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温室效应的最大元凶
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化碳、一氧化二氮、臭氧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层的构成发生了尺人的变化。
许多科学家断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温室气体的积累很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的变暖。
实际上,由于人为的影响,局部区域的变暖已经出现。
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
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
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
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0.93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5.25亿吨,1950年达到16.2亿吨。
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
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4.6%,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1.6%。
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
但是,在今后一个时期仍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但是,按人均排放量计算,发展中国家仅为0.5吨,百工业化国家排放量达至3吨以上。
按总量计,发展中国家仅占全球总量的1/3,而发达国家则占据2/3以上。
令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的贡献率正在增长,大鸡每14年翻一番。
在2000年前,全球碳排放量预计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
然而,即使碳排放量维持现在平稳的水平,也仍然超过全球海洋和森林能够吸收的能力,导致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的不断增加。
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有什么优缺点
三、举例说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有什么优缺点?答: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更重要的是变被动为主动,大力发展二氧化碳利用新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开发二氧化碳的“绿色应用”。
众所周知,在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最高,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接近300亿吨。
但我们也要看到,二氧化碳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和资源加以利用,目前全球利用量也仅为1亿吨左右。
封存、回收及利用二氧化碳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我国也急需寻找适合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路线。
二氧化碳还是重要的碳一化学原料,可以合成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发展二氧化碳的绿色高新精细化工产业链。
1、利用空气中的CO2合成的聚合物毫无疑问,未来数十年内,基础原料工业以及能源业还将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
尽管现在焚化炉的效率提高了很多,但是由于其反应设施的特征,这些行业也仍将继续是CO2的最大排放源。
因此,排放到大气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CO2仍然是个问题。
将CO2和其它有害气体从烟气中分离出来以及怎么分离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些问题已经可以解决。
分离装置已经建好并且正在运行中。
BASF目前正在探索一个有趣的方法。
该公司目前已经成功开发了能使CO2加到环氧丙烷上来生产长链聚合物聚碳酸酯的催化剂。
这些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及相关的共聚物被视为未来大有前途的材料,因为他们的性质和聚乙烯、聚丙烯这些大宗塑料的性质非常类似。
成功使用BASF的催化体系开发了由环氧丙烷和CO2制备聚碳酸酯的Rieger和Luinstra为此获得了2006年的Philip Morris奖。
此类塑料的优点是对环境友好且易于回收。
可以拿来作为理想的包装材料。
CO2可以被用来合成塑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被用作一种基础化工原料。
由此看来,进一步发展是可行的。
目前为止,由于价格高昂,这条路线还没有实现商业化。
环境科学与资源保护考试 选择题 64题 附答案
1. 下列哪种气体是温室效应最强的?A. 二氧化碳B. 甲烷C. 一氧化碳D. 氮气2.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A. 沙漠B. 森林C. 草原D. 海洋3. 下列哪项不是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煤炭D. 水能4. 酸雨主要是由哪种气体引起的?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氮气D. 甲烷5. 下列哪种方法最有效地减少塑料污染?A. 焚烧B. 填埋C. 回收利用D. 丢弃在自然环境中6.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A. 海平面上升B. 地震频发C. 火山爆发D. 沙漠化7. 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减少碳排放?A. 增加汽车使用B. 发展核能C. 增加燃煤发电D. 增加森林砍伐8. 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A. 降雨量减少B. 水污染C. 人口增长D. 以上都是9. 下列哪种物质对臭氧层破坏最大?A. 二氧化碳B. 氯氟烃C. 甲烷D. 氮气10.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是?A. 经济增长B. 社会进步C. 环境保护D. 以上都是11.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的来源?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自然灾害D. 生活垃圾12. 下列哪种能源对环境影响最小?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13. 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保护土壤?A. 过度耕作B. 使用化肥C. 植树造林D. 过度放牧14. 下列哪种动物濒临灭绝的风险最大?A. 老虎B. 大熊猫C. 鲸鱼D. 海豚15.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A. 生态平衡B. 经济价值C. 科学研究D. 军事战略16.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水污染?A. 排放工业废水B. 使用农药C. 安装污水处理设施D. 丢弃垃圾入河17. 下列哪种能源是清洁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18. 下列哪项不是气候变化的影响?A. 海平面上升B.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C. 生物多样性增加D. 农业生产受影响19.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空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氧气D. 氮氧化物20. 