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一课一练

合集下载

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酝酿(yùn niàng)窠巢(kēcháo)黄晕(yùn)应和(hè)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

二、内容理解。

1. 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描绘春天的?文章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描绘春天。

绘春部分又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从不同方面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 作者在描写春花图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和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色彩艳丽;“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多,而且写出了春天的热闹景象。

三、句子赏析。

赏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话运用了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吹面不寒杨柳风”直接引用诗句,增添了文学色彩。

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抚摸”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1. 在你的记忆中,春天还有哪些独特的景象?例如解冻的小溪潺潺流淌,溪边的垂柳吐出嫩绿的芽儿,田野里的野菜冒出新芽,天空中偶尔飞过的燕子等等。

2. 请仿照文中的某个画面描写,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文字。

秋叶秋图。

秋天到了,满树的叶子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

枫叶变得火红火红的,像燃烧的火焰;银杏叶则变得金黄,如同一把把精致的小扇子。

风一吹,树叶纷纷飘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打着旋儿,而后轻轻地落在地上,给大地铺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地毯。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jǐ)澄清(chéng)贮蓄(zhù xù)看护(kān)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每课一练新人教版一、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 (lún) 不亦说.乎 (shuō) B.谥.号 (yì) 人不知而不愠.(.yùn)C.学而不思则罔. (w ǎng)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ǎo)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l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yòu)2.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心里不满) 温故而知.新 (理解、领会)B.可以为.师矣 (做) 思而不学则殆. (懈怠)C.学而时.习之时长,常常) 学而时习.之 (温习,复习)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喜爱) 择其善者而从.之 (听从)3.选择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的一项是( )。

A.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B.不亦君子..乎?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有朋.自远方来。

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学而不思则罔。

“”通“”,意思是。

5.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学了并时常温习它) B.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C.思而不学则殆(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它比不上学好它)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属于语录体。

B.《论语》是孔子写的自己的言行的书。

C.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D.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课内巩固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紫藤萝瀑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紫藤萝瀑布

1 7紫藤萝瀑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枯槐.( kuí) 辉煌.(huáng) 瀑.布(pù)B.条幅.(fù) 迸.溅(bèng)挑.逗(tiāo)C.沉淀.( dìng) 花苞.(bāo) 盛.开(shèng)D.船舱.( cāng) 绽.开(zhàn) 伫.立(zhù)2.下列语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曝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这里春红已榭,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C.我侵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D.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终点)B.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忍不住笑)C.我只是伫立..凝望。

(呆呆地站着)D.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

(孤独;没有依靠)4.文学常识填空。

《紫藤萝瀑布》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其短篇小说《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各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D.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B.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紫藤萝瀑布》,感慨颇多。

C.通过阅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向前。

[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一练含答案解析

[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一练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一练含答案解析陈太丘与友期南北朝:刘义庆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提升练习:一、注音:尊君在不:不()二、解释加粗的词⒈太丘舍去舍:⒉尊君在不不:⒊下车引之引: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⒌去后乃至乃:⒍相委而去委:去:三、翻译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专项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专项练习第一单元 1 春一、文学常识1.朱自清,字________,江苏扬州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有诗文集《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春》的体裁是________。

作者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二、重点字集训 1.生难字酝酿.( ) 黄晕.( ) 2.多音字和⎩⎪⎨⎪⎧和.解( )应和.( )和.牌( )和.稀泥( )和.面( ) 薄⎩⎨⎧薄.饼( )薄.弱( )薄.荷( ) 晕⎩⎨⎧晕.车( )头晕.( )3.形近字⎩⎨⎧歌声liáo亮穷困liáo 倒极目liào望⎩⎨⎧lǒnɡ 罩葱lón ɡ三、重点词句积累1.____________:愉快的样子。

2.____________:明亮滋润。

3.____________: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现在多写作“婉转”。

4.____________:造酒的发酵过程,课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5.____________:时间赶得上,课文中形容争先恐后的样子。

