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③;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

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

②厄塞:险要的地方。

③曲折:详细情况。

④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⑥对勘:核对校正。

⑦行径:直接行走。

⑧无足:没有值得。

⑨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⑷发书而对勘之.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后来这句话演变为哪句名言?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 ?”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 (j ū) 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 ( xùn) :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 (ku áng ) :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 ( x ù) :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狙亦得公之心 ( ) (2) 损其家口 ( )(3) 充狙之欲 ( ) (4) 与若芧 (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 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 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6篇(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6篇(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6篇(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四)守株待兔(16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条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量,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说明】①子妇之亲:儿老婆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异,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稍微”。

这常常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很有姿色”,此中“颇”要作“稍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很有望” ,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出名誉。

【思虑与练习】1、解说: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最后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究竟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令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如。

【说明】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记。

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

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记。

宛如:依旧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

一、指“推却”。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却回避。

二、指“辞别” 。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月朔课中文止文锻炼(1-3)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师旷论教晋仄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教,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仄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佳教,如日出之阳;壮而佳教,如日中之光;老而佳教,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止乎?”仄公曰:“擅哉!”1.阐明文中加面的词汇.(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擅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分歧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教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绘线的句子.译文:4.那则漫笔报告咱们一个什么讲理?.问:(两)虎供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尔也.天帝使尔少①百兽;今子食尔,是顺天帝命也.子以尔为不疑,吾为子先止;子随尔后,瞅百兽之睹尔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止.兽睹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少:搞尾发.1.阐明下列加面的字.(1)子无敢食尔也:(2)兽睹之皆走:(3)吾为子先止:(4)故遂与之止: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尔少百兽译文:(2)子以尔为不疑译文:3.根据故事真质写出相映的成语.4.请写出那则寓止的寓意.(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瞅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去,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女戏耳.”曾子曰:“婴女非与戏也.婴女非有知也,待女母而教者也,听女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疑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阐明文中加面的文止词汇.(1)女还()(2)妻适市去()(3)特于婴女戏耳()(4)婴女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面“之”的用法分歧于其余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文:4.那则寓止证明的讲理是什么?问:七年级课中文止文锻炼(5-8)(五)列子教射列子①教射,中矣,请于闭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于曰:“弗知也.”闭尹子曰:“已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闭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闭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得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正在姓氏后,对于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得:记着他,不要记记.1.阐明文中加面的词汇.(1)请于闭尹子()(2)又以报闭尹子()2.翻译文中绘线的句子.译文:3.那个故事证明黑什么讲理?问:(六)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合颈而死.果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阐明文中加面的词汇.(1)兔走触株()(2)果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面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义相共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两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初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祸乎3.翻译文中绘线的句子.译文: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问:(七)薛谭教讴薛谭教讴于秦青,已贫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止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止云.薛谭乃射供反,末身不敢止归.1.阐明下列加面的词汇正在文中的意义.(1)已贫青之技()(2)秦青弗止. ()(3)响遏止云.()(4)薛谭乃射供反()2.翻译:薛谭乃射供反,末身不敢止归.译文:3.薛谭身上有无可与之处?如果有,是什么?问:(八)一猴死,睹冥王,供转人身.王曰:“既欲搞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圆拔一根,猴不堪痛喊.王笑曰:“瞅您一毛不拔,怎么样搞人?”——浮黑仆人《笑林》1.阐明加面的词汇语.(1)圆拔一根()(2)既欲搞人()(3)拔之()(4)不堪痛喊()2.翻译句子.瞅您一毛不拔,怎么样搞人?译文:3.文中有一成语是,它的意义是:七年级课中文止文锻炼参照问案(一)师旷论教1.(1)早(2)怎么(3)听道(4)佳2.B3.少年佳教,便像初降太阳的光芒;壮年佳教,佳像中午太阳的灿烂;老年佳教,好像面焚的蜡烛的光明.4.教无止境,什么时间皆该当抓紧教习.(两)狐假虎威1.(1)不(2)跑(3)您(4)果此2.(1)上天派尔搞群兽的发袖.(2)您认为尔的(话)不诚真.3.狐假虎威4.那则寓止讽刺了那些假借他人的权威,招摇碰骗的人,也证明搞事如果不加以分解,往往被假象迷惘.(三)曾子杀彘1.(1)共“汝”,您(2)去,往回(3)而已(4)启玩笑2.D3.当前您捉弄他,那便是教女子捉弄呵.妈妈捉弄女子,女子自然不断定自己的妈妈,不克不迭以此动做一种培养.4.培养人要止必疑、止必果.(意义对于即可)(五)列子教射1.(1)背(2)报告2.您知讲您射中的去由吗?3.证明黑正在教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讲理.(六)守株待兔1.(1)跑(2)搁下(3)期视(4)自己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讥笑. 4.果为“兔走触株,合颈而死”不过一个奇然局里.(七)薛谭教讴1.(1)尽(2)不,不(3)遏止(4)讲丰2.薛谭于是(背秦青)讲丰,央供回去(继承教习),再也不敢道要回家.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真心的做风.(八)一毛不拔1.(1)才,刚刚;(2)已经;(3)代词汇,代“猴毛”;(4)忍不住2.瞅您一毛不拔,又怎么能搞得人?3.一毛不拔;本意是一根毫毛皆不肯拔出去,形容格中吝啬自公.参照译文:(一)师旷论教晋仄公对于师旷道:“尔今年七十岁了,念要教习,然而是认为已经早了.” 师旷回问道:“为什么不把蜡烛面焚呢?”仄公道:“哪里有动做臣子的人去戏弄君主的呢?”师旷道:“单目得明的尔怎么敢戏弄君主呢?尔听道,少年时喜佳教习,便如共正在初降太阳的阳光一般(暴虐);中年时喜佳教习,便像正在正午太阳的阳光一般(热烈);早年的时间喜佳教习,便像把蜡烛面焚止走一般.面上蜡烛再走路战乌暗走路,到底哪个佳呢?”仄公道:“道得佳!”(二)狐假虎威老虎觅找百般家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道:“您不敢吃尔!天帝派遣尔去搞百般家兽的尾发,当前您吃掉尔,是违背天帝的下令.您认为尔的(话)不诚真,尔正在您前里止走,您跟随正在尔后里,瞅瞅百般家兽瞅睹尔有敢不遁窜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讲理的,所以便战它(所有)走.家兽瞅睹它们皆遁窜了.老虎不知讲家兽是害怕自己而遁窜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三)曾子杀彘曾子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女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于他道:“您先回家呆着,待会女尔回去杀猪给您吃.”她刚刚从集市上回去,曾子便要捉猪去杀.她便劝止道:“只不过是跟孩子启玩笑而已.”曾子道:“妻子,可不克不迭跟他启玩笑啊!小孩子不思索战推断本发,要背女母亲教习,听从女母亲赋予的精确的培养.当前您捉弄他,那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捉弄女子,女子便不再疑赖自己的母亲了,那不是真止培养的要发.” 于是曾子便杀猪煮肉给孩子吃.(四)郑人购履有一个念购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佳自己的足的尺码,把它搁正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记记戴量佳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道:“尔记记了戴量佳的尺码.”于是返回去与尺码.等到他返回去的时间,集市已经集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后出购到鞋.有人问:“您为何不必足试试呢?”他道:“尔宁愿疑赖量佳的尺码,也不疑赖自己的足.”(五)列子教射列子教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背闭尹子请教(射箭).闭尹子问:“您知讲您射中(靶心)的本果吗?”列子道:“不知讲.”闭尹子道:“还不不妨.”(列子)回去后再锻炼了三年,又背闭尹子请教.闭尹子问:“您知讲您射中(靶心)的本果吗?”列子道:“知讲了!”闭尹子道:“不妨了,(您)要牢记那个讲理,不要容易天拾弃.不惟有射箭是那样的,治国建身也是那样.(六)守株待兔宋公有个农妇,他的田天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缓慢的家兔碰正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妇便搁下他的犁耙,守正在树桩子中间,期视能再得到只兔子.家兔不再赢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七)薛谭教讴薛谭背秦青教习唱歌,还不教完秦青的武艺,自己便以为教完了,于是便告别离启.秦青不劝阻他,正在乡中大讲旁给他收止,秦青挨着节拍,下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荡了,使空中的飞云愣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背秦青)讲丰并哀供能回去(继承教习唱歌),(今后)一辈子不敢再道回去的事了.(八)一毛不拔一猴子死了,被戴到天府睹到了冥王,供冥王让他转世为人.冥王道:“念要搞人,便必须把您身上的毛拔搞洁.”道完便喊夜叉动脚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便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道:“畜死,瞅您连把根毛皆受不了了,要怎么搞人!”。

