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67129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具体涉及到的章节有:第一章《探索与发现》,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四章《人与环境》。

以第一章《探索与发现》为例,具体内容包括:1.1《物体的运动》,1.2《力和运动》,1.3《生活中的机械》,1.4《气候与季节》。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机械现象。

3. 学生能够观察气候和季节的变化,了解其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以及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等)、教学挂图等。

2. 学具: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滑轮组的使用,引起学生对于力和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通过PPT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生活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机械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种机械现象,并写一篇短文进行描述。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以及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3、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过程与方法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创造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局部。

教学难点】理解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教师出示放大镜,询问学生知道放大镜是什么。

2、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用途——观察生物、实验中观察花、昆虫等,还可以用于助视、电子产品检验、邮票鉴定、珠宝鉴定、指纹毛发纤维观察等。

4、让学生举例使用领域,填写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教师让学生演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学生选择一小块面积,使用放大镜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记录新发现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教师归纳:放大镜可以让我们看清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教师讲解放大镜的特点:是一种凸透镜,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老师介绍放大镜的作用,让学生找物品来试着放大。

他们发现圆柱形和球形的以及水滴都有放大的效果。

老师解释了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都具有中间凸起和透明的特点,因此放大镜也被称为“凸透”镜。

学生们也发现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在第二节课中,教师介绍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们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活动情况,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 生态系统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 光与能量5. 地球与宇宙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掌握基因、DNA等基本概念。

2.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4. 理解光与能量的关系,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

5. 认识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的平衡、化学反应原理、太阳能的利用、宇宙知识。

2. 教学重点:基因与DNA的关系、生态平衡的维护、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太阳能的转化、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a.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主,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a.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讲解基因、DNA等概念,举例说明遗传与变异现象。

b. 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讲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c.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性质,演示化学反应实验。

d. 光与能量:讲解光与能量的关系,介绍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

e.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展示宇宙图片。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基因、DNA、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生态平衡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性质、变化、化学反应4. 光与能量:光、能量、太阳能5. 地球与宇宙:地球、宇宙、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描述一种遗传或变异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b. 生态系统:画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图,并说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3. 人体的奥秘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4. 地球宇宙与空间探索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及人类探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激发对植物学的兴趣。

3.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培养健康生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人体器官的功能。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掌握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基本知识,关注人体健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实验器材、观察工具、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播放地球生态系统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章节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难点、典型例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简述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3)介绍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答案:(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制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等。

(2)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3)如:心脏,功能为输送血液,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各章节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第一章:探索物质世界(第14节)1.1 物质的概念与分类1.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4 物质的制取与用途2.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第58节)2.1 生活中的力学现象2.2 生活中的热现象2.3 生活中的光学现象2.4 生活中的电现象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912节)3.1 地球的构造与地表形态3.2 天气与气候3.3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3.4 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与利用4. 第四章:技术与工程(第1316节)4.1 技术的起源与发展4.2 常见的工程技术4.3 技术与生活的关系4.4 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现象。

3.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构造、地表形态、天气与气候,以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4. 学生能够了解技术的起源、发展与生活关系,认识常见的工程技术,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规律,地球的构造与地表形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常见的工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能源1.1 能源的种类与作用1.2 太阳能的利用1.3 节约能源与环保2.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1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2.2 生物的遗传现象2.3 生物的变异现象3.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变化3.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3.2 地球的形状与构造3.3 地球上的气候带4.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环境问题与环保意识4.2 环保行动与可持续发展4.3 生态文明建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能源的种类、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掌握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了解地球的运动与变化,认识地球的形状、构造及气候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源的利用与环保之间的平衡;遗传与变异的原理及其应用;地球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常见能源的种类、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气候带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机、水能发电机等;遗传与变异实验材料(如豆类、花色等);地球仪、气候带分布图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观察记录表;环保行动计划表、可持续发展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些内容?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能源利用、遗传与变异、地球运动等方面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小小工程师》:第1节至第4节,包括了解工程师的工作、设计制作小台灯、测试小台灯的电路和探究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和基本原理,培养他们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了解电路稳定性影响因素,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工程师的工作原理、电路的基本知识、安全用电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用电器、电路图、工程师工具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台灯制作材料、电路测试工具、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工程师的工作场景,让学生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意义。

2. 例题讲解:讲解电路设计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电路知识。

3. 课堂讲解:介绍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4.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小台灯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测试小台灯的电路,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工程师的工作原理2. 电路设计原理3. 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4. 安全用电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对工程师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但部分学生在电路设计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工程实例,探究工程与科学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影响电路稳定性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工程师的工作原理、电路的基本知识、安全用电意识。

3. 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小台灯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业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 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以及保护措施,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 掌握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措施的实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3.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与疾病预防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意义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健康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学期的研究主题。

