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空饷现象泛滥清理风暴不断 或因违规成本过低

合集下载

吃空饷背后的制度“失守”

吃空饷背后的制度“失守”

加强监督与管理
强化审计与监督
定期对单位进行审计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公开曝光 违规单位和个人。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人员变动和工资发放等 情况,防止出现吃空饷的情况。
加强内部管理
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各项制度,确保员工行为的规范性 ,防止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吃空饷问题。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吃空饷问题的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吃空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公众举报
鼓励公众积极举报吃空饷问题,对于提供有效线 索的举报人给予适当的奖励。
加强媒体监督
媒体应加强对吃空饷问题的报道和监督,提高公 众对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程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考核过程不透明
考核过程不公开、不透明 ,容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和不公正。
考核结果运用不足
考核结果未能与公务员的 晋升、奖惩、薪酬等挂钩 ,导致考核结果失去实际 意义。
03
吃空饷治理对策
吃空饷治理对策
• 吃空饷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 ,还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信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 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审 批程序和建立信息公示制度等。
公务员管理制度缺陷
缺乏有效的职位分类
没有对公务员职位进行细致的分类,导致难以制定合理的薪酬标 准和晋升通道。
职位设置不合理
部分职位设置过于笼统,缺乏明确的职责和要求,为吃空饷提供 了可乘之机。
职位管理不规范
职位的设立、撤销、合并等缺乏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容易导致权 力滥用和吃空饷现象。
监督制度形同虚设
吃空饷的成因

关于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自查报告

关于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自查报告

关于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自查报告《关于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自查报告》一、引言吃空饷问题是一种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不良行为,对于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来说,吃空饷问题的存在将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为了加强组织纪律建设,严肃查处吃空饷问题,我单位决定进行一次集中治理自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自查的过程和结果,供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参考。

二、自查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我单位确定了本次自查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要求全体在岗人员应按规定认真履职,不得发生吃空饷等违规行为。

任务是全面排查工资核算和工作日志记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完善制度措施,确保吃空饷问题不再发生。

三、自查的范围和方式本次自查的范围包括全体在岗人员,从事各种岗位的公务员、工人、工程师、农民工等。

自查方式以个别询问、核对资料和数据分析为主,在保证信息真实性和全面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个人隐私和工作秘密。

四、自查的过程和结果1.筹备阶段:明确自查目标和任务,成立自查小组,编制工作计划,并组织全体在岗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大家明确认识到吃空饷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

2.核查工资核算系统:通过对工资核算系统的数据核对和与财务部门的对账,发现个别人员存在工资核算不准确的情况,表现为少计工作时长或未记入实际工作内容。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工资核算系统设定不合理和操作不规范导致的,我们已对系统进行调整,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警示教育。

3.检查工作日志记录:随机抽查了一些在岗人员的工作日志记录,发现部分人员存在疏于记录或记录不准确的情况。

这与个别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负责心不强有关。

我们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提醒和教育,并要求各部门加强对工作日志的监督和管理。

4.调查闲置人员情况:通过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在岗人员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工作任务或根本没有上班,但却依然领取工资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对下属的管理不严,导致岗位安排不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工作分配。

2024年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自查报告

2024年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自查报告

2024年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自查报告报告摘要:本专项清理自查报告是针对2024年吃空饷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整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层级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来杜绝吃空饷问题的发生。

本报告从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清理自查的方法和程序、个人责任和集体解决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吃空饷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问题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吃空饷问题是指公职人员领取工资待遇,未依法履行相应职责和工作任务的行为。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制度不健全:现有制度对公职人员的工资支付和绩效考核机制相对宽松,缺乏有效监督和处罚措施,对吃空饷行为的打击不力。

2.管理不到位:对公职人员的工资支付和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管,加之领导干部对该问题缺乏重视,导致吃空饷问题长期存在。

3.个人主观因素:一些公职人员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对自身职责和义务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吃空饷的行为。

吃空饷问题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浪费公共资源:吃空饷问题直接导致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破坏公信力:吃空饷现象的存在会损害政府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3.激化社会矛盾:吃空饷问题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公众的不满和不信任情绪,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二、清理自查的方法和程序为了全面排查和清理吃空饷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和程序:1.建立专项清理小组:由相关部门和机构专门组成专项清理小组负责吃空饷问题的调查和整理工作。

2.制定调查方案和问卷:根据吃空饷问题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调查方案和问卷,对各个领域和层级的公职人员进行全面的调查。

3.组织调查和核实工作:通过面谈、书面询问等方式,对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并核实其工作情况和实际履职情况。

