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开发与实施
农学实践课程创新教学探索
农学实践课程创新教学探索农学实践课程是农学专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去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不高、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等。
如何创新农学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农学实践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农学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实地考察等。
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制作成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项目式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项目式教学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参与到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中,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农学实践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农作物种植方案,包括土壤改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去实施,并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估,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实地考察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农学实践课程中很有必要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农田或农业企业,让学生亲自看到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不同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实地考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和实践操作。
学农社会实践活动计划(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计划开展一次学农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村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农业的认识,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农业科技的发展。
2.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增进城乡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他们的友谊。
三、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为期X天。
四、活动地点XX市XX县XX农业科技示范园五、活动对象参加活动的学生均为我校初二、初三全体学生。
六、活动内容1. 开幕式- 时间:活动第一天上午- 内容:全体学生集合,举行开幕式,介绍活动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2. 农业知识讲座- 时间:活动第一天下午- 内容:邀请农业专家为学生讲解农业基础知识、现代农业科技等。
3. 农田实践- 时间:活动第二天至第三天- 内容:- 观察农田作物生长情况,了解作物种植、管理等知识。
- 参与农作物种植、施肥、浇水等实践活动。
- 学习使用农业机械,体验现代农业技术。
4. 农家生活体验- 时间:活动第四天- 内容:- 参观农村家庭,体验农村生活。
- 学习制作农家菜,体验农家乐。
- 与农村学生交流,了解农村现状。
5. 总结与表彰- 时间:活动第五天上午- 内容:总结活动成果,评选优秀个人和团队,颁发奖品。
七、活动安排1. 前期准备-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人员。
- 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如农具、生活用品等。
-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
- 与农业科技示范园联系,协调活动事宜。
2. 活动实施- 活动期间,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的安全和生活。
- 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农业实践教学的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等。
为了提高农业实践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二、优化实践教学资源1. 增加实践教学场所:学校应积极争取与企业、农村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与农村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研等机会。
2. 提升实践教学设施: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如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实验室设备等。
此外,还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设备运行良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可以搭建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这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三、丰富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校应根据农业专业特点,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丰富实践教学项目: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农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3. 拓展实践教学形式:除了传统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知识讲座、农业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农业知识。
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1.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
指导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强化实践教学考核: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将实践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通过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学农活动实施方案
学农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农田是国家的基础,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农村,农田的面积和农业人口都在不断减少。
为了维护良好的农田环境,增加农田的生产力,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有必要开展学农活动。
二、目标和目的1.目标:增强人们对农田价值的认识,提高农业技能,培养农业人才,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2.目的:培养农业人才,加强农田保护,推动农业现代化。
三、学农活动的内容和形式1.农田观摩考察:组织参观当地优质农田,了解并学习农田的管理经验和种植技术。
2.农业技术培训:开展农田管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
3.农民合作社成立:鼓励农民组成农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共同经营农田,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
4.农田科普宣传:通过宣传册、视频、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农田保护知识,增强大家对农田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学农活动的实施步骤1.筹备阶段(1)成立学农活动组织委员会,确定学农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目标。
(3)策划学农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4)确定学农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必要的物资准备。
2.实施阶段(1)农田观摩考察:组织参观当地的农田示范基地或优质农田,了解当地农田的管理模式、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情况,并邀请农田管理者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2)农业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或农业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包括农田管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并通过实地示范和演练的方式,让参与者亲自操作并掌握相关技能。
(3)农民合作社成立:邀请合作社管理者进行经验分享和指导,帮助农民理解合作社的优势和管理方法,并协助他们完成组织的注册、人员配备和相关手续等。
(4)农田科普宣传:通过制作宣传册、策划展览或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农田保护的知识和重要性,增强大家对农业的认识和关注。
3.总结评估阶段(1)学农活动结束后,组织进行总结评估。
学农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开发与实施
学农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开发与实施学农实践课程多样化开发与实施
随着农业发达程度的不断提高,实践式学习正在成为非常流行的教育形式之一。
学农实践课程是其中一种,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并最终变得对农业更有贡献的能力。
