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制做工艺

合集下载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嫩绿的色泽、清鲜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那么,碧螺春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呢?一、采摘:碧螺春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的“谷雨”时节,此时茶树的茶芽最为肥嫩,品质最佳。

采摘时,采用一心二叶或一心一叶的标准,将茶芽采下,然后放入竹筐中。

二、残毛拣选:将采摘好的茶芽放在竹筐中经过轻轻晃动,将茶叶表面的粗壮的毛发全部震落。

三、杀青:将残毛拣选好的茶芽放入炒锅中,用火炒制,此时关键是掌握好炒制的温度和时间,一般使用中火,炒制时间为4分钟左右。

来回翻炒茶叶,使茶叶均匀受热,达到杀青的效果。

杀青的目的是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保持茶叶的鲜绿色。

四、揉捻:将杀青好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机器边转动边揉捻茶叶,使其形成独特的形状,这也是碧螺春的一大特点。

揉捻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最后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在纱布上晾凉。

五、依条揉捻:将晾凉的茶叶重新放入揉捻机中,用手依条揉捻,重点是让茶叶形成松散的条状。

依条揉捻后的茶叶,形状更加整齐,肥壮,色泽更好。

六、烘干:将依条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时,温度一般控制在70-80摄氏度之间,时间约为15-20分钟。

在烘干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烘干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茶叶过度烘干,影响口感。

七、分级:烘干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分级,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根据茶叶的大小和形态进行区分。

分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茶叶的均匀度和品质的稳定性。

八、包装:最后,将分级好的碧螺春放入密封包装袋中,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讲究许多细节,需要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巧手操作。

制作出的碧螺春茶,茶叶条索紧结,外形卷曲如螺,色泽嫩绿,干茶香气清幽,汤色浅黄绿澄澈,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持久,叶底嫩绿柔软。

制作碧螺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掌握都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将每一道工序做到位,才能制作出优质的碧螺春茶。

同时,制作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的掌握也需要经验和技艺。

洞庭碧螺春的制作工艺流程

洞庭碧螺春的制作工艺流程

洞庭碧螺春的制作工艺流程The making of Dongting Biluochun, a famous type of green tea from China, involves a meticulous process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著名的绿茶品种,其制作过程需要经历严谨细致的工艺流程,这一流程被代代相传。

The process begins with the plucking of tender leaves from the tea bushes in the early spring. 制作过程始于春天初期,采摘嫩叶,茶农们会在茶树上采摘出嫩嫩的茶叶。

These leaves are carefully selected, ensuring that only the highest quality leaves are used in the making of Dongting Biluochun. 这些茶叶被精心挑选,确保只有最高质量的茶叶被用于制作洞庭碧螺春。

After the leaves are plucked, they undergo a process of withering to reduce their moisture content. 在采摘后,茶叶需要经历萎凋的过程,以减少其含水量。

Once withering is complete, the leaves are then pan-fired in a large wok to halt the oxidation process and preserve the green color andfresh flavor of the tea. 完成萎凋后,茶叶需要在大锅里经过炒制,以阻止其氧化过程,保持茶叶的绿色和新鲜的口感。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苏绣,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苏州评弹,古琴艺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剧等。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声腔、剧种。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花园中的“兰花”。

昆曲起源于14世纪的中国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是苏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结合。

它以优美的歌词、优美的风格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

它用鼓和板来控制歌唱的节奏,以曲笛和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苏绣是苏州的地区刺绣产品,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其发祥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优美,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风格精美,被誉为“东方明珠”,中国苏绣的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刺绣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许多奖项。

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精美的苏绣(环绣山庄牌)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江苏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

“碧螺春”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此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色,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旋状,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千年历史,因产自苏州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代时被列为贡品,洞庭(山)碧螺春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江苏著名特产。

碧螺春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具有细秀的特点。

“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茅”可以从嫩芽和嫩叶的嫩度看出。

汤色清亮,浓郁醇厚,清新爽口,回味悠长。

碧螺春绿茶的生产工艺采用传统的采制技艺,分为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个工序。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它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湖,故又称“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作为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碧螺春的闻名之处取决于它的制作工艺,有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四道工序。