4.交叉核对和数据分析:将调查结果进行交叉核对,并进行数据分析,对吃空饷问题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5.制定解决方案和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对吃空饷问题进行整治和防范。

关于集中治理“吃空饷”问题的工作总结

关于集中治理“吃空饷”问题的工作总结

关于集中治理“吃空饷”问题的工作总结在当前社会中,吃空饷问题一直存在,给政府和社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采取了集中治理的措施,通过加强监管和处罚,有效地降低了吃空饷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政府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效率。

一、吃空饷存在的主要问题1. 职工数量虚报。

一些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或经费,会虚报职工数量,或者将已经离职的职工的名字仍然列在在册,从而骗取国家补贴和津贴。

2. 违规使用公车。

一些公务员或机关单位利用公车私用,从而导致燃油费等不必要的支出,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 外出办公补贴违规。

在一些场合下,公务员会利用外出办公的机会获得额外的补贴,但实质上并没有出差,这是一种浪费公款的行为。

二、集中治理的措施为了解决吃空饷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完善制度建设。

政府加强了相关的监管制度,加强了对各级机关人员的监管力度,规范了人事管理制度等,从而有效地杜绝了职工数量虚报的行为。

2. 加强监管措施。

政府加强了对公车使用的监管力度,出台了相关法规和细则,加强了公车资产管理,从而遏制了不必要的开支。

3. 加大惩处力度。

政府注重通过处罚来惩治吃空饷行为,严肃查处吃空饷、浪费等不正之风,对于涉嫌吃空饷行为的公职人员,有明确的追责和惩戒措施。

4. 完善行政公示制度。

政府加强了行政公示制度的建设,公开了政府财政的总体情况和资金分配情况,增加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吃空饷的发生。

三、集中治理“吃空饷”问题的效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吃空饷”问题,为政府管理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 确实降低了吃空饷的发生率。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积极合作下,各种吃空饷行为的发生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2. 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通过加强制度规范、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政府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民生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改善。

3. 职业素质的提高。

多地发力整治“吃空饷”

多地发力整治“吃空饷”

34反腐进行时ANTI-CORRUPTION制图:多地发力整治 “吃空饷”近日,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一条信息引起关注。

这条信息称,2018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环境卫生管理站原站长、党支部书记胡国万受到留党察看两年处分,责令退赔违纪所得,并被免去职务。

而其被处分的原因是:老婆不上班却能拿薪水。

近年来,关于干部“吃空饷”的新闻屡有曝光,尤其是个别干部家属长期吃空饷的现象,不仅败坏廉政风气,也体现出干部家风的消极一面。

今天,我们就了解下“吃空饷”这件事。

“吃空饷”的七种情形近年来,多省市地区出台相应举措整治公职人员“吃空饷”。

2017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印发《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并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七大类型。

2017年8月,福建省出台《关于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的通知》,要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执行组织人事政策,加强对人员“进、管、出”环节的综合管理,严格人员日常管理、工资发放管理、离岗人员管理,加强部门联动,严格监督管理。

近日,湖南省岳阳市纪委印发《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方案》,对“吃空饷”“零容忍”,向“吃空饷”顽疾“开刀”。

(综合整理自人民论坛网、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反腐前沿等)“吃空饷”就像蛀虫,看起来数量不多,加起来却是大窟窿。

“吃空饷”不仅侵害正常的人事、财经管理秩序,有违公平公正,而且降低了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让政府形象蒙羞。

“吃空饷”背后折射的是有权任性问题。

究其原因,归为一个“利”字,为了利而滥用公权力,弄虚作假,但是在“逐利”和“滥权”的背后,制度疏漏,财务、编制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也让不法分子“钻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

严刹“吃空饷”行为,一方面要强化纪律问责和法律追责,对“吃空饷”者和纵容者予以严惩,提高其违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修补制度漏洞,扎紧制度之笼,真正把权力关进去,才能在党员干部心中形成威慑力,从而约束党员干部言行,防止有权任性行为的发生。

2023年“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2023年“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2023年“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吃空饷”现象在我国公共部门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工作效率,损害了公民的利益,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为此,制定并落实“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于切实整治该问题、建设廉洁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原则(一)目标:全面清理“吃空饷”现象,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维护公民权益,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原则:1. 依法依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2. 真实合规:确保进行“吃空饷”核查的对象真实、全面、合规。

3. 敢于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敢于依法依规查处“吃空饷”问题。

4. 公正公平:核查、处理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平、客观公正原则,不搞清除异己、打击报复。

三、主要任务(一)建立清查制度1. 制定“吃空饷”真假核查结果评估准则,确保核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 建立假核查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并确保举报人权益得到保护。