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减少森林砍伐?A. 增加木材需求B. 发展可持续林业C. 增加农业用地D. 减少森林保护区21.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A. 增加空调使用B. 使用节能灯泡C. 增加汽车行驶里程D. 增加电器使用时间22. 下列哪种物质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最大?A. 磷B. 氮C. 钾D. 钙23. 下列哪项不是水资源保护的措施?A. 减少用水量B. 增加废水排放C. 改善污水处理D. 保护水源地24.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塑料垃圾?A.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 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C. 增加塑料包装使用D. 丢弃塑料垃圾在自然环境中25. 下列哪种能源是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26.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教育的目标?A. 提高环保意识B. 促进经济发展C. 培养环保行为D. 传播环保知识27.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 增加燃煤发电B. 发展可再生能源C. 增加汽车使用D. 增加森林砍伐28.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水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氧气D. 工业废水29.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增加物种引进C. 控制非法狩猎D. 保护生态系统30.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A. 增加汽车排放B. 使用清洁能源C. 增加燃煤发电D. 增加工业排放3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土壤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有机物D. 氧气32. 下列哪项不是水资源管理的原则?A. 公平性B. 可持续性C. 经济性D. 军事性33.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能源浪费?A. 增加电器使用时间B. 使用节能设备C. 增加空调使用D. 增加汽车行驶里程34.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空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氧气D. 氮氧化物35.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目的?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测污染源C. 促进经济发展D. 制定环保政策36.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A. 增加用水量B. 使用节水设备C. 增加废水排放D. 增加农业灌溉37.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土壤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有机物D. 氧气38.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政策的目标?A. 保护环境B. 促进经济发展C. 提高生活质量D. 军事扩张39.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塑料污染?A.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 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C. 增加塑料包装使用D. 丢弃塑料垃圾在自然环境中40. 下列哪种能源是清洁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41.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教育的内容?A. 环保知识B. 环保行为C. 军事战略D. 环保意识42.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A. 增加空调使用B. 使用节能灯泡C. 增加汽车行驶里程D. 增加电器使用时间43. 下列哪种物质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最大?A. 磷B. 氮C. 钾D. 钙44. 下列哪项不是水资源保护的措施?A. 减少用水量B. 增加废水排放C. 改善污水处理D. 保护水源地45.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塑料垃圾?A.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 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C. 增加塑料包装使用D. 丢弃塑料垃圾在自然环境中46. 下列哪种能源是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47.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教育的目标?A. 提高环保意识B. 促进经济发展C. 培养环保行为D. 传播环保知识48.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 增加燃煤发电B. 发展可再生能源C. 增加汽车使用D. 增加森林砍伐49.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水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氧气D. 工业废水50.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增加物种引进C. 控制非法狩猎D. 保护生态系统51.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A. 增加汽车排放B. 使用清洁能源C. 增加燃煤发电D. 增加工业排放5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土壤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有机物D. 氧气53. 下列哪项不是水资源管理的原则?A. 公平性B. 可持续性C. 经济性D. 军事性54.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能源浪费?A. 增加电器使用时间B. 使用节能设备C. 增加空调使用D. 增加汽车行驶里程55.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空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氧气D. 氮氧化物56.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监测的目的?A. 评估环境质量B. 监测污染源C. 促进经济发展D. 制定环保政策57.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水资源浪费?A. 增加用水量B. 使用节水设备C. 增加废水排放D. 增加农业灌溉58.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土壤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有机物D. 氧气59.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政策的目标?A. 保护环境B. 促进经济发展C. 提高生活质量D. 军事扩张60.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塑料污染?A.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 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C. 增加塑料包装使用D. 丢弃塑料垃圾在自然环境中61. 