1、杀青以五百克的茶叶为例,当锅内的温度达到200℃时投入茶叶。

主要以抖动的方式用双手来翻炒,要做到老干净、抖散开,杀均匀透彻,大约翻炒三五分钟即可。

要你没有红梗、红叶,更不能有焦叶。

2、揉捻揉捻的重点是,边抖边炒再边揉。

此时的茶叶条形会随着水分的减少而成形,当茶叶的干度达到六七成即可,大概是十分钟左右。

3、搓团显毫在炒茶叶的同时,将茶叶揉搓成数个圆团。

在反复的揉散搓团几次,茸毛渐显。

4、烘干烘干是十分重要的,它的目的是要讲茶叶的形状固定。

是在茶叶的水分蒸发到就九成时,将它起锅放置于桑皮纸上一起放于锅上烘干。

最后,再经过独特的炒制即可。

茶的制作工艺是十分重要的,制作的不到位,势必会影响茶的茶色、口感和香韵。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目录
• • • • 碧螺春的名字来源 碧螺春的种类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茶的作用与功效
碧螺春的名字来源
• 洞庭碧螺春茶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 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说法颇多。 •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 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 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 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 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 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 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 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 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 “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 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 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 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 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 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 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茶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 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 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 的贡茶了
• 4.干燥:揉捻适度后,继用双手掌成弓字形 轻慢地搓揉成团,以防止碎末多,如在干 燥时不搓团,则条索要还直,卷曲度不够, 茸毛不多,故要轻慢地搓捻到约九成干为 止。在将近出锅时,为了提高香气,温度 又渐回升到50℃左右,起锅后摊在帐上, 放在锅底上烘1~2分钟即完成。 • 产品特点 色泽嫩绿带翠、光润、白毫 特多而显露,条索紧细匀整呈螺状卷曲, 汤色清澈碧绿,香气清香,幽雅而持久, 味清鲜甜浓,叶底嫩黄明净。

碧螺春的花果香是工艺香

碧螺春的花果香是工艺香

碧螺春的花果香是工艺香
碧螺春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绿茶,是以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产出的嫩芽为原料制作而成。

碧螺春的花果香是由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所带来的。

碧螺春的制作工艺包括摘采、杀青、揉捻、干燥等过程。

其中,揉捻是关键步骤之一。

揉捻的目的是将茶叶内的细胞壁破坏,促使其中的含气细胞断裂,使茶汁与茶香相互交融。

在揉捻过程中,碧螺春茶叶会经历多次压榨、松榨的反复操作,使茶叶的细胞壁和细胞组织发生破碎和连接,从而释放出茶叶内部的花果香。

此外,碧螺春的制作工艺还包括温火、搓揉、焙火等步骤。

通过这些操作,茶叶内的花果香得以更好地保留和发挥。

最终制成的碧螺春茶叶带有独特的花果香气,清香高雅、持久悠长,给人以清新、甜美的感觉。

综上所述,碧螺春的花果香是由其工艺制作过程中释放和保留的,制作工艺香使其成为一种享有盛誉的绿茶品种。

碧螺春的工艺做法

碧螺春的工艺做法

碧螺春的工艺做法碧螺春的工艺做法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

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

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

茶园面积965公顷。

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茶园面积734公顷。

据吴中区农林局统计,2007年全区茶园面积1834公顷,茶叶总产量294.7吨,其中碧螺春产量为152.3吨,茶叶总产值1.5亿元,其中碧螺春产值,1.25亿元。

古法炒制碧螺春(10) 据《太平清话》记载:“洞庭中西尽处,有仙人茶,乃树下之苔藓也,四皓采以为茶。

”可见洞庭山茶传说的古老了。

另据《尔雅》记载:“今茶字古作荼……椒,蜀人作荼,吴人作茗、樗,吴人以其叶为茗是皆以茗以荼异。

”说明在公元前2世纪的秦汉时期,苏州已有茶。

碧螺春的种植采摘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

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

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

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

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的制做工艺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碧螺春的工艺

碧螺春的工艺

碧螺春的工艺
碧螺春是一种绿茶,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采摘:碧螺春的茶叶一般在立春之后的前几天采摘,以确保新鲜嫩芽。

采摘时一般只采摘芽头和一叶或两叶。

2. 晾凋:采摘后的茶叶需进行晾凋,将其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其自然凋萎,以去除水分。

