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2014-2018)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试题考点题型分析(2019届高三)
近五年(2014—2018)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分析与对策
近五年(2014—2018)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分析与对策作者:罗文平吴瑞云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8年第9期【摘要】近五年(2014—2018)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都是稳中有变,这使得每年的高考阅读题也在大体稳定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结合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现代文阅读题分析其特点及趋势,据此,对未来的阅读命题和阅读教学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不断完善高考阅读题和改进平时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高考是我国关注度最高的考试之一,阅读又是高考语文学科的一个重点,所以,研究高考中阅读命题的特点及其趋势对于考生备考以及教师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就近五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情况做一分析,以期管中窥豹,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阅读题分析1.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阅读题统计分析。
(1)近五年各类阅读题的字数比较。
从表中可看出,2014—2016年高考阅读题的阅读量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高考开始,由于取消了选做题,虽然单篇阅读题的篇幅有所缩减,但整体的阅读量大幅增加,结合考试大纲中题量的增加,很明显,高考语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2)近五年各类阅读题考查的能力层级比较。
从纵向来看,历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层次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状况,说明高考注重基本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能力是应该具备的,而且通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
从横向来看,在理解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方面的考查比重增加明显。
这说明高考在关注基础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更高层次的能力考查进行人才选拔。
(3)近五年阅读试题题型比较(以文学类文本为例)。
就每套试卷来说,文学类文本的主客观题大体保持稳定,但都有所微调。
全国卷的主观题稍有减少,但也比客观题多;北京卷的主客观题走向均衡;江苏卷、山东卷的主客观题比例基本不变,而且完全倾向于考主观题。
2018年高考,山东使用全国卷,与以往变化较大。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19年6月7日,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落下帷幕。
本次语文考试的整体难度适中,命题合理,作文考查文化传承和创新思维。
本篇文章将对这次语文考试进行全面分析。
一、总体印象本次语文考试整体难度适中,难度分布较为合理,试卷结构清晰,题型多样,覆盖课程范围广泛。
试题紧扣高考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既注重基础能力的考察,也注重提高能力的拓展和升华。
二、难易程度(一)大题语文试卷总分为150分,其中100分为大题,共分为五个部分。
各部分难度如下:1.阅读理解(28分)本部分难度适中,考查内容涉及文言文、现代文及小说,阅读材料质量高,选材新颖,目的明确,难度分布合理。
第一篇文言文阅读的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第二篇讲述人生哲理的难度稍大,但又不至于过难;第三篇小说阅读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小说人物的能力。
近几年以来,高考语文试卷对阅读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考察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
2.基础知识运用(22分)本部分难度适宜,题型多样,覆盖面广,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能力。
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文字基本运用技能和常识素养等方面,着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题型有填空、改错、改字等。
其中,改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改字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汇用法的辨析和仿写能力;选词填空和句子补全题考察学生对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的灵活性。
3.信息匹配(20分)本部分难度适宜,题型独特,考查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此部分内容较为新颖,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短语音和所看到的信息进行数据匹配。
这种题型所考察的能力更偏向于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在实验或日常生活中迅速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所以要求学生对于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准确听记,并且能对所看到的信息进行快速运用。
4.作文(30分)本题命题思路新颖,考查素材广泛,难度适宜。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评价与解析ppt课件(46页)
一、试题总评
• 试卷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坚持多角度、 多层次地考查语文能力。整张卷注重传统 文化色彩,显示出在国学热背景下,更加 注重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 重对学生纯正语文趣味的考查,让语文能 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分。同时又兼容并 包,以开放的姿态关注世界文化,气势磅 礴,眼光深邃,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价 值观的引导,体现思想的内涵和人文的光 辉,耐人咀嚼。
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
•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 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 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 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 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 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 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 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 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 3 )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 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 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 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 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 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 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 4 )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摘要】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综述:本文通过对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试题题型更加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
题型分布合理,涵盖了阅读、写作、翻译等多个方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题部分增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和议论文的内容,使学生更加接触到多元化的文学作品。
作文题则注重学生对社会、人生等话题的思考和表达,要求学生有独立见解和批判思维。
其他题型亦贴近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对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考试趋势,提高备考效率。