6.____________: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7.____________: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8.____________: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课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9.________________: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第一单元 2 济南的冬天一、文学常识《济南的冬天》作者________,现代________家,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满族,北京人。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7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参考答案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7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参考答案

创新练习》语文(人教版)7上参考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I. B 2.A 3.D 4.D 5. C6.理想的境界困难重重艰苦奋斗趣味吧仙姓犬0■呆图7.“磁针指北”形象地说明少年一心向往大海的心情,也表现出向往大海、寻找大海的信念是他战胜困难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大海”指的是少年心中的希望与追求。

8.表现了少年追寻大海、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9.海鸥的出现既是实写,暗示大海就在前面,又是虚写,是希望的使者、幸福的向导。

海鸥的出现对少年追求理想、寻找大海的精神和行为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也告诉人们只要坚持到底,希望就在前方,是对的。

10.示例:少年能够走到海边。

凭着他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精神,追寻大海的梦想就定能实现。

II.在梦想切合实际的前提下,只要心存梦想并努力奋斗,梦想就能变成现实。

12.(1)示例:尊敬的老彡市,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是们一的,现在,们的中,一起度过三年宝贵的学习时光。

我们全体新生将带着美好的希望,以最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挑战,相信在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下,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我们一定会茁壮地成长丨谢谢大家!(2)示:。

为是一、大精的,中,中华文化的营养,学习语文能让我的素养不提。

不喜欢。

因为语文枯燥乏味,没有数学那么好学,小学的时候总是得七八十分,甚至不及格,再加上我对作文、文言文十分畏惧。

(两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13.示:答案老师您用宽广的臂膀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安然享受祝您教师节快乐!2 走一步,再走一步1. C2.A3.B4.原因••好朋友杰利“别做胆小鬼”的话语刺激了“我”,使“我”的自尊心、虚荣心占了上风,于是冒险去爬悬崖。

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如“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胸腔里咚咚直跳、蹲、心惊肉跳、哀求、啜泣、头晕目眩、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词语或。

5.(1)指“我”如何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走出困境。

(2)指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只要自己努力去克服,不管结果如何,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一课一练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一课一练

孙权劝学(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说说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①卿今当.涂掌事④及鲁肃过.寻阳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二、找出课文中的两个成语,解释并造句1.:造句:2.:造句:三、了解文学常识,熟记文学常识1.《资治通鉴》是(朝代)编纂的一部通史。

2.《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的作者依次是(朝代)的和(朝代)的。

3.《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他三部名著分别是《》《》《》四、读下列三个句子,注意各句语气词的用法与含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五、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六、熟读课文,感知文意,回答问题1.课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用“∥”在课文中划分,并写出层次大意。

(1)(2)2.文中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的句子是。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句中“不可不学”不能改成“要学”的原因是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答:(二)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轻视)蒙,或(有人)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原来的)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预料)?”肃造次(匆忙)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为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最苦与最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最苦与最乐

1 5 最苦与最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圣贤.( xián) 恩惠.(huì) 赔.礼(péi) 背.着(bèi)B.俗.语( sú) 安分.(fēn)大抵.(dǐ) 循.环(xún)C.监.督(jiān)契.约(qì) 排解.(jiě)招揽.(lǎn)D.推卸.(què)趣.味(qù) 愉.快(yú) 乃.至(nǎi)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以说:“无人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B.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C.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D.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3.文学常识填空。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_________,字卓如,号任公,别号____,广东新会人,______家、学者。

著作大多收入《______》。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B.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这一民生工程依然任重道远....。

C.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投篮训练结束后,林书豪表示他会替补出场,他感慨等待一周后终于有了上场机会,感觉如释重负....。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本文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应该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试题全册

《春》学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作者的相关资料,积累本文的生字词。

2、揣摩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提炼信息。

2、赏析语言的同时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写景的方法。

3、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1、揣摩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2、赏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写景的方法。

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实例理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总结写景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第一课时二、课前自主预习1、将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写在下面。

2、请将本课的生字词写在下面(需特别注意的字请特别标记),注意拓展多音字和形似字。

三、整体感知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自主完成):1、作者是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请你根据这一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盼春。