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4)(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23答: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5-8)(五)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

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2)又以报.关尹子()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六)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2)因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答:4(七)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2)秦青弗.止。

()(3)响遏.行云。

()(4)薛谭乃射.求反()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八)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浮白主人《笑林》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2)既.欲做人()(3)拔之.()(4)不胜..痛叫()2.翻译句子。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译文:3.文中有一成语是,它的意思是:5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一)师旷论学1.(1)晚(2)怎么(3)听说(4)好 2.B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狐假虎威1.(1)不(2)跑(3)你(4)因此2.(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三)曾子杀彘1.(1)同“汝”,你(2)去,往回(3)罢了(4)开玩笑2. D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

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意思对即可)(四)郑人买履1.(1)坐-座(2)反-返 2.D3.(1)尺码(2)履(3)到、往;尺码4.(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

(言之成理即可)(五)列子学射1.(1)向(2)告诉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3.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六)守株待兔1.(1)跑(2)放下(3)希望(4)自己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七)薛谭学讴1.(1)尽(2)不,没有(3)阻止(4)道歉6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

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八)一毛不拔1.(1)才,刚;(2)已经;(3)代词,代“猴毛”;(4)忍不住2.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3.一毛不拔;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吝啬自私。

参考译文:(一)师旷论学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认为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在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在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热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行走一样。

点上蜡烛再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平公说:“说得好!”(二)狐假虎威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三)曾子杀彘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四)郑人买履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五)列子学射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还不可以。

”(列子)7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

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六)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七)薛谭学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八)一毛不拔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

冥王说:“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

”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