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的原则
X线摄影的原则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X线摄影的原则
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X线摄影规范
X 线摄影规范摄影前准备】头颅、胸部、四肢等部位不需要特殊准备。
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摄影时,要事先进行肠道准备以清除肠道内容物,否则影响诊断。
摄影步骤】1.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摄片部位。
2.确定摄片部位。
3.依据检查部位的实际大小选择适当的照射视野。
4.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和头颅等较厚的部位,需使用滤线栅。
5.除去衣物或身体部位上能影响X 线穿透力的物质,如发卡、金属饰物、膏药和辅料等。
6.选择适当的曝光条件,如焦点大小、千伏、毫安、时间、焦-片距等。
7.摆好体位、对准中心点、调整曝光视野、手动曝光。
注意事项】1. 骨关节系统⑴患者处于最舒适体位。
⑵摄影部位与数据采集板长轴平行,置于数据采集板中心。
⑶拍摄范围要全,要包括软组织。
四肢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腰椎要包括下部胸椎,胸椎要包括下部颈椎或上部腰椎。
⑷两侧对称的部位,应在同一技术条件下拍摄对侧。
⑸任何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还要拍摄斜位、切线位和轴位。
⑹单侧摄影需在胶片显着位置标明方向。
2.胸部⑴常规采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怀疑气胸或支气管异物时,可同时摄深呼气相以资对别。
⑵使用滤线栅。
摄影距离150~180cm。
短时间、高千伏曝光。
3.腹部⑴摄片前清除肠内容物。
⑵曝光时屏气,使用滤线栅,摄影距离100cm。
⑶必要时检查当日禁食及禁服任何药物。
⑷摄片前可进行腹部透视,观察有无其他影响诊断的影像(气影或对比剂影),如有需进行处理。
X线投照规范
头颅后前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肘弯曲,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头旁。
踝部下方垫以沙袋,将足稍抬高,可使患者较舒适。
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垂直于台面,前额和鼻紧靠台面,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
暗盒上缘超出头颅,下线包括下颌骨,或将鼻根放在暗盒中心。
中心线; ①对准枕外隆凸下方3cm处,与暗盒垂直。
②向足侧倾斜15o~20o角,通过鼻根射入暗盒。
用途常规位置。
如观察前额和眼眶病变,应以中心线向足侧倾斜摄影。
头颅前后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
下颌稍内收,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左右两侧外耳孔与台面距离相等。
暗盒上缘超出头顶,下线包括下颌骨。
中心线对准眉间,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适用于患者意识不清而不宜于俯卧位摄影者,或同时需要检查内耳等部位者。
头颅侧位摄影体位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测紧靠台面。
对侧前胸用沙袋垫高,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头颅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头颅摆成完全侧位。
暗盒上级超出头顶,下级包括下颌骨,或将枕外隆凸与眉间的连线中点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
用途常规位置。
枕骨和颞骨岩部前后位(Towne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并与之垂直,下颌内收,使听毗线与台面垂直。
为使患者较为舒适.可用一棉垫垫于枕骨处。
暗盒上缘与头顶相齐,下级低于下颌骨,或将枕外隆凸对暗盒中心上方约5cm处。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o角,对准眉间上方约11cm处,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用途对检查枕骨和额骨岩部等部位的病变很有价值。
颅底颌下顶位(颅底位)摄影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面对台面中线。
背部用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使腹部肌肉松弛。
头尽量后仰,使头顶与台面接触,听呲线尽量与胶片平行。
前额用棉垫和沙袋顶住,使头颅保持后仰姿势。
暗盒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线超出枕外隆凸。
7第十三章 X线摄影条件
第十三章 X 线摄影条件概念:X 线摄影时,摄影距离(焦片距)。
管电压、管电流、摄影时间、滤线器的选用即构成狭义的X 线摄影条件第一节 管电压与感光效应管电压:X 线管曝光时,加在X 线管阴、阳极两端的KV 值,决定X 线的质。
对感光效应起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感光效应(E ):X 线摄影过程中,通过被照体的X 线能使屏一胶系统产生感光效果叫感光效应或X 线强度对屏一胶系统所起感光作用E (感光效应)=K上式:感光效应主要与管电流,照射时间,管电压n 次方成正比与摄影距离平方成反比。