3. 成立“吃空饷”核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分工责任。

(二)开展清查工作1. 对公共部门人员进行登记核查,确保公开、公正、公平。

2. 对涉及的公共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上岗时间等进行全面核查。

3. 加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公共部门的监督,确保各项核查工作各项政策得到执行。

(三)查处违规人员1. 对查出“吃空饷”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包括停职、降级、解聘等。

2. 对职务违法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加强宣传教育1. 加大对“吃空饷”问题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该问题的知晓度和敏感性。

2. 加强对公务员廉洁从政的教育培训,提高公务员的廉洁意识和法律素养。

3. 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推动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地实施。

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推进“吃空饷”治理工作。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中的不足,提高治理的依法性。

清理整治吃空饷工作情况汇报

清理整治吃空饷工作情况汇报

清理整治吃空饷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部门自2021年以来,制定了吃空饷清理整治工作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现对清理整治的情况作如下汇报:一、问题的原因分析吃空饷的问题,是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因故不到工作岗位而收取工资或补贴的行为。

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不仅影响单位的形象,也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我部门发现,吃空饷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不严。

有些单位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例如,有些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考勤制度,一些领导干部没有严格履行打卡记录,长时间不到岗,造成工资浪费和效率低下。

2.制度漏洞。

有些单位的考勤制度设计得不够完善,存在漏洞。

“八小时制”不健全,也没有严格的考勤管理规定,工作时间不明确,工作内容模糊,难以管控。

3.缺少监管。

有些单位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容易从管理空隙中漏掉人。

一些员工会利用这些机会来进行吃空饷,轻则旷工,重则虚构工作。

4.个体行为问题。

还有一些员工本身存在不良行为素质问题。

有些人良心不被吓住,无视法纪规章,为了不上班而投机行事。

5.管理理念滞后、考勤手段老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1.加强制度建设。

我们制定了对吃空饷行为的处罚规定,完善了考勤制度和管理规定,建设了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考勤手段,比如人脸识别、考勤机、手机定位等。

2. 多渠道考勤。

我们借鉴试点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实行“多渠道考勤”,包括电子考勤、人工考勤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考勤管理。

3.严格管理监督。

我们构建了完善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强化了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吃空饷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并作出有力的惩处,确保考勤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的有序推进。

4. 建立正向激励。

我们通过设置优秀员工评选、加薪等激励或奖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意识,从而达到清理整治吃空饷行为的目的。

三、实施效果评估自2021年以来,我们已经对全体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了清理整治,尽管整个过程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总体来说,实施效果是显著的,反映如下:1. 清理效果: 全部人员清理完毕,共清理整顿吃空饷人员130人,其中第二次排查复查清理整顿93人。

论“吃空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论“吃空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论“吃空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作者:杨勇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从机关公务员队伍到中学、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吃空饷”等钻法律空子和制度漏洞的现象屡屡被曝光,禁而不绝,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吃空饷”看似小事,实则危害重大,是财政与编制的肿瘤,助涨腐败风气,有损政府公信力。

“吃空饷”问题唯有从财政和编制透明化、监督检举机制、问责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入手,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方能标本兼治。

【关键词】吃空饷;透明;检举;问责公务员队伍腐败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部分领导干部骄奢腐败、挪用公款、收受贿赂,不仅社会和法理难容,就连其自己也害怕见光,害怕被曝光。

也有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利用体制机制漏洞长期侵吞国家财政资产,更有甚者认为自己白吃点国家的“皇粮”根本算不上是腐败。

近几年来,“吃空饷”成了一个常见的舆论焦点,各种媒体屡屡曝光评论,各种“剧情”频繁出炉,各种“吃法”层出不穷,而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我们认为,“吃空饷”是指在国家财政所供给与支持的单位中,通过占用机构编制,套取国家财政工资津补贴的腐败行为。

其形式多种多样,但多表现为“占编不在岗,拿薪不上班”的情况,非法占用财政编制,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流失,侵蚀社会积蓄,增加财政负担,也严重影响机构信誉、行政效率和社会公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单位的人事流动和人事工作的创新。

事实上,吃空饷之人往往不是“等闲之辈”,大多数都是领导干部子女,某些人的特权思想仍在作怪,时时觊觎着提拔年轻干部的空子,乘机塞进自己的子女和所谓的“自己人”,依仗着自己的权力地位优势,套取国家财产,有的虽然编制岗位都在,但是从事“第三产业”,赚点额外收入,“只闻其名、不认其人”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单位同事领导有些时候是敢怒不敢言。