3. 杀青:凋萎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杀青处理,这一步骤可以阻止茶叶的氧化过程。

常见的杀青方式是将茶叶放入杀青机或炒锅中进行高温处理。

4. 揉捻:杀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这一步骤有助于破坏茶叶细胞壁,提取茶汁。

揉捻一般是通过手工揉搓或机器揉捻来完成。

5. 炒干: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炒干,以去除茶叶的水分。

常见的炒干方式是用锅炒制或通过炒干机进行处理。

6. 分级:炒干后的茶叶根据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级,以便得到不同等级的碧螺春。

7. 修整:将分级好的茶叶进行修整,去除杂质和不符合标准的茶叶。

8. 烘干:修整后的茶叶进行最后的烘干处理,以确保茶叶的储存和保鲜。

以上就是碧螺春的传统工艺流程,不同制茶厂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这个工艺能够保留碧螺春的嫩绿色泽和独特的香气,使其成为一款受欢迎的绿茶。

碧螺春茶生产技术

碧螺春茶生产技术

率, 降低加工成 本。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1 摊 放 .
育, 培育 出综合性状优 良的适制品种。 目前已经 筛选 了部分 优 良单株进行繁育 , 在形成品种后 , 可望迅速在产区推广 。 其次是从优 良无性 系品种中筛选获得 。 根据碧螺春茶 的
品质特点 , 目前已经初选 了 “ 白毫早 ”、 浙农 19 “ “ 3 ”、 舒茶 早”、 “ 名山早”、 名 山白毫”、 农 抗早”、 福鼎大 白茶” “ “ “

碧螺春传统工艺采用手工制作 , 包括 “ 杀青 、 揉捻 、 搓团 提毫 、 烘干”等工序。由于传统 工艺 劳动强度大 、 效率低 、 生 产成本高 、 对制 茶者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 产品品质很难
统一 。 为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 宜采用 “ 机械为主 、 手工 为辅 、 人机结 合 、 标准化 生产 ”的, s 策略 , O : H 以提 高生产 效
嫩绿 的色泽 。 杀青适度 的茶叶叶面无 光泽 、 叶质柔软 、 青草气
消失 、 无焦边现 象。 出叶时需用风扇以强风快速冷却杀 青叶。
3 风 选 .
杀青叶经过 三 口风选 机 , 出芽 叶大小 、 分 轻重 , 出轻 扇 片, 口加工 , 分 提高加工原料 的一致性 。
4 .揉 捻
根据碧螺春茶的品质特点目前已经初选了白毫早浙农139舒茶早名山早名山白毫农抗早福鼎大白茶等优良品种经比较试验后可望得到适制品种并进行推二碧螺春茶的栽培技术碧螺春茶的栽培以推广规范化栽培gap较好主要需抓好茶园生态多样性病虫害防治和施肥三个方面的工在茶园生态多样性方面主要是建立复合型生态茶园
维普资讯
治 ”、 片治”, “ 克服盲 目 “ 治”, 进施药 技术 和喷药方 普 改 式, 减少单位面积用药量 , 尽量不触杀天敌 , 掌握 防治指 标 , 控制好安全间隔期 。 在施肥方面要注重施用菜籽 饼或炒熟的菜籽等有机肥 , 并进行行间覆盖 ( 2次 / ) 年 。这一措施能显著改善茶 园土

碧螺春加工工艺和质量管理

碧螺春加工工艺和质量管理

洞庭碧螺春加工工艺和质量管理1、鲜叶原料鲜叶要求100%洞庭山群体小叶种,一芽一叶初展,一级鲜叶芽叶全长1.6~2.5cm。

2、拣剔摊凉拣剔标准:芽叶长短大小整齐,均匀一致。

拣剔方法:采回的鲜叶要“头头过堂”,剔除鱼叶、老叶、“抢标”和其他杂质。

并将拣好的芽叶薄摊在阴凉处。

3、炒制工艺包括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四道工序。

㈠高温杀青投叶量鲜叶600克。

锅温180~200℃,高档鲜叶温度稍低,低档则稍高。

时间3~4分钟。

手法双手或单手反复旋转抖炒,动作轻快。

㈡热揉成形锅温65~75℃。

时间10~15分钟。

手法双手或单手按住杀青叶,沿锅壁顺一个方向盘旋,使叶在手掌和锅壁间进行公转和自转,揉叶连揉边从手掌边散落,不使揉叶成团,开始旋三四转即抖散一次,以后逐渐增加旋转次数,减少抖散次数,基本形成卷曲紧结的条索。