实践式学习的推行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发展规划,了解学生的多样性背景,重
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实践条件、实施方式、课程要求以及非正式教学环境的影响。
这就是学农实践课程多样化开发与实施的重要性。
规划的过程要力求形成完整的实践体系,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经历和需求设计
课程形式、内容和学习方法。
此外,在课程设计中,要结合农业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的实践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实践效率。
实施过程需要坚持学生自主参与,注重小组活动,去实现学习、思考、讨论,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动性,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够给学习者带来良好的效果。
同时,还应尽力发挥实践教学活动在农业生产、劳动力培养以及农业社会环境功能的作用,为社会贡献更多。
学农实践课程多样化开发与实施,不仅可以吸收更大量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够
提高学生理解农业的能力,最终让农业教育更加精彩多彩。
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快速发展,农村学校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尤为重要,这种开发和利用不仅将丰富农村学校的课程体系,更重要的是能够给农村学生带来更多实践技能,有助于他们健康发展。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要深入调研,了解农村学校的社会经济情况,把握农村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方案。
其次,制定联合办学计划,建立内外部多方协作的实践活动课程,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与当地农业及工业技术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与当地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学校发展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此外,要加强学校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要发挥科技成果的作用,把农村特色资源开发成课程内容,把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利用起来,把当地社会经济情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农村学校的课程模式。
此外,要注重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频率,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能力。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促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利用,保障农村学校正确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以上就是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相关内
容,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及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完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为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施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实施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农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与实施做一些讨论。
一、教学目标明确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需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两类任务,一是干预实验,例如育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另一种是农业生产实践,包括农田作业、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等。
在实践教学开始之前,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具体明确教学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名、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
二、教学资源准备实践教学的资料和设备必不可少,合理的资源配置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学习到相关知识和技能。
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包括土壤分析设备、种植设备、农产品加工设备等。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需要提供完整的教学资源,并根据比例统筹安排设备使用时间,避免学生在实践中缺少必要的资源。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如教科书、实验指导书等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授课方法灵活针对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需要采用更加实际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实践结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领悟工具和技术的操作习惯和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在实践教学中自主思考、自主创新。
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自信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团队协作在进行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要加强教师间的协作,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团队合作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和断层,增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农业专家和企业家到校讲座、实地考察,以挖掘学生实践教学的知识潜力。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为了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开发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教材选择、活动设计、评估反馈和师资培养四个方面来阐述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开发。
教材选择是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关键。
教材应该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
习需求相适应,内容要丰富多样,体现农村特色和农业知识。
教材也应该注重实践性和案
例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和实践所学的知识。
活动设计是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
活动设计应该既有一定的理论学习,又要
注重实践操作。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农村企业等,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和农村发
展的实际情况。
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动手能力。
评估反馈是开发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环节。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
测验、实践报告、实践成果展示等。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师资培养是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保障。
要培养一支具备农村实践经验和专业
知识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组织师资培训、与农村学校交流合作等方式来提升师资水平。
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民来给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
能力。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为了丰富学生的农村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农村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这一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扶贫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深刻认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了解乡村文化、自然资源利用等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村社区。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了解农村的生产方式、居住条件、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情况,提高他们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观察、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村开发政策,了解乡村文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其次,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参与到农村的生产活动中来。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实际了解到农村生产的辛苦与奉献,增强他们的农业劳动体验和责任感。