下列哪种能源是清洁能源?A. 煤炭B. 石油C. 太阳能D. 天然气6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教育的内容?A. 环保知识B. 环保行为C. 军事战略D. 环保意识63. 下列哪种行为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A. 增加空调使用B. 使用节能灯泡C. 增加汽车行驶里程D. 增加电器使用时间64. 下列哪种物质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最大?A. 磷B. 氮C. 钾D. 钙答案部分1. B2. B3. C4. B5. C6. A7. B8. D9. B10. D11. C12. D13. C14. B15. D16. C17. C18. C19. C20. B21. B22. B23. B24. B25. C26. B27. B28. C29. B30. B31. D32. D33. B34. C35. C36. B37. D38. D39. B40. C41. C42. B43. B44. B45. B46. C47. B48. B49. C50. B51. B52. D53. D54. B55. C56. C57. B58. D59. D60. B61. C62. C63. B64. B。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是现在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
那么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是unjs小编整理的关于造成温室效益的原因,欢迎阅读和参考!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所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工业活动:人类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燃烧化石燃料、大规模森林砍伐等,加大了温室效应的影响。
2. 物种破坏: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并削弱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3. 能源消耗:能源的高度消耗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
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能源、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碳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
2.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改进能源使用方式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3. 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降低森林砍伐率,增加植被覆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提高吸收能力。
4. 推广可持续发展:倡导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循环
经济和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制定全球减排目标和措施,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一、二氧化碳的产生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但是有乐观派科学家声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及火山等地质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他们认为,最近地球处于活跃状态,诸如喀拉喀托火山和圣海伦斯火山接连大爆发就是例证。
地球正在把它腹内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所以温室效应并不全是人类的过错。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解释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直线上升,难道全是火山喷出的吗?根据统计和测算,全球由于燃烧排入大气中的碳已连续6年缓慢增加,1994年达到59.25亿吨。
同时,由于砍伐森林使大气中增加的碳也在1.1-3.6亿吨之间。
众长时间尽度看,全球温度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有着密切而明显的相关性。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二氧化碳水平变化直接引起温度的变化,但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二氧化碳的水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已经达到过去16万年中前所未有的浓度。
尽管氟氯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也有积累。
但是二氧化碳对全球温度的影响,比这些气体加起来的总和,至少高出60%。
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全球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1860年全球丈夫驻为0.93亿吨,1900年急剧上升到5.25亿吨,1950年达到16.2亿吨。
但是,仍然不及瑞在排放量的1/3。
从70年代起,排放量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1950-1973年平均增长4.6%,而1973-1988年间平均增长仅为1.6%。
近年来碳排放量经较平稳,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衰退,二是前苏联集团经济的萎缩。
二氧化碳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理由
二氧化碳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摘要:二氧化碳气体并不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因为自地球上生命起源之初它就已经存在了,而它的出现对地球来说绝不是一个威胁。
另一方面,二氧化碳对于水草、乔木、以及所有的绿色植物和谷物、草本植物、和食草动物需要的饲料等等都是生存必不可少的元素。
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例如电力生产(我们的第二条生命线),激光发射,防火剂,延长花朵、水果、食物的保质期等等。
需要澄清的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污染与温室效应是不同的:前者是地域性的而后者是全球性的。
例如泰姬陵被周边工业源污染。
机动车尾气污染归咎于城市道路交通堵塞,而这可以通过绕行和交通管制来解决。
城市的建筑结构可以通过花园、公园、立交桥以及地铁而得以改善。
机动车运输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生产出满足要求的货物,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二氧化碳并不是造成水蒸气生成的温室气体,当然它也不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
超强力氟氯化碳才是真正的元凶。
鉴于以上报告,美国和澳大利亚并没有签署为禁止工业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制定的《京都协议》。
重新回顾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在地球上古老野生生命(如恐龙、长毛象等)的灭绝与新生命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比如基因改造技术,克隆技灭绝将会术,人造器官技术,纳米技术,以及空间与机器人,人类的灭绝将会加速。
这主要是因为与其附有的使用武力的趋势。
同理,语言和对气候的控制都是绝不可能的。
如果科学家们成功地控制了气候,那么比起会同时摧毁许多国家和州的居民的核武器他们更有可能将拥有战争武器。
幸运的是,即使在至今超级计算机和卫星技术的条件下,他们至今也还不能完成该项目。