第二节 影响感光效应的其他因素及互易关系一、影响感光效应的其他因素E=K . .e -udV=KV I=mA t=s S=增感屏 f=感光度 Z=物质原子序数 r=焦片距 B 滤栅曝光倍数 D=照射野分类 相对固定因素:增感屏,滤线栅,胶片经常变动因素:KV ,mA ,曝光时间,焦片距相对重要因素:KV ,增感屏,滤线栅相对次要因素:照射野,X 线机,电源质量选择摄影条件主要指标:KV ,焦片距,mA ,曝光时间感光因素与相应因素关系——E=应用上述公式,设以千伏平方成正比时计算曝光条件r 2Vn .I .t r2.B .DaVn .I .t .S .f .Z r 2 mA -S .KVn例:某一部位的曝光时间1秒,mA 为100,KV 为60,焦片距100cm 求感光效应? E= =36现改用负荷量小的X 线机,摄取同一部位,应用上述公式能算出同样感光效应所需曝光时间mA=100 KV=60 焦片距60cm 求时间按上述感光效应公式:已知E=36,代入公式36= T= =3.6秒二、影响感光效应因素的互易关系在影响感光效应各种因素中,若某些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作相应调整,才能保证所需感光效应不变,感光因素间的这种关系叫互易关系(一)管电压与管电流量将其他摄影因素固定为一系数为K , 则E=K .V n .Q根据上述原则,已知原管电压V 1,管电流Q 1,新管电压V 2,求新管电流Q 2Q 2= .Q 1=KV .Q 1 KV= 电压系数例:原用55KV 管电压,60mAs 管电流摄影,现改用80KV ,管电压,求新管电流多少?解:由P127,图13-2管电压变化图上55KV —80KV 管电压系数为0.24, 故:Q 2=KV .Q 1=0.24×60=14mAs(二)管电流与摄影时间1、管电流的选择X 线管规格表内可知:(P127,图13-3)管电压、管电流和摄影时间三者之间有明显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当管电压一定,mA 与S 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组合及互易,否则引起机器损害1002 100×1×6026036 10 V 1n V 2n V 1n V 2n 2 100×T ×602例:图13-3上,管电压为125KV 时 60mA 只能用0.01-0.03s 70mA 只能用0.01s10mA 只能用0.06s从机器X 线管规格记录中,找出对应于管电压和摄影时间的最大管电流2、摄影时间的选择——由被检体的动度决定例:动度30mm/s 和15mm/s ,摄影时间为0.5S产生的模糊为15mm 和7.5mm故动度与模糊关系密切,应尽量选短时间曝光毫安秒:曝光时,管电流mA 量与照射时间的乘积叫mAS ,在某一曝光条件下mA 与S 成反比M 1:M 2=S 2:S 1 M 1S 1为原mAS M 2S 2为新mAS(1)已知旧mSA ,新时间,求新mA原mA30 S 为0.5S 现S 改为0.05S 求新mA∵M 1:M 2=S 2:S 1∴30:M2=0.05:0.50.05M 2=30×0.5M 2= =300mA(2)已知旧mAS ,新mA ,求新时间原mA 为30 S 1为0.5S 新mA 为300 求新时间∵M 1:M 2=S 2:S 1∴30:300=S 2:0.5300S 2=30×0.5= =0.05(三)摄影距离与管电流量管电流量与摄影距离平方成正比,管电流量和摄影距离间的互易关系为Q 2= .Q 1=Kr .Q 10.05 30×0.5300 30×0.5r 22 r 12Q 2为新管电流 Q 1为旧管电流 r 1为原距离 r 2为新距离Kr 为距离系数管电流量与摄影距离平方成正比的比例公式?MAS 1:MAS 2=r 12:r 22MAS 为新旧毫安秒, r 2为摄影距离平方已知旧mAs ,摄影距离,求新mAs例:原mAs 为30(mAs 1) 原焦片距(r 1)90cm ,现将距离改为180cm ,求新mAs ?∵MAS 1:MAS 2=r 12:r 22∴30:MAS 2=902:1802902MAS 2=1802×30MAS 2= ==120mAs(四)屏胶系统与管电流量 增感屏的作用:单纯X 线照射胶片时,胶片吸收X 线的2﹪,但将胶片夹持在增感屏之间,胶片感光增加几十倍,故可加大胶片感光,缩小X线照射增感率:用与不用增感屏时所需X 线量的比值S=以管电流量代表X 线量,将S= 改为S= 或 Qm= .Qo式中Qm 代表用增感屏时的管电流量,Qo 表示不用增感屏时的管电流量 实际运用中,若用增感屏S 1的管电流是Q 1,用增感屏S 2的屏的管电流量为Q 2则二者关系可为Q2= .Q 1=Ks .Q 1 Ks 增感系数例:某中速增感屏增感率为40,照某一部位用X 线量Q 1为24mAs ,现改用高速增感屏增感率为160,照同一部位所需X 线量是多少902 1802×30 8100 972000 Rm (用 ) Ro (不用) Rm RoQm Qo S 1 S 2 S 1∵Q 2= .Q 1∴Q 2= .24=6mAs(五)滤线栅与管电流量X 线摄影中经常使用滤线栅吸收散射线,但同时吸收了部分有用X 线,故使用滤线栅,应该增加mAs ,才使感光效应不变若不用滤线栅的管电流为Q 1,用栅的管电流为Q 2,已知B (曝光倍数) 求Q 2? 公式:Q 2=B .Q 1例:若原摄某一部位不用滤线栅的管电流Q 为52,现改用曝光倍数为4的滤线栅摄影,新管电流为:Q 2=B .Q 1=4×52=208已知原管电流,新、旧曝光倍数,求新管电流?新mAs 旧mAs 公式:Q 2= .Q 1例:原滤线栅为曝光倍数3,照某一部位Q 1为25mAs ,现改用曝光倍数B 为4.5滤线栅,照同一部位,新栅的管电流为:∵Q 2= .Q 1∴Q 2= ×25mAs=1.5×25mAs=37.5mAs(六)照射野与管电流照射野大,X 线所需强度大(管电流大)散射多,灰雾大照射野小,X 线所需强度小(管电流大)散射少,灰雾小第三节 X 线摄影条件的制定S 2S 1 16040 B1 B2B1B2 34.5一、变动管电压法概念:将摄影中被检体厚度和管电压以外的因素作为常数,使管电压随被检体的厚度作相应变化叫变动管电压法美国Jermen在1926—1927年介绍此方法,此后付诸应用,也称美国法公式:V(管电压)=Z(系数)×d(厚度)×C(常数)当管电流为100,焦片距为100cm时,四肢骨C为30,腰椎骨C 为26头颅骨C为24,胸部为18本法特点:被检体厚度每增减1cm,KV便增减2KV又叫拇指法则。
X线摄影原则及步骤(精)
X线摄影原则及步骤(精)X线摄影原则及步骤(⼀)X线摄影原则1、焦点⼤⼩的选择:尽量选⽤⼩焦点。
2、焦⼀⽚距及肢⼀⽚距:在x线摄影⼯作中,被检体应尽量贴近暗盒。
3、滤线设备的选择(1)滤过板:滤过板的作⽤是吸收x线管产⽣的软射线,减少被照体⽪肤的受照剂量,降低照⽚的灰雾,提⾼照⽚的质量。
X线管窗⼝除固有过滤外,实际⼯作中还应根据不同的千伏值来选⽤附加滤过板。
管电压50~70 kV,⽤1.0 mm铝滤过板;管电压70~90 kv,⽤1.5 mm铝滤过板;管电压90~110 kV,⽤2.0 mm铝滤过板;管电压110~130 kv,⽤2.5~3.0 mm铝滤过板;管电压130~150 kV,⽤4.0 mm铝+o.2 mm铜滤过板。
(2)滤线器滤线器的作⽤是吸收续发射线,从⽽降低照⽚的灰雾,提⾼照⽚的质量。
滤线器安置在被照体与暗盒之间,⼀般体厚超过15 cm或⽤60 kV以上管电压摄⽚均需加⽤滤线器。
使⽤聚焦式滤线器时,要注意不可反置并在焦距规定范围内使⽤。
4、曝光条件的选择(1)曝光条件与x线机特性、暗室技术、胶⽚特性、增感屏特性、滤线设备的使⽤及环境温度都有关系,因此需要制定曝光条件表作为参考。
(2)被检者的年龄、性别、体厚、体质、病变性质及诊断要求等,都是曝光条件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
