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2005大纲

合集下载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等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决定理论、波动理论和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2.《经济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

它的先行课是《微积分》,后续课是《组织战略与行为学》。

二、课程目标1、了解《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于具体的经济管理中。

4、养成关注身边经济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本标准中打“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教学内容知道理解掌握学会1 经济学基本概念 1.1 √经济学基础知识 1.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2 供给和需求的应2.1需求和消费者行2.2生产和企业组2.3.4完全竞2.不完全竞争及垄2.寡头和垄断竞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33.1 市场如何决定收劳动市3.23.3土地和资4 应用微观经济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4.14.2 政府税收和支效率与公4.3宏观经济5宏观经济学概5.1消费与投5.25.3 商业周期波动与总需求理乘数模5.4中央银行与货币政5.5三、课程实施经济学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经济学基础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Economics课程代码:0901002;09010002授课专业:全校非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课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下学期;一年级下学期(卓越班)学分/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考核方式:考查二、课程简介1、《经济学基础》的学科特点:《经济学基础》是全校性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各行各业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够利用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科学决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鉴于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2、《经济学基础》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为财经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针对非经济管理类的各专业开设的全校性公共必修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原理与理论为基础,建立和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力争达到能够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问题分析能力。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采用全校统一考试,在最后一次课上随堂完成。

学生总评成绩为60分即为合格,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60%)组成。

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考勤、平时个人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

五、参考教材和资料:[1]叶德磊.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曼昆.经济学基础(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袁志刚.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许纯祯,吴宇晖,张东辉.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经济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西方经济学2005大纲

西方经济学2005大纲

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西方经济学》2005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2.厂商行为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
3.市场与要素价格的决定(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挂头垄断)
4.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5.产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信息经济学
6.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7.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8.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
9.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0.通货膨胀理论、就业理论、动态经济学
二、参考书目
1.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编码:C050610 开课单位:经济与政治学院开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总学时数:共54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0学时周学时数:3适用专业:经济学本科编写时间:2013年12月先修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参考教材: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本课程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导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续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4学时)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1.基本要求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分析工具,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1.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2)掌握生产等可能边界、社会无差异曲线;(3)掌握封闭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了解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4)熟练掌握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5)掌握贸易利益的衡量和贸易利益的分解。

2.重点、难点重点: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难点:封闭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开放条件一般均衡的条件和均衡解和国际均衡价格3.说明:重难点教学拟采用讲授、图示和讨论的方法4.重点考核内容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国际贸易的起因1.基本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起因。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注:课程类别是指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选修。

一、 课程目标经济学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引导学生们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经济学》概念和分析工具;(2)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剖析社会经济现象。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经济学》各个教学单元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 (一)导论 1、主要内容(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教学方法与要求通过讲授和提问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逻辑层系,使其树立起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引。

3、重点难点课程英文名 Economics 课程代码 A220212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学科必修学分 3 总学时数 48 开课学院经济学院开课基层教学组织 经济系面向专业 工商管理(国际教育学院)开课学期1重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稀缺性以及由稀缺性引起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难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二)均衡价格理论1、主要内容(1)需求原理(2)供给原理(3)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4)弹性理论2、教学方法与要求通过讲授和提问、练习等教学方法,要求理解需求的定义、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定理;供给的定义、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定理;均衡价格的形成;弹性的含义、弹性的分类和图形表示。

掌握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弹性的计算和运用。

3、重点难点重点:需求曲线,需求定理,供给曲线,供给定理,均衡价格。

难点:弹性计算。

(三)效用论1、主要内容(1)基数效用论(2)序数效用论2、教学方法与要求通过讲授,提问与练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并揭示需求曲线的决定因素。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介绍本门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并能够应用经济学理论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分析。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机会成本、边际效益等;2. 理解经济学的三大核心问题和经济体制的基本类型;3. 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如需求与供给分析、弹性分析等;4. 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建议;5.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领域概述第二单元:微观经济学1. 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2. 市场供求关系和均衡分析3. 企业行为和成本理论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5. 信息经济学基础第三单元:宏观经济学1. 货币与银行体系2. 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3. 经济增长与发展4. 失业与通货膨胀5. 政府经济政策与调控第四单元: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3.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应用等。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将以理论讲解为主,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将进行案例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组织实践应用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教材- 主教材:《经济学导论》- 辅助教材:《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导论》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价将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个人项目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因素综合考虑。