一、“吃空饷”现象的原因分析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认为,查处“吃空饷”有两个难点,人员编制不透明性带来的根源性因素和监管程序上存在的漏洞。

“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方案(精选可编辑)

“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方案(精选可编辑)

“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方案姓名:XXX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将“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与省、市开展治理“庸懒散贪”和“不作为、不担当、不干事、不担事”专项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吃空饷”问题治理工作规范化并建立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为确保此次集中治理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区水务局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专项清理工作,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整治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三、治理范围(一)本次集中治理工作的范围为全局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和相关离退休人员。

(二)机关事业单位隐瞒事实、虚报人员编制或实有人数套取财政资金的,属单位“吃空饷”。

(三)有关人员不在岗而违纪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属于个人“吃空饷”,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在机关事业单位挂名并未实际到岗上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2.因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等原因,按照规定应当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3.已办理离退休手续,仍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4.已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包括解聘、辞退、开除、调出等)仍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5.已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失踪,仍由他人继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6.受党纪政纪处分及行政、刑事处罚等,按规定应该停发或降低工资待遇,但仍未停发或按原标准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7.其他违纪违规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

四、治理措施(一)对“吃空饷”的人员,要追缴“吃空饷”资金,追缴资金统一上缴区财政。

对造成“吃空饷”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

(二)对“吃空饷”人员,要依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

如何看待本单位吃空饷现象的认识

如何看待本单位吃空饷现象的认识

如何看待本单位吃空饷现象的认识在当今社会,吃空饷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吃空饷,顾名思义,就是领取工资但不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或者干脆不去工作而领取工资。

这种现象在一些单位中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工作效率和组织形象。

那么,如何看待本单位吃空饷现象,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吃空饷现象的危害。

吃空饷不仅仅是对组织的财产造成浪费,更是对工作秩序和道德风气的破坏。

在一个单位中,如果有人吃空饷,那么其他员工的工作量会增加,工作效率会降低,甚至会导致整个团队的士气低落。

此外,吃空饷现象容易滋生腐败和不良风气,给整个组织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吃空饷现象产生的原因。

吃空饷现象往往与管理不严、工作环境不良、员工素质低下等因素有关。

在一些单位中,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够,监督不力,导致了吃空饷现象的存在。

此外,一些员工可能觉得工作环境压力大,工作内容无趣,缺乏对工作的激情和责任感,从而选择吃空饷。

因此,要解决吃空饷问题,就需要从管理制度、工作环境和员工教育等方面入手,找出问题根源并加以解决。

再次,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解决吃空饷现象。

首先,管理层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吃空饷问题。

其次,要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吃空饷现象的发生,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整体形象。

总之,吃空饷现象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不能被其所困扰,而是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改善环境、提高员工素质,才能有效避免吃空饷现象的发生,提高单位的整体绩效和形象。

希望各单位都能认真对待吃空饷问题,共同营造一个诚信、高效的工作环墶。

根治“吃空饷”顽疾须加大问责追责力度

根治“吃空饷”顽疾须加大问责追责力度

廉政建设工作 范畴 ,并强调 对 “ 吃空饷 ”
问题保持 “ 零容忍” 。 ( 1 0月 1 3 E l 《 北 是 “ 吃空饷 ” 屡禁不绝的一个重 要原因 、 京青年报 》 )
要 根治 “ 吃空饷 ”顽疾 ,就必 须加 滥 用职权 行为 给予行 政处 分,情节 严重
“ 吃 空饷 ”又称吃 空额 ,是 指不上 大 问责追 责力度 。 “ 吃空饷 ”在 一些地
失察失 职 的,也必须 承担 相应 责任 ,从 而在备个环节堵死 “ 吃空饷 ” 的“ 后路”。
总之 ,沉疴 需猛 药 , . 治 乱用 重 典, 没有强 有力 的制度 推进 ,没 有严 苛的 问 责制 度,就难 以取 得对 空饷 “ 不敢 吃、 不能 吃、不想 吃 ”的治理 效果 。只有加 大 问责追 责力度 ,让所有 与 “ 吃空饷 ”
的,要按 照滥用 职权 罪论处 。三是 监管
者的 责任 。如 人事 、财务 、监 察等 部 门
班但 工资照 领、福利 照拿 。其本 质是 利 方 早 已是 “ 公开 的秘 密 ”,每 一个 “ 吃 用公 共权力 满足私 欲,是揩 国家 的油。 空 饷 ”者 的背后都 有着这 样那样 的背景
力度不 足 、违 法成 本过低 ,恰 恰是 造成 “ 吃 空饷 ”问题泛滥 的重 要原 因。实 际
《 关于进一步做好机关事业单位防治“ 吃 位防治 “ 吃空饷 ” 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 ,
空饷 ”加 强长效 管理工作 的通知 》。通 强 调要 严格界 定 “ 吃 空饷 ”情 形 ,严格
知 指 出 ,为 从 源 头 上 、 机 制 上 防 治 “ 吃
责任追究 。 这样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 大,
空饷 ’案 件追究 刑事 责任 的相 关 司法解

