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二课时 (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二课时
彭荆风
梨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学习略读 理清文章记叙的顺序,分
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 及表达效果。
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
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 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 标题的妙处。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 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 我的公德意识。
整体感知
按照课文顺序说说故事内容 按照小茅屋被建造起来和被照料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
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 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 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课堂总结
从思想道德方面
从写作方面
从阅读方面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武警
新疆总队医院院长 庄仕华“当代雷锋 ” 荣誉称号。多年来,他带领巡诊医疗队 深入到新疆总队所有执勤哨所,累计行 程达40多万公里,为官兵巡诊近20万人 次,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 庄仕华的无 私大爱,飞越戈壁大漠、白山黑水、巴 蜀大地……
雷锋(1940—1962) 同志是湖南省望城县一个 贫穷农民家庭的孩子。中 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 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 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 中却助人无数。 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 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 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 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 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 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 又一代人学习。
的先后顺序复述故事内容。
这两种叙述顺序,哪种更好?
跳读课文,找出本文表示 时间的词语,体会本文的记叙 顺序。(圈点勾画)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 (2)
驿路梨花太平中学朱志伟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题材不新,但文章写得巧妙。
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通过速读课文把握全文的叙事线索及主要内容,抓住“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一悬念,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一、导人新课:我国西南边睡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二、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太阳寨()露宿()竹蔑()喷( )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香气四溢()菌()子陡峭()()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围绕“小茅屋”,文中有哪些人物出现?“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2、圈画出文中七处表示时间的词语。
(1)暮色(6)一弯新月(27)这天夜里(28)第二天早上(22)上个月(33)十多年前 (35)前几年3、文中的人物在这些时间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1)暮色 (6)一弯新月 (27)这天夜里 (28)第二天早上“我”和老余 投宿修葺小屋(22)上个月 瑶族老人借住、照看小茅屋(33)十多年前 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35)前几年 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目的:方便过路人,方便后来人四、略读课文,找梨花1、用笔画出三处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 第二处:27自然段 第三处:37自然段五、精读课文 ,析梨花1、朗读文章中有关梨花部分,联系上下文思考:“驿路梨花处处开”的仅是现实梨花吗?①自然界中的梨花 ②梨花姑娘 ③梨花精神(雷锋精神)六、讨论1、由小姑娘的了讲述出了房子的来历,那么,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呢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茸)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驿路梨花》教案(第二课时)新城中学王慧一、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学会复述课文。
2、学习本文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3、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
4、学习雷锋精神。
二、教学重点:锻炼学生复述课文能力,学习本文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标题含义,理解“驿路梨花”的双关修辞,从而感悟生活中的雷锋精神。
四、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点拨法、表演法五:教学设备:ppt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再次让我们走进《驿路梨花》,感受那里的真善美。
2、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理清故事情节,学会复述课文。
学习本文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
学习雷锋精神。
3、字词是知识的敲门砖,检查字词,从安亚东开始,每人一个词……(二)复述课文:同学们,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下面请同学们以人物为中心,复述故事情节。
挑战1:请你以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的过程来复述课文。
(谢谢你,我们了解了小茅屋的由来)挑战2:再请5位同学,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的经过来复述课文。
(“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谢谢你们,精彩生动的演出!在哀牢山深处,按照时间顺序,我和老余又饿又累时发现了梨花,进而受到了小茅屋的救助,瑶族老人送来粮食,第二天我们修葺小茅屋时梨花妹妹出现。
在叙述过程中,交代了“上个月瑶族老人是如何受到小茅屋的救助”,这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插叙。
同样,梨花妹妹交代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照料它,都运用了插叙,起到补充解释的作用。