经济学 教学大纲

经济学 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经济学的概述1.1 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3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1.4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微观经济学2.1 需求理论2.1.1 需求曲线和需求弹性2.1.2 需求的决定因素2.2 供给理论2.2.1 供给曲线2.2.2 供给的决定因素2.3 市场均衡与价格形成2.3.1 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相互作用2.3.2 市场均衡的决定2.3.3 市场调节机制2.4 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市场2.4.1 生产成本的概念与分类2.4.2 生产要素市场的运行规律2.5 市场失灵及其修复2.5.1 市场失灵的类型2.5.2 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2.5.3 市场失灵的修复方法第三章宏观经济学3.1 国民经济核算3.1.1 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计算3.1.2 国民收入和支出的构成3.2 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3.2.1 经济增长的动因3.2.2 经济循环理论3.2.3 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措施3.3 政府宏观调控3.3.1 财政政策3.3.2 货币政策3.4 就业与失业3.4.1 就业理论3.4.2 失业类型与原因分析3.4.3 失业的影响及政府应对措施3.5 通货膨胀与通缩3.5.1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影响3.5.2 通缩的定义与影响3.5.3 控制通货膨胀和通缩的措施第四章国际经济与贸易4.1 国际贸易理论4.1.1 比较优势理论4.1.2 绝对优势理论4.1.3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4.2 外汇市场与汇率4.2.1 外汇市场的基本原理4.2.2 汇率决定的要素4.3 国际金融市场4.3.1 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和功能4.3.2 国际金融危机与金融稳定第五章经济增长与发展5.1 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5.1.1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5.1.2 经济增长和贫富差距5.2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5.2.1 人力资本5.2.2 技术进步5.2.3 制度环境5.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5.3.1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与挑战5.3.2 经济改革的策略与路径5.3.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结语: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的规律,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