【关键词】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综述、题型分布、阅读题、作文题、其他题型、总结、启示1. 引言1.1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在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考查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体现了对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
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整体考查范围广泛,内容涵盖了现代诗歌、小说、古文、广告等多种文本形式,考生需要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和提炼文本主旨的能力。
在阅读题部分,要求考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手法,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作文题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材料,展开思路,表达观点,要求考生思维敏捷,语言流畅,表达得当。
除了常规的阅读和作文题,本次试题还设置了一些其他题型,如判断对错题、语句填空题等,考查了考生对语言运用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 正文2.1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综述2019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在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难易平衡,考查的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既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阅读理解部分,试题设置了多种题型,如细节理解题、主旨大意题、归纳概括题等,内容涉及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多个领域,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全国统一2019届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Ⅰ)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上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长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么?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9年高考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试题分析分值的变化与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相比,现代文阅读由35分变为36分,古代诗文阅读由35分变为34分,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没有变化。
从古代诗文阅读模块挖了1分,给了现代文阅读模块。
各个模块下的变化:①论述类文本相较2017年没有变化,仍旧是9分,3道小题,每小题3分。
②文学类文本由14分变为15分,多的这1分加在了第5题身上,让它由5分变为了6分。
分值的变化,体现的往往是难度的变化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的变化,当然也可能是即将产生变化的信号。
③实用类文本仍旧是12分,其下3道小题的分值有了完全不同的分布。
第7、8、9题的分值由2017年的3、5、4分变为现在3、3、6分,客观题分值下降,简答题分值上升,这意味着第9题难度的上升。
④文言文阅读无变化,选材依旧来自二十四史,《晋书》、《后汉书》、《宋史》。
⑤古代诗歌阅读由11分降为9分,其中1分给了现代文阅读,另一分则给了名句名篇默写。
2道小题中,14题由5分降为3分,15题简答题分值无变化。
⑥名句名篇默写由5分、5个空缺变为6分、6个空缺,分值涨1分,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今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题型的变化“5选2”模式消失。
第8题、第14题均由“5选2”变为“4选1”,名句名篇默写由“2空+3空”变为“2空+2空+2空”,分值增加、空缺增加、空缺布局也产生变化。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17题、第18题多年来一直保持的站位被打破,17、18、19三道题以组合题形式出现,分别考查:病句、词语使用、补写句子;全国卷Ⅰ中17题为病句、18题补写句子、19题词语使用;全国卷Ⅱ中17题为补写句子、18题词语使用、19题病句;全国卷Ⅲ中17题为词语使用、18题为病句、19题为补写句子。
近五年(2014—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古诗文试题分析
近五年(2014—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古诗文试题分析作者:李耀伟奚遥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8年第11期一、前言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教育受到高度重视。
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中小学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今年初,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又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突出强调了语文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已成为近年来高考语文无法绕开的核心考点之一。
古诗文本身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因素,中学古诗文阅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近五年(2014—2018)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古诗文阅读部分的试题进行梳理分析,以便为中小学古诗文学习提供参考。
二、新课标全国卷古诗文试题分析(一)题型、题量、分值分析1.题型。
近五年来,新课标全国卷古诗文阅读部分的试题由主观和客观两大类题型构成。
客观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内容包括:文言实词、断句、文学文化常识、内容概括与分析;主观题以翻译题、简答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内容包括:翻译、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其中,古代诗歌阅读部分自2017年起题型由“主观题+主观题”的形式变为“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
2.题量。
近五年来,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题量为5道,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题量为2道,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题量在2017年由3道降至2道,2018年又恢复为3道。
主客观题题量方面,至2018年客观题增至4道,主观题为6道,主客观题题量趋于接近。
总体来看,古诗文阅读的题量为9—10道,变化不大,这也保证了考生能够拥有相对稳定的作答时间。
(说明:本文中的题量指最小以试题中标出的阿拉伯数字(1)(2)(3)等为一个单位,小于此单位的①、②、③及A、B、C等均不计入)3.分值。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选题内容广泛,题目形式多样,考察内容包括诗词鉴赏、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
一、选择题分析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两部分。
1.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主要考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包括对词语的理解、用法、诗词鉴赏、段落中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考查。
该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语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主要考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对文中观点和细节的把握能力、对作者意图和态度的理解能力等。
阅读理解题的难度逐渐递增,根据题目要求,考生需要筛选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推理等。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古文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
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词语的辨析和选用、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分析等。
填空题的难度递增,要求考生对词语和句子的语义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有较好的把握能力。
古文阅读题主要考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对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分析等。
古文阅读题的难度较大,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阅读技巧。
3. 写作写作题主要考查对写作能力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命题材料的分析和思考、提出问题和观点、组织篇章结构等。
写作题的要求多样化,既有记叙文叙事能力的考查,也有议论文观点表达的考查,甚至还有对诗词鉴赏和作文写作技巧的考查。
