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课程48

合集下载

红外光谱培训(课件)

红外光谱培训(课件)

• 固体样品制样
• 固体样品制样由压模进行,压模的构造如 图所示:
• 压模由压杆和压舌组成。夺舌的直径为13mm, 两个压舌的表面光洁度很高,以保证压出的薄 片表面光滑。因此,使用时要注意样品的粒度、 湿度和硬度,以免损伤压舌表面的光洁度。 • 组装压模时,将其中一个压舌光洁面朝上放在 底座上,并装上压片套圈,加入研磨后的样品, 再将另一压舌光洁面朝下压在样品下,轻轻转 动以保证样品面平整,最后顺序放在压片套筒、 弹簧和压杆,通过液压器加压力至10t,保持 3min。
液体池构造如下图所示:
• 液体池是由后框架、垫片、后窗片、间隔片、 前窗片和前框架 7 个部分组成。一般后框架和 前框架由金属材料制成;前窗片和后窗片为氯 化钠、溴化钾等晶体薄片;间隔片常由铝箔和 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起着固定液体样品的 作用,厚度为 0.01~2mm。 • 液体池的装样操作将吸收池倾斜 30°,用注 射器(不带针头)吸取待测的样品,由下孔注 入直到上孔看到样品溢出为止,用聚四氟乙烯 塞子塞住上、下注射孔,用高质量的纸巾擦去 溢出的液体后,便可进行测试。
• 压片法:
• 粉末状样品常采用压片法。将研细的粉末 分散在固体介质中,并用压片器压成透明 的薄片后测定。固体分散介质一般是KBr, 使用时将其充分研细,颗粒直径最好小于 2μm(因为中红外区的波长是从2.5μm开始 的)。本底最好采用相应的分散介质 (KBr)。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 的新一代红外光谱仪,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 扫描速度快,可以在1s内测得多张红外谱图; 二. 光通量大,可以检测透射较低的样品,可以检测气 体、固体、液体、薄膜和金属镀层等不样品; 三. 分辨率高,便于观察气态分子的精细结构;四是测 定光谱范围宽,只要改变光源、分束器和检测器的配 置,就可以得到整个红外区的光谱。 因此红外光谱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高分子化 学、无机化学、化工、催化、石油、材料、生物、医 药、环境等领域。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课件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课件

红外光谱仪的性能指标
波长范围
表示仪器能够测量的红外 光波长范围,常用的波长 范围有近红外、中红外和 远红外。
分辨率
表示仪器能够分辨的最小 波长差,分辨率越高,仪 器性能越好。
信噪比
表示仪器输出信号与噪声 的比值,信噪比越高,仪 器性能越好。
扫描速度
表示仪器完成一次光谱扫 描所需的时间,扫描速度 越快,仪器性能越好。
谱带形状
不同化学键或基团的红外 光谱谱带形状也不同,谱 带形状与分子内部的对称 性和振动模式有关。
02
红外光谱仪器
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
光源
发射一定波长的红外 光,常用光源有碘钨 灯和溴钨灯。
干涉仪
将光源发出的红外光 变成干涉光,常用的 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 涉仪和马赫-曾德尔干 涉仪。
检测器
检测干涉光的强度, 常用的检测器有热电 堆检测器和量子化能 检测器。
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构象 变化。
生物活性物质分析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生过红外光谱研究药物与靶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药物设计 和筛选过程的优化。
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有机污染物分析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检测和鉴定水 体、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污
染物,如农药、石油烃等。
气体分析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大气中的气 体成分,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有 助于监测和评估大气环境质量。
地质样品分析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岩石、矿物 等地质样品,通过分析其成分和结 构,有助于地质学研究和矿产资源 勘探。
04
数据处理系统
对检测器输出的信号 进行处理,计算出光 谱图。

红外培训教材

红外培训教材

捷宝抄表机红外抄表解决方案广州捷宝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2012年12月目录一、红外抄表简单原理二、国产电能表实现红外抄表的基本知识和解决方案三、进口电能表实现红外抄表的基本知识和解决方案四、红外抄表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一、红外抄表简单原理什么叫红外:ﻩ红外一般是指红外线.是红外波段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um至25um之间,光波波长的范围限定在850nm至900nm之内。

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光.但可以用数码相机观察的到.抄表机红外通讯的原理:ﻩ抄表机的远红外通讯是,将电信号转化成光信号进行传输.电信号是由CPU发出来的,然后经过发光二极管发出去,在另一端用红外接收管接收。