科学家们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试图变成上帝,但是他们甚至并没有看见上帝也不懂他的企图。
想要通过科学来认识上帝就如同盲人摸象,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篇文章综述了总结以上因素的数据,同时校正了可能是由人们的意识造成的谬论。
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
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太阳辐射被地球大气层和海洋吸收,温度升高后又有一部分辐射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从而使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造成全球变暖的现象。
2.温室效应的原因
(1)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浓度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含量大幅上升,将太阳辐射中的较多热量持续地吸收和保持,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出现。
(2)臭氧层破坏。
近几十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释放的氯氟烃等臭氧层破坏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大幅提高,臭氧层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大量辐射难以通过臭氧层离开大气,因此也加剧了温室效应。
(3)阳光反射减少。
另外,由于雨林砍伐或植被覆盖减少,树木减少,陆地反射太阳辐射进入大气的率明显降低,使温室效应加剧。
(4)陆地乌烟瘴气。
陆地湿地区或桑圃也释放乌烟瘴气,乌烟瘴气中的温室气体比二氧化碳含量更高,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大,从而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温室效应将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危害表现为气温的持续上升、季节、环境变化、极端天气的频发、干旱、洪水、土壤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
除此之外,还会对海平面、纬度高热带地区造成更多的实质性破坏。
全球变暖三大因素
全球变暖三大因素第一大因素:肉食是造成全球暖化的最大元凶。
联合国2006年《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报告指出,肉食是造成全球暖化的最大元凶。
科学家已经证明肉食对人类、动物和地球生态系统,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是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畜牧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比全球交通运输业总的排放量还多。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氧化氮有65%来自肉食,而一氧化氮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96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甲烷有37%来自肉食,而甲烷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3倍。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院2007年报告指出,牲畜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8%(按二氧化碳当量计算),比起所有飞机、船舶、车辆等交通运输业所占的14%还要高。
二是消耗过多地球资源并导致人类饥荒。
生产肉食造成土地、人力、水、金钱的巨大浪费,尤其是以美国式的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及工业化的畜牧经营为甚。
生产1磅肉需要2500加仑的水,相当于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用水量;种植谷类、蔬菜和水果所需能源仅仅是饲养牲畜所需能源的3%。
生长1公斤牛肉大约需要8公斤谷物饲料,1公斤鸡肉大约需要2公斤谷物饲料。
人类在2005年吃掉的动物数量总计为4242亿只(头、条),平均每天吃掉的各种动物数量总和约在12亿只左右。
其中还不包括2.2亿头奶牛,为了将来吃而正在饲养的应是吃掉的2倍多。
种植的玉米、大豆大部分成为动物的饲料,但是全世界有8亿人口正在挨饿或营养不良。
2008年,全球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粮食危机,而且日趋升高的粮食成本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社会动荡。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7年,被直接用作人类食物的粮食10.1亿吨,仅占当年世界粮食产量21.3亿吨的47.42%。
全球消除饥饿所需填补的粮食缺口仅0.5亿吨,而全世界用作饲料用途的粮食达7.6亿吨。
三是森林遭砍伐和草原被退化的重要原因。
超过70%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遭砍伐是为了生产肉食品。
国际林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巴西因养牛业砍伐的森林是大豆生产的6倍,巴西1.7亿头牛中,80%的增长来自亚马逊雨林。
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措施
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和措施一、温室效应的原因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层中某些气体对太阳辐射和地球热辐射的吸收而导致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等。
这些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1.二氧化碳排放: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家庭能源消耗等活动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此外,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也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原因之一。
2.甲烷排放:甲烷主要来自于人类和动物的生产和消费活动。
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牛和羊的消化系统会产生甲烷。
此外,人工湿地、生物质燃烧和废弃物处理也会释放甲烷。
3.氧化亚氮排放:氧化亚氮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煤和石油的使用以及化肥生产。
过度使用化肥和燃烧化石燃料都会导致氧化亚氮排放增加。
二、温室效应的危害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化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灾、干旱、飓风等频率和强度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使得海平面不断上升。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沿海城市和岛屿的沉没,威胁人类的居住和生存环境。
3.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许多物种无法忍受气候的变化而灭绝或被迫迁徙。
这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严重影响,进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4.农作物减产: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