(3)肢体的双侧对⽐摄⽚及同⼀部位复诊摄⽚,要⽤相同的曝光条件、暗室处理技术、中⼼线⼊射点及焦⼀⽚距等,以便于照⽚影像的对⽐观察。
(4)对被摄部位不能相对静⽌的被检者,如⼩⼉、外伤患者等,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5、中⼼线与斜射线的运⽤⼀般情况下中⼼线要垂直于暗盒照射,使被照体的投影变形最⼩,但对于某些部位,为避开影像的重叠或满⾜于肢体的⽣理及病理弯曲,可将中⼼线倾斜或利⽤斜射线进⾏投照。
当倾斜中⼼线照射时,要对暗盒位置做相应调整。
6、X线管、肢体、暗盒的固定普通X线摄影中要获得清晰的影像,必须在曝光时使X线管、被照体、胶⽚三者固定。
X线摄影方向体位原则
X线摄影标记
• 标记内容 X线片号 摄片日期 方位 医疗机构名称 其他 • 标记的方法 一组为方位、片号等,一组为医疗机构 名称及摄片日期
• 铅字的正反放置 123456 • 正位片 与被检查身体方位一致,即前后 位正放,后前位反放 • 侧位片 一律反放 • 斜位片 与被检查者身体方向一致,即前 斜位反放,后斜位正放 • 轴位片 下上轴位正放,上下轴位反放 • 铅字与身体的关系:相当于面对病人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和摄影体位的命名
Etiology of projection directions and positions
一、解剖学的基准轴线和面
• 解剖学姿势 • 基准轴线 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 矢状面 冠状面 水平面
头部摄影用基准线
• 听眉线SML • 听眦线OML
30
10-15 25
X线摄影原则
• 热情待人 • 摄影体位的选择 • X线焦点大小的选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小 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 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 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 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 焦-片距:1.0m;滤线栅1.0m; 胸片1.5-2.0m
切线方向
Edge view
三、X线摄影体位的命名
• 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 • • • • • • 前后位(正位)(anteroposterior,AP) 后前位(正位)(posteroanterior,PA) 侧位(lateral position,LP) 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LAO) 右前斜位 (right anterior oblique,RAO) 轴位(axial view) 切线位(edge view)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摄影的原则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骨骼部分)手正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拍x片的注意事项
拍x片的注意事项拍摄X片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进行这种类型的拍摄时,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和道德原则。
下面我将详细讨论这些注意事项:1. 合法性问题:在进行任何类型的拍摄前,必须确保遵守当地法律。
X片拍摄也不例外。
必须查看和理解所在地的成人娱乐行业法律要求,并确保所有行为都合法。
2. 演员保护:在拍摄X片时,演员的安全和隐私是至关重要的。
演员应该签订一份详细的合同,其中包括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和权益的相关条款。
此外,导演和制片人应尽一切努力确保演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3. 性别平等:在拍摄X片时,应该坚持性别平等和尊重演员的权利。
不应对任何演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或虐待。
所有参与者,包括演员、导演和制片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和尊重。
4. 隐私保护:在拍摄X片时,应尊重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的隐私。
不应该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公开或传播他们的个人信息或身份。
5. 知情同意:在拍摄X片之前,所有参与者必须明确知晓并同意拍摄内容和情节。
他们应该被告知拍摄的性质,并且有权利决定是否参与其中。
此外,参与者还应获得有关拍摄过程、所需时间和报酬等细节的透明信息。
6. 健康和安全:在拍摄X片时,应确保所有参与者的健康和安全。
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包括灯光、温度和舒适的拍摄场所等。
此外,为演员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卫生设施,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
7. 版权和合约:在进行X片拍摄时,应确保遵守版权法,并获得相关拍摄内容的所有必要许可和授权。
此外,制片公司和演员之间应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8. 制片成本:在进行X片拍摄时,应确保合理管理制片成本。
精确估算拍摄所需的资金,并设立合理的预算。
同时,还应积极寻求赞助和合作伙伴,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9. 拍摄守则:在拍摄X片时,应遵循一些特定的拍摄守则。
例如,确保与拍摄相关的物品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饮食和休息时间,以确保演员和工作人员在拍摄期间保持良好的状态。
X线摄影检查的基本操作 X线检查的原则与步骤
7.呼吸方式运用
(3)深吸气后屏气 用于肺部、膈上肋骨 深吸气→肺含气↑→肺与周围组织K↑→
膈肌下降 →肺野暴露↑
7.呼吸方式运用
(4)深呼气后屏气 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摄影。 深吸气后再呼出→血氧含量↑→屏气时间↑→ 膈上升→腹部厚度↓→摄影条件↓
7.呼吸方式运用