这样就完成了红外通讯.那么红外通讯什么要用38k的载频那?由于红外通讯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

75um至25um之间,光波波长的范围限定在850nm至900nm之内。

这样的光很容易受到干扰。

所以要采用38k载频,这样可以保证数据近距离传输的可靠性(通讯距离在4米之内,数据量在200个字节之内,是比较稳定的)。

但我们说我们的抄表机可以远距离达到15米。

这样的效果是抄表机和电能表配合的结果,如果电能表的发射功率够大,通讯距离就更远.但很多电表厂家为了节约后备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不会做的这么远.所以通讯距离主要是由电表来决定的,而不是抄表机。

并且国家标准也规定是在4米这个范围内。

这个图表示的是载频的原理:上面的是没有载频的情况下,低电平表示0,高电平表示1,而下面的图是载频的波形,一个38k的载频表示0(低电平),无38k的载频表示1(高电平).这样可以保证通讯的稳定性,和远距离。

机顶盒工作原理(光电---红外)ﻩ机顶盒的工作原理是把光电转化为带有38k载波的远红外线。

机顶盒里如果不带协议转换,一般是不用作软件的,只是用硬件来实现的转换功能。

在有光的情况下输出高电平表示1,在没有光的情况下输出38k的频率表示0。

光电转232转换电缆的工作原理:光电转成232的原理更加简单,就是有光来的时候设计的电路开通,232端输出高电平,在没有光的时候电路关闭,232端输出低电平.二、国产电能表实现红外抄表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一、红外程序的编写在我们编写的抄表程序中,红外程序只是在手工抄表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通过选择某快捷键,来调用红外抄表函数编程进行抄收数据,所以一般来说红外程序和普通程序是二者合一的,而不是单独分开的。

《红外课程》课件

《红外课程》课件
红外辐射是电磁波的一种 ,其波长在760纳米至1毫 米之间,位于可见光和微 波之间。
红外辐射特性
红外辐射具有与可见光类 似的直线传播、反射、折 射等特性,同时还有其独 特的热效应。
红外辐射来源
自然界的物体都会发射红 外辐射,包括人体,因此 红外探测在军事、医疗、 科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
详细描述
目前,新型的红外材料与器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新型红外探测器、新型红外成像系统、新型 红外通信器件等。这些新型的红外材料与器件将会在性能、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为 红外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红外成像系统的小型化与集成化
总结词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 ,红外成像系统也在不断向小型化、集 成化方向发展,这将为红外技术的应用 带来更多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红外课程》ppt课件
目录
• 红外技术概述 • 红外探测原理 • 红外图像处理 • 红外系统性能评估 • 红外技术应用案例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红外技术概述
红外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红外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波段的电磁波进行信息获取和传输的技术。它具有穿透性强、抗干扰能力强、不易被探 测等特点。
总结词
2. 航空应用
3. 消防应用
4. 医疗应用
5. 科研应用
红外技术广泛应用于军 事、航空、消防、医疗 、科研等领域。
红外技术可用于航空遥 感、气象观测、导航等 方面,提高航空器的安 全性和效率。
红外技术可用于火源探 测、人员搜救等方面, 提高消防工作的安全性 和效率。
红外技术可用于医疗诊 断和治疗,如红外光谱 仪可用于分析人体组织 成分,红外热像仪可用 于检测人体温度分布异 常等。