多地频现干部“吃空饷”现象 被指违规成本过低

多地频现干部“吃空饷”现象 被指违规成本过低

多地频现干部“吃空饷”现象被指违规成本过低多地频现干部“吃空饷”现象被指违规成本过低2014年04月06日新华网既要让“吃空饷”者“吃不了”,还应追究单位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并把行政问责上升至法律层面“光拿钱不做事”对许多人来说,简直无异于天方夜谭。

然而,这种不劳而获的事情,却真实地存在于一些党政及事业单位中。

“2013年河南省治理‘吃空饷’,省直机关清理87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63.8万元;省辖市清理22280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11843万元。

”1月27日上午,河南省纪委、省监察厅、省预防腐败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上述信息。

多年来,“吃空饷”现象一直为社会所诟病,这源于其不但极大地浪费了财政资金,而且严重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原则。

“在‘吃空饷’这种顽疾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利益黑幕,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在人事、财务等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鲁照旺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治理‘吃空饷’,既要让‘吃空饷’者‘吃不了’,还应追究单位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并把行政问责上升至法律层面。

”鲁照旺说。

清理风暴不断最近几年,长期不上班、不在岗却依然领工资、享福利的“吃空饷”现象,总能在网上引起舆论一波又一波的热议。

2014年1月3日,陕西省渭南市委全会通报说,大荔县副县长任教训在其他县任副县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在上学的儿子办理了工资关系,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累计领取财政资金4.5万余元。

事件最终处理结果是,违规领取的工资全额上缴,任教训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山西省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之女王烨,2011年7月从山西中医学院本科毕业、当年10月第一次到省疾控中心上班,却从5年前入读大学时,就每月领取由财政全额拨付的基础薪、生活补贴及住房公积金等,5年的学费亦由省疾控中心承担。

王烨被指连续五年“吃空饷”累计十余万元。

2012年1月15日,山西省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免去杨存虎静乐县委书记职务。

机关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方案

机关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方案

机关单位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办公室的角落,我的大脑开始飞速旋转,回忆起过去十年方案写作的点点滴滴。

关于机关单位吃空饷问题,这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但也是时候来一场彻底的治理了。

一、问题背景近年来,我国机关单位吃空饷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吃空饷,顾名思义,就是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领取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的同时,长期不上班、不履行职责。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国家财政资金,还导致机关单位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滋生腐败。

二、治理目标1.清理机关单位吃空饷人员,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合理使用。

2.规范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防止吃空饷现象反弹。

三、治理措施1.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治理工作。

2.对机关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吃空饷人员底数。

通过查阅人事档案、工资发放表、考勤记录等资料,发现线索,锁定目标。

3.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治理。

对举报属实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4.对吃空饷人员进行分类处理。

对于情节轻微的,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对于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开除公职,追究刑事责任。

5.加强机关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考勤等制度。

对长期请假、旷工的人员,严肃处理。

6.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定期对机关单位进行检查,防止吃空饷现象反弹。

7.强化责任追究,对治理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严肃问责。

四、工作步骤1.启动阶段: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治理方案。

2.排查阶段:对机关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吃空饷人员底数。

3.处理阶段:对吃空饷人员进行分类处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规范阶段:加强机关单位内部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五、预期效果治理机关单位吃空饷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打造一个廉洁、高效、务实的机关单位队伍而努力!注意事项:1.治理过程中要确保公正公平,避免误伤无辜员工,要细致核查每一份资料,确保处理决定有据可依。

论“吃空饷”问题的制度成因

论“吃空饷”问题的制度成因

论“吃空饷”问题的制度成因近年来,“吃空饷”问题逐渐从公众议程跃升至政策议程。

从制度的视角梳理“吃空饷”的因果脉络,市场经济转轨中行政主体的角色冲突、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实名制的政策时滞,以及监管缺位导致的风险成本过低,是造成“吃空饷”问题屡禁不止的主要成因。

标签:吃空饷制度成因“吃空饷”是指财政供给人员或组织,通过各种非法形式占用财政供养编制、套取财政工资津贴,造成财政资金流失的腐败行为。

从制度层面分析“吃空饷”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行政主体的角色冲突:经济体制转轨的逻辑必然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吃空饷”较为罕见。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九十年代以来日趋严重。