(5)均匀连续的浅呼吸 用于胸骨正位摄影。 目的使贴近胶片部位不动,而较 远的重叠部位运动而模糊
摄影三要素的固定,以减少照片影 像的运动模糊。
11.放射防护原则
(1)放射防护基本原则 1)实践的正当化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值
11.放射防护原则
(2)放射防护措施: 缩短曝光时间, 增加焦-片距离, 屏蔽非照射部位。
二、X线摄影的步骤
1、阅读申请单:
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及摄影部位。
在x线管规格允许的负荷下,尽量采
用小焦点。
3.滤线设备应用原则
原则:体厚>15cm;60KV以上
4.焦―片距及肢―片距选择原则
原则:适当增加焦—片距; 尽量缩小肢—片距
5.X线中心线和斜射线应用原则
原则:中心线与肢体、胶片垂直,对准中心。 但有时为了避免影像重叠或满足于肢体生
理及病理弯曲,可将中心线倾斜一定角度。
2、确定摄影位置:
正位、侧位,斜位等。
3、准备工作: X线标记、X线片、测量尺等。
4、衣着处理: 着棉织内衣,除去装饰品、敷料等。
5、测体厚
6、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计 7、呼吸动作训练 8、选择曝光条件 9、曝光 10、曝光后处理 11、填写申请单
谢谢
6.照片标记原则
(1)标记内容准确,整齐,显示清晰,且不与 诊断区域重叠。
数字X线摄影检查原则
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 4.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嘱受检者做慢而 浅的呼吸动作,目的是使某些重叠的组织 因呼吸运动而模糊,而需要摄影的部位则 可以清楚显示,适用于胸骨斜位摄影。
• 5.平静呼吸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 干等部位。
八、长骨摄影
• 至少包括一个邻近关节,并使正、侧位关 节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骨病摄影时, 适当加大照射野,尽量包括病变所累积的 范围。
三、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
•. 通常中心线应垂直于探测器,并对准摄影部 位的中心。当摄影部位与探测器成角时,中 心线应垂直肢体和探测器夹角的分角面,利 用斜射线进行摄影。倾斜中心线的摄影体位, 应使倾斜方向平行于滤线栅条,以避免栅条 切割X线。
四、滤线设备的应用
• 按照摄片部位的大小和源-像距离选用合适 的遮线器。体厚超过15.0 cm或管电压超过 60 kV时,需加用滤线器,并按滤线器使用 的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九、脊柱摄影
• 九、脊柱摄影 • 利用棉垫等矫正物使受检者脊柱保持正常
的生理曲度,并使X 线与椎间隙平行,减少 影像失真。当被检部位厚度相差悬殊时, 利用X线管阳极效应或在体厚较薄的一侧放 置楔形铝板进行补偿。
十、照射野的校准
• 尽量缩小照射野,照射面积不应超过探测 器面积,在不影响获得诊断信息的前提下, 一般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可减 少X线辐射剂量。
七、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 一般不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如四肢) 不需屏气曝光;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 (如胸、腹部)需要屏气曝光。摄影前应 训练受检者。
• 1.平静呼吸下屏气:摄影心脏、上臂、肩、 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呼吸动作会使胸廓肌 肉牵拉以上部位发生颤动,故摄影时可平 静呼数字X线摄影检查原则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重事项,认识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准确纯熟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伤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留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点数值,注意聆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惊,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机的普通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央、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挑选。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预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纳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肢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合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察看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
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抖,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经过透射X线照射患者身体部位,并通过探测器记录下透射X线的强度来生成影像。
X线检查在临床医学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X线检查的一些原则和各部位的检查技术。
1.辐射安全:由于X线的辐射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尽量减少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伤害。
2.良好的设备和技术:设备的稳定性和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得到的影像质量良好。
3.合适的检查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X线检查方法,包括体位、照射角度、曝光时间和对比剂的使用等。