红外课件

红外课件
不受溶液浓度的影响
cm-1
cm-1
分子间氢键 与溶质物理状态的浓度及溶剂的性质有关
红 外 光 谱 法
不同浓度时的乙醇- 不同浓度时的乙醇-四氯 化碳红外光谱图
乙醇浓度增加 游离 二聚体 多聚体
红 外 光 谱 法
振动的耦合效应
分子内有近似相同频率且位于相邻部位的振动基团彼此相互作用, 分子内有近似相同频率且位于相邻部位的振动基团彼此相互作用, 产生两种以上基团参加的混合振动 振动耦合引起吸收频率偏离基频,一个高频移动,一个低频移动。 振动耦合引起吸收频率偏离基频,一个高频移动,一个低频移动。 例如,酸酐羰基有两个吸收峰是两个羰基振动耦合的结果: 例如,酸酐羰基有两个吸收峰是两个羰基振动耦合的结果:
红 外 光 谱 法
双原子分子振动类似简谐振动
某些化学键的K 某些化学键的
键 K(N/cm) C-C 4.5 C=C 9.6 C≡C 15.6 C-H 5.1 O-H 7.7 N-H 6.4 C=O 12.1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C≡C — > —C =C — > —C - C — ≡ 15 ∼ 17 9.5 ∼ 9.9 4.5 ∼ 5.6 1429 cm-1 2222 cm-1 1667 cm-1
红 外 光 谱 法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优点: 优点 ⒈ 应用广泛 ●除了单原子分子及同核的双原子分子外,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有红外 吸收; ●气、液、固相均适用; ●IR法不仅可以进行物质的结构分析,还可以作定量分析,还可以通过 IR光谱计算化合物的键力常数、键长、键角等物理常数。 ⒉ IR提供的信息量大且具有特征性,被誉为“分子指纹”。 ⒊ 样品用量少,可回收,属非破坏性分析;分析速度快; ⒋ 红外光谱仪构造较简单,配套性附属仪器少,价格也较低,更易普及。 缺点: 缺点 对某些物质不适用:如振动时无偶极矩变化的物质,左右旋光物质的IR 谱相同,不能判别,长链正烷烃类的IR谱相近似等。复杂化合物的光谱 极复杂,难以作出准确的结构判断,往往需与其它方法配合。

红外光谱-全ppt课件

红外光谱-全ppt课件
1905年科伯伦茨发表了128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间的特定联系才被确 认。
到1930年前后,随着量子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红 外光谱的研究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开展,并且测得大量 物质的红外光谱。
1947年第一台实用的双光束自动记录的红外分光光 度计问世。这是一台以棱镜作为色散元件的第一代红外 分光光度计。
较高频率。
C-H弯曲振动:1475-1300 cm-1 ,甲基的对称变形 振动出现在1375 cm-1处 ,对于异丙基和叔丁基,
吸收峰发生分裂。
亚甲基平面摇摆:800-720cm-1对判断-(CH2)n-的碳
链长度有用, n>4 725,
n=3 729-726,
n=2 743-734, n=1 785-770
H
H
H
υ C=C υ =C H
1645cm-1 3017cm-1
1610cm-1 3040cm-1
1565cm-1 3060cm-1
精选课件
21
氢键效应(X-H):
形成氢键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缔合态),使体系 能量下降,基团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其强度增加但峰形 变宽。
如: 羧酸 RCOOH (RCOOH)2
(5)所需样品用量少,且可以回收。红外光谱分析一次 用样量约1~5mg,有时甚至可以只用几十微克。
精选课件
5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化学键的振动与频率:
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可按谐振子处理。
m1
m2
用虎克定律来表示振动频率、原子质量和键力常数之间的关系:
υ= 1 2
若用波数取代振动频率,则有下式:
μ为折合原子量
μ=
M1M2 M1 M2

红外遥控实验课程设计

红外遥控实验课程设计

红外遥控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了解红外遥控信号的发送与接收过程;2. 使学生掌握红外遥控器的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红外遥控器进行信号发送与接收;2. 培养学生运用红外传感器设计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红外遥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红外遥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验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未知领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红外遥控基本原理:介绍红外遥控信号的发送与接收过程,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红外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光的应用”。

2. 红外遥控器功能与应用:分析红外遥控器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如电视、空调等,了解红外遥控器的功能及操作方法。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生活中的光”。

3. 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介绍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光传感器”。

4. 实践操作:设计红外遥控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红外遥控信号的发送与接收过程,运用红外传感器设计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红外发射

课程设计红外发射

课程设计红外发射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外发射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红外发射技术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红外发射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红外发射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发射技术的基本操作,培养对红外发射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红外发射的基本原理、红外发射技术的应用和红外发射实践操作。

1.红外发射的基本原理:介绍红外线的性质、产生和发射机制,探讨红外发射的原理和特点。

2.红外发射技术的应用:介绍红外发射技术在通信、遥控、探测等方面的应用,分析红外发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3.红外发射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红外发射设备,了解红外发射的具体操作步骤,掌握红外发射技术的应用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红外发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红外发射技术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红外发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红外发射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红外发射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红外发射技术。