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去体验种地、收割庄稼、喂牛、挑水等各种农活,让他们深刻体验到农业劳动对人力和智力的要求,了解农村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与农村的互动和对农村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农村的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活动中来。
例如,可以考察当地的民俗村落、山水风光等,开展乡村文化知识竞赛、农村乐曲演奏、本地故事讲解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的风土人情,也能让他们加深对乡村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最后,我们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农村扶贫工作中来。
例如,可以在当地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地开展志愿者服务,帮助当地居民解决生活困难,与他们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帮扶意识和农村互动能力。
这种助人为乐的志愿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家庭与农村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综合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活动来开发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这种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乡村的生态、文化、经济等多方面情况,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力,锻炼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让他们的大学生涯更充实、更有意义。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农村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学生参与实际农村生活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本文将介绍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一、课程目标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村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学生参与实际农村生活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培养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农村意识和责任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让学生参与农村实践,了解农村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农村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1.农村生活体验:学生参与农村的日常生活,了解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适应能力。
2.农村科技知识:学生探索农村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了解农村科技的发展动态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
3.农村经济实践:学生参与农村经济活动,了解农村经济的基本运作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实践能力。
4.农村环境保护:学生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实践,了解农村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课程实施方式1.实践活动:选择适合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如农田耕作、果树种植、家禽养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
2.社会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社会调研,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专题讲座:邀请农村专家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农村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法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农村问题。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近年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步,但是在基础教育方面,一些农村学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设备简陋等问题。
因此,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丰富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孕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
一、选题在选题上,可以根据农村学生特点和当地生态环境,结合课程内容,从实际出发,选取实用性和创新性强的课题。
例如:农村实地水稻种植情况调查;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农村花卉种植与营销;农村自然灾害预防措施等。
二、准备课程准备包括,在选题基础上,做好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准备、实践活动准备等。
课程设计:根据选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大纲和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确保教学有章可循。
教学资源准备:包括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实践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场所、器材、材料及师生的安全保障等,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实践活动过程是重点,教师需要合理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实际操作,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总结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结很重要,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并给予相应的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快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从错误中成长,并在下一次实践活动中改善缺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能够帮助农村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水平。
因此,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
农学科教育在中学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农学科教育在中学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近年来,农业领域的发展日趋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农业素养和培养未来的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农学科教育在中学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农学科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学设计是农学科教育的关键。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如田间实验、农作物种植等,让学生亲手参与到农业生产中。
这样的实践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示范基地或农业企业,让他们了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农业技术的应用。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对农业事业的兴趣。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农学科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讲解和记忆为主,学生很难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作物生长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制定作物种植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和观察。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作物的生长规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另外,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
传统上,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但在农学科教育中,教师更应该扮演起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他们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对于一些复杂的农业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并解决问题。
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施农学科教育,学校也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源和环境。