在计划经济时代,私人利益无道德和制度的优势可言——私人利益是公共利益的附属品甚至是牺牲品。

但在市场经济的转型中,行政官员由不能有私欲的公仆,逐渐转变成为个体公民和公务人员双重角色的统一体。

这种不可避免的角色冲突,使行政官员在公权力的使用过程中,必然兼顾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双重取向。

若相关制度未及时跟进,那么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就极有可能渗透到公共领域。

部门利益化不过是利益个人化的“同胞兄弟”。

“就政府而言,制度强制力的行使必然要求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提供支持。

”由于办公经费按‘人头’拨付,人不在单位上班,每月的办公费照拨不误;另外就是在编不在岗人员的工资并非都落到当事人的袋中,而是被单位挪用。

在大多数地方实行办公经费财政包干的背景下,单位对于外出人员既不设限,也不向上级汇报,不少人就与单位串谋“吃空饷”,利益均沾。

二、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委托代理理论将发生在合同之前的信息不对称称为“逆向选择”,把发生在合同之后的称为“道德风险”。

[3]在财务制度和编务制度的执行当中,必然出现代理方利用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非法套取财政工资和津贴——引发道德风险,由此委托方也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财政、编制政策(包括紧缩部门预算;严格控制编制总量;减少批准挂职、留职、进修、病休等等),从而引起逆向选择。

“吃空饷”人员清退了,然后呢?

“吃空饷”人员清退了,然后呢?

“吃空饷”人员清退了,然后呢?作者:暂无来源:《民生周刊》 2014年第21期数字背后,既缺乏“吃空饷”人员的具体信息,也没有开列相应的惩治问责举措。

则这样的信息披露,显然远远不够,公众看上去,依然是雾里看花。

作者胡印斌(媒体评论员)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吃空饷”的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截至9月25日,全国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为162629人,河北、四川、河南清理人数位居前三。

尽管仍有省份还没有统计出具体的“吃空饷”人数,尽管已经清理清退“吃空饷”的省份未必彻底,16万多人的数目已经足以使人触目惊心。

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居然能够长期虚支冒领公共财政资金,可见一些地方公权力的失控到了何等程度!若非此番中央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这些“吃空饷”的人员是不是还会继续潜伏下去?“ 吃空饷” 很难核查吗?显然不是。

且不说一个单位、机构内部每年都会有例行的定编定岗,人员核定,相关员工在不在岗,并非什么高深的机密,即以民众持续不断的举报而言,有关部门也完全能够从中获得线索,顺藤摸瓜,摸排出“吃空饷”人员。

可见,不是“吃空饷”的人行迹多么隐秘,而是有关部门、部分官员压根儿就熟视无睹。

当然,一些地方、单位“吃空饷”现象频发,往往也与大大小小的官员自身涉事有关。

据媒体报道,颇有一些单位的“一把手”,或者领导班子成员将自家亲属安排“吃空饷”,这样,自己查自己,显然不可能查出什么结果。

比如,黑龙江依兰县交通局原局长郭建立2011年就违规将其女儿郭培桐录用为交通局事业编制干部,一直未上班却工资照发。

明明不难核查却屡禁不止,甚至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官场通病,根源仍在于缺乏问责,或者即便有问责,也过于轻飘。

全国30个省份目前已经清理清退162629名“吃空饷”人员,但是,然后呢?如果只是止于这样一个笼统含糊的数字,数字背后,既缺乏“吃空饷”人员的具体信息,也没有开列相应的惩治问责举措。

浅析“吃空饷”现象的起因及对策建议

浅析“吃空饷”现象的起因及对策建议

浅析“吃空饷”现象的起因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公众监督意识的增强,“吃空饷”现象被不断爆出。

“吃空饷”这一问题在全国大面积存在,原因很多,严重侵蚀公共财政,制约公务员队伍建设,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吃空饷”问题事关编制、财政、考核、问责等多个环节,涉及人事、民政、审计、劳动保障等多个部门,。

对症下药,防治“吃空饷”须从人事管理、责任机制、监管机制以及道德约束共四个方面寻求有效的对策组合。

关键词:吃空饷;编制;财政;对策正文:2005年8月,四川省南充全市清理出2323名“吃空饷”;2006年,甘肃省发现“吃空饷”者908人;2007年,山东省共清理出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2011年,福建龙岩出现的“最牛公务员”事件,9年没有在单位上过一天班工资却照发,被称为“吃空饷”的“杰出代表”。