红外探测器盲元检测及评价

红外探测器盲元检测及评价

1 引 言
IRFPA)是红外成像系统的关键器件,被广泛应用于
红外焦平面阵列(InfraredFocalPlaneArrays, 红外制导导弹和红外光电载荷。但是由于制作器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205206);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No.2015AA0922)资助。 作者简介:李成立(1992-),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处理与目标识别。Email:1759305995@qq.com 收稿日期:20170616;修订日期:20170816
李成立1,吕俊伟1,王佩飞1,梁 平2
(1海军航空大学控制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001;2海军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001)
摘 要:盲元严重影响红外制导武器的成像质量和系统性能。针对目前滤波类检测算法无法 准确检测连续盲元的问题,本文对基于场景的时域平均野值提取的盲元检测算法进行了改进, 对滤波窗口下的盲元分布形式进行了讨论,对连续盲元提出基于时域平均和空域均值野值提 取的盲元检测算法,实现了盲元位置的确定。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发现,本文检测算法对连续盲 元具有更低的误检率和漏检率;然后本文提出一种红外探测器盲元的测试评价方法,通过对样 本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罗曼诺夫斯基准则的思想确定评价参数与评价法则,作为判断红外 制导武器成像探测器能否正常工作的依据。测试方法简便快捷,有较高的准确度。 关键词:红外制导武器;盲元检测;罗曼诺夫斯基准则;盲元测试;盲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TN2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5078.2018.02.014
Abstract:Blindpixelhasagreatinfluenceontheimagingqualityandsystem performanceofinfraredguidedweap onsAimingattheproblem thatthefilteringalgorithmscannotremovecontinuousblindpixels,theblindpixeldetec tionalgorithm basedontemporalmeanoutlierextraction(TMOE)wasimproved,andthedistributionform ofblind pixelinthefilterwindowwasdiscussedAdetectionalgorithmthatbasedontemporalmeanandspatialmeanoutlier extractionforcontinuousblindpixelwasproposedtorealizetheconfirmationofblindpixelpositionThesimulation experimentsshowthatthismethodhaslowerblindfalsedetectingrateandlossdetectingrateThenthetestingmethod ofinfrareddetectorblindpixelwasputforwardBymeansofanalysisandcalculationofsampleimage,andthenthee valuationparametersandevaluationrulesaredeterminedaccordingtotheideasoftheRomanowskicriterion,andthey willuseasthebasisofnormaloperationforinfraredimagingequipmentThetestingmethodissimpleandquick,and ithasquitehighaccuracy Keywords:infraredguidedweapon;blindpixelsdetection;Romanowskicriterion;blindpixelstest;blindpixelsevaluation

红外培训

红外培训

第一章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l—1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电场和磁场二个正交面内波动前进.二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为波长,以“ λ”表示。

电磁波包括波长短至0.1纳米的x射线到长达106厘米的无线电波.其中波长为0.75微米到200微米,即从可见光区外延到微波区的一段电磁波称红外光.红外光通常以微米为单位(μm).1微米等于10-4厘米(1μm=10-4cm),因此,红外光波长以厘米为单位时,其倒数就是1厘米内的波数(ν),所以波数的单位ν是厘米-1(cm-1).红外光既可以波长(λ),也可以波数(cm-1)表示,二者关系如(1-1)式所示:ν(cm-1)=104/λ(μm) (1-1)由于光的能量与频率有关,因此红外光也可以频率为单位.频率(f)是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波长和波数的关系是,f=c/λ=ν*c (1—2)式中:c为光速,是常数(3×1010厘米秒); λ是波长(微米);f是频率(秒-1);ν是波数(厘米-1).由于波数是频率被一个定值(光速)除的商值,因此红外光谱中常将波数称为频率.光既有波的性质,又有微粒的性质.可将一束光看作高速波动的粒子流,最小单位为光子.根据爱因斯坦—普朗克关系式,一定波长或频率的单色光束中每个光子具有能量E,E=hf=hcν=hc/λ (1—3)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等于6.63×10-34焦耳·秒.按(1.3)式可以算出波长2μm(5000厘米-1)的红外光子能量为6.63×10-34 (焦耳·秒)x3x1010/2x10-4厘米=9.95x10-20焦耳.同理波长l0微米(1000厘米-1)的红外光子的能量仅1.99×10-20焦耳.可见波长短,能量大.波长长,能量小.1-2 分子光谱的种类有机分子同其他物质一样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分子在空间自由移动需要的能量为移动能.沿重心轴转动的能量为转动能,约0.1—0.00l千卡/摩.二个以上原子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的键如同弹簧一样振动,所需能量为振动能,约5千卡/摩.此外分子中的电子从各种成键轨跃入反键轨所需能量为电能,约100千卡/摩.分子在未受光照射之前,以上描述的诸能量均处于最低能级,称之为基态.当分子受到红外光的辐射,产生振动能级的跃迁,在振动时伴有偶极矩改变者就吸收红外光子,形成红外吸收光谱.若用单色的可见光照射(今采用激光,能量介于紫外光和红外光之间),入射光被样品散射,在入射光垂直面方向测到的散射光,构成拉曼光谱。

