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说课稿三篇
地理说课稿7篇
地理说课稿7篇地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 编者的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世界人种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种,从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
教材在举例中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来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行分析。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巴西过去与现在经济结构差异的对比,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 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
b.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a.分析独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学会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有关地理说课稿范文五篇
有关地理说课稿范文五篇地理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依据最新的课程标准,我将通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五说”来进行阐述。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教材以一系列的设问入手,能够引起学生想要探索的兴趣。
讲述了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关系,使得学生知道地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节课对学生以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否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欠缺,我将制定以下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学习地理的意义,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来说一下学生: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自然科学这门课程中接触过一定的地理知识,相对来说还是对地理比较感兴趣的。
但他们缺乏对地理知识的整体认识,在上课中比较随便,在学习方法上更加欠缺。
加上这个年龄段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这一特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问题启思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初中地理万能说课稿(通用6篇)
初中地理万能说课稿(通用6篇)初中地理万能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万能说课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地理万能说课稿1一、说教材《天气》是初中地理的一节重要内容,课文通过精妙的各种天气展示设计让学生能了解天气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表现出天气的多种多样。
通过对这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更好的完成三维目标,同时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能为培养学生了解天气、模仿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们新义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各种天气的判读,学会判断哪种空气质量对人有益哪种气空质量对人有害。
能力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向同学或者其他人播报天气预报,能自己找出获取天气信息,了解天气变化。
情感目标: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天气的多种多样,从而热爱地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制定了这节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天气、空气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关系,积累有关天气各种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天气和地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地里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以上分析,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我主要采用提问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二十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安排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来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导语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兴趣学习这节内容,我让学生看书上57、58页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想不想知道它和我们怎么产生关系的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这节内容中来,从而高效的完成三维目标。
初中地理说课稿(精选14篇)
初中地理说课稿(精选14篇)初中地理说课稿第1篇我说课的题目是《印度(二)》,下面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印度(二)是星球地图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九课,整个第九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印度是我国的邻国,与中国有同样的国情,人口多,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快速,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
本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印度的气候,进一步分析印度的工农业分布、发展等情况,对学生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接着说一下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理念,制定如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2.会分析印度水旱灾害贫发的成因3.说明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4.了解印度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过程与方法1.根据地图和资料,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进一步探讨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展示地图,学生在图中讨论说出农作物的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3.运用地图,组织学生自学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然后分组讨论探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
4.组织学生自学,用实例说明印度高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的辩论,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关系以及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我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是由于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侧重分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此阶段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务缺乏全面性,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故把它们既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以上是本人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来分析一下本课的教法和学法:大家知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制定教学方法之前,还必须进行学情分析,该阶段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印度自然地理知识,为本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
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初一地理说课稿模板5篇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你知道初一地理说课稿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初一地理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选自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四节,本节课是在学习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上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打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本人拟定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的类型。
对于“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这一标准,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三个地形部位,但是其它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的要求,否则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合作互动等形式,进行知识的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地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一部分内容看似理论性很强,不容易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所以本人在新课的导入和课堂的练习中注意了内容的选择。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等高线形态的识别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陡缓的辨别。
在几种常见的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一些,本课的难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二、学情分析“兴趣是的老师”。