《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

《经济学概论》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本课程大纲适用于财经类各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二、学分与学时本课程在教学计划进程表中的学分为3,学时为54.三、课程模块类别与课程属性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课程属性:必修课.《经济学概论》是经济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类专业的许多后续课程(包括许多核心课程),都与本课程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存在密切联系.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系统地讲授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这些内容就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经济学概论》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市场化配置和利用为核心内容、讨论了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失业,通胀和经济紧缩,以与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简明生动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具与方法,理论运用和政策分析.这些知识基本满足了高职学生经济管理类专业对经济基础理论的要求.学会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思考问题,是本课程最主要的要求.本课程采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为教材.全书共分14章,其中第1章为导言、第28章为微观经济学内容、第9 13 章是宏观经济学内容、第十四章是对经济学理论的演变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该课程是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任务: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目的: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明确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够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能力.本课程教学中应该坚持的两个原则:第一、循序渐进、先慢后快的原则.本课程内容的特点是难点偏前、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原理,特别是分析方法,理应先夯实基础、在此前提下才能为学好后面的章节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但由于学生自身阅历和理解能力的有限,为使抽象的宏观经济理论具体化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举一些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案例,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以达学以至用的目的.具体要求:1.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2.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与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经济问题的敏感性.3.要求学生注重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要重视图示工具的运用,并适当运用数学工具.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经济数学.该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最为合理.经济现象错综复杂,经济运行是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立经济模型是解决经济问题的主要方法,这就需要数学工具尤其是微积分知识作为学习该课程主要基础.本课程又是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注重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解释,其内容涵盖微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常理论课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各专业的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分章节)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目的要求】1.掌握稀缺性,选择性,机会成本,资源配置以与经济学等概念;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2.理解两个基本的经济模型和资源配置与利用中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方式.3.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层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知道学习经济学对个人、企业与政府的意义、会用机会成本概念解释经济现象.【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2.经济学十大原理3.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4. 经济学的方法5.经济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掌握供求相互作用怎样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以与竞争在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熟练掌握需求或供给变动的几何表示、知道供求分析的实际运用和供求分析的三个基本步骤2.理解需求或供给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变化程度(弹性理论);3.了解需求或供给与影响需求或供给的不同因素,并严格区分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和需求或供给变动;1.需求理论2.供给理论3. 均衡理论与其运用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1.掌握消费者剩余概念.2.理解消费者均衡原则;理解序数效用论主要以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和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的均衡,来解释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3.了解边际效用论(基数效用论)的总效用,边际效用概念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2.序数效用论第四章厂商理论1.掌握长期中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以与规模收益.理解和掌握产量规律,成本规律,利润最大化原则.2.理解短期中一种变动投入下的生产函数,产量规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了解产量变化规律,理解生产函数,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概念.1.厂商的生产活动:投入与产出2.成本分析3. 成本,收益,利润和产量第五章市场理论:竞争与垄断与厂商行为【目的要求】(加粗,顶格)1.掌握不同厂商的市场均衡条件以与厂商的目标选择.掌握不同市场条件下经济效率(市场绩效)的差异.2.理解不同的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3.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四种市场类型与其特点.1.市场类型2.完全竞争市场3. 垄断市场4. 垄断竞争市场5.寡头垄断市场第六章要素收入理论1.掌握衡量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方法以与收入调节的政策.掌握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西方经济学对利润,利息的定义.理解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3.了解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四大生产要素与对应的地租,工资,利息,利润1.要素的需求和供给2.劳动和工资3. 土地和地租4.资本和利息5.利润:风险,创新与垄断第七章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1.掌握解决外部性的办法,熟悉科斯定理与产权的重要性.2.理解外部性的类型,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理解经济运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3.了解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等基本概念.1.外部性与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2.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其对策3.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八章国民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1.把握总收入与总支出、实际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恒等关系,领会失业和失业率与奥肯定律.熟练掌握总供求模型与实际运用.2.理解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诸多因素与它们如何影响总供求,理解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与不同总供给曲线的区别.3.了解国民生产总值等几个宏观变量1.宏观经济变量2.总需求与总供给3. 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掌握乘数理论的实际运用.2.理解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即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领会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与均衡国民收入.3.了解总需求的构成与各自特点、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需求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数量关系即乘数理论.1.第一节宏观经济变量2.总需求与国民收入3. 乘数原理4.不同的理论和相异的政策第十章失业和通货膨胀1.准确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基本概念,掌握政府在一定的失业率和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之间作相机抉择,从而力争把失业和通货膨胀控制在对社会来说比较安全的范围内.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失业,通货膨胀的原因,相互关系与政策.2.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经济根源.1.失业与原因2.通货膨胀原因与类型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与菲利浦斯曲线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1.掌握如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和消除经济周期的影响.2.理解经济增长模型.理解经济增长对一国居民的意义.3.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和经济周期的分类.1.经济周期与成因2.经济增长模型3. 经济增长是非论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1.掌握如何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2.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理财原则.3.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其局限性.1.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2.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3. 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因素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相机抉择3. 供给管理政策第十三章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1.掌握影响国际收支均衡的因素.2.理解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等国际收支项目.3.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2.比较优势和资源赋予学说3. 汇率制度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与编制原则第十四章经济学理论的演变代结束1.理解西方经常理论与中国经济.2.了解经济学的历史,主要派别和发展前景.1.经济学的历史2.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3. 经济学的前景七、学时分配建议表序号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含讨论、习题课)3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析9第九章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4第十四章经济学理论的演变-代结束机动复习合计八、成绩考核本课程是考试课.既要注重基础理论与知识的考核、又应注重理论与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经济学概论》考核含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成绩评定按《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办法》执行.九、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由缪代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教师用书①吴柏麟,尹伯成:《经济学基础》,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②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大出版社, 2000 年;③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02 年;④朱善利:《微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⑤梁小民:《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此外,在教材后面列出了许多中外学者的有关著作,老师们在教学之余可浏览.(2)学生用书①《经济学基础》张劲松等、 2005 年8 月科学出版社,该书的主要亮点是将我国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实践贯穿其中、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经济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为微观经济运行、第三部分为宏观经济内容.②《经济学基础》李明泉主编, 2004 年 2 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本是在体系,结构和内容上都有突破,尤其是其内容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为一体的一本新编经济学教材,是为财经类高职高专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专业理论课)课程编号:N062002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学分:3.5总学时:56 其中理论学时:56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一)教学目标1 .理论方面( 1 )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 )掌握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与市场价格理论( 3 )熟练掌握和应用弹性原理( 4 )理解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5 )领会生产理论、成本理论( 6 )理解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7 )了解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8 )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9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0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11 )理解IS —LM 模型(12 )领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涵义、特征、种类及其手段2 .实践方面( 1 )能够对一个企业的决策如价格决策、产量决策作出解释( 2 )能够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薄利多销”、“规模受益”等( 3 )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个开放的、统一的、竞争的市场( 4 )能够对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作出理论上的解释( 5 )能够分析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6 )能够根据政府的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二)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具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地说:1 .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