2. 例题讲解:(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阐述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方法;(3)介绍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分析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实例,讨论其价值及保护措施;(2)分析生活中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健康生活计划,预防常见疾病。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 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保护方法3. 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价值;(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从生活习惯、疾病预防两个方面,制定一份健康生活计划。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指生物在地球上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课设计教科版订正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渺小世界1放大镜2放大镜下得昆虫世界3放大镜下得晶体4如何放得更大5用显微镜察看身旁得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察看身旁得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察看身旁得生命世界(三)8渺小世界与我们第二单元物质得变化1我们身旁得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米饭、淀粉与碘酒得变化4小苏打与白醋得变化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陪伴得现象7控制铁生锈得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得卫星——月球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蚀与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一)7在星空中(二)8研究宇宙第四单元环境与我们1一天得垃圾2垃圾得办理3减少抛弃及从头使用4分类与回收利用5一天得生活用水6污水与污水办理7观察家乡得自然水域8环境问题与我们得行动第一单元渺小世界1、放大镜【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放大镜就是凸面镜,凸面镜拥有放大物体图像得功能,用放大镜察看物体能瞧到更多得细节。

2、放大镜宽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得很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得特点就是透明与中间较厚(突出)。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察看物体。

2、比较用肉眼察看与用放大镜察看得不同。

感情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察看喜悦义。

2、增强用放大镜察看身旁世界得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察看到发明放大镜就是人类得一大进步。

【教课要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察看物体得细微部分【教课难点】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教课准备】分组实验器械: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假如只好供应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得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得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一般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得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得结构等)。

【教课过程】一、为何要用放大镜察看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瞧,这就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习,可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就是放大镜》。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2 季节的形成与变化2. 生物的多样性2.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3. 光与视觉3.1 光的传播与反射3.2 眼睛的结构与视觉形成4. 能量转化与守恒4.1 能量的来源与转化4.2 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掌握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

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掌握光与视觉的原理,了解光的传播、反射现象以及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4.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光的反射与视觉形成、能量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自转与公转的概念、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光的传播与反射、能量的来源与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季节变化图、生物标本、放大镜、光源、能量转化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手册、画图工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中的季节变化,引出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学生观察校园植物的变化,记录下来。

讨论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2.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举例说明。

介绍生物的分类与特征,通过观察标本进行分类。

讲解光的传播与反射,进行实验观察。

解释能量转化与守恒,进行实验演示。

3.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图。

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与记录。

学生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现象。

学生设计能量转化实验,验证能量守恒。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自转:地球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公转:地球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物特征: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3.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各章节中的关键知识点,如生物分类、地球自转与公转、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等;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重点与难点,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关键。在设计实践情景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5.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进行以下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在教案中,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难点与重点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以下方面的内容:
1.能源、生物、地球运动和物质变化等核心概念的讲解;
3.适时调整语速,给学生思考和消化的时间。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不拖堂;
2.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时间分配均衡,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3.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时间充足,巩固所学知识。
三、思考;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学生充分思考和练习;
4.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反馈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实践情景导入的设计是否成功,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6.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否对后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7.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反馈是否及时,是否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2.具体形象: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实践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引导思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三、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分类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2. 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第三节:生态平衡3. 第三章:环境与生活第一节:环境问题第二节:节能减排第三节:低碳生活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探索宇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进化与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环境问题与节能减排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进化、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分类图、进化树、生态系统的图片和模型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相关资料2. 学具: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等学习资料探究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实践情景,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生物的多样性讲解生物分类、进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类型与功能。

(3)环境与生活分析环境问题,介绍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义和措施。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进化、保护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组成、类型、功能、生态平衡3. 环境与生活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分类、进化的相关知识填空题(2)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的选择题(3)环境问题与低碳生活的简答题2. 答案:(1)填空题答案(2)选择题答案(3)简答题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拟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创造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局部【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大纲概述本课程是六年级学生的必修科目,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包含四大主题: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植物与动物的生长与发育、地球的运动与地质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教学内容将以生活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

利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评估将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活动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

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案。

强调诚信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知识。

在第一节课程中,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科学的基本概念,如实验、观察、推理、假设等。

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和方法的集合,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自然世界的规律。

我们将按照教材的内容,逐步引入各个单元的主要概念。

这些概念可能包括物质的状态和变化、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遗传与进化、力的作用等。

每个概念都将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

对于每个主要概念,我们需要提供详细的解释,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介绍物质的状态和变化时,我们可以通过水、冰和蒸汽之间的转换来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四、小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3、自制食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难点】制作晶体.【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3、拓展活动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二、做个简易显微镜1、怎样放得更大?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2、我们自制显微镜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三、小结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板书设计: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四、课外作业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板书设计:1、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过程与方法: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3、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教学过程】一、生物细胞的观察1、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在黑板上张贴洋葱表皮细胞的手绘图片,尽量细致,用于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记录)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4、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5、交流我们的发现1)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2)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4)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阅读16页资料.二、细胞的作用1、师: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2、观看课件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如: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三、小结: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板书设计: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2、制作装片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b)辨别认识微生物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4、微生物和我们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 铁生锈了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 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 地球的卫星——月球2 月相变化3 我们来造“环形山”4 日食和月食5 太阳系6 在星空中(一)7 在星空中(二)8 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1 一天的垃圾2 垃圾的处理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4 分类和回收利用5 一天的生活用水6 污水和污水处理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2CY齿轮泵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KCB齿轮油泵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ZYB可调压渣油泵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教学后记: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沥青拌合站重油泵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RCB系列高温热油泵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 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风冷式离心油泵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

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教学后记: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RY型高温导热油泵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

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BWCB齿轮沥青泵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记忆中放大镜下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BWCB系列沥青保温泵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YHB卧式齿轮润滑油泵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

待水分蒸YHB润滑油泵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ktyzyb/KZYB.htm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