初一学年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理解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
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初一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所以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占主导作用。
初一地理教学优秀说课稿3篇
初一地理教学优秀说课稿3篇初一地理课教学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一地理说课稿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初一地理说课稿一《xx》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有代表性的国家。
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2.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是xx水旱灾害的原因;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
初中地理说课稿(5篇)
初中地理说课稿(5篇)初中地理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教学重点:1、世界降水的分布。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共有10课内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本册书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世界和中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本节课为第1课《地球与地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形状,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地图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学会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地图的使用。
难点:地球的形状的理解,地图的绘制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地球仪、地图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用途。
3.演示: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4.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5.实践活动: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地图运用能力。
6.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绘制方法。
初一上册地理说课稿(通用7篇)
初一上册地理说课稿(通用7篇)初一上册地理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我的说课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
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
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但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
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
这样既巩固了以前所学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理解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海峡等概念,并能判别。
②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在地球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①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这是每次考试的必考内容。
②教学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确定。
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落实到图上一向是学生的弱项,并且七年级的学生还未掌握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以及记忆地图的方法,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上展开的,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本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方位感较强,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力求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
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理说课稿范文5篇地理说课稿范文1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地形和地势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三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三篇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三篇篇一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有代表性的国家。
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 资源—— 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1.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2. 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 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初一上册地理课件说课稿
初一上册地理课件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初一地理优质说课稿范例三篇
初一地理优质说课稿范例三篇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下面就是给带来的初一地理优质说课稿范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一地理优秀企业说课稿范例一:《日本》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东部打探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延展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季风气候的海洋性海洋性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性,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国家地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协会理事国家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总体”的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交谈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市场导向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工作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在教学活动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讲课地理”的思想瓶颈,责难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焦点问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测出特征。
初一地理说课稿
初一地理说课稿导读:本文初一地理说课稿,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初一地理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 编者的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世界人种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种,从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
教材在举例中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来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行分析。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巴西过去与现在经济结构差异的对比,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
b.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a.分析独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学会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初一地理教学说课稿3篇
初一地理教课讲课稿 3 篇初一地理讲课稿一《印度》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 印度是南亚面积 . 人口最多 . 自然条件有代表性的国家 . 教材集中反应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色 , 环绕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 , 说了然人地关系 , 为进一步学习地区地理确立了基础 . 所以本节课是教材的要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乞降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立本节课的教课目的为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知识技术目标 : 1.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目及人口问题 ; 2. 掌握印度地形随和候的特色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3. 认识印度的工业概略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 : 经过对印度的地理地点 . 地形随和候的学习 , 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论 .三是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 进一步懂得人类一定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需性 , 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乞降教材内容我确立本节课的要点内容:一是印度水旱灾祸的原由;二是印度的农作物散布及其与地形天气的关系.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祸的原由剖析 , 我确立这个难点的依照一是造成水旱灾祸的原由波及地理地点 . 