各部位检查技术:1.骨骼系统: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用于检查骨折、关节脱位、骨肿瘤等。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正位、斜位和侧位等。
2.呼吸系统: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用于检查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
正位胸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肺部和胸廓的结构。
3.腹部:腹部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消化道、肠道和腹部器官的疾病。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腹部正位和腹部斜位等。
4.泌尿系统:腹部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肾脏、膀胱和尿道的疾病。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腹部正位和膀胱充盈等。
5.神经系统: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颅骨和脊柱的疾病。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颅骨正位和腰椎正位等。
6.乳腺: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乳腺的疾病,如乳腺增生和乳腺癌。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乳腺正位和乳腺侧位等。
7.心血管系统:X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查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常见的检查技术包括胸部正位和心脏造影等。
总之,X线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查各个部位的疾病。
在进行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安全和设备技术的要求,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X线摄影方向体位原则
X线摄影注意事项
• 长骨、脊柱 长轴 关节或邻近椎体 • 在一张胶片上摄取同一部位的两个不
同位置时。。。 • 正位、侧位(或斜位) • 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 • 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暗盒周边约1厘米
范围内无胶片
• 泻剂 清洁灌肠 • 较厚部位应使用滤线栅 滤过板 • 阳极效应 • 对病人的X线防护意识 • 外伤、危重病人 灵活体位 • 疑有颅底骨折禁摄颅底位 • 急腹症肠梗阻摄站立位 • 立位摄影阳极在下
• X线摄影的原则
• 曝光条件的选择 (1)曝光条件与X线机特性、暗室技术、
胶片特性、增感屏特性、件表 为参考;
(2)被检者的年龄、性别、体厚、体质、 病变性质及诊断要求等;
(3)肢体的双侧对比摄片及同一部位复
诊摄片,要用相同的曝光条件、暗室处理 技术、中心线入射点及胶-片距等; (4)对被摄部位不能相对静止的被检者, 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 根据病人身体姿势命名 • 立位 • 坐位 • 仰卧位 • 俯卧位 • 侧卧位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 前凸位 • 蛙形位
Frog view
• 根据设计人姓氏命名 • 柯氏(Caldwell)位、瓦氏(Water)位、
梅氏(Mayer)位 • 根据被检肢体功能状态命名
• 张口位、闭口位、内收位、外展位
• 听眶线ABL 10-15
25
• 听鼻线
35
瞳间线 眉间线 眼眶下缘线 上水平线 耳垂直线
二、X线摄影方向
• X线中心线
• 一般摄影方向 • 矢状方向 (前后方向 • 冠状方向 (左右方向 • 水平方向 • 斜方向 (左前斜方向 • 轴方向 • 切线方向 • 四肢摄影方向 • 内外方向 外内方向
• 反映焦点性能优劣的参量:尺寸、一维调制传递函数 (MTF)、极限分辨率(R)、散焦值(B)。焦点 大小受管电流的影响
放射科X线摄影技术操作原则
放射科X线摄影技术操作原则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设备的最大负载及其使用说明,保证设备在安全状态下运行。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各项操作。
3.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临时调节参数,以免损坏设备。
4.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设备声音,如有异常,及时关机。
5.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在移动部件时,注意是否有障碍物。
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 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6.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 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及X线影像接收器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后,摆放患者投瓢体位,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按下手闸曝光。
7.工作结束后,切断机器电源和外部电源,使设备恢复到开机前状态。
三、一般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超过X线管负载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肢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照射野的选择:根据检查申请单检查要求和目的,合理控制照射野,避免过度照射。