红外遥控系统课程设计

红外遥控系统课程设计

红外遥控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红外遥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其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红外线的特性、红外发射和接收原理;掌握红外遥控系统的组成,包括发射器、接收器、编码和解码过程;了解红外遥控系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红外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绘制简单的系统电路图;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红外发射和接收设备的连接与使用;能够编写简单的红外遥控程序,实现对家电设备的控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节能环保、安全第一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红外线的特性及其应用:介绍红外线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红外线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红外遥控系统的原理:讲解红外遥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包括发射器、接收器、编码和解码过程。

3.红外遥控器的电路组成:分析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电路结构,讲解红外遥控器如何实现对家电设备的控制。

4.红外遥控系统的应用:介绍红外遥控系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如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5.实验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搭建红外遥控系统,学习如何使用红外遥控器控制家电设备。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红外线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红外遥控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讨论红外遥控系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红外遥控技术的未来发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红外遥控器电路图,让学生了解红外遥控器是如何实现对家电设备的控制。

4.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搭建红外遥控系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与红外遥控系统相关的基础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参考书:提供红外遥控技术的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红外热像技术培训教程

红外热像技术培训教程

一、红外成像技术理论基础
3、红外成像技术
● 简单地说: - 热像仪是一台红外相机 ● 原理和用途: - 通过检测物体发射和反射过来的红外光强度,算出物体表 面每一点的温度,以不同的颜色显示不同的温度。 ● 可以用于检测物体整个面的温度!
一、红外成像技术理论基础
3、红外成像技术
红外光谱
红外热像技术是一门利用非接触式热像设备获取和分析红外光谱波段在7.5-15微米 热信息的科学技术。
一、红外成像技术理论基础
3、红外成像技术
FLIR – ITC 给出的定义:红外热像技术是一门利用非接触式热像设备获取和分析 热信息的科学。近年来电力设备的维修正向预知性维修变化,依据每个设备的工作 状况进行定期的监测,根据其劣化和损害程度来计划维修;实现了这种预知维修, 设备才会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并能减少维修的人力物力。据统计,工业中的电力设 备故障,其25%是由于连接松动引起的。因为大量的电气接头和连接件由于磨损、腐 蚀、胜污、氧化、材料不合格、工艺设计等方面的问题都可造成过热。任何电力设 备很少事先没有征兆就发生故障的,任何电力设备,不管维护得多么好,都会在每 次检查时发现些新问题。一旦设备有一处开始发热,若不予以维修,那它发生故障 仅仅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通过红外检测诊断,可预防设备的电气和机械事故及灾 难性火灾,改变维修管理体制,使其从预防性的,甚至是紧急状态下的抢修变成为 预知性维修。
一、红外成像技术理论基础
7、物体的发射率
另外,应该强调,除了表面粗糙度以外,一些人为因素,如施加润滑油及其他沉 积物(如涂料等),都会明显地影响物体的发射率。 因此,我们在检测时,应该首先明确被测物体的发射率。在一 般情况下,我们不 了解发射率,那么只有用相间比较法来判别故障。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设备中变压器套管、避雷器、耦合电容器等使用非金属电介 质材料的设备,其发射率一般在0.90左右;而对于导线、母线、隔离开关、并联电容 器等使用金属材料的设备,一般由于表面有涂料标识、热塑套管标识、污秽覆盖、氧 化等现象的存在,其发射率一般也在0.85-0.95之间。对于有条件的设备我们可以做简 单的测试可以定出设备的发射率。但对于密封开关柜等设备,由于其发热元件与外部 表面之间没有传导路径或传导不良,因此不便于红外检测,这一点在红外检测时要注 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问题
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 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 频率最小的是 (1) C-H (2) N-H (3) O-H (4) F-H
(1)
如果C-H键和C-D键的力常数相同, 则C-H键的振动频率 C-H与C-D健的振动频率 C-D相比是 (1) C-H> C-D (2) C-H< C-D (3) C-H= C-D (4) 不一定谁大谁小
实际是在不断的相对振动。
19
经典力学观点看: 振动可用一弹簧振子即谐振子模 型表示。谐振子模型来研究双原子分 子的振动,化学键相当于无质量的弹 簧,它连接两个刚性小球,小球的质 量分别等于两个原子的质量。如图。
20
K m1 m2