学校可以建设农业实验室、温室、田间试验场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验的场所。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农业示范基地或农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经验。
这样的合作能够将学校教育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平台。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一、引言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发的一门课程。
通过参与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管
理能力等。
本文将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提出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方案。
二、农村学生的特点
1. 知识基础薄弱: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农村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
2. 实践经验缺乏:农村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环境中,其实践经验相对较少。
3. 应试教育占主导:农村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各种农村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
解决能力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的农村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1. 农村科技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农业科
技创新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农村文化传承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村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传承农村优秀文化,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意识。
3. 农村社区服务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社区服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
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 实践课程结合理论课程: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课程,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1. 日常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参与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
评价。
七、结论。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一、农村学生特点和需求农村学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经验少: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接触的社会经验相对较少,见识相对狭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安排一些开阔视野、提高见识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
2. 劳动习惯好:农村学生在家庭中常常参与种田、养殖等劳动活动,培养了他们扎实的劳动习惯和动手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农事体验、手工制作等劳动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与成长。
3. 独立性强:在农村生活的环境中,农村学生往往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人际交往少: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人际交往相对较少。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实践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综合以上农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一门适合农村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 课程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课程内容:(1) 农村生活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农田劳作、农产品加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辛苦与乐趣。
(2) 特色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农村特色的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农村企业、合作社等组织,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并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4) 环境保护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 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教学方法:(1) 实践导向:以实际情境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和建议。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农村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活动,包括农户走访、农村社区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农民素质提升等。
这些活动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社会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田间劳作、农产品加工、农村社区服务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来了解和学习农村生活、生产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农村社会的管理、农村文化的传承等,还可以了解农村生活中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乡村建设等,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培养自己对农村的深厚感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创新设计、实际操作等一系列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这种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十分重要。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课程的质量和实效。
以下是一些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原则:1. 实践性原则。
农村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总结报告
农村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总结报告一、引言农村劳动教育是培养农村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农村劳动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1.需求分析在开发农村劳动教育课程之前,首先需要对农村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
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态度、意愿以及对不同类型劳动的兴趣和需求。
2.课程目标设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
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既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又要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3.课程内容设计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
内容应包括农村常见劳动类型的介绍、基本劳动技能的培养以及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等。
4.教学方法选择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
三、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1.课程实施过程在实施农村劳动教育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
可以选择农忙季节或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劳动实践。
2.学生参与情况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协助,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成果评估针对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活动,应进行成果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对劳动知识的掌握程度、劳动技能的提高情况以及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程度等。
四、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效果与问题1.效果总结通过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勤劳、自主、创新等品质。