4.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和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同效果。
5.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
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呼吸方式:(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的摄影,因呼吸时胸席活动,使以上部位发生移动,可在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以避免图像模糊。
(2)深吸气后屏气: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使肺野暴露更广泛。
X线防护原则和具体措施
一:X线防护的原则
1、辐射实践的正当化:X线检查必须确实具有适应证,凡不能对患者带来诊断与治疗意义的照射就不能进行,此即正当化。
2、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在考虑到患者诊断与治疗效益的因素下,所有的照射应保持在合理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3、遵照防护外照射的3个原则:即缩短照射时间、增大与X线源距离、设置屏蔽防护。
4、固有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
5、X线工作者与被检者防护兼顾。
6、合理降低个人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度。
二:X线防护的具体措施
1、提高有关人员的辐射防护知识水平。
2、适当的检查方法和正确的临床判断。
3、采用恰当的X线照射量与质。
4、认真控制照射野范围。
5、注意非摄影部位的屏蔽防护。
6、提高图像接受介质的灵敏度。
7、避免操作失误,减少重拍率。
8、严格执行辐射安全操作规则。
9、严格控制3个月内X线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1.3mS v(H l cm)。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 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摄影的原则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 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骨骼部分)手正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
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
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
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
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
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2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
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
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
(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
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
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
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但都相互重叠。
腕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3CM左右。
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势。
为了使豌豆骨和钩骨的影像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
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豌豆骨等轴位影像。
舟骨后前位(尺偏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
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
腕部平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
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
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
尺桡骨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
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
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移动。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
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肘关节前后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肘关节侧位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
肘关节尺骨喙突斜位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先将肘部放成前后位姿势。
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然后将手内转,手掌向下,上臂保持不动。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
肘关节轴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靠暗盒。