2 .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经济方面的报刊杂志,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经济问题的敏感性。

2005级经济学科经济学类金融专业(专科)教学计划概要

2005级经济学科经济学类金融专业(专科)教学计划概要

2005级经济学科经济学类金融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及规格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点面向基层、面向业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金融学专业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本专业某个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具有分析、解决一般性金融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分析本专业方向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一)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其中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二)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三)统设服务的课程,中央电大可提供教学大纲、教材、考试等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

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由大连电大负责。

(四)为了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每门课程都规定有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即实习、社会调查和作业。

根据课程性质,凡有相应教学实践环节的,必须按统一要求组织完成。

各门专业课程均安排实践环节,由中央电大和大连电大共同组织。

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20%左右。

计算机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无实践环节成绩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课程的学分。

(五)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毕业论文等)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中央电大教学大纲(要求)和大连电大有关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形式可多样,学生不能免修。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毕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学制2年;毕业所需最低年限不得低于2年。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英文名称:economics学时:48 学分: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先修课程:经济数学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院系:工商系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在整个经济类课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着眼于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新型经济与管理人才全面的发展需要,紧紧把握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坚持“开放性”和“应用性”的培养方式,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一般的规则,同时启发学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实际出发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意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经济学》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数学推导和几何图形进行理论推导,因此这门课程以经济数学为先修课程。

良好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先决条件。

另外本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不同的程度上构成许多西方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即使以技术性比较独特的学科和课程而论,它们也不能完全脱离基础理论。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第一章导论(3学时)基本内容:资源稀缺性,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经济制度与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最优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流量分析方法和存量分析方法。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基本要求:认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了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选择与资源配置;资源利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二)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8学时)基本内容: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供给表与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均衡价格的形成,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学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时:48。

其中讲授48。

学分:3开设学期:第3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20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客观解释政府的经济调控。

其对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理解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两大理论流派。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个量分析为方法来证明市场机制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来验证政府干预的价值。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管理学后续课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经济学》课程理论部分(48课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

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出勤X15%+课后作业X25%+课堂表现X20%+调研报告X40机期末成绩(100分):试卷。

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张瑞民:《经济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年5月2.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二)参考资料:1.戴维・R.,哈克斯:《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8月2.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8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2019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经济法考试大纲

