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人工智能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和县人工智能项目
投资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太和县人工智能项目说明
在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方面,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超900家,
达到922家,其中2016年新成立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顶峰,为192家,2017年新成立企业数量为84家。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
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
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该人工智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0419.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990.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69%;流动资金2428.70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3.31%。

达产年营业收入22963.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554.16万元,税金及
附加215.86万元,利润总额5408.84万元,利税总额6370.75万元,税后
净利润4056.6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314.1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91%,投资利税率61.14%,投资回报率38.93%,全部投资回收期4.07年,提供就业职位314个。

本文件内容所承托的权益全部为项目承办单位所有,本文件仅提供给
项目承办单位并按项目承办单位的意愿提供给有关审查机构为投资项目的
审批和建设而使用,持有人对文件中的技术信息、商务信息等应做出保密
性承诺,未经项目承办单位书面允诺和许可,不得复制、披露或提供给第
三方,对发现非合法持有本文件者,项目承办单位有权保留追偿的权利。

......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总论、项目建设背景、产业调研分析、投资方案、选址分析、土建方案说明、工艺概述、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项目职业保护、投资风险分析、项目节能评估、项目实施方案、投资方案、经济效益
可行性、总结评价等。

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术人才,
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跨界人才不充足,限制了产业发展以及与
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MACRO 泓域咨询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太和县人工智能项目
初步形成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市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肥市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优势突出,拥有科大讯飞、巨一
自动化、华米科技、朗坤物联网等行业领军企业。

芜湖市形成了涵盖关键
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埃夫特智能装备生产
的自主品牌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马鞍山市是安徽省特种
机器人产业集聚地。

蚌埠、铜陵、宣城、安庆、阜阳等市初步集聚一批人
工智能及机器人零部件相关企业。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
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
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生产力进步。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培育安徽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
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快建
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选址
某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太和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古名鹿上、邢丘、廪丘。

位于安徽省
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南端,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

总面积1822平方
千米。

太和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粮食生
产先进县、中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医药集散中心、中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桔梗生产加工基地。

截至2018年,太和县辖31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户籍人口177.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27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5.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7.9:47:35.1,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5358元。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31582.45平方米(折合约47.3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9.39%,建筑容积率1.0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0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8.76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31582.4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8756.82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33793.2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1402.28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693.19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3台(套),设备购置费2945.59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424079.59千瓦时,折合52.12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9979.54立方米,折合0.85吨标准煤。

3、“太和县人工智能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424079.59千瓦时,年总用水量9979.54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2.97吨标准煤/年。

达产年综合节能量19.59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7.13%,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符合某某高新技术产
业示范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
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
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0419.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990.79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6.69%;流动资金2428.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31%。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2963.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554.16万元,税金及附加215.86万元,利润总额5408.84万元,利税总额6370.75万元,税后净利润4056.6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314.1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91%,投资利税率61.14%,投资回报率38.93%,全部投资回收期4.07年,提供就业职位314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项目建设单位要制定严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详细编制周、月施工作业计划,以施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参与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

项目承办单位一定要做好后勤供应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不误前方施工。

二、报告说明
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及某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人工智能设备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人工智能设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科技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太和县人工智能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314个,达产年纳税总额2314.12万元,可以促进某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1.91%,投资利税率61.14%,全部投资回报率38.93%,全部投资回收期4.07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07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过河拆桥式的策略性利用。

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没有变”的判断:“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同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写入党章和宪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不会变的,也
是不能变的。

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一、人工智能设备项目背景分析
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广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以加快
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
力为主攻方向,坚持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
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着力实施一批
应用示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全力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将安徽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智慧产业新高地,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速“先导车”,为发展智慧经济、构建智
慧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支撑。

<p>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在优势前沿领域探索布局、长期支持,力
争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若干项重大突破,增强人工智能
重点方向的原始创新能力,巩固先发优势,实现高端发展。

<p>根据安徽省
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不同阶段和特点,统筹布局
政策、项目、基地和人才体系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优势学科、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

<p>突出企业在开展集
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骨干企业在技
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专业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人工智
能科技成果商业化开发和应用。

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更好发挥政府在
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数据开放、安全防范、市场监管、环境
营造、伦理法规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p>以“人工智能+”行动为抓手,促进人工智能在传统优势产业、社会管理、城乡融合、民生建设中的深度
应用,实施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围绕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新技术、
新业态、新领域,拓展壮大产业规模,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p>到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进步明显,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集
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p>到2025年,重点前沿理论和
应用技术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确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队。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p>
到2030年,形成技术实力领先、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应用引领、软硬发展
均衡的产业体系,构建企业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
套服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
行区和战略高地。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
到1万亿元。