地形 . 天气等多方面的因素 , 自己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 二是学生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 , 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同 , 得出结论.要点和难点已经确立 , 如何办理教材就瓜熟蒂落了 . 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解说 , 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 . 印度水旱灾祸的原由 .那么 , 如何掌握要点 , 打破难点 , 实现本节课的教课目的呢 ?那就要采纳适合的教课方法和教课手段 . 教法的选摘要依据教无定法 . 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 , 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现 .在本节课教课活动中 , 我采纳讲练联合的启迪指引式教课方法 , 合作议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现直观教课法 . 我采纳这类教法的依照有三 : 一是现代教课研究证明真实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建立 . 知识再建立依赖提出问题 , 指引推断 , 鼓舞勇敢猜想与想象 , 解决问题 , 主动建构知识系统 . 二是依据二期课改精神 , 教师转变讲堂角色 , 由知识的流传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 合作者与促使者 . 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经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 , 变难为易 , 学生更简单理解.在教课手段上, 充足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 . 图像 . 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 , 以加强教课的直观性 ,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 提升教课讲堂效率 .教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 教是手段 , 学是中心 , 会学才是目的 . 教师在教课中一定授之于渔, 培育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以实现新课程理念平生学习的目标 . 鉴于以上考虑 , 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浸透学法 :第一 , 在生理上 , 青少年好动 , 注意力易分别 , 爱表现自己 , 抓住这一世理特色 , 创造多种时机和条件 , 让学生参加进来 , 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使学生学会集作学习. 这样可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 掌握比较 . 剖析综合 ,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 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室知识量丰富 . 资源共享这些长处, 我鼓舞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室中获取知识 , 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 , 搜寻引擎和要点词 , 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课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 ,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经过师生问答 , 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变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 整个教课过程我将环绕印度的人口概况, 印度自然环境 , 农业和工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课 . 经过建立四大问题情形. 两次合作议论来达成 .激趣设悬导入新课 , 采纳多种直观手段 , 有益于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讲堂上. 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 , 第一放映幻灯片 ( 泰姬陵 . 印度舞蹈 . 街上踱步的牛 . 恒河中洗浴的教徒 . 新德里城市风光等 ), 配以解说 : 这是一个历史悠长的文明古国 , 是佛教的起源地 , 有着光芒绚烂的古代文明 , 泰姬陵 . 歌舞享誉世界 . 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 , 大街上牛能够自由闲步 ; 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 , 人口已超出 10 亿 , 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 ? 使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 ,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 - 印度 , 转入新课 . 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印度的地点范围及地形 , 我将联合多媒体课件 , 环绕印度地图进行解说 , 经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1. 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地点 ? 2. 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 ?它们在什么地点 ?( 巴基斯坦 . 中国 . 尼泊尔 . 孟加拉国 . 缅甸 . 以及隔 (ge) 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 ) 3. 找出喜马拉雅山 . 恒河平原 . 德干高原 , 谈谈印度地形散布的特色 . 这样办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还能够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 , 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 , 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印度人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纳联合图表 , 以问答的形式解决 , 这样能够训练学生收集整理剖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从 _51 年到 2000 年印度人口大概增添了多少亿 ?2. 读图剖析印度人口每隔 10年的增添速度 .3. 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 分组议论人口过分增添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 让学生合作议论 , 我再做归纳总结 .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 , 还面对着水旱灾祸威迫 , 我用多媒体展现印度的水旱灾祸图片, 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祸的无情, 激发怜悯心, 让学生学会辨证地对待自然 .印度水旱灾祸给人民的生命财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那水旱灾祸产生的原由是什么呢 ?引出下一个难点印度水旱灾祸的原由剖析 .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读图合作议论回答以下问题 :1 . 比较亚洲天气散布图 , 看看印度以哪一种天气种类为主 ?以图 7 . 38 为例剖析该天气种类的特色 . 2. 比较剖析 1 月. 7 月流行风向有什么不一样 ?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 ?达成 38 页表 , 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祸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 这样知识点明确 , 条理清楚 , 深入浅出打破了难点 . 最后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 , 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想 , 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这部分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 1 . 绿色革命 2 . 印度农作物的散布及其影响因素 , 此中绿色革命是次要点 , 并且简单理解 , 我采纳给学生供给资料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 , 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 . 印度农作物的散布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要点也是难点 , 我采纳联合动画对照剖析的方法解决我先用动画向学生展现印度的农作物散布及印度的降水量散布图 . 让学生自己察看得出结论 , 我再用表格对照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 这样可使知识更为系统化 , 培育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材中 , 印度工业和印度农业在结构上有相像之处, 这部分内容我采纳指引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 , 这样有益于培育学生自学能力和收集整理剖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本节课 , 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 ,() 一是填空题 , 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 二是综合题 , 考察学生读图 . 用图 . 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 . 这两类练习题, 起到了稳固本节内容 , 考察学生掌握状况 , 反应教课成效的功能 . 这些练习题确立的原则是 : 恪守教课纲领 , 突出思想性 . 基础性和教课要点 . 难点 ; 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 , 我的理解是 , 总结不该当只是为知识的简单排列 , 而应当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 3 个问题 :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 , 1. 你学了什么 ? 2. 你的体验是什么 ? 3. 你掌握了什么 ?因此其总的设计企图是回首知识 , 加强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以下设计的 : 这类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为清楚 , 层次更为分明 , 重难点更为突出 , 进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系统更为完好 .最后是部署作业 : 指引学生发散思想 , 作到学以致用 , 还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够指引学生使用有效的手段学习并踊跃参加 .初一地理讲课稿二《日本》一.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 ----地域----国家构成,层层递减.