干旱、洪灾、高温等天气条件的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无法正常生长,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三、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为了应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政府应制定和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法规。
例如,通过限制和监管工业和交通排放、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指星球的大气层透过捕捉辐射使不同部份地区的气温相对稳定的效应。
不少研究指出,人为因素使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加强,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吧!温室效应的原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
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
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
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简介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物理知识点】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物理知识点】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温室气体主要成分二氧化碳能够让太阳光通过进入地球大气层及地球表面,而使空气加热,而阻止多数热量向外散出,从而导致大气升温,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汽等能够吸收由地球发射的波长较长的辐射,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这相同于人工温室作用,故称温室效应。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
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则可令变暖过程减慢(负反馈)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
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
(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
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导致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西班牙语 Efecto Invernadero)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除二氧化碳以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恒定。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始终处于“边增长、边消耗” 的动态平衡状态。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80%来自人和动、植物的呼吸,20%来自燃料的燃烧。
散布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于水中。
还有5%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贮藏起来。
这就是多年来二氧化碳占空气成分0.03%(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原因。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谁是温室效应的最大元凶
因具 有 较 长 的 大 气 寿 命 , 一般 是1 5 0 年, 因
甲烷燃烧 不排 放污 染物 , 生 成 的 二 氧
境 问题 , 称为温室效应 。 为: 大 气 中的 C O, 能 强烈地吸收红外线 , 太 阳辐射 的能量在大 气层中就“ 易入难 出” ,
暖和膨胀 、 海平面上升 , 影响地表水分 配、 降水量 、 气候 带 、 农业 生 产 以 及 生 态 系 统 的 解, 促使 平 流 层的 臭 氧 一 直 在 减 少 , 使 得 更 气轻 , 易燃烧 , 水 中溶 解 度 极 小 , 与 空 气 成 适
多的 紫 外线 B辐射 到 达 地 表 , 并 导 致 多 严
( 2 ) 唐 益韶先生在《 环境科学 》 中认为 :
,
是造 成 全 球 变 暖 的 主 要 因素 。 温 室效 应 9 9 %以 上来 自太 阳 的 紫外 辐 射 , 从而保护了
科学界备受关注。 甲烷(m e t h a n e ) , 分子式 C H ,
分子 量 1 6 . 0 4 k D。 甲 是一场全球 性的环境 灾难 , 它 将 加 速 极 地 地 球 上 的 生 物 不 受 其 伤 害 。 气 候 条 件 和 氯 是最 简单 的 有机化 合物 , 无味 的气体 , 沸 点- 1 6 1 . 4 9 ℃, 比空 和高 山的冰川和 冻土的融化 , 导 致 海 水 变 氟 烃 等 化 合 物 的 共 同 作 用 加 快 了 臭 氧 的 分 烷是 无色 、
楚 明了。
外线 后将分解 为氧分子和一 个氧原子 , 当
两 个 氧 原 子 重 新 组 合 为 氧 分 子 时 要 放 出 热
温室效应加剧产生的原因
温室效应加剧产生的原因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导致的。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
第一个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增加。
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工业化、交通运输、燃煤和燃油等燃烧过程,这些过程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到大气中。
此外,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
森林是地球的“肺部”,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但是,由于伐木和清理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森林面积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温室效应加剧。
第二个原因是能源的排放。
能源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燃煤和燃油等过程。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能源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
而燃煤和燃油的燃烧过程中,气体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这些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直接释放到大气中,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第三个原因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建筑和交通的发展。
这些建筑和交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
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温室效应加剧。
第四个原因是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会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
此外,农业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甲烷,例如水稻田中的甲烷的排放。
而且,为了满足食品需求,农业需要开垦大量的土地,这导致森林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