要点保持小火,加温热揉;边揉边解决,以散发叶内水分。

先轻后重,用力均匀。

先轻揉4~5分钟,以后重揉6~8分钟。

揉叶起锅后,洗掉锅底茶垢,以免产生焦火气。

㈢搓团显毫锅温55~60℃。

时间12~15分钟。

手法一臂撑着锅台,将揉叶置于两手掌中搓团,顺一个方向搓,每搓4~5转解块一次,要轮番清底,边搓团、边解块、边干燥。

要点锅温依次低→高→低。

搓团初期火温要低。

中期要提高温度,促使毫毛充分显露。

后期要降温。

用力轻→重→轻。

开始水分尚多,需轻搓。

中期需要用力搓,以达到毫毛显露。

后期宜轻揉。

㈣文火干燥锅温50~55℃。

时间6~7分钟。

手法将搓团后的茶叶,用手微微翻动或轻团几次,达到有刺手感时,即茶叶均匀摊于纸上,放在锅里在烘一下,即可起锅。

程度茶叶有刺手感觉,成茶水分6%~7%。

4、质量管理㈠高温杀青要求;先抛后闷,抛闷结合,杀透杀匀。

先抛以散发水分,挥发青臭气,使茶叶清香,后闷使杀青均匀。

后期以闷为主,则清香持久,叶底揉软,稍有黏性,始发清香,失重约二成。

㈡热揉成形要求:①加温热揉,边揉边抖。

炒制碧螺春的4个最关键的步骤

炒制碧螺春的4个最关键的步骤

炒制碧螺春的4个最关键的步骤炒制碧螺春的4个最关键的步骤炒制碧螺春茶,技术性强,工艺要求高,要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细而不断”。

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使碧螺春成为色香味形俱佳的工艺茶。

碧螺春茶的炒制工序:1. 高温杀青杀青时,用双手或单手翻抖,先抛后闷,做到捞净、抖散、杀透、杀匀,历时3~4分钟。

2. 热揉成形揉捻时,用手将杀青后的“热坯”沿锅壁一个方向揉转,使茶叶在手掌和锅壁间进行公转和自转,使得茶叶和锅时不时的接触,让茶叶汁水形成薄薄的锅巴,可以提升碧螺春的香味,这个过程时间约12~15分钟。

3. 搓团显毫搓团显毫是形成碧螺春外形特征的重要关键,特别讲究以下三点:(1)手势:双臂撑着锅台,将揉捻叶置于两手掌搓团,顺一个方向搓,每搓4~5转解块一下,要轮翻清底,边搓团,边解块,边烘干。

(2)锅温:要掌握低——高——低。

搓团开始时锅温要低,如果温度过高则水分散失多,干燥快,条索容易松,就不能形成紧细卷曲。

中期茸毛初显时要提高温度,促使茸毛充分显露。

后期要降温,否则容易引起毫毛烫焦,色泽泛黄。

(3)力度:用力要轻——重——轻。

开始水分尚多,用水过大,易粘结成团块,故需轻搓。

中期在揉叶韧性大时需用力搓,以达到毫毛显露。

后期随水分减少,果胶质变性,可塑性降低,如果用力过重,容易造成茶条断碎和脱毫。

4. 文火烘焙干燥时,锅温要低,将搓团后的茶叶轻轻翻动,直到有轻微触手感,此时茶叶约有九成干时,就要起锅。

再将茶叶薄摊在牛皮纸上,连纸一起放在锅中利用余热烘至足干,历时约六、七分钟。

炒制碧螺春小结“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揉中有炒,连续操作”全过程约35~40分钟时间。

其间火候强弱的控制最为关键,往往上品碧螺春均出自十年以上炒工师傅之手。

从“吓煞人香”到“碧螺春”,从“花果香”到“鲜香嫩香”

从“吓煞人香”到“碧螺春”,从“花果香”到“鲜香嫩香”