2012年1月,山西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之女王烨,被指连续5年“吃空饷”累计10余万元;山西吃空饷15年女县长。

“吃空饷”在我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吃空饷”已经不是一个小范围的问题,它在全国大面积存在。

一、对“吃空饷”现象原因的分析(一)人事任职历史遗留问题在过去年代,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正处于逐步发展之中,急需能够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于是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人才录用的政策,如推荐、参军转业等。

基于这种方式人编的人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业务素质,则会导致个人的行政效率或者办事效率大幅度下降,严重者还会危及国家集体利益。

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那些经过录用程序被录用,而如今又不存在开除事由的人,国家只能将其固定在某个职位上,久而久之,虚设的职位越来越多。

换言之,它也是一种变相的“吃空饷”。

‘吃空饷”现象一般会让人联想到我国目前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存在缺陷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此问题与人事任职历史遗留问题息息相关。

过去,子女可以接替父母的工作,或者能通过推荐去上任。

在那样的时期,国家没有条件挑选人才,这些条件可以是政治上、经济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空饷现象泛滥清理风暴不断或因违规成本过低
2014年04月05日 18:14 《瞭望新闻周刊》我有话说(439人参与)收藏本文
既要让“吃空饷”者“吃不了”,还应追究单位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并把行政问责上升至法律层面。

“光拿钱不做事”对许多人来说,简直无异于天方夜谭。

然而,这种不劳而获的事情,却真实地存在于一些党政及事业单位中。

“2013年河南省治理‘吃空饷’,省直机关清理87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63.8万元;省辖市清理22280人,查纠违纪违规资金11843万元。

”1月27日上午,河南省纪委、省监察厅、省预防腐败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上述信息。

多年来,“吃空饷”现象一直为社会所诟病,这源于其不但极大地浪费了财政资金,而且严重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原则。

“在‘吃空饷’这种顽疾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利益黑幕,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在人事、财务等监督管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鲁照旺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治理‘吃空饷’,既要让‘吃空饷’者‘吃不了’,还应追究单位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并把行政问责上升至法律层面。

”鲁照旺说。

清理风暴不断
最近几年,长期不上班、不在岗却依然领工资、享福利的“吃空饷”现象,总能在网上引起舆论一波又一波的热议。

2014年1月3日,陕西省渭南市委全会通报说,大荔县副县长任教训在其他县任副县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在上学的儿子办理了工资关系,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累计领取财政资金4.5万余元。

事件最终处理结果是,违规领取的工资全额上缴,任教训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山西省静乐县委书记杨存虎之女王烨,2011年7月从山西中医学院本科毕业、当年10月第一次到省疾控中心上班,却从5年前入读大学时,就每月领取由财政全额拨付的基础薪、生活补贴及住房公积金等,5年的学费亦由省疾控中心承担。

王烨被指连续五年“吃空饷”累计十余万元。

2012年1月15日,山西省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免去杨存虎静乐县委书记职务。

早在2005年,中编办就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

2006年3月,当时的人事部也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

但从各项整治措施取得的效果来看,总体并不尽如人意,“吃空饷”犹如割韭菜,割了一茬又很快冒出一茬。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河南、河北、安徽、广西、广东等省区再掀清理风暴,并交出了一份份“成绩单”——
河北省清理“吃空饷”2.76万人,涉及金额1.3亿元;安徽省清理“吃空饷”,查处相关问题642个,清退人员24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48人;湖南省清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4262名,等等。

基层较为突显
从以往披露情况来看,“吃空饷”现象尤其在一些基层县、乡镇一级较突显,且呈现人数多、范围广的特征。

本刊记者经过归纳发现,“吃空饷”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冒名饷”。

一些本不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冒用他人名义领取财政工资;
二是“旷工饷”。

长期不上班,仍足额领取工资;
三是“病假饷”。

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仍领取足额工资;
四是“多头饷”。

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一人领取双份工资;
五是“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

一些受到党纪政纪处理的人没有相应地降低其工资,或受到司法处理的人仍领取原工资;
六是“死人饷”。

已亡故多年,仍由家属继续领取工资或离退休费和补助,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中,“吃空饷”者多数是属于有背景、有门路、有关系的人,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清理的难度。

“作为一种屡禁不止的违法行为,‘吃空饷’危害性不可低估,从大的方面来讲,不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损害了社会公平,而且还严重侵蚀了公共财政资源,损害了政府形象。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从单位管理的角度来看,‘吃空饷’危及到单位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工作绩效。