第二层:()绘春。

第三层:()颂春。

2、在“绘春”时,文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并用“**图”去概括。

四、精读赏析以下内容小组之内合作讨论交流,整理出答案,选出代表准备展示。

1、春草图问题:(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结合具体词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2)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2、春花图(1)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2)结合相关句子说一说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来体现春花的哪些特点?(3)是什么引来了蜜蜂、蝴蝶?“闹”、“飞”有什么作用?(把“闹”改成“叫”好吗?)五、作业设计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以下内容小组之内合作讨论交流,整理出答案,选出代表准备展示。

一、精读赏析1、春风图(1)提炼关键词,概括出春风的特点。

2023语文一课一练七年级上册

2023语文一课一练七年级上册

2023语文一课一练七年级上册序号一:综述2023年,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一课一练作为学生课外作业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

本学期的一课一练分为阅读理解、词语运用、语言运用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多道题目,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词汇掌握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

序号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一课一练中的重要部分,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的题目通常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分析能力。

这部分的题目内容涉及到各种文学作品、语文知识、历史典故等,涵盖了丰富的语文知识。

序号三:词语运用词语运用是一课一练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词语运用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

词语运用的题目内容包括词语释义、词语搭配、词语填空等,考察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和词语表达能力。

这部分的题目设计丰富多样,既有基础词语知识的考察,也有词语组合运用的综合题目。

序号四: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一课一练中的最后一个部分,通过语言运用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的题目内容包括语法填空、语句改错、完形填空等,考察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部分的题目设计灵活多样,既有基础语法知识的考察,也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序号五:总结通过一课一练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

一课一练也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作为学生课外作业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学生认真对待。

对于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的学习,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

学生在做一课一练时应该认真对待每道题目,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和文章内容,理清思路,准确把握题目要点。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每课一练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每课一练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每课一练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远遁.(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然()他.日()虎大骇.()..大物()慭慭益.习其声()驴不胜.怒()计.之曰()技.止此耳()3.填空。

(1)《黔之驴》选自,作者_______ ,字,____ 代文学家。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 相对的文体。

唐朝______ 、_____ 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二、课内巩固阅读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蔽林间窥之()⑵远遁()⑶以为且噬己也()⑷蹄之()5.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7.把第二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检测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同步检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时练习一课一练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1春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涨.水(zhǎng) 酝酿.(niàng) 窠.巢(kē)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

(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句中比喻姿态优美。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A.“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解析:应将引号里的逗号移到引号外。

)4.请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拟人)(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5.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视觉角度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觉角度 )②踏花归来马蹄香.( 嗅觉角度 )(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

创新一课一练七年级下册答案语文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

创新一课一练七年级下册答案语文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

创新一课一练七年级下册答案语文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
文下册人教版答案
创新一课一练七年级下册答案语文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
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
问题补充: xx年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七年级,语文, ___出版社
网友答案:答案共24页。

提供此答案是为了帮助大家做完题后对照答案,请勿直接抄袭,请认准:【答。

案。

网】下载答案,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大图。

注意:限于篇幅,继续查看z q nf【】其它页答案,请自行点击下面链接打开。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5页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6页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7页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8页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9页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1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2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3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4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5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6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7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8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19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20页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22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23页一课一练创新练习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第24页本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孙权劝学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孙权劝学

4孙权劝学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qǐ) 邪.(yé)B.卿.今当涂掌事( qīng) 孰.若孤(shú)C.即更.刮目相待(gèng)蒙辞.以军中多务(cí)D.肃遂.拜蒙母( suì) 但当涉.猎(shè)2.下列各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蒙词以军中多务。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义。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卿今者才掠,非复吴下阿蒙!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到事物)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粗略地阅读)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拭目相看,另用新的眼光看待他)4.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到______期间一千多年的史事。

司马光是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行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托。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效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2018河北唐山滦南期中.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语文七年级上册测试卷人教版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语文七年级上册测试卷人教版