三、总体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丰富多样,题型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全面、准确、深入的分析和回答。
平时要注重多读、多练,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历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积累,增加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019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新课标)精品教育.doc
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新课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
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总体难度较为平稳,一般难易程度基本符合教材和考纲的要求,但部分题目存在难度过大、考查内容过于深奥等问题。
综合阅读部分:难度适中,重视能力培养综合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道难点,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综合阅读部分,则相对来说较为易懂,难度适中,突出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其中,人文考察类阅读《当代青年:大学与理想低迷的困惑》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为什么会产生理想低迷的困惑;生活实践类阅读《便士先生的“幸福密码”》则着重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
语文思维部分:无提前备考压力语文思维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难度适中,题型涵盖多样。
考查范围广泛,使得学生不必进行针对性的提前备考。
其中,《四面八方》考查了学生的语感和文学修养,呼吁学生了解民间故事蕴含的文化精髓;《权力的游戏》则通过剖析《权力的游戏》中的人物关系,引发学生思考人性、权力和道德。
言语运用部分:突出科学性与应用性言语运用部分突出科学性与应用性,充分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其中,《生态智慧》考查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强调理解和掌握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奥妙;《唐·吕岩·《游泳图》》则从唐代开始,展现水墨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水墨画的文化内涵。
这一部分题目的难度也相对适中,较少出现过于深奥、专业性较强的问题。
古诗文阅读与分析部分:部分考查内容过于深奥古诗文阅读与分析部分的难度相对较高,部分题目的考查内容过于深奥,对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其中,《岳阳楼记》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含义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大风歌》中“三五人、草木深”则需要学生了解唐代屈原的政治和哲学思想,考察颇有难度。
总体来看,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难度适中,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充分考虑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
2019年高考试题-语文(全国新i卷)解析版
2019 年高考试题 - 语文(全国新i 卷)分析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联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不论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仍是阐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阐述题中,问题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添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供给的有限资料,明确观察重点,最大限度的发掘资猜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勒出来,方便频频细读。
只有经过认真斟酌,推测命题老师的企图,踊跃联想知识点,剖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2018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本卷须知1.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一卷 1 至 8 页,第二卷9 至10 页。
2.答题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地点。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达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朝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谈论纷繁,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实情大白,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一直不明,其源流门派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望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月的谈论,只好以资料证明纸上资料,没有其余的权衡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思疑,年月确不行移的,唯恐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最近几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供给了很多前所未见的地下资料,这使我们有可能从头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 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录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能够抄录于文帝初。
近五年(2014--2018)高考课标卷作文试题及分析
近五年(2014--2018)年高考课标卷作文试题及分析2016年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2017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2018年—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言基础真题及答案详解(成语语病连贯,类总分析,高考真题)
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言基础真题及答案详解(成语语病连贯)词语、病句、连贯三道语言基础题,一贯都是独立命题。
2018年高考,成语、语病、连贯三个考点放入同一具体语境中综合考查,题型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分值并无变化,但对考生的语境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速度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类总分析2018年2019年二、高考真题2018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奧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占了大部分。
以下是对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
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主要涉及诗歌阅读、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修辞方法、修辞用法、
写作技巧、阅读理解等方面。
1. 诗歌阅读题:选取宋代陆游的《秋夕》一诗,通过理解诗意、韵律和意象等方面来分析文学特点和主题,考察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古代文学题:选择了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一诗,考察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现代文学题:选取了茅盾的小说《子夜》中的一段话,考察考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修辞手法题:选取了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考察考生对修辞手法的分辨和理解能力。
5. 修辞方法题:选取了当代作家韩寒的一段文字,通过理解和把握韩寒的修辞方法
来解读文章的意思。
6. 修辞用法题:选取了明代戚继光的《关山月》一词,考察考生对修辞用法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7. 写作技巧题:选取了现代作家钱钟书的一段文字,通过理解钱钟书的写作技巧来
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
8. 阅读理解题:选取了古代文学《木兰辞》一篇,通过理解文本中的意思、寓意和情感来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通过对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该试题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性、写作技巧、鉴赏能力等多个方面,考察了考生的文学欣赏和理解能力,对考生综