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
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5~3CM处。
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中心线:(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2.5CM处,与暗盒垂直。
(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下端的前后位和尺骨上端的后前位重叠影像,鹰嘴突显示尤为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正位)遇有肘关节因外伤或疼痛不能伸直的患者者,可用下述位置(或者采用上臂正位或者下臂正位)投照。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
前臂下部和解臂上部离开暗盒,使前臂和上臂与台面形成的角度相等。
将沙袋垫在前臂和上臂下面,上下臂固定。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前后位影像。
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都稍有失真,但桡骨小头的盆状关节面影像却很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侧立位)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被检查侧肘部的外侧紧靠暗盒,肘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对侧躯干离开摄影架,成为斜位,使被检侧肘关节易于靠近暗盒。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
尺桡骨和肱骨可能与肋骨或脊柱重叠。
肱骨前后位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手臂伸直,手掌向上。
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容易紧靠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
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前臂处放一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前后位位影像。
肱骨侧位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上臂紧靠暗盒。
手臂与躯干分开,肘关节弯曲,前臂内转,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成侧位姿势。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肱骨穿胸位位置: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靠暗盒,肩部下垂。
对侧手臂抱头,肩部抬高,使两肩不致重叠。
被检侧肱骨外科颈部位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通过对侧腋下,对准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
使胸腔内充有多量气体,借以增加对比度,并可给短曝光时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2/3的侧位影像。
肱骨上部轴位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部和上臂垫高约10CM。
上臂外伸与躯干垂直。
肘部弯曲,约成直角。
手掌放于台面,头部转向对侧。
暗盒横立于肩关节上部,内缘尽量靠紧颈部,肱骨头对暗盒中心。
暗盒背面用沙袋支撑固定,不使倾斜或动摇。
中心线:与躯干平行,对准肱骨头,与暗盒垂直ak向内侧(肩关节侧)倾斜10度,使肩关节的显示更为清晰。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端和肩关节的轴位影像。
肩关节前后立位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背靠暗盒。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肩胛骨喙突对暗盒中线,身体健侧约向前转35度,使肩胛骨与暗盒平行并紧帖。
被检侧手臂与躯干分开,稍向内旋,手部靠腰,肩关节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关节中心,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能清晰显示关节广盂与肱骨头间的间隙。
锁骨后前位位置:患者俯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锁骨中点,对台面或暗盒中线。
头部转向对侧,使锁骨与台面靠紧。
手臂内转,手掌向上。
肩部下垂,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将锁骨中点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上角,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锁骨的后前位影像,较前后位摄影更为清晰。
肩锁关节后前位位置:患者直立于摄片架前,面向暗盒,两足分开,使身体站稳。
二臂下垂,两侧肩锁关节对暗盒中线,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纵的中线。
患者两手下垂,肩部下垂,锁骨成水平状。
中心线:对准第三胸椎体,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两侧肩锁关节后前位影像。
足前后位位置:患者坐于摄影台上,对侧下肢伸直或弯曲。
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紧靠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
第三跖骨底部放于暗盒中心,并使暗盒中线与足底部长轴平行。
中心线:(1)对准第三跖骨底部,与暗盒垂直。
(2)向足侧倾斜15度,对准第三跖骨底部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经位置显示全部趾骨、跖骨和距骨前面的跗骨(包括舟骨、骰骨和第一、二、三楔骨)的正位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