从“吓煞人香”到“碧螺春”,从“花果香”到“鲜香嫩香”前期利用三个晚上将近6个小时,我在直播间里分享了西湖龙井,然后又用了两个晚上4个小时聊江南的另一款茶----碧螺春。

茶百科2015年开始做碧螺春茶,到今年已经6年了,我所理解的碧螺春,美感、特点在哪里(人有人的特点,茶有茶的特色,人有人设,茶有“茶设”),碧螺春与西湖龙井茶的区别,茶百科的手工碧螺春详细制作情况都有哪些等等。

《1》蒸青到炒青再到烘青的进步碧螺春,按照杀青的方式(蒸青、炒青)来分,属于炒青绿茶。

从蒸青、炒青到烘青的工艺进步。

历史上呢,主要是蒸青,嫩、绿、鲜,但含水量高,香气低,不易保存。

炒青绿茶呢,工艺更利于对即使是一芽一二叶相对粗一些的绿茶,也能很好的杀透杀熟,同时香气更高。

但是没办法在炒青锅中一直炒下去,没办法在这样短时间内,把茶叶内的水分,特别是芽头中的水分完全炒干下去,容易“外干内湿”。

如果一直炒,茶芽叶会“糊锅”、断碎多。

怎么改进这个炒青绿茶的缺点呢,绿茶工艺中增加了“生锅”与“熟锅”的分开,“青锅”与“辉锅”的分开,中间加入“摊晾回潮“环节,这都是希望茶叶内部的水分从中间,最里层向外走出来,使绿茶更干燥、更好的保存及品质好,比如信阳毛尖、比如西湖龙井。

而烘青,就是弥补了炒青时含水量不够低的问题,同时更利于在相对长时间的烘干过程中,保持茶叶完整性,外观茶条更自然、更好看,比如猴魁、安吉白茶等。

而说到历史上“吓煞人香”的碧螺春茶,和西湖龙井都属于炒青。

炒完之后碧螺春还要有一道炭烘焙的过程,所以这样的地道碧螺春茶,更多是花果香。

现代大家喝到的碧螺春,香气不像一直传说的那么香了,就是因为百分之八九十的情况把最后的炭烘焙省略了。

再比如说传统的信阳毛尖,前期的杀青也是炒青,后期的干燥是在锅里炒了之后,也有一道“初烘”,再加上炭烘焙的复烘过程,这是历史上一直有的。

那么当下呢,这些炭烘焙、复烘环节几乎都省略掉了,那么炒青工序里面剩余的炒不干的水分,炒青工艺没有做完美的部分,没有经过烘、炭焙的过程去弥补,所以造成当下很多的绿茶越喝越只有”清香“、”嫩香“、”鲜香“,不是那个记忆中的味道,越喝越不是那些老茶客曾经喜欢的那个味道,原因就在于这里。

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制作碧螺春茶工艺初探

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制作碧螺春茶工艺初探

·83·交 流 探 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9期摘要: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鲜叶作为原料,针对云南大叶种芽肥叶大,叶肉厚而柔软的特点,优化制作碧螺春茶工艺,结果分析表明,该品种制作碧螺春茶外表卷曲紧结呈螺,色泽墨绿,白毫尽显,板栗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叶底黄绿匀嫩,最大的特点就是耐泡,而且和一般的绿茶相比,涩甘较之淡了许多,茶汤略苦不涩,耐泡回甘,各项指标均达到高档优质的碧螺春茶的标准。

关键词:云南大叶种;碧螺春茶;工艺;初探云南大叶种是中国著名茶树良种,云南省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植株属乔木型,芽体肥硕,茎长梗粗,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远高于中小叶种,酚氨比高,向来被认为最适合制作滇红茶和普洱茶。

制作绿茶,条索粗大、色泽绿褐、滋味苦涩、香气欠爽,与我国传统绿茶风格相差很大。

为了适应市场产品结构的变化,将云南的茶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种植者效益,南涧县通过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碧螺春茶的技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制作碧螺春茶初获成功,云南南涧凤凰精制茶厂、云南南涧黑龙潭茶厂、云南南涧茶树良种场等制作出了碧螺春茶产品,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制作碧螺春茶工艺流程为:鲜叶原料→摊放→杀青→摊凉→揉捻→初烘→炒曲→摊放→烘干。