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试题设计也较为贴近生活,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4年高考新课标I语文试卷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9近三年全国卷语文高考题整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2014-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及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
2014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分,文学类阅读15分,由1道3分客观题,2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12分,由2道3分客观题、1道2问主观题构成。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
2018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3分客观和1道6分主观题构成。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14年到2018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二)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2014年到2017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该题分值为19分。
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8年沿用2017年、2015年、2016年的考查形式。
2、古代诗歌阅读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名篇相当,考生不熟悉的作品比例大,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所占比重不断加大。
分析诗歌的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是高频考点。
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的客观题(5选)和1道6分的主观题。
3、名篇名句默写从2014年开始,名篇名句默写题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
由上表可知,2014到2017年这一题型均采用情境默写的形式。
2014年到2016年,在命题内容上对高中和初中内容的考查比例比较固定,高中考察2篇(4分),初中考察1篇(2分),共6分。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默写分值降为5分,高中考察1篇(3分),初中考察1篇(2分)。
2018年回归2016年题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
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为小说,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散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
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4年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人物传记。
2017年、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新闻。
(五)语言文字运用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的分值为20分,共5道题。
3道客观题,每题3分,共9分;2道主观题(5+6分),共11分。
2018年试卷上最大的题型变化就出现在语言文字的第17,18,19题,这3道选择题不再是单独成题,而是共同来自一段36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语言能力。
方向主要考查病句、成语、连贯。
1、客观题①(成语题)2014、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都是给出3个近义成语进行辨析。
2016、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成语题使用的是六个成语的筛选题型,设置了6个句子,考查6个成语使用的正误,成语的考查数量增加了,但难度上并没有增加。
2、客观题②(病句题)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病句题,在命题形式上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且题型稳定,都是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所考病句类型不会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类型,同一类型的语病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考题中。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为常考病句类型。
3、客观题③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2014年考的是排序连贯,2015年考的是选句连贯,2016年考的是选词连贯。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从给出的4个句子中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
4、主观题第一道主观题:2014到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四道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题型稳定,都是在一段文字中给出的3处横线处补写出语句,分值均为5分。
2018年考查用词不得体,选段来自实用类短文(便条)。
第二道主观题: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徽标,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得体、鲜明、生动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推断问题”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式和逻辑推断的能力。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考的是框架图,考查表述准确、连贯知识点。
(六)写作2014到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作文均为新材料作文。
2015年全国卷I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
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5年全国卷II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2016年全国卷I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6年全国卷II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2017年全国卷I中的作文要求考生从给出的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材料中的“中国关键词”直观而生动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选材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2017年全国卷II中的作文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要求学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串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内涵丰富。
2017年全国卷III中的作文是一道材料型半命题式的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比较去年与2018年的高考作文我们看到:1.关注时代与社会。
17年是给出关键词写“你认识的中国”,今年是列举从2000年至2035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及重大政策,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写世纪宝宝们与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2.家国情怀。
17年通过“一带一路、长城、高铁、美丽乡村”等将学生引入到对我们生活的中国的认识。
18年高考作文更进一步,让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时代紧密结合,写出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到2035年这一代人35岁,他们的青春梦要和中国梦紧密相连。
3.大主题小切口。
17年的高考题,命题人设置了一个情境,即帮助外国青年认识中国,而且所给词语覆盖面很广,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的学生都有的写。
今年的作文,命题人同样设置了一个情境,即以时光瓶的方式留给2035年18岁的一代人读。
其实就是青年与青年的对话。
当然作文并沒有要求写成书信。
4.什么样的作文易拿高分。
对于大主题的作文,那些有深刻思想、精准认识的学生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固然能写出好文章,但这只是极少数,更多的学生有可能写得大而空,类似口号言之无物,因此为文章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在众多相似的大而空的文章中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
5.过去的高考作文虽然也暗合社会热点,如2015年女儿举报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其实考的是社会规则意识,然而近两年的作文却均为与时政相关的“高调作文”,应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多看报,关注报纸社论,关注重大题材。