双原子分子伸缩振动示意图
两原子周期性地在r0附近变化。据虎克 定律,化学键振动频率与化学键强度(力常 数K)及振动原子的质量(m1和m2)有关,为:
3 吸收峰的形状
(尖峰、
肩峰、
宽峰)
11
b (broad) , sh (sharp), v (variable)
红外吸收强度及其表示符号
摩尔消光系数 (ε ) >200 75~200 25~75 5~25 0~5 强度 很强 强 中等 弱 很弱 符号 VS S M W VW
12
3.2
红外光谱原理
如两个基团相邻且振动频率相差不大时,振
动耦合(相互作用)引起吸收频率偏离基频,
移向高频或低频方向产生的振动频率。
>C=O
伸缩振动频率 倍频带
1715 cm-1 3400 cm-1。
39
(2)合频峰——弱吸收带,出现在两个或两
个以上基频频率之和或频率之差附近.
如: 基频: X cm-1 Y cm-1 两个吸收带
2. 红外光谱的特点
每种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有机化合物 的红外光谱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任何气态、液态和固态样品均可进行红 外光谱测定,这是其它仪器分析方法难以 做到的 常规红外光谱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不贵 样品用量少,可达微克量级
3
红外光谱主要用于定性分析,也可用于 定量。 针对特殊样品的测试要求,发展了多种 测量技术,如光声光谱(PAS\衰减全反射光 谱(ATR),漫反射,红外显微镜等。
3个分子重心的平移运动和3个分子绕其重心
的转动无能量变化。所以非线型分子振动子
由度为(3n-6),对应于(3n-6)个基本
振动。 如: H2O 分子,振动数为3×3-6=3
水分子简正振动形式
29
(1)简正振动
分子真实的振动很复杂,一定条件
下,分子一切可能的任意复杂的振动方
式都可以看成是有限数量的相互独立的
7
(3)红外区的分区原因
• 红外区分成三个区。是由于在测定这些区 的光谱时所用仪器不同以及从各区获得的 知识各异的缘故。
• 近红外区:用来研究O-H、N-H及C-H键 的倍频吸收 • 远红外区:分子的纯转动能级跃迁和晶体 的晶格振动 • 中红外区:最为有用,分子的振动能级跃 迁。
8
• 习惯上红外区的波长多用微米(m)表示。 微米和埃(Å)、毫微米(m或纳米nm)、厘 米(cm)的关系是 1Å =10-8cm 1m=10-4cm lm=10-7cm • 但在中红外区更常用的一种单位是波数 • 波数用cm-1表示,波数与波长的关系是
( B ) (4) A, B都没有
18
3.2.1双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
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经典力学处理) 红外光谱产生于分子的振动。双原子分
子是两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起形成,
键长是原子核间平衡距离。如平衡时两原
子间距为r0,这时势能最低。两原子间距小
于r0时,两原子核相互排斥;两原子间距大
于r0时,由键力作用相互吸引,因此两原子
对称伸缩振动(νs )
反对称伸缩振动(ν
as )
33
2.弯曲振动δ :沿键的垂直方向振动,基团 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 又称变形振动或变角振动。
H H H H
C
C
C
C
剪式δS 平面摇摆ρ
(面内弯曲振动)
非平面摇摆ω 卷曲τ
(面外弯曲振动)
34
键长的改变比键角改变需要更大的能量, 因此ν出现在高频区,δ出现在低频区。 按能量高低为: as > s > δ面内> δ面外 高频区 高波数区 低频区 低波数区
26
2.线型分子:n个原子有3n个自由度,但有
3个平动和2个绕轴转动无能量变化,沿其
键轴方向的转动不可能发生,转动只需两
个自由度,线型分子分子基本振动自由度
为3n-5,对应于(3n-5)个基本振动方式
(简正振动) 。
27
如: CO2 分子,理论振动数为3×3-5=4
CO2简正振动形式
28
3.非线型分子:n个原子有3n个自由度,但有
1. 红外光谱的定义 分子对光吸收有关的运动主要有:
E总=E电+E振+E转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红外光照射时,分 子吸收吸收一定波长红外光辐射,并由其振 动运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 生的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 跃迁,形成的分子吸收光谱称为红外光谱。 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13
由于同时伴有转动能级跃迁。所以红外光 谱是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是带光谱。是 分子结构的客观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都 对应着分子和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 2.IR选律:红外活性分子和非红外活性分子
产生红外吸收的分子称为红外活性分子,如 CO2分子;反之为非红外活性分子,如O2分 子。
14
产生红外吸收条件: 分子吸收辐射产生振转跃迁必须满足两个 条件: 条件一:光子辐射能应与振动跃迁所需能 量相等。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所需能量大小 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 数,即取决于分子结构特征!
25
其中有几个是平移运动自由度,以及旋转运 动自由度。(分子是个整体,其质心的运动
可用三个自由度来描述)。
有意义的必须扣除以上几个个自由度(分子 整体沿x、y、z轴的平动和旋转)。它们都不 使分子形状发生改变,电偶极距不发生变化。 分子振动自由度(基本振动数) =分子自由度-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 1 )
36
已知下列单键伸缩振动中
C-C C-N C-O 键力常数k/(N· cm-1) 4.5 5.8 5.0 吸收峰波长λ/μm 6 6.46 6.85 问C-C, C-N, C-O键振动能级之差⊿E顺序为 (1) C-C > C-N > C-O (2) C-N > C-O > C-C (3) C-C > C-O > C-N (4) C-O > C-N > C-C ( 1 )
4
3.1 红外谱图基本原理
1 104 -1 / cm 1 波数/cm / cm / m
例如
5m
4
10 1 2000cm 5
5
3.1.1电磁波段的划分
(1) 可分为多种波段.各波段具有不同的用途
6
(2)红外区的分类 红外波段又可进一步分为近、中、远红外, 常用区域在中红外区.
1 v 2
k