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经济法考试大纲

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经济法》考试大纲一、经济法基础知识(一)经济法概述1.经济法的概念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经济管理关系(2)维护公平竞争关系(3)经济组织内部经济关系3.经济法的特征(1)综合性(2)经济性(3)行政主导性(4)政策性4.经济法的形式(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部门规章(6)司法解释(7)国际条约或协定5.经济法的体系(二)经济法律关系1.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1)法律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1)权利(2)义务4.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类型(三)法律行为与代理1.法律行为(1)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法律行为的分类(3)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4)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5)无效的民事行为(6)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代理(1)代理的概念和特征(2)代理的适用范围(3)代理的种类(4)代理权的行使(5)无权代理(四)诉讼时效1.诉讼时效的概念2.诉讼时效期间3.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与延长(五)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1.法律责任的概念2.违反经济法法律责任的形式(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3.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1)仲裁(2)诉讼二、企业法(一)企业法概述1.企业的概念与分类2.我国企业法的体系(二)个人独资企业法1.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2.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1)设立条件(2)设立程序3.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及事务管理4.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和工商管理5.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6.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1)投资人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管理人员对投资人造成损害或侵犯投资人权益的法律责任(3)企业登记机关及其上级部门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三)合伙企业法1.合伙企业法概述(1)合伙的概念及分类(2)合伙企业的概念及特征(3)合伙企业法的概念及其适用2.合伙企业的设立(1)设立条件(2)设立登记3.合伙企业财产(1)合伙企业财产的构成(2)合伙企业财产的性质(3)合伙企业财产的转让4.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1)合伙事务执行的形式(2)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3)合伙事务执行的决议办法(4)合伙企业的损益分配(5)非合伙人参与经营管理5.合伙企业与第三人关系(1)对外代表权的效力(2)合伙企业和合伙人的债务清偿6.入伙与退伙7.合伙企业解散与清算8.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1)合伙人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合伙企业职工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合伙企业清算人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4)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及其人员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四)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2.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权3.关于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1)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要求(2)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程序(3)转让价款的支付或出资4.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组织机构(1)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的地位和职权(2)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和职工代表大会5.全民所有制企业和政府的关系6.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监督机构(1)稽察特派员(2)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3)国有金融机构监事会7.违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法律责任(1)企业的法律责任(2)企业领导干部的法律责任(3)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的法律责任(4)其他实施妨害企业管理秩序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三、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一)国有资产管理概述1.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内容(1)对企业负责人的管理(2)对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3)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与纠纷处理制度1.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概念和原则2.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政党和人民团体的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2)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产权界定(3)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4)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5)股份制、联营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3.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产权界定4.产权界定的组织实施5.产权纠纷处理程序(1)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产权纠纷的处理程序(2)全民所有制单位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的产权纠纷的处理程序(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1.国有资产评估的概念和原则2.国有资产评估的对象和范围3.国有资产评估的组织管理4.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5.国有资产评估方法6.法律责任(1)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2)评估机构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3)主管部门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四)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1.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概述(1)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性质(2)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3)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管理2.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内容(1)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内容(2)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年度检查3.法律责任(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制度1.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制度概述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3.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4.法律责任四、公司法(一)公司法概述1.公司的概念和种类2.公司法的概念和特征3.公司的登记管理(1)登记的管辖(2)设立登记(3)变更登记(4)注销登记(5)年度检验(6)证照和档案管理4.公司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公司法》的适用以及《公司法》与三个涉外企业法的关系(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1.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1)设立条件(2)设立程序2.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1)股东会(2)董事会和经理(3)监事会(4)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资格和职责3.国有独资公司(1)概念和特征(2)组织机构(3)监督管理(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1.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1)设立条件和方式(2)发起人(3)资本(4)发起人的出资方式(5)创立大会2.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1)股东大会(2)董事会和经理(3)监事会(4)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资格和责任(5)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6)职工和工会3.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股权管理(1)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股权的分类(2)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国有股权的界定(3)国有股持股单位和股权行使方式(4)国有股权的收入、增购、转让及转让收入的管理(四)公司的财务会计1.财务会计在公司中的作用2.公司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3.利润分配(五)公司的合并、分立1.公司的合并2.公司的分立3.公司注册资本的减少和增加(六)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1.公司破产的原因和清算2.公司解散的原因和清算(七)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1.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2.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的设立3.