2.问题分析在农村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缺乏兴趣,缺乏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劳动实践活动的资源条件受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缺乏对劳动教育的专业指导等。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如何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的素质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农村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就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适应农村青少年的特点农村青少年在性格、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城市青少年有很大不同,他们需要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特点的教育课程。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通过具体的农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田野、工厂、社区等地方,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增强对农村的了解和感受,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农村的热爱和责任感。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安排,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随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农村青少年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经验。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提供更多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 农村生产实践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农业生产实践。
引导学生到农田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施肥、浇水等农作业,或者到果园、养殖场参与果树的修剪、果实的采摘、家畜的饲养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还可以体验到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增强对农村的了解和感受。
2. 农村生活实践农村生活是农村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到农村家庭参与农民的日常生活。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应该围绕着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展开。
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农村居民的实践能力。
农村地区的居民多以农业生产为主,课程可以设置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农作物种植、养殖技术和农业机械操作等实践内容,帮助农村居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课程的开发还可以关注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提升。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可以设置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提升课程,包括农村文化传统、文学、音乐、美术等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程的开发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推广农村居民的网络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互联网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农村居民应该学会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开展工作,可以设置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培养农村居民的网络素养和信息化能力。
课程的开发还应该注重培养农村居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农村地区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来解决。
可以设置一些创新创业的课程,教育农村居民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业就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教育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因此开展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农村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开展的一种以实践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探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案。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项目,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农作物种植实践。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田间地头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农作物种植的技术要点。
2.家畜饲养实践。
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家畜的饲养和管理,让学生了解家畜的饲养要点和饲养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
3.农村生活实践。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生活的各项实践活动,如农村务农、农村手工艺制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4.社区服务实践。
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如为老人送菜、为留守儿童送教辅等,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创新创业实践。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创办小型农产品加工厂、开展乡村旅游业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
在开展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需要事先制定好详细的课程计划,明确课程的内容、实施时间、实施地点等,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农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开发与实施作者:周雍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11期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近几年,沙河口区学农实践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生态化发展,八园八区的建设与完善也给广大师生提供了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参观、学习场所。
与此同时,在课程改革的深入影响下,我们也在探索学农实践课程的多样化发展之路。
如何充分利用基地现有资源条件,开发出更加贴近学农生活、彰显特色教育功能的课程;如何使我们的实践课程走向“特色型”与“内涵式”并举、“实践性”与“探索性”共存的发展道路,这些都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学农课程多样化发展原则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有效拓展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与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我们很关注对学农实践基地的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将是我们探究的对象和学习的“课堂”,我们在循序渐进的研究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理论推动实践、有所思亦能有所为沙河口区学农实践基地作为素质教育的阵地之一,必须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础素质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因此具备三个基本要点: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面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第三,要帮助学生实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在这一理论的引领下,我们积极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理论、深化意识转变、确定行动研究方向。
课程开发以课程资源开发为先导,确立如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
要求学生整体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紧紧围绕两个目标(“学农”和“校本特色”进行整体优化,同时还要兼顾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整体协调。
2.突出特色的原则。
从两个目标出发,突出展现各自特色——学农类课程要立足农村,挖掘农业资源和农村人力资源(当地社区、农业专科人员等),展现“农味儿”教育;校本特色类课程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利用学校资源与教师资源,延伸学校特色教育。
3.以生为本的原则。
