚕吗?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2)请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3)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蚕发育的一般A.呈长圆筒状,柔软,无翅,有8对足,身体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但不明显。

B.不取食,雌雄蚕蛾交尾之后雌蚕蛾产卵。

不久死亡。

C.不吃不动。

最后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D.大致呈椭圆柱状,体表光滑,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

E.身体有多个体节,分头、胸、腹三部分,有翅、复眼、触角和三对足等,体表有很多白色鳞毛。

F.以桑叶为生,要经过四次蜕皮。

化蛹前吐丝结茧。

2、点拨指导(1)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2)组织学生观察蝗虫等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并思考:从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点拨:如蝉的一生,黑暗和光亮处的对比;毛毛虫与美丽的蝴蝶灯,引导学生思考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从昆虫生殖发育过程,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昆虫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侧面,应该关注和自觉保护昆虫的多样性,保护昆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环境。

3、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尝试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2)你准备在昆虫方面做哪些创造和发明?或为人类做出贡献。

(四)达标训练1、课本第11页练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

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青蛙是什么动物?等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3、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1、青蛙的受精是在中进行的,发育方式是。

2、青蛙的幼体用呼吸,成体用呼吸,辅助呼吸。

3、青蛙幼体与鱼相似,通过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成体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

(三)合作探究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方面有哪些特点?(四)达标训练1、辛弃疾的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实际上是指()A.雄蛙的鸣叫B.雌蛙的鸣叫C.雌蛙和雄蛙的鸣叫D.蝌蚪的鸣叫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