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八)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1.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2.发起人(股东)的法律责任3.公司的法律责任4.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5.清算组的法律责任6.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机构的法律责任7.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法律责任8.其他有关企业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五、外商投资企业法(一)外商投资企业法概述1.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2.外商投资企业的种类3.外商投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4.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1)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2)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3)禁止类外商投资项目(4)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5.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方式、比例及期限6.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1)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当遵循的原则(2)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审批登记(3)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要求(4)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出资(5)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注册资本(6)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投资总额7.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保护(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特点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基本原则3.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法律程序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1)董事会(2)经营管理机构6.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7.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额的转让(1)转让条件(2)转让程序8.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期限、解散和清算(三)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特点2.设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条件和法律程序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管理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合同和章程5.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的规定(1)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的方式(2)外商先行回收投资的法定条件6.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期限、解散和清算(四)外资企业法1.外资企业的特点2.设立外资企业的条件和法律程序3.外资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管理4.外资企业的期限、终止和清算六、企业破产法(一)破产与破产法的概念与特征1.破产的概念与特征2.破产法的概念与特征3.我国破产立法概况(二)破产申请的提出与受理1.破产界限2.破产申请的提出3.破产申请的受理(三)债权人会议与和解整顿程序1.债权人会议(1)债权人会议的性质与组成(2)债权人会议的召集与职权2.和解与整顿程序(1)和解与整顿制度的特点(2)和解与整顿的程序(3)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4)企业整顿的进行与终结(四)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1.破产宣告2.破产清算组与破产财产3.破产债权(1)破产债权的范围与权利行使(2)破产抵销权(3)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处理4.破产财产的处置与分配(五)破产救济与破产责任1.破产救济2.破产责任七、证券法(一)证券法概述1.证券及证券法的概念2.证券活动和证券管理原则(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2)自愿、有偿、诚实信用原则(3)守法原则(4)证券业与其他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原则(5)政府统一监管与行业自律原则(6)国家审计监督原则(二)证券的发行1.股票的发行(1)股票的概念和种类(2)股票的发行条件(3)境内上市内资股的发行程序(4)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发行程序(5)股票的发行方式和价格2.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1)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的概念和特征(2)发行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条件(3)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程序(4)可转换公司债券3.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2)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条件(3)基金的募集4.证券的承销(1)承销的概念和方式(2)承销机构(3)承销要求(三)证券的交易1.证券交易的一般规则(1)证券必须合法(2)经依法核准的上市交易的证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3)应采用公开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4)证券交易当事人买卖的证券可采用纸面形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形式(5)证券交易以现货进行交易(6)证券公司不得从事向客户融资或融券的证券交易活动(7)证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得持有和买卖股票(8)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人员买卖股票要遵守有关限制性规定(9)证券交易的收费必须合理(10)为客户保密2.股票上市交易(1)股票上市交易条件(2)股票上市的程序(3)股票的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4)股票交易程序3.债券上市交易(1)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条件(2)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程序(3)公司债券的暂停上市交易或终止上市交易4.证券投资基金上市交易(1)申请上市的基金必须符合的条件(2)投资基金上市交易程序(3)基金的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5.禁止的交易行为(1)内幕交易行为(2)操纵市场行为(3)制造虚假信息行为(4)欺诈客户行为(5)其他禁止交易的行为6.上市公司收购(1)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和方式(2)进行上市公司收购应遵循的几项基本要求(3)协议收购(4)要约收购(5)要约收购义务的豁免(6)监管措施及法律责任(7)持股大户报告制度(8)被收购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四)持续信息公开1.信息公开的形式2.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3.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4.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5.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中应公布的信息(五)证券交易所1.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组织机构2.证券交易所的职责和交易规则(六)证券中介机构1.证券公司2.证券登记结算机构3.证券交易服务机构(七)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业协会1.证券监督管理机构2.证券业协会(八)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八、合同法(总则)(一)合同法概述1.合同的概念与特征2.合同法的概念与特征3.合同法的基本原则4.合同法的分类(二)合同的订立1.合同的内容与形式2.合同的订立程序(1)要约(2)承诺(3)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3.缔约过失责任(三)合同的效力1.合同的生效2.代理3.无效合同、可撤销或可变更的合同及其法律后果(四)合同的履行1.合同的履行原则2.合同的履行抗辩权3.代位权与撤销权(五)合同的担保1.合同担保概述2.保证3.抵押4.质押5.留置6.定金(六)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1.合同的变更2.合同的转让3.合同的终止(七)违约责任1.违约责任概述2.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九、合同法(分则)(一)买卖合同1.买卖合同概述2.标的物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3.特殊买卖合同(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1.供用电合同概述2.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三)赠与合同1.赠与合同概述2.赠与的撤销(四)借款合同1.借款合同概述2.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五)租赁合同1.租赁合同概述2.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3.租赁合同的解除与延期(六)融资租赁合同1.融资租赁合同概述2.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七)承揽合同1.承揽合同概述2.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八)建设工程合同1.建设工程合同概述2.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九)运输合同1.运输合同概述2.客运合同3.货运合同4.多式联运合同(十)技术合同1.技术合同概述2.技术开发合同3.技术转让合同4.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十一)保管合同和仓储合同1.保管合同2.仓储合同(十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和居间合同1.委托合同2.行纪合同3.居间合同十、外汇管理法律制度(一)外汇及外汇管理概述1.外汇的概念2.外汇管理概述3.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二)经常项目外汇管理1.对境内机构的外汇管理(1)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管理(2)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用汇管理(3)境内机构外汇收支的核销管理2.个人的外汇管理(1)对居民个人的外汇管理(2)对非居民个人外汇的管理(三)资本项目外汇管理1.资本项目外汇收支管理(1)资本项目(2)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管理(3)境内机构向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2.