现将工艺特点和技术介绍如下:1 鲜叶的采摘鲜叶的品质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鲜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制成茶叶品质的高低。

以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为原料,碧螺春的外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露,呈茸球状,色泽银绿隐翠;内质香气芬芳鲜嫩,汤色浅绿有毫浑,滋味醇甘,叶底嫩匀成朵。

鲜叶采摘有三个特点,一是采得早,一般的采摘期是春分至清明。

二是采得嫩,通常只采单芽、一芽一叶初展。

碧螺春的一级茶,芽叶长1.5~2.0cm,百芽重3.3~3.5g,一般每500g的鲜叶应有芽头6万多个。

三是拣得净,采摘的鲜叶要注意保鲜,一般要经过拣剔鱼叶、老叶、病虫害叶等后再进行摊凉。

碧螺春的加工工艺有哪些

碧螺春的加工工艺有哪些

碧螺春的加工工艺有哪些推荐文章茶道茶叶加工制作工艺热度:茶道铁观音的加工工艺热度:西山茶的加工工艺热度:黑砖茶的加工工艺热度:普陀佛茶的采制加工工艺技术热度: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碧螺春的加工工艺。

碧螺春的加工工艺:采摘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

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

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

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

优越的环境条件,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碧螺春的加工工艺: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碧螺春的加工工艺: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

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

历时13~15分钟。

碧螺春的加工工艺: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

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

茶道洞庭碧螺春的茶艺步骤

茶道洞庭碧螺春的茶艺步骤

茶道洞庭碧螺春的茶艺步骤碧螺春是我国的名茶,冲泡碧螺春茶是一种视觉享受,闻香碧螺春是一种嗅觉享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洞庭碧螺春的茶艺步骤,一起来看看。

茶道洞庭碧螺春的茶艺步骤备茶:泡茶之前第一步肯定是要将要泡茶的碧螺春茶叶和茶具准备好。

洗具:对准备好的茶具进行清洗达到温杯效果置茶:用茶匙取出适量碧螺春茶叶放入茶杯中洗茶:将第一遍泡的茶汤倒去去除里面的杂质成分。

第一泡时间3秒左右冲水:往杯中倒入适量的开水进行茶叶冲泡赏茶:我们可以看到,茶叶在杯中翻滚,山上下下,叶片缓缓舒展开来,不胜美观。

闻香:冲泡后茶香从杯中慢慢飘出,闻之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品茶:茶汤泡好后进行品种,滋润的茶汤流入口中,甜醇鲜美。

茶道洞庭碧螺春的冲泡步骤第一道:点香点香即通过点燃手里这3炷香,一敬天地,二敬祖先,三敬茶神。

希望通过点香使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也希望这悠悠袅袅的香烟能把我们的心带人一个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第二道:涤器涤器是泡茶的重要环节,通过涤器可以高温消毒,又可给茶杯升温,有利于茶汁的快速渗出,同时也显示洁净,体现了对客人的尊敬。

第三道:凉水碧螺春采摘于每年的春分前后,在谷雨前后结束。

以春分到清明前采制的芽叶最为名贵。

细嫩的芽叶,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茶多酚类物质,冲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80℃左右为宜。

第四道:赏茶将干茶从茶筒拨人茶荷,端起让客人欣赏干茶。

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如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

有一嫩(芽嫩)三鲜(色、香、味)之称,也可将其简单地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

第五道:注水碧螺春的外形条索较为紧结,适合用上投法来冲泡,可先注水后置茶,水不可太满,以七分满为宜,剩余三分装情谊,正所谓“茶满欺客”。

第六道:置茶用茶匙将茶荷中的碧螺春缓缓拨人玻璃杯中,茶立刻沉到杯的底部,因是春茶的缘故,所以它的身骨较重。

这时可看见整个杯子中“白云翻滚,雪花飞舞”,顿觉清香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炒制特点
•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 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 毫、烘干。
杀青
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 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 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 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
• 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 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 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 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 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 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 15分钟左右。
碧螺春的制做工艺
• 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 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 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 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 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 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 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 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 。”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 南美女。
搓团显毫
•பைடு நூலகம்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 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 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 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 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 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 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 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