一课一练创新练习语文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试卷得分: 姓名一班级:_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2分A、瘫痪并蒂树杈ch 步履蹒shn跚B. 决别徘徊絮叨xù 不可抗拒kàngC. 姊妹祷告匿笑nì水波粼粼línD 憔悴捶打脸颊jiá小心侍弄c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公园里有水波粼粼的湖面,绚丽多彩的花儿,多么令人心旷神恰啊;B这次春游,一出发他们就各得其所,一点统一行动的意思也没有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D.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B.山坡上,一个牧童牵着牛在吃草;C.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树立富国强国远大理想的重要性;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她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D2分5.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ù ③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④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⑤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A.②④①③⑤B.③①⑤④②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①⑤②5.想要表达“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这个意思,下面四句中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A2分A.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B.不管怎样,我们会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前人逊色,要创造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4分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6.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B.“朝雨”是指早晨的雨,点明送别的时间;C.第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柳色新”是说柳树刚长出来,所以显得很新似的;D.第三四句的意思是: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首句的“浥”字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洗尘而不湿路,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的;B.诗人没有用多余的篇幅去渲染送行的场面,他只剪取了饯行酒宴即将结束时的一个场景来写;C.“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酒,是一杯浸透了诗人全部深挚情谊的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也包含着对朋友的担忧、关切,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D.全诗语言典雅、热烈,诗人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寓情于景,将即将分离的忧伤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④”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①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政事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太丘:地名,在今河南省;下文的“邺”也是地名;③称:称赞,赞不绝口④履行:实践,做;⑤绥sui:安抚;⑥恣z:不拘束;⑦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类似谦称还有寡人等;⑧卿:你,客气、亲热的称呼;⑨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⑩师:学习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候/震公B.强者/绥之以德C.久/而益敬D.