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7《散文诗二首》随堂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1.知识链接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有诗意的散文性的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阅读考点链接修辞的表达效果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
【技法点津】(1)判断修辞手法。
分析句子的特征,确定所用的修辞手法。
(2)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
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在所用修辞手法和描写对象之间建立联系。
(3)紧扣主旨,分析感情,体会表达效果。
结合文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效果,如生动、深刻、准确等)地写出了……(描写对象)的……(特征),表达了……(感情)。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9。
3.基础考点链接语义重复(一)(1)主语赘余。
如:我们初中生,一般来说,我们都有自学能力。
(后一个“我们”多余,应删掉。
)(2)谓语赘余。
如:两个商店的价格悬殊太大了。
(谓语“悬殊”与“太大”语义重复,应删去“太大了”,或将“悬殊”改为“差别”。
)(3)宾语赘余。
如:大家响应上级的号召,又快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争取提前完工。
(宾语“任务”赘余,应删去。
)(4)定语赘余。
如:她用不干净的、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定语“不干净的”和“没有消毒的”语义有重复的地方,应删去一个。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7。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nì)祷.告(dǎo)嗅.(xiù)梗.(gěng) 并蒂.(dì) 姊.妹(zǐ)罗摩衍.那(yǎn) 荫蔽.(bì) 攲.斜(qī)徘徊..(pái huái) 菡萏..(hàn dàn) 烦闷.(mèn)2.汉字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一、四基达标: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开放探究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散文诗二首》之《金色花》教案

具体举例:
-教学重点中的“词语理解与运用”,可以举例说明“匿笑”一词在文中的使用,表达了孩子调皮可爱的情态,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样的词语。
-教学难点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我是你的影子,常在你的左右”这样的句子,讲解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句子。
2.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4.注重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认为今天的课堂展示环节较为成功,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勇于尝试,敢于表达。
1.创设更多富有情境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课文之美。
8.拓展阅读:推荐阅读泰戈尔的其他散文诗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金色花》,培养学生对散文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
4.段落结构: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学会划分文章段落。
5.主题思想:探讨课文所表达的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引导学生体会家庭亲情。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鉴 赏诗歌的能力。(重点)
2.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难点)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听朗读课文,听准字音,注意语气和节奏。
◆生难字
匿笑(nì 梗( ɡěnɡ ) ) 沐浴( mù ) 祷告(dǎo ) 嗅到(xiù ) 徘徊( pái huái )
2.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 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浏览 课文,再口头表达。)
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沁入妈妈的心脾)。 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பைடு நூலகம்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 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 “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和一个 的妈妈” 的句式来回答。(细读课文用原文的句子作佐证, 即“我从 ,读出了 ”) 示例:我从“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
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 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 的孩子,我从“孩子,你在哪里呀?”读出了一位慈祥 的爱孩子的妈妈。
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 散文 和 诗 的特点的一种文 学体裁。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 象,像诗歌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 行和押韵,而是以散文的形式呈现。即“散文其 形,诗意其质”。
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深情诵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 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 妈你会认识我吗?
◆词语集注 匿笑: 偷偷地笑。 沐浴: 洗澡。 祷告: 向神祈求保佑。 嗅: 用鼻子辨别气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说课教学课件

第2课时 《荷叶·母亲》
学习了《金色花》,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顽皮,今天让我们走进《荷叶·母亲》,一 起来感受、赞颂伟大的母爱。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冰心 (1900-1999),原名谢婉莹,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
问题答疑
4.“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这句 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来分析。“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一 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这分明是春天和生命的召唤, 写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 情。
分歧
儿子走小路 小路有趣
我(责任重大)
带入课文
孝顺
委屈儿子
走大路
结果:走小路
善良 慈爱 爱幼
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 法Fra bibliotek走小路
乖巧
带入课文
1、你喜欢文中的谁?他们有什么性格特 点?(从文中找出原句品析)
2、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你体会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示例:互敬互爱、珍爱亲 情、尊老爱幼
问题答疑
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散
步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壹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中 感受亲情之美,培养尊 老爱幼的品格。
1
2
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体会文章朴实而耐人 寻味的语言风格。
贰
字词与常识
人物介绍
莫怀戚(qī )(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 日),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文诗两首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两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中描绘自然景象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自然之美的奥秘。
其次,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仍然觉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情感有些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安排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尝试。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的讨论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散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散文诗描绘自然景象相关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季节或自然景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个具体的案例。这两首散文诗分别展示了春天和冬天的美景,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教学难点
-理解散文诗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如何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秋天的思念》和《金色花》。
这两篇散文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母爱的伟大。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魅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散文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散文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深入体会课文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诗的意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散文诗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诗的特点和作者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初一(上)第五单元(诗歌散文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这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体悟诗中表达的感情,初步认识诗歌常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
2、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设计思想:1、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习习惯需要不断的的培养,教学中的课堂是培养习惯的一个阵地,要紧抓不放。
2、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前准备:(1)让学生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读《繁星.春水》,选读《泰戈尔诗选》(2)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回家的时间,从网上查阅有关“冰心”“泰戈尔”的资料,筛选,然后制作一份8K大小的电子小报。
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并按此主题给自己的小报起一个诗意的名字。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和筛选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
)五、导入:1、展示学生的电子小报中最精彩的部分,以此为依据让学生介绍泰戈尔和冰心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以一个学生的为主,其它补充)2、前段时间我们都读了《繁星. 春水》和《泰戈尔诗选》,还写了读书笔记,现在请你将你的读后感悟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时,教师点评重点表扬(1)句子表达完整(2)说话有条理的学生,引导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规X。
而至于发言的内容,相信看过了诗集,并读过了书后的“名著导读”大家的发言都会不错,但对于有自己独到感悟和理解的同学一定大力赞扬和鼓励。
(不在学生发言前直接提出“完整”和“有条理”的要求,以免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以致影响发言的积极性。
)(一定会有同学提到其中的“母爱”主题。
借此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较深入地欣赏有关母爱主题的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和冰心的诗歌《荷叶母亲》,看看,名家是怎样写“母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xx七年级上册:《散文
诗两首》教案
学习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自主学习
1、预习安排:
①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写在下面;熟读课文;
②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③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一首诗
①“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②“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④“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2、阅读第二首诗
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纸船,并以
三、拓展交流
1、学习这两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四、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
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开放探究
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
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茶
月亮→(),()→(),()→(),()→花
2.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________
(2)老师的话像________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
3.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嫩绿”“淡白”“深红”等色彩词汇,巧妙点明了时间正在向前移动,事物也在运动变化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
一1.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2.D
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4.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二、能力提高
1.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总之,是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
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2.略
三、开放探究
1.房子——主人主人——客人客人——喝水喝水——茶月亮——太阳太阳——大地大地——花园花园——花。
2.(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3.(1)排比拟人
(2)发展贡献牺牲
(3)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4)C(“芽儿”、“花儿”、“果儿”是青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