课程开发要立足学生的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以及需要和兴趣。
运用相应的方法,施以相应的教育,为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课程保证。
4.主体性原则。
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均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占主体地位。
二、交流触动灵感,有沟通才有新思维秉承这样的理念,我们积极创建沟通平台,大力促进交流互动。
活动期间,我们走进课堂,了解课程开展情况;活动结束后,我们又以座谈会的形式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各个学校的领导与广大师生的参与感受与反馈意见。
结合多方意见,我们认识到:1.实践课程开发必须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始,积极探索实践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深远影响及课业学习的促进作用。
2.实践课程的开发是服务于学生的,那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兴趣点和教育点。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实践课程要立足农村、围绕农业,同时也为学校提供彰显特色的平台。
农村的田野、田间的果树、垄沟里的麦苗和随手抓起的一捧土都是一次实践的机会、一个教育的过程,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资源。
与此同时,开发过程中也必须依托学校的课程资源,将自身打造成校本特色课程的展示平台与交流载体。
4.实践课程的开发过程,还是一次挖掘教师资源的过程。
课程的开发要求创新求变,要求信息更新,这就为教师“拓宽视野、寻求突破、历练能力、提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三、调查带动研究,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我区五年级及初二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学农实践课程设置现状及设想”的调查。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迪:1.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集中在动手操作类课程(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及制作类校本特色课程),说明相较于内容为理论型与讲解型的课程,学生对于实践操作课程的兴趣更加浓厚。
2.旧版教材中的动手实践类课程数量不足以满足学生走进农村的学习需求,这也为课程的改进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3.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不断地提高实践基地的教育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
4.对于实践课程的未来设想,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建议,大多数学生希望开设操作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实践课。
学生们的建议是从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出发,对我们的课程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多方联动合作,有所为亦会有收获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交流互动和总结提高的探索研究思路,使课程开发的内容得到了落实,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系列学农实践课程:1.印刷出版了《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学农实践系列教材》。
本版教材以农业发展、常识介绍、体验田间劳动及同伴合作意义为主线,具体特点如下:第一,“农”味儿为主,深挖资源。
本版课程清晰地展现了“农”味儿十足这一特点。
我们全面依托农村,挖掘农业资源,结合我区学农实践基地的现有种植资源与环境,开发出详解各类蔬菜(例如以白菜、菠菜为代表的绿叶类蔬菜、以番茄为代表的茄果类蔬菜和以玉米为代表的粮食作物等)的播种、灌溉、施肥及管理储藏方法的课程。
而且,我们还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如何在实践课程中贯穿常识介绍,以“信息链接”与“农作物营养价值介绍”作为开篇,意在通过阅读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通过了解迸发实践的动力。
课程内容环环相接,又紧扣农业主题,真正做到根植于土、发展特色、独树一帜,活力长青。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重挖掘人力资源,通过细致筛选,聘用了专业的劳技教师担任“种植篇”与“养殖篇”的执教人员;还在当地雇佣了经验丰富的饲养人员现场演示并指导如何饲养小动物。
无论是课程资源的探索或是人力资源的挖掘,我们都本着“以农村为起源、以农业为原点、以专业为抓手、以实践为途径“的宗旨,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第二,动手实践,真情体验。
实践课程的设计要以“实践”为基本出发点,为突出“实践”功能,我们的课程中详细介绍了每个活动的准备工具、操作步骤、操作时间及注意事项。
例如,“种植篇”的第一节“白菜的种植体验”中就详细介绍了“播种的方法”(浅浇底水法、三水齐苗法和地膜栽培法)、“种植细则”(选择肥沃的粉沙壤土或轻黏壤土进行3~4年轮作等)和“施肥注意”(翻地深16~20厘米,晒15天等)。
详尽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学生逐一动手体验,真正做到学实践、会实践、从实践中学习体会。
第三,近身观察,直观感受。
本版教材在讲解常见家禽家畜的种类及特点的同时,还重点介绍了目前在我们学农实践基地饲养的动物。
例如,“羊的饲养”中介绍的“波尔山羊”及“狗的饲养”中介绍的“藏獒、牧羊犬”等。
突出介绍学农实践基地饲养的动物,目的是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之后能找到一个直观的载体,能走近动物并在观察中加深了解、强化学习。
第四,社科常识,学用相宜。
作为民生之根本,农业生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但是近年来,“餐桌污染”事件逐年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我们的课程作为社会实践的缩影,也义不容辞地将这些社会现象与辨别常识教给了学生。
例如,“养殖篇”的第一节“猪的饲养”中的“小贴士”环节就详细揭示了“瘦肉精”的来源、作用原理与危害后果。
“小贴士”紧扣实践内容,又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拓展了学习内容,又增加了学习功能。
第五,同伴协作,交流无阻。
诸多事例表明,同伴互助是提升学习的有效渠道,更是情感交流、丰富内心体验的良好契机。
因此,我们以情感的交流互动贯穿于每个实践流程之中:“信息导读”可以共同阅读并交流感想;“实践操作”可以互助动手、协作完成;“交流平台”更是畅谈体验,增进了解的好机会。
2.我们通过到校看课、研讨座谈、互动筛选和共挖资源等途径,寻找到了学农实践课程的“新血液”,并在实践中发挥基地的各项地域优势,促使实践课程能够延伸课堂、扎根基地。
(1)融合地域资源,为校本特色课程助力。
本次课程开发,首先注重课程与地域的融合。
我区学农实践基地处于青山绿水环抱之中,林间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基于此,我们与玉华小学合作开发了《石板桥的原理探索与制作》课程,所需一种名为页岩的石料可以在基地的后山采集。
课上,教师带领学生积极研究拱桥的成型原理,先使用硬纸板模拟各种形状的桥,并以砝码检验其承重性,得出“相对来说,拱桥具有较好的承重性”的结论;之后使用石片拼合拱桥,经过几轮反复试验,寻找最佳的拼合角度与高度;最后使用粘合剂完成石板桥的制作。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树叶的探秘》课程,本课利用基地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林间观察、选取、采集,结合理论学习,以及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与描述等一系列过程,研究树叶的脉络分布,进而分辨树叶的种类、树木的生长习性及周期并最终完成观察报告。
上述课程作为第一批的探索课程,初步实现了将实践课程与学农实践基地的资源有效结合的设想,体现了基地物产资源对校本特色课程的支持与保障。
(2)结合学农生活,为校本特色课程添彩。
本次课程开发,还关注校本特色课程与学农生活的有效衔接。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帮厨作为学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一直是学生津津乐道又难以忘怀的,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搭建教育平台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玉华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进行看课研究,我们选取了《美食制作——寿司的花样制作》一课作为探索。
课前,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准备食材,查阅学习“花样寿司的制作方法”;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了鸡蛋细卷、青瓜细卷、黄萝卜细卷及配料品种丰富的加州卷等,学生们还发挥想象力,用寿司做起了花样拼盘。
米饭飘香、花样纷呈的一堂妙趣横生的“寿司花样制作”在学生们的大快朵颐中结束。
学生们不再停留于享受美食,而是真正参与到食材的筹备与制作中,了解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体会“美食来之不易需珍惜”的道理。
这一课程的探索将视野延伸至学农生活中,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而是充分利用基地的食堂等资源,体现了基地生活资源对校本特色课程的支持与保障。
(3)利用环境资源,开展特色环保教育。
本次课程开发也注重结合环境资源开展环保教育。
结合基地环山抱水的地理特点,我们倡导各校开设环保教育课程。
课前,教师选取合适的教育主题(泥石流的形成、沙尘天气的危害、土地荒漠化等)并组织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从理论学习入手,先了解常识,后实践观察,再到田间识别土质情况,辨别土地荒漠化的征兆等。
这一课程的探索,将触角延伸至综合实践课程,体现了基地环境资源对校本特色课程的支持与保障。
五、反思引发创新,有创新才有前进力1.实践课程的学科化研究规划(1)课程目标的设立。
结合课题研究及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计划从三个层面设计课程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操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