本节是在认识大洲,认识地域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 所以 , 本课从内容上是前方知识的延长与应用 , 学好它又为此后学习其余国家供给了方法和思路 , 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课目的 :(1) 知识与技术 :A. 能说出日本的地点与国土构成 .B. 认识日本的地形特色及其多火山 . 地震的原由 .C. 理解日本的大海性季民风候特色 .(2)过程与方法 :A. 运用地图和资料 , 认识自然地理特色 , 培育学生的读图 . 析图的能力 .B. 运用板快结构学说 , 解说日本多火山 . 地震的原由 .C.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本节学习 , 学会描绘一个国家的地理地点 , 并会剖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使学生建立事物是联系的 ,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心主义观点.3.教课要点 . 难点 :(1)要点 : 日当地点 . 国土构成 , 地形特色 .(2)教课难点 : 天气种类及形成原由 .二. 说学情初一学生正处于思想逻辑发展的要点期间, 逻辑能力尚不够强 , 但思想活跃 , 感情丰富 , 求知欲强 , 好胜心切 , 接受知识上常常带有浓重的感彩, 乐于接触风趣的感性知识 , 所以 , 在解说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多以图片展现 , 并尽量联系实际, 以加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色 , 依据教课基来源则和规律 , 为实现上述目标 , 突出要点 , 分别难点 , 我准备采纳以下教课方法进行教课 :A. 在教课形式上力争打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 熟习的话题或生活常有现象 , 设置问题情境 , 创建悬念 , 激发学生的研究性 .B 比较剖析法 , 经过比较得出地区地理特色 .C运用多媒体教课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 , 情 , 形的动向信息 , 调换学生多种感官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激发学生的喜悦点 , 唤起求知欲 , 重申要点 , 攻破点 .四. 说学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 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 , 学习对终生发展实用的地理 , 获取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术 , 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以放学法指导 :(1)研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习 , 所以能够鼓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经过思虑 . 议论来解决问题, 重在参加踊跃思虑的这一过程 , 以培育自我的学习研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 , 指引学生发现 . 剖析四周的地理事物 ,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 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 二者要相联合 , 相促使 .(3)重视地图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 应当指引学生着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 , 养成从图中提守信息 .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 . 说教课程序 :经过一系列学生所熟习的日本的景观 , 创建一个生动 . 诱人情境吸引学生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间 .从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 . 地域两种范围大小不一样的地区地理, 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地区的地点 . 范围呢 ?今日我们用 { 察看地图 } 要修业生自习察看地图 , 经过地图中认识日本的地点 , 国土构成 .以小组分组议论计算的方式让学生着手计算日自己口密度 , 并与中国进行比较 , 指引学生得出日当地狭人稠的特色 .展现日本富士山图片 , 因富士山为活火山 , 导出日本这个国家多火山地震 . 火山 .发问思虑日本为何多火山地震演示日本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 地壳比较活跃 , 因此多地震 . 火山 . 这样图片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联系实质 , 学生疏组议论碰到地震时 , 我们该怎么办 ?联系实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贮备 , 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天气的教课 , 过程中联合视频 , 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成效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天气居心理感觉 .出示日本天气种类图为了表现日本天气的大海性特色 , 把其气温 . 降水以柱状图形式表现与北京进行对照 , 得出与亚洲同纬度对比 , 夏天较凉快 , 冬天较暖和 , 整年降水量许多的特征.为了稳固讲堂学习我部署了一下练习:1.课本 66 67 活动题 .2.收集日本民俗民情资料 , 使学生更全面认识国家 .我的讲课完成 , 感谢大家 .初一地理讲课稿三《印度》一. 说教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要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 . 社会背景 . 文化特色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 , 认识认识巴西就等于认识拉丁美洲.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编者的企图 : 力争以切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 , 引诱学生思虑世界人种的散布 , 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一样于世界三大人种 , 进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 . 教材在举例中采纳引而不发的方法 , 让学生来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 , 教材要修业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 . 人口分布. 历史背景 . 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行剖析 . 目的是培育学生的联系实质能力 .(3)在联系实质切近生活的内容中 , 教材又供给了大批的阅读资料及图片 , 培育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要点. 难点 :要点 : 经过巴西过去与此刻经济结构差别的对照 , 认识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 . 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此刻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成立健全独立经济系统的必需性 .难点 : 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b. 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由剖析.5.教课目的 :(1) 认识目标 :a.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 人口最多的国家b. 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 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地点 , 地形区划及主要天气特色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色 .e. 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散布地域.(2)能力目标 :a. 剖析独到的拉丁文化的成因.b. 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 经济 . 文化的深远影响 .c. 学会剖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 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由 , 提升综合剖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 能初步剖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感情目标 :培育学生热爱科学 . 加强环保意识 .二. 说学生巴西是足球王国 ,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其实不很陌生 , 现代媒体手段先进 , 同学们能够经过上网 . 报纸 . 杂志查找各样资料进一步认识巴西.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 , 感情丰富 , 求知欲强 , 好胜心切 , 在接受知识上常常带有浓厚的感彩 , 乐于接触风趣的感性知识 , 所以 , 在解说巴西时 , 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 , 要多举例 , 多要以实图展现 , 加强学生印象 .三. 说教法1.教课方法的组合a.本节课运用讲话 . 阅读 . 议论 . 学习比赛等多种教课方法 . 特别是学习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 培育学生多种能力 . 本节又采纳了知识结构图法 , 使学生的地理思想跟着教师的解说而步步深入 , 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b.整节课主要贯串学为主体 . 教为主导 . 思练联合的教课思想 , 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自参加 . 体验教课活动的全过程 . 教师注意由浅入深 . 由简单到复杂的适合指引 ,学生从不停演示中察看问题, 研究现象 , 解决问题 .2.教课手段运用多媒体教课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声. 情 . 形的动向信息 , 调换学生多种感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激发学生的喜悦点 , 唤起激烈的求知欲 , 重申要点 , 攻破难点 .增大教课容量 , 提升教课成效 .3.教具选择多媒体课件 .四. 说学法1.依照教课目的 , 快读课文 , 整体掌握 , 明确要点 .2.充足利用多媒体资源 , 理解和记忆 .3.理论联系实质 , 联合平时生活经验 , 踊跃思虑 , 培育能力 .五. 课时安排 :2 课时六 . 说教课程序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 主要内容是 p.89 92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两节.教课目的 :1. 认识巴西的面积人口 . 经济水平 .2.认识巴西的地理地点 . 地形天气 .3.认识巴西的人种文化 . 工业农业 .教课要点 : 巴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教课 . 难点 : ①巴西的地点 . 地形 . 天气河流 . 植被等自然地理因素的互相关系.②巴西的经济 . 文化 . 人种与殖民主义的关系 .1.引课设计依据世界杯足球赛主题音乐, 引出课题 :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版书),以后,介绍国家领导人出访巴西 , 让学生认识到巴西与中国的友善关系 . 