m1 m2 m1 m2
折合质量
21
E 1 1 k v v hc c 2 c
c:光速,k:化学键力常数,m1、m2为两原子的
质量,μ:为折合质量。
公式可看出:力常数越大即键越强,键振动所需要 的能量就越大,振动频率就越高,吸收频率随键 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吸收峰出现在高波数区。相
9
(4) 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横坐标为吸收波长(m),或吸收频率(波 数:cm-1),纵坐标常用百分透过率T%表示
10
从谱图可得信息:
1 2 吸收峰的位臵(吸收频率:波数cm-1) 吸收峰的强度 ,常用:
vs (very strong), s (strong), m (medium), w (weak), vw (very weak),
37
3.基频以外的吸收频率
以上为多原子分子基本振动产生的谱峰,即
基频峰,(允许跃迁,强峰)。还可观测到其
它峰,如跃迁禁阻峰,称为泛频峰,泛频峰可
观察到,但很弱,可提供分子的“指纹”。 (1)倍频峰——基态至第二、三激发态 (V0→V2、V3)跃迁所产生的带;出现在基频 两倍处(实际比两倍要低)。
38
由于原子的种类和化学键的性质不同, 以及各化学键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不同 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有各自的特征,据此可 以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24
3.2.2 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 双原子分子仅有一种振动方式,但多原 子分子比较复杂,有多种振动方式。 1. 理论振动数(峰数): 设一个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其运动自由度 应等于各原子运动自由度之和。 一个原子在空间的位臵由三个坐标确定, 对n个原子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需用3n个坐 标确定,即分子有3n个自由度。但分子是整 体,有:
例: >C(CH3)2弯曲振动偶合 丙二酸酯C=O伸缩振动偶合 1380 cm-1 1750 cm-1 1370 cm-1
(RCO)2O C=O伸缩振动偶合 1820 cm-1
1760 cm-1
1735 cm-1
41
(4)费米共振——强度很弱的倍频带或组合 频带位于某一强基频带附近时,弱的倍频带或 组合频带与基频带之间发生偶合,产生强吸收 带或发生峰分裂,称为费米共振,是一普遍现象。 含氢基团产生的振动耦合或费米共振现象, 均可通过氘代加以区别。因为当含氢基团氘 代后,其折合质量改变会使吸收频率发生变 化,使氘代前的耦合或费米共振条件不再满 足,吸收峰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