<p>坚持立足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突出主
导产业,打造特色集群,着力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形
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p>做强“一核”。

以中国
(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
业发展核心区,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智能软硬件研制(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智能终端、机器视觉系统等)、开放平台构建以及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p>立足“两地”。

依托芜湖和马
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
业集聚区。

立足两地工业基础,实施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改造,形成特色鲜
明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并向其他智能装备产业
延伸。

<p>面向“多点”。

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
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智能农业、智能家电、智
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大范围应用落地。

二、人工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广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以加快
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
力为主攻方向,坚持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
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平台,着力实施一批
应用示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全力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将安徽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智慧产业新高地,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高速“先导车”,为发展智慧经济、构建智
慧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支撑。

<p>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在优势前沿领域探索布局、长期支持,力
争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若干项重大突破,增强人工智能
重点方向的原始创新能力,巩固先发优势,实现高端发展。

<p>根据安徽省
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不同阶段和特点,统筹布局
政策、项目、基地和人才体系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优势学科、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

<p>突出企业在开展集
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中的主体作用,发挥骨干企业在技
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专业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人工智
能科技成果商业化开发和应用。

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更好发挥政府在
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资源整合、数据开放、安全防范、市场监管、环境
营造、伦理法规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p>以“人工智能+”行动为抓手,促进人工智能在传统优势产业、社会管理、城乡融合、民生建设中的深度
应用,实施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围绕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新技术、
新业态、新领域,拓展壮大产业规模,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p>到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前沿理论和应用技术进步明显,在产品智能、工业智能和服务智能等重点领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集
聚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特色应用。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p>到2025年,重点前沿理论和
应用技术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无人设备、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确立竞争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团队。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

<p>
到2030年,形成技术实力领先、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应用引领、软硬发展
均衡的产业体系,构建企业规模集聚、成果有效转化、品牌效应显著、配
套服务完善、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环境,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先
行区和战略高地。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
到1万亿元。

<p>坚持立足优势、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突出主
导产业,打造特色集群,着力构建“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布局,形
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p>做强“一核”。

以中国
(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
业发展核心区,对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重点开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算法开发、智能语音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传感网研发、智能软硬件研制(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智能终端、机器视觉系统等)、开放平台构建以及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p>立足“两地”。

依托芜湖和马
鞍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智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立足两地工业基础,实施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改造,形成特色鲜明的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并向其他智能装备产业延伸。

<p>面向“多点”。

发挥宿州、淮南、蚌埠等地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优势,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基础器件、智能农业、智能家电、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大范围应用落地。

第三章项目单位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投资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
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
务方案。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
服务方案。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
“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
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公司是强调项目开发、设计和经营服务的科技型企业,严格按照高新
技术企业规范财务制度。

截止2017年底,公司经济状况无不良资产发生,
并严格控制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高资产负债率。

同时,为了创新需要及时
的资金作保证,公司对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制定了相应制度,每季
度审核一次开发经费支出情况,适时平衡各开发项目经费使用,最大限度
地保证开发项目的资金落实。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55.05万元,同比增长
33.80%(3853.39万元)。

其中,主营业业务人工智能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2772.89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3.73%。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337.52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22.10万元,增长率22.91%;实现净利润2503.1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4.50万元,增长率11.32%。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第四章产业调研分析
一、人工智能设备行业分析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
业快速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全新
的产业浪潮。

<p>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
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
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被提出,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取得突破性发展。

2012年以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为人
工智能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突破,令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和商业化发展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

<p>截止至2017
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相较于2016年增长67%。

其中
以生物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最大,占比34.9%,达到82.8亿元。

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415.5亿元,同比增长75%。

预测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
到554亿元左右。

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达到了2364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3.73%。

<p>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
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薄弱,存在“头重脚轻”的结构不均衡
问题,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基不稳。

基层技
术积累薄弱使人工智能核心环节受制于人,阻碍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不利于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p>人工智能概念虽当前火热,但企业
和政府对产业发展理解不透、思考不足,普遍高估并急于兑现人工智能的
近期商业价值。

产业发展氛围略显浮躁,面临同质化、碎片化风险,这些
都可能延长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兑现周期,并加剧产业未来发展的周期性
波动幅度。

<p>人工智能是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
术人才,以及兼顾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跨界人才不充足,限制了产业发
展以及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p>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我国高校人
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人工智能涉及领域宽泛,相
关领域学科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国内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时间较短,学科实力不强。

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人工智能全球大学排名中前50名均位
于欧美地区,我国大学无一上榜。

此外,国内缺乏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
跨界人才,不利于人工智能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推广。

<p>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发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