(三)设置悬念,寻找主人?1、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不光我问,作者也问了,请看书87页第8段,“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88页17段,你们也来问一问,齐读“主人家是谁?”90页32自然段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我们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疑问,迫不及待的读完全文,这是什么写作方法?设置悬念。
瑶族老人——送粮食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26段解放军——砍树割草盖房子 梨花姑娘——照料小屋我和老余——修葺小屋(四)、同学们文中还通过一个景物反复暗示雷锋精神,这个景物是?对,“梨花”多次在文中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解释下面梨花的含义,思考“驿路梨花”有何妙处?(3分钟时间,完成学案稿)双关微课:(五)知人论世本文作者是彭荆风,他也曾命途多舛,“文革”时期,他被投入囚牢;但永不屈服,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七年级新人教版第四单元14课《驿路梨花》二课时优课课件
学习目标
1.结合微课学习,分析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 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 “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 用效果。 (重点) 2.细读课文,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重点) 3.借助学生课前搜集的课外资料,分析“一语 双关”和悬念误会的作用。(难点) 4.结合学生课前习作,体会和学习文中的写法 之美,理解和掌握悬念伏笔的构思特点及表达 效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难点)
驿路梨花(第二课时)
西安远东二中 冯云燕
2019/1/8
导语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开在边疆路上洁白如雪、香气 四溢的梨花之美;感受了助人为乐、淳朴热情、知 恩图报的各族人民的心灵之美;体会到盛开无华、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之美。 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它的写法之美,并运用到我 们的写作中。
2019/1/8
2019/1/8
微课学习成果展示
课堂小结
1.标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 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还写出了梨花精神, 即雷锋精神。意味隽永。 2.立意深刻,构思巧妙,巧设悬念和误会增加文章的波澜, 引人入胜。
2019/1/8
合作探究
请小组结合课前搜集的课外文段找出并分析 “一语双关”及悬念误会的作用。
2019/1/8
微课学习成果展示
理解文章的写法之美
1.“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在 文中找出有关梨花的语句,反复朗读,体 会作用。)
Ø 标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 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还写出了梨花精 神,即雷锋精神。 Ø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了对梨花 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象征雷 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并且更富有文采。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4、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浅显易懂,构思较为有特点,所以应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对作者构思的探究上加以分析。
学情分析: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六班的学习氛围较为浮躁,希望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凝聚一下精神,收一收波动的心。
学生们没有能力独自理解作者的构思,教学中应注意铺垫与引导,帮组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通过制造误会与设置悬念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独特构思,并尝试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过程与方法:围绕线索问题“小屋的主人是谁”探究本文的构思,并加以分析,内化吸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并学习文中人物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重点:围绕线索问题“小屋的主人是谁”探究本文的构思,并加以分析,内化吸收。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制造误会与设置悬念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独特构思,并尝试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
2、引入新课。
二、学习三、四部分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3-36自然段,思考问题:小屋的主人是谁?生:瑶族老人、哈尼族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师:那么课文在对瑶族老人的叙述中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引出梨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3-26自然段,思考问题。
生:误会设置悬念师:在对瑶族老人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作者运用了制造误会与设置悬念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那么对于梨花呢?作者又是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8-32自然段,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自动进入小组讨论。
生:思考、讨论问题师:课文又在结尾处提出“驿路梨花处处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学案最后一题)?生:1、雷锋精神代代传 2、点明中心、照应题目三、总结练笔师:本文在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了制造误会与设置悬念两种方法。
请同学们学着作者构思,试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14、驿路梨花制造误会瑶族老人设置悬念梨花解放军哈尼族小姑娘“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作业设计:把课堂所练写的小练笔扩写成一篇大作文。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学设计课件课件第二课时
《驿路梨花》教课方案(第二课时)贵州省金沙县沙土镇中心初级中学陈勇讲课班级:七( 2)班讲课时间: 2017 年 6 月1 日教材、学情介绍:《驿路梨花》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是一篇小说,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有关怀,相互帮助的动人故事,颂扬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道德。