”胡仙芝认为,“‘吃空饷’者占着编制、占着位子,但又不干事。

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有的人一天忙到黑,工资不见得多,而‘吃空饷’者一年不见人影,工资还不少领,这种不平等,不仅于法不容,也于情不合、于理不通,往往会对在职的同事和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


在鲁照旺看来,“吃空饷”浪费了财政资金。

“‘吃空饷’者长期不上班却领着工资,单位没人上班不得不再招临时工,相当于一个岗位要出双份工资。

这虚耗了国家财政资源,也间接侵害了纳税人的权益。


违法成本过低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吃空饷”之所以屡禁不绝,权力监管失范、人事编制不透明、违规成本过低是主要原因。

“目前查处‘吃空饷’,主要靠单位自查自纠和群众举报,群众监督有其身份的局限性,而单位自纠相当于自揭伤疤,阻力大于动力,必然会出现虚报或隐瞒。

而且在一些地方,被查单位、被查个人形成利益共同体。

即使上级想查处,也会遭到暗中抵制,以致无从下手。

”胡仙芝说。

在胡仙芝看来,“吃空饷”现象之所以普遍,与人员编制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督有关。

“一个单位的编制人数、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出勤状况往往只有单位领导和人事部门掌握,其他人员并不太了解。

由于不公开、不透明,加上缺乏制度保障,使得群众的监督无法进行。


“在一些单位里,即使有人知道有人‘吃空饷’,但由于当事人普遍有背景、有来头,而知情者怕举报影响自己前程,也就选择不吭声。

”胡仙芝说,“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干部就是吃空饷的直接受益者,班子成员利益均沾,因此也往往心照不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多位受访专家还认为,除监督严重缺失外,惩处力度不足、违法成本过低也是“吃空饷”泛滥的重要原因。

“从以往情况看,即使查出了问题,对提供‘吃空饷’者的惩处,也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仅是免职、警告、开除党籍等处罚。

违法成本过低,必然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在诱惑面前敢于铤而走险,难以消除其‘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势必陷入‘越是治理越是泛滥’的恶性循环怪圈。

”鲁照旺说,“同时对‘吃空饷’者的处理,也往往是退款了事。


“最近比较常见的一种‘吃空饷’是,有的领导干部滥用手中权力,提前安排还在读书的子女占用单位编制或长期不上班,仍足额领取工资。

”鲁照旺说,“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为子女造工资单领钱属于骗取公共财物,是严重的以权谋私。


用法治堵“漏洞”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治理“吃空饷”,关键还在于“对症下药”,完善编制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从根子上铲除其产生的土壤。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上官酒瑞认为,公共部门的编制规划、编制使用,以及员工的录用、升迁、离岗离职等情况,都有必要向社会公开,甚至可考虑逐步推行编制实名制,实现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只有将‘吃空饷’事件公之于众,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吃空饷’者也才能得应有惩处。

”上官酒瑞说。

“治理‘吃空饷’的前提是‘晒编制’、晒‘考勤’。

只有编制、岗位、人事信息公开、透明,才能便于公众监督。

”胡仙芝解释道,“公众身为纳税人,对‘吃空饷’行为有着天然的利益痛感,他们是最具监督主动性的群体。

关键和难点是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如果信息对称了,群众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


“治理‘吃空饷’问题的关键,是要对权力进行严格的约束和有效的监督。

”胡仙芝说,“一方面,行政领导机关要增强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有效管理,从严管理,杜绝人浮于事,消除‘吃空饷’的寄生土壤;另一方面,审计、纪检监察及司法机关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审查力度,通过对财政的管理和控制,彻底地解决公务员人数不当扩张等问题。


在鲁照旺看来,明知或有意“吃空饷”的本质,并非简单的违反政纪,而是甚至涉嫌到贪污或诈骗的行为。

要遏制“吃空饷”,不能靠运动式的清理和整顿,而要有日常的强有力的监管和法律责任追究到位,才能有效杜绝此类现象发生。

“根据《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鲁照旺说,治理“吃空饷”,按贪污罪论处不存在法律障碍。

“同样,‘吃空饷’以诈骗罪定罪也不为过。

”鲁照旺认为,“吃空饷”完全符合《刑法》第266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的“要件”。

“要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动真格’,把行政问责上升至法律层面。

”鲁照旺认为,应依法追究“吃空饷”者和“发空饷”的单位及主管领导的法律责任。

特别对那些利用权力为亲属、熟人等提供“吃空饷”机会的领导干部,更要严厉惩治,以起“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

“在有些单位,即使不存在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但由于领导干部不作为造成‘吃空饷’现象,也要启动行政问责制度进行严肃处理,从根本上铲除‘吃空饷’的社会环境。

”鲁照旺最后说。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