孤往者/尝为邺令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1贤家君在太丘贤良2强者绥之以德德行3恣其所安安抚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弱者抚之以仁2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11.文中的陈元方是个怎样的人3分聪明、机智、能言三古诗文积累;8分12.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观沧海中最能表现曹操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7题;17分佚名①很早就想写春,奈何一直无从下笔,生怕把春给写俗了;现在春已接近尾声,也是惭愧,终还是打算一书春情,万望这春之玉人莫怪才好;②之于春,第一印象当属“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是美丽的,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成了灵动活泼的俏人儿,想象着都是一副水灵灵的大眼睛,那般招人喜爱;这些年工作后在家的时间少了,儿时的春就成了记忆;记得那时每个春节后几天都尚未开学,便随父母下地干活,那时候特别喜欢去房后面山坡上的那块地,因为那里有春天③驾着牛车缓缓行驶在土路上,而我的视野却是路边郁郁葱葱的树林,因为林子里有花各色样式的花,它们让我欣喜;打着朵的小白花,娇小可人,有的绽开了花瓣,一团团簇拥在细细的枝头,压得喘不过气似的;那隐藏在树丛深处的大红花可谓惊诧,一朵朵开得那叫一个艳似月下依假在情郎怀中的女子,矫羞欲滴;那大白花,野玫瑰,香气萦绕,惹得群蜂嗡嗡作唱,吸一口,醉到了骨子里;还有那红遍山头的山茶花,红得俗气,却是那般地贴切自然,怎不叫人欢喜……④晚上回家的时候,我总会冲进树林摘上几枝花,兴冲冲地抱回家;“花开堪折直须折那时的我虽然不知晓此句,不解其中味,但是兀自喜欢那花啊,心底生出莲花来,美母亲常常笑骂我,男蛙姓喜欢个什么花啊,我小脸微红,管他许多,男娃娃为啥就不能喜欢花,我偏就喜欢⑤今年年假多了几天,正好赶趟早花开,于是在山头上瞧见了可人的小白花,那丝丝心动原来还是如童年般纯真炽热,我没有摘,看着春光下灿烂的花瓣,美到窒息⑥城市里的花也争奇斗艳,它们都有着美丽的名字,是该春天才有的名字;公园里、路边小区里,或者办公园区都能瞧见鲜花的身影,高枝的、贴着地面的、半人高的……形形色色,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总觉着少了那么些味道,应该是野性的味道吧;城市里的花太过整齐,中规中矩,那样的美是安分的,是守己的,是修剪过的,让人心生怜悯;⑦下雨了,洋洋洒洒,风一吹波浪似的扭动着雨姿,向着远方舞动;城市的天空灰蒙蒙的雨天是萧索的,夹着一股辛酸的味道;怀念家乡的春雨,温润甘甜⑧春,是姹紫嫣红的,亦是多情的⑨在春天去看一个人,然后爱上他;春情萌动,情窦初开,这样羞涩纯洁的爱情真正是适合发生在春天,在那缤纷绚丽的花丛中,在那青绿蔓延的草地上,在那缓缓蜿蜒的溪流边,在那一抹清幽粉色的月光下,在那情人温暖甜蜜的怀抱里……⑩醉,不过一春,若嫌不够,那就长眠于春的怀抱,握住那暖暖的春情,在梦里,在心里,开出属于你春天的一枝花1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春”其中哪个是详写3分作者从两方面来写春天,一是春是春雨;其中对春花的描写是详写;14.春天的花有各自的特点,读完全文后,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下面花的特点;4分小白花:娇小可人大红花:娇着欲滴野玫瑰:香气萦绕山茶花:贴切自然15.“我”喜爱花有哪些具体表现2分1晚上回家的时候,总会冲进树林摘上几枝花,兴冲冲地抱回家;2今年回家在山头上瞧见了可人的小白花,美到窒息16. 第⑥段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花有什么作用4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城市的花与家乡野外的花作对比,写出它们的不同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野外花的喜爱之情;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1题;13分中秋的记忆①这几天心里颇为不宁,老天也像和我作对一样,灰蒙蒙的不露一丝蓝天的缝隙;虽然中秋节在即,却始终不见新月的影子,不免又想起故乡的中秋来;②那个时代很贫穷,但过中秋节很隆重;中秋节中午,每家都要做上一顿丰盛的午餐;女主人束了围裙,添旺灶火,把大块南瓜、土豆、豆英粉条下到锅里,一会儿工夫,各种菜肴沸腾起来,浓郁的菜香随着缕缕炊烟飘出小院,令过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猛抽上几鼻子:“大嫂,做的好饭吧好香啊”大烩菜做好了,女主人到场边搜篮麦秸,用砖摆个火炉,支上个铁子,烙一沓油饼,再炒些鸡蛋;一家人回来了,一手端了菜碗,一手拿了油饼卷鸡蛋,边吃边往街上走,大柳树下找个石台蹲下,张三李四、麻五赵六围成一圈,边吃边喷套儿,那过节的喜悦和淳朴的乡情,是当今的人们所体会不到的;③因为晚上要供月亮,下午是女人们蒸糖饼的