第五个原因是自然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的变化、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动等。
太阳活动的变化会导致地球的外部能量输入的变化,从而影响大气的温度分布。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物质,这些物质也会对大气的温度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壳变动包括地震和火山喷发等活动,这些活动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
改善温室效应的措施
改善温室效应的措施关于改善温室效应的措施如下: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温室有两个特点:室内温度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
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之所以称这一效应为温室效应,亦与此原理有关。
改善温室效应的措施包括: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2)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鼓励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4)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专家学者指出,影响并破坏地球大气臭氧层最烈的元凶是氟氯碳化物的气体。
这种气体大多用做家庭冰箱的冷媒剂。
如果能够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的使用,预估可对温室效应起到3%左右的抑制效果。
2. 增强温室气体的吸收(1)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护“地球之肺”。
森林作为“地球之肺”,能够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系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缓解温室效应。
(2)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利用好海洋碳汇。
海洋碳汇是指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
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和绿色碳是由海洋生物(浮游生物、细菌、海草、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捕获的。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
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等。
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而它们在大气中的数量极少。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数量和品种,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室效应不断加强。
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温室效应的介绍
温室效应指的是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温室效应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是温室效应的最大元凶摘要:本文综述了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机理,以及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并分析各气体理化性质,介绍它们影响气温的过程以及温室气体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倡导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处理目前全球的温室效应。
关键字: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甲烷温室效应是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温室效应是一场全球性的环境灾难,它将加速极地和高山的冰川和冻土的融化,导致海水变暖和膨胀、海平面上升,影响地表水分配、降水量、气候带、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对于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的一些研究论述,让温室效应的机理清楚明了。
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砍伐和工业活动等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的成分,破坏了自然温室效应的热平衡,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暖,从而成为了一个全球环境问题,称为温室效应。
1.1潘瑞炽先生在《植物生理学》中认为:大气中的CO2能强烈地吸收红外线,太阳辐射的能量在大气层中就“易入难出”,温度上升似温室一样,由此产生“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1.2唐益韶先生在《环境科学》中认为:大气中的臭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是影响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的强度的主要因素……大部分长波辐射能阻留在地表和大气层,就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
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如果不存在大气层,地表的长波辐射无阻地射向太空,地表的平均温度将在-22℃至26℃之间,而不是现在的15℃上下。
1.3温室气体的化学组成:目前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主要有就九种:二氧化碳(CO2)、甲烷(CH4)、臭氧(O3)、水蒸气(H2O)、氧化亚氮(N2O)、氯氟烃(CFCs)、高氟碳化合物(PFCs)、氢氟碳化合物(HFCs)、六氟化硫(SF6)。
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变暖影响比例因素为60%。
现代大气中CO2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长期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所造成的。
甲烷(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主要由厌氧微生物活动产生。
随着人口剧增、水田耕作以及畜牧业发展,大气中的CH4浓度越来越高.臭氧(O3):臭氧层存在于的平流层中,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5-35km范围内,浓度峰值在20-25km处。
由于臭氧层能够吸收99%以上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伤害。
气候条件和氯氟烃等化合物的共同作用加快了臭氧的分解,促使平流层的臭氧一直在减少,使得更多的紫外线B辐射到达地表,并导致许多严重的生态学后果。
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可以加热大气层,其原因是臭氧分子吸收紫外线后将分解为氧分子和一个氧原子,当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为氧分子时要放出热能,这实际也是臭氧把太阳辐射里的紫外线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微量温室气体。
因具有较长的大气寿命,一般是150年,因此是一种高强度温室气体。
N2O主要来源于陆地-土壤植被系统的释放,以及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
农业中氮肥的使用也增加了N2O的大气排放。
氯氟烃(CFCs):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可谓是臭名昭著。