外债管理(1)外债(2)举借外债和对外担保管理(3)外债资金使用(4)外债偿还和风险管理(5)外债监管3.对依法终止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管理(四)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管理1.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管理2.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的监督管理(五)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管理1.人民币汇率管理2.外汇市场管理(六)违反外汇管理的法律责任1.逃汇行为及其法律责任2.套汇行为及其法律责任3.扰乱金融行为及其法律责任4.违反外债管理行为及其法律责任5.违反外汇账户管理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6.违反外汇核销管理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7.违反外汇经营管理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十一、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一)支付结算概述1.支付结算的概念和特征2.支付结算的基本原则(1)恪守信用,履约付款原则(2)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原则(3)银行不垫款原则3.支付结算的主要法律依据(二)票据结算之外的结算方式1.汇兑(1)汇兑的办理程序(2)汇兑的撤销和退汇2.托收承付(1)托收承付的适用范围(2)托收承付的适用条件(3)托收承付凭证的格式(4)托收承付的托收与承付(5)托收承付的逾期付款处理(6)托收承付的拒绝付款处理3.委托收款(1)委托收款凭证的格式(2)委托收款的委托和付款(3)付款人拒绝付款4.银行卡(1)银行卡的种类(2)银行卡的发行主体(3)银行卡的计息和收费标准(4)银行卡的申领与使用(5)银行卡在特约单位购物、消费的程序(6)银行卡的风险管理(7)银行卡当事人的权利义务(8)银行卡的销户(9)银行卡的挂失(三)结算纪律与责任1.结算纪律(1)单位和个人的结算纪律(2)银行的结算纪律2.结算责任(1)单位和个人办理结算的责任(2)银行办理结算的责任(3)其他有关责任(四)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1.银行结算账户的定义和分类2.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3.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1)基本存款账户的开立(2)一般存款账户的开立(3)专用存款账户的开立(4)临时存款账户的开立(5)个人存款账户的开立(6)异地存款账户的开立4.银行结算账户的使用(1)银行结算账户的用途(2)银行结算账户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5.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与撤销6.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1)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2)银行的管理(3)存款人的管理7.违反银行账户结算管理制度的处罚(1)存款人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处罚(2)银行及其有关人员违反账户管理制度的处罚十二、票据法律制度(一)票据法概述1.票据法的概念及我国票据立法2.票据法律关系(1)票据法律关系的主体(2)票据法律关系的内容(3)票据法律关系的客体3.票据行为(1)票据行为成立的有效条件(2)票据行为的代理4.票据权利与抗辩(二)汇票1.汇票的概念和种类2.出票(1)汇票的格式(2)出票的效力3.背书(1)背书的形式(2)背书连续(3)委托收款背书和质押背书(4)法定禁止背书4.承兑(1)承兑的程序(2)不单纯承兑(3)承兑的效力5.保证(1)保证的当事人与格式(2)保证的效力6.付款(1)付款的程序(2)付款的效力7.追索权(1)追索权发生的原因(2)追索权的行使(三)本票1.本票概述2.出票3.见票付款4.对汇票有关规定的引用(四)支票1.支票概述2.出票(1)支票的格式(2)出票的其他法定条件(3)出票的效力3.付款(1)提示期间(2)付款(3)付款责任的解除4.支票准用汇票的有关规定(五)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1.涉外票据的概念2.我国票据法与有关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关系3.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1)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2)关于出票时记载事项的法律适用(3)关于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行为的法律适用(4)关于追索权行使期限的法律适用(5)关于提示期限、拒绝证明的方式及出具期限的法律适用(6)关于票据丧失时保全票据权利程序的法律适用(六)法律责任1.票据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2.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3.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法律责任十三、知识产权法(一)知识产权法概述1.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征2.知识产权法的概念3.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概况(二)著作权法1.著作权法概述2.著作权的主体与归属3.著作权的客体(1)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2)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4.著作权的内容(1)著作人身权(2)著作财产权5.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和限制6.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7.邻接权(1)图书、报刊的出版(2)表演(3)录音录像(4)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8.著作权的保护(1)著作权的侵权行为(2)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3)执法措施(三)专利法1.专利法概述2.专利权的主体(1)发明人或者设计人(2)职务发明创造的单位(3)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3.专利权的客体(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4.授予专利权的条件(1)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符合的条件(2)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符合的条件(3)不授予专利权的项目5.专利权的取得、终止和无效6.专利权的强制许可7.专利权的保护(1)专利权的期限(2)专利权的保护范围(3)侵害专利权的行为(4)侵害专利权行为的法律责任(5)诉前救济措施及诉讼时效(四)商标法1.商标法概述(1)商标的概念及其特征(2)商标的分类(3)商标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2.商标权(1)商标权的概念(2)商标权的主体(3)商标权的客体3.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查核准4.商标注册的续展、转让、使用许可和争议裁定5.商标使用的管理6.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1)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2)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3)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的处理(4)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五)反不正当竞争法1.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2.不正当竞争行为(1)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2)限制正常市场竞争行为(3)商业贿赂行为(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5)不正当的贱卖行为(6)采用强迫、欺骗等手段销售商品行为(7)商业诽谤行为(8)串通招标、投标行为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十四、会计法(一)会计法概述1.会计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2.会计法的基本原则3.会计管理体制(二)会计监督1.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2.财政等有关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1.会计机构2.会计人员(1)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2)会计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应当办理交接手续(3)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4)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四)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1.不依法进行会计管理、核算和监督的法律责任2.伪造、变造、编制虚假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3.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4.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编制、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5.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法律责任6.其他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说明:本年度考试大纲与上年相比,根据新颁布的法规规章和有关要求,对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等有关内容做了相应完善和修改。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1. 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经济学的分支和方法
二、供给和需求
1.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2. 平衡价格和数量
3. 市场失调和调节机制
三、市场结构和垄断
1. 市场结构的分类
2. 垄断的定义和特征
3. 垄断如何影响市场价格和数量
4. 反垄断政策
四、成本和生产理论
1. 生产函数和边际产品
2. 短期和长期成本
3. 成本曲线和价格制定
五、收入和分配
1. 收入的来源
2. 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3. 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
六、货币和银行
1.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
2. 中央银行的角色和任务
3. 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实施
七、国际贸易和汇率
1. 贸易的利与弊
2. 汇率和汇率政策
3. 国际金融体系
八、经济增长和发展
1. 经济增长的意义和影响
2. 发展的意义和指标
3. 经济发展的因素和策略
九、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组织
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趋势
2.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作用和影响
十、经济学的应用
1. 卫生经济学
2. 教育经济学
3. 环境经济学
十一、结语
1. 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和挑战
2. 经济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3. 总结和反思。