时间;她们把发好的白面揉成面团,擀成片,把红糖一层层夹在中间,拧成个麻花边,中间用小碗扣成一个个圆圆的图形,再用蓖麻刷在每个圆的中间按成许多小花,然后匀闪闪的撒上一层籽麻,把糖饼打扮得花溜溜的,再上笼蒸;蒸好的月饼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但是无论孩子们口水滴流多长,母亲们是不让孩子动-动的;因为月亮是圣洁的神,供了月亮,人才能吃;④孩子们盼望着,盼望着,天终于渐渐黑了下来,月亮露出铜盘似的大脸,月中玉兔隐约可见,女主人就忙着把蒸好的糖饼、买来的月饼,还有树上摘的石榴、苹果、梨,整齐地摆放在大条板里,放在月亮能看得见的地方,放上一把响亮的百头小炮,孩子们昂着头,仔细瞅着月亮,似乎看见玉兔的嘴还在蠕动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亲威用的礼品十六上午孩子们都去姥姥家换糖饼、送月饼,当然,姑姑家也来我们家换糖饼送月饼,这一来一去,浓浓的亲情就融于月饼之中了一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给孩子们吃;我家姑姑多,分到最后所剩无几,母亲便把剩下的月饼,你半块我半块地分给我们兄妹;我们舍不得吃,拿着月饼用牙齿一点点刮,一点点地嚼,月饼里边的红绿丝、黑桃仁、花生仁、冰糖等,让我们大饱口福;我往往留一小块藏起来,不让哥哥看见,第二天再慢慢吃;⑤我初中毕业那年回村参加劳动,那时正处在生产队大集体政治挂帅的热潮中,白天干天农活,农忙季节,只要有月色就义务加班,用架子车往地里拉粪,浇地,拉犁,全然不觉累;记得那年八月十六晚上,玉兔东升,金风送爽,我们二十多名青壮劳力,去地里加班拉犁;老队长让狗子喊着号子,大家一起“拉哟、拉哟”地助威,气氛热烈而奔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忘记了疲劳,好大一块地,功夫不大就拉完了;回家的路上,大小伙子、年轻媳妇,说说笑笑的乱作团、把静谧的夜空闹得沸沸扬杨;⑥回到村口,老队长让大家到路边的粉坊歇歇脚,尝尝今年秋天生产队漏的第一锅皮渣这出其不意的喜讯,使大家格外惊喜;粉坊里几位粉匠,早把大盆的皮渣整齐地摆放在架板上,等待大家回来;见大家进来,粉匠用瓜刀把皮渣一块块割下来,盛到碗里;大家不谦让,不拘束,你一碗,我一碗,大快朵颐,痛快之极;老队长看着大家,饱经风霜的脸上泛起微笑:“受了苦,大碗捂;慢慢儿吃,别喳着啊”⑦回到家就很晚了,我推开虚掩的家门,窗户里昏暗的灯光下映出母亲纺线的剪影,烤红薯的喷香从窗花缝里涌出,我知道,母亲烤好了红薯,在等待着我加班回来呢…⑧我走出故乡四十多年了,生活也富得流油了,再好的饭菜也吃不出滋味了,住在高楼林立如同天井的城市,看月落月升也成奢侈品了;每当中秋,怎不怀念儿时的欢乐,怀念青春时代的狂热,怀念牵肠挂肚的亲情和难以割舍的乡情18.文章回忆了家乡中秋的哪些事情请简述;4分①中秋中午,女主人备午餐;②中秋下午,女主人蒸糖饼;③中秋夜家拜月亮、换食物,吃食物④大家义务加班的过程19.文章第⑤⑥⑦段的内容与前面的第②③④段的内容有何不同2分第②③④段所写内容是家乡过中秋节一般的情况,常态情况;而第⑥③⑦段的内容是指“那年”的特殊情况;20.赏析下面语句;3分女主人就忙着把蒸好的糖饼、买来的月饼,还有树上摘的石榴、苹果、梨,整齐地摆放在大条板里,放在月亮能看得见的地方,放上一把响亮的百头小炮,孩子们昂着头,仔细瞅着月亮,似乎看见玉兔的嘴还在蠕动呢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写出了人们在中秋月夜拜月亮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在中秋月夜的快乐21.请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家乡难以割舍的乡情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22.学校广播台要招收播音员,你去应聘,做了精彩而有说服力的自我推荐,赢得了大家的支一综合性学习;6分持;请写出你的自我推荐词,80字左右示例:我叫XX,是七年级的学生,我特别渴望能成为校广播台中的一员;我喜欢正确流利地朝读文章,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普通话很棒;在小学时,我还是“校园之声”广播台的小小播音员呢新的环境,新的挑战,我希望老师能给我考核的机会;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二写作;50分23也许,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有一双“独立”的翅膀,去挣脱父母无微我们渴望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越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不至的关怀;长大后,我们渴望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那是亲情的翅膀,那是友情的翅膀,那是信念的翅膀……当然,文学的熏陶、音乐的感染、思维的力量……也会为你插上神奇的翅膀,带你自由飞翔;请你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