主假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突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 整体感知 , 要点掌握 .自学 3 分钟 , 学习方式自由 , 要修业生尽量多的发现问题 , 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 找出答案 , 准备竞答与竞提 . 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 , 独立剖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心 . 进步心 . 合作意识 . 集体荣誉感 . 团队精神等 .3.教师主持 , 问题竞答与竞提 .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 , 学生比赛发问题 , 教师从量和质双方面为学生所发问题打分, 分组比赛 , 决出输赢 . 主假如为了提升学生对地理及对地理课学习的兴趣. 活动中, 教师可寻机插入点拨解说 , 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气氛中 , 教师尽兴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 重申要点 , 打破难点 .4.总结稳固 , 随堂练习 .总结重在综合归纳 , 使知识条理系统 . 随堂练习意在稳固本课所学知识与技术.七 . 设计的理论依靠 : 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开方式地理课程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发现闪光点.鼓舞自信心等基本理念.八. 板书设计 :粉笔板书与电子板书相联合 . 粉笔板书采纳词语式板书 ; 电子板书采纳结构式 . 粉笔板书以以下图 . 咖啡之国文明古国足球王国狂欢之国四个要点性词语 , 基本反应本课的教课内容 , 能惹起学生的思虑 ,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初一历史讲堂教课最新讲课稿 3 篇初一历史教课要采纳灵巧多样的教课方式 ,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转变学生被动接受 .人教版对于初一地理讲课稿范文大全初一地理课教课以知识结构为线索 ,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经过师生问答 , 把教师的认。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三篇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地理说课稿范文三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范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分三个课时,我讲的是第一课时。
课型是新授课。
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
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最新整理初一地理说课稿范文三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以下教案,供参考!范文一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有代表性的国家。
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1.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2. 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 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初中地理优秀说课稿范文精编
初中地理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一、说教材。
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1、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说教法。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创设情境、启发,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另外本节内容主要运用FLASH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辩论,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状况。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六个环节,分别是:问题——设疑、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演绎——巩固、迁移——深化、升华——结束。
第一环节:我用(视频)《复活节岛》的故事引入,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第二环节:从认读数字入手,通过以下活动了解世界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说课稿三篇《日本》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点。
四、说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1)探究能力指导: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重视地图的作用: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养成从图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日本映象]通过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观,创设一个生动、诱人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讲述]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两种范围大小不同的区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图判读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呢?今天我们用{观察地图}要求学生自习观察地图,通过地图中了解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组织学生交流]以小组分组讨论计算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计算日本人口密度,并与中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日本地狭人稠的特点。
[过渡]展示日本富士山图片,因富士山为活火山,导出日本这个国家多火山地震、火山。
提问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演示日本由于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火山。
这样图片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联系实际,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利用日本的两个象征之一“樱花”引入气候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利用其直观的视觉效果及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出示日本气候类型图为了体现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气温、降水以柱状图形式体现与北京进行对比,得出“与亚洲同纬度相比,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暖,全年降水量较多”的特征。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我布置了一下练习:1、课本66—67活动题。
2.搜集日本风俗民情材料,使学生更全面了解国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教学重点:1、世界降水的分布。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
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三、说学情与学法1、说学情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农村,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有限,所在地没有图书馆。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
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造气氛,导新课)用电脑动画音视频材料演示降水全过程。
其中用电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动态的运动过程,说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
(学习新课)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1、降水的定义什么是降水?(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2、降水量的测定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教师展示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
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问题情境: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2.看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10、11月);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6、7、8月);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小结:该地降水冬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总结降水柱状图绘制的基本过程。
三、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让学生讨论比较等温线和等高线的定义,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
定义: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然后出示“降水的分布”。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让学生对照课本56页活动1~5的五个问题,观察大屏幕。
画面1:点击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使之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
点击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使之闪烁,请学生读出降水量。
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画面2:点击回归线,使回归线两侧闪烁,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画面3:在底图上显示南北纬30•、60•并闪烁,让学生说出中纬度的纬度范围,然后对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总结得出规律三: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也少。
画面4:在《世界年降水量图》中分别显示出赤道、南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两极附近地区,由学生总结得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
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