《经济学》教学大纲

《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一、本课程的总体内容本课程共16学习单元,80个学习任务。

第1单元为导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稀缺性、效率与机会成本等概念,理解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经济学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及经济制度的三种类型。

了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与经济学发展的简要历程及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理论观点。

第2单元为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学习本单元应重点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含义,明确需求和供给的表示方法、影响因素;掌握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的内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理解价格政策的含义与类型,了解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与收入弹性的含义。

第3单元为消费者行为。

学习本单元应掌握效用、边际效用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熟悉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与分析工具;理解边际替代率概念、消费者均衡的含义与实现过程;了解个人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第4单元为生产理论。

学习本单元应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本质及其目标、生产函数的含义,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按不同比例变动的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的长期生产函数,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规模报酬的含义与类型,掌握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第5单元为成本理论。

学习本单元应了解各种成本概念的基本含义;明确短期与长期的含义,掌握各种长、短期成本指标及成本曲线间的关系;掌握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差异,了解收益与利润含义及相互关系,掌握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第6单元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

学习本单元,应明确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各种市场结构下企业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的特征与原因,掌握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含义与图形表示,掌握价格歧视的含义与类型,了解自然垄断的含义与监管政策。

第7单元为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学习本单元应重点掌握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掌握垄断竞争市场中的短期均衡决定模型;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术语,掌握占优策略、占优均衡、纳什均衡的含义。

2005招生经济法教鞭考试大纲.doc

2005招生经济法教鞭考试大纲.doc

850 经济法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经济法学是为经济法学专业硕士考生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属招生学校自行命题性质。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经济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分析处理实际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对考生在专业上的择优选拔。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企业法、市场运行法和宏观调控法等四大部分。

具体考查要点详见本纲第二部分。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分钟;3、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18%,判断题约30%,简答题约24%,论述题约13%,案例分析题约15%。

4/参考书目徐杰《经济法概论》(第五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吕景胜《经济法实务》(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周杰普《商法实用教程》(第一版)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二部分考查要点1、经济法基础理论经济法概念,国内外各种经济法概念学说和主张的评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同民商法、行政法的调整对象的联系与区别;经济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及特征等。

2、企业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律特征及法律规定;企业的设立、组织、变更、解散、破产、终止等运作的法律问题解决。

3、市场运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对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构成要件、表现形式及其危害、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产品质量法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产品质量的义务主体、义务内容、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包括一般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和缺陷产品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二者的诉讼时效和请求权期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消费者的权利和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和法律责任的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学》2005年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和要求
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的考试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工具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其是否具有初步应用这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市场经济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涉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参考书目为:《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其他教育部组编的西方经济学本科教材。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试卷的形式结构
客观题;40% 主观题:60%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