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易错字形的辨析,像“朗润”的“润”字的写法,“窠巢”的“窠”字的正确书写。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课本中重点词语的解释,例如“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近义词的辨析,如“寂静”与“安静”在语境中的区别。

二、文言文学习。

1. 重点实词虚词。

2. 文言文翻译。

- 掌握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技巧,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 文言文背诵与默写。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2. 散文阅读。

四、写作。

1. 记叙文写作。

-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运用。

- 如何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如在描写人物高兴时可以通过“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嘴角上扬,蹦蹦跳跳地走着”这样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现。

2. 散文写作。

- 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把握,即素材可以广泛,但主题要集中。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

精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随堂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和第四单元课时练习一课一练含答案第三单元(9——12课)课时练习含答案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时练习第1课基础达标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 chuāng()疤孤shuāng( )jié()问pī( ) 雳渴mù( )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3.题目讲析: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4.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什么?5.作者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第2课课内精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3.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

4. “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5.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6.阿长为“我”买来“三哼经”时,“我”有何反应?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7.作者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答案】第1课1. wùdàn zhuōdào song 疮孀诘霹慕2.《朝花夕拾》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日记》3.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一石三鸟,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也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
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说说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卿今当.涂掌事④及鲁肃过.寻阳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⑤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③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二、找出课文中的两个成语,解释并造句
1.:
造句:
2.:
造句:
三、了解文学常识,熟记文学常识
1.《资治通鉴》是(朝代)编纂的一部通史。

2.《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的作者依次是(朝代)的和(朝代)的。

3.《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他三部名著分别是《》《》《》
四、读下列三个句子,注意各句语气词的用法与含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五、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熟读课文,感知文意,回答问题
1.课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用“∥”在课文中划分,并写出层次大意。

(1)
(2)
2.文中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的句子是。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句中“不可不学”不能改成“要学”的原因是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
答:
(二)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轻视)蒙,或(有人)说肃曰:“吕将
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原来的)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预料)?”肃造次(匆忙)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为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七、用“/”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1.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2.因为肃画五策
3.肃于是越席就之4.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八、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意:肃意.尚轻蒙2.之:当之.陆口
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3.以:不可以.故意待也4.而:而.关羽实为虎熊也
以.备不虞结友而.别
九、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
1.()遂往诣蒙。

2.()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3.()因为肃画五策。

4.()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十、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2.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3.关羽实为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4.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十一、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1.本文与上文的关系是互为补充,补充叙述了上文句话。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句与上文的句表意相同。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大意:
3.“今东西虽为一家”句中“东西”指的是两家;这两家的君主各是、;因为所以称为“一家”。

十二、写作训练
用400字左右把《孙权劝学》改写成现代文,要求:从神态和语言中体现出孙权的善
劝,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答案:
一、①当道,当权②推托③粗略地阅读④到⑤认清事物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1.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我原来以为自己学得很
不错了,和这位专家攀谈以后,才感到自己仍然是吴下阿蒙,浅薄得很。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昔日的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醒了,世界也刮目相待。

三、1.北宋司马光编年体 2.西晋陈寿明末清初罗贯中 3.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四、(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意思是“罢了”。

(3)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五、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益处。

4.长兄认清这件事太晚了啊!
六、1.划在“蒙乃始就学”的后面(1)孙权劝学,吕蒙就学(2)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2.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原句为双重否定句,改后的句子是一般的陈述句,语气不强烈 4.能答出“学习能长知识长才干”之类就算正确
七、1.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2.因/为肃/画五策 3.肃/于是/越席就之 4.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八、1.心里想法 2.到,往他(指吕蒙) 3.用用来 4.转折连词承接连词
九、1.鲁肃 2.你(指鲁肃) 3.吕蒙 4.鲁肃
十、1.吕将军的功劳和名声一天天地显示出来,你不可以用原来的想法去对待他,应该去拜访他。

2.你接受重大的责任,同关羽隔河相对,想用什么计策和策略,用来防备不测?
3.关羽确实
是一个凶猛的将领,怎么可以不预先制定计策呢? 4.我不知道你的才干和谋略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十一、1.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3.吴国和蜀国孙权刘备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或说吴蜀联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