第四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一样角度显现了中华丽德以实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喊”,“学习本单元要认识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建立人生标杆,还要注意从中吸取精神力量,增强个人涵养和行为规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涵养的更高境地。
”七年级放学期的学生,对记述文类文学作品的学习已经有了必定的基础,我又向来着重训练预习,像字词、文学知识之类的的知识,在预习时学生基本解决,所以,这篇文章我分二课时教课。
第一课时主若是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研究文章插叙和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深入剖析课文,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技巧,研究文章的主题和带给我们的社会思虑。
有基于此,第二课时作以下设计:教课目的:1. 领会篇末点题技巧的作用。
2. 经过独立思虑和小组议论的形式,培育学生的思辩能力。
3. 领会课文歌颂乐于助人的崇高道德,进而培育学生拥有初步的“公德”意识。
教课要点:经过独立思虑和小组议论的形式,培育学生的思辩能力。
教课难点:领会课文歌颂乐于助人的崇高道德,进而培育学生拥有初步的“公德”意识。
教课过程:一、直截了当,进入教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从课文内容、记述次序和设置悬念的写作技法等方面对课文进行了学习,这一节课,我们主要从课文的主题和带给我们的社会思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大家能踊跃思虑,踊跃讲话。
二、基础剖析,商讨主题PPT逐个显示问题,指引学生独立思虑,举手作答:1. 环绕小茅舍都写了哪些人?2. 小茅舍的主人是谁?3. 他们的身上拥有什么样的美德?(问题设计说明:此 3 问的设计,问题由浅入深,指引学生抽丝剥茧,逐渐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对“不时到处为别人着想的社会公德”有个初步的认识。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 第二课时教案
《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朗读体会,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方法。
3、学习西南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步骤: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近来的见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3分钟)1.听写上节课学过的字词,检查上节所学字词的掌握情况。
2.提问:文章在开头部分描写哀牢山的环境有何作用?(指名回答)三、学习新课。
(目标1、目标2实施过程)1.学生默读9-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①小屋是什么样子?从小屋的陈设可以反映出茅屋主人的什么特点?边分析边板书:草顶竹蔑泥墙漆黑没灯没人声门从外扣白木门板黑炭字请进火塘灰冷竹床简陋装满水的大竹筒墙上有几行粗大的字……2、教师讲解:文章从外到内写了小屋的陈设,从侧面反映了小屋主人的热情周到、乐于助人。
接着文中又用温暖喷香滚热软软写出了我们宾至如归的感受和对小屋主人的感激。
刚才所有的疲劳、饥饿、焦急、烦躁都烟消云散了,这些都是小屋主人的功劳。
那么,小屋的主人是谁呢?3.快速阅读13-27自然段。
我们猜测小屋的主人可能是守山护林的老人,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一位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来了,他手提明火枪,肩扛一袋米。
我和老余都认为他就是茅屋的主人。
于是我和老余同时抓住他的手,抢着说感激的话。
提问:这些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我们怎样的心情?。
明确:这些加点的词语表达了我们对茅屋主人的感激之情。
提问:瑶族老人是小屋的主人吗?他来干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明确:瑶族老人不是小屋主人。
因为小屋主人在老人打猎又累又饿之时为他提供了帮助,所以老人送米来报答小屋主人,同时也给过路人提供方便。
一次的误会激起了小小的浪花,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曲巧林
教学目标:
1、理解本篇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2、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作用;感悟“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3、体会课文对雷锋精神的赞美,学习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本篇小说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作用;感悟“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方法:略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目标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那同学们还记得小说的三要素吗?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的出现的人物我们已明确,这节课我们就从故事情节和环境的角度深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自学交流
1、再次快速略读,找出文中设置的三次悬念、两次误会,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快速略读的时间是3分钟)
2、“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各自含义不尽相同,说说这几次“梨花”的出现在全篇结构中的作用?
3、本篇小说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小组合作的时间为8分钟,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讨论发言,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
三、展示与助学
1、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误会一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误会二误认为梨花的妹妹就是梨花
三次悬念,两次误会的表达效果:
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照应文题的同时,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结尾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3、本篇小说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标题“驿路梨花”是由结尾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一语双关,“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路上的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它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
四、训练与检测:
刚刚过去的“雷锋月”,每日回荡在耳边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各级段各班级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在校园以外,你有没有做过什么好人好事?联系自身,和同学们讲述你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你的“公德心”。
(小组再次合作,并最终推选一人展示)
五、总结与点评
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彭荆风
三次悬念两次误会
梨花的含义
雷锋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