因为其光谱吸收带处于地球辐射光谱最强的一段,因而是一种温室效应极强的温室气体。
高氟碳化合物(PFCs)、氢氟碳化合物(HFCs)和六氟化硫(SF6):全氯化碳和六氟化硫是在工业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具有可能超过1000年的大气寿命,所以这些气体被释放累积在大气中,将持续影响气候达数千年。
PFCs主要包括三种物质,其中CF4占绝大数,主要来自冶炼的过程。
比如铝的生产。
SF6完全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因为它具有阻止高温熔化态下铝镁氧化的特征,所以被大量应用于镁铝冶炼。
另一个主要来源是绝缘器及高压转化器的消耗,占SF6总排放量的80%。
2神秘的温室气体甲烷虽然甲烷在大气中的浓度远小于CO2,但其温室效应却不可小觑。
同为一个分子CH4产生的温室效应强度约是一个CO2分子的7.5倍。
除了一部分属天然生成外,绝大部分甲烷来源于人类的活动。
比如,天然气管道和油井的泄露,掩埋场地的垃圾废物分解,煤矿逸出等等。
美国的环境保护电影大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介绍的就是温室效应气体CO2 浓度升高,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的极其恶劣的灾难性后果。
2.1甲烷的理化性质:甲烷作为一种温室效应气体,近年来在科学界备受关注。
甲烷(methane),分子式CH4,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16.04kD。
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沸点-161.49℃,比空气轻,易燃烧,水中溶解度极小,与空气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到火花会发生爆炸,爆炸极限4.9%~16%。
甲烷主要是作为燃料,如天然气和煤气,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中。
作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乙炔、氢氰酸、合成氨、炭黑硝、氯基甲烷、二硫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氢氰酸等颇有应用潜力的清洁能源。
2.2 颇有应用潜力的清洁能源甲烷燃烧不排放污染物,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比较少,是一种颇有应用潜力的清洁能源。
甲烷俗名之一叫“沼气”,这是因为沉积于池沼底部的植物残体在厌氧菌的作用下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
据此原理,人们发明了用发酵法获得沼气的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杂草和垃圾等在密闭环境中产生沼气,用来烧水、蒸饭、点灯、发电等,以节约石油、煤炭和其它燃料。
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甲烷气体的利用方式之一。
根据美国能源部测算,在35个标准大气压下,每升吸收剂要储存150升的甲烷,才有可能将甲烷应用于实际。
2003年,日本科学家用加热和氧化的方法处理纳米碳材料,然后在这些圆锥形的碳材料侧面开了许多1纳米左右的“小窗”,将甲烷通过小孔送到碳材料内部。
进入内部的甲烷气体紧紧聚成小气体团,密度接近液体密度,实现了甲烷的高密度贮存,完全达到了上述标准,而且贮存在碳材料中的气体相当稳定。
用纳米碳材料进行甲烷的高密度贮存在日本试验成功,为甲烷能源进入实用阶段提供了技术支持。
2.3 导致甲烷浓度快速升高的因素甲烷是一种有用的清洁能源,但在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上,甲烷的“潜力”却比同为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大。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姚檀栋研究员,徐柏青博士等科研人员2002年利用自己设计的高精度冰芯气泡甲烷提取分析系统,对青藏高原达索普冰芯进行研究,获得了近两千年来高分辨率中低纬度大气甲烷纪录,使大气温室气体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发现,1850年以来大气中甲烷含量急剧上升,在过去的150年里上升了1.4倍。
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活动甲烷排放量负增长。
大气变暖是甲烷作祟。
美国阿拉斯加大学沃尔特教授在《Nature》(2006年)杂志上说,随着永久冻土层的解冻,其内部富含的甲烷正在迅速向空中释放,速度比先前认为的快5倍。
大量温室效应极强的甲烷气体进入大气,将给本已变暖的全球气候“火上浇油”。
当科学家飞到遥远的西伯利亚研究永久冻结带的时候,看见一望无际的北极圈湖泊。
这听起来很美,但是这些湖泊却非常危险。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里的湖泊却开始释放甲烷,应为其中冻结的史前动植物开始腐烂解体。
这种甲烷释放进入大气的速度比以2006年末快了将近5倍。
据科学家研究推断,北部西伯利亚当前已释放出了380吨甲烷,这比以往的估算要高出5倍之多。
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Nature》上。
2.4 牛羊也排放甲烷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不仅汽车、空调、工厂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气候变暖,连老牛也应该对气候变暖承担一定责任,因为它们在反刍和打嗝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导致气候变暖的气体—甲烷。
据推算,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来自家畜。
全球10.5亿—15亿头牛,17亿头羊才是温室效应气体的最大元凶。
奶牛在消化这些食物时,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原虫、真菌和古菌等,都在忙着打破牛瘤胃内的纤维素和其他营养素。
奶牛在消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氢气和二氧化碳,古细菌把这两种气体转化为甲烷,每头奶牛每天可产生最高达380升的甲烷,主要由每40秒钟一次的打嗝排出。
每年全球反刍动物产生约8000万吨的甲烷排放量,约占每年人造甲烷的28%。
在新西兰,因为绵羊和奶牛打嗝产生的甲烷占该国甲烷总产生量的15%。
最近,日本国立禽畜和草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New Scientist》杂志上发表计算了牛肉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生产1kg牛肉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36kg二氧化碳。
2.52.5将甲烷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突破口”美国环保专家认为,如果人们现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约有1/3的甲烷排放可以避免,而且人们还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大约是12年,而二氧化碳是120年。
抓住“短命”的甲烷采取措施,易收到立竿见影之功效。
2001年我国科学家赵长伟等对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温室气体甲烷的观测结果表明,芦苇淹水期间有大量的甲烷排放,排水后甲烷排放明显减少。
更有许多针对牛羊的节能减排,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温弗里德.德罗赫纳和同事们就研究出一种肥皂大小的药片—“止嗝片”,目的就是制止甲烷产生,从而让牛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尽微薄之力。
英国科学家已为牛设计出环保餐单,以减少空气污染,政府将制定法规,要求养牛业者引进新的技术保证牛打嗝和放屁不污染环境。
新西兰则决定向农民征收牛、羊的“放屁税”,以控